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对社会及大学生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研究引言:随着现代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之一,其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和重塑不可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大众传媒通过传递正能量的内容,促进大学生正向价值观的建立。
通过正面新闻报道、故事剧情等形式,传递正能量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道德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面对各种价值观的碰撞和冲击时,大众传媒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众传媒传递的多元化信息,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
大众传媒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形式,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这些渠道向大学生传递了多元化的信息。
通过接触不同的观点、文化、习俗等,大学生能够增长见识,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和包容,提高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大众传媒为大学生提供了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接班人,道德教育对于其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众传媒作为面向大众的媒体,承载着道德教育的责任。
通过丰富的道德教育节目、栏目和专题报道等形式,大众传媒为大学生提供了必要的道德指导和教育资源。
大众传媒可能传递负面价值观,引发不良行为。
一些低俗、暴力、追逐物质享受的内容可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其产生浮躁、功利、缺乏责任感等不良行为。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需要对内容进行严格把关,防止不健康信息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的片面追求商业利益可能导致道德价值观的扭曲。
在商业化的大环境下,传媒机构往往会选择迎合观众口味,追求高收视率和点击率,而忽视正面价值观的传播,导致内容的失衡和失真。
这种商业利益导向的选择可能给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带来消极影响。
三、对策建议大众传媒应加强自律,严格内容审核。
传媒机构应自觉传播积极向上的内容,严防低俗、暴力或不良信息传播。
相关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和引导,保障传媒内容的健康和积极。
《2024年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范文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趋势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二、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现象及其原因1. 现象描述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是指媒体内容越来越倾向于娱乐性质,追求轻松、浅显、直观的传播效果。
在互联网、电视、电影、游戏等多种媒介的共同作用下,这种现象愈发明显。
2. 原因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消费者对娱乐内容的需求增加,媒体为了迎合市场,大量制作娱乐性质的内容。
(2)技术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内容制作更加便捷,传播速度更快,为泛娱乐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3)文化背景: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更倾向于追求轻松、愉快的娱乐方式。
三、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1. 积极影响(1)缓解压力:大学生在面对学业、生活等多重压力时,通过大众传媒的娱乐内容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2)拓展视野:通过大众传媒,大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元的文化和知识,拓宽视野。
2. 消极影响(1)价值观扭曲:过度追求娱乐性质的内容可能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扭曲,忽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2)信息筛选能力下降:泛娱乐化的大众传媒环境可能导致大学生信息筛选能力下降,对真实、有价值的信息缺乏敏感度。
(3)沉迷虚拟世界:过度依赖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可能导致大学生沉迷虚拟世界,忽视现实生活和学习。
四、对策研究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现实感和责任感。
2. 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1)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2)引导大学生学会在海量信息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3. 媒体行业自律与发展(1)媒体行业应加强自律,控制娱乐内容的比例,提高内容的质量和深度。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探析
信念、道德、纪律,促使大学生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另
一
方面是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 ,这方面的影响 目前来说 已远
远超 出了思想政治教育 ,这主要是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被 大
众传媒包 围的 时代 ,媒 体时 时处处 影 响着我 们 的生活 ,广
收 稿 日期 :2 1 0 0—0 5—2 4
作者 简介 :教 ,研究方向:中国政府与政 治。
九 江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7 0
2 O. O1 3
Jun l f i i gV ct n l& T c n a C l g o ra o u a oai a Jjn o eh i l o ee c l
我 国 ,大 众 传 媒 是 我 们 政府 的喉 舌 ,是 舆 论 的 控制 机 关 ,是
政策的 “ 传声筒” 。大众 传媒 传播政 治信息的 同时是 带有强 烈的政治倾 向的 ,它总是 引 导人们 向 国家 倡导 的价值 观靠 拢。因此 ,大众传媒潜 移默化地影 响着大学生 的政治 观念 , 从而使他们形成大致与社会趋 同的政治价值观。
将大众传媒视为精神寄 托 ,沉 : 述于游戏 与 网络 。另 一方 面,
在信 息 高 速 流 转 的 社 会里 , 由 于信 息 的 控 制 和 过 滤技 术 还 显 得相 对 滞 后 ,这 就使 大量 政 治 的 、经 济 的 、学术 的 、娱 乐 的
潜力 ,并进一步总结发现传媒接触 会导致价值观的变化 。在
大学生 实现政治社会 化的途径 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 学校通过思想政 治教育 ,向学 生灌输共 产主义 思想 、理想 、
具有导 向意义的社会公共价值观念 ,成为影响社会和人 民生 活的重要 力量 ,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扮 演着 越来越 重
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及对策
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及对策彭鹏[摘要]20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心已经逐步由生产转向消费,走向以消费为中心的时代,大众传媒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成为影响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因素。
本文试图从大众传媒制造消费需求、诱导消费行为、引导消费心理等角度,分析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提出通过批判性识读教育和建设性使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抵御大众传媒的影响。
[关键词]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大学生0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心已经逐步由生产2转向消费,走向以消费为中心的时代,消费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让·波德里亚这样表述:“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
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
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
”①在“物的包围”下,消费文化,即与消费相关的观念、习俗、伦理等等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
大学生是消费群落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年轻的他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
据《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显示,当前中国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945.6 元,人均全年消费总额达到11347 元,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
信用卡消费和网购逐渐成为大学生的重要消费形式,在大一新生中的普及率最高,达到46.1%。
从拥有数量来看,大一、大二学生人均拥有两张信用卡。
在消费主义的蔓延中,大众传媒已经广泛而深入地介入到大众消费生活之中,以广告、声像为代表的大众传媒,作为消费主义的载体和符号正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空间,操纵着人们衣、食、住、行、乐各个领域的消费方式,它已经不仅是人们生活的策源地,而且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自身置于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框架之中,成为当代消费基础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以说,大众传媒正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因素。
《2024年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范文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现象已经深入人心,尤其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产生了显著影响。
作为时代的产物,泛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媒传播模式和人们的消费习惯。
本篇论文旨在研究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二、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的概述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在大众传媒中,各种信息、新闻、文化等内容被过度包装和娱乐化,导致信息传递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
在互联网、电视、电影、游戏等各类媒介的共同作用下,泛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交行为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1. 价值观影响: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容易受到大众传媒中过度娱乐化的价值观影响,导致价值观念的扭曲。
2. 社交行为影响:泛娱乐化的大众传媒使大学生更加注重表面上的“娱乐”和“社交”,忽视真实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
3. 消费观念影响:泛娱乐化现象引导大学生过度消费,追求物质享受,导致部分学生消费观念失衡。
4. 学术影响:过度娱乐化的内容可能占用大学生的学术时间,影响其学术研究和知识积累。
四、应对策略1. 加强媒体素养教育:学校应开设媒体素养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识别和判断大众传媒中的信息真伪,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引导健康社交:学校和家庭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交观念,鼓励他们参与真实、有意义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
3. 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消费需求和价值观,树立理性消费观念。
4. 提高学术氛围: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投身于学术研究和知识积累,减少过度娱乐化的内容对学生的影响。
五、实施建议1. 政府层面: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规范传播内容,减少泛娱乐化现象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2. 学校层面:开展媒体素养教育课程,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同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知识积累。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影响力调研报告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影响力调研报告在一个几乎人人都有手机、摄像机等信息正式发布设备的今天,人世间不再是一块净土,相反,受深受大众传媒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方面,大学生是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有着对大众传媒信息本能的求解;另一方面,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海洋面前,这一群体又有着“迷茫不知辨析”的通病。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是一把“双刃剑”,应当自觉发挥主流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吸取“信息精华”,远离“信息糟粕”。
一、大众传媒在大学校园的影响力分析大众传媒,既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统媒体,也包括手机等新的信息载体,但大众传媒由于自身的特点与定位不同,对小学生的影响也各有中学生短长。
1、电视:我国电视普及率虽然很高,但由于高校目前现有的硬件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所限,电视在高校校园内很大上面程度上充当了教育的“道具”,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有限。
很多情况下,电视只是充当了重大事件的发布渠道,如学生会组织学生集体观看重大赛事、重大新闻该事件等等。
其他时候,电视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有限。
2、报纸:报纸因其廉价、方便阅读、便于保存、易于传阅等特点,深受大学生认可。
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人群中,86.7%的大学生有阅读都市生活类报纸的习惯,其中有大概 10.5%的人每星期阅读都市类报纸,26.6%的人一周阅读3~5次都市类报纸。
但大学生看重报纸提供的实用信息,报纸的告知功能强大,引导作用有限,报纸作为大众传媒“道德标杆”的作用被淡化。
3、广播:“居一室而知天下”,广播这一日渐消退的传统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壤。
中波以其独有的廉价、便捷、不受真实世界限制的特点,受到了不少大学生的喜欢。
目前看来,广播的娱乐功能受大学生喜爱。
另外,各类点播、征文、夜话,因为参与性强,也深受大学生喜爱。
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播在校园内深受冲击不小。
4、网络:网络对大学生影响有着不可的绝对优势。
就在几年前,高校还在为是否对学生开放互联网而争论,而今天互联网的影响已经让人们无路可逃。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
确的人 生观、价值 观具有导向作 用,有利于 社 会 角 色 的 适 应 和 履 行 ;另 一 方 面 对 大 学生 社 会 化 产 生诸 多的 消极 影响 , 需要 政 府部 门、
大 众 传 媒 、 学 校 共 同规 制 ,为 大 学 生 社 会 化 创造 更 好 的社 会 文 化 环境 。
【 关键词 】 大学生;社会 ; 作用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 , 各种报纸、 杂志 、 广播 、电影 、电视 、国际互联 网等形成的现 代化 大众传 播网络作为一种非正规、非正式 的社会教育形式对个体社会 化的作 用越来 越 大 ,尤其是对 大学 生这一 特殊的群体 ,其影 响之深甚至远远超过家庭和学校 。 大 学 生 社 会 化 的 特 点 所谓 “ 社 会 化 ” ,即 指 人 一 生 中在 与 他 人 及 社 会 的接 触 和互 动 中 形 成 个 性 , 获得 并 履 行 社 会 行 为 规 范 以 及社 会 角 色 ,以不 断 适 应和参 与社会 生活的过程。当一个 生命个 体 呱呱 坠地来 到人问时,仅仅是一个 生物有机 体 ,也正是从这个 时候起 ,个体 开始接 受社 会 的 各 种 影 响 ,开 始 了 由 “ 生物人”向 “ 社 会 人 ” 转 化 的社 会 化 过 程 。大 学 生 作 为 同 时 代条件下青年 中最优 秀的一部分 ,担负着 继 承上一代 的事业 ,又担负着 开创社会发 展新 局面 的历史 重任,加 上其 自身正处于心理、 生 理 发 展 的重 要 时 期 , 因此 大 学 生 的社 会 化 又有其 自身的特点。
一
之前的初级社会化主要是 以家长 或教师的赞 赏、肯定、惩罚等形式而强 化的,然 而进入 大学之后他们这一阶段的社会行为规范 和社 会角色 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传媒 , 他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化 过 程 的 完成 表 现 出 强 烈 的 内化 倾 向 ,且 在 社 会 化 的 内容 和 方式 上 具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引言当今社会,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电视娱乐节目到网络直播,从社交媒体到流行文化,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娱乐选择。
尤其对于大学生这一年轻人群体而言,他们更容易深受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1.1 消费观念的改变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给大学生带来的首要影响是消费观念的改变。
以往,大学生注重学习和知识获取,相对较少追求娱乐消遣。
然而,随着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兴起,大学生日益倾向于将时间和金钱投入到娱乐活动中,而忽视了学业的重要性。
他们更追求充满刺激和乐趣的娱乐体验,进而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行为。
1.2 价值观念的扭曲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导致了价值观念的扭曲。
在电视节目、网络直播和社交媒体的大范围泛娱乐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对金钱、名利、外貌等表面价值的追逐趋于盲目。
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模仿偶像、追捧明星,而对道德伦理、责任意识等内在价值关注不足。
这样的扭曲价值观念可能导致大学生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理解的偏差,对个人发展产生冲击。
1.3 学习压力的增加大学生一方面受到来自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泛娱乐化文化浸透到校园生活,使大学生更容易分心。
面对大量的娱乐选择,他们较难抵挡各种诱惑,进而导致学习压力的增加。
这种娱乐化带来的分散注意力和时间的短缺,可能使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受到不利影响。
二、应对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对策研究2.1 提高媒体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是应对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重要对策。
媒体素养包括对信息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媒体信息的理性评估和选择能力。
学校可以加强媒体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对媒体的批判性思维和辨别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辨娱乐内容与信息真实性。
2.2 倡导理性消费观念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倡导理性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娱乐消费。
论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能上网. 网络是学生接触得最多 、 最主要的大众传媒 。
() 2 电影 、 电视 、 台 。 电影 商 业 化 运 作 以后 , 电 每年 都 会 推 出不 少 商 业 大 片 , 了 到 电 影 院 观 看 正 版 电影 之 外 , 除 还 可 以通 过 上 网下 载 、 买 盗 版 碟 等 看 到 , 两 者 正 是 大 购 后 学 生 观看 电影 的 主要 途 径 。 ( ) 纸 、 志 。高 校 的 图 书 馆 给 学 生 提 供 了这 两 样 3报 杂 传 统 的信 息 载 体 。 ‘ ( ) 外 广告 。 户 外 广 告 变 得 越 来 越 多 、 乎 随 处 可 4户 几 见 : 铁 上 、 共 汽 车上 都 有 平 面的 广 告 和视 频 广 告 , 头 地 公 街 巷 尾 、 楼之 间 到处 都 是平 面 的或 者 电 子屏 幕 的广 告 牌 。 高
从我 国当前 的大学生所接 受 的大 众传媒 类型来 看 ,
主要 有 四个类 型 : ( ) 络 。由于 大 学 生 一 年 当 中 的大 部 分 时 间都 是 在 1网
秀演唱等综 合娱乐节 目。 () 4 各种广告 。商家们越来越把在校大学生作为产品
的 现 有 的 和 未 来 的 主要 消费 群 体 ,因此 在 设 计 广 告 的 时
和 网 络游 戏 。
当前 大 学 生所接 受 的 大众 传 媒 与 资 讯 类 型
、
() 3 影视节 目。受女生 欢迎 的多半 是言情 、 打、 武 枪
战 、 装 、 品 等 为 主 的影 视 剧 、 秀 、 美 比赛 和 明星 走 古 小 选 选
1 当前 大 学 生所 接 受的 大 众 传 媒 类 型 .
觏 华
( 东 女 子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广 广东 广 州 5 15 ) 14 0 摘
《2024年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范文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尤其是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其影响深远。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是指大众传媒为追求高关注度、高传播效率而过度偏向娱乐内容的倾向。
本文旨在研究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一)影响学术观念随着泛娱乐化现象的加剧,部分大学生开始将娱乐作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导致学术观念的淡化。
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观看综艺节目、追剧、浏览短视频等娱乐内容,而忽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二)影响价值观形成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倾向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追求娱乐和感官刺激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责任和道德标准的认知,进而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
(三)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业泛娱乐化的大众传媒内容可能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心,导致学业成绩下滑。
长时间沉浸在娱乐信息中,学生可能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从而影响学业。
三、对策研究(一)加强媒体监管与引导政府应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规范其内容,减少过度娱乐化的现象。
同时,媒体自身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帮助他们辨别媒体内容的真伪,提高对信息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大众传媒,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三)强化学术氛围,引导学术兴趣学校应强化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活动。
通过组织学术讲座、科研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学术研究,培养其学术兴趣。
同时,教师也应在课堂上强调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
(四)提供多元化教育资源和活动学校应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除了学术研究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不同领域得到锻炼和发展。
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减少对泛娱乐化内容的依赖。
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
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应运而生,旨在深入探讨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提升传播的有效性。
本文将首先回顾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接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特点与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研究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众传媒环境下的传播有效性,提出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在探讨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之前,我们需要对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并确立研究的理论基础。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研究的核心问题,还能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供坚实的支撑。
我们需要明确“大众传媒”的概念。
大众传媒是指通过一定介质向大众传递信息或观点的机构或工具,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界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向大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念、政治理念等,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一过程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涵盖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传播有效性”的内涵。
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哪些影响
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哪些影响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受到大众传媒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早已走过了埋头苦学的时代。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具有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特点,对大众传媒文化更是充满了好奇与探知欲望。
但是,与之并存的还有另一方面:在瞬息万变、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面前,这一新时代群体又有缺乏辩证能力,无法准确的选择正确的方向。
大众传媒文化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大众传媒文化并不是单一的,也并非全都是对我们有益处的,它是多元复合、良莠不分的,真、善、美、假、恶、丑,各种各样的因素以五花八门的形式掺杂交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无法及时有效地辨认当中的真善美。
无疑,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1、大众传媒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大众传媒文化在每个时代相应都反映了时代的先进性,满足了人们在精神层次上的追求。
大众传媒文化在一定的意义上具有愉悦效果。
大众传媒文化使得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的空间得到拓宽,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使大学生的知识面变得宽广,视野开阔。
大众传媒文化“包罗万象”,涉及经济、政治、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军事、伦理道德、法律、恋爱婚姻、天文地理、科学技术、旅游、审美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大众传媒以其广泛性、新颖性、多样性的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内、课外知识,同时,先进传媒文化对旧观念的冲击,衍生了新的生活观念和特立独行的生活风格。
当代大众传媒文化改变了传统社会认知的单一性。
传媒文化的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在各种文化场所和网络、影视、报刊杂志等媒介中进行交流的机会,从而使视野更加开阔,知识面更加宽广,同时也能激发艺术灵感。
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更好的适应社会。
社会化是指个人向社会、他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资格,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大众传媒文化中包含的礼仪、风俗、民族、艺术、法律、道德和价值理念等各种方面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大学生通过对大众传媒文化的接触,可以提前了解并适应社会。
《2024年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范文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现象日益显著,尤其是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就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定义及现状大众传媒泛娱乐化是指媒体在内容传播过程中,过于追求娱乐效果,忽视社会责任感和媒体使命的现象。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种泛娱乐化趋势在各大社交平台、电视节目、网络短视频等领域愈发明显。
三、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1. 价值观的扭曲: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泛娱乐化的媒体内容可能导致他们过度追求短期快感,忽视长远目标和价值。
2. 学术风气的影响:泛娱乐化的学习内容可能使大学生对学术产生误解,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娱乐而非真正的求知。
3. 时间分配的失衡:过度沉迷于娱乐内容可能导致大学生在学业、社交等方面的投入不足。
4. 心理健康问题:长时间接触泛娱乐化的内容可能引发大学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四、对策研究1. 增强媒体素养教育: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帮助他们辨别媒体内容的真伪,提高批判性思维。
2. 引导正确价值观: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的目标和追求。
3. 优化学习环境: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他们的学术兴趣。
4. 心理辅导与支持:学校应设立心理辅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缓解因泛娱乐化内容带来的心理压力。
5. 强化监管与自律:政府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引导媒体承担起社会责任,同时媒体自身也应加强自律,减少泛娱乐化内容的传播。
6. 推广优质内容:鼓励创作者制作具有深度和内涵的优质内容,以满足大学生对知识和文化的需求。
7. 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见识,减少对泛娱乐化内容的依赖。
五、结论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当代大众传媒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郭 庆光 先生在 《 传播学 概论 》 中明确 界 定 : “ 报社、 电台、 电视 台等 媒 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 选择、 加工 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 , 从 其 生产规 模 的巨大 性和 受传者 的广 泛性而 言 , 我们 又 把它们 称 为大 众 传播 者 , 或称 为大 众传 媒 。 ”
当 代大众传媒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分析
教 育 探 索
当代大众传媒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管永超 王传芬
( 德州学院生物系 山东德 州 2 5 3 0 2 3 )
【 摘
要】 本文在 阐述大众传媒 文化含 义及历程的基础上 , 分析了大众传媒文化对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 、 审美观、 精神生活、 文 艺观 念等
了传 统社会认 知的单一 性 。传 媒文 化 的发 展 , 为 青 少年 提供 了 更多
大众 传媒 是大众 传播 媒介 的简称 。它是 信息 的传 播工 具 , 是 传 在 各种文化场 所和网络 、 影视 、 报刊 杂 志等 媒介 中进 行 交流 的 机会 , 递 各种信 息 的载 体 , 报纸 、 通讯社、 厂播、 电视 、 电影和 杂志 的总 称 。 从 而使视野 更加开阔 , 知识 面更加宽广 , 同 时也能 激发艺 术灵 感。促
进 大学生 的社会化过程 , 更好的适应 社会 。社会化 是指个 人 向社会 、 他人 , 学习知识、 技能和规范, 取得社会生活资格, 由自然人转变为社 会人的过程 。大众传 媒文 化 中包 含 的礼仪 、 风俗、 民族 、 艺术、 法律 、 道德和价值 理念等各种 方面 的 内容 , 有 利于 促进 大 学生 的社 会 化过 2 、 大众传 媒 的发展 程, 大学生通过 对大众传 媒 文化 的接 触 , 可 以提 前 了解 并适 应 社会 。 大 众传 媒 文化 的发 展 过程 大 致可 以分 为原 始 传播 、 手 抄传 播 、 有学者指 出 , “ 个体 也正 是依 托一 定的文 化价 值 理念 、 行动规 范 的 引 印刷传 播 、 电子传 播四个 阶 段 。原 始传 播 阶段 书 写 工具 尚未 问 世 , 导而使自身 上升成为类 的存在 , 成 为德 性 的存在 , 成 为置 身于 一定 的 人 们主 要靠语 言 、 肢体动 作 、 图 形标 记 、 火 把等 方 式来 传 递信 息 , 在 社会—— 文化— —历史境 遇之中 的自由自主 的 ‘ 人 。 时间和 空间 上受到 很大 的限 制。 2 、 当代 大众 传媒 文化对 大学 生的 消极影 响 随后, 出现了报纸 , 发行于公元 8 8 7 年的唐代《 邸报》 , 是世界上 不 良文 化导 致盲 目跟风 、 攀比、 非 理性 消 费 。随着 市 场 经济 的 现 存最 古老 的报纸 。报纸 可 以说是 最早 出现的 新闻传 播工 具 , 但是 迅速发 展和 普及 , 当今 中国 的消 费 水平 正 在 飞速 提 高 、 消费 观念 变 早期 的报纸 依旧存 在 时间与 空间 的限制 。后来 , 电报发 展 开来 。电 革异 常迅速 , 消费 主义文 化氛 围愈加 浓厚 。大众 传媒 文化发 展 趋于 报的 诞生让 人们 感 受到 了信 息 的 时效 性 , 成功 的跨 越 了 时 间 和空 商业 化的 特征使 它倾 向于 消费主义 、 物质 主义 和享乐 主义 。长 此 以 间, 开 启 了大众传 媒 的新纪 元。当 时的人 们认 为电报 的产 生是 世界 往 , 大 众传 媒文化 必将 受到 消费 文 化 的荼 毒 , 从 而使 大 学 生走 向 浅 上最 重大 的事件 之一 。他们 根 本无 法 预 料到 以 后 的多 元 通讯 工 具 薄 、 粗 俗 的一面 。当 代 大 学 生 多数 从 小 衣 食 无 忧 , 节 约 意 识 单 薄。 能超 越 电报 这让 人 叹为观 止 的发 明 。无 线 电技 术 的发 展 引发 了广 再加 上部 分父母 对孩 子的溺 爱 , 不 问缘 由便 为孩 子的各 种消费 提 供 播、 电视等 利用 现代化 电子 技 术进 行 传播 的 媒介 的高 速发 展 , 它们 不 限量 的经济支 持 。种 种原 因的 叠加 累积 造 就 了 当代 大学 生 在 不 作为 新兴 的传播 媒体 , 突破 了 时 间和 空 间的 局 限 , 登上 了 传媒 文 化 具备高消费能力的情况下崇尚个人享乐主义 , 盲目的追求所谓的个 的历 史舞 台 。大 众 传媒 是 以 科 技 的进 步 , 技术 的革 新 为 发 展 基础 性 生活 。从 而 引发 非理性 消费 , 忽视 了合理 的消费 理念 培养 。不 良 的, 激光 照排技 术 、 卫 星电视 及 有线 电视 技术 的 普 及使 计 算机 多 媒 文 化导致 大学 生的 审美情 趣 低俗 化 。当代 大 学 生越 来 越少 的关 注 体技 术迅 速到来 并风 靡全 球 , 有 力的 推动 了大众 传 媒 的快 速发 展 , 中 国古典 文化 , 凡 事 追求视 觉 效果 , 使 得 当今 文 化 更倾 向 于 直观 表 使得 大众 传媒跨 入 了新 的时代 。 现, 而忽视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朦胧美、 内涵美的含义 。视 觉感知 二、 大众传 媒文 化对 当代大 学生 的影 响 成 为当代 大学 生最主 要的 感知方 式 。部分大 学生认 为对 名著 、 经 典 在科 技高 速发展 的今 天 , 由于 受 到 大众 传 媒 文 化 的 影响 越 来 论述 影视 化 、 光盘 化 、 漫画化 可 以更好地 传播 传统文 化 , 从 而 使得 越 越大 , 当代 大学 生早 已走过 了埋 头苦学 的时代 。大 学生作 为新 时代 来 越多 的人对 严肃 的学术 著 作进 行 图解 。他 们 更 加倾 向 于浅 显 直 的接 班人 , 具有 思想 活跃 、 易 于接 受新 生事物 的群体 特点 , 对大 众 传 接 的视 觉感受 , 快餐 文化成 了当 代大 学生 的文化标 志 。 媒文 化 更是充 满了好 奇与 探知 欲望 。但 是 , 与 之并 存的还 有 另一 方 三、 大学 生应如 何面 对大 众传媒 文化 面: 在瞬息万变 、 铺天盖地而采的信息面前, 这一新时代群体又有缺 当代大学生固然可 以通过大众 传媒 丰富生活、 开阔视野。但 乏辩 证 能力 , 无 法准确 的选 择正确 的方 向 。大众传 媒文 化以 各种 各 是 , 通过 大众传 媒接 收到 的知 识是 零 乱 无序 的 , 更 加无 法 对 大众 传 样 的形 式渗透 到大 学生 的 日常 生活 中 。大众 传 媒 文化 并 不是 单 一 媒传播的海量知识进行及时的消化和思考, 这必然会影响大学生 的, 也并 非全都 是对 我们有 益处 的 , 它 是多 元复合 、 良莠 不分 的 , 真、 的 思维 能力及 精神状 态 。当代 大 众传 媒 文 化正 在 潜移 默 化 的改 变 善、 美、 假、 恶、 丑, 各种 各 样 的因 素 以五花 八 门的 形 式掺杂 交 错 , 涉 着 当代 青年 的审美观 、 文 艺观 、 消费 观 及价 值观 。这种 影 响 并非 是 世未 深 的大学 生们 无法 及时有 效地辨 认当 中的 真善美 。无 疑 , 大众 单一 的 , 而是 多向 性的 。由此可 见 , 加 强引 导 , 充 分利 用大众 传媒 文 文 化对 大学 生既有 积极 的影 响 , 又有 消极 的影响 。 化中 的有益 部分 , 取其 精华 , 去 其 糟粕 。从 而建 设 绿 色 的大 学校 园 1 、 大众 传媒 文化对 大 学生的积 极影 响 文化 生活是势 在 必行 的。我们 在面对 大众 传媒 文化 时 , 必须 辩 证地 看待当代传媒文化, 大力弘扬优秀精神和文化 , 突出优秀文化在传 使 大学 生的 精神生 活变 得丰富 多彩 、 琳琅满 目。大众传 媒 文化 在每个 时代 相应 都反映 了日 寸 代的 先进性 , 满足 了人们 在 精神层 次上 播 中的分 量从而 使大 众文 化 品位 得 到 丰富 与提 升 。面 对 当前 的 传 首先应思考为何它会对我们构成负面影响 , 并找到切实有 的追 求。大 众传 媒文化 在一 定的 意 义上 具 有 愉悦 效 果 。大 众 传 媒 媒文化, 效 的解决 方法 , 克服不 良 影响 。要 辩证 的看待 媒介 , 提高 辨别 能 力 , 文化使得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的空间得到拓宽 , 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坚定地拒绝不良文化。对于优秀的传媒 丰富 多彩 。使大 学生 的知识 面变 得宽厂 , 视 野开 阔。大众 传媒 文 化 对各种不良影响加强抵御 , 我们 要 充分 的利 用 , 从 而达 到完 善自我 、 提 升自我 的 目的 。当 “ 包罗万象 , 涉及经济、 政治、 哲学、 文学、 艺术、 历史、 军事、 伦理道 文 化 , 代大学生对于外界的认知大部分来自于大众传媒 , 大众传媒与大学 德、 法律、 恋爱婚姻、 天文地理 、 科学技术、 旅游 、 审美等方方面面的 生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上个世纪后半段开始大众传媒逐 知识 , 大众传媒以其广泛性、 新颖性、 多样性的特点 , 为大学生提供 了丰富 的课 内 、 课外 知 识 , 同时 , 先进 传 媒文 化 对旧 �
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有效性探析
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有效性探析1. 引言1.1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观点、态度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之一。
对于大学生而言,大众传媒的影响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正处于接受社会思想和文化熏陶的关键阶段,思想观念的形成往往受到大众传媒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大众传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各种传媒平台,大学生得以接触到各种政治、思想、文化信息,进而影响他们的认知、态度和价值取向。
大众传媒不仅可以传递国家政策和社会理念,还可以引领舆论风向,推动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播。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最新的政治动态和思想理念,还可以拓展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大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社会,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探究大众传媒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日益普及,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需要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来拓展思政教育的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果。
当前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的有效性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传递不准确、传播途径单一、传播内容缺乏吸引力等。
有必要对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的有效性进行探析,为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传播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目前,虽然有关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的研究日渐增多,但仍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如对于大众传媒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确切作用尚未形成共识,大众传媒的优势和局限性尚未得到全面评估,提升思政教育传播效果的策略尚未得到系统总结等。
有必要对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的有效性展开深入探讨,为提升思政教育的传播效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二、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大众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大众文化是多元复合、良莠不分的,其中既有真、善、美的东西起到优化人性的作用,也有假、恶、丑的东西对人性产生负面影响。
无疑,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一)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1、塑造大学生的独立个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大学生无疑是个性的领头兵。
影响人的个性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社会文化环境。
大众文化挑战传统的精英阶层、统治阶层在文化上的垄断,提倡自由和平等,并吹响了个性独立的号角。
大众文化对中国人的现代品性、文化转型起着建构和促进作用,其影响是深远的。
大众文化通过各种文化象征符号、语言、价值观、行为模式、规范文化、服饰风格等等的组合,为青少年张扬个性解放提供了载体。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在生产、销售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在理念上“倡导民主、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念,要求尊重个人的正当权益,塑造独立的个性”。
自我肯定、坚信自我是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逻辑。
就消费而言,大学生开始学习用自己的眼球去品味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或者自己进行“创意的搭配”。
如在穿着打扮上,绝大多数大学生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来选择,不在乎别人说自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大学生通过对大众文化的消费来彰显自己的独立个性并把它看作生活质量的标志。
2、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大众文化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道德、伦理风貌,满足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理念和文化审美趣味的精神追求。
大众文化的基本功能是愉悦功能,而愉悦则包括感官的愉悦和精神的愉悦。
其中精神的愉悦是指在消费过程及消费行为结束后,对赏心悦目的境界和意蕴的体验接纳和回想品位。
大众文化不仅拓宽了人们生活的空间,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而且舒展了人们的生活能力,愉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大众文化关注现实生活,关注道德改良,注重文本的表层娱乐,对广大民众来说,无疑起到了排泄情绪、调剂精神、丰富生活、平衡心态的作用”。
《2024年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范文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一现象的冲击尤为显著。
本文旨在研究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定义及背景大众传媒泛娱乐化是指媒体在内容传播过程中过度追求娱乐性、消遣性,导致信息质量下降、价值取向偏离的现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迅速崛起,使得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趋势愈发明显。
三、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1. 价值观扭曲: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泛娱乐化的媒体内容容易使他们对价值观产生误解,追求短平快的娱乐满足,忽视深度思考和长远规划。
2. 注意力分散:泛娱乐化的媒体内容往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容易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他们无法专注于学习和思考。
3. 社交能力弱化:过度依赖网络社交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弱,影响其社交能力的提升。
四、对策研究1.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应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辨别媒体内容的真伪,提高他们对媒体信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和方向。
3.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 强化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媒体使用情况,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
5. 媒体自律:媒体应承担起社会责任,提高信息质量,减少泛娱乐化内容,传播正能量。
6.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网络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媒体行为,保护大学生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五、结论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高校、家庭、媒体和政府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媒体,提高其媒介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论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和对策
等 现 代高 科 技 传 播方 式 的更 迭、 变 换和 发 以纠 正或 删 除 。但 是 随着 第 四 媒体 互 联 网 进行 大 肆 的宣 传 。 比如 在服 饰 方 面 ,所 谓 展 、对 整个 社 会 生活 的影 响越 来 越 大 、更 的兴 起 、不 同 国 籍、 不 同地 域 、不 同 意识 的 “ 哈韩 族 “ 日族 ” 都 是 对其 他 民 族 哈 为 主要 的 是 大众 传 媒作 为走 向全 球 化 、信 形 态 、不 同 年龄 、不 同经 历 的 人在 网上 交 文化 的翻 版 ,但 是仅 仅 是 翻版 而 已 ,并 没 息化 的重 要 标志 ,正 以一 种 与全 球 同 步发 流信 息 的情况 非常复 杂 , 这就 给舆论 导 向的 有什 么创新之处 , 有的可 能是倒退 的翻版 。 展 的姿 态 ,由表 及 里地 引 导、 变 革 我们 的 调 控 带来 了很 大 困难 。信 息 的 传播 不 再 受 大学 生 对政 治 辨 别能 力和 对原 有 的政 社会 面容 。 到国家和地 域 的约束 , 人们 可 以自由交往 , 治意 识 的信 任 感 的下 降也 将 导 致大 学 生 的 许 多大 众 传媒 以其 各种 不 同 的形 式 促 各种 不 同的价值观 念、 治态 度、 治信仰 、 政 治 行 为 失范 。对 于 大学 生而 言 . 良莠不 政 政 进 大学 生 的政 治 社 会化 ,现 阶 段 我 国大 学 政治 情感等 会在 网上发 生冲撞 与融合 。 齐 的 复 杂 的政 治 思想 、政 治 信 息对 大 学 生
确 定政 治信仰和 政治态 度、掌握政 治技能 、
充 当政 治角色 四个方 面。
2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政治社 会化 的消 自由、 自主 、 多元 化 正好 为 大 学生 提 供 这
《2024年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范文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现象日益显著,尤其是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大学生正确应对媒体环境提供参考。
二、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现状大众传媒泛娱乐化是指媒体内容以娱乐为主要导向,过度追求点击率、收视率和利润,导致信息传播中的娱乐化倾向。
在互联网、电视、电影、游戏等多种媒体的共同作用下,这一现象愈发严重。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作为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受到了泛娱乐化的深刻影响。
三、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1. 价值观的扭曲:大学生在泛娱乐化的媒体环境中,容易受到媒体所传递的价值观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追求虚荣、享乐主义,忽视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
2. 学业与生活的失衡:泛娱乐化导致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短视频等娱乐活动,影响学业和日常生活。
3. 信息筛选能力的下降:在泛娱乐化的媒体环境中,信息真假难辨,大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容易受到误导,导致信息筛选能力的下降。
四、对策研究1. 增强媒体素养教育: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帮助他们辨别媒体信息的真伪,提高信息筛选和判断能力。
同时,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媒体中的娱乐内容,避免过度沉迷。
2. 培养综合素质: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养、科学素养、道德素养等。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强化自律意识:大学生应提高自律意识,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避免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短视频等娱乐活动。
同时,要学会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保持清醒的头脑。
4. 优化媒体环境: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管,规范媒体内容,减少泛娱乐化现象。
同时,鼓励媒体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参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媒对社会及大学生的影响摘要大众传媒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及符号化的冷酷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响。
关键词:大众媒体社会生活政治观念知识宣传青少年绪论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而很多的是信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因素。
家庭、同辈群体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但它们带有地域性;而大众传媒面向的是社会公众,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巨大的。
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态度,它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过程中。
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及其它群体同时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作用,它为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提供了一个文化环境,它所传播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对社会成员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类(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积极作用1、大众传媒对个人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大众传媒具有明确而强烈的导向作用,它所倡导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及行为准则,影响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另外,其它的宣传模式,专题教育,大型主题晚会,名师讲解,专家授课,甚至一些有着正面引导意义的新闻报道等形式都能进行社会教育,对于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促进受众关注、认识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具有明显的效果。
2、大众传媒对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大众传媒借助角色示范,供人学习模仿,可以培养、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情趣以及行为规范等。
它所塑造出来的雷峰、王进喜等一大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则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积极进取,在各自的领域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促进社会发展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同时大众传媒对社会规范意识有着深入的影响。
大众传媒通过各种形式倡导亲情、友谊、关爱、理解、信赖、忠诚、合作等社会规范意识,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塑造作用(二)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消极作用1、部分大众传媒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宣传和引导方式不当,导致主流价值观念反而被边缘化。
相当部分大众传媒对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宣传过于简单化、教条化,表现艺术不当、形式单一、语言枯燥,难以进入受众的视野。
2、部分大众传媒自身的价值观念存在紊乱现象,干扰社会价值观念的正常建构。
许多节目宣传的中心思想互相矛盾,无法形成统一的哲学观念。
所以无法为受众提供合理的价值导向。
3、大量影视传媒堕落到引导和塑造正确社会价值观念的反面。
一些武打剧、历史剧、偶像剧已经走入怪圈,不仅不能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反而助长了一些错误价值观念的蔓延。
4、商业炒作使一些媒介变得庸俗和低级趣味,偏离其应有的价值取向。
为吸引受众眼球媒介经常采取低俗的手段。
这样做影响了大众传媒的公信力。
二、大众媒体对政治观念的作用大众传媒担当着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是架设在大众和政府间的桥梁。
大众传媒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报道党和国家召开的重大会议,进而使大众理解并坚决拥护党、热爱自己的祖国。
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中,构建了大众与政府畅通的信息平台,传媒尽最大努力满足公众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需要和对政府采取措施的信息需求。
持续报道事件的处理进程和新信息,强化已确定信息的真实性,消除可变信息的不确定性,并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保证事件中传媒信息的权威性,维持政府形象,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形象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
国家政治民主是要保证公众与政府官员之间信息制定的畅通,政府要保证其决策的透明化,公众可以了解政府信息和参与解决社会事务。
政府需要了解公众的生存环境,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才能改善社会现实; 公众也要知道政府制定的政策能否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实惠和保障。
大众传媒在此过程中,有效地为公众传递政府信息,同时也为政府了解民情提供一个平台。
因此,大众传媒关系着政府和公众之间达成有效互动的效率和深度。
三.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作用(一)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观念的积极作用1、传媒手段的先进和丰富使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知识面和想像力都大大扩展。
2、开放的媒体环境为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开放的媒体环境为当代中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向他们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生活图景,这为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3、传媒环境的繁荣使中学生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着独立,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思想资源。
当代中学生有自己的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大多数中学生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一代在消费观念和处世目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选择,青少年独立自主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
(二)大众传媒对中学生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大众传媒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传媒的发展,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大众文化为盈利而制作,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平庸化的东西被奉为新潮而流为时尚,深刻而且崇高的东西被视为落伍,文化生产与消费中所出现的媚俗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缺乏有效的鉴别,造成随意模仿,容易产生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当代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名牌消费现象等,造成了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助长了校园奢靡风气的盛行。
这些都反映出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尚不成熟,受到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显得尤为严重。
1、行促使大众传媒的商业运青少年对时尚的追求,造就了中学生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当代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消费主义与现代广告有着密切的关系。
2、大众传媒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对世俗文化的宣传使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走向低俗化。
中学生审美的低俗化表现为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青少年中流行;他们更愿意去追求浅显直接,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读图已成为当代青少年最主要的阅读方式,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毕业论文网www. /doc/293467130.html,3、恐怖电影、警匪片中的残酷打斗使中学生中暴力行为升级随着香港台湾的一些电影电视剧的引进,一些武打片、功夫片、警匪片蜂拥而至,血淋淋的场面、触目惊心的格斗、瞠目结舌的作案手段通过演员的表演和电脑特技,使青少年眼花缭乱,他们甚至把小偷当成了英雄,把恶霸当成了偶像,把黑社会当成了他们理想的练兵场。
这些年,中学生之间的打斗越来越升级,拳脚相交已成家常便饭,持刀行凶者也不在少数。
一些电影电视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扮演了教唆犯的角色。
结论:大众媒体应认识并重视自身对人类观念的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努力改进宣传策略加强思想建设。
(一)强化大众传媒的教化功能,遏制宣传上的不良倾向,倡导主流社会价值观念。
(二)规范大众传媒的泛商业化倾向,保证媒介自身价值取向正确。
毕业论文网/doc/293467130.html,(三)大众传媒要讲究宣传策略,增强主流价值观念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要加强大众传媒队伍建设,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增强社会成员参与建构社会价值观念的自觉性。
[9“民主政治凭借它的新闻纸已经完全把书本从人民的精神生活中排除掉。
书的世界及其使人不能不用心去加以选择和批评的形形色色的观点,现在只有极少数的人才真正占有了。
人民读一种报纸,读‘他们’的报纸,这种报纸每天成千上万地从住户的前门塞进去,从早到晚蛊惑理智,凭借更为动人的布置使书籍变得湮没无闻,假如有某种书籍竟然出现,则用‘评论’它的手法把它可能产生的影响加以阻塞和排除。
”[10]报纸通过宣传攻势编造着所谓的真理,愚弄着人们,损害着资产阶级早期争取来的精神自由。
“……只关心事实世界的效果和成就的当前的公众真理,今天是报纸的一种产物。
报纸所希望的就是真的。
报纸的指挥者唤来真理、改变真理、更迭真理。
报纸做三个星期的工作,真理就会被每一个人所承认[23]其次,在谈到大众传媒对政治的影响方面,理斯曼承认他“主要引用了某些研究者、尤其是拉扎斯费尔德的发现:政治宣传和政治竞争并非是简单的、昧着良心地赢得广大孤独而无助的普通群众的支持。
”[24] 他指出“政治即是消费品”。
“大众传播媒介充当政治表演的鼓吹手”,为此“大众传播媒介发明了一种特效药——魅力”。
[25]政客们成功的过程,就是凭借“时髦的装扮和外表”,“讨人喜欢”,“诚恳”等个人魅力征服选民的过程。
大众媒介还培养了人们对政治的宽容态度。
因为“大众传媒对于外界的压力十分敏感”,这些压力来自于受众及一些政治团体,所以传媒倡导宽容的态度,以达到某种平衡。
“今天的大众传播媒介通常以人人皆知的心理战的方式讨论国际政治,在宣传政治事件时,往往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承受力。
传播媒介常常要求公众支持某项政策,因为公众的支持可以通过一种自我操纵的平衡活动左右公共舆论。
”[42]大众传媒还塑造了一个“乌托邦”,“现代成功的小说和电影的最大吸引力就在于其情感的不真实,它使读者或观众对主人公产生完全的认同感,从而逃避现实的生活。
”[47] 在电影上,他主要从艺术角度来分析电影这一媒介。
他认为,“电影可以说是一种适合大众需要的、无需花多大力气的娱乐媒介。
因此,人们称电影为‘给那些没有阅读能力的人阅读的关于生活的连环图画’。
广播和电视是受众最多,最受欢迎大众媒介。
“广播电视给老弱病残者、给那些疲乏的人带来了福音,另一方面,使人们成了广播、电视的俘虏。
”[50]豪译尔分析道,“广播和电视之所以适合于大众传播,不仅因为它们提供的娱乐节目无需太高的鉴赏能力,而且因为它们价格低廉。
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广播和电视没有丝毫一本正经的严肃味。
甚至电影都与它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51]所以豪译尔说,“电视对于书籍,甚至对于戏剧、电视和广播的胜利,可以说是思想的懒惰对于勤快的胜利。
”[52]“电视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最难解释的——是它的效果的直接性和集中性。
电视缺的不仅是演员的实际在场,而且是节目的独特性。
电视观众之所以对电视节目如此着迷,那时因为电视接收机对接收者的接近、家庭的接收气氛的亲密和接受范围的狭小。
”[53]然而,广播和电视又带来消极影响。
“广播和电视不能产生某种听众或观众共同体。
不同的节目机械地、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而新闻评论又是如此客观和中立,致使受众变得完全无动于衷了。
”[54]“对于像电影、广播和电视这样一类大众媒介来说,受众在接受和在创造方面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