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与翻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貌规则: (1)不要强加于人(don’t impose )-适用于交际双方权势地位不均等的场合,如学生和老师,雇主和雇员 (2)给对方留有余地和空间(give options )-适用于交际双方权力地位平等但社会关系不密切的场合,如商人 与客户 (3)增进双方的友情(be friendly)-适用于好友、恋人
几 乎 每 种 言 语 行 为 都 会 威 胁 到 面 子 , 是 面 子 威 胁 行 为 ( FTA-face threatening acts)。例如反对、批评等威胁积极面子;命令、请求甚至建 议忠告等会威胁消极面子。所以要应用“礼貌”对言语行为作出“补偿行 为”(redressive action)
Politeness and Translation
Juliane House
Contents
1 Politeness-different approaches 2 Cross-cultura源自文库 and cross-linguistic differences in politeness norms 3 Politeness and translation
人际功能对等的程度在两类翻译文本中不一样
显性翻译(overt translation ):视原语语篇神圣不可侵犯,源语中的礼貌 规范在译入语中无法体现,原文和译文文本功能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功 能对等,译文只能达到“第二等级的对等”。
隐性翻译( covert translation ):此类型翻译文本旨在实现真正的功能对 等。译者应用到了“文化过滤器”(cultural filter),将原文中的社会规范和 礼貌规范转换为译文(译语)中的社会规范和礼貌规范,是一种再创作,使 译文看不出翻译的痕迹。
Leech的礼貌原则包括六项准则: (1)得体准则(the tact maxim)-使他人受损最小,受益最大 (2)慷慨准则(the generosity maxim)-使自身受益最小,受损最大 (3)赞扬准则(the approbation maxim) -尽量减少对他人的贬损,夸大赞扬 (4)谦虚准则(the modesty maxim) -尽量夸大对自己的贬损,减少赞扬 (5)一致准则(the agreement maxim)-尽量缩小同他人的分歧,夸大一致 (6)同情准则(the sympathy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夸大同情
礼貌原则和准则
最早 提出者之一的美 国社会语言学家 莱考夫 ( Robin Lakoff)指出人 类交流中存在着 两个基本策略: 一个是 “清晰 ” (clarity),一个是“友好”(rapport)。
“清晰”后来由Grice发展为合作原则及其准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友好”由Lakoff发展为礼貌规则(politeness rules)
例子
1916年,李柱丞在日本与田泽恭川讨论《源氏物语》 李 : …… “ 相 壶 ” 就 是 我 国 唐 代 白 居 易 《 长 恨 歌 》 的 影 子 。 而 第 四 回 的 “夕颜”,同样出自白居易的《闻野砧》。类似很多。 田:你以为是抄袭之作? 李:哪里,我只是认为樱花兼有梅花香。
此例中,李表面上违背了“关系”、“方式”和“量”的准则,没有正面 回答“抄袭”问题,以示礼貌,但同时也暗示出“抄袭”的信息。
例子
(1)不要强加于人 Sorry, Mr. Smith, is it ok if I fax the file tomorrow?(秘书和经理)
(2)给对方留有余地和空间
I think it will perhaps look nicer if you have a white T-shirt.(店员和顾 客)
Politeness and translation(礼貌和翻译)
文本功能(textual function)包括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和人际 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
礼貌是判断译文人际功能是否做到对等(interpersonal equivalence)的一 个因素
(心理角度)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意愿,与说话人的个人动机和心理状态有关。 语言学家们只研究说话人的说话内容和听话人的反应,对于说话人的心理难以研 究。该视角下的“礼貌” 与翻译理论和实践没有关系。
The social-norm view of politeness(礼貌是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视角下的“礼貌”反映特定社会中的某些社会规范和行为规范 (norms)、规则(rules)(例如,礼仪手册里的一些规范),个人要想表现良好的 举止行为以示“礼貌”就必须遵守这些规范规则。
Cross-cultural and cross-linguistic differences in politeness norms (礼貌规范的跨文化跨语言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中语言表达形式也不同,所以礼貌原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 同内涵
Lakoff三规则看德语语言习惯
1.不要强加于人vs德语更为直接 2.给对方留有选择余地vs德语表达直接,内容明确 3.增进友情vs德语表达注重内容而非听者,自我指称频繁
这里的“礼貌”经由言语风格和正式度(speech styles and formality)体现,并 常用来以示尊重(deference)。
The pragmatic view of politeness(礼貌是语用现象)
礼貌原则和准则 Politeness in terms of principles and maxims 礼貌面子观 Politeness as the management of face
礼貌面子观
Brown&Levinson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 公众中的个人形象”,面子在交际中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
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 )---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 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有自主的自由,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干预妨碍 而感到丢面子。
Politeness-different approaches(研究视角)
Politeness as a real-world goal The social-norm view of politeness The pragmatic view of politeness
Politeness as a real-world goal(礼貌是现实目的)
(3)增进双方的友情 It looks like you and I got into the wrong line.(刚认识的朋友)
礼貌原则和准则
英国语言学家Leech将语用原则分为“人际修辞”和“篇章修辞”。他的“修辞”指的是 交际中有效的运用语言,它由交际双方所遵循的原则和准则组成。人际修辞 (interpersonal rhetoric ),该框架包括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和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
几 乎 每 种 言 语 行 为 都 会 威 胁 到 面 子 , 是 面 子 威 胁 行 为 ( FTA-face threatening acts)。例如反对、批评等威胁积极面子;命令、请求甚至建 议忠告等会威胁消极面子。所以要应用“礼貌”对言语行为作出“补偿行 为”(redressive action)
Politeness and Translation
Juliane House
Contents
1 Politeness-different approaches 2 Cross-cultura源自文库 and cross-linguistic differences in politeness norms 3 Politeness and translation
人际功能对等的程度在两类翻译文本中不一样
显性翻译(overt translation ):视原语语篇神圣不可侵犯,源语中的礼貌 规范在译入语中无法体现,原文和译文文本功能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功 能对等,译文只能达到“第二等级的对等”。
隐性翻译( covert translation ):此类型翻译文本旨在实现真正的功能对 等。译者应用到了“文化过滤器”(cultural filter),将原文中的社会规范和 礼貌规范转换为译文(译语)中的社会规范和礼貌规范,是一种再创作,使 译文看不出翻译的痕迹。
Leech的礼貌原则包括六项准则: (1)得体准则(the tact maxim)-使他人受损最小,受益最大 (2)慷慨准则(the generosity maxim)-使自身受益最小,受损最大 (3)赞扬准则(the approbation maxim) -尽量减少对他人的贬损,夸大赞扬 (4)谦虚准则(the modesty maxim) -尽量夸大对自己的贬损,减少赞扬 (5)一致准则(the agreement maxim)-尽量缩小同他人的分歧,夸大一致 (6)同情准则(the sympathy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夸大同情
礼貌原则和准则
最早 提出者之一的美 国社会语言学家 莱考夫 ( Robin Lakoff)指出人 类交流中存在着 两个基本策略: 一个是 “清晰 ” (clarity),一个是“友好”(rapport)。
“清晰”后来由Grice发展为合作原则及其准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友好”由Lakoff发展为礼貌规则(politeness rules)
例子
1916年,李柱丞在日本与田泽恭川讨论《源氏物语》 李 : …… “ 相 壶 ” 就 是 我 国 唐 代 白 居 易 《 长 恨 歌 》 的 影 子 。 而 第 四 回 的 “夕颜”,同样出自白居易的《闻野砧》。类似很多。 田:你以为是抄袭之作? 李:哪里,我只是认为樱花兼有梅花香。
此例中,李表面上违背了“关系”、“方式”和“量”的准则,没有正面 回答“抄袭”问题,以示礼貌,但同时也暗示出“抄袭”的信息。
例子
(1)不要强加于人 Sorry, Mr. Smith, is it ok if I fax the file tomorrow?(秘书和经理)
(2)给对方留有余地和空间
I think it will perhaps look nicer if you have a white T-shirt.(店员和顾 客)
Politeness and translation(礼貌和翻译)
文本功能(textual function)包括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和人际 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
礼貌是判断译文人际功能是否做到对等(interpersonal equivalence)的一 个因素
(心理角度)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意愿,与说话人的个人动机和心理状态有关。 语言学家们只研究说话人的说话内容和听话人的反应,对于说话人的心理难以研 究。该视角下的“礼貌” 与翻译理论和实践没有关系。
The social-norm view of politeness(礼貌是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视角下的“礼貌”反映特定社会中的某些社会规范和行为规范 (norms)、规则(rules)(例如,礼仪手册里的一些规范),个人要想表现良好的 举止行为以示“礼貌”就必须遵守这些规范规则。
Cross-cultural and cross-linguistic differences in politeness norms (礼貌规范的跨文化跨语言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中语言表达形式也不同,所以礼貌原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 同内涵
Lakoff三规则看德语语言习惯
1.不要强加于人vs德语更为直接 2.给对方留有选择余地vs德语表达直接,内容明确 3.增进友情vs德语表达注重内容而非听者,自我指称频繁
这里的“礼貌”经由言语风格和正式度(speech styles and formality)体现,并 常用来以示尊重(deference)。
The pragmatic view of politeness(礼貌是语用现象)
礼貌原则和准则 Politeness in terms of principles and maxims 礼貌面子观 Politeness as the management of face
礼貌面子观
Brown&Levinson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 公众中的个人形象”,面子在交际中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
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 )---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 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有自主的自由,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干预妨碍 而感到丢面子。
Politeness-different approaches(研究视角)
Politeness as a real-world goal The social-norm view of politeness The pragmatic view of politeness
Politeness as a real-world goal(礼貌是现实目的)
(3)增进双方的友情 It looks like you and I got into the wrong line.(刚认识的朋友)
礼貌原则和准则
英国语言学家Leech将语用原则分为“人际修辞”和“篇章修辞”。他的“修辞”指的是 交际中有效的运用语言,它由交际双方所遵循的原则和准则组成。人际修辞 (interpersonal rhetoric ),该框架包括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和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