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感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园戏感悟

AfewReflectionsonLiYuanOpera梨园戏《董生与李氏》

撰文/王晓燕

中国戏曲自宋元始发展到今天其面貌随着时代的变化

而不断地改变着,戏曲的样式和种类也在这种变化中不断

地发展,直到今天戏曲艺术已发展得非常的完美并且种类

繁多.

我因热爱戏曲艺术,故在一次机缘中投身到了京剧艺术

的怀抱中,如今更是从事着京剧艺术的教育事业.又在一次

机缘中我看到了梨园戏《董生与李氏》,便被梨园戏的典雅, 灵动,细腻的古典韵律表演风格所吸引,更被其表演者与艺

术浑然合一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不由得引发了我要了解梨

园戏并要向其表演者学习梨园戏的念头.于是我来到了福

建泉州梨园戏剧团,找到了《董生与李氏》的李氏的扮演者曾静萍老师,向她学习了梨园戏的表演科步和大旦的基础

戏《玉真行》以及观看她排练《节妇吟》.这段的学习不仅使我在表演知识方面受益匪浅,对艺术也有了更深层的感悟. ~

,梨园戏给我的感悟

戏曲艺术虽然种类繁多但就如王国维先生所讲:戏曲是

以歌舞演故事,这是对戏曲艺术特点的总体概括,而各剧种

的不同是在这共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语言以及观众的审美取向而又产生了个性.戏曲艺术的发展就在这个性与共

性的交融中成长和发展着.梨园戏和京剧也会在这种交融

中得到发展.

(一)梨园戏与京剧不同的对比

梨园戏不同于京剧的端庄大方和高亢,而是唯美,典雅

和细腻的,充满了古典的韵律.虽然这两个剧种都是用"唱, 念,做,打"四功来表演的,但各有侧重,梨园戏侧重在"做, 念"上,京剧虽是"唱"为首,但"做"也非常的重要.而这两

个剧种的"做"功却有很大的区别.

1,"做"功方面的不同

"做"功是由"手,眼,身,步"四法而组成,梨园戏的

"做"功主要是借助各种手姿,科步的表演来体现的,而且是"

句曲一步科",要求非常严格规范.梨园戏"手姿"的表

演特别丰富多姿,并且大部分的手姿来源于宗教的雕塑及绘画等造型艺术.例如:"螃蟹手…'姜母手…'观音手"等等,

都与敦煌壁画上佛教人物的手姿相似.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戏曲最早的起源是娱神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才演变成娱人,而在娱神初期主要是巫舞,便模仿神佛的样子.梨园

戏有"宋元南戏的活化石"之称,它起源于唐朝,形成于宋朝,发展到今天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故此在这方面还保持着古老戏曲的样式.京剧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是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型的戏曲样式,在手势方面是以"兰花"为基调, 分为掌,指,拳以及剑诀指,柳叶掌,佛手掌等.另外梨园戏

注重手姿是因为,梨园戏不像京剧有长袖遮手,而是始终露着双手表演,而手的运动在舞台上是非常的醒目的.

另外梨园戏的身体基本造型和京剧完全不同,也可以说

与很多剧种都不相同,京剧的身体基本造型是"子午式",脚是丁字步也就是一,三方位头,也在一方位,身体则在其间也鼠嚼AA囝■福建艺术

就是二方位,腰部拧转头顶上空,此种造型显得身姿很挺拔; 而梨园戏的基本造型是"糕人身",双脚同向三方位,外脚盖

内脚,腰带上身与头同往一方位拧转,整个身体的感觉随双手腕向下沉,身体与脚形成九十度转角,脖子松弛并略有角度,此种造型显示出女性的曲线与柔媚.在脚步与动作当中则更有不同,京剧的基本脚步是青衣脚步,前行时,眼注视前方,头不可乱动,双手打偏袖(放在左侧腹部或右侧腹部),

前迈的脚的脚根落在后面的脚尖前,落地时如同一只小船, 脚跟,脚心,脚掌过渡地落地,中心随之前移,另一只脚如此脚一样继续向前移动,双脚前行成一条线,在行走时腰随之可略有摆动;梨园戏则不同,行走的脚步有大旦和小旦之分,但脚的步法差不多,双脚并齐,一只脚的脚指翘起向前

抓地另一只脚的脚趾同时翘起如同前脚行动,脚步就只有脚趾的距离,脚跟不离地,在双脚运动的同时双手与头,脖, 腰,膝都随着脚步韵律而摆动.这两种不同的走法,使我们

清楚地感受到了两种不同的表演韵律,京剧的脚步以正,稳为主,节奏平缓,而梨园戏的脚步则很灵动,各关节的韵律

都在快速的节奏中高度地配合.以此我们看到了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身体的运动节奏的不同,这个不同直接影响到气息和动作的力度.

2,表演节奏,气息和力度的不同

表演节奏是由音乐节奏而定的,京剧的表演节奏是较为

自由,并且身体的状态讲究整体,气息也和身体一样同呼同吸,同起同落,故此表演力度就强;而梨园戏的表演节奏较

固定较快,身体的表演状态均在各关节的高度配合上,故此气息也很细腻,轻柔,身体很松弛,为此表演的力度就比较软.如果梨园戏用京剧的表演状态就无法进行表演.这一切的不同主要是为什么呢?那就是音乐形式的不同所造成的. 3,音乐形式的不同

区分剧种的不同,主要是音乐形式,从大方向来分,分为

曲牌体和板腔体,而梨园戏就是曲牌体,京剧就是板腔体.

曲牌体有严格的节奏,并且"一句曲一步科";板腔体节奏

自由,有许多灵动的表演空间,并且吸收了很多梆子的腔调, 故此较为高亢.

从以上几点大致能看出梨园戏和京剧的不同的表演艺

术形式,虽然有众多的不同,但他们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相同的:塑造人物.这就使得两个剧种可以相互地学习和吸收. (二)京剧艺术与梨园戏的结合和交流

在学习的过程中,曾老师提议让我走一下京剧《折扇》

的身段组合,用梨园戏的音乐曲牌[观音咒]来配合.当我

试着走的时候,我发现梨园戏音乐非常细腻,节奏感非常强并且极具动感.音乐使我浑身的细胞苏醒,活跃起来,节奏

的处理和表演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同.这音乐就像美妙的"天国的妙音"一样具有魔力,改变了我的表演状态.把我

带进了梨园戏的韵味中,我的身体变得轻盈柔软,而且"活"了起来,变得"有血有肉",那些扇姿也以另一种面貌

展现出来.我的眼,脖,身体全活了起来,随着音乐的流动,

我不觉得自己在表演,而像是自然的流露.这种表演的感觉是我从来没有过的.我想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学了梨园

戏的科步和剧目,身体的运动韵律具备了一点点梨园戏的表演感觉;二是,梨园戏音乐(南音)的感染力.在我学习和

表演的过程中,我发现,心不静的人是无法表演梨园戏的,梨园戏的韵律是要在心静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和表现出来的,我称这种韵律为"神经末梢的韵律".由此我的思想拉开了想

梨园戏《郭华》

象:"佛教"应该与梨园戏有密切的关系.

梨园戏的手姿与佛像的手姿大致相同,南

音的伴奏乐器与泉州的寺庙"开元殿"房

梁上的"妙音鸟"手中所拿的乐器相同,梨

园戏的表演状态必须是静和松弛的.这些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