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知识讲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知识讲座
————————————————————————————————作者:————————————————————————————————日期:
地震知识讲座
我国在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死亡了24.2万多人,重伤16.4万余人,轻伤者不计其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
地震除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外,还可以造成很多灾害,如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并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破坏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以及水坝、堤岸等。地震灾害的特点可归结为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运、防御难度大等。那么地震是什么呢?我们人类怎么样能预报地震,并在地震来临时把灾害减少到最小程度?我们中学生需要了解哪些地震知识呢?下面我来给同学们谈谈。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
1、地震: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2、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每秒钟传播速度5~6千米,能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每秒3~4千米,能引起地面水平晃动。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地震时地面总是先上下跳动,后水平晃动,两者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
3、震级: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中强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
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8.9级地震是世界上有仪器记录的最大地震。新中国成立以来较大的地震有: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1999年台湾中部7.7级地震等等。
4、烈度,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的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性质等因素有关。
5、地震带: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二、地震预报知识
地震发生前是有预兆的,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地电变化、地应力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水(下雨、下雪)、干旱、河水涨落、冰雪融化、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动物异常的反应主要表现在:
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这是震区人民群众在监视预报地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地震越大,越是临近地震发生,动物异常的反应就越明显,但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因此,观测动物异常,进行分析鉴别,排除干扰影响,还应及时向当地地震主管部门报告。
三、地震自救互救知识
1994年9月16日东山海外发生7.3级地震时,尽管震感强烈,建筑物遭到破坏,但绝大多数人都能沉着应付,从而减少了人员的伤亡。相反,我国有的地方曾因地震谣传而盲目避震,造成无震也成灾的局面;而1992年11月26日在龙岩连城发生4.7级地震中,有290多人受伤,是由于缺乏防震知识,避震不当造成的。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那么地震时我们怎么办呢?
1、室内应急
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然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很少有上下颠簸感觉,都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地声脆,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跳楼逃跑好不好呢?事实表明这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一分钟左右,相当短促,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脚,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结果把手也砸坏了。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地震时造成钢筋混凝土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毕竟较少,完全倒塌一般是主震后的强余震所致。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