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中各类实验的材料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中生物学中各类实验的材料选择及分析
2. 检测类实验的材料选择及分析
3.提取类实验的材料选择及分析
4探究类实验的材料选择及分析
5.生物科学史中的实验材料选择及分析
二、实验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
2.1.目的的明确性。
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材料的选择。
例如:“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实验,要选择富含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物质做实验材料(苹果或梨,花生,大豆或蛋清液);“观察叶绿体”实验的目的决定了材料必须含有叶绿体;发黄的菠菜、大白菜就不适合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材料,因为色素种类不全或量不多;“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必须选取含有DNA的的材料,而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液就不能作为实验材料;总之,要根据实验目的选取恰当的实验材料。
2.2.取材的方便性。
实验材料的选择应该是各地可见、来源丰富的常见材料。
这一点在中学教学中尤其需要关注。
例如:检测类实验中所用的苹果、梨、花生、大豆、蛋清;观察类实验中所用的藓类的叶、黑藻的叶,或者菠菜叶的下表皮、紫色的洋葱、人的口腔上皮等;提取类实验所用的菠菜叶,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鸡血、猪肝、菜花、香蕉、洋葱;还有探究类实验及生物科学史中的实验所用的实验材料等,都是一些常见的易于获取的材料。
当然,各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实际的教学资源,选用不破坏当地生态资源、来源更方便,效果更好、成本更低的材料作为替代。
2.3.效果的明显性。
所选的实验材料必须使实验效果明显、实验现象突出,防止实验材料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例如在检测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不能用橘子做实验材料,因为橘子富含色素,且近于橘红色,干扰实验现象;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用过氧化氢酶,因为过氧化氢在加热时即可分解产生氧气;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中,用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及细胞器膜,便于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的实验中,选用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因为一年生的旺盛的枝条分裂能力强,生根能力强,实验效果明显;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因其富含血红蛋白,且血红蛋白为红色,便于收集。
总之,为了到达良好的实验效果,必须审慎地选择生物材料。
2.4.操作的简便性。
实验材料的选择要有利于实验的操作简便化,使得实验更易成功。
为什么在培育单倍体时,不选择体积大、富有营养的卵细胞呢?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卵细胞存在于胚珠中不易获取,而且卵细胞数目一般很少!而花粉则数量多、易取,十分有利于操作。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分离和复原”现象时,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因为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呈紫色,减少了染色的过程,易于观察实验现象;在研究遗传规律时,常常选用果蝇作材料,因其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染色体数目少,易于培养,繁殖速度快、后代数多,便于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在研究DNA的半保留复制时,选用细菌作为研究材料,是因为细菌只用一个拟核DNA,使得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过程大大地简化了;在核质关系的研究中,选用伞藻做材料,因其体形大,便于操作,形态差异明显;在“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苔藓或菠菜等叶片表皮细胞,而实际操作中苔藓作为首选材料,是因为苔藓叶片为一层细胞,取一片叶子就可以直接观察到叶绿体,避免了撕取菠菜等叶片表皮的困难。
在探究群数量的
动态变化实验中,选用酵母菌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酵母菌为单细胞生物,适宜环境中可以大量增殖,较短时间内便可进行种群数量的统计。
总之,高中教材中的各类实验对实验材料的选取,为我们在进行实验时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原则,选择实验材料时必须遵循上述原则,考虑获取实验材料的可行性、操作的复杂程度和是否存在对实验的干扰因素等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的干扰误差,以最简单的操作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
同时,依照这些原则,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探究、发现新的实验材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在“生长素的发现”探索实验中,达尔文等科学家选用的是金丝雀草、燕麦做实验材料,这两种材料都很难找到,可以引导学生将方便易得的玉米、花生、大豆、小麦等种子萌发成幼苗,从多角度观察、对比、分析、验证,用“筛选法”选择出玉米幼苗做实验材料,不仅有地方特色,而且效果好,可操作性强。
因此,对上述原则,既要综合运用,又要做到对具体实验作具体的分析和改进,以期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