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一剂化痰祛湿的“温胆汤”

合集下载

化痰神方-温胆汤,可以调理改善这12个症状

化痰神方-温胆汤,可以调理改善这12个症状

化痰神方-温胆汤,可以调理改善这12个症状昨天跟大家分享了二陈汤,这是一个治痰湿的通用方子,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治痰神方-温胆汤。

温胆汤,在名气上跟二陈汤差不多,但是温胆汤这个方子,在当代更加实用,最主要的原因是,用它来泡脚就有非常好的效果,都不用喝到肚子里,保护了脾胃,很多人用温胆汤泡脚,就解决了身体很多小毛病。

温胆汤到底可以解决那些症状呢,我帮大家例举了这12个:1.多梦易醒2.头发出油,身上出油,脸上出油3.头部昏沉4.晨起口苦5.大便粘马桶6.痰多容易呕心7.脚气瘙痒8.湿疹9.长青春痘10.白天乏力11.妇科带下,含白带黄带,炎症等12.阴囊潮湿......懂中医的朋友,一看就知道,这些症状都是因为身体的痰湿在作怪。

中医治病必求于本,要解决这些外在的症状,不需要死盯着这些病名或症状,只需要把体内的内环境改善一下,这些症状都会跟着改善。

我说得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我们来把神奇的温胆汤请出来。

温胆汤:法半夏9,陈皮6,茯苓30,炙甘草6,竹茹6,枳实6。

细心的朋友,把温胆汤和二陈汤做个比较,就会发现:原来,温胆汤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了竹茹和枳实两味药。

所以我昨天说了,二陈汤是治痰通方,基本上所有治痰的方子,都是在二陈汤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的。

温胆汤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子,只有区区6味药,来看下它是如何搞定痰湿的。

为了将温胆汤的作用机理说清楚,我要用到黄元御先生的这张气机升降图。

第一梯队:用一味枳实来破气下行。

我们知道行军打仗都是要讲究策略的,攻城需要先锋部队,而枳实在这个方子里就是打头阵的。

枳实在温胆汤这个方子里,我个人认为是用得最妙的一味药,正所谓“不破不立”,要想重新建立平衡,先要将原来的“气郁痰阻”的病理状态打破。

枳实的主要作用就是破气行气,从胆胃里面的於堵之气冲破,把气机打开,然后开始往下进攻。

第二梯队:半夏陈皮。

半夏化痰祛湿,配上化湿理气的陈皮,是最常见化痰湿的哼哈二将。

这两味药是这个方子的主力军,枳实将城门攻破以后,靠半夏陈皮来主攻敌军主力,靶向就是胆胃里的痰湿。

温胆汤治痰湿咳的案例

温胆汤治痰湿咳的案例

温胆汤治痰湿咳的案例
痰湿咳是中医常见的病证之一,温胆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痰湿咳痰量大,黄稠或白稠,呈粘稠状态的症状。

以下是一个使用温胆汤治疗痰湿咳的案例:
患者:女性,45岁。

主要症状:咳嗽伴黄稠痰,咽部有异物感,痰量较大,胸闷喘促,舌苔厚腻,脉濡滑。

中医诊断:痰湿咳嗽。

治疗方案:温胆汤。

药方组成:
1. 厚朴(15g)
2. 苍术(9g)
3. 陈皮(6g)
4. 生姜(3片)
5. 黄芩(9g)
6. 人参(6g)
7. 白芍(12g)
用法用量:以上药材共研细末,每次取10克,水煎服。

治疗过程及效果:
患者每日服用温胆汤2次,每次服用一半的药材,连续服用1
周后,痰湿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咳嗽次数减少,痰量变少,颜色也转为白色。

舌苔变薄,脉象变得细滑。

患者继续服用温胆汤一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

总结:
温胆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痰湿咳痰量大的情况。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根据医生的指导适量服用,并密切观察自身症状的变化。

此外,如果患者存在其他不适症状,需向医生说明,以便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最终,治疗结果可能因人而异,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千年化痰奇方!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赶走体内老痰湿

千年化痰奇方!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赶走体内老痰湿

千年化痰奇方!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赶走体内老痰湿温胆汤确实是一个奇方,很多中医用这个方子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72物候健康生活河北有一位中年大姐一直为失眠困扰,也不是说彻夜难眠,就是睡不好,入睡很困难,晚上十点多躺在床上,满脑子的胡思乱想,翻来覆去,总是要等到凌晨两三点才隐隐约约睡去。

睡得也不踏实,那个梦啊超级多,一个接一个,中年大姐说还没睡着感觉梦都先来了。

第二天起来,跟没睡一样,太累了,脑袋昏昏沉沉的。

这样的睡眠持续了五年多,吃了很多药都无济于事。

有大夫说她想多了,思伤脾,心血也虚,心脾两虚,让她吃归脾丸。

归脾丸是调理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多梦,睡眠浅的。

她想想也对,自己就是喜欢操心,服了一段时间归脾丸,有点改善,但对于她严重的失眠来说这点改善等于杯水车薪。

又有大夫说她肝火太旺,肝不藏魂,所以失眠,让她服用龙胆泻肝丸,但收效甚微。

还有大夫说她心肾不交,所以入睡困难,让她服用张仲景的方子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服用一周也没什么效果,症状反而加重了,出现胸闷恶心等症状,赶紧把药停了。

还有大夫说她心神不宁,直接给她开安神的药,刚开始似乎有点效果,入睡好些了,也不胡思乱想了,可是停药后又复归原位,再次服用一点效果都没有了。

吃了太多的药,把胃都吃坏了,现在看见中药都有一点反胃。

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失眠五年多她始终恪守一个原则:绝不吃安眠药。

因为她知道,一旦她吃上安眠药,她的失眠再也治不好了。

有一天她看到了文小叔的文章,就咨询文小叔,说求求小叔,救救我吧,我失眠五年多了,生不如死。

文小叔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的病夸大,不就是五年睡不好嘛,说得自己好像没命了似的。

这位中年大姐说用了世上所有的方法都没治好。

文小叔深感无奈,说,小叔也无能为力啊,既然你已经试过世上所有的办法了。

但这位大姐使劲哀求,文小叔只好说,你说试过所有的方法,没见你用温胆汤试试啊。

这个温胆汤是专门治疗痰火扰心导致的失眠的。

温胆汤的功能主治用法

温胆汤的功能主治用法

温胆汤的功能主治用法功能温胆汤,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方剂,以其独特的功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下面将介绍其几个主要的功能:1.温胆解郁:温胆汤具有温胆解郁的作用,能够舒缓肝胆不和、疏肝理气的症状,改善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躁等症状。

2.健脾养胃:温胆汤对于脾胃虚寒、消化功能减退的人群有良好的调理作用,能够温补脾胃,增加食欲,改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3.祛湿化痰:温胆汤中的一些药材具有祛湿化痰的作用,能够改善湿痰壅滞、咳嗽、咳痰等症状,增强呼吸道的自我防御能力。

4.益气安神:温胆汤中的一些药材具有益气安神的作用,可以抗击疲劳,改善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增强心理调节的能力。

主治温胆汤在中医领域被广泛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主治:1.抑制情绪波动:温胆汤具有平衡情绪、舒缓情绪波动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肝胆不和所引起的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症状。

2.调理消化系统:温胆汤对于脾胃虚寒、消化功能减退的人群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可以提高食欲,改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3.缓解咳嗽症状:温胆汤中的一些药材具有祛湿化痰的功效,能够缓解湿痰壅滞、咳嗽、咳痰等症状,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4.调节神经系统:温胆汤中的一些药材具有益气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疲劳,改善失眠、多梦、心悸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用法温胆汤的用法如下:1.药材准备:将温胆汤的组方药材准备齐全,包括黄芩、柴胡、干姜、陈皮等。

2.煎煮制作:将药材放入适量的水中,用文火煎煮30分钟至1小时,直至水变浓缩。

3.饮用方式:将煎好的温胆汤倒入杯子中,温热饮用即可。

每日可饮用2-3次,每次200-300毫升。

4.注意事项:温胆汤不宜过量饮用,每次饮用量以适口为宜。

同时,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小结温胆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良好的功能和主治作用。

通过温胆解郁、健脾养胃、祛湿化痰、益气安神等功能,温胆汤可以对多种不同的身体状况进行调理和治疗。

温胆汤的功能主治方解

温胆汤的功能主治方解

温胆汤的功能主治方解温胆汤概述温胆汤,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主要由黄芩、黄连、半夏、人参、白术、干姜等药材组成。

它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等胆道系统疾病。

温胆汤的功能温胆汤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 温胆解毒:黄芩和黄连是温胆汤的两大主要成分,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的发生,减轻胆囊炎的症状。

2. 祛瘀通络:温胆汤中的半夏和干姜能够活血化瘀,改善胆囊通畅度,有助于排除胆道内的结石,改善胆石症患者的症状。

3. 健脾利湿:白术和人参在温胆汤中被用作辅助药材,具有健脾益胃、祛湿化痰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胆囊炎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

温胆汤的主治温胆汤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1. 胆囊炎:温胆汤具有温胆活血、消炎解毒的功能,可以有效减轻胆囊炎引起的疼痛、发热等症状。

同时,它还能够改善胆囊排空功能,帮助胆炎患者恢复胆囊正常功能。

2. 胆石症:胆石症是由于胆囊内胆汁成分紊乱导致胆囊内结石形成。

温胆汤中的药材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胆囊通畅度,有助于排出胆石,减轻胆绞痛和胆结石患者的症状。

3. 胆囊积水:温胆汤具有温胆活血的作用,可促进胆道的排空,有助于胆囊积水的排除。

对于胆囊积水引起的胀痛不适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慢性胆囊炎:由于慢性胆囊炎症状不明显,常常导致延误治疗。

温胆汤具有活血化瘀、消炎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5. 胆囊功能紊乱:温胆汤中的白术和人参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帮助胆囊恢复正常的排空功能,改善胆囊功能紊乱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状。

温胆汤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温胆汤一般为饮片剂,可煎服或加水泡服。

•一剂温胆汤可分2-3次服用,每次5-10g。

•饮用温胆汤时,煎煮时间约20-30分钟,水量约500ml。

•不适合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使用,患有严重肝病、心脏病等慎用。

•在使用温胆汤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温胆汤的配方功效主治

温胆汤的配方功效主治

温胆汤的配方功效主治温胆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由苍术、黄连、当归、茯苓、陈皮等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经过科学配比,具有一定的药效和功效。

以下将详细介绍温胆汤的配方、功效及主治方面。

配方1.苍术:理气健脾、祛湿胃气,并能顺气化湿、活血祛瘀。

2.黄连:清热胜湿、疏肝胆、解毒,对黄疸、口苦、心烦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常用于妇女痛经、产后血虚等疾病的治疗。

4.茯苓:利尿化湿、健脾益胃,用于肾虚腰痛、湿热蕴结等症状。

5.陈皮:理气和胃、燥湿化痰、行气化滞,常用于消化不良、食积积滞等情况。

功效温胆汤中的药物配方经过研究与实践,具有以下功效:1.调节胆囊功能:温胆汤能够帮助调节胆囊功能,促进胆汁的排泄,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2.清热解毒:黄连在温胆汤中发挥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

3.祛湿化痰:苍术和茯苓对于湿热痰滞有很好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湿气和痰涎。

4.平稳情绪:温胆汤中的成分有助于平稳情绪,缓解心烦、烦躁等不适情绪。

主治温胆汤在中医中有着多种主治作用:1.黄疸:温胆汤能够清热利胆,对黄疸病人有很好的疗效。

2.妇科问题:对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温胆汤也有调节作用。

3.胆囊疾病:对一些胆囊疾病,如胆囊炎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消化不良:温胆汤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以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

综上所述,温胆汤的配方经过科学搭配,具有调节胆囊功能、清热解毒、祛湿化痰、平稳情绪等多种功效,适用于黄疸、妇科问题、胆囊疾病、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治疗。

但在使用药物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谨慎用药,并遵医嘱使用。

温胆汤配方及其功效

温胆汤配方及其功效

温胆汤的配方及其功效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温胆汤的配方及其功效。

温胆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主要由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等药材组成。

它具有清热化痰、和胃降逆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痰热内阻、胃气上逆等症状。

本文将从温胆汤的配方、制作方法、功效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温胆汤,又称温胆和中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起源于宋代。

它主要由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和胃降逆的功效。

温胆汤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痰热内阻、胃气上逆等症状。

一、温胆汤的配方温胆汤的配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药材:1. 茯苓: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在温胆汤中,茯苓主要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2. 半夏:半夏是一种常用的化痰药,具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的功效。

在温胆汤中,半夏主要起到化痰的作用。

3. 陈皮:陈皮是一种常用的理气药,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的功效。

在温胆汤中,陈皮主要起到理气和胃的作用。

4. 甘草:甘草是一种常用的和药,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温胆汤中,甘草主要起到和胃的作用。

二、温胆汤的制作方法温胆汤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药材:将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等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准备好。

一般来说,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的比例为6:3:3:1。

2. 浸泡药材:将准备好的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药材充分吸水膨胀。

一般来说,浸泡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

3. 煎煮药材:将浸泡好的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中小火煎煮。

一般来说,煎煮时间为1小时至2小时。

4. 过滤药液:将煎煮好的药液过滤出来,去除药渣,得到温胆汤。

三、温胆汤的功效温胆汤具有以下几种主要功效:1. 清热化痰:温胆汤中的半夏、陈皮等药材具有燥湿化痰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的痰热。

2. 和胃降逆:温胆汤中的茯苓、陈皮等药材具有理气和胃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调和胃气,降低胃气上逆的症状。

3. 健脾安神:温胆汤中的茯苓具有健脾安神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脾虚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症状。

流传千年的祛湿痰良药——温胆汤

流传千年的祛湿痰良药——温胆汤

流传千年的祛湿痰良药——温胆汤看完温胆汤的方子,我们与其说温胆汤能治百病,不如按照一句老话讲,“怪病皆由痰作怪”。

中医意义上的“痰”,并不是单单指日常所说的产生于肺部、通过咳嗽可以排出体外,并能被我们所看到的痰。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这么聊过痰:“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而痰涎皆本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血气即成痰涎。

”咱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脾失运化不能将饮食化为津液,而成湿邪,聚湿成痰。

想要治痰,药王孙思邈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用的方法——温胆汤。

温胆汤的“温”有温和、调和的意思。

古人认为,胆为春生之气,春天又是生发的季节,在这样的环境里,胆气能调达。

温胆不是让胆暖起来,而是把它调理到春天的状态。

温胆汤没有治胆之药,但是清痰利气。

气机调和胆气利,痰无源、热自去,邪气就安定了。

温胆汤出自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处方十分简单,组方: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二两),炙甘草一两半。

全方可通降胃气,疏解肝胆之郁,温阳行气,祛湿化痰,以调畅全身气机,还有助于睡眠。

温胆汤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很多病都是由痰湿引起,治好了痰湿,也就治好了痰湿导致的各种病症。

中招痰湿体质后,随着人体气机流动时,痰停到哪里,病就在哪。

痰停在肺,就会咳喘,就会有肺结节;痰阻碍于心,心血不畅,就会胸闷心悸;痰停在胃,胃气不能降,就会恶心呕吐;停在经络筋骨,就会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停在子宫,就会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停在咽喉,就会有梅核气,感觉喉咙有异物;痰迷心窍,就会神志不宁,心情抑郁或焦虑;痰火扰心,就会发狂,失眠……开篇我们就提到,“怪病皆由痰作怪”,现在我们就能更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比如很多人眩晕,怎么也治不好,把痰化掉就好了。

还有的人迁延不愈地咳嗽,吃点肥甘厚腻就咳嗽,止咳的药吃了很多也不见好,把痰化掉就好了。

孙思邈说,温胆汤的第一要务是治疗虚烦不眠,这种失眠是由于胆气不足而造成的胆寒之症。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燥湿化痰)——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燥湿化痰)——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燥湿化痰)——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面炒,各二两(各6克)、陈皮三两(9克)、甘草一两,炙(3克)、茯苓一两半(6克)。

二、用法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现代用法:生姜五片,枣一枚,水煎服)。

三、歌括1.温胆汤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2.十味温胆汤十味温胆苓枳参,橘皮草味地枣仁;益气化痰姜半枣,远志宁心可安神。

四、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五、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虚烦不眠,或呕吐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

六、方解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患。

胆属木,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不和,进而化热生痰。

痰热内阻,胃气上逆,则呕吐干哕。

痰热上扰,心神不安,则惊悸不宁,虚烦不眠;蒙蔽清窍,则发为癫痫。

治宜利胆和胃,涤痰清热。

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

以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

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痰消。

使以姜、枣、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

综合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对于痰热内扰之惊悸癫痫,服之可使热清痰消,惊平痛定。

对于胆热胃逆之虚烦、呕吐,服之则胆清胃和,烦除呕止。

若痰热重者,可加黄连,癫痫可加胆南星等。

本方是从《备急干金要方》温胆汤衍化而来,较之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量。

方名温胆者,罗东逸谓:“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

七、附方及方论十味温胆汤(证治准绳》):半夏汤洗、枳实、炒陈皮去白,各二钱(各6克)、白茯苓去皮,钱半(4.5克)、酸枣仁炒、远志去心,甘草汁煮、五味子、熟地黄酒洗,焙、人参去芦,各一钱(各3克)、粉草炙,半钱(1.5克)、生姜五片、红枣一枚水煎服。

功用:化痰宁心。

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悸烦闷,坐卧不安。

十味温胆汤,即温胆汤减去清热化痰的竹茹,加入益气养血补心安神的人参、熟地、五味子、枣仁、远志而成。

老中医:一剂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温胆汤”

老中医:一剂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温胆汤”

温胆汤方歌: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证除。

方义:本方证多因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

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

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甚至癫痫。

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

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

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

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温胆汤的用法用量组成: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60g,陈皮90g,甘草(炙)30g,茯苓45g。

用法:上锉为散。

每服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加减:若心热烦甚者,加黄连、山栀、豆豉以清热除烦;失眠者,加琥珀粉、远志以宁心安神;惊悸者,加珍珠母、生牡蛎、生龙齿以重镇定惊;呕吐呃逆者,酌加苏叶或梗、枇杷叶、旋覆花以降逆止呕;眩晕,可加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温胆汤的功用主治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

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

苔白腻,脉弦滑。

临床运用:常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属胆郁痰扰者。

运用: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呕吐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中医十大名方”之温胆汤,化痰祛湿解油腻

“中医十大名方”之温胆汤,化痰祛湿解油腻

“中医十大名方”之温胆汤,化痰祛湿解油腻温胆汤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期名医姚僧垣(公元499—583)《集验方》中,后世《备急千金要方》曾引用过“大病之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温胆汤”。

我有一个好朋友,就是晚上睡眠质量不好,容易醒来,用温胆汤泡脚一段时间之后,睡眠质量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半夜不再醒来。

那么,这个温胆汤究竟有何奥秘呢?竟能有这般疗效?先来看看温胆汤的基础配方:生姜12克,法半夏6克,陈皮9克,竹茹6克,枳实6克,甘草3克。

宋代医家陈言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温胆汤加茯苓、大枣,并加重生姜用量,谓之:“治大病之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

又治惊悸。

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渣,食前服。

”温胆汤是后世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经典良方,主要用于治疗胆郁痰扰证,适用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的虚烦不眠、呕吐呃逆、头昏头痛、惊悸不宁、癫痫等症,临床上以“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舌脉要点,现代研究,温胆汤还可用于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疾病,只要辨证属于胆郁痰扰者均可使用。

竹茹那么,这么简单的几味药,究竟是如何发挥它的独特作用的?这还得从它的配伍说起,半夏与竹茹搭配,半夏辛温、竹茹甘寒,两味药一温一凉,使化痰和胃、止呕除烦得力量增强;而陈皮与枳实的配伍,也正好是一温一凉,使理气化痰的作用增强;生姜与大枣的配伍,使得缓和药性、调和脾胃的作用增强;茯苓与甘草的配伍,能够起到益津和卫、健脾渗湿、协调药性的作用。

简单的八味药,四个组合,而且全方温凉两种药性兼进,不寒不燥,理气化痰、和胃利胆,“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如此复其宁谧,诸症自愈。

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这个方子虽然能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方面的疾病,但核心作用,只有一点,那就是健脾化痰。

温胆汤的配方和功效

温胆汤的配方和功效

温胆汤的配方和功效
温胆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疗法中常用的汤剂,主要用于调理胆囊功能和改善胆
囊疾病。

温胆汤的配方主要包括黄连、黄芩、栀子、枳实等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胆排石、舒肝解郁的功效。

温胆汤的配方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胆固醇过高、肝炎等疾病。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利胆排石的作用,可以改善胆囊功能,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

•栀子:具有清热解毒、利胆排石的功效,有助于舒肝解郁,改善胆汁分泌。

•枳实:能够理气化痰、祛湿利水、解毒,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对胆囊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温胆汤的功效
1.促进胆汁分泌:温胆汤中的草药成分可以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消
化和吸收脂肪,帮助肝胆等消化器官正常运作。

2.减少结石形成:黄芩、栀子等草药具有利胆排石的作用,能够促进
胆囊排石,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生风险。

3.舒肝解郁:黄连等草药有助于舒肝解郁,减少情绪压力对胆囊功能
的影响,改善胆囊疾病的症状。

4.清热解毒:温胆汤中的草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减轻胆
囊炎等感染引起的炎症症状。

5.增强免疫力:长期服用温胆汤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
减少胆囊疾病的发病几率。

综上所述,温胆汤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草药汤剂,对于改善胆囊功能、预
防胆囊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在使用温胆汤前,应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并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草药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千古名方:温胆汤,6味药,泡一泡脚,理气化痰,能调理痰湿体质

千古名方:温胆汤,6味药,泡一泡脚,理气化痰,能调理痰湿体质

千古名方:温胆汤,6味药,泡一泡脚,理气化痰,能调理痰湿体质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一味化痰湿的泡脚方法。

人立足于天地之间,靠的就是一口气。

气就像人体内的加油站,气足了,身体各器官机能就旺盛,身体健康,人看起来也格外有精神。

如果气不足了,就像发动机没有了动力,运转不起来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脾为后天之本”,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脾气虚了就不能将一日三餐的饮食转化为能量,人体就没有了能量来源,完了其他脏腑也会跟着虚,最后整个身体的正气都会不足。

人的气虚了,身体各器官机能也会减弱,整个人看起来没有精神,稍微动一下就会满头大汗;没有了气的支撑,脏器也会下垂,有的人会胃下垂、脱肛,还有的女同胞会子宫下垂。

气虚还会导致人体内的湿气加重,再发展就会演变成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的朋友,大致症状具体如下:1、特别容易疲劳,活动之后会有四肢酸懒的表现;2、可能有头疼、头重的感觉,头重如裹,即头被一块布缠住的感觉;3、会有胸腹满闷的症状,胸口觉着闷,肚子觉着胀;4、舌苔往往呈厚、腻的状态,中医称之为白厚腻苔。

5、容易长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都知道,“脾主运化”,这里的运化指的是“运“和”化”两个功能,化是转化,运就是运输。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喝的水需要经过脾的转化功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水液,然后输布到全身各个脏腑、器官、组织、皮毛。

如果脾虚了,脾气不足,脾脏就会运化无力。

不能很好地完成“化”和“运”的功能,水液就会在体内停聚,形成病理性的“水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湿气”,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痰湿体质。

这时候就需要祛湿了。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化痰湿的方子,这就是千古名方“温胆汤”。

出自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功效。

从古至今,温胆汤一直倍受众医家所推崇,因为温胆汤实在是经方,从功能上讲,温胆汤不但祛湿,对于湿气日久凝聚而成的粘痰、顽痰效果也非常好,可以说是痰湿体质的福音。

【温胆汤:化痰祛湿,清湿热】

【温胆汤:化痰祛湿,清湿热】

【温胆汤:化痰祛湿,清湿热】《外台秘要》卷十七引《集验方》:温胆汤处方生姜12克半夏6克(洗)橘皮9克竹茹6克枳实2枚(炙)甘草3克功能主治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

用法用量上六味,切碎,以水1.6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为君;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为臣;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为佐;姜、枣、甘草益脾和胃,协调诸药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七引《集验方》温胆汤出自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中医十大名方之一。

很多朋友应该都听过,很多名人也力荐过此方,诸如罗大伦、懒兔子等。

对于脾胃有问题的痰湿之人,泡脚的效果比吃药好一般来说,但脾胃运转有问题的时候,人体内的湿气就重了,然后痰湿就来了。

所以古代大医家黄元御认为:脾是人体气机运转的核心,一旦脾的运行不畅,人体气机就无法正常运转了。

现在,绝大多数人的脾胃都有问题,而且很多人吃中药都不起作用,因为脾胃不能吸收了,痰湿堵在里边了。

从临床的效果来看,泡脚的效果反而比吃药更好。

温胆汤泡脚,建议痰湿或者湿气重湿热的朋友,试一试,一定会令你有意外之喜。

温胆汤适合于:怕事,胆小,怕出错,怕黑,怕一个人呆要开着电视听着歌才舒服,曾经被惊吓过,怕小动物,容易晕车晕船,恐高等,有人突然从背后呼叫或者突然的巨响会吓一跳等等,温胆汤治好了几年的焦虑症。

用温胆汤无疑。

温胆汤祛湿减肥,胃热上火确实效果不错。

(也适合痰湿内热肥胖)泡脚。

罗大伦温胆汤泡脚配方配方:茯苓30克,陈皮6克,法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炙甘草6克用法:上述药材熬水,大火煮开后,小火再煮30分钟,滤出药汁,然后将药汁分成两份,早晚兑入温热水泡脚,水温不要太热,水淹过脚背即可,泡25分钟左右为宜。

一般体内有痰湿的人,脾胃吸收的能力还不如脚底经络吸收的好,建议用这个方子泡脚。

温胆汤的配方功能主治是

温胆汤的配方功能主治是

温胆汤的配方功能主治是1. 温胆汤的配方温胆汤是传统中医经方之一,由苍术、黄连、柴胡、干姜、半夏等草药组成。

•苍术:有理气止痛、健脾祛湿的作用,可以舒缓胆经痛症状。

•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对于胆囊炎、胆道感染等胆胰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柴胡:有疏肝解郁、解表解毒的作用,可以调节情绪、舒缓胆痛。

•干姜: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可以舒缓胆囊收缩不畅带来的疼痛。

•半夏:有降逆、化痰、止咳的作用,在温胆汤中主要起到化痰温胆的作用。

以上草药组合可以协同作用,起到舒缓、调节胆囊胆汁的功能。

2. 温胆汤的功能温胆汤主要在调理胆囊功能紊乱、缓解胆痛和改善胆汁排泄等方面发挥作用。

•舒缓胆囊疼痛:温胆汤中的苍术、黄连和干姜等草药可以舒缓胆囊痉挛引起的疼痛感。

•调节胆囊功能:温胆汤中的柴胡可以调节胆囊和肝胆之间的关系,使胆汁排出和胆囊收缩在一定的规律内进行。

•促进胆汁排泄:温胆汤中的半夏具有化痰的作用,能够帮助胆汁排泄,改善消化不良。

•改善胆胰疾病:温胆汤中的黄连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于胆胰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3. 温胆汤的主治温胆汤主要用于胆囊功能紊乱、胆囊炎、胆管感染等症状,常见的主治疾病包括:•胆囊痉挛:温胆汤中的苍术和黄连可以舒缓胆囊痉挛引起的疼痛,改善胆囊痉挛症状。

•胆囊炎:温胆汤中的黄连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于胆囊炎有一定的疗效。

•胆痛:温胆汤可以舒缓胆痛症状,缓解疼痛。

•胆道感染:温胆汤中的黄连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于胆道感染有一定的帮助。

4. 注意事项•温胆汤具有温热的特性,适用于胆囊胆汁分泌不畅、胆道感染等症状的患者。

对于体热较高、湿热病体、妇女妊娠期以及肠胃炎等疾病患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在使用温胆汤时,应遵医嘱服用,不可擅自调整剂量和服用时间。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以上是关于温胆汤的配方、功能和主治的介绍,温胆汤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草药方剂,具有舒缓胆痛、调节胆囊功能和改善胆汁排泄等功能。

化痰祛湿良方——温胆汤!

化痰祛湿良方——温胆汤!

化痰祛湿良方——温胆汤!温胆汤大家一定都听说过,这是个化痰祛湿的古方,不过,这个方子并不适用于咳嗽有痰或是体内湿气重的情况,只有体内湿气已经凝结成痰时才可以使用它。

简单来说,就是痰湿体质的人最应该使用温胆汤!痰湿体质的表现痰湿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的表现!具体症状为:舌体胖大、舌苔黄厚腻、舌边常有齿痕、体形肥胖、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容易困倦、容易出汗并且汗粘腻、容易肠胃不适、大便不成形且粘马桶、小便浑浊、脉濡而滑。

如果以上症状你中招不少,那么你现在要做的就是用温胆汤泡脚,及时把痰湿去掉!温胆汤配方:茯苓30克、法半夏6克、陈皮9克、炙甘草6克、竹茹6克、枳实6克。

用法:方中药材熬水,开锅30分钟,滤出药汁,然后将药汁分成两份,早晚兑入温水泡脚,每次20分钟,水温不要太热,水淹过脚面即可,孕妇忌用。

如果是寒痰,身体总是觉得很冷,舌苔雪白,可以加入生姜5片,如果是痰热,比如舌质是红色的,舌苔粘腻,但是有点微微的黄色,则不必加生姜。

这个方子一般用5副左右,身体就会觉得轻松舒服,同时配合运动、清淡饮食,身体很快就能调整过来。

解密温胆汤那么,温胆汤为什么如此有效呢?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一下!从全方来看,温胆汤里的药材基本都带有化痰的功能,而且寒热搭配,比较均衡。

像是陈皮、法半夏,药性是温的;竹茹是凉性的,有化痰的功效;枳实微寒,具有行气的作用,而且它是往外代谢的,具有把痰浊代谢出去的作用。

同时,茯苓性平,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

所以,温胆汤的化痰祛湿功效才这么优秀!温胆汤为何泡脚而不口服?我知道,大家一定还有个疑问,温胆汤为什么不是口服而是泡脚用呢?一般来说,当脾胃运转有问题的时候,人体内的湿气就重了,然后痰湿就来了。

而现代人的脾胃,大多都有些问题,这时候很多人吃中药都不起作用,因为脾胃不能吸收,痰湿堵在里边了。

所以,此时泡脚的效果反而比口服更好!如果要口服温胆汤的话,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哦!虽然温胆汤是痰湿之人的良药,但想要调理好身体,光靠药物还是不行的,痰湿重的小伙伴还需要饮食上做减法,体育锻炼上做加法,这样才是对健康最好的维护哦!。

温胆汤?化痰祛湿

温胆汤?化痰祛湿

温胆汤化痰祛湿温胆汤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本方现代主要用于治疗以神经症、心烦不寐、急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氏综合征、妊娠呕吐等属痰热内扰、胆胃不和者。

温胆汤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组成;方中半夏为化痰圣药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利湿、宁心安神,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甘草健脾益气和中;温胆汤能治疗:咳嗽、头痛、头皮屑多、脚气、湿疹、头晕、失眠、高血压、扁平疣、胸闷、腿肿、妇科炎症、脸上的痘痘、减肥等温胆汤治咳嗽如果一开始发烧时,舌中苔厚白腻,说明寒湿积滞主要在中焦。

此时用温胆汤,一是可以除中焦的湿气与积滞,二是竹茹可入肺经,能清肺热,所以用后发烧可退。

由于温胆汤中没有解表散寒的药物,所以当内部痰热消除后,在表的寒邪却没有出路,肺气不宣,因此引发了咳嗽。

这种咳嗽,多为寒咳,因此用止嗽散效果很好。

该药为解表剂,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的功效。

痰热内扰而引起的咳嗽,所以再次用温胆汤,效果显著。

紫苏叶可以宣肺止咳,桔梗可以宣肺除痰,加后可以增强肺的宣发功能,加强祛痰止咳的功效。

温胆汤治脚气中医认为脚气,是身体在主动排湿的一个表现;当身体感觉到体内湿气过重时,它会自行选择出口排出湿气。

脚底是经络汇集的地方,也是身体的全息反射区,湿气一般都是往下走,所以身体很自然的选择了它。

如果脚气在犯之时,没有从调整身体体质出发,而是强行用外用西药激素来治疗脚气,那么就相当于堵住了身体排湿的出口,这时身体就只能选择其他地方排湿,比如阴道、阴囊或者是湿疹。

辛大说健康:千年第一祛湿方—温胆汤!

辛大说健康:千年第一祛湿方—温胆汤!

辛大说健康:千年第一祛湿方—温胆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忙碌的工作学习让很多人的健康亮起了红灯。

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熬夜过度等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常态。

其实这样很容易导致体内湿气加重。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

除湿气方法很多,今天辛大给大家讲一个祛湿的千年古方—温胆汤!温胆汤: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甘草5克,枳实15克,竹茹10克,大枣15克(撕开),生姜15克。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温胆汤,中医方剂名。

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

主治胆郁痰扰证。

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

苔白腻,脉弦滑。

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属胆郁痰扰者。

咱们先看看体内的湿是怎么来,人体内水的代谢,和一个器官息息相关,这个器官就是脾。

脾在人体内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运化水谷精微,就是我们吃下去的食物。

二是运化水湿,就是代谢我们身体里的液体。

如果吃得太好,太过油腻,会伤脾,因为脾要运化掉那么多的油腻食物,累死了。

什么对脾最好呢?给大家推荐的就是小米粥,小米粥,小米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同样,如果身体里的水液太多,脾来不及运化代谢,时间一长就自然形成了脾湿。

湿气淤积在身体里久了,里面的水分因为体内的热,蒸发掉了,就变成了黏稠的痰,脾湿又升级变成了痰湿。

所以有一种体质叫作痰湿体质。

脾湿的人,舌质淡红,舌苔白厚,就是寒湿;舌质暗红,舌苔黄腻,就是湿热;舌头边缘通常有齿痕,那是因为脾湿后舌头变胖了,卡在牙齿上,时间久了就有了齿痕。

咱们总结一些症状哈,让大家更容易判断:1:舌像: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湿热),舌边有齿痕印,舌体有红点(湿热);2:大便次数多,不成形,粘马桶;小便次数多且尿量多而色清如水(痰湿),容易起夜;或小便深黄(湿热)。

1个化痰祛湿的千古名方,不用吃,只要泡一泡脚,体内湿气都赶跑!

1个化痰祛湿的千古名方,不用吃,只要泡一泡脚,体内湿气都赶跑!

1个化痰祛湿的千古名方,不用吃,只要泡一泡脚,体内湿气都赶跑!大家好,我是雷师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温胆汤成了网红养生品,身边喜欢养生的朋友很多都在用温胆汤。

那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中医十大名方之一的温胆汤。

01温胆汤的具体成分和作用追根溯源,温胆汤出自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

主要的作用是化痰祛湿,一般用来泡脚。

里面的具体成分为茯苓30克,陈皮,法半夏,竹茹,枳实,炙甘草各6克。

半夏用来化痰,陈皮用来化痰行气,把体内气机运行起来,痰湿会排得更快。

它们两个相辅相成,半夏在陈皮的作用下,化痰的功效会更好。

枳实主要起到降逆的作用,让痰湿往下走,而茯苓用来健脾祛湿,还有宁心安神的作用,甘草主要用来调和诸药。

02温胆汤的适用范围说完了温胆汤的具体成分,咱们再来说说它都有哪些应用,也就是哪些人群能用呢?1.有脚气的人。

温胆汤主要是泡脚的,所以有脚气的人可以用。

西医认为脚气是真菌感染,但是中医认为,脚气是因为体内湿气太重造成的,所以通过温胆汤来泡脚就可以祛湿气,缓解出脚汗的毛病。

2.经常失眠的人。

有些人胆子特别小,怕黑,晚上不敢一个人关灯睡觉,这种类型的失眠我们叫心胆气虚型失眠。

还有一种情况是痰热郁阻,心火旺,也会经常心烦气躁,晚上睡不着觉。

这两种类型的失眠都可以用温胆汤来调理。

3.经常口苦的人。

一个人肝气不舒就会带动胃气上逆,而肝是分泌胆汁的,所以容易将胆汁带着向上走,就会出现口苦的情况。

我们的胃气以降为和,也就是说胃气是下降的,所以胃气一旦上逆,就会出现反酸,打嗝,口苦的现象。

温胆汤理气化痰,和胃利胆,降逆。

4.痰湿严重的人。

比如经常大便不成形,黏马桶。

浑身无力,身体困重,一天到晚都打不起精神来,脑袋昏昏沉沉的。

而且舌头胖大有齿痕,舌苔厚腻。

如果痰湿再严重一点,就会出现湿热下注的情况,比如男性阴囊潮湿,女性白带异常等。

5.容易长脂肪瘤的人。

脂肪瘤,中医认为是痰湿所致,解决方法就是化痰祛湿,可以用温胆汤来泡脚,外加鸡内金化瘀散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有句老话叫做“百病生于痰”,还有一句话叫做“万病皆因痰而生”,这两句话都表明痰湿是百病的根源。

中医有一句话叫做“怪病皆由痰作怪”。

很多看似很普通的病其实很顽固,怎么治也去不了根,根本原因就是痰作怪,只要用化痰的方法这些病就能很轻松解决。

由此可见,痰湿对人体的危害。

就连我国第一批国医大师路志正也说过,“行医70余年,我接诊过不少病人,我发现很多病人的体内都有湿邪作怪”。

现代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大鱼大肉,习惯了冷饮奶茶,习惯了熬夜不到三四点决不睡觉,习惯了上班七八个小时坐着不动,结果体内痰湿越堆积越多。

痰湿不仅把很多人变成了一个个大腹便便、油光满面的油腻中年,还给很多人带来了一身病痛,关节炎、湿疹、头痛、眩晕、失眠、高脂血症、冠心病、中暑、痛风、腹
泻等等,简直不胜枚举。

以下的症状都是痰湿蕴结的表现,看看你中了几招。

1. 经常头晕、头脑不清利、甚至头痛是痰湿蕴结的表现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头脑应该是清爽利落的,因为头为清虚之府,元神所居,只要气血濡养充分,不受邪气干扰,头脑就会清利无比。

但是很多小伙伴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扰,就是整日头昏昏沉沉,跟裹了一层湿布一般,甚至还会头隐隐约约得疼痛,这种情况高血压患者常见。

从中医来讲,这就是体内痰湿郁积,上蒙头部清阳导致的,痰湿为阴邪之物,重浊有形,加之“痰之为患,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的发病特点。

因此痰湿上犯,遏阻清阳,充斥、痹阻于血管内外,亦可导致血管痉挛,失去弹性而使血压升高。

痰湿上犯导致的头晕、头重、头痛,经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与气血虚弱的性质不同,不可用补益之品,从痰湿论治,其病自愈。

2.经常呕恶或者吐痰,口苦、口黏是体内痰湿蕴结的表现
很多小伙伴平时也不咳嗽,但是总是吐痰,有的每天早晨起来吐几口,有的严重的一天到晚吐个没完,去医院检查也没什么么问题,可总是没完没了地吐痰太烦人了!一天到晚吐痰的小伙伴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了?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水液由脾胃运化,转运到肺部的一部分,由
阳气把水液气化随着呼吸排出体外,这也是我们呼出的气体有水分的原因。

如果体内脾胃虚弱,水液气化不足,就会凝结成痰,你会不停地吐痰,因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痰饮上逆,故常有口中粘腻。

痰浊本为津液所化,但又反过来遏阻津液的运行,故又时而口干,喝大量的水也不解渴,反而增加痰饮,甚至有人喝水喝吐了。

3.咽喉中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是痰湿蕴结的表现
这种情况中医称之为“梅核气”,就感到咽喉中有梅子的核一般,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卡在喉咙里非常难受。

梅核气平时发作不频繁,生气后或者情绪波动大时会加重,这是因为肝气蕴结,气机失调,导致脾胃使其健运,炼液成痰。

治疗梅核气的根本就是要化痰湿,仲景的经典名方半夏厚朴汤是专门对付梅核气的方剂,是通过化痰湿健来达到消除梅核气的作用,效果非常好。

4.经常胸闷、气短,憋气,阴雨天尤其严重是痰湿蕴结的表现
很多小伙伴经常感到胸闷、气短、喘不过气来,非常担心自己得了心脏病,但是去医院检查又显示心肺功能异常,真是很痛苦,尤其是疫情期间更是心惊胆战。

这种胸闷一般伴有气短,尤其在天气变热,或者是阴雨天气加重,这也是体内痰湿蕴结的原因。

因为阴雨天气空气湿度较大,外湿引动体内湿,内外夹攻,痰湿蕴结在胸中,胸中的阳气被阻遏,气机运行不畅,所以会感到胸闷憋气。

5. 失眠难寐、多梦、易惊醒、打呼噜是痰湿蕴结的表现
有的人,喜欢肥甘厚味,女人喜欢甜食水果,男人喜欢红烧肉,于是胖了,身体遍布痰湿,就会出现失眠难寐、多梦、易惊醒、打呼噜等症状。

中医讲,痰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形之痰”,就是我们肉眼可以观察到的有形态的痰,比如我们咳嗽时吐出来的痰液。

另一种是“无形之痰”,在体内实际存在但又看不到的,比如梅核气中的痰,比如导致的打呼噜痰。

这种痰堆积在体内容易化火,扰乱心神,睡觉时就会做失眠,难以入睡,做梦连连,一刻也不得停息,还容易惊醒。

痰湿阻塞气道就会引起打呼噜。

6、下体潮湿、白带量多、大便黏腻不爽、小便淋漓不尽也是痰湿蕴结的表现
痰湿是阴浊之邪,“浊”有秽浊、垢腻之意。

所以,痰湿引起的疾病,容易出现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的现象。

痰湿致病还有黏腻、停滞的特点。

体内痰湿蕴结的人清晨大便后,会发现大便粘腻,不容易擦干净,别人用两三张纸就可以,他们得用六七张,而且大便粘马桶,不容易冲掉。

有的人在排小便时还会有排尿不畅、淋漓不尽的感觉,这也是痰湿粘滞在症状上的表现。

另外,女性白带量多、黏腻腥秽,男性阴囊潮湿也是痰湿下注,黏腻不爽的表现。

以上几条痰湿蕴结的症状,你中了几条?怎么才能祛除体内痰湿呢?必须是千年国医孙思邈的温胆汤,流传上千年,疗效奇好无比,堪称化痰圣方。

温胆汤的方子如下:
法半夏6克陈皮9克竹茹6克枳实6克甘草3克生姜6克治痰的根本是什么?健脾!因为脾为生痰之源。

健脾用什么呢?陈皮、茯苓和甘草。

陈皮,这个药大家都很熟悉,很多调料里都有陈皮的成分,很多小伙伴煲汤、煮茶时非常喜欢放点陈皮,气味芳香沁鼻,令人心旷神怡。

陈皮入肺、胃经,最擅长理肺胃之气,最主要的是能够健脾,陈皮性温,脾得温则运。

所以陈皮能够温脾,让脾健运起来。

陈皮的清香之气能够醒脾,能够化浊。

痰浊去除,再加上陈皮的理气作用,会使慵懒中醒来,它就会卖力地干活,而且干得很痛快。

茯苓淡渗利湿,可以使痰湿直接从小便中排出去,仲景很多祛湿治疗水肿的方子都喜欢用茯苓,茯苓还能健运脾胃,为脾味运化增强动力,和陈皮相配伍简直绝妙。

甘草则是直接补脾的,补充脾胃的津液气血,张仲景补脾最喜欢用甘草。

甘草等于直接补充物资,陈皮等于加强交通运输能力,补了脾又健了脾,脾的问题就解决了,痰的来源就解决了。

肺为贮痰之器,怎么才能祛除肺部的痰湿呢?让肺部恢复清爽。

必须要用半夏,毫不夸张,用祛痰神器来称呼半夏,绝对是实至名归。

半夏有很强的的降逆作用,要小非常猛烈,尤其是生半夏,很多
人闻了会打喷嚏、流鼻涕。

痰湿阻碍肺气和胃气降逆,会导致咳嗽、呕恶、打嗝,而这个半夏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枳实,算是枳壳,算是陈皮的近亲,“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陈皮是柑橘成熟的果皮,而枳壳是枳未成熟的果实。

怎为什么要用枳实呢?因为枳实是行气的,气一旦运行起来,痰就容易化掉。

枳实还有通便的作用,这味药用上大便会通畅很多,是张仲景用来治疗便秘的要药之一。

枳实可以把身体里面的浊气痰水等垃圾统统清理掉,身体清爽了干净了,痰这种秽浊之物自然就少了。

为什么要用竹茹呢?这个竹茹也是化痰的,可以把整个呼吸道消化道的痰一路往下清,竹茹化痰的同时还可以清热,把由痰导致的热清理掉,这样就不会虚烦不得眠了。

《药性类明》讲生姜去湿,只是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温和健运,则湿气自去矣。

最后,物候老师根据现代人的体质又加了三味药,使整个方子五虎添翼。

加了哪三味药呢?柴胡、龙骨、牡蛎。

柴胡最大的作用就是疏肝理气,《本草备要》中说,柴胡能够宣畅气血,散结调经,散十二经血凝气聚。

可见柴胡调气的功能十分强大,能够把郁结的肝气调动起来,使肝气可以疏通无比。

好柴胡跟我们喝的好茶一样,散发着一股清淡的香气,闻一下就会感觉有一股力量推着我们的气往下走,很舒展很柔和的
气。

细细品味,那种舒展的感觉应该就是柴胡疏肝解郁的力量吧。

如果是假冒伪劣的柴胡,就不会有这种清新柔和的气味。

龙骨和牡蛎,一个是古代动物的化石,一个是牡蛎的贝壳,这两位药有个共同的特性就是沉甸甸的,也就是中医中讲的重镇,能够安心,使心神宁静,所以有很好的助眠的效果。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思虑繁杂容易失眠,温胆汤里加上疏肝理气的柴胡和安神的龙骨牡蛎,有助于舒缓情绪,帮助睡眠,非常适合现代的我们。

温胆汤怎么用呢?很简单,每天一包泡脚,泡到微微出汗即可。

为什么建议温胆汤泡脚,而不是直接煮着喝呢?因为痰湿中的人脾胃本身比较虚弱,本来运化功能不足,再加上这些药简直是雪上加霜。

泡脚的话,温胆汤可以通过足部的经络吸收,避免对肠胃的伤害,微微出汗还可以排湿,双重保障,疗效肯定比吃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