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
【除湿化痰第一方:二陈汤】(精)

【除湿化痰第一方:二陈汤】(精)除湿化痰第一方:二陈汤组成: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方解:本方为治湿痰主方。
湿痰,多由脾失健运,湿邪凝聚,气机阻滞,郁积而成。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湿痰犯肺,则咳嗽痰多;痰阻气机,胃失和降,则胸膈痞闷,恶心呕吐;阴浊凝聚,阻碍清阳,则头晕心悸;脾为湿困,运化失司,则肢体困倦,不欲饮食。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半夏为君,取其辛温性燥,能燥湿化痰,并能降逆和胃止呕。
橘红为臣,理气燥湿,使气顺痰消。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痰无所生;生姜降逆化饮,可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配伍,有散有收,使祛痰不伤正。
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兼可润肺和中。
药仅4味,配伍严谨,共奏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功效。
方中半夏、橘红陈久者良,故以“二陈”名之。
二陈汤处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炮制上为俰咀。
功能主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用水一钱,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痰湿内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至9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侯。
备注本方是治疗湿痰的要方。
湿痰之成,多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运化失健,以致湿聚成痰。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
气行则痰化;痰由湿生,故以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益脾。
煎加生姜,既制半夏之毒,又协同半夏、橘红和胃祛痰止呕;少用乌梅,味酸收敛,配半夏散中有收,使其不致辛散太过。
凡是痰湿为患,均可用本方增损治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二陈汤加减二陈橘半茯苓草,清气化痰为至宝。
膈上不宽加枳桔,火旺生痰芩连好。
参术加名六君汤,健脾和胃真绝妙。
嗓子白稀粘痰多,总要吐痰?

嗓子白稀粘痰多,总要吐痰?很多朋友经常感到嘴里面,咽喉里面都是痰,尤其是吃点东西,吃点辛辣刺激的食物,痰会更多,痰液清稀为主,白颜色居多,吐出来一大口,过一会还有,要吐好多口才干净,有时甚至吐半天还是有,堵在嘴和咽喉里面。
不仅影响自己的健康,而且容易传播病菌。
为什么会经常咽喉痰很多?吐完总是还有呢?实际上,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具有代谢水湿的作用,脾虚则易生湿,湿聚成痰。
脾胃强健,湿有出路,不易堆积在体内,痰湿则无源化生。
若脾虚严重,湿聚体内,痰湿泛滥,则易出现痰多,总要吐痰,大腹便便,大便糖稀等表现。
所以治痰湿之本在健运脾胃,运化痰湿。
但是有的朋友痰湿很重,健运脾胃效果来得不好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中医认为,痰湿不仅与脾虚有关,更重要在于,这种清稀,色白的痰液属于寒痰,《黄帝内经》载:“诸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痰湿属于寒性之病例产物,需要温化,温燥的方法来去除。
这个时候用寒凉的药物,对去除寒痰不仅没有益处,甚至加重病情。
那要怎么才能解决这种寒痰问题呢?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两味中药组成的方子,能燥湿化痰,健脾祛湿,分别是清半夏,茯苓,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看清半夏清半夏味辛,性温,入脾胃和肺经,具有燥湿化痰的作用。
最常用于痰湿和寒痰问题,其辛温而燥,是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要药,尤其擅长治脏腑的痰湿,对于痰湿阻滞上泛导致的痰多,喉痒,痰多质稀,有很好的作用。
《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阴寒厥头痛。
”其次看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经,具有很好的健脾利水作用,利水即利湿,茯苓甘补淡渗,性平,作用缓和,无寒热之偏,可以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湿。
尤其是脾肾阳虚导致的水湿犯益问题。
茯苓还能用于脾虚诸症,健脾补中祛湿,可以说是标本兼顾,既能健脾之本,又能祛湿治标的一味药物。
配合燥湿化痰的半夏,可有效改善痰多的问题,杜绝生痰之源。
茯苓《本草衍义》:“茯苓行水湿之功多,益心脾不可缺。
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从头到脚化痰湿,痰湿一除,大病皆无

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从头到脚化痰湿,痰湿一除,大病皆无很多人在迎春回暖的过程中,总会觉得困意绵绵,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用“春困”来描述这种情况就很形象,其实,春天生困,除了气候季节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体内痰湿。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痰湿呢?1、头眩、头痛、头重。
中医认为,头为清虚之府,元神所居,须气血精髄濡养,不容浊邪干扰。
如痰湿上犯,干扰清空,则头眩、头痛而闷重。
头痛、头眩、头部闷痛属实者,常见于高血压。
2、呕恶或呕吐痰涎,或胃肠中有水声漉漉,或口粘、口腻、口干不欲饮水。
3、咽喉中似有物梗塞,吞吐不利,时消时现。
本症的发生,一般是始于肝气郁结情志失和,进而肝郁脾陷。
肝脾不和,脾气亦为之抑部,运化失司,津液聚而为痰,随气上壅,阻于咽喉。
故咽喉似有物梗塞,吞吐不利。
4、易惊悸,失眠难寐,或昏厥、抽搐,或神志失常,但神经科检查无异常,亦无阴虚阳亢诸症可凭。
“痰气犯心”、“痰迷心窍”,即指此类病症而言。
5、大便粘裹痰涎,或大便秘结不畅。
6、低热身困,或自觉身热不扬,体温并不明显升高。
7、肢体局部发热,或发凉、或背部凉冷如掌大或麻木不知疼痒,或肢体某些局部粗细、感觉不一样,但神经科、骨外科、皮肤科等检查均未发现病变。
8、溃疡、糜烂,滋水渗津或渗流粘稠痰液,久不收口,也有局部皮肤增厚起屑而不流水渗津。
9、胸闷憋气,背部作胀,喜叹气、槌打。
阴雨闷天或天气寒暖交替时,上症尤为明显。
10、肿块、结节,或结于皮下,或凝聚于腹内,也可发生在其他组织器官之中,皮肤表面无变化,或微打凉冷感,或肤色晦暗。
那么要如何解决痰湿的问题呢?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一个化痰祛湿名方——温胆汤。
温胆汤最先记载于《集验方》,后被孙思邈记载于《备急千金要方》,原方有6味药组成:半夏、生姜、陈皮、枳实、竹茹、灸甘草。
到了宋代《三因极一病证》进行化裁,加两味药。
组方:半夏、生姜、陈皮、枳实、竹茹、灸甘草、茯苓、大枣方解:半夏有化痰燥湿,止呕和胃的功效;陈皮、枳实、竹茹起到一个清热化痰,益脾除烦,理气消滞,祛痰除痞的作用;茯苓、生姜、大枣具有健脾渗湿,调和脾胃的作用;最后是甘草有调和诸药的功效。
老中医:一剂化痰祛湿的“温胆汤”

中医有句老话叫做“百病生于痰”,还有一句话叫做“万病皆因痰而生”,这两句话都表明痰湿是百病的根源。
中医有一句话叫做“怪病皆由痰作怪”。
很多看似很普通的病其实很顽固,怎么治也去不了根,根本原因就是痰作怪,只要用化痰的方法这些病就能很轻松解决。
由此可见,痰湿对人体的危害。
就连我国第一批国医大师路志正也说过,“行医70余年,我接诊过不少病人,我发现很多病人的体内都有湿邪作怪”。
现代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大鱼大肉,习惯了冷饮奶茶,习惯了熬夜不到三四点决不睡觉,习惯了上班七八个小时坐着不动,结果体内痰湿越堆积越多。
痰湿不仅把很多人变成了一个个大腹便便、油光满面的油腻中年,还给很多人带来了一身病痛,关节炎、湿疹、头痛、眩晕、失眠、高脂血症、冠心病、中暑、痛风、腹泻等等,简直不胜枚举。
以下的症状都是痰湿蕴结的表现,看看你中了几招。
1. 经常头晕、头脑不清利、甚至头痛是痰湿蕴结的表现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头脑应该是清爽利落的,因为头为清虚之府,元神所居,只要气血濡养充分,不受邪气干扰,头脑就会清利无比。
但是很多小伙伴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扰,就是整日头昏昏沉沉,跟裹了一层湿布一般,甚至还会头隐隐约约得疼痛,这种情况高血压患者常见。
从中医来讲,这就是体内痰湿郁积,上蒙头部清阳导致的,痰湿为阴邪之物,重浊有形,加之“痰之为患,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的发病特点。
因此痰湿上犯,遏阻清阳,充斥、痹阻于血管内外,亦可导致血管痉挛,失去弹性而使血压升高。
痰湿上犯导致的头晕、头重、头痛,经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与气血虚弱的性质不同,不可用补益之品,从痰湿论治,其病自愈。
2.经常呕恶或者吐痰,口苦、口黏是体内痰湿蕴结的表现很多小伙伴平时也不咳嗽,但是总是吐痰,有的每天早晨起来吐几口,有的严重的一天到晚吐个没完,去医院检查也没什么么问题,可总是没完没了地吐痰太烦人了!一天到晚吐痰的小伙伴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了?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水液由脾胃运化,转运到肺部的一部分,由阳气把水液气化随着呼吸排出体外,这也是我们呼出的气体有水分的原因。
化痰最彻底的方子来了,从根上把你的痰化掉,痰没了很多怪病就会消失

化痰最彻底的方子来了,从根上把你的痰化掉,痰没了很多怪病就会消失!内蒙呼和浩特有一位中年大姐,说偶然的一个机会看到了小叔的公众号,相见恨晚马上关注并置顶了,然后接下来好几天都在翻看小叔以前的文章,越看越有味,像看小说一样。
这位大姐很喜欢学以致用,于是按照小叔文章中的方子开始为自己调理起来。
大姐有一个毛病,也不算大病,就是特别烦,每天都要吐很多的痰,尤其是早上起来痰都堵在嘴巴了,太难受了。
一直吐,隔一个小时就要吐一次,吐到下午才好一些。
因为痰黏黏糊糊的,脏兮兮的,味道不好闻,以至于都不敢大声正面对别人说话,生怕口里的味道传给别人。
小叔写了两篇化痰的方子,一个是化痰的基础方二陈丸,一个是化痰的泡脚方温胆汤。
大姐刚开始服用的是二陈丸,跑遍了呼和浩特的药店都没买到,后来在网上买到的。
服用一个月二陈丸,她的痰果真少多了,甚至一天都没有痰了,只有早上起来有那么一小口。
大姐心中窃喜,难道困扰自己十多年的痰就这样跟自己拜拜了?于是她就停止了服用二陈丸。
然而让大姐郁闷的是半个月后,她的痰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很快又复发了,跟平常一样多。
大姐不甘心,又开始按照小叔另外一篇文章的方法来调理,就是买温胆汤泡脚。
还别说,这温胆汤泡脚效果不比二陈丸差,才泡一天就感觉痰少了,泡了一周痰大大减少,坚持了一个月,痰竟然没了!大姐欢喜不已,心想这回痰该化掉了吧?于是大姐没再用温胆汤泡脚,好不容易过了一个月没有痰的日子,谁知一个月后痰又卷土重来。
这回大姐彻底没折了,恰逢小叔那段时间正在开展免费电话咨询活动,大姐一个电话打进来,问,为什么我的痰断不了根呢?吃药就好一点,不吃痰又出来了。
小叔说,吃药就好一点恭喜你说明你吃对药了,不吃又复发,这不是药的问题,而是你的个人习惯没有改变,以及没有从根上断绝痰的来源。
大姐说,我没啥不好的习惯啊,就是每天喝三杯酸奶,再加上平时吃点奶酪而已,你知道的内蒙古特产就是牛奶以及奶制品。
小叔说,这就对了,问题就出在牛奶与奶制品上,你适不适合喝牛奶看看你的舌头就知道了,如果你的舌头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没有厚厚的舌苔,可以适当喝一点。
医圣张仲景的祛湿神方!5味药,健脾祛湿,补足肾气,驱邪不伤正

医圣张仲景的祛湿神方!5味药,健脾祛湿,补足肾气,驱邪不伤正当下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湿气的,只是有些人的湿气还在正常范围里,没有表现出症状,有些人的湿气比较重一些,就像空气里的雾气一样,还有一部分湿气更严重了,泛滥成灾了,再不解决,就要山洪暴发了。
这样的人湿气已经发展成了水肿,身体里面的水邪像洪水一样肆无忌惮,流遍了全身。
因为湿气下沉的原因,这样的人水湿都下沉到腰腿,腰以下水肿非常明显。
普通人的湿气可能用不上这个方子,当一个人的水湿已经发展成水肿的时候,就要用到一个治水神方了,这个方子叫做真武汤。
真武是水神,所以这个方子自热而然成为治水神方。
真武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
中国古代有四大神兽,分别是朱雀、玄武、青龙、白虎。
张仲景有四大神方,分别是朱雀汤(黄连阿胶汤)、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白虎汤)、玄武汤(真武汤)。
玄武就是真武。
真武汤的方子如下:炮附子15克白术10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生姜15克这个方子煎煮方法是这样的:大约放一升左右的水,附子先煎煮40分钟左右,然后放入其他药材,一起煎煮半个小时左右,大约煎煮出来的汤药300毫升左右。
服用方法是,分两次或者三次温服。
真武汤的君药就是附子。
为什么是附子呢?附子不是温肾阳的吗?是的,没错。
这个方子就是通过温肾阳来祛湿利水的。
这个方子侧重点是肾阳不足导致的水湿泛滥,水肿,浮肿。
北玄武,这个真武是北方的水神,北方五行属水,对应的是我们的肾,所以这个方子是通过治肾来治水。
为什么治肾也能祛湿呢?以前不都是说祛湿要健脾吗?没错,我们身体的湿气其实与三个脏器关系密切。
第一个是肺,肺是水之上源,就是水的源头,肺有宣发的作用,可以把身体多余的水湿通过皮毛宣散出去。
第二个就是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气的来源是脾,脾有运化功能,可以运化水谷精微,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与喝进去的水都需要脾胃的运化吸收。
脾的运化失常,就会水湿停留。
第三个就是肾,肾有气化功能,可以蒸腾水液,可以把身体的水湿气化成津液,被身体利用,多余的部分就通过小便排出去。
陈汤二陈汤,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

陈汤-二陈汤,中医方剂名。
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
二陈汤。
二陈汤。
中医方剂名。
为祛痰剂。
具有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之功效。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
色白易咯。
恶心呕吐。
胸膈痞闷。
肢体困重。
或头眩心悸。
舌苔白滑或腻。
脉滑。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胃炎。
梅尼埃病。
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功用,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分类,祛痰剂-燥湿化痰。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二陈汤用半夏陈。
益以茯苓甘草成。
理气和中兼燥湿。
陈汤一切痰饮此方珍。
组成。
半夏。
橘红。
白茯苓。
甘草。
用量。
半夏。
橘红各15g。
白茯苓9g。
甘草。
用法。
上药㕮咀。
每服12g。
用水一盏。
生姜七片。
乌梅一个。
同煎六分。
去滓。
热服。
不拘时候。
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
乌梅1个。
水煎温服。
功用。
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证。
咳嗽痰多。
色白易咯。
恶心呕吐。
胸膈痞闷。
肢体困重。
或头眩心悸。
舌苔白滑或腻。
脉滑。
陈汤方义。
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
湿无以化。
湿聚成痰。
郁积而成。
湿痰为病。
犯肺致肺失宣降。
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
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
气机不畅。
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
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
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
则为心悸。
治宜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
善能燥湿化痰。
且又和胃降逆。
为君药。
橘红为臣。
既可理气行滞。
又能燥湿化痰。
君臣相配。
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
不仅相辅相成。
增强燥湿化痰之力。
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
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
橘红皆以陈久者良。
而无过燥之弊。
故方名“二陈”。
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
渗湿以助化痰之力。
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鉴于橘红。
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
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
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
煎加生姜。
既能制半夏之毒。
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
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
收敛肺气。
与半夏。
橘红相伍。
散中兼收。
防其燥散伤正之虞。
均为佐药。
以甘草为佐使。
健脾和中。
【张仲景:苓桂术甘汤-健脾祛湿第一方】

【张仲景:苓桂术甘汤-健脾祛湿第一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别名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卷中)、桂苓甘术汤(《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处方茯苓12克、桂枝9克去皮、白术6克、甘草炙6克。
功能主治温化痰饮,健脾利湿。
治中阳不足,痰饮内停,朐胁支满,目眩心悸,咳而气短,舌苔白滑,脉弦滑。
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助茯苓运化水湿为臣;桂枝通阳化气为佐,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配合成方,共奏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
摘录《伤寒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俗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可见湿邪的顽固程度。
当今社会很多的疾病都与湿邪有关,可以说养生就离不开祛湿,这个话题。
湿气为啥这么难除?因为它如油入面,大家想想,这个油和到了面里面,再想把油从面里弄出来,那简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
它不同于水,如果水进到面里,还可通过晒烤等方法来除掉水份。
而油一旦和到面中,怎么祛呢?虽然社会上流传的祛湿的方子很多,但大多情况之下是钱花了,都没什么效果,比如在社会上影响最大的红豆薏米汤,寒湿的人喝了红豆薏米汤后,不但没能祛湿,反而使体内的寒湿变得更多。
那么有没有什么能够祛湿的好方子呢?其实医圣张仲景就留给世人一个祛湿名方。
堪称千古第一健脾祛湿方了,它就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40克、桂枝30克、白术20克、炙甘草20克上述药方是一天的量,一次性煎好后,分早中晚三次服下。
张仲景这个方子现在看来无上高明,它符合养生的最高境界“一阴一阳谓之道”。
方中的配伍非常精妙,有阴有阳,有浮有沉,有升有降,有补有泄。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这个药方。
茯苓不温不燥,不寒不热,药性平和,清末的慈禧太后就喜欢吃它,宫中厨师为迎合慈禧爱好还发明了一种养生美食叫茯苓饼。
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

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湿邪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致病因素,常常表现为湿气重、水液停留、痰湿舒泄不利等症状。
积蓄在人体内的湿邪会引起各种疾病,其中以痰湿病症较为常见。
痰湿病症主要指体内湿邪阻滞,形成痰涎、痰浊等病理产物,导致疾病临床表现。
在中医药学中,有一种千古传承的方法被称为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具有较好的疗效。
下面将对这一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理论基础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体质辨证学、痰湿理论和脾胃理论。
在中医理论中,体质辨证学是指根据人体体质特点、脏腑功能状况等因素来辨识疾病的性质和特点。
痰湿理论指的是中医对湿邪阻滞、痰浊形成的理论,包括湿邪困脾、痰涎上泛、痰浊内蕴等方面。
脾胃理论在中医中被视为脏腑之源,主要指脾胃功能失常会导致湿湿困脾、湿痰内停等情况。
治疗方法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汤剂煎煮和药物调配。
在汤剂煎煮方面,需要选择适宜的药材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煎煮、浸泡等处理,制成治疗湿痰疾病的汤剂。
在药物调配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辨证、病情特点等因素,选用不同的中药药材,进行药物的组方和调剂,制成适合个体的治疗方剂。
治疗效果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在治疗湿痰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祛除体内湿邪、痰湿,调理体内脏腑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不仅如此,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还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多种功效,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时,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在专业中医医师指导下使用,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超量或错配。
其次,疗程期间忌熬夜、忌油腻食物、忌辛辣食物,以免抑制治疗效果。
最后,治疗期间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加重病情,有利于疗效的提高。
总的来说,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是中医药学中一种传统疗法,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广泛的适用范围。
通过采用该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于湿痰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痰”派老中医治疗痰湿

“痰”派老中医治疗痰湿本期节目请来的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并且已经家传四代,他就是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的原主任宗修英老爷子以及他的儿子及学术继承人,北京友谊医院宗文汇大夫。
上期节目痰湿是万病之源,痰湿在头部就会造成脑梗或是脑中风这么严重的疾病。
今天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口干了,你怎么办?举例:一个女病人四、五十岁,口干的程度到发干涩感,在口腔里都动不了。
连说话都要先喝口水才能讲话,喝水喝到肚皮涨都无法解渴。
看了很多医生,用了滋阴的方法,泄火的方法,不但不管事,反而越治越厉害,喝水是越喝越渴。
其实,这是一种痰湿阻滞了脾的阳气,造成脾阳不振,脾的运化功能变差了,津液无法输布全身,痰湿抑制住了脾阳,脾的功能发挥不出来了,所以这个人就是口渴。
张仲景名言:所以这个女病人要用温药来治,用泄火的药是不成的。
比如烧一锅水,锅盖是干的,怎么让锅盖变湿呢,就是点火,水烧开了,锅盖自己也湿了。
这个病人就是这个道理,她并不是缺水,而是一肚子的凉水,你给她还加水,就会越喝越重越渴,中医讲热者寒之,她本身就有一肚子的凉水了,你还给她滋阴、泄火的用凉药就更不对了。
所以要点火用温药,使她抑制住脾阳的那个湿汽化开来,寒湿一化,蒸汽上来,嘴就不干了,吃了两周的药基本上多年的这种疾病就缓解了。
我们说得脾,包括脾、胃、肠三大块,也就是消化系统。
表现轻的会有口甜口黏、口干、不想吃东西、闹肚子、浑身困倦、乏力。
重的表现得癌症都不过分。
消化道的癌症跟痰湿困脾都有关系。
为什么痰湿会在脾出现呢?上面这句中医名言:脾为生痰之源,意思是由脾来生痰,脾是运化水湿、谷物的,其精微输送到胃和小肠,分其精华和糟粕,精华由脾的输布功能运送到全身,糟粕排出体外,一旦脾要发生了疾病,脾是最会闹病的,寒湿困脾,忧伤思虑伤脾,老着急、老生气、想事多也伤脾,劳倦,特别劳累疲乏也伤脾,所以脾一旦得了病,湿就会运化不了,贮存在身体内,影响到人的各个部分产生各种疾病。
肺为贮痰之器,这个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痰湿缠身苦杏仁汤

痰湿缠身苦杏仁汤痰湿是中医学中一种常见的体质失调,它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当痰湿体质出现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如体重增加、疲劳、消化不良等。
为了改善痰湿体质,中医药推荐了许多方法,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服用苦杏仁汤。
苦杏仁汤是由苦杏仁、茯苓、炙甘草等草药煎煮而成的中药汤剂,具有祛痰湿、健脾胃、利湿止泻的功效。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苦杏仁汤的制作方法和服用注意事项。
一、痰湿缠身苦杏仁汤的制作方法1. 准备材料- 苦杏仁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5克- 清水500毫升2. 煮制过程(1) 将苦杏仁、茯苓和炙甘草放入锅中。
(2) 加入清水,用中小火煮沸。
(3) 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
(4) 关火待凉,滤出药渣,取汤液备用。
二、痰湿缠身苦杏仁汤的服用方法1. 适用人群苦杏仁汤适合痰湿体质明显,并伴有胸闷、腹胀、便溏等症状的人群。
如有其他身体不适,请咨询医生。
2. 服用方式每天早晨空腹服用一杯苦杏仁汤,连续服用一周为一个疗程。
如有需要,可连续服用2-3个疗程,但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注意事项(1)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止服用苦杏仁汤。
(2) 服用苦杏仁汤期间,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多吃易于消化的清淡饮食。
(3) 如有身体不适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
三、苦杏仁汤的功效与作用痰湿缠身苦杏仁汤以苦杏仁为主要成分,具有祛痰湿、健脾胃的作用。
苦杏仁中富含苦味成分,具有润肠通便、利尿消肿和清热解毒的功效。
茯苓和炙甘草同样具有健脾胃、利湿除湿的作用,能够促进身体代谢,改善湿气亢盛的现象。
痰湿缠身苦杏仁汤的长期服用,不仅有助于改善痰湿体质,还能够缓解一些相关的不适症状。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服用苦杏仁汤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总结起来,痰湿缠身苦杏仁汤是一种有效改善痰湿体质的中药方剂。
通过正确的制作和服用,可以调理身体,改善痰湿体质带来的不适症状。
去湿气的中药配方

去湿气的中药配方去湿气是很多人关注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梅雨季节和湿气较重的地区。
湿气会导致身体不适,如身体困重、四肢无力、食欲减退、精神疲劳等,甚至可能引发一些疾病。
传统中药有很多方法可以去除湿气,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配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种配方是参苓白术汤。
这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中药方剂,可以有效消除湿气。
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党参、茯苓、白术等。
党参具有增加人体免疫力、祛湿利水的作用;茯苓可以利尿、化湿;白术则能调理脾胃功能,帮助消化湿气。
将这些药材一起煎煮,每日饮用,可以改善湿气引起的身体不适。
第二种配方是猪苓茯祛湿汤。
这是一种常用于中医肾虚湿盛的方剂,对于湿气引发的症状也有很好的效果。
它的组成成分有猪苓、茯苓、山药、益智仁等。
猪苓和茯苓可以祛湿化痰,消除体内湿气;山药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益智仁则能调理肠胃功能,帮助消化湿气。
将这些药材煎煮成汤,每日饮用,可以有效去除湿气。
第三种配方是桂附地黄丸。
这是一种常用于中医肾阳虚引起的湿气的方剂,也适用于湿寒体质的人群。
它的组成成分有肉桂、附子、地黄等。
肉桂可以暖阳,祛湿驱寒;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地黄则能滋阴补肾,使体内气血运行顺畅,湿气得到消散。
将这些药材研成丸剂,每日服用,可以改善湿气引发的身体不适。
第四种配方是薏苡陈皮汤。
这是一种中药调理脾胃湿气的经典方剂。
它的组成成分有薏苡仁、陈皮、白术等。
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陈皮可以健脾祛湿,改善脾胃功能;白术则有温中健脾之功效。
将这些药材一起煎煮成汤,每日饮用,可以有效改善湿气引发的不适症状。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中药配方,还有许多其他中药可以帮助去除湿气,例如白术茯苓汤、半夏泻心汤等。
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中药方剂是关键,建议您在找到合适的方剂后,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具体用药指导。
总之,中药配方是一种有效的去湿气方法,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于湿气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中药配方去除湿气之前,最好咨询中医师的建议。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清热化痰)——滚痰丸(《丹溪心法附余》引王隐君方)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清热化痰)——滚痰丸(《丹溪心法附余》引王隐君方)一、组成大黄酒蒸、片黄芩酒洗净,各八两(各40克)、礞石一两(30克),捣碎,用焰硝一两(30克),放入小砂罐内盖之,铁线缚定,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侯冷取出、沉香半两(15克)。
二、用法上为细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量虚实加减服,清茶、温水送下,临卧食后服(现代用法:水泛小丸,每服5~9克,日1~2次,温开水送下)三、歌括滚痰丸是逐痰方,礞石黄芩及大黄;少佐沉香为引导,实热顽痰一扫光。
四、功用泻火逐痰。
五、主治实热老痰。
发为癫狂惊悸,怔忡昏迷或咳喘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或绕项结核,或口眼蠕动,或不寐,或梦寐奇怪之状,或骨节卒痛难以名状,或噎息烦闷,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滑数有力。
六、方解本方专治实热老痰为病。
方中以硝煅酸石为君,取其燥悍重坠之性,善能攻逐陈积伏匿之老痰;以大黄之苦寒,荡涤实热,开痰火下行之路为臣;佐以黄芩苦寒泻火,善清上焦气分之热;复以沉香速降下气,亦为治痰必先顺气之理。
四药相合,下行攻逐之力较猛,为攻坠实热老痰之峻剂。
实热老痰,久积不去,变幻多端。
上蒙清窍,则发为癫狂昏迷;扰动心神,则发为怔忡惊悸,梦寐奇怪之状;内蕴于肺,则咳嗽痰稠,胸脘痞痛,甚则息烦闷;留于经络、关节,则口眼蠕动,或骨节卒痛,或绕颈结核等。
凡此种种病症,见舌苔黄厚,大便秘结,脉滑数有力者,均可使用本方泻火逐痰,俾痰积恶物,自肠道而下。
但本方药力较猛,非实热老痰,以及虚人、孕妇等,均应慎用,以免损伤正气,故虞云:“滚丸止可投之于形气壮实,痰积胶固为病者,若气体虚弱之人,决不可轻用也。
”七、文献摘录(方论)吴谦等:“治痰者,以清火为主,实者利之,虚者化之;治饮者,以燥湿为主,实者逐之,虚者温之,所以古人治饮有温补之法,而治痰则无之也。
王隐君制石滚痰丸治老痰一方,用黄芩清胸中无形诸热,大黄泻肠胃有质实火,此治痰必须清火也。
以破石之燥焊,此治痰必须除湿也。
祛湿化痰汤怎么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祛湿化痰汤怎么做
导语:我们的身体是特别的复杂的,特别是有的时候不注意调养就会出现有湿气或是有痰的情况,而且时间越长后情况就会越严重,不及时的进行治疗的话
我们的身体是特别的复杂的,特别是有的时候不注意调养就会出现有湿气或是有痰的情况,而且时间越长后情况就会越严重,不及时的进行治疗的话就会身体出现毛病,有了这样的情况我们就需要祛湿化痰,一般主要是通过饮食调理比较的好,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两种祛湿化痰的汤,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清热祛湿沙葛猪骨汤
用料:
500克猪扇骨:500克眉豆: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蜜枣:2个姜:2片水:10碗
做法:
1.赤小豆、眉豆、扁豆洗净,浸泡1-2小时;
2.猪扇骨斩大件,洗净,汆水捞起;
3.沙葛洗净,去皮,去筋,切块;
4.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清热祛湿,健脾开胃。
二、解暑祛湿冬瓜薏米排骨汤
材料:冬瓜、猪排骨、薏米(用小点点就行,不要太多哦)、盐、姜、葱。
做法:。
除湿化痰汤的功效与作用

除湿化痰汤的功效与作用
除湿化痰汤自古被誉为治病的良药。
它对于很多疾病均效果显著。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除湿化痰汤的具体的功效。
【处方】
橘红桔梗枳实川芎白芍药各2.1克半夏茯苓甘草黄连
黄芩各3克苍术神曲山楂贝母各2.4克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化痰止咳。
主湿痰咳嗽。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六
上面就是本文对于除湿化痰汤这种方剂的一些介绍,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试一下。
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 页。
老中医们的名方:化痰除湿的千古第一奇方,10大妙用,值得你拥有

老中医们的名方:化痰除湿的千古第一奇方,10大妙用,值得你拥有老中医们的名方:化痰除湿的千古第一奇方,10大妙用,值得你拥有温胆汤很简单,只有寥寥六味药,这六味分别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
前面四味就是二陈汤,是治痰湿的总方,无论是有形的痰还是无形的痰,二陈汤都能给它化开,加上竹茹和枳实,降肺胃胆之气,整个方子降气化痰的作用就加强了。
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各6克,陈皮9克,茯苓4.5克,炙甘草3克。
广告一扫光零食,明星张含韵代言,只需15㎡,一人开店,5万元起步加盟!^^工厂直供,低投资进货,四季经营,盈利空间大,小门店...从药物组成来看,作用在于清而不在于温,那为什么不叫清胆汤,反而叫温胆汤呢?古人讲,胆为春生之气,春天为温和生发的季节,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胆气才能条达。
所以温胆温胆,不是让胆温暖起来,而是把它调理到春天的状态。
像冬天的大寒,夏天的大热,胆都不喜欢,你吃寒凉的食物也好,燥热的食物也好,都是伤胆的。
中医就是要“养其真,顺其性”,如果你不能回到温和的食物与性格中去,身体又怎么能安分下来呢?温胆汤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使用,这里总结了10个方面。
1、从痰的层面来用温胆汤广告已经为您筛选出优质的奇服网站新开123发布海量信息,助您安心玩服,新服永久免费,^^「网站新开奇服123」万人在线,装备...温胆汤在当下用的最多的就是治痰湿。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吃的多,动的少。
在家坐着,出门坐公交、坐地铁,工作的时候,大脑在飞速运转,腿脚却是一动不动的。
吃和动之间本来应该保持平衡,现在这种平衡被打破了,那么,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可能就只有百分之五十被消耗掉了,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就会变成病理产物——痰湿。
一个人经常咳吐痰浊,容易困倦,睡觉时鼾声如雷,面部皮肤爱出油,那就是明显的痰浊作祟。
在这个营养过剩、痰湿过多的年代,真的很需要温胆汤,来为身体减减负。
2、从气的层面来用温胆汤广告已经为您筛选出优质的奇服网站新开123发布海量信息,助您安心玩服,新服永久免费,^^「网站新开奇服123」万人在线,装备...《内经》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来聊聊痰湿,我们先来自测一下你是不是痰湿体质。
1 .头油很重。
头发像打了摩丝一样,几天不洗可以捋成一团。
慢慢的头发就会掉,就像一块地,肥料多了庄稼被熏死了,这就是所谓的脂溢性脱发。
如果把头发剃光了,可谓油光可鉴,比刚擦过的皮鞋还亮,完全可以当镜子照。
2. 脸上的油也很多。
用纸揩下来可以炒一盘菜了。
脸上会长很多痘痘,这种痘痘的比较硕大,不像青春痘那么鲜红。
3.怎么也睡不醒,越睡越想睡。
早上起来头重如裹,整个人蒙蒙的,恍恍惚惚。
4 .他们总感觉很累,不愿意走动,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能够躺着绝不坐着,能够坐着绝不站着,能够站着绝不走着。
以为自己身体很虚,想吃点补药,一吃补药身体更不舒服了,更沉重了。
5 .他们大腹便便,有着硕大的圆滚滚的肚子,严重者低下头看不到自己的脚尖。
6 .他们的大便很不爽,上厕所的时间很长,浪费的手纸也很多,大便黏腻,很臭,怎么也冲不掉,必须要用刷子。
7 .他们的胃口不好,吃饭不香,不知道什么叫饿,稍微多吃一点就会胃胀腹胀。
但是他们却喜欢吃肉,喝点酒胃口就开了。
8 .他们会有口臭,他们会有脚气,会有痛风,会有阴囊潮湿,会有白带异味……
9 .他们的舌头,伸出来很腻,舌苔厚厚的,会发黄,也可能不黄,但就是很厚很厚。
10 .他们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吐痰……
以上10点,具备了五点以上,就可以确诊为“油腻”了,也就是痰湿体质了。
痰湿体质的危害很大,小伙伴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三高最喜欢痰湿体质了,凡是痰湿体质的人要么高血糖要么高血压要么高血脂要么高尿酸。
中医有一句话叫做“怪病皆由痰作怪”。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这句话不是说世上罕见的怪病都是由痰引发的,而是说很多寻常普通的病很奇怪,用了很多方法就是治不好,原来是痰作怪,只要把痰化掉了,这些病不治而愈。
比如有很多女人的失眠吃了很多安神的药怎么治也治不好,把痰化掉就好了。
比如很多人眩晕,怎么也治不好,把痰化掉就好了。
还有的人迁延不愈地咳嗽,吃点肥甘厚腻就咳嗽,止咳的药吃了很多也不见好,把痰化掉就好了。
还有的人莫名其妙的恶心,胸闷,尤其是躺着胸闷,以为是心脏病,检查心脏没啥事,只要把痰化掉就好了。
也有一些世界疑难杂症也是由痰作怪,比如癫痫。
所以,如果你会化痰,真的会治疗很多病。
那么这个痰到底是什么鬼?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痰由湿转化而来,先有湿再有痰。
也就是说不是人人都有痰,但人人都有湿气。
这湿气会慢慢凝结成比较黏腻的东西,变成无形之痰和有形之痰。
无形之痰弥漫你身体每一个部落,你看不见摸不着也吐不出来,比如很多人睡觉打呼噜,这就是无形之痰,是痰阻息道,呼吸不畅导致的。
比如有的女性总觉得喉咙有异物感,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这也是无形之痰在捣鬼,无形之痰与邪气相结合。
有形之痰比较好解释了,就是我们吐出来的痰。
吐出来的痰有白痰、黄痰、绿痰、黑痰。
白痰说明身体有寒,黄痰绿痰说明身体有热,黑痰说明这个人烟瘾很重。
如果一个人痰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对此中医有很好的解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痰看似是身体的垃圾,其实是一种精微物质没有被运化没有被利用变成多余的垃圾存储在我们体内。
也就是说脾的运化与肺的宣化出了问题才会导致痰湿越来越多。
很多人有痰,用了很多化痰的药一时见效,过一段时间又有了,这就是没有解决脾的问题。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不但要运化食物中的精微物质,还要运化水液。
如果脾的运化失调,身体的废水就排不出去,被脾运化到肺里,肺的宣化功能是有限的,多余的化不掉只好变成痰湿,存在肺里。
很多人有痰,健脾的药吃了很多,痰还是化不掉,那是因为肺里面的痰没有被清理掉。
所以,加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和肺的宣发能力才是治痰之道,治标又治本。
问题来了,有没有治标又治本的方子呢?它就是温胆汤。
温胆汤的方子如下:
生姜12克法半夏6克陈皮9克竹茹6克枳实6克甘草3克
孙思邈说,这个温胆汤第一要务就是治疗虚烦不得眠的,孙思邈认为这里的虚烦不得眠是胆寒导致的。
怎么认识这句话呢?其实很简单,温胆汤就是通过化痰的方法来治疗失眠的。
因为胆寒,寒则凝滞,由脾胃产生的湿气就会慢慢在胆腑里凝聚成痰,痰久久不除,就会化热,本来我们的胆气是要往下降的,现在有了热,这个热就要往上走,往上走就会干扰心神,心神不宁自然就睡不着觉。
治痰一定要治脾这是治本,治本用什么?
这里用的是陈皮与甘草。
陈皮健脾行气,燥湿化痰。
很多人认为陈皮主要作用是化痰,其实是误解了陈皮,陈皮它的首要任务是健脾行气。
陈皮为什么能够健脾?因为陈皮性子有些温,而脾就需要温,绝对不能凉,脾得温则运。
所以陈皮能够温脾,让脾健运起来。
陈皮还有一个特效,有一股特别的芳香,脾喜欢香,芳香能够醒脾,能够化浊,凡是芳香的东西都能够叫醒脾胃,比如藿香。
脾胃一旦从慵懒中醒来,它就会卖力地干活,而且干得很痛快。
痰不怎么多的人其实直接用陈皮泡茶喝就可以。
这一点我们真要学一学很会养生的广东人,在南方,湖南、四川、贵州都喜欢用辣椒祛湿,唯独广东人不用辣椒祛湿,为何?
广东也很湿热啊,因为他们有更好的祛湿神器,那就是陈皮。
广东人经常用陈皮泡茶喝或者炖汤喝。
所以最好的陈皮在新会。
甘草则是直接补脾的,补充脾胃的津液气血,张仲景补脾最喜欢用甘草。
甘草等于直接补充物资,陈皮等于加强交通运输能力,补了脾又健了脾,脾的问题就解决了,痰的来源就解决了。
肺为贮痰之器,怎么把这个器皿里面的痰清理出去呢?如何给肺洗一个澡,让肺舒舒服服清清爽爽?这里就要用到半夏了。
半夏是化痰神器,没有之一,任何化痰的方子都离不开它。
它是一味祛邪很猛的药,而且它有降逆的作用,就是让上逆的气机下来,不要上逆,上逆本来就是不正常。
比如咳嗽、打嗝、流鼻涕、流鼻血、呕吐等都是上逆,这个痰湿阻碍肺气与胃气的下降,原本该肃降的不肃降,这个半夏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为什么要用枳实呢?因为枳实是行气的,气一旦运行起来,痰就容易化掉。
枳实还有通便的作用,这味药用上大便会通畅很多,是张仲景用来治疗便秘的要药之一。
枳实可以把身体里面的浊气痰水等垃圾统统清理掉,身体清爽了干净了,痰这种秽浊之物自然就少了。
为什么要用竹茹呢?这个竹茹也是化痰的,可以把整个呼吸道消化道的痰一路往下清,竹茹化痰的同时还可以清热,把由痰导致的热清理掉,这样就不会虚烦不得眠了。
所谓温胆温胆,并不是让胆子温暖起来,而是把肝胆调理到春天的状态,恢复胆的生发之性,让胆气自由条畅。
温胆汤可以壮胆,当之无愧是壮胆第一方。
如果你吓破了胆,如果你胆战心惊,如果你胆小怕事胆小如鼠,如果你犹犹豫豫,优柔寡断,总是决定不了一件事,这都是胆寒导致痰湿凝滞,痰湿又阻碍胆气运行不通畅的缘故,都可以用温胆汤来调理。
很多人胆子真的很小,甚至连走夜路也不敢,晚上睡觉一个人不敢关灯,都可以用温胆汤来壮胆。
温胆汤还可以调理灾难后遗症,比如大地震海啸911恐怖事件,经历过这些大灾大难的人心理或多或少有些阴影,温胆汤就可以把这些阴影驱散开来,温胆汤像一把利剑,刺破天空的阴霾,让阳光回归大地,让光明围绕着你。
还有的人看了恐怖片好几天回不过神来,一惊一乍的,脑海中总是回想恐怖片中的骇人情景,这个时候能够帮到你的就是温胆汤了。
还有的人晚上睡觉突然大叫一声,也可以用温胆汤来调理。
温胆汤更妙的是还可以调理癫痫,这个属于世界级疑难杂症,中医认为世上的怪病都是痰导致的,痰迷心窍就会导
致癫痫。
癫痫属于精神类疾病,很多人知道要从心治,但却不知道从痰治疗有更好的效果。
有癫痫的人完全可以试试温胆汤,万一就治好了呢?就算治不好,这个方子把你身上的痰湿化化,也没什么坏事。
这个方子相对比较平和的。
这个方子还可以治疗痰湿导致的焦虑症自闭症抑郁症。
对喽,如果你有胆囊息肉的话,加上专门化息肉的乌梅9个一起煎,还可以调理胆囊息肉哦。
温胆汤的妙处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很多人已经蠢蠢欲动了,心动不如行动,赶紧用起来吧,建议用这个温胆汤泡脚,而不是直接喝汤药,为什么呢?
因为痰湿太重的人脾胃根本运化不了,所以吃啥都上火,你想想看脾胃连平常的食物都运化不了,更何况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