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的分类和原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疗药物的分类和原则

药物剂量和

使用方

法急性

副作

注意事项适应

1. 烷化剂/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作用于G0到有丝分裂的所有期别)

烷化剂可以进一步分为:

氮芥类:均有活跃的双氯乙基集团,比较重要的有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等。其中环磷酰胺为潜伏化药物需要活化才能起作用。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对乳腺癌、肺癌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该药除具有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还可以引起充血性膀胱炎,病人出现血尿,临床在使用此药时应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水化利尿,减少充血性膀胱炎的发生。还可以配合应用尿路保护剂美斯纳。

亚硝脲类:最早的结构是N-甲基亚硝脲(MNU)。以后,合成了加入氯乙集团的系列化合物,其中临床有效的有ACNU、BCNU、CCNU、甲基CCNU等,链氮霉素均曾进入临床,但目前已不用。其中ACNU、BCNU、CCNU、能通过血脑屏障,临床用于脑瘤及颅内转移瘤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迟发性的骨髓抑制,应注意对血象`的观测,及时发现给予处理。

乙烯亚胺类:在研究氮芥作用的过程中,发现氮芥是以乙烯亚胺形式发挥烷化作用的,因此,合成了2,4,6-三乙烯亚胺三嗪化合物(TEM),并证明在临床具有抗肿瘤效应,但目前在临床应用的只有塞替派。此药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注意对血象定期监测。

甲烷磺酸酯类:为根据交叉键联系之复合成的系列化合物,目前临床常用的只有白消安(马利兰)。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个别病人可引起纤维化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药,更换其它药物。

其他:具有烷化作用的有达卡巴嗪(DTIC)、甲基苄肼(PCZ)六甲嘧胺(HHN)等。环氧化合物,由于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已被淘汰。

环磷酰胺50-1500

mg/m2

单次IV

恶心、

呕吐

恶心、

呕吐

骨髓抑

制、

脱发、

膀胱炎

保证摄入量,

防止膀胱炎

宫颈

癌,

卵巢

癌,

宫体

输卵

管癌

异环磷酰胺每3-4

周,7-10

g/m2

IV,3-5

上,

及生

殖细

天胞肿

马法兰每4-6周

0.2m g/

(kg.d)

口服,4

恶心、

呕吐

(大

剂量)

骨髓抑

苯丁酸氮芥0.1-0.2 m g/k g. d,口服

2.周期特异性抗代谢药物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5-FU)、呋喃氟尿嘧啶(FT-207)、二喃氟啶(双呋啶FD-1)、优氟泰(UFT)、氟铁龙(5-DFUR)。

抗肿瘤作用主要由于其代谢活化物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干扰了脱氧尿嘧啶苷酸向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转变,因而影响了DNA的合成,经过四十年的临床应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成为治疗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症的基本药物。

不良反应比较迟缓,用药6-7天出现消化道粘膜损伤,例如:口腔溃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一周以后引起骨髓抑制。而连续96小时以上粘腺炎则成为其主要毒性反应。临床上如长时间连续点滴此类药物应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教会病人自己学会口腔清

洁的方法,预防严重的粘膜炎发生。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甲氨喋呤(MTX)、氨喋呤(白血宁)等。它们具有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作用,应用甲酰四氢叶酸(CF)解救MTX的毒性后,较大地增加MTX的剂量。它对治疗成骨肉瘤和头颈肿瘤以及某些免疫性疾病有效。其不良反应可引起严重的口腔炎、溃疡性胃炎、出血性肠炎、甚至肠穿孔而死亡;骨髓抑制与剂量和给药方案有关。临床上应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认真观察病人有无肠穿孔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DNA多聚酶抑制剂:阿糖胞苷(Ara-c)、环胞苷,氯环胞苷,它们在体内变成阿糖胞苷三磷酸(Ara-CTP)后发挥作用,此反应由脱氧胞苷激酶催化。在白血病细胞及淋巴细胞中此激酶的含量较高,故它对白血病有选择作用,对DNA多聚酶有强大的抑制作用,而影响DNA的复制。

一般剂量可以引起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较轻,高剂量时有严重的骨髓抑制如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和贫血,明显的恶心、呕吐、严重的腹泻,护士应根据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类型做好病人的相应的护理。如做好预防感染、出血、腹泻的护理,减少不良反应带来的并发症。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HU)、肌苷二醛(inosine dia ldehyde)、腺苷二醛(adenosinediialde-hgde)、胍唑(guanazole),包括胞苷酸、鸟苷酸、腺苷酸、胸苷酸还原成相应的脱氧核苷酸,最终阻止DNA的合成,通过抑制核酸还原酶的抑制。临床用于治疗慢性

粒细胞白血病、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头颈部癌、肠癌、对银屑病也有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临床上应注意对血象的监测,预防感染。

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6-巯嘌呤(6-MP)为嘌呤类衍生物,由于6-GMP对鸟苷酸激酶有亲和能力,故6-TG最后可以取代鸟嘌呤,掺入到核酸中去。它可以抑制嘌呤合成中的反应。临床用于治疗白血病,也可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肾病综合征、器官移植、红斑狼疮。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外还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用药后要充分水化及碱化尿液,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物质,是在抗感染抗生素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寻找抗结核药发现了放线菌素D(ACD)。ACD是第五个发现的有效抗肿瘤药物,也是第一个发现的抗肿瘤抗生素。

作用机理采用不同机制影响DNA、R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使细胞发生变异,影响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死亡。分为以下几类药物:

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ADM)、柔红霉素(DNR)、表阿霉素(EPI或E-ADM)、米托蒽醌(MTT、DHAD)、吡喃阿霉素(THP)。作用机制有与DNA结合;自由基的生成;与金属离子结合;与细胞膜结合。

对几乎70%实体瘤有效,如乳腺癌、恶性淋巴瘤、肺癌、急性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