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标准体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前言 (3)
引言 (4)
1.范围 (6)
2.术语与定义 (7)
2.1标准 (7)
2.2标准化 (7)
2.3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 (7)
2.4企业文化评价标准 (7)
2.5企业文化评价体系运行方式 (8)
2.6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管理平台 (8)
2.7烟草行业企业文化标准体系的发展模式 (8)
3.总则 (10)
4.企业文化评价标准 (11)
4.1精神文化评价标准 (11)
4.1.1理念体系 (11)
4.1.2理念体系内部传播 (12)
4.2行为文化评价标准 (13)
4.2.1员工行为 (13)
4.2.2管理行为 (13)
4.2.3团队行为 (14)
4.2.4企业行为 (14)
4.3制度文化评价标准 (17)
4.3.1文化建设 (17)
4.3.2管理运行 (18)
4.3.3人本发展 (19)
4.4物质文化评价标准 (21)
4.4.1品牌建设 (21)
4.4.2企业形象标识 (22)
4.4.3硬件设施 (22)
4.4.4文化产品 (23)
4.5附加项评价标准 (23)
5.评价方法 (25)
5.1硬性指标的评价 (25)
5.2问卷指标的评价 (25)
5.3加减分指标的评价 (25)
5.4问卷指标评价的样本量 (25)
5.5评价指标分值表 (27)
5.5.1评价指标总分指表 (27)
5.5.2硬性指标分值表 (29)
5.5.3问卷指标分值表 (30)
5.5.4加减分指标评价分值表 (31)
前言
本标准体系为烟草行业企业文化现状评价、企业文化建设过程规范,以及烟草行业企业文化标准的修订与管理提供依据。

本标准体系为第一次制定。

本标准体系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体系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体系起草单位:国家烟草专卖局,北京蓝泰巨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引言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标准体系是指导烟草行业企业文化标准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全面推进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撑和重要基础。

通过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标准体系,可以系统、全面、直观地了解烟草行业相关企业文化标准及企业文化领域当前和未来的标准状况,明确企业文化标准的发展方向。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Tobacco Enterprise Culture Measurement System,简称TCM)是由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范围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是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盘”,决定着行业企业文化向哪个方向走,是企业文化建设系统的方法和工具,是为企业文化建设决策、实施提供支撑服务的有机系统。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组成
由多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分体系构成,每个分体系根据不同的属性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分支。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标准由标准术语、企业文化评价标准、运作方式指南、总技术要求和附件五个部分组成。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标准体系的说明
术语标准主要包括与烟草行业企业文化相关的术语标准,以统一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名词、术语和技术词汇,避免引起对它们的歧义性理解。

术语标准可分为烟草行业专用术语、
基础术语和专业术语。

企业文化评价标准指明了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远景目标,包括精神文化评价标准、行为文化评价标准、制度文化评价标准、物质文化评价标准和附加项评价标准五个方面。

运作方式指南包括标准化工作的运行方式、实施细则和要求等。

总技术要求包括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统一技术平台要求以及计算机网络等。

1.范围
本标准体系给出了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框架和标准明细表。

本标准体系适用于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以及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标准的制定、修订与管理。

2.术语与定义
2.1标准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2.2标准化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用标准来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2.3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是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盘”,决定着行业企业文化向哪个方向走。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在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目标的基础上,从烟草行业实际出发,实现:客观、科学地对企业文化现状进行评价;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进行流程控制和分析;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进行鉴定。

它是企业文化建设系统的方法和工具,是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实施提供支撑服务的有机系统。

2.4企业文化评价标准
企业文化评价标准指明了烟草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远景目标。

它由精神文化评价标准、行为文化评价标准、制度文化评价
标准、物质文化评价标准和附加项评价标准五部分组成。

它既是评价企业文化现状的依据,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目标制定的依据。

2.5企业文化评价体系运行方式
企业文化评价体系运行方式是通过固定的流程(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对照企业文化评价标准,明确企业文化现状,找出差距,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准确定位,并通过过程执行的跟踪、反馈、分析和调整,以及相应的执行过程痕迹保留,来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按照企业文化标准的方向前进,最终实现将企业文化标准贯彻落实到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中。

2.6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管理平台
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管理平台是企业文化评价体系运转的有力支撑平台,由企业文化运行系统、企业文化评价系统、企业文化报送系统三个部分构成。

企业文化评价系统是解决企业文化评价实际操作和实施的系统,企业文化运行系统是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过程跟踪、引导、反馈和控制的系统,企业文化报送系统是实现国家局和各级烟草企业之间企业文化建设信息流动的网络系统。

2.7烟草行业企业文化标准体系的发展模式
本标准体系描绘出烟草行业企业文化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发展蓝图,指出了未来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同时它也是发
展、变化的。

本标准体系框架及标准明细表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而不断发展、变化。

为了能够适应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本标准体系采用PDCA的循环发展模式:
P(Plan):为达到良好的目标,需要研究如何做好工作。

对于第一次循环而言就是建立标准体系,之后的循环就是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

D(Do):贯彻执行体系。

C(Check):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评审标准化工作的进展和实施情况。

A(Action):如果检查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则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计划P(Plan)。

因此,建立标准体系只是PDCA循环的第一个周期的第一个环节,做好其他环节并且不断进行PDCA循环将是更为艰巨的工作。

PDCA循环是螺旋上升的,每进行一次循环,标准体系就将得到一次改进。

3.总则
为做好企业文化评价,引领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方向,有效管理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使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化、标准化,保证企业文化落地,特制定本标准。

企业文化评价标准体系以行业“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为核心,以支撑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及行业未来发展战略为宗旨,以培育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实现“以文化管理烟草、以文化提升烟草、以文化和谐烟草”的目标。

本体系作为烟草行业文化建设的先创,填补了烟草行业企业文化标准的空白。

使用本标准:
上级烟草单位可以了解下属单位的企业文化现状,及时跟踪检查下属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成效。

烟草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均可以应用本标准评价企业的企业文化优势和不足,明确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向,并通过本标准的实施搭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

第三方机构在为烟草企业提供服务时,本标准可作为有效的诊断工具。

4.企业文化评价标准
企业文化评价标准由精神文化评价标准、制度文化评价标准、行为文化评价标准、物质文化评价标准和附加项评价标准五个部分构成。

4.1精神文化评价标准
精神文化评价从理念体系、理念体系内部传播两个维度进行。

4.1.1理念体系
完整性
理念体系包含核心价值理念与各项子理念,其中核心理念描述了企业的价值信仰(如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与使命追求等,子理念覆盖企业经营管理等各方面。

指导性
企业的价值理念结合实际,能指导、统领企业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建设;能指导员工职业观和工作观的形成,其内涵解读有助于宣贯落地;能指导部门的团队文化建设,能为员工所接受,并指导实际的行为。

匹配性
与行业文化相匹配:理念体系与社会、国家所倡导的基本价值观相匹配,与《烟草行业文化架构体系》相匹配,与烟草专卖专营
体制相匹配。

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企业理念(愿景、使命、宗旨等)能体现企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能为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制订与重大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依据。

4.1.2理念体系内部传播
理念内部传播的效果由知到行,从员工的认知、理解、认同、践行四个层次进行评价。

认知
员工知道企业值观、愿景/使命、企业精神等理念的概念,并了解各种理念的诠释内容。

理解
员工知道企业值观、愿景/使命、企业精神等理念的内涵,并理解各种理念的诠释意义。

认同
员工认同企业价值观、愿景/使命、企业精神等理念,并将之深入自己的内心,愿意将它们作为自身行为的指导。

践行
在实际工作生活过程中,员工将企业价值观、愿景/使命、企业精神等理念用于指导自身行动,具体践行。

4.2行为文化评价标准
行为文化评价从员工行为、管理行为、团队行为和企业行为四个维度进行。

4.2.1员工行为
内在动力提升
员工对工作积极主动,并关注企业的发展,具有强烈的主动提升意识。

责任纪律
员工具有责任意识,爱岗敬业,对企业各种纪律与制度严格遵守,自觉维护。

行为规范执行
员工正确认知并认同企业行为识别体系(如服务行为规范、礼貌规范、文明用于规范等),在工作中能正确依照各种行为规范办事。

4.2.2管理行为
授权方式
管理者对员工合理授权,在明确责权利的情况下,员工在职责或授权范围内可充分决断,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组织运行的执行力水平。

工作促进方式
引导激励式:在促成任务完成时,管理者使用引导与激励的方式对待下属,对于下属发生错误或者取得成绩时,都时常给予鼓励,在员工需要时提供指导。

命令强压式:在促成任务完成时,管理者通过命令与强压方式,以压力催发下属工作的动力。

沟通与倾听
管理者善于沟通和倾听,准确掌握任务进度、员工状态等重要信息,能有效管理工作过程,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任务。

4.2.3团队(部门)行为
协作意识:员工对本部门、其他部门和周围同事的工作比较了解,能在个人工作目标的基础上,更强调团队目标的实现,员工的团队荣辱感较强,团队效率和团队成就成为成员们最关心的主题;
团队(部门)协作:企业倡导团队合作的方式,沟通、分享和合作成为人们的共识,企业的大部分工作都依靠团队协作的方式来完成,人们也乐于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工作;
团队(部门)氛围:团队中倡导公平、鼓励、信任与开放,注重团队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协调一致性,致力于营造和谐的氛围。

4.2.4企业行为
履行社会责任
高层责任表率:高层领导具有自觉奉献社会的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参与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规划与机制: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形成长期的、系统的规划,并有保障履行社会责任工作落实的措施,对实施过程进行规范与控制。

企业保值增值:企业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社区义务:企业对所在社区尽到义务,为社区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公益事业:企业积极回报社会,热心公益事业,在助学帮困、抗震救灾等方面积极承担责任。

环境保护:企业将环境保护纳入经营活动的考虑范畴,为环境保护制定具体措施,并认真履行。

学习型组织构建
机制和平台
规划及执行:企业制定有详细的企业或部门的学习培训规划,员工制定有个人的学习计划。

培训计划与规划得到有效执行。

平台建设:企业建立有培训部门(或机构),综合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提高的需要,提供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机会。

评价与奖惩:对培训效果(部门或个人)有明确要求,并形成相应的评价与奖励机制。

学习氛围
员工能自觉提升自身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同时愿意参加企业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内训和外训,员工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能力要求
企业对员工有明确的能力要求(按部门、职位、工作内容等区分),督促员工学习提高。

4.3制度文化评价标准
制度文化评价从文化建设、管理运行和人本发展三个维度进行。

4.3.1文化建设
领导重视
领导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很高位置,在年度工作报告和重要文件中多次强调;领导亲自抓企业文化建设,关心企业文化建设进程和成果,支持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了解并熟悉企业文化理念,积极向广大员工宣传;领导以身作则,亲自践行企业文化理念。

组织机构
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企业建立有高层领导亲自挂帅或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以指导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职能部门(机构):企业建立有专职(兼职)的企业文化建设职能部门(机构);企业文化建设职能部门(机构)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有具体的工作目标与职责,成员分工明确;同时,企业文化建设职能部门(机构)被充分授权以调动所需资源,能对企业范围内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监督与考评。

规划与执行
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企业制定有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能指导未来若干年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使
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持之以恒的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执行:企业为企业文化规划制定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计划,计划对任务进行分解,并形成任务的阶段时间表、具体责任人,实施的具体过程和最终将达到的效果具有明确界定。

长效机制
评价机制:企业制定有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制度,评价客观、可操作,执行落实有力。

激励机制:企业具有与企业文化评价对应的、方式多样的激励机制,能有效推动企业文化工作的开展。

宣贯机制
传播机制:企业制定有企业文化传播规划,规定传播工作的执行人与责任,并落实执行;企业高层领导在传播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内训师机制: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企业文化宣讲、培训队伍,能有计划地系统开展宣贯工作。

资金保障
在年度资金安排中,企业文化建设列入预算,并具有保障资金落实到位与监督的措施。

4.3.2管理运行
组织架构
应变能力:①扁平型——企业能快速而灵活地响应内外环境变化;②层级型——强调规则至上,凡事皆有规章可循,稳定是重要的观念,采用稳定的部门运作方式作为开展工作的单元,适应变化的能力差;
机构设置合理性:①扁平型——围绕工作任务而不是部门职能来建立机构,中间管理层级少,纵向层级扁平化,授权清晰明确,企业是一个由许多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开放系统;②层级型——企业重视结构化与正规化,有明确的部门边界,层级森严,层层监控,决策集权,企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执行力
过程控制:根据工作目标设立关键绩效指标,形成过程控制机制,可以不断地修正执行效果以使其按既定方向前进。

分配机制:根据工作目标设立关键绩效指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各种激励方式能与执行挂钩,发挥员工积极性、主动性。

内部沟通
沟通平台:建立方式多样的沟通平台,沟通平台充分发挥作用,保证企业内部的纵向和横向沟通。

沟通机制:企业形成机制保证员工可畅所欲言,管理者可听取到基层意见和建议。

4.3.3人本发展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企业帮助员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并结合企业情况提供公平的岗位机会与竞争环境,帮助员工编制相应的教育和培训等行动计划。

权益保障制度
企业构建有完善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薪酬福利、任用和评价等制度制定科学合理,并能严格执行保障员工权益的制度。

队伍建设
主题实践活动:组织规范,定期开展,长期坚持,效果可评。

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组织规范,定期开展,长期坚持,效果可评。

中心组学习:组织规范,定期开展,长期坚持,效果可评。

4.4物质文化评价标准
物质文化评价从品牌建设、企业形象标识、硬件设施和文化产品四个维度进行。

4.4.1品牌建设
品牌战略
品牌规划:企业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对品牌的建设、维护订制规划与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参与品牌建设的格局。

品牌结构:卷烟生产能力强,品牌结构合理。

质量管理
质量意识:全员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员工视自己的工作为决定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环节,主动自觉地维护产品品质。

质量管理:企业将全员质量意识贯彻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建立规范的质量管理机制,并有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

产品创新
创新行为:企业鼓励产品研发与流程持续创新,并能将新的思路与方法付诸实践,切实提高产品品质与消费者满意度。

专利应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新产品技术的后续开发能力,并拥有较多企业技术专利的申请数和实际运用的专利数。

产品机制:建立了技术创新促进体系,并完善技术创新的各项制度。

品牌维护
企业有对品牌进行定期维护的人员或机构。

4.4.2企业形象标识
VI系统认同
企业员工对行业、本企业的形象标识具有统一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能自觉维护行业与企业的形象,并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这种形象。

VI系统维护
VI应用规范:企业对内、对外在需要使用企业名称、标识等地方,应当与行业形象识别具有一致性和传承性。

VI维护机构:企业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行业、企业形象标识进行建设和维护。

4.4.3硬件设施
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深入应用,建立起各种有效的信息化平台,在员工交流,知识沉淀和办公效率提升等方面发挥实际作用。

企业文化设施
学习、娱乐和休闲场所:企业环境整洁、各种设施齐备,充分满足员工学习、生活、休闲的需要。

文化宣传设施:有文化宣传设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4.4.4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多样性
企业的精神文化形成多载体记录、多渠道传播的格局。

文化积累作用
文化产品不仅有内容的汇编,对一个时期的企业文化进行反映,还系统地整理、提炼和记录企业文化的发展,发挥对企业精神文化的传承作用。

文化传播作用
文化产品对内、外传递企业的文化内涵:对内覆盖员工,增强企业内聚力;对外辐射行业,甚至行业之外,树立企业的形象。

4.5附加项评价标准
附加项评价标准是企业文化评价标准中作为杠杆标准出现(主要作为现状评价中的加减分评价标准)。

它从行业的企业文化特性出发,提取其中的关键要素作为评价标准,如下表:
加分项
企业拥有技术专利(专利证书);
近两年内有重大科学技术发明创造,获得国家级奖励和省部级奖励(重大发明);
产生英雄模范人物,在国内、行业内引起重大反响;
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或者中国世界名牌(同时都获得时只加一次);
全国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省级以上的文明单位。

减分项
近一年内企业中有因各种原因被依法判刑处理的;
近一年内企业领导成员中有因各种原因被党纪、政纪处理的;
近一年内企业中有各种重大违规行为被处理的;
近一年内因各种问题被新闻媒体曝光,在行业和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并查证核实的;
近两年出现特大、重大安全事故。

一票否决项
企业高层违法犯罪
5.评价方法
5.1硬性指标的评价
硬性指标以上级部门检查、听取汇报、资料审定、问卷印证或企业自评的方式进行,硬性指标占60分(见第5.5.2节:硬性指标分值表),评价过程中以分数进行统计,最后加权计算总分。

5.2问卷指标的评价
问卷指标以企业人员书面答卷或计算机在线答题的方式进行,总分为40分(见第5.5.3节:问卷指标分值表),评价过程中以分数进行统计,最后加权计算总分。

5.3加减分指标的评价
加减分指标是企业文化评价的补充方式,以上级部门检查、听取汇报、资料审定或企业自评的方式进行,最高分为20分,最低分为-20分(见第5.5.4节:加减分指标评价分值表)。

5.4问卷指标评价的样本量
人员划分
参与企业文化问卷指标评价的人员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三种类型。

根据国烟人[2007]204号文件规定,高层管理人员指履行决策、控制、监督、协调职能,确保总体或部分
工作目标实现的管理人员,主要指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层管理人员指具体履行组织、实施、执行职能的管理人员;基层员工指除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之外的所有企业员工。

工业企业问卷指标评价的样本量
评价报告
分要素评价
分要素评价采取打分制,分别计算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四个要素的得分情况。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采取打分制,自评指标、问卷指标和加减分指标分数的算术和为综合得分。

5.5评价指标分值表5.5.1评价指标总分值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