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能力的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高段语文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能力的探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品词析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文本思想、文笔的妙处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在阅读中体会,在品析中感悟,才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在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紧紧抓住文中的一些重要字、词、句进行细心品味,仔细揣摩时,学生有时心里清楚,却又不会用确切的语句表达出来,有时根本就体会不到这些字、词、句在文中的作用,而自己作为教师有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引导,只能直接告诉教参答案。这样的课堂阻碍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阻碍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更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针对以上情况我个人开展课题研究“小学高段语文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能力的探究”。

二、课题的界定:

品词析句:理解词语句子的概念化意思,从中品味、欣赏到蕴含在词语句子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领悟,学会“每句每段或全文的好处所在”。“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指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品味、欣赏到蕴含在词语句子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指导学生领悟,学会“每句每段或全文的好处所在”的策略及模式。

三、研究目标:

1、掌握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状况;

2、探讨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3、构建学生品词析句能力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内容:

1、调查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品词析句时心里清楚,却又不会用确切的语句表达出来的原因;

3、分析学生品词析句时体会不到字、词、句在文中的作用的原因;

4、探寻学生缺乏品词析句的能力的原因;

5、提出提高学生品词析句能力的对策及模式;

6、探寻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能力形成的有效方法;

7、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能力的模式。

五、研究方法:

研究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并辅之以各种研究方法。具体为:

前期工作:采取以调查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为主,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七、预期成果

1、取得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能力的策略。

2、构建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能力的模式。

小学语文如何品词析句的方法

一、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可以分为默读和朗读,虽然它们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其最终的目的

却是殊途同归,即有效理解文章的含义,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能够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从文章中找出需要的答案。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阅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面对较多的文字,而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因为我们无法有效集小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导致阅读教学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于此,本人认为,我们应当从小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入手,尊重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通过激发儿童阅读文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来提高教学效率。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师不能长久陪伴在学生的身边,倡导学生自主阅读,养成良好自学习惯可以助力学生飞得更远。

二、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文章蕴含哲理

而这些人生哲理,则是培养儿童良好思想道德,激发学生感悟人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的突破点。在实践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懂得如何运用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感悟人生哲理。

三、精心设计自学提纲,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1.精心设计自学提纲自学提纲的设计要认真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

总之,教师设计时绝不能贪多求全,不可能什么都练,应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才可做到每课必得,每练必得,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阅读教学模式下,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合作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必备因素,在社会现代化的今天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和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做到全能,而这就需要他人的能力和信息作为补充。纵观历史人物的成败,我们不难看出,成功者往往要依靠多人的拥护。

其次,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中明确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时常会遇到各种理解困难,这便需要集体的力量帮助解决。比如,在教学语文五年级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为了引导学生合作阅读,我们可以如此布置学习任务:首先将本课的生字、生词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方式理解,其次,通篇阅读本文,找出本文的关键时间点及本文的重要人物。

再次,说一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如此,当问题接踵而至时,以学生一人之力难以克服,向其他学生寻求帮助就显得十分合理,并且这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正确把握文章主题,从课文中理解到战争的残酷、革命斗争的艰辛以及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四、重视学法的指导

学法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变“苦学”为“乐学”“善学”。语文阅读

教学中的识字、学词、解句、分析文章,都有其一定的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教给学生方法,例如,给课文分段可以指导学生按不同的分段方法。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来分;游记、参观访问记以及写景的文章,大多可以根据地点的转移分……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使之经历提示、理解、巩固、运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给不同的体裁文章分段的能力。

学法指导若只停留在教给学生方法,懂得程序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断掌握方法,发展学法,形成学习能力。

五、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效地说话练习。例如,我在学生自学后,让学生都开口“说”,或“自言自语”或“找同学分析、辩论”。这样,每个学生都增多了说话的机会。

同时,我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品词析句赏文,发展语言;适当引导学生填补课文空白,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拓展思维,乐于创造。在强化时,我注重以多鼓励少批评为宗旨,创造和谐的气氛。

对正确的回答,用“回答正确”“对”给予肯定。对不尽完善的回答,用“你还有要补充的吗?”或“看谁答得更准确?”来表示。对错误的回答,用“谁有不同的看法?”或“谁来帮他改正?”来表示。

总之,教师要特别珍惜学生发言的机会,尽可能使他们从每次的发言中都能享受一次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要善于鼓励、引导,激发学生想别人想不到的,说别人没有说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六、读写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理解,欣赏写作是运用。在分析了课文的某些片段或学完全文后,我注意引导学生欣赏、积累好词好句以及归纳文章的写法,然后启发他们用本段或本文的写法进行写作。

例如《桂林山水》,第二、三段是分别抓住“静、清、绿”和“奇、秀、险”来描写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的,于是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准确的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及如何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又如《鸟的天堂》教学后,启发学生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既要写出事物的静态,又要写出事物的动态,动静结合,更好地体现景物的美。实践证明,读写结合,合理迁移,比孤立地指导学生作文的效果好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