(医学PPT课件)颈动脉的应用解剖
合集下载
颈动脉的应用解剖
颈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可以检测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病变,评估血 管壁的厚度、血管腔的直径和血流速度等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05 颈动脉的手术操作
CHAPTER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手术目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目的是清除颈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恢复 颈动脉的通畅,预防脑缺血事件的发生。
颈动脉CT血管造影
01
颈动脉CT血管造影是通过多层螺 旋CT扫描,对颈动脉进行三维重 建,以显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和 病变情况。
02
颈动脉CT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 示颈动脉狭窄、闭塞等病变,并 可对病变进行精确测量和评估, 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颈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
颈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对 颈动脉进行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状态。
颈动脉的应用解剖
目录
CONTENTS
• 颈动脉的解剖结构 • 颈动脉的功能和作用 • 颈动脉的临床应用 • 颈动脉的影像学检查 • 颈动脉的手术操作 • 颈动脉的护理和康复
01 颈动脉的解剖结构
CHAPTER
颈动脉的部位和形态
部位
颈动脉位于颈部两侧,靠近喉结和胸 锁乳突肌,是头颈部的动脉主干。
颈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和方向会随着血管的粗细、弯曲度以及血管内的压 力和阻力而变化。颈动脉内的血流速度通常较快,尤其是在心脏收缩期
时,血流速度达到峰值。
颈动脉内的血流方向是由心脏向头部方向流动,这种流动方向有助于维 持脑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颈动脉内的血流方向发生改变,可能会导 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
颈动脉的功能性病变
颈动脉的功能性病变通常是指颈动脉血 管壁的痉挛、狭窄或阻塞等病变,这些 病变会影响颈动脉的正常功能,导致脑
05 颈动脉的手术操作
CHAPTER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手术目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目的是清除颈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恢复 颈动脉的通畅,预防脑缺血事件的发生。
颈动脉CT血管造影
01
颈动脉CT血管造影是通过多层螺 旋CT扫描,对颈动脉进行三维重 建,以显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和 病变情况。
02
颈动脉CT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 示颈动脉狭窄、闭塞等病变,并 可对病变进行精确测量和评估, 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颈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
颈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对 颈动脉进行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状态。
颈动脉的应用解剖
目录
CONTENTS
• 颈动脉的解剖结构 • 颈动脉的功能和作用 • 颈动脉的临床应用 • 颈动脉的影像学检查 • 颈动脉的手术操作 • 颈动脉的护理和康复
01 颈动脉的解剖结构
CHAPTER
颈动脉的部位和形态
部位
颈动脉位于颈部两侧,靠近喉结和胸 锁乳突肌,是头颈部的动脉主干。
颈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和方向会随着血管的粗细、弯曲度以及血管内的压 力和阻力而变化。颈动脉内的血流速度通常较快,尤其是在心脏收缩期
时,血流速度达到峰值。
颈动脉内的血流方向是由心脏向头部方向流动,这种流动方向有助于维 持脑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颈动脉内的血流方向发生改变,可能会导 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
颈动脉的功能性病变
颈动脉的功能性病变通常是指颈动脉血 管壁的痉挛、狭窄或阻塞等病变,这些 病变会影响颈动脉的正常功能,导致脑
颈动脉超声ppt课件
2、3类斑块,是由脂肪细胞、胶原纤维和弹 性纤维包裹而沉积的脂肪所形成,钙化后, 其后伴声影。
42
4 混合斑(亦称复杂斑)
由不均质软、硬斑混合组成,呈强回 声、中等回声及低、无回声混合存在。 形态极不规则,范围较大,常常造成 局部管腔高度狭窄或堵塞。
这是由脂肪、纤维组织、胶原纤维、钙化斑及细 胞碎片组成的,无回声为内部坏死出血所致。混 合斑常伴有内出血溃疡,斑块内可见无回声,破 裂后为血栓形成是最大的危险因素。
27
血流速度
MAX:最大血流速度,测定频谱收缩
期最高峰
MIN:最小血流速度,测定频谱舒张
期最末点
MEAN:平均血流速度,测定时收缩早 期始至舒张期末期止,用包络 线沿一个心动周期的频谱勾划。
28
临床意义: 影响血流速度的因素:心输出量、心搏力、
血管形状、血管壁弹性、管径粗细等。
MAX: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即心脏射 血力及颅内外脑动脉的阻床处于低阻状态,保 证了血管在舒张期仍有低流速的血流向脑 部流动。因而,MIN主要受主动脉弹性及
8
9
检查方法
仰卧位,颈后垫枕后仰,头偏向对侧 一、探头从颈根部向头侧移动作横向扫查, 显示颈总动脉近心端、中部、远端、颈动脉
分叉处及颈内、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位于前内侧
颈内动脉位于后外侧
10
11
二、探头从颈根部以颈总动脉血管长轴作纵向扫查
越过分叉部显示颈内及颈外动脉长轴 探头侧向前内侧方--颈外动脉
51
临床表现
眩晕:多数,表现为旋转性,但多不伴 耳鸣、耳聋等周围性病变症状。
视力障碍:突然视力模糊或复视,同侧 视野缺损,或短暂失明(数分种) 头痛:为常见症状,较其他症状持久, 也可单独出现,以后枕部跳痛为特点, 弯腰用力时头痛加剧。
42
4 混合斑(亦称复杂斑)
由不均质软、硬斑混合组成,呈强回 声、中等回声及低、无回声混合存在。 形态极不规则,范围较大,常常造成 局部管腔高度狭窄或堵塞。
这是由脂肪、纤维组织、胶原纤维、钙化斑及细 胞碎片组成的,无回声为内部坏死出血所致。混 合斑常伴有内出血溃疡,斑块内可见无回声,破 裂后为血栓形成是最大的危险因素。
27
血流速度
MAX:最大血流速度,测定频谱收缩
期最高峰
MIN:最小血流速度,测定频谱舒张
期最末点
MEAN:平均血流速度,测定时收缩早 期始至舒张期末期止,用包络 线沿一个心动周期的频谱勾划。
28
临床意义: 影响血流速度的因素:心输出量、心搏力、
血管形状、血管壁弹性、管径粗细等。
MAX: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即心脏射 血力及颅内外脑动脉的阻床处于低阻状态,保 证了血管在舒张期仍有低流速的血流向脑 部流动。因而,MIN主要受主动脉弹性及
8
9
检查方法
仰卧位,颈后垫枕后仰,头偏向对侧 一、探头从颈根部向头侧移动作横向扫查, 显示颈总动脉近心端、中部、远端、颈动脉
分叉处及颈内、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位于前内侧
颈内动脉位于后外侧
10
11
二、探头从颈根部以颈总动脉血管长轴作纵向扫查
越过分叉部显示颈内及颈外动脉长轴 探头侧向前内侧方--颈外动脉
51
临床表现
眩晕:多数,表现为旋转性,但多不伴 耳鸣、耳聋等周围性病变症状。
视力障碍:突然视力模糊或复视,同侧 视野缺损,或短暂失明(数分种) 头痛:为常见症状,较其他症状持久, 也可单独出现,以后枕部跳痛为特点, 弯腰用力时头痛加剧。
《颈部应用解剖》课件
脉。
颈内动脉
进入颅内的动脉,供应脑和眼的营 养。
颈外动脉
供应头颈部的营养,分支包括甲状 腺上动脉、舌动脉等。
颈部的静脉系统
颈内静脉
收集头颈部的静脉血,注入上腔静脉。
颈外静脉
收集头颈部的浅层静脉血,注入锁骨下静脉。
颈部的神经系统
脊神经
从脊髓发出的神经,通过颈部进入头面部和上肢。
脑神经
从脑发出的神经,支配头面部的肌肉和感觉。
手术方法
根据不同的颈部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如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减压术等。
术后护理
手术后需进行严格的护理,包括伤口护理、康复 训练等,以确保手术效果。
颈部疾病的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缓解颈部疼痛、消炎等。
物理治疗
如热敷、按摩、牵引等,缓解颈部肌肉紧张、疼痛等症状。
颈部的功能与作用
01
02
03
支撑和运动
颈部支撑头部重量,并允 许头部进行左右旋转和前 屈后伸等运动。
呼吸和吞咽
气管和食管经过颈部,允 许呼吸和食物的摄入。
神经传导
颈部内有大量神经,负责 从大脑到躯干和四肢的神 经信号传导。
颈部的疾病类型与表现
01
02
03
04
颈椎病
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 可伴有头痛、眩晕等症状。
位和性质。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尿液等实验 室检查,检测相关指标 ,辅助诊断颈部疾病。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 如疼痛、肿胀、活动受 限等,结合病史进行诊
断。
触诊和叩诊
医生通过触诊和叩诊等 手法,感知颈部异常肿 块、压痛点等,辅助诊
断颈部疾病。
颈内动脉
进入颅内的动脉,供应脑和眼的营 养。
颈外动脉
供应头颈部的营养,分支包括甲状 腺上动脉、舌动脉等。
颈部的静脉系统
颈内静脉
收集头颈部的静脉血,注入上腔静脉。
颈外静脉
收集头颈部的浅层静脉血,注入锁骨下静脉。
颈部的神经系统
脊神经
从脊髓发出的神经,通过颈部进入头面部和上肢。
脑神经
从脑发出的神经,支配头面部的肌肉和感觉。
手术方法
根据不同的颈部疾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如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减压术等。
术后护理
手术后需进行严格的护理,包括伤口护理、康复 训练等,以确保手术效果。
颈部疾病的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缓解颈部疼痛、消炎等。
物理治疗
如热敷、按摩、牵引等,缓解颈部肌肉紧张、疼痛等症状。
颈部的功能与作用
01
02
03
支撑和运动
颈部支撑头部重量,并允 许头部进行左右旋转和前 屈后伸等运动。
呼吸和吞咽
气管和食管经过颈部,允 许呼吸和食物的摄入。
神经传导
颈部内有大量神经,负责 从大脑到躯干和四肢的神 经信号传导。
颈部的疾病类型与表现
01
02
03
04
颈椎病
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 可伴有头痛、眩晕等症状。
位和性质。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尿液等实验 室检查,检测相关指标 ,辅助诊断颈部疾病。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 如疼痛、肿胀、活动受 限等,结合病史进行诊
断。
触诊和叩诊
医生通过触诊和叩诊等 手法,感知颈部异常肿 块、压痛点等,辅助诊
断颈部疾病。
颈部血管解剖 ppt课件
双侧颈总动脉无分支
颈内动脉颈段相对较直、无分支,颅内段走行迂 曲、分支多
颈外动脉的起始部位在颈内动脉的前内侧,而后 行至前外侧,在颈段有分支
2020/11/24
18
2020/11/24
19
解剖变异
颈动脉和椎动脉解剖变异多为 起源异常
2020/11/24
20
2020/11/24
21
颈静脉解剖
2020/11/24
9
起源于主动脉弓的3条血管
➢ 无名动脉(头臂干) ---分成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 左颈总动脉(CCA) ---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
➢ 左锁骨下动脉
2020/11/24
10
椎动脉起自双侧的锁骨下动脉(是 锁骨下动脉近段的第一分支也是最 大的分支)
2020/11/24
11
2020/11/24
12
14
2020/11/24
15
2020/11/24
16
2020/11/24
17
无名动脉向右后外侧上斜行至胸锁关节的后方分 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双侧颈总动脉自胸锁关节后方上行至甲状软骨上 缘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1/24
4
2020/11/24
5
2020/11/24
6
2020/11/24
7
2020/11/24
8
大脑的血液供应主要通过主动脉弓发出的血管供 应
大脑血液供应依赖两套供血系统 颈动脉供血系统 ----颈动脉 (前循环) 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椎动脉(后循环)
2020/11/24
22
颈内动脉颈段相对较直、无分支,颅内段走行迂 曲、分支多
颈外动脉的起始部位在颈内动脉的前内侧,而后 行至前外侧,在颈段有分支
2020/11/24
18
2020/11/24
19
解剖变异
颈动脉和椎动脉解剖变异多为 起源异常
2020/11/24
20
2020/11/24
21
颈静脉解剖
2020/11/24
9
起源于主动脉弓的3条血管
➢ 无名动脉(头臂干) ---分成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 左颈总动脉(CCA) ---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
➢ 左锁骨下动脉
2020/11/24
10
椎动脉起自双侧的锁骨下动脉(是 锁骨下动脉近段的第一分支也是最 大的分支)
2020/11/24
11
2020/11/24
12
14
2020/11/24
15
2020/11/24
16
2020/11/24
17
无名动脉向右后外侧上斜行至胸锁关节的后方分 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双侧颈总动脉自胸锁关节后方上行至甲状软骨上 缘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1/24
4
2020/11/24
5
2020/11/24
6
2020/11/24
7
2020/11/24
8
大脑的血液供应主要通过主动脉弓发出的血管供 应
大脑血液供应依赖两套供血系统 颈动脉供血系统 ----颈动脉 (前循环) 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椎动脉(后循环)
2020/11/24
22
颈动脉的应用解剖ppt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检测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病变,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颈动脉CT血管造影
颈动脉CT血管造影是通过多层螺旋CT 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颈动脉 进行成像的方法。
颈动脉CT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颈 动脉的全貌,包括血管壁和血管腔, 对于评估颈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 的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颈动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通过切开颈动脉,剥离内 膜斑块,恢复颈动脉管腔的正常大小,改善脑部供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对于不适合进行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可以选择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通过导管技术 将支架放置在狭窄或闭塞的颈动脉部位,扩张血管腔,改善血流。
05
04
诊断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通常通过超声检查 、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 造影(MRA)进行。
颈动脉瘤
原因
颈动脉瘤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 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创伤 、感染、先天性发育异常等。
诊断
颈动脉瘤的诊断通常通过超声 检查、CTA或MRA进行。
定义
颈动脉瘤是指颈动脉局部扩张 或膨出,通常由于动脉粥样硬 化的影响。
颈动脉的功能和作用
功能
颈动脉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为大脑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
作用
颈动脉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重要血管之一,如果颈动脉发 生阻塞或狭窄,会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引起脑功能障碍甚 至脑死亡。
02 颈动脉的解剖结构
CHAPTER
颈动脉的起源和分支
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是颈动脉的起始部分,分为左、右两支 ,分别称为左颈总动脉和右颈总动脉。
颈动脉是人体的重要血管之一,它们从心脏出发,向上延伸至头部,为大脑提供富 含氧气的血液。
颈动脉CT血管造影
颈动脉CT血管造影是通过多层螺旋CT 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颈动脉 进行成像的方法。
颈动脉CT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颈 动脉的全貌,包括血管壁和血管腔, 对于评估颈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 的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颈动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通过切开颈动脉,剥离内 膜斑块,恢复颈动脉管腔的正常大小,改善脑部供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对于不适合进行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可以选择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通过导管技术 将支架放置在狭窄或闭塞的颈动脉部位,扩张血管腔,改善血流。
05
04
诊断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通常通过超声检查 、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 造影(MRA)进行。
颈动脉瘤
原因
颈动脉瘤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 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创伤 、感染、先天性发育异常等。
诊断
颈动脉瘤的诊断通常通过超声 检查、CTA或MRA进行。
定义
颈动脉瘤是指颈动脉局部扩张 或膨出,通常由于动脉粥样硬 化的影响。
颈动脉的功能和作用
功能
颈动脉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为大脑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
作用
颈动脉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重要血管之一,如果颈动脉发 生阻塞或狭窄,会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引起脑功能障碍甚 至脑死亡。
02 颈动脉的解剖结构
CHAPTER
颈动脉的起源和分支
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是颈动脉的起始部分,分为左、右两支 ,分别称为左颈总动脉和右颈总动脉。
颈动脉是人体的重要血管之一,它们从心脏出发,向上延伸至头部,为大脑提供富 含氧气的血液。
颈动脉超声检查 ppt课件
仪器设备
➢ 常规采用5-10 MHz 线阵探头 ➢ 2-5 MHz 凸阵探头 ➢ 2-3.5 MHz 扇形探头
检查方法
仰卧位,颈后垫枕后仰 ,头偏向对侧 探头从颈根部向头 侧移动作横向扫查 显示颈总动脉近心 端、中部、远端 颈动脉分叉处及颈 内、颈外动脉
检查方法
探头从颈根部以颈总动 脉血管长轴作纵向扫查 越过分叉部显示颈内及 颈外动脉长轴 探头侧向前内侧方--颈 外动脉 探头侧向后外侧--颈内 动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病因及病理
一、血管位置与形态的变异
1. 椎动脉发源处的解剖变异,有时仅有残迹,或者 一侧完全缺如,但极为少见。
2. 椎动脉进入横突孔位置的变异,使血管弯曲,血 液流入受影响
患者体检发现,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C
VA T6
T6 VA
左侧椎动脉跨过第六颈椎走行,右侧正常走行C
二 、椎动脉粥样硬化
颈内、颈总、颈外动脉阻力比较
颈内RI=0.37 颈总RI=0.61
颈外RI=0.71
颈内、外动脉鉴别
内径 解剖特征 检测位置 频谱形态
颈内、外动脉的鉴别 颈内动脉 较粗 无分支 后外侧 低阻力型
颈外动脉 较细
多个分支 前内侧
高阻力型
颞浅动脉叩击试验
无变化 传导震颤性血流波形
椎动脉
纵切颈总动脉,探头 稍向外侧动
Ø 起始部位于颈外 动脉的后外侧 Ø颈内动脉在颅外无 分支
颈外动脉
伴行于颈内动脉的前 内侧。 其主要分支有: 1 甲状腺上动脉 2 舌动脉 3 面动脉 4 咽升动脉 5 枕动脉 6 颞浅动脉 7 上颌动脉
椎动脉
发自锁骨下动脉近段的后上 壁,走行于横突孔内,分四 段: 第一段:为进入横突孔之前 部分,称为椎前部。 第二段:位于环椎横突孔以 下的椎动脉,亦称横突部。 第三段:从环椎横突孔穿出 ,向后内至入颅前,环椎部 。 第四段:进入颅内的为颅内 部。
颈动脉超声检查ppt课件
10
颈内、颈总、颈外动脉阻力比较
颈内RI=0.37 颈总RI=0.61
颈外RI=0.71
颈内、外动脉鉴别
内径 解剖特征 检测位置 频谱形态
颈内、外动脉的鉴别 颈内动脉 较粗 无分支 后外侧 低阻力型
颈外动脉 较细
多个分支 前内侧
高阻力型
颞浅动脉叩击试验
无变化 传导震颤性血流波形
椎动脉
纵切颈总动脉,探头 稍向外侧动
运动后RI=0.79
精选课件PPT
51
*以心脏收缩期为准
Ø 横向探测
识别具体位置 测量血管内径
精选课件PPT
15
斑块观察内容及测量
Ø测量斑块大小 Ø位置 Ø回声 Ø观察斑块表面及内部 特性
颈动脉分叉处后壁不规则强 回声斑块
狭窄部位测量方法
Ø测量向心性狭窄的内径 狭窄百分比
直径测量法 (C-A)/C X100% A:残余管径 B:狭窄远段正常颈动脉的管径
2. 椎动脉进入横突孔位置的变异,使血管弯曲,血 液流入受影响
患者体检发现,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C
VA T6
T6 VA
左侧椎动脉跨过第六颈椎走行,右侧正常走行C
精选课件PPT
38
二 、椎动脉粥样硬化
ü 血管弹性减退,迂曲延长 ü 管壁增厚 ü 斑块造成成狭窄,甚至闭塞
椎动脉狭窄参考标准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评价指标 (cm/s)
面积测量法 (A1-A2)/A1 X100% A1:原始管径横截面积
A2:残余管径横截面积 速度估测法
精选课件PPT
17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
颈动脉狭窄超声评价标准
狭窄程度
PSV(cm/s) EDV(cm/s) PSVICA/PSVCCA
头颈部动脉解剖PPT课件
头臂干
.
Willis环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
椎动脉 左锁骨下A
主动脉弓
2
主动脉弓
左颈总动脉
头臂干
左锁骨下动脉
.
3
1. 头臂干 2. 右锁骨下动脉 3. 右颈总动脉 4. 右椎动脉 5. 右颈内动脉 6. 右颈外动脉
.
7. 左颈总动脉 8. 左锁骨下动脉 9. 左椎动脉 10. 右甲状颈干 11. 左甲状颈干
2.颈内动脉分7段;颈椎分7段,颈 部淋巴结分7区,椎-基底动脉7分支。
.
12
颈段
岩段
海绵窦段
床突段
.
13
.
14
颈内动脉侧位/前后位
.
15
虹吸部由白色圆 点标出
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又合称颈内动脉虹吸部(红旗),其形态多
为“U”型和“v”型,少数为“C’型和“S”型。颈内动脉闭塞其狭窄
段多数在颈内动脉起始部或颈内动脉"虹吸部"。
.
19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
颈内动脉 Williຫໍສະໝຸດ 环组成:大脑中动脉1. 前交通动脉 2. A1段
大脑后动脉
3. 右侧颈内动脉 4. 后交通动脉
小脑上动脉
5. 大脑后动脉P1段 6. 基底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20
Willis环组成: 1. 前交通动脉 2. A1段 3. 右侧颈内动脉 4. 后交通动脉 5. 大脑后动脉P1段 6. 基底动脉
二、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起始颈总动脉,供应大部分 血液到额叶,颞叶和顶叶(前循环)。颈内 动脉末端分支为ACA、MCA。
左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
.
Willis环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
椎动脉 左锁骨下A
主动脉弓
2
主动脉弓
左颈总动脉
头臂干
左锁骨下动脉
.
3
1. 头臂干 2. 右锁骨下动脉 3. 右颈总动脉 4. 右椎动脉 5. 右颈内动脉 6. 右颈外动脉
.
7. 左颈总动脉 8. 左锁骨下动脉 9. 左椎动脉 10. 右甲状颈干 11. 左甲状颈干
2.颈内动脉分7段;颈椎分7段,颈 部淋巴结分7区,椎-基底动脉7分支。
.
12
颈段
岩段
海绵窦段
床突段
.
13
.
14
颈内动脉侧位/前后位
.
15
虹吸部由白色圆 点标出
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又合称颈内动脉虹吸部(红旗),其形态多
为“U”型和“v”型,少数为“C’型和“S”型。颈内动脉闭塞其狭窄
段多数在颈内动脉起始部或颈内动脉"虹吸部"。
.
19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
颈内动脉 Williຫໍສະໝຸດ 环组成:大脑中动脉1. 前交通动脉 2. A1段
大脑后动脉
3. 右侧颈内动脉 4. 后交通动脉
小脑上动脉
5. 大脑后动脉P1段 6. 基底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20
Willis环组成: 1. 前交通动脉 2. A1段 3. 右侧颈内动脉 4. 后交通动脉 5. 大脑后动脉P1段 6. 基底动脉
二、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起始颈总动脉,供应大部分 血液到额叶,颞叶和顶叶(前循环)。颈内 动脉末端分支为ACA、MCA。
左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
颈动脉的应用解剖ppt
17
〓 动脉壁的内膜是管壁最内层,为单层扁 平上皮,来源于胚胎中胚层。在心脏的内皮 称心内皮,在血管的内皮称血管内皮。
(一)颈动脉壁的内膜 1、厚度为100~130μm(0.1~0.13mm),
占管壁厚度的1/6。 2、内皮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纵行
弹性纤维。 3、邻近内膜的第1层弹性膜为内弹性膜。
颈动脉窦
起始部显示颈动脉窦
无
分支
在颈段无分支
多条分支
与颈内静脉的关系 近邻颈内静脉,在其内侧 相距较远
与腮腺的关系
相距较远
上段被腮腺下端遮盖
15
颈动脉解剖测值
动脉名称
右颈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
平均长度(cm)
9.91 12.87
平均周径(cm)
2.18 2.05
颈内动脉
男性平均外径4.93mm 女性平均外径4.68mm
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面,有1个扁圆形 小体紧贴颈动脉窦,其高约5~7mm,其宽 2~4mm,内有丰富的血窦,呈化学感受器。
9
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感受血液中O2分压、 CO2分压和H+浓度变化的刺激。血中O2分压 降低或CO2分压升高时,颈动脉体可反射性引 起呼吸加深加快。
10
颈 动 脉 体
11
大的分支是—— 从颈外动脉前壁由下而上发出: ● 甲状腺上动脉 ● 舌动脉 ● 面动脉 从颈外动脉后壁发出: ● 枕动脉
13
● 耳后动脉 从颈外动脉内侧壁发出: 咽升动脉 (四)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的解剖标志
14
解剖标志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部位与走向
初居后外,既而转后内 初居颈内动脉前内侧
管径
较大
较小
19
〓 动脉壁的内膜是管壁最内层,为单层扁 平上皮,来源于胚胎中胚层。在心脏的内皮 称心内皮,在血管的内皮称血管内皮。
(一)颈动脉壁的内膜 1、厚度为100~130μm(0.1~0.13mm),
占管壁厚度的1/6。 2、内皮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纵行
弹性纤维。 3、邻近内膜的第1层弹性膜为内弹性膜。
颈动脉窦
起始部显示颈动脉窦
无
分支
在颈段无分支
多条分支
与颈内静脉的关系 近邻颈内静脉,在其内侧 相距较远
与腮腺的关系
相距较远
上段被腮腺下端遮盖
15
颈动脉解剖测值
动脉名称
右颈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
平均长度(cm)
9.91 12.87
平均周径(cm)
2.18 2.05
颈内动脉
男性平均外径4.93mm 女性平均外径4.68mm
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面,有1个扁圆形 小体紧贴颈动脉窦,其高约5~7mm,其宽 2~4mm,内有丰富的血窦,呈化学感受器。
9
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感受血液中O2分压、 CO2分压和H+浓度变化的刺激。血中O2分压 降低或CO2分压升高时,颈动脉体可反射性引 起呼吸加深加快。
10
颈 动 脉 体
11
大的分支是—— 从颈外动脉前壁由下而上发出: ● 甲状腺上动脉 ● 舌动脉 ● 面动脉 从颈外动脉后壁发出: ● 枕动脉
13
● 耳后动脉 从颈外动脉内侧壁发出: 咽升动脉 (四)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的解剖标志
14
解剖标志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部位与走向
初居后外,既而转后内 初居颈内动脉前内侧
管径
较大
较小
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的分支是—— 从颈外动脉前壁由下而上发出: ● 甲状腺上动脉 ● 舌动脉 ● 面动脉 从颈外动脉后壁发出: ● 枕动脉
13
● 耳后动脉 从颈外动脉内侧壁发出: 咽升动脉 (四)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的解剖标志
14
解剖标志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部位与走向
初居后外,既而转后内 初居颈内动脉前内侧
管径
较大
较小
上行,至颈部时向外斜行在气管两侧。 2、左、右颈总动脉上行到甲状软骨上缘
4
至舌骨大角之间的平面,分为颈内、外颈动 脉两大终末枝。
(三)分枝 已如上述,颈总动脉在特定解剖部位分为
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5
二、颈内动脉 (一)起源 为颈总动脉的直接延续,左、右颈内动脉
在第4颈椎水平或甲状软骨的上缘水平由颈总 动脉发出。
18
(二)颈动脉壁的中膜 1、厚度约500 μm(0.5mm),是管壁三
层膜中最厚的一层。 2、中膜为40~70层同心排列的弹性膜,各
层弹性相距5~15 μm(0.005~0.0015mm),每 层弹性膜厚2~3 μm(0.002~0.003mm),各层 弹性膜间由弹性纤维相连。
(三)颈动脉的外膜 1、厚度较薄,结构较为简单,含纵向螺
19
旋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和弹性纤维。 2、外膜中的营养血管和淋巴管可达中膜
的外层。 ♣ 肌型动脉 周围中等直径大小的动脉称肌型动脉,
中膜为平滑肌,内膜和中膜之间有内弹性板, 中膜和外膜之间有外弹性板。
20
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21
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22
弹 性 动 脉 壁 的 组 织 结 构
23
弹性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面,有1个扁圆形 小体紧贴颈动脉窦,其高约5~7mm,其宽 2~4mm,内有丰富的血窦,呈化学感受器。
9
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感受血液中O2分压、 CO2分压和H+浓度变化的刺激。血中O2分压 降低或CO2分压升高时,颈动脉体可反射性引 起呼吸加深加快。
10
颈 动 脉 体
11
颈外动脉
较颈内动脉略细
周长 ÷ 3.14156 = 直径
16
四、颈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 颈总动脉属大动脉,为弹性动脉。所有
动脉的管壁由三层膜组成,即内膜、中膜和 外膜。
〓 大动脉多为弹性动脉,其结构特点是富 含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弹性大。
〓 弹性膜是由弹性蛋白组成的膜,成人大 动脉的中膜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间有弹性 纤维相连。
三、颈外动脉 (一)起源 在甲状软骨上缘从颈总动脉分出,位于颈
内动脉的前方,是颈总动脉的终枝之一。 (二)走行 颈外动脉自颈总动脉发出后,先经颈内动
脉的前内侧,后经颈内动脉的前方至外侧, 上行穿腮腺,至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 颌动脉两个终支。
12
(三)分枝 颈外动脉在行经中发出9个分支,其中较
7
4、颈内段 自颈总动脉分叉开始至颞骨 的颈动脉孔外口为止。
(四)分枝 1、颈内动脉的颈段无分枝。 2、颈内动脉颅内段的主要分枝: ● 眼动脉 由海绵窦上缘上方发出 ● 大脑前动脉 ● 大脑中动脉
(五)颈动脉窦
8
颈动脉窦位于颈总动脉末端,颈内动脉起始 部的膨大部分,外膜内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 梢,称压力感受器。血压升高时,窦壁扩张, 刺激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 末梢血管扩张,从而引起血压下降。 (六)颈动脉体(颈动脉小球)
颈动脉窦
起始部显示颈动脉窦
无
分支
在颈段无分支
多条分支
与颈内静脉的关系 近邻颈内静脉,在其内侧 相距较远
与腮腺的关系
相距较远
上段被腮腺下端遮盖
15
颈动脉解剖测值
动脉名称
右颈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
平均长度(cm)
9.91 12.87
平均周径(cm)
2.18 2.05
颈内动脉
男性平均外径4.93mm 女性平均外径4.68mm
(二)走行 1、颈内动脉初居颈外动脉的后外方,继
而转到颈外动脉的后内侧,沿咽壁上行至颅 底,经颞骨岩部的颈动脉孔入颅。
6
2、颈内动脉下部被胸锁乳头肌的前缘所 覆盖,上部位于茎突后区。
3、颈内动脉的外侧紧贴颈内静脉。 4、颈内动脉颈段几乎是垂直的。 (三)分段 颈内动脉主干分为四段: 1、颈段 2、海绵窦段 3、岩骨段
17
〓 动脉壁的内膜是管壁最内层,为单层扁 平上皮,来源于胚胎中胚层。在心脏的内皮 称心内皮,在血管的内皮称血管内皮。
(一)颈动脉壁的内膜 1、厚度为100~130μm(0.1~0.13mm),
占管壁厚度的1/6。 2、内皮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纵行
弹性纤维。 3、邻近内膜的第1层弹性膜为内弹性膜。
颈动脉解剖
1
颈动脉解剖包括
♣ 颈总动脉 ♣ 颈内动脉 ♣ 颈外动脉 ♣ 颈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2
供应脑 的动脉
脑的动脉分 为两个系统 ● 颈内动脉
系统 ● 椎-基底
动脉系统
3
一、颈总动脉 (一)起源 右侧颈总动脉源于头臂干分叉处。 左侧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的中部,位于
头臂干的左后方。 (二)走行 1、左、右颈总动脉发出后在气管的前方
24
肌型动脉的结构 25
26
主 动 脉 弓 及 其 分 支 示 意 图
27
颈 动 脉 与 椎 动 脉 解 剖
28
颈 动 脉 与 椎 动 脉 解 剖
29
颈 动 脉 与 椎 动 脉 解 剖
30
31
颈动脉和颈外动脉分枝 32
颈 动 脉 及 颈 外 动 脉 分 枝
33
颈动脉分叉的高度与颈椎的对应关系
34
颈 内 和 颈 外 动 脉 与 颈 内 静 脉
35
颈 外 动 脉 的 分 枝
36
CⅣ
颈总动脉分叉平面示意图 37
38
甲 状 软 骨、 环 状 软 骨、 舌 骨
39
颞 骨
显 示 颈 动 脉 管
40
颈 内 动 脉
颈 段
岩 段
41
海绵窦解剖 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42
颈 内 动 脉 岩 段、 海 绵 窦 段、 颅 内 段
43
茎突 称颞骨茎突,为细长的锥状突起,
自颞骨鼓部伸向下方,根部有茎突咽肌附着, 中部和末端有茎突舌骨肌和茎突舌骨韧带附 着。
44
颈动脉管 位于颞骨岩部内,自颈动脉管
外口垂直上行,继而折向前内方,开口于岩 部尖端的颈动脉内口,内有颈内动脉通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5
岩部 是颞骨的一部分,呈三棱形,尖伸
向前内,参与构成颅底。前面尖端处有三叉 神经压迹,后面中央部有内耳门,下面中央 部有颈动脉外口。底向后外,外耳门的下方 有乳突。乳突与前内侧的茎突之间有茎乳孔。 上缘为小脑幕附着处。
13
● 耳后动脉 从颈外动脉内侧壁发出: 咽升动脉 (四)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的解剖标志
14
解剖标志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部位与走向
初居后外,既而转后内 初居颈内动脉前内侧
管径
较大
较小
上行,至颈部时向外斜行在气管两侧。 2、左、右颈总动脉上行到甲状软骨上缘
4
至舌骨大角之间的平面,分为颈内、外颈动 脉两大终末枝。
(三)分枝 已如上述,颈总动脉在特定解剖部位分为
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5
二、颈内动脉 (一)起源 为颈总动脉的直接延续,左、右颈内动脉
在第4颈椎水平或甲状软骨的上缘水平由颈总 动脉发出。
18
(二)颈动脉壁的中膜 1、厚度约500 μm(0.5mm),是管壁三
层膜中最厚的一层。 2、中膜为40~70层同心排列的弹性膜,各
层弹性相距5~15 μm(0.005~0.0015mm),每 层弹性膜厚2~3 μm(0.002~0.003mm),各层 弹性膜间由弹性纤维相连。
(三)颈动脉的外膜 1、厚度较薄,结构较为简单,含纵向螺
19
旋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和弹性纤维。 2、外膜中的营养血管和淋巴管可达中膜
的外层。 ♣ 肌型动脉 周围中等直径大小的动脉称肌型动脉,
中膜为平滑肌,内膜和中膜之间有内弹性板, 中膜和外膜之间有外弹性板。
20
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21
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22
弹 性 动 脉 壁 的 组 织 结 构
23
弹性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面,有1个扁圆形 小体紧贴颈动脉窦,其高约5~7mm,其宽 2~4mm,内有丰富的血窦,呈化学感受器。
9
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感受血液中O2分压、 CO2分压和H+浓度变化的刺激。血中O2分压 降低或CO2分压升高时,颈动脉体可反射性引 起呼吸加深加快。
10
颈 动 脉 体
11
颈外动脉
较颈内动脉略细
周长 ÷ 3.14156 = 直径
16
四、颈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 颈总动脉属大动脉,为弹性动脉。所有
动脉的管壁由三层膜组成,即内膜、中膜和 外膜。
〓 大动脉多为弹性动脉,其结构特点是富 含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弹性大。
〓 弹性膜是由弹性蛋白组成的膜,成人大 动脉的中膜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间有弹性 纤维相连。
三、颈外动脉 (一)起源 在甲状软骨上缘从颈总动脉分出,位于颈
内动脉的前方,是颈总动脉的终枝之一。 (二)走行 颈外动脉自颈总动脉发出后,先经颈内动
脉的前内侧,后经颈内动脉的前方至外侧, 上行穿腮腺,至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 颌动脉两个终支。
12
(三)分枝 颈外动脉在行经中发出9个分支,其中较
7
4、颈内段 自颈总动脉分叉开始至颞骨 的颈动脉孔外口为止。
(四)分枝 1、颈内动脉的颈段无分枝。 2、颈内动脉颅内段的主要分枝: ● 眼动脉 由海绵窦上缘上方发出 ● 大脑前动脉 ● 大脑中动脉
(五)颈动脉窦
8
颈动脉窦位于颈总动脉末端,颈内动脉起始 部的膨大部分,外膜内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 梢,称压力感受器。血压升高时,窦壁扩张, 刺激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 末梢血管扩张,从而引起血压下降。 (六)颈动脉体(颈动脉小球)
颈动脉窦
起始部显示颈动脉窦
无
分支
在颈段无分支
多条分支
与颈内静脉的关系 近邻颈内静脉,在其内侧 相距较远
与腮腺的关系
相距较远
上段被腮腺下端遮盖
15
颈动脉解剖测值
动脉名称
右颈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
平均长度(cm)
9.91 12.87
平均周径(cm)
2.18 2.05
颈内动脉
男性平均外径4.93mm 女性平均外径4.68mm
(二)走行 1、颈内动脉初居颈外动脉的后外方,继
而转到颈外动脉的后内侧,沿咽壁上行至颅 底,经颞骨岩部的颈动脉孔入颅。
6
2、颈内动脉下部被胸锁乳头肌的前缘所 覆盖,上部位于茎突后区。
3、颈内动脉的外侧紧贴颈内静脉。 4、颈内动脉颈段几乎是垂直的。 (三)分段 颈内动脉主干分为四段: 1、颈段 2、海绵窦段 3、岩骨段
17
〓 动脉壁的内膜是管壁最内层,为单层扁 平上皮,来源于胚胎中胚层。在心脏的内皮 称心内皮,在血管的内皮称血管内皮。
(一)颈动脉壁的内膜 1、厚度为100~130μm(0.1~0.13mm),
占管壁厚度的1/6。 2、内皮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纵行
弹性纤维。 3、邻近内膜的第1层弹性膜为内弹性膜。
颈动脉解剖
1
颈动脉解剖包括
♣ 颈总动脉 ♣ 颈内动脉 ♣ 颈外动脉 ♣ 颈动脉壁的组织结构
2
供应脑 的动脉
脑的动脉分 为两个系统 ● 颈内动脉
系统 ● 椎-基底
动脉系统
3
一、颈总动脉 (一)起源 右侧颈总动脉源于头臂干分叉处。 左侧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的中部,位于
头臂干的左后方。 (二)走行 1、左、右颈总动脉发出后在气管的前方
24
肌型动脉的结构 25
26
主 动 脉 弓 及 其 分 支 示 意 图
27
颈 动 脉 与 椎 动 脉 解 剖
28
颈 动 脉 与 椎 动 脉 解 剖
29
颈 动 脉 与 椎 动 脉 解 剖
30
31
颈动脉和颈外动脉分枝 32
颈 动 脉 及 颈 外 动 脉 分 枝
33
颈动脉分叉的高度与颈椎的对应关系
34
颈 内 和 颈 外 动 脉 与 颈 内 静 脉
35
颈 外 动 脉 的 分 枝
36
CⅣ
颈总动脉分叉平面示意图 37
38
甲 状 软 骨、 环 状 软 骨、 舌 骨
39
颞 骨
显 示 颈 动 脉 管
40
颈 内 动 脉
颈 段
岩 段
41
海绵窦解剖 显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42
颈 内 动 脉 岩 段、 海 绵 窦 段、 颅 内 段
43
茎突 称颞骨茎突,为细长的锥状突起,
自颞骨鼓部伸向下方,根部有茎突咽肌附着, 中部和末端有茎突舌骨肌和茎突舌骨韧带附 着。
44
颈动脉管 位于颞骨岩部内,自颈动脉管
外口垂直上行,继而折向前内方,开口于岩 部尖端的颈动脉内口,内有颈内动脉通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5
岩部 是颞骨的一部分,呈三棱形,尖伸
向前内,参与构成颅底。前面尖端处有三叉 神经压迹,后面中央部有内耳门,下面中央 部有颈动脉外口。底向后外,外耳门的下方 有乳突。乳突与前内侧的茎突之间有茎乳孔。 上缘为小脑幕附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