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之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理论下,阅读教学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比较阅读法作为一种阅读法和教学法被广泛地应用到阅读教学中,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比较阅读的比较点、比较阅读的步骤、比较阅读的思维规律、比较阅读的策略等问题便日益被提上了语文教学研究的议程。

首先,什么是比较阅读呢?赵炎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学语文比较阅读·初中册》一书的编写说明中提出:“所谓‘比较阅读’,就是编选与课文相对应的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鉴赏和分析。

”梁修红先生在一篇题为《阅读教学中的互文参读策略》中提到“互文参读”的概念,他说:“‘互文’是一种对话的策略,是以文本与其相关的其他文本(范文本)之间相互敞开,相互接纳,不断融合,建构起新的理解的过程。

”刘德海先生在一篇题为《新课程视野下文本处置的十种意识》中也提到了“比较意识”这一概念,他写道:“文本处置的比较意识就是把一些存在关联的文本拿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对照,或相近,或相反,或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从中发现规律,走进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咀嚼品味,促成文本阅读走向深入与厚实。

”实际上,比较阅读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直存在着的,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往往还是一种不自觉的、随意的应用。

那么,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到底如何?1、比较阅读法运用于课堂导入所谓比较阅读法运用于导入,简单的说就是通过讲授或表述与将要学习的课文相关或相似的文章、材料,从而进入该堂课的学习。

三十年前,于漪老师在杨浦中学给初一(1)班的学生上《春》这一课时,就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式加以导入。

她首先对春天进行了一番描述,然后接着说:“……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我们曾经学过一些绝句,现在我问一问大家,杜甫的绝句当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当学生背诵出杜甫的《绝句四首》之三(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她又发问道:“安石也有一首诗是描绘春天的,这首诗背得出来吧?”,而当学生们背诵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时,这堂课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主题了。

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教学法论文

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教学法论文

初探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教学法摘要:作者针对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教学法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比较阅读教学法的作用,并对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教学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比较阅读比较,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非对立的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事物的异同、优劣或高下,帮助人们准确区别事物,认识事物。

我们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集中起来有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叫做比较阅读。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教给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能打开思路的闸门,可以连点成线,组线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并有所领悟,有所发现;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辨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迁移思维能力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1]。

1 、比较阅读教学法的作用 1.1比较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文学可以使学生间接地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学习人生经验,提高其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习不是很紧张的,有充足的时间去多读书,但其文化基础又常常使他们不知从何下手。

作为语文教师正好可以用比较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做到既让学生读,又读得有的放矢。

比如在讲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可以让学生们去比较性地读读她的《一剪梅》,从中真切地体会到作者人生前后不同的境遇下不同的词风。

这样在无形中扩大了阅读面,扩展了视野。

1.2比较阅读可以提高阅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催化剂。

有了兴趣学生会主动地学习。

在教学法中使用好催化剂,灵活高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适当使用比较阅读方法,减少学习的压力与枯燥,提升学习兴趣,在游戏一样的阅读中掌握文学、语言知识。

如在学习《唐诗四首》时不妨对两首李白的诗与杜甫的诗进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上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在这种比较、质疑、分析的思考过程中,学生潜在的好胜心与表现欲在活泼的气氛中表现出来,学习的兴趣自然大大地增强了[2]。

论比较阅读方法在小说阅读中的运用

论比较阅读方法在小说阅读中的运用

论比较阅读方法在小说阅读中的运用作者:姚红萍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9年第01期小说因其情节性强,所以往往阅读起来很轻松,学生也喜欢读。

但喜欢读是一回事,能否读懂又是另外一回事。

涉世不深、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未必能准确地领悟小说的主旨、情感等,因此在解题时错误频出,甚至南辕北辙,作为教师也常常百般无奈、苦无良策。

如何帮助学生读懂、读准、读透小说,精确地把握小说的真谛,这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也是真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必由之途。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发现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下面即以《还乡》和《何处是归宿》这两篇小说的解读为例,探讨一下比较阅读的好处。

在做节选自路遥的小说《人生》中的片段文本《还乡》的阅读训练题时,有这样一道题目:“请探究标题‘还乡’的丰富意蕴”。

学生的得分普遍不高,有一位同学甚至得了零分,他的答案是这样的:1.高加林的回乡,是他没能走出去的结果,体现了农民工难以融进城市,在城市难以维持生计;2.高加林的回乡,对他个人而言,是回到了一个无比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又是承载着许多伤心事的地方,体现了故乡对于游子的多重含义;3.从情节上看,高加林的还乡是一种必然的结局;4.展现了农民工难以进城,苦于生计的深刻社会问题。

这位学生的答题,把主人公“高加林”的身份判断错了,误以为是“农民工”,导致整个文本主旨理解的角度发生了偏差。

何以会发生这样的偏差呢?我的感觉是这位学生把《还乡》与先前做过的张云飞的小说《何处是归宿》混为一类了,看到“还乡”的题目,就主观以为和《何处是归宿》是同一类的主题。

《何处是归宿》一文反映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为农村生活困苦,难以生存,由农村来到城里打工的菊儿和她的丈夫常年寄居在城市,对回乡终老心生畏惧,而在城市又很难安身立命,没有稳定可靠生活保障的他们成了处境尴尬的城市边缘人。

而《还乡》中的“高加林”则是一个由农村调到城里机关工作,后因犯错而不得不回乡的人,“高加林”的身份、经历、境遇和“菊儿”完全不一样。

让“比较阅读”之花在语文课堂绽放

让“比较阅读”之花在语文课堂绽放

而有所区别。教师应该根据阅读 目的进行合理联 想 , 由此确 定不 同的比较 冷静 、 深沉 , 而《巴尔扎 克葬词》则华美 、 悲壮 、 激越 , 一篇 以理 智启人 , 篇 一
形式。
以感 情 动人 。 其 实 , 一 篇 散 文 都 有 其 艺 术 魅 力 , 过 比 较 阅 读 。 大 了 阅 每 通 扩 读 视 野 , 养 了 审 美体 验 , 富 了人 生 阅 历 , 高 了 文 学 品位 。 培 丰 提 2 文言 文 比较 阅读 .
例 如 , 讲 授 《 尔 扎 克 葬 词 》 , 就 进 行 了 求 同 比 较 阅 读 。 针 对 相 中阅 读 , 中求 异 , 中 求 同 , 能 使 思 维 变 得 更 加 开 阔 、 活 、 捷 、 刻 , 在 巴 时 我 同 异 必 灵 敏 深
同话题或 内容 , 择资料 , 选 迁移 拓展。例如 , “ 亡” 就 死 而言 , 然表达讳 饰 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 赏能力 , 虽 欣 为今 后 的发展打 下 良好的基 础。教 师也 必
中国校嫩 育圃
课 程 - 暴 探让 “ 较 阅 读 ’ 花 源自比 ’之 在 语 文 课 堂 绽 放
◆李 肠
( 黑龙 江省火庆 市 卜二中学 )
【 摘要l世界上 的万事万物都 不是孤立存在的 , 而是 和周围的事物有 千丝 万缕的联 系, 一篇课 文亦是如 此。在教 学 中, 我们 单篇 讲读 , 仅
的 语 言不 同 , 是 其 感 情 色 彩 是 相 通 的。 在 《巴尔 扎 克 葬 词 》中雨 果 说 : 现 将 在 “ 道 授 业 解 惑 ” 路 上 越 走 越 扎 实 , 走 越 轻 松 1 但 “ 传 之 越
0 /0 0 1 5 22 1 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其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扮演着非常
重要的角色,但是如何开展比较阅读教学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的过程、方法、策略等
方面,以期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建议,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的教学过程、方
法和策略,并设计相应的教学实验。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比较阅读的理论研究,主要
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比较阅读的概念、特点和应用;二是
比较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主要通过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的教学过程、方法和策略等方面。

四、预期研究成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的教学过程、方法和策略,设计相应的教学实验,得出比较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五、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比较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思考和阅
读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本研究通过研究比较阅读
教学的过程、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同时,本研究结合具体的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
可操作性。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有效方法阅读文言文是中国中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初学者来说,通常会感到比较困难。

然而,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言文。

下面是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征文言文是长期发展形成的一种语言体系,有明显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在阅读文言文之前,需要了解其基本的语言特征和用词法规则,例如通常采用汉字注音等等。

了解这些基本特征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并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2.读懂语法结构文言文往往使用复杂的语法结构和古代汉字,这些都是初学者需要攻克的难点。

要想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必须理解其语法结构,并学会使用适当的翻译工具,例如汉文-英文字典或在线翻译工具。

通过不断实践和练习,逐渐适应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对于学习和理解文言文非常有帮助。

3.分析文章结构文言文的文体多样,例如古文散文、古体诗、史记等等。

阅读文言文需要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想,以此来推断作者的意图和言外之意。

初学者可以通过先读懂重点句子或段落,逐步推测文章的总体结构和作者的意图。

同时,比较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呈现方式,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言文。

4.学会用自己的话来阐述文章意思文言文的阅读不仅要能够理解,还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其意思。

初学者可以通过借鉴文言文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将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来重新表达。

这样可以帮助巩固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提高文言文的写作能力。

5.多读多写无论是学习文言文还是任何语言,多读多写是必要的。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更好地掌握其语言特征和表达方式。

通过写作文言文日记、文章等等,可以巩固学习成果,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并学会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思想。

总的来说,阅读文言文需要耐心和勤奋。

初学者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掌握专业技巧,逐渐适应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对于对于学生而言,作为强制性课程之一,阅读文言文美好的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人民的民族自豪感,需要尽力学好文言文,感受历史的厚重。

现代文比较阅读法

现代文比较阅读法

现代文比较阅读法浅析摘要:比较作为思维训练中的重要内容,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分析事物内外联系和区别、概括事物异同的方法,从而提高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提高对多类事物的认知力,使思路、思维得以发展,最终达到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的目的。

对比较阅读法在现代文阅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现代文;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复杂的方法。

其要求学生具备将内容和形式有一定关联性的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片段进行比较、分析、归纳、评价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对文章进行相同、相近、相对、相反等类比。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通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于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他的特性。

唯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蕴蓄,没有一点含糊。

”笔者从事多年语文教学,根据自身经验,认为该方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较为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多数教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比较阅读教学的两大步骤是:对比较对象进行准确选择,进而对文章相同点进行归纳总结,对相异点进行分析比较。

一、选择文章内容、主题以及写作手法作为比较对象笔者认为,从课文中进行比较对象的选择较为适宜。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涵盖多种体裁类型,其中不乏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因此比较角度非常丰富和多样化,对学生应对考核也比较实际。

一般在确定比较文章后,可以选择作者、创作背景、文章主题、内容题材、文章主旨、人物、文章结构、描写、修辞等作为详细比较的对象。

如,选择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出:共同点为雪景描写;其不同点较多,前者的雪景描写既有大处的描绘,又顾及细微之处;既着墨于赏心悦目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又渲染“雪中奇寒,愁云惨淡”,使作者那对朋友离去的惆怅之情跃然纸上。

而毛泽东笔下的雪景从始至终都是意境恢宏的描绘,其感情的宣泄是乐观的、豪迈的,使读者深深沉醉于祖国河山的壮丽多姿之中。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比较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比较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比较阅读一、比较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文学作品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或形式相近的两篇或多篇文学作品组合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的教学方法。

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二、比较阅读的内容文学作品比较阅读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可以是对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对不同作者同一类型作品的比较,还可以是同一时期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可以是相同内容的比较,也可以是题材、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似的作品进行比较。

常见的比较方式有以下几种:相同题材作品比较;主题相近或相似的作品比较;同一体裁作品的比较;表达方式相近或相似的作品比较;诗歌意境的比较;重要词句含义的比较等。

在进行比较阅读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比较内容和方式。

三、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比较阅读材料,设计教学方案。

其次,要向学生介绍比较阅读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实施阶段(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在阅读时,要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为下一步比较分析做好准备。

(2)找出异同,分析原因。

在比较分析时,要让学生找出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可以通过列表或举例等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3)讨论交流,深化认识。

在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通过讨论交流,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

(4)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比较阅读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3.巩固阶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与比较阅读有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比较让阅读教学妙趣横生

比较让阅读教学妙趣横生

做 ,迂腐 清高 ,凄惨 而死 。尽管 他们 的命 运迥然不 同 ,但他 们都
是封建科举 制度 的牺牲 品。通过 比较能够 更加 了解 封建科举 制度 对人们 身心 的毒 害 ,更加 了解封 建科举制 度的罪恶 。
二 . 人物 形象之妙趣 比较
的描 写 ,作用却 在于更 准确地说
明事 物 的特 征 。一 样 的 表达 方
式 ,作者使 用的 目的和作用 是完
全不 同的。
现 实 主 义 的 典 型 ,儒 家 兼 济 天
下 ,忧 国忧 民的情 怀 ,无不 在他
若 能从语 言的表 达方式 上去 比较阅读 ,不仅容 易把握文 章 的 中心意思 ,还能掌 握所揭示 的知 识 规律 ,拓展 思维能力 。
四. 较写作技 法之妙趣 比
对 照和鉴别 ,这样既可 以开阔眼界 ,活跃思想 ,使 认识更加 充分 、深刻 , 又可 以看到差别 ,把握特 点 ,提高鉴 赏力 。比较 阅读作 为一 种阅读方法 , 要 求学生在 自主 阅读 的基 础上进 行 比较探究 ,总结规 律。它 体现 了新课 程 所倡导的 “ 自主、探究 、合作”的学 习方式 。 比较阅读教学 主要通过从 比较分析人手 ,进行 目标 明确的 阅读训 练 。 这种方法能够把读 物分成若干个 方面 ,化 整为零 ,化难 为易 、化繁 为简 , 目标 明确 ,思 路清晰 。学生 容易集 中注 意 、思 考 、研 究 。在 中学 语文 阅


甚 至更 多。可见 阅读教 学在 中学 语文教学 中 的分 量举 足轻 重 。如 何
使 阅读 教学举 重若轻 呢?笔 者认 为 :恰 当运用 比较 的方法 进行 阅读教 学
是一个极其有益 有效 的尝试 。比较 可以让阅读教学妙趣横生 。 比较 阅读就 是指把 内容或形 式相 近的或 相对 的两篇 文章或 一组 文章 放在一起 ,对 比着进行 综合 素养 。 关键词 :阅读教 学 比较方法 实例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中图分类号】g63.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2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广泛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于学生深入认识语文现象,把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比较阅读就是运用比较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什么是比较阅读所谓比较阅读即把内容或刑事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联系的作品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式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式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可见人们认识一切事物都要把此事物与彼事物发现加以异同比较,从而决定对他们如何评价。

在教学中进行比较,是激发思维,加深对课文理解和认识的有效方法,因为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训练便是能力的训练,而能力训练的关键一环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比较。

二、比较阅读的特性1.差异性。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具有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形成了事物自身的特点。

换言之,此事物即此事物而不是彼事物。

但这些差异的表现,则需要从比较中产生。

任何事物如果都孤立的存在,都不能显现出自身的特点,无论你其实好使坏,比较阅读也是同样,如果只鼓励地讲解谋篇作品的某些特点,那么即使讲解的再生动,再清楚,也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而经过比较,不同的篇章,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的特点均能突现出来。

也就是说由于此种阅读教学可使作品特点通过比较后,差异表现更为突出,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实践性。

一般地说,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只是老师讲,学生听。

近年来,这种教法虽有所改变,但学生的主题的地位依然没有全部形成,多数学生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运用比较阅读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逐步发挥其主题作用,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去领悟,去占有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出自己的实践能力。

反之,如果他们不亲自参与教学实践,就不可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所以他们必须读,而且深入地读,积极实践。

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

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

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作者:仇梦云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05期基于写作的视角来看,散文较之于其他文体更加的灵活,同时也决定了散文读解研习难度相对较大。

然而,散文又非常的重要,如何摒弃传统散文教学的弊端,突破教学的困境,有效地落实阅读赏析,并切实体味散文的真谛与本色,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笔者认为在散文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比较阅读法,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比较阅读教学,化无形为有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于语文教学以及文本的解读,国内很多学者和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

比如,孙绍振先生建议采用比较法和还原法。

其中,还原法就是要回归本质,通过对客观生活的还原,回归到作品以及作者的情感。

实践中可以看到,还原法比较适合于单篇作品的阅读分析和研究,根据提供的相关线索,将未加工的原生态想象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艺术形象与原生态二者的区别和差异。

对于比较法而言,更加适合于散文的阅读,先找到矛盾以后,再对矛盾进行分析,然后再对作品的艺术性进行分析。

比如,人教版《春》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将朱自清先生与林欣澜作品中的春风进行对比;同样是春风,前者的春风与后者的春风有何不同?通过给学生提供材料,让他们自己对比阅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对比阅读探究以后,得到如下结论: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风更加的清新、温柔,犹如母亲的手一般抚摸着我们;林先生所写的春风,力度则更大一些,而且显得非常的豪迈。

通过对春雨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杜甫所写的春雨特点,学生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随着和风而来,春雨细如丝;杜甫的春雨无声轻巧,朱自清先生的春雨密、亮,而又绵长。

学生通过比照,得出上述结论可谓水到渠成。

通过对比阅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即对比阅读。

从不同的视角、层面,勾勒出充满各种意蕴的画面和场景,然后表达各异的情感。

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摘要:教无定法、教学有法。

语文教学尤其如此。

要让学生学好语文,良好的阅读方法不可小觑。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掌握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语文水平的提高,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关键词:中学语文比较阅读提高能力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从鉴别中得到提高,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同类课文或同篇课文中相同或相关的语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比较理解、比较分析。

使学生能准确迅速地提取信息,找出课文中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写作特色、表现手法、语言特点及韵含的思想内容等的异同。

在阅读中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提高。

从而使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等综合能力得以充分地体现,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课文时,采用比较阅读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让同学们把《烈日和暴雨下》中关于写“雨”的一段找出来,然后与已学过的朱自清抒情散文《春》中描写“春雨”一段进行比较,得出以下异同:二者都是写“雨”,但前者写的是夏日暴雨,后者描写的春天细雨。

两篇文章都抓住了事件的特征进行描写。

前者将雨写成“箭头、瀑布”从而突出了夏雨急骤,猛烈的特点,而后者将雨比作“牛毛、细丝、花针”从而突出了春雨的细密轻盈的特点,同学们一目了然。

两篇文章在写“雨”的意图有何不同?前者借对暴雨的描绘来衬托祥子生活的痛苦,仿佛看到暴雨中祥子被雨“砸”得痛苦不堪的样子,反映出旧中国劳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出旧社会的黑暗。

而后者写“雨”是为了创造和平安宁的景象,渲染春雨沐浴下的温馨,赞美了生活的甜美。

两幅雨帘两幅画,同学们很容易掌握。

在分析上述两段中,我着重点拨了写雨的次序,描写的层次。

在《在烈日和暴雨下》作者从小到大,由疏到密,由点到片,用“砸”这个动词写出雨“大”而“急”。

而《春》则用“织”这个动词写出雨“细”和“密”。

在写法上,两篇文章共同运用了比较、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将暴雨与春雨描写得惟妙惟肖。

浅析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及运用

浅析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及运用
语 文 学 习 规 律 ,选 择 教 学 策 略 ” , 并指 出 “ 阅读 是 学 生 的 个 性 化 行 为 , 不应 以教 师 的 分 析 来 代 替 学 生 的 阅 读 实 践 ,
二、 比较阅读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过 程的本质就 是思维过程 ,提高阅读能力 的关键
应 让 学 生 在 主 动 积 极 的思 维 和 情 感 活 动 中 ,加 深 理 解 和 体 在 于 加 强 阅 读 过 程 中 思 维 能 力 的 训练 。 而 比较 阅读 的主 要
验 ,有 所感悟和 思考 ,受 到情 感熏 陶,获得思想 启迪 ,享 方 法 是 求 同 比较 和 求 异 比较 , 因此 , 比较 阅读 的一 个 突 出 受审 美乐趣 ”, “ 阅读教 学的重点 是培养学生具 有感受 、 读和创造性 阅读 的能力”。 如何 在初 中语 文阅读教 学中落实课 程标准 的要求 ?如 的作用 就是直接而有 效地训练学 生的求同思维和求 异思维 通性和独创性 。 因教 学 目标和教学 内容 的不 同,阅读的 比较 点必然 也

求 同比较 的方法可 用于单元 总结提升 。现行初 中语文 教材基 本是按文体 来编排单元 的,这种编排体例尤其适 合 在单元 总结时运用 求同 比较 的方 法,它能使学 生在 阅读过

比较阅读在初 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 中的价值
对 于有效教 学的含义 ,有 关研 究人 员从学 生有效学 习 程 中摸 索到某类读 写知识 的规律 ,并形成较稳 固的知识系 与发 展的角度规 定教学 的有 效性 ,并把教学有 效性规定 为 统 。 譬 如 语 文 版 七 年 级 上 册 第 三 单 元 是 写 景 记 叙 文 单 元 , 三个方 面 :一 是促进学生 的学习和发 展是有效 教学的根本 为 了让 学生把握 写景记叙文在 写作上的特点 ,笔者 引导学

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之我见

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之我见

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之我见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似点的文章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找出异同点。

这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加深对人物、主题、写作特色的理解,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并最终以读促写,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一、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说的是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而不是简单地肢解文章,以教师滴水不漏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感悟。

这也是为师者努力追求的境界。

可以试着从不同作家的笔下的同一事物入手,让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下苏教版第六单元《毛泽东词二首》这课中除了有毛泽东的两首词外,还附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上完《沁园春·雪》后,让同学先读陆游的原词,谈谈对陆游笔下梅花形象的见解,学生能说出,这一株梅花在黄昏时分,风雨中寂寞、孤独地开放,它报春而不争春,可梅花哪怕凋零,化作了尘土,也依然会保持自身的香气。

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来看,这梅花身上有作者身上的许多影子,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备受排挤、打击,纵然清高,却是孤独、寂寞的。

读完陆游的词,再让学生读毛泽东笔下的同名篇《卜算子咏梅》,并提醒学生注意小记的内容,反其意而用之,那么他的笔下梅花又是怎样的形象呢?请你联系具体的句子,说说梅花的形象。

“一个笑字,让我看到梅的乐观!”“已是悬崖百丈冰,让我看到梅花在恶劣的环境中开放,一个俏字写出梅花报春而不争春品格高洁动人。

”把毛泽东的词同陆游的词进行比较,找出两首诗的异同点。

其一都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

不同点在于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孤独、寂寞的,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充满了斗争和进取精神,从这点上来说陆游笔下的梅花值得同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精神可嘉,让人赞赏。

二、通过比教,可以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作品鉴赏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文学知识的综合检验。

对比阅读论文:对比让文言文阅读更深更广

对比阅读论文:对比让文言文阅读更深更广

对比阅读论文:对比让文言文阅读更深更广摘要:文言文教学,通过对比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内容的对比,从而使文言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师生对课堂充满兴趣、充满期待。

文言文对比阅读是一种激励个性思考,是一种创意产生的教学方式。

它摒弃了传统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字词、感知情感、挖掘主旨的枯燥乏味形式,而是从全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去深入挖掘,在对比中展开思考,在类比中感知,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举一反三,促使文言文教学向更深更广开展。

关键词:对比阅读;合作探究;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触类旁通当前我国正在积极的推行新课程教育的改革,在推行新制度的过程中新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其中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问题尤为严重。

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是由于教育者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误读,其次则是与文言文教学方法息息相关。

中学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中学语文学习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戏语:“学生学语文,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

”文言文的教学难度可见一斑。

历来的文言文教学,惯于疏通字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枯燥无味又与现代文大相径庭的字词句往往让学生望而生畏,古文言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的句式,更是令学生不知所措。

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如何才能更佳的推进新课程教育的改革,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呢?近年来,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对比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内容的对比,从而使文言文教学充满活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不同作家同类题材作品的对比初中文言文众多篇目,在复习中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不同的类型,例如言志篇、战争篇、学习篇、山水篇、人物传记篇等类别,通过同类题材的对比,既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又能得到更深更广的理解。

以《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两文为例,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都是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的山水游记类散文,《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作为封建时代的官僚,这两种思想都是积极向上难能可贵的。

浅谈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 的可 比 因素 , 经常 引导 学 生 联 系 同 类相 关 课文 对 照阅读 , 比中读 解 、比 中领悟 、比 中 品味 ,就 能 逐 步 提 高学 生的 阅读 评价 鉴 赏 的 能 力 ,达 到 大 纲 的 要 求 。 1 3迁 移活 用能 力与 比较 阅读

进 行 对 照 阅 读 ,从 中 发 现 它 们 的 共 同 特 点 和 某 些 规 律 , 进 而 归 纳 、概 括 出 某 种 文 体 的 特 征 和 写 作 规 律 。 在 老 师 的 点 拨 和 引 导 下 ,学 生 对 同 体 同 类 文 章 进 行 分 析 、 综 合 和 归 纳 比 较 , 寻 求 蕴 含 其 中 的 共 性 和 规

律 ,因 此 从 本 质 意 义 上 讲 即 是 一 种 求 同 思 维 训 练 。 它 的 价 值 在 于 使 学 生 在 阅 读 操 作 中摸 索 到 某 类 读 写 知 识 的 规 范 ,并 形 成 较
文 教学 质 量的 只 要途 径 。 ”此 话 比较 全面 的 阅 读 中的 迁 移 活 用 能 力 , 是 指 读 者 在 概 括 了比较 阅读 在阅 读 教学 中 的 巨大作 用 。 以 往 阅读 中 吸收 了的 ( 过理 解 、 评价 而 通 分 门 别 类积 累起 来 的 ) 各种 知 识 , 根据 当 1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 的阅读能力 前 阅读 需 要 而 灵活 提 取 运 用的 能 力 。 这 种 阅 读 教 学 的 主 要 任 务是 培 养 学 生 善 读 能 力 的 形成 ,标 志 着学 生 的 阅读 操 作 已 达 的能力 ,即 “ 展卷 而 自能通 解” ( 叶圣 陶语 ) 到 了 “ 学 ” 的 境 界 。 会 的 能 力 。从 阅 读 过 程 的纵 向 考 察 ,这 种能 在 当 前 教 学 中 , 有一 些 教 师 总 是 致 力 力结 构 由以 下 四 个 层 次 的 因 素 构 成 :认 读 能 力 ;理 解 能 力 ;评 价 鉴 赏能 力 ; 迁移 活 用 能 力 。后 三 种 能 力 的 提 高 与 比较 阅读 实 践 有着密切关 系。 1 1 理 解能 力与 比较 阅读 阅读 中的 理 解 能 力 , 是 指 读 者 把 感 知 的 阅 读 材料 联 系起 来 ,利 用 原 有 的 知 识 经 验 ,经 过分 析 、综 合 、归纳 、概 括 、推 理 、 联 想 和 想 象 等 思 维 活 动 , 把 握 文 章 含 义 ( 遣 词造 句 、 谋篇 布局 和 思想 内容 )的 能 如 力 。它 是 阅 读能 力的 基 础 和 核 心 。 理 解 能 力 具 体 指 准 确 理 解 词 义 和 句 意 、 理 解 篇 章 、理 解 许 多语 文知 识 概 念 的 能 力 。 如 对 “ 记叙 ” 这种 表 达方 式 含 义的 理解 ,若能 引 导 学 生 对 记 叙 文 、 说 明 文 、议 论 文 中 “ 记 叙 ”性 文字 进 行比较 阅读 分析 ,就会 发现 : 不 管 出 现 在 那 种 文体 , 它总 是 对 人 物 .事 件 、场 景 等 所作 的介 绍 、陈 述 和 交 待 。 这 样 ,学 生 就 能 在 辨识 中透 彻 的 把 握 其 含 义 了。再如 ,要 理解 散文这 种文 体的特 征 ,如 跟 非 文 学性 记叙 文 的构 思 和 表 现 方 法 进 行 比 较 ,学 生 就 容 易理 解 散 文 “ 散 而 神 不 形 散 ”的本质特征 。 1 2评价 鉴 赏能力 与 比较阅 读 所 谓 评 价 ,即 鉴 赏 ,就 是 对 阅 读 材 料 的 思 想 能 力 、表 现 方 法 、 风格 特 色等 作 品 是 与非 、优 与 劣 、美 与 丑 的 评价 鉴 别 。 在 这 种 教 法 下 ,学 生 经 常通 过对 同一 作 家 同 体 裁 的 作 品 , 同 一 作 家 不 同 体 裁 的 作 品 、同 一 体 裁 不 同 写 法 、 同一 题 材 不 同立 意 的 作 品 ,从 选 材 、 立 意 、结 构 、构 思 角 度 、表 现 手 法 、 人物 形 象 、语 言风 格 等 方 面 去 比 同 求 异 的 鉴 赏 ,就 能 清 楚 地 理 会 “ 这一 篇 ” 作品 的特 色 ,逐步 提 高评 价 鉴 赏 的 能 力 。大 纲 对 学 生 明确 提 出 了 “ 有初 具 步 对 文 学 作 品 的 鉴 赏能 力 ” 的要 求 ,而 这

中学语文古诗词比较阅读的教学实践

中学语文古诗词比较阅读的教学实践

中学语文古诗词比较阅读的教学实践一、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重要资源。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是广大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以中学语文古诗词比较阅读教学实践为例,探讨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效果。

二、比较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比较阅读是一种通过对不同文本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的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的理论基础包括阅读心理学、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等。

通过比较不同文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构成要素和主题思想,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实践过程1.确定比较对象:选择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古诗词作为比较对象,可以是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也可以是不同诗人的相同主题的作品。

2.引导学生预习:在比较阅读教学开始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了解所选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组织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朗诵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对所选古诗词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让学生从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入手,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4.总结归纳:在课堂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归纳,对所选古诗词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四、教学实践效果通过比较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构成要素和主题思想,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具体来说,比较阅读教学有以下效果: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比较不同古诗词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增强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古诗词的语言特点、意象表达和情感抒发,进而增强他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法思考和实践

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法思考和实践

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法的思考和实践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对比分析,以求同中见异、异中见同的一种阅读方法。

与一般单篇的阅读比较,比较阅读尤有得天独厚的种种优势。

诸如: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强化精细的观察认知能力,特别是要见微知著,敏锐地抓住彼此的区别或差异,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别和鉴赏能力。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比较的内容非常广泛,我认为比较阅读法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理解;能有效地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一、相近内容比较阅读作适度拓展这种拓展在教学中运用得最常见。

当某篇课文的内容与课外某篇文章的内容相近时,联结拓展是顺其自然的。

相类似的情节,在不同作者、读者(学生)的心中,会有不同的看法;学生天天在课业的包围之中,无暇涉猎更多作品,无法在短时间内提高语文素养。

而作为教师完全有可能对经典文章进行示范解读,甚至提供相关文章素材,帮助学生从课堂中拓展延伸开来,让他们学着从课内向课外,课堂向生活,语文向人文的拓展比较。

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就找来了席慕蓉的《乡愁》一起学习、比较。

余光中的《乡愁》意境宏阔深邃。

一般的诗人在吟唱怀乡诗时,容易惯性地选择“小桥、老屋、母亲白发、老父皱纹”这类意象,通病是形同、意旧、境小。

而余先生却有意避开这些,独具诗眼地选择能覆盖整个中国的意象,营造出宏阔深邃而感人的诗美意境。

席慕容的《乡愁》则运用新奇的比喻显示了诗人超凡的想像力,表现了女诗人所特有的细腻。

这样在延伸拓展、对比阅读中,学生既了解了诗歌的写法有哪些异同,又理解了对于同一件事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道理,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做到视野开阔,观点独到。

二、相对内容比较阅读作适度拓展文学在反映时事和抒发感情时,可以从正面去表达,也可以从反面去表达。

借助比较,强化语文阅读教学

借助比较,强化语文阅读教学

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广

借 助 比较 ,强化语 文阅读教学
4- / 击 ., 11士 , 1


E 亚 f
r b
R仕 呈
对语文 阅读教学 ,教育家叶圣
陶强调 : “ 阅读 方 法 不 仅 是 机械 地
村 庄 情 态 就 不 同 ,遣 词 造 句 也 不 同 。一 个 “ ” 字 ,一个 “ ” 横 卧
又如在教学鲁迅 《 故乡》了解 用词精妙凝练时 ,我引导学生将第 二 自然段 中 “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 的 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与老舍 《 济 南 的冬天》第 四自然段 “ 山坡上卧
着 些 小 村 庄 ,小 村 庄 的房 顶 上 卧着 点 雪 ” 进 行 比 较 。 同样 写 小 村 庄 ,
段景物描写。在教学 中组织学生讨 论鲁迅笔下 的故 乡和 自己描写的家
乡 的 不 同点 ,引 导 学 生 思 考不 同之
解 释字义 ,记诵文句 ,研究 文法修 辞的法则 ,最要紧 的是 多作 比较 、
多 归 纳 。 叶圣 陶 先 生 把 比 较 看 成 ”
字 ,尽显大师用词 的精妙 。通过 比 较分析 ,学生就能轻松理解 ,掌握
物 的 不 同遭 遇 又 使 学 生 知 道 文 章表 达科 举 制 度 罪 恶 的 这 一 主 题 。
度前后 的变化 。学生都能说 出资本 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 裸的金 钱关 系。此外 ,文 中的两段 景物描 写也 可拿来 比较 ,让学生领会环境
描 写 渲 染 某 种 气 氛 、烘 托人 物 的某
知识。
处 ,两种不 同的景色是如何表达 出 来 的。我让学生找一找 《 故乡》段
中交代 的时间 ( 冬天 ) 、天气情况 ( 阴晦 )等词语 ,然后与 自己所写 小 练笔 中的词语进行 比较 ,使学生 明 白这些词 语是用来 营造氛 围的 , 它 会影 响人 物的心情 。通过 引导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之比较阅读
培养阅读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实现语文教学总目标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方法很多,笔者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谈谈如何进行比较阅读。

一、题材相同,角度各异
有的文学作品看似题材相同,通过比较,可让学生感知其不同的写作角度,进而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如我在教学苏轼《前赤壁赋》时就让学生课后阅读其《后赤壁赋》,然后上课再讨论其写景的区别。

两《赋》写景的主要句子是:前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后赋:“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两赋所写为同一地方秋景,时间仅隔三月,而前赋所写之景,限于舟中,字字初秋之色;后赋所写之景,多观于岸上,句句初冬之状。

这样让学生明白了写景要抓住季节特征并注意观景的落脚点。

二、感情相似,风格各异
很多文学作品抒发的感情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可让学生感知其风格的异彩纷呈。

教《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我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都是写景散文,《荷塘月色》一文写景似用工笔,精描细绘,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情为景所掩藏;《故都的秋》一文则略于写景,尽力抒情,更给人以厚重感,写景带有较浓厚的主观色彩,形成感情意味浓厚的浪漫主义倾向。

三、主题相近,境界各异
有的文学作品,初看主旨属于同一类,通过比较,可知其境界的高下。

比如宋朝林和靖在《山园小梅》中,写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关于梅的名句,带点“梅妻鹤子”的高士作派;而元代王冕在《白梅》诗中写道:“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里不仅要高洁立身,而且要把清香和春天送给人间,其积极入世的情怀自然比林和靖高出一筹了。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更是借梅花的气节和品格,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浪漫主义情怀。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日积月累,必将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