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职责(一)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等组成。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计划,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评估医疗质量,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二)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1、医务科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组织医疗质量检查和考核,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和处理。

2、临床科室主任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自查和整改。

3、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诊疗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1、患者首次就诊的医师为首诊医师,首诊医师要对患者的诊疗全过程负责。

2、首诊医师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3、对诊断不明确或病情复杂的患者,要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转诊。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1、住院医师每天至少查房两次,对所管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观察和记录,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

2、主治医师每天至少查房一次,对住院医师的诊疗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估,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3、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每周至少查房一次,对疑难、危重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和诊断,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三)会诊制度1、对于疑难、危重患者或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应及时申请会诊。

2、会诊分为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和院外会诊。

会诊医师要认真负责,提出明确的会诊意见和建议。

3、会诊申请应由经治医师填写会诊申请单,注明会诊目的和要求,经上级医师签字同意后送会诊科室。

(四)病例讨论制度1、对于疑难、危重、死亡病例和手术病例,应及时进行病例讨论。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十篇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篇1一、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为保证入库医疗器械质量完好,数量准确,特制定本制度。

二、验收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医疗器械法律及专业知识,考试合格上岗。

三、医疗器械验收应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规定办理。

对照商品和送货凭证,进行品名、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批号(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产品注册证号、数量等的核对,对货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固、标示模糊等问题,不得入库,并上报质管部门。

四、进口医疗器械验收应符合以下规定:(一)进口医疗器械验收,供货单位必须提供加盖供货单位的原印章《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等的复印件。

(二)1.核对进口医疗器械包装、标签、说明书,是否用使用中文, 2.标明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是否与产品注册证书规定一致, 3.说明书的适用范围是否符合注册证中规定的适用范围, 4.产品商品名的标注是否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包装标示管理规定》, 5.标签和包装标示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或注册产品标准的规定。

五、验收首营品种应有首批到货同批号的医疗器械出厂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单。

六、外包装上应标明生产许可证号及产品注册证号;包装箱内没有合格证的医疗器械一律不得收货。

七、对与验收内容不相符的,验收员有权拒收,填写‘拒收通知单’,对质量有疑问的填写‘质量复检通知单’,报告质管部处理,质管部进行确认,必要的时候送相关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确认为内在质量不合格的按照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进行处理,为外在质量不合格的由质管部通知采购部门与供货单位联系退换货事宜。

八、对销货退回的医疗器械,要逐批验收,合格后放入合格品区,并做好退回验收记录。

质量有疑问的应抽样送检。

九、入库商品应先入待验区,待验品未经验收不得取消待验入库,更不得销售。

十、入库时注意有效期,一般情况下有效期不足六个月的不得入库。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宜宾戎南骨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1.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2.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二、质量管理组织及其职责(一)院级质量管理组织1.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由业务院长担任主任。

负责按照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本机构医疗质量监测、预警、分析、考核、评估以及反馈工作,定期发布本机构质量管理信息等。

2.医院质量管理日常工作部门:如医教科、护理部负责具体承办每次检查情况,收集、整理、汇报及反馈工作。

(二)科级质量管理组织科室以科委会为基础成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

负责本科室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对本科室的住院(留观)病人及整个诊疗过程实行全程管理、阶段质控;检查督促各种医疗制度的落实等。

三、质量管理方案的内容(一)明确目标与指标:院、科两级分别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明确质量管理目标、质量标准、保证措施、检查评价方法。

(二)效果评价与信息反馈:包括制定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内容。

四、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一)制度执行与人员管理1.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实施医疗技术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全员岗位职责制,实行全员全程质量考核、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2.人员培训与考核: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对科室质量控制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对新职工、进修、实习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认真学习宣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质量标准,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合格者不能上岗。

(二)医疗文书与病历管理1.医疗文书规范书写: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检查督促各种医疗文书书写及时、准确、完整、清晰,符合上级有关规定要求。

2.出院病历终末评审:实行出院病历终末评审制,由医务科负责,从各临床科室抽调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包括主治医师)到病案室,对全部出院病历评审,不合格病历退回原科室返修。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文(4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文(4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文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以及监管管理水平的总称。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指为保证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估,保障患者权益,医疗机构建立的一整套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个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范本,详细介绍了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总则1.1 目的和原则1.1.1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制定本制度。

1.1.2 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遵循科学性、透明性、公平性、可操作性、保密性的原则。

1.2 适用范围1.2.1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所有医疗服务活动。

1.2.2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所有医务人员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

二、质量管理组织体系2.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2.1.1 本医疗机构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1.2 质量管理部门应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和决策医疗质量管理相关事务。

2.2 质量管理人员2.2.1 质量管理部门应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医疗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2.2.2 质量管理人员应参加相关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质量管理流程3.1 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估3.1.1 根据医疗服务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估计划。

3.1.2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工作,通过内部和外部审核,评估医疗质量的达标情况。

3.1.3 根据医疗质量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提高计划。

3.2 医疗质量改进3.2.1 建立医疗质量改进项目,确保改进工作的持续进行。

3.2.2 建立医疗质量改进工作组,负责具体的改进实施和监督。

3.2.3 提倡医疗专业的合作和交流,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

3.3 患者满意度调查3.3.1 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意见。

3.3.2 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及时改进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及其所属各部门、各科室。

第三条本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遵循“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组织管理第四条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担任主任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疗质量方针、目标和计划,组织协调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五条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应配备具有一定医疗质量管理经验和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

第六条各科室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主治医师等担任成员。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开展医疗质量改进活动。

第七条医疗质量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医疗机构负责人对医疗质量负总责,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负直接责任。

三、医疗质量管理内容第八条医疗质量管理内容包括:1. 医疗服务质量: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质量。

2. 医疗安全:包括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院感染等方面的安全管理。

3. 医疗技术:包括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应用和推广。

4. 医疗服务流程:包括门急诊、住院、出院等环节的服务流程。

5. 医疗资源配置:包括人员、设备、药品、资金等方面的配置。

6. 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包括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指标、医疗投诉等方面的评价。

第九条医疗质量管理具体措施:1. 制定和完善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工作有序开展。

2. 强化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3.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增强医疗机构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作为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

委员会由医疗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医疗管理部门负责人、临床科室负责人、护理部门负责人、医技科室负责人等组成。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方针和目标;审议医疗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监督医疗质量的执行情况;对医疗质量问题进行评估和决策;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作为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医疗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包括医疗质量监测、评估、分析、反馈和改进等。

临床科室、护理部门和医技科室设立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护士长、医疗技术骨干等组成,定期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自查自纠,并向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报告。

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内容1、医疗质量标准制度制定明确的医疗质量标准,包括医疗技术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医疗质量指标等。

医疗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并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2、医疗质量监测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监测体系,对医疗质量进行动态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医疗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患者满意度等。

监测方式可以采用病历审查、现场检查、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

3、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周期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确定。

评估内容包括医疗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医疗质量监测结果、医疗质量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等。

评估结果作为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4、医疗质量反馈制度及时将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反馈方式可以采用书面报告、会议通报、信息系统提示等。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本(3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本(3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本一、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门诊各部门必须以病人为中心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并纳入门诊部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二、门诊部建立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各科室设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对医疗、护理、病历、药事、设备,医疗事故,预防保健,后勤管理,行政管理等按要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加强质控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三、门诊部设立门诊、科室两极质量管理组织,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医疗制度,护理制度,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并切实执行,严格要求,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四、门诊、科室两级质量管理组织须定出全年质量控制计划,每月召开例会,通报情况,反馈信息,完善制度,定出提高医疗质量的措施及质检方案,每季度进行全院性医疗质量管理检查及评价,按门诊部有关规定进行奖惩,不断改进工作;五、搞好标准化管理,包括技术质量的标准化,管理考评的标准化,医疗设备的标准化及工作方法程序的标准化;六、每月召开医疗安全会议,通报病历检查及医疗安全情况及奖惩意见,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七、坚持开展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强全员“三基”“三严”训练,坚持进行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八、门诊、科室两级的质控工作应有完整的文字记录资料,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定期写出分析报告,半年有小结,全年有总结,定期逐级上报;九、加强医疗质量情报工作和信息的流转反馈,质量情报工作要求准确,及时,全面,系统,作到信息发送及时,流转迅速,返回准确率高,处理及时,效果好;十、质量检查结果作为评优,奖惩,晋升等的参考依据。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本(二)1、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

2、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1)医院设置的质量管理与改进组织(例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要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人员组成合理,职责与权限范围清晰,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十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十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门诊各部门必须以病人为中心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并纳入门诊部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二、门诊部建立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各科室设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对医疗、护理、病历、药事、设备,医疗事故,预防保健,后勤管理,行政管理等按要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加强质控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三、门诊部设立门诊、科室两极质量管理组织,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医疗制度,护理制度,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并切实执行,严格要求,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四、门诊、科室两级质量管理组织须定出全年质量控制计划,每月召开例会,通报情况,反馈信息,完善制度,定出提高医疗质量的措施及质检方案,每季度进行全院性医疗质量管理检查及评价,按门诊部有关规定进行奖惩,不断改进工作;五、搞好标准化管理,包括技术质量的标准化,管理考评的标准化,医疗设备的标准化及工作方法程序的标准化;六、每月召开医疗安全会议,通报病历检查及医疗安全情况及奖惩意见,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七、坚持开展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强全员“三基”“三严”训练,坚持进行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八、门诊、科室两级的质控工作应有完整的文字记录资料,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定期写出分析报告,半年有小结,全年有总结,定期逐级上报;九、加强医疗质量情报工作和信息的流转反馈,质量情报工作要求准确,及时,全面,系统,作到信息发送及时,流转迅速,返回准确率高,处理及时,效果好;十、质量检查结果作为评优,奖惩,晋升等的参考依据。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二)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2.医院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1)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及措施应力求为满足病人的需要,保证医疗工作以最佳和技术状态为病人服务。

(2)质量管理以控制预防为主的思想。

医疗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篇一1、医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2、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3、对急危患者,应到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4、对毒、麻、药品严加管理,按制度用药。

5、对医疗设备、电源、氧气定期检查维修,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6、消防设备定期检查。

7、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8、各级各类医务人员恪守职责,严防医疗事故发生。

医疗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篇二1、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2、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3、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4、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5、加强对全体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其参加质量管理活动。

医疗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篇三医院设立由院领导负责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导医疗器械临床安全管理和监测工作,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医疗行政管理、临床医学及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器械保障管理等相关人员组成,指导医疗器械临床安全管理和监测工作。

一、医院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医疗器械采购论证、技术评估和采购管理制度,确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临床需求;建立医疗器械供方资质审核及评价制度。

二、器械科负责医疗器械采购,医疗器械采购应当遵循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确保医疗器械采购规范、入口统一、渠道合法、手续齐全。

同时建立医疗器械验收制度,验收合格后方可应用于临床。

三、对医疗器械采购、评价、验收等过程中形成的报告、合同、评价纪录等文件,器械科进行建档和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为医疗器械使用寿命周期结束后5年以上。

四、发生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或者医疗器械出现故障,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医疗器械保障部门按规定进行检修;经检修达不到临床使用安全标准的医疗器械,不得再用于临床。

医疗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

医疗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

医疗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其质量管理是与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相关的事项,因此,医疗机构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就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概念及目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管理医疗资源,实现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监控而制定和执行的一套制度性文件。

其目的是促进医疗机构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进医疗工作方式和流程,提升医疗人员的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机构竞争力,保障患者权益,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质量目标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全面的、可行的、具体的医疗服务质量目标,包括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确保质量目标科学合理、全面具体,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依据。

2.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的全面覆盖和全程管理,包括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质量管理程序、质量管理运行机制等。

3.医疗过程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过程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流程、操作规范、医疗记录、医疗事故处理等,确保医疗服务具有规范性、实效性和安全性。

4.医疗人员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医疗人员资质、岗位职责、考核奖惩等,确保医疗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

5.医疗设施设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设施设备的选购、维护、使用、检测等方面,确保医疗设施设备的安全、有效和可靠。

6.医疗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医疗事故诊断、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追究等方面,确保医疗服务过程的风险控制和事故处理。

7.医疗质量评价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评价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监测、医疗服务评估、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面,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可以定量评价和反馈。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一直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定义、重要性、构成要素、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定义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保障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程序,建立起来的规范性系统。

其核心目标在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不受损害。

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提升医疗水平:通过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保障患者权益: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3. 提升医疗机构声誉: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有助于提升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增强其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优势。

三、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构成要素1. 制度建设: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确保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协调发展。

2. 人员培训:医疗机构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医疗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保障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3. 设备设施:医疗机构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4. 质量评估: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医疗服务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和改进。

四、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1. 制定管理细则: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制定具体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关管理细则,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制度有效实施。

2. 加强内部监督: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3. 强化信息共享:医疗机构应加强内部信息共享和沟通,形成信息闭环和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患者信息的保密性和医疗过程的透明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机构内所有医疗活动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控制、全程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运行。

二、组织架构第五条本机构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决策和监督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临床科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由医务科、护理部、临床科室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三、医疗质量管理第七条医疗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医疗技术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保障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医疗文书管理:规范医疗文书书写,确保医疗文书的真实、完整、准确。

(三)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严格执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使用规定,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四)医疗服务流程管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五)医疗质量监测:建立医疗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六)医疗安全事件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调查和处理医疗安全事件。

第八条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定期组织医疗质量检查,对医疗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九条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医疗质量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医疗质量意识。

四、患者权益保障第十条本机构应当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为患者提供充分的医疗信息,协助患者选择适宜的医疗服务。

第十一条本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患者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患者投诉,认真调查处理,并向患者反馈处理结果。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1一、目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范围适用于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全部工作。

三、内容1、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

2、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1)医院设置的质量管理与改进组织(例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要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人员组成合理,职责与权限范围清晰,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院长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履行质量管理与改进的领导与决策职能;其它医院领导干部应切实参与制定、监控质量管理与改进过程;(3)医疗、护理、医技职能管理部门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4)临床、医技等科室部门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5)各级责任人应明确自己的职权和岗位职责,并应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

3、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1)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是全面、系统的书面计划,能够监督各部门,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科室的日常质量管理与质量的危机管理。

(2)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4、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1)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报审核查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

医疗的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的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的质量管理制度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定义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和程序。

这一体系包括医疗机构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流程管理、质量审核、风险控制等方面。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可接受性和可持续性,达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权益的目标。

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目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加强质量管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途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2、降低医疗风险。

建立和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医疗事故隐患,有效降低医疗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安全。

3、提高医疗效率。

通过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和提高医疗工作效率,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加快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效率。

4、提升医疗机构形象。

良好的医疗服务质量能够提升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形象,吸引更多患者,为医疗机构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原则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患者至上。

医疗服务的本质是为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患者的需求和利益应当是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科学有效。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应当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规范医疗服务的流程和实施过程。

3、全员参与。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需要全员参与,只有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患者健康安全的保障。

4、依法合规。

医疗机构在建立和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医疗服务的合法合规。

5、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医疗服务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变化。

四、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管理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管理机构通常由医疗机构内部的质量管理部门或质控委员会来负责管理和执行。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五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五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

2、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____,职责明确,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1)医院设置的质量管理与改进____(例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要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人员组成合理,职责与权限范围清晰,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院长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应当认真履行质量管理与改进的领导与决策职能;其它医院领导干部应当切实参与制定、监控质量管理与改进过程;(3)医疗、护理、医技职能管理部门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4)临床、医技等科室部门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5)各级责任人应当明确自己的职权和岗位职责,并应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

3、院.科两级质量管理____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1)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是全面、系统的书面计划,能监督各部门,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科室的日常质量管理与质量的危机管理。

(2)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4、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1)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等。

(2)对病历质量管理要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5、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及职责(一)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医技科室主任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委员。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医疗质量方针和目标,审议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和措施,协调解决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二)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包括对医疗质量进行监测、评估、分析和反馈,组织医疗质量培训和教育,督促整改医疗质量问题等。

(三)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医疗质量管理职责1、临床科室主任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

2、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1、患者首次就诊的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和转科、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2、首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做好病历记录。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转诊。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1、住院医师每天至少对所管患者查房 2 次,主治医师每天至少查房 1 次,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每周至少查房 1 2 次。

2、各级医师查房时应重点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医嘱执行情况等,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做好查房记录。

(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对诊断不明、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复杂或涉及多学科的疑难病例,应组织相关科室进行讨论。

2、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参加人员包括本科室医师、相关科室医师和职能部门人员等。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精选10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精选10篇)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编写规章制度的目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确保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

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疗工作流程,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水平和质量,保证医疗服务的公正、公平和透明,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社会信誉。

二、范围和制度制定程序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应包括医疗机构内部所有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各类医疗服务项目,以及医疗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医疗设备和用品。

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应严格遵守以下程序:明确编制制度的责任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制定制度名称、范围、目的、内容、执行程序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草案;征求相关意见,进行论证;正式发布制度;加强宣传教育,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三、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的收集、整理在编写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之前,需要收集、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以合法合规的方式制定和执行管理制度。

具体包括《卫生部关于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通知》、《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内部关于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化、合同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规定。

四、制定各项制度的内容1.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的领导责任和下级机构的职责,并规定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以及质量管理的考核方式。

2.病案管理制度规定医疗机构的病案管理规定和要求,包括病案填写、存储、保密和病案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3.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规定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医疗服务质量的监测、评估、反馈和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4.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医疗机构安全设备和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5.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确立医疗设备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设备的采购、检测、维护、使用和报废等方面的内容。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4篇)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4篇)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提升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

它包括整个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获得有效、安全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质量目标、质量标准和质量指标,并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和评估方法,以确保医疗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提升。

2.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识别医疗风险、制定安全政策和程序、提供安全培训和教育等,以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防控和管理。

3.持续改进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包括定期组织质量与安全评估、关注患者反馈和投诉、收集和分析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等数据,以及制定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持续优化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提升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减少医疗风险和提升患者满意度。

此外,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也能为各级医疗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制度(2)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建立的管理体系。

它包括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流程和措施,旨在确保医疗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适应医疗机构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医疗质量目标、质量管理计划、质量评估和改进措施等。

2. 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医疗安全政策、安全培训、风险评估与控制、医疗事件报告和处理等。

3. 护理质量管理:加强对护理过程的管理,包括护理规范、护理质量评估和护理指导等,以确保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以下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职责1、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各科室负责人为委员。

负责制定医院医疗质量方针、目标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2、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的日常监督、检查和评估。

收集、分析医疗质量数据,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各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科室医护人员。

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的自我管理和持续改进。

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医疗质量教育制度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质量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医疗法律法规、诊疗规范、操作技能等。

2、医疗质量监督制度定期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包括病历书写、医疗操作规范、合理用药等。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人员,并督促整改。

3、医疗质量评估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与科室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

4、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

对医疗纠纷和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医疗质量控制标准1、病历书写质量标准病历内容应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晰。

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病历书写,严禁涂改、伪造病历。

2、诊疗规范标准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活动。

合理选择检查和治疗项目,避免过度医疗。

3、合理用药标准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范用药行为。

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杜绝滥用抗生素和大处方。

4、医疗服务质量标准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尊重患者权益。

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1、问题反馈与整改对医疗质量监督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科室和人员反馈。

科室和个人应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以下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职责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各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专家组成。

其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和修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

2、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定期评估医疗质量,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各科室成立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和业务骨干组成,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二、医疗质量教育与培训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的培训。

2、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

3、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三、医疗服务过程质量管理1、门诊医疗质量管理(1)优化门诊流程,减少患者等候时间。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加强门诊病历书写规范,保证病历内容完整、准确。

2、住院医疗质量管理(1)规范住院患者的收治标准,确保患者得到合理的医疗服务。

(2)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保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包括术前评估、手术操作规范和术后护理。

3、护理质量管理(1)制定并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

(3)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和评估。

4、医技科室质量管理(1)制定各类医技检查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2)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及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

四、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估1、建立医疗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医疗效率指标、医疗安全指标和医疗效果指标等。

2、定期收集和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3、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制度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目录第一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组成第二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第三部分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第四部分科室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操作规范(另备)第五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第六部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题活动记录第七部分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第八部分急诊中心医师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另备)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制度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名单:组长:副组长:组员: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分管院长和院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完成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对全科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对全科的业务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2、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季度开会一次,讨论和审定临床工作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负责组织和实施医疗、护理、院感质量的检查、评价、考核、提出整改措施和反馈情况、检查落实等工作。

4、组织疑难病例、死亡病例、重大手术或罕见疾病、纠纷病案的讨论。

5、组织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调查、协调处理和汇报工作。

6、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进行严格审核并按规定上报。

7、参加各种医疗文书、技术操作、诊疗水平、“三基”考核、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检查,并进行评价。

8、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全体成员要自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熟悉和了解各种质量指标以及具体的考核标准。

9、每年年终召开总结会议,总结当年工作,制定次年工作计划。

10、医疗制度、医疗技术:①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②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③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11、病历书写:①《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

②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③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④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⑤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⑥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48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⑦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

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

⑧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12、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2)基础护理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3)专科护理到位情况;(4)病房管理情况是否安静、整洁、舒适、安全;(5)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6)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7)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8)医院感染散发病历报告落实情况;(9)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10)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11).抗菌药物合理使用;(12)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范使用;(13)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14)医疗废物的管理;(15)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1.负责全科医疗、医技工作的质量监督和管理。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照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监管。

2. 负责制定全科医疗、医技工作质量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3. 负责制定和完善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持续改进方案对对各项医疗质量标准、各种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进行规范。

4.对全科医疗、医技工作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检查、评价,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5. 审议制定有关医疗质量管理具体实施措施。

对全科医疗、医技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出指导性的改进要求。

6. 制定全科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制度和规定。

7. 负责讨论、决定全科医疗工作中的差错、过失和事故等事件的科内处理意见,并上报主管院长和医务处。

8. 负责宣传贯彻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的有关知识对开展对全科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安全意识教育工作。

制定全科医、技人员质量教育、培训的要求。

并检查其落实情况。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

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

9.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科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

按医疗质量标准规范医疗每个环节,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10. 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及有关的法制教育。

加强消防安全,医疗安全监督,每年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安全管理小组在节假日前后对全科医疗区域进行安全检查。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质量与安全意识。

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成立医疗护理质量风险基金。

通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

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做到警钟长鸣,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发挥科室的监督作用。

完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两级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院感的质控工作。

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同时检查结果与岗位工资、奖金发放挂钩,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充分发挥科室质量体系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与医院发展相适应和配套。

组织要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将安全生产纳入会议主要议程、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对精神病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

同时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首问医生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案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通过落实制度,始终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医院管理的核心。

五、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强医务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六、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

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是进行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明是非、分清责任的依据。

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书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

《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上是双向性的,一方面是使患者理解临床医学的风险,另一方面医生要针对这些风险,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和一旦发生意外的应急补救措施。

家属签订同意书是理解可能发生的危险,但决不是容忍医护人员因失误所发生的意外,医护人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家属对治疗操作同意的签字。

在治疗中要精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发生意外。

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方法、药物、护理措施的同时,要对家属讲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见,尊重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权。

八、严格科室技术准入,加强医疗质量考核。

医护办要加强对临床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审核及风险评估,严把医疗技术准入关。

同时,要加强对各临床科室进行每月或季度的质量考核,发现事故苗头及时进行堵截,以确保患者在医院能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质量与安全管理学习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质量与安全意识。

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成立医疗护理质量风险基金。

通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

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做到警钟长鸣,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发挥科室的监督作用。

完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两级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院感的质控工作。

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同时检查结果与岗位工资、奖金发放挂钩,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充分发挥科室质量体系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与医院发展相适应和配套。

组织要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将安全生产纳入会议主要议程、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对精神病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

同时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如:首诊、首问医生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案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通过落实制度,始终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医院管理的核心。

五、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强医务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六、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

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是进行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明是非、分清责任的依据。

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书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

《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上是双向性的,一方面是使患者理解临床医学的风险,另一方面医生要针对这些风险,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和一旦发生意外的应急补救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