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与泉州方言共50页

合集下载

闽南文化进校园 ppt课件

闽南文化进校园 ppt课件

(二)惠女婚俗
按当地习俗,惠女出嫁三天后要回到娘家去住。平 时就住在娘家,只有过年过节及农尽快时才到夫家 住一两天,直到怀孕后方可长住夫家。在娘家住的 时间很长,住上七八年是常见的,长则二十年,短 则最少二三年。住在娘家的媳妇俗称“不欠债的”, 住夫家的称“欠债的”。 惠女每年到夫家不超过十次,每次仅两三天。每次 回夫家时要用块布遮住脸,直到晚上熄灯后才能拿 掉,第二天必须在天亮之前回到娘家。怀孕生子也 不能生在娘家,须在夜间赶到夫家去生。 由于夫妻双方见面的机会少,就会出现结婚几年了 还认不清对方的情况。并由此而引发出一些令人啼 笑皆非的事。据说在惠安某乡王某结婚已8年,其妻 回家仅10天,因多在夜间相会,故一直认不清对方。 一次王某上街买水果,而卖者就是其妻,因两人互 不认识,还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此事被当地 传为笑谈。
闽南概况
福建简称为闽,闽南即指 福建的南部,从地理上可以说, 泉州,厦门,漳州,莆田,龙岩五 个地区均属闽南,但我们通常 所说的“闽南”这个说法,具 有特定的涵义,并不包含莆田, 龙岩。其主要是依据语言,文 化,风俗上来划分的,莆田说的 是莆田话略区别于闽南话,而 龙岩说的是客家话.两地均不 属闽南语系. 因此狭义上所指 的闽南仅指泉州,厦门,漳 州三个地区. 但由于闽南作为 一个特定的文化传承下来,其 影响实为深远,其他受影响之 地也通行闽南语,也是有着一 致的文化认同,因此他们也同 属闽南根源.我们即可称其为
• 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 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 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 “人行善事,死后为神”, 视她升天为神
• 许多称谓,如“林氏女”、 “神女”、“默”、“默 娘”、“妈祖”、“婆祖”、
妈祖传说与显灵
• 化草救商 • 神女救船 • 祷雨济民,挂席泛搓,化

电大考试闽南地域文化考题库及答案

电大考试闽南地域文化考题库及答案

判断题许地山一生创作以小说、散文为主。

小说多以闽、台、粤和南亚、东南亚、印度为背景,有鲜明的浪漫传奇色彩和馥郁的异域情调;散文富有平民气息、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倾向。

( V )苏颂有《苏魏公文集》72卷。

其中收录20余首科学诗,题材涉及天文、地理、农牧、矿产、动植物等自然科学领域,是古代诗海中的瑰宝,足证苏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写作科学诗的人。

( V )蔡其娇是对中国当代诗坛有着重要影响的闽南籍诗人。

1987 年英国欧罗巴出版的《世界名人录》收入了蔡其矫等7位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 V )林语堂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

( V )在国内,闽南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和浙江。

( V )李贽以“童心说”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

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西厢记》、《水浒传》列为“古今之至文”。

( V )在上世纪“最接近诺贝尔奖的7位中国作家”(鲁迅、林语堂、巴金、老舍、王蒙、北岛、李敖)中,林语堂是唯一一位获得4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人,这源于其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在世界尤其是西方的广泛影响力。

( V )闽南文学产生的前提、基础在于中原文化的南移和闽南方言(河洛话)的形成,同时还基于以中原文化为基本框架和核心价值内容、又融合了百越海洋文化性格的闽南文化的形成。

( V )林语堂长篇小说虽然以英语写作,在国内的影响远不如在国外影响大,但小说中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丝毫不逊色于任何现代汉语作品。

()吴鲁《百哀诗》是闽南近代著名感时伤世的爱国诗歌,分上下两卷,集中反映八国联军攻掠津京,慈禧太后挟帝出奔,人民备受凌虐的悲惨情况;同时有力鞭挞那些丧师失地、媚外辱国的奸佞之徒。

()闽南舞蹈上身动作十分讲究“摆”和“浪”的韵律特点。

摆”似蛇的静态;而“浪”则似蛇爬行时的动态。

(完整word版)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完整word版)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完整word版)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时间:2023年12月地点:泉州地区调查人:一.概况简介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和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区,以“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闻名于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历史上,泉州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南移的中原文化与古代闽越土著文化和从海上传播而来的域外文化相溶,形成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形态多姿多彩的特点。

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调查,截至2023年11月,泉州地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共有34项,其中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有11项,第二批有17项,第三、第四批各有三项;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76项,其中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0项,第二批有25项,第三批有16项,第四批有15项.....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中原古汉语与闽越语、外来语融合的闽南方言文化;以陈三五娘等民间传说及存量丰富的泉州歌诀为典型的口传文化;音乐活化石泉州南音、南戏遗存梨园戏、蜚声世界的木偶戏、艺术个性独特的高甲戏、珍稀的宗教仪式剧种打城戏和承载闽越族遗风的拍胸舞等传统表演艺术文化;南派剪纸、木偶头雕刻等传统美术文化;特色鲜明的惠安女、蟳埔女服饰;举世闻名的惠安石木雕刻、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德化的瓷烧制、远销国外的铁观音茶制作等传统技艺文化;闽南古厝、庙宇等传统建筑文化等等。

宋元南戏活化石是指

宋元南戏活化石是指

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形成与发展梨园戏是我国福建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我国福建、厦门、泉州、龙溪、晋江等地,为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宋元南戏活化石”。

梨园戏最迟在明代就已经形成,由小梨园、上路老戏、下南老戏三种戏曲艺术形式相融合而成,当时称为“泉腔”。

1上路老戏为来自浙江、江西等地的剧种,有很多南戏脚本,多表现忠孝节义,剧目古老,保留了浙江的南戏剧目;2“下南老戏”为本地戏,多为明代及福建本地特有剧目,古朴粗犷生活气息较浓,有着典雅、细腻的艺术风格与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丰富表现力,它的整个流派特色在中国戏曲艺术中,堪称别具一格,剧目内容的生活气息浓郁,多有插科打诨;3“小梨园”又称戏仔、七子班,特点是其文词典雅、曲调缠绵、表演细腻,剧目内容以生旦戏见长,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古代爱情故事。

上路老戏、下南老戏与小梨园这三个流派之间都有自己专用的保留剧目《十八棚头》(十八个基本剧目)和专用曲牌,相互间决不混演,可以通用的只有折子戏。

早期,这三派戏各自分班演出,后三个流派相互交流,逐渐形成了以下南腔为主的戏曲声腔泉腔。

泉腔就是梨园戏。

音乐与唱腔梨园戏中有许多古语方言,方言土腔都以泉州音为准。

在唱念方面,要求“明句读”,讲究“喜怒哀乐,吞吐浮沉”。

它的音乐唱腔属南曲系统,唱腔以南曲为主,为曲牌连缀体,曲牌体式有:套曲、集曲、过曲、慢、引、近、小令和唐宋大曲的衮等。

唱腔曲牌包括光光乍、福马郎、朝天子、玉交枝、麻婆子、四朝元、摊破石榴花、浆水令、金钱花等。

它的三个流派各有其专用的曲牌和独特的风格。

不同流派的音乐有着不同的特色,上路老戏较古朴劲健、下南老戏较粗犷、小梨园较委婉细腻。

主要伴奏乐器有品箫、二弦、南琶、大唢呐、小唢呐、洞箫;打击乐器以小锣和鼓为主,另有:草锣、响盏、马锣、铜钲、南镗锣、双铃、空锣、南钹、拍板、小叫等。

梨园戏打击乐的打法非常独特,绝无仅有。

舞台与表演梨园戏的演出排场简单,戏台称为棚,台下帮腔称为“棚下唱”,对台戏称为“对棚”。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戏曲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戏曲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戏曲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聚散地。

走进泉州,好像走进了一座色彩色彩缤纷的大花园。

大自然似乎特别钟情于这片美丽二富饶的土地,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姹紫嫣红。

走进泉州,又像是漫步在繁花似锦、异彩纷呈的艺术长廊,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令人心驰神往,如痴如醉。

最为人们所赞叹的是蜚声海内网的泉州地方戏曲艺术。

一、艺苑奇葩,群芳竞秀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它那典雅清丽、委婉深沉的艺术风格,精妙细腻的表演技巧以及丰富的文学内涵,优雅的抒情意蕴,保留着醇厚的唐宋风韵。

其《陈三五娘》、《李亚仙》等传统剧目,已成为许多海内外侨胞十分熟悉、喜爱的传世之作。

今年创作上演的《节妇吟》、《董生与李氏》、《乐羊子》、《蔡文姬》等剧目,也以庄重的立意,精妙的表演扣人心扉。

经过精心提炼的《董生与李氏》,入选国家舞台艺术(2003-2004年度)十大精品剧目之一。

二、被誉为“南海明珠”的高甲戏,粗犷雄浑,诙谐风趣相传高甲戏形成于明末清初,最早是搬演《水浒》的英雄人物故事,后来又演文武合璧的公案戏。

高甲戏的丑角艺术不断发展丰富,有公子丑、官袍丑、破衫丑、家丁丑、傀儡丑、花婆丑等多种行当,形成亦庄亦谐、以丑现美的特有风格,淋漓尽致,妙趣横生。

高甲戏讽刺喜剧《连升三级》,成为脍炙人口的中国喜剧经典之作。

近年来高甲戏《凤冠楼》、《玉珠串》、《大河谣》、《大汉魂》、《金魁星》等先后进京献演,多次荣获国家戏剧大奖“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轰动京华剧坛。

三、在争奇斗艳的泉州地方戏曲中,木偶戏可以说是嘴富于国际性的美妙剧种之一泉州提线木偶戏和漳州、晋江掌中木偶戏,堪称是偶坛的并蒂花。

掌中木偶戏又称布袋戏,自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据清代《晋江县志》记载,流传于泉南的“木头戏,俗名傀儡;近复有掌中弄巧,俗名布袋戏。

”历史最久、技艺最精、最负盛名的,要算是漳州、晋江、惠安的掌中木偶戏。

泉州话入门教程

泉州话入门教程

话入门教程一、话简介话是闽南方言的一个次方言,隶属于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闽语,历史上曾经是闽南方言的代表。

闽南最早的地方戏剧种梨园戏以及南音至今仍以音为标准音。

方言的形成,跟汉、晋唐时期中原汉人大批南下入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话中至今还保留着古汉语语音、词汇的许多特点,犹如古汉语的“活化石”。

方言的使用围覆盖地区全境,包括今天的鲤城、丰泽、洛江、泉港区、、南安、石狮、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和清蒙科技工业区等县(市、区、管委会),使用人口700多万。

随着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方言也流播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岛和、澳门地区。

话语音上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唇齿音声母f,古非组字常读为双唇音b或p(如“姓”、“蜂”);没有翘舌音zh、ch 、sh、r,古知组字常读为舌尖塞音d或t(如“迟”、“耻”),古日母字则读作l(如“日”、“扰”);没有撮口呼韵母ü,单韵母ü通常读作∝(如“女”、“驴”),韵头ü通常读作韵头 u (如“捐”、“选”);有 -m、-n、-nγ三个鼻音韵尾和-b、-d、-γ、-/四个塞音韵尾;声调一般有7个,上声分阴阳,完整保留着古代的入声;有复杂的文白异读现象,文读和白读各成系统。

词汇上的主要特点是保存了不少古语词,如:汝(你)、伊(他)、箸(筷子)、鼎(锅)、走(跑)、食(吃)、历日(日历)、鸡母(母鸡)、人客(客人)等。

二、本书记音符号为便于熟悉《汉语拼音方案》的读者学习,本书声母、韵母的记音符号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略加变通:1.话中有3个略带浊音性质的特殊声母,《汉语拼音方案》没有相应的符号,故采用双写字母 bb、zz、γγ表示;2.话中有3个特殊韵母和1个喉塞音,《汉语拼音方案》没有相应的符号,故借用国际音标 、↔、∝和/表示;3.话中有较多的鼻化韵,《汉语拼音方案》没有相应的符号,故借用国际音标“ )”表示(一般加在主要元音上)。

第八讲闽南方言的主要特点ppt课件

第八讲闽南方言的主要特点ppt课件
了.
闽南方言最大的学术价值,除了它的复杂性之外,最
主要的是保存着许多的古音、古词汇和古语法。如上
举的例子,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古汉语,即便是语法也
是一样,例如“阿”的用法可见《史记·扁鹊传》
(故北济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有”的用法
可见《齐风·载驱》(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未”的用法可见《史记·
港澳片 它分布于香港、澳门地区。使用人口有几十 万。
国外片 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 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等国的华侨、华裔,使用人 口至少有1000万人。亚、欧、美其他国家的华侨、 华裔说闽南话的人数估计也不在少,由于资料限制无 法具体统计。
此外,浙江的温州、苍南、平阳、泰顺、洞头等
周长楫、欧阳忆耘:《厦门方言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 98年版。
古非母字(轻唇音)在今闽南方言口语中,不少仍读 为双唇音(重唇音)。例如“飞、蜂、肥、饭、放、 斧”等字,在今闽南方言口语中声母读为〔p〕〔p ‘〕。
古知组字(舌上音)今闽南方言口语中不少仍读为 “舌尖音”,例如“直、柱、竹、中、抽、茶、虫” 的声母读〔t〕或〔t‘〕。
有〔-p、-t、-k、-?〕四个塞音韵尾和〔- m、-n、-N〕三个鼻音韵尾。例如“急、出、笔、 铁”和“饮、专、龙”等。
林国平、彭文宇:《福建民间信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 3年版。
王建设、张甘荔:《泉州方言与文化》,鹭江出版社1994 年版。
侯精一主编、周长楫撰写:《厦门话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 2年版。
李如龙:《福建方言》,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雷州片 主要分布于广东南部雷州半岛的湛江、 海康、徐闻、遂溪、廉江、茂名、吴川、电白 等县市。以海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400多 万。

展示泉州名片

展示泉州名片

展示泉州名片一、中国名牌:安踏、匹克、九牧王、七匹狼、染牌、福马……二、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1.泉州南音 2.泉州北管 3.泉州拍胸舞 4.梨园戏5.高甲戏6.泉州提线木偶戏7.晋江布袋木偶戏8.惠安石雕9.泉州花灯10.德化瓷烧制技艺11.惠安女服饰。

例1、南音:泉州南音亦称“泉州弦管”,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强调“照古音”,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的音韵。

因此,被海内外专家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

例2、惠安女服饰:“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银腰链、黑旷裤”,可以说,惠女服饰是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宽裤便于涉海,打湿易干,短衫便于劳作,挑石、补网都很方便,又可避免劳作时弄脏衣沿衣袖,黄斗笠可顶炎日,花头巾可御风沙,而头巾的花卉图案和颜色,是美的选择,增加了女性的丰采和神韵。

最奇特的是惠安女的着装,湖蓝色的斜襟短衫短仅及肚,渲染其大海般的深邃与天空般的清澈,黑旷裤则宽大飘逸,裤头只到脐下,和盘托出其稳重,表达了一种内涵丰富的着装特色,既矛盾又和谐统一的美。

人们风趣地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

”三、泉州历史名人:1、欧阳詹,字行周,唐泉州晋江人。

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是泉州地区上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官至国子监四门助教。

2、俞大猷,出生于泉州河市,是明嘉靖时期著名爱国将领、抗倭民族英雄。

俞大猷一生戎马,最主要功绩是领导抗倭斗争。

3、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

最主要的功绩是反清和收复台湾。

4、李贽,明代泉州南门人,是明末杰出的思想家。

他为官期间,目睹朝廷腐败。

他经受过倭寇侵掠、灾荒贫困的痛苦,看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艰难,在新兴的市民运动推动下,希望能找到与宋明理学不同的“道”。

归隐后,主要从事研究、讲学和著述。

四、“泉州十八景”清源山、开元寺、崇武古城、府文庙、西湖公园、深沪湾、牛姆林、清水岩、天后宫、五里桥、东湖公园、洛阳桥、黄金海岸、仙公山、蔡氏古民居、岱仙瀑布、郑成功史迹、涂门街。

闽方言传承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之一:闽南方言

闽方言传承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之一:闽南方言

闽方言传承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之一:闽南方言陈鸿;苏翠文【摘要】闽南方言承载着闽南文化,在特定的地域和人群中有着丰富的特色和感染力,但也造成了其传播的局限性.通过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可看出当前闽南方言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生长地位于城市的被调查者的闽南方言运用能力相对于农村和乡镇而言较弱,但是并无很大的差异.被调查者对闽南方言艺术的掌握情况也不乐观,总体来说,闽南方言歌曲的情况要好于闽南方言戏曲.在时代和社会变化的进程中,方言保护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但保护工作不可盲目,应利用生态语言学相关理论科学开展,在思想上要强化方言生态意识,在行动上要人为干预并改善方言的生存环境.【期刊名称】《闽江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6【总页数】11页(P20-30)【关键词】高校学生;闽南方言;问卷调查;传承;保护【作者】陈鸿;苏翠文【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7.2闽南方言主要分布于福建闽南地区,台湾地区,广东潮汕、海陆丰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海外华人区(尤其是东南亚华人区)。

由于闽南方言较好地保留了古代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一些特征,故一直以来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

相比于其他濒危的语言资源,闽南方言使用人群较为集中,使用人数众多,尚是一种较为强势的汉语方言。

闽南地方戏曲用闽南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闽南地区,以闽南方言为表现形式的地方戏曲有芗剧(歌仔戏)、高甲戏、梨园戏、南音等,尤其是南音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地方戏曲是闽南文化的瑰宝,其存在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区域特色和乡土魅力。

方言和地方戏曲不只是语言问题和声腔问题,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乡音寄托着人们的乡情和文化认同,无论身处何地,说一句家乡方言,听一出家乡戏,最能勾起游子的同胞之感和思乡之情。

从艺术保护和传承的角度看,保护闽南方言更有利于地方戏曲的发展,这是闽南方言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闽南文化-闽南语戏话

闽南文化-闽南语戏话

闽南语戏话梗概:徒弟闯荡红尘,历练归来,携闽南语之疑询问师傅,师傅释疑答难,循循教导。

通过师傅的教授讲解,众人的嬉笑怒骂,由浅入深,推广闽南语文化。

人物:A--徒弟 B--师傅 C--龙套1 D--龙套2 E--龙套3 第一幕(天山之巅)A:(单膝跪下,抱拳)师傅,徒儿沉浮红尘几多年,今日劫满归来,特来拜见。

B:好好,好。

不愧是我的好徒儿,可有什么收获?A:徒儿闯荡天下,深入基层,体会众生百味,感慨颇多,可谓大彻大悟,方明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惟来到东南遗珠--泉州,懵懵懂懂,不知所云,仅此一问请教吾师,此地所云何语?B:闽南语。

A:闽南语?师傅,您教我汉语、英语、日语、法语、德语、韩语......不下数十种,还曾言“吾徒学贯中西,通晓各国语言,行遍天下可无一不懂。

为毛我还不会这闽南语呢?敢问吾师,此闽南语为何物?B:痴儿,为师以前不教你是因为你根本就学不会。

这闽南语乃是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历史名城--泉州的方言,被尊称为“古代语言的活化石”,端的是博大精深,晦涩难懂。

以前的你虽满腹经纶,却空有学识,通俗地讲就是缺乏情商,得需敲打,才堪大用。

今天你历练归来,为师就将此济世之学传授于你。

A:谢师傅。

请受徒儿一拜(跪下一拜)。

徒儿一定不负师望,诚心向学。

B:打酱油的,打酱油的,给我叫个人过来打酱油!A:(眼冒星星)真不愧是师傅啊!“打酱油”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字,但结构巧妙,琅琅上口,极其贴切的表达了师傅对龙套演员的尊重,可谓言简意骇,一字千金,字字扣人心玄,字字催人泪下,足可见师傅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惨绝人环的创新能力,实在是崇拜啊!B:What?A:师傅,我再一次颤抖地匍匐在您的脚下,我对您的崇拜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B:得了,得了,我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连个打酱油的怎么都请不出来啊。

C;来啦,来啦。

B:在此摆下桌椅香茗,吾要在这天山之巅传授吾徒不世之学。

(振臂一挥,遗世而独立)C:卧槽!主角光环,“虎躯一震,浑身散发出王者之气”啊!真是霸气!就是脸挫了点。

泉州方言语法四百年的演变

泉州方言语法四百年的演变
动词的体貌方面,现代泉州方言的持续体(V咧)、进行体(咧V)、起始体 (咧V唠)在明代均未产生,它们的语法标记“咧”是由后置词“处”语法化产 生的。反复貌(VV)在明代尚不明显。
介词方面,考察了伴随者介词、时间处所介词、与事和被动介词、原因目的 介词等前置词四百年来的更替,分析后置词“咧”与前后置复合词(PPC)在泉 漳厦的异同。
<1 a>《荔镜记》全名《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出版 于1566年。该书分上中下三栏,最上栏,依次共刊颜臣全部、新增勾栏、新增 北曲三种读物。占纸面泰半的下栏是《荔镜记》戏文。中栏当中是插图,两侧各
“。郭汉城.《序》,见《泉州传统戏曲丛书》,第5页 。施承康,《序》'见《泉州传统戏曲从书》.第2员
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 ),在
2、不保密(∥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材天莲 作者签名:
日期:乙。。6年6月y日
垄冽 导师签名:
日期莎。品年髟且厂日
泉州方言语法网百年的演变
第一章绪论
闽南地区因其文化积淀深厚,现存有可观数量的地方文献。尤其是在素有“戏 曲历史博物馆”之称的泉州,保留下了大量的明清戏文材料。最早的闽南戏文是 出版于1566年的《荔镜记》,另有出版于1604年的《满天春》。戏文是接近口语 的语料,用为研究语法的素材,其质量可谓上乘。
闽南方言的历时研究,多以语音和词汇为对象,以语法演变为对象的研究寥 寥无几,三者研究力量极不平衡。
我们尝试将《荔镜记》和《满天春》两部明代戏文与现代泉州方言进行比较, 勾勒出泉州方言语法系统400年的发展轨迹。
1.语料 1.1历史文献的整理
方言语法演变的研究需要使用不同时期的语料,但是方言的历史语料数量上 不及通语,而且常常难以获取。即使有了足够的语料,要把它们加工成电子版本, 也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问和人力。这些都给方言语法史的研究带来不便。所幸的是, 闽南方言保留了大量的各类地方文献资料,包括戏文、韵书、字典、词典等等, 其中尤以戏文材料为盛。

第11课·梨园春秋1

第11课·梨园春秋1
京剧鼻祖——高朗亭 高朗亭(1774—1827),艺名月官,清代著名徽调演员,演 花旦,以演《傻子成亲》一剧而著名。祖籍宝应,住县城北门外安 徽会馆附近。他生性聪慧,扬州三庆班班主收他为艺徒,曾到杭州、 扬州等地演出。17岁于徽班扬州三庆班领衔主演,30岁始任该班班 主。善南北曲(昆曲),兼工小调。清高宗弘历曾多次观看高 朗亭 演出,对他的演技备加赞赏。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弘 历80寿辰,征调三庆班进京献艺,轰动京师。嗣后,扬州的四喜、 春台、和春与三庆四大徽班经常会演于北京的广德楼、千妙楼、三 庆园和庆乐园等著名戏园,而高朗亭之三庆班始终居于领衔地位, 誉为“京都第一”。高朗亭38岁时被清廷内务府委为“精忠庙”会 首,负责解决伶界纠纷,筹建梨园益事业。高朗亭晚年是在北京度 过的,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正是京剧孕育形成的时期。他 从汉 剧、秦腔、楚腔、昆剧等剧种及民歌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 了徽剧的表演形式和声调唱腔,培养了陈喜官、邱玉官、苏小三、 双凤官、沈霞官和沈翠林等著名旦角,为促进徽剧向京剧演变作出 了贡献。
第11课 梨园春秋
山西后稷苗圃金墓杂剧砖雕
第11课 梨园春秋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
第11课 梨园春秋
这幅高4.11米、宽3.11米的壁画, 描绘的是元杂剧演出时的舞台场面。 画的上端题有横额,上书“大行散乐 忠都秀在此作场大元泰定元年四月”。 题款中的“散乐”是民间杂剧团体的 通称,“忠都秀”是主要演员的艺名。 原画在山西洪洞县赵城镇广胜寺明应 王殿内。 这幅画完成于元代泰定元年 (1324年),正当元杂剧兴旺之时。 壁画反映了我国元代杂剧盛行时期的 真实情景,是研究我国戏剧史的珍贵 资料。画面表现的是一个戏班集体亮 相的场面,11 个人物中,生、旦、 净、末、丑齐全,脸谱构画生动;笏 板、刀、宫扇等道具的运用,鼓、笛、 拍板等乐器的演奏,反映了当时戏剧 的规模。这幅壁画为我国目前发现的 惟一元代戏剧壁画。

闽南语的表演形式

闽南语的表演形式

闽南语的表演形式
哪种表演艺术是用闽南语表达的如下:
闽南地区有很多种戏曲,其中一些是用闽南方言演唱的有歌仔戏、梨园戏、潮剧等等。

一、歌仔戏
以闽南歌仔(锦歌)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

二、梨园戏
是中国福建省的汉族戏曲之一,是闽南语系的传统地方戏剧之一。

三、潮剧
是用潮州方言(漳州南部用闽南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闽南方言戏曲的起源:
闽南方言戏曲起源于福建南部地区,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当时,福建南部地区的民间艺人就开始表演一些简单的戏剧形式,如歌舞、说唱等。

这些表演形式主要是为了庆祝节日、祈求丰收和驱邪避灾等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闽南方言戏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艺术形式。

在明清时期,福建南部地区的戏曲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当时的戏曲表演形式多样,有单人独角戏、对白戏、杂剧、评话等等。

其中,评话是一种以讲述故事为主的戏曲形式,它的特点是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闽南方言戏曲的发展还受到了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

例如,福建北部地区的潮剧就是由闽南语戏曲发展而来的。

潮剧在表演形式上吸收了京剧、昆曲等多种戏曲艺术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此外,闽南方言戏曲还受到了台湾、南洋等地文化的影响,使得它具有更加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泉州南音介绍

泉州南音介绍

泉州南音——中国现存最古老乐种之一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南乐”、“弦管”、“郎君乐”、“郎君唱”等,各地名称不一。

“南乐”乃就流传地域而言,如厦门大多称“南乐”;“弦管”指南管音乐以丝竹箫弦为主要演奏乐器,古代大多称“弦管”;“郎君乐”、“郎君唱出处“南音”一词最早应该出现在汉代,张衡《南都赋》云:“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

”高诱注曰:“南歌,取南音以为歌也。

”“南音”文献有载。

《吕氏春秋音初》记:“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女乃作歌。

歌曰:‘侯人兮猗!’实始作南音。

”从“侯人兮猗”与《楚辞》体式相类来看,南音主要应指楚音,也很可能包括长江下游的吴音和越音。

(杨匡民:《楚声今昔初探》,《江汉论坛》1980年第5期。

)一、南音的历史唐宋:一般认为南曲起源于唐,形成于宋:(1)据文献记载:唐僖宗光启元年(885),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军入闽,他们带去了唐代“大曲”传播于民间。

大曲与当地民间音乐的相互影响和吸收,从而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南曲”。

(2)南曲的主奏乐器琵琶的演奏姿势是斜抱着弹奏。

所用筒箫严格规定为一尺八寸。

这两件乐器的演奏姿势与形制与唐旧制相符。

(3)南曲的曲牌名称有不少与唐代大曲、法曲的曲牌名称相同。

如《摩诃兜勒》《子夜歌》、《清平乐》、《梁州曲》、《婆罗门》等。

(4)宋代“南戏”五大名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和《琵琶记》,南曲也演唱这些剧目。

元朝元朝时,文人加入戏曲创作,南音一方面吸取元曲之内容,一方面模仿其风格从事创作。

及至五大传奇《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及《杀狗记》产生后,更丰富南音曲文;此外各地声腔亦为南音所吸收、融合。

至明代中叶以后,流行于江浙一带昆山腔、弋阳腔传入闽南,亦为南音所吸收,而创作亦日渐增多,迄清代,南音已相当成熟。

论点南音的源流研究资料不少,主要有以下一些论点:○1。

南音肇始于秦汉的“相和歌”,如“趋”、“乱”、“艳曲”都带有南音的影子;○2。

泉州话入门教程

泉州话入门教程

泉州话入门教程一、泉州话简介泉州话是闽南方言的一个次方言,隶属于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闽语,历史上曾经是闽南方言的代表。

闽南最早的地方戏剧种梨园戏以及南音至今仍以泉州音为标准音。

泉州方言的形成,跟秦汉、晋唐时期中原汉人大批南下入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泉州话中至今还保留着古汉语语音、词汇的许多特点,犹如古汉语的“活化石”。

泉州方言的使用范围覆盖泉州地区全境,包括今天的鲤城、丰泽、洛江、泉港区、晋江、南安、石狮、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和清蒙科技工业区等县(市、区、管委会),使用人口700多万。

随着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泉州方言也流播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岛和香港、澳门地区。

泉州话语音上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唇齿音声母f,古非组字常读为双唇音b或p(如“冯姓"、“蜂”);没有翘舌音zh、ch 、sh、r,古知组字常读为舌尖塞音d或t(如“迟”、“耻”),古日母字则读作l(如“日”、“扰”);没有撮口呼韵母ü,单韵母ü通常读作 (如“女”、“驴”),韵头ü通常读作韵头u (如“捐”、“选”);有-m、-n、—n 三个鼻音韵尾和-b、—d、— 、— 四个塞音韵尾;声调一般有7个,上声分阴阳,完整保留着古代的入声;有复杂的文白异读现象,文读和白读各成系统。

词汇上的主要特点是保存了不少古语词,如:汝(你)、伊(他)、箸(筷子)、鼎(锅)、走(跑)、食(吃)、历日(日历)、鸡母(母鸡)、人客(客人)等。

二、本书记音符号为便于熟悉《汉语拼音方案》的读者学习,本书声母、韵母的记音符号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略加变通:1.泉州话中有3个略带浊音性质的特殊声母,《汉语拼音方案》没有相应的符号,故采用双写字母bb、zz、 表示;2。

泉州话中有3个特殊韵母和1个喉塞音,《汉语拼音方案》没有相应的符号,故借用国际音标 、 、 和 表示;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Βιβλιοθήκη 谢谢梨园戏与泉州方言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