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微电子本科生培养课程设置

合集下载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doc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doc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Ⅰ.Program Objectives本专业培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事该领域的各种微电子材料、器件、封装、测试、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trains advanced talents with basic knowledge,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necessary for Micro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se talents can be engaged in various works in microelectronic materials, devices, packaging, testing,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nd sy stem 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technique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duction management.二、基本规格要求Ⅱ.Learning Outcomes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能力;2、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3、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各种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的分析、设计与制造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电子材料及器件性能分析、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流程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4、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发展前景,了解微电子产业的发展状况。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部专业代码 080704 校内专业代码 0619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贯彻党的培养教育方针,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面向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集成电路测试等应用领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相应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从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中科学研究、产品设计、设备制造和维护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的目标如下:1.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服务国家和社会。

2.能够利用各类资源,综合考虑社会、环境、法律、经济、道德、政策、文化等因素影响,在上述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生产项目管理工作。

3.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之后,能在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系统与技术、电路与系统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制造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4.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全球性行业发展,学习、掌握和发展新兴技术和工具,不断更新调整自己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

二、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掌握从事微电子类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掌握该专业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够将相关知识用于解决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工程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并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方法,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得出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解决微电子领域工程问题。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课程设置应包括电子学、微电子材料、微纳加工技术、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学、半导体器件工艺等专业核心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

此外,还应包括创新设计、专业实践、创业训练等综合性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设置模拟设计、数字设计、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等专业方向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课、实训课、实践课、设计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课可以设置为电子电路实验、信号处理实验、半导体器件实验等,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训课可以设置为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等,通过实际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课可以设置为微纳加工技术实践、光电子器件制备实践等,让学生亲自操作设备和工具,掌握实验技术和加工工艺。

设计课可以设置为电子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器件设计等,通过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发表科研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可以组织科研项目,邀请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学校还可以设置科研训练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方法和技能。

通过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发表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实习实践实习实践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习实践,让学生接触产业环境,了解企业运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进行暑期实习或实习项目,让学生在企业中实践所学知识,积累工程经验。

学校还可以设置实习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天线原理
30230313
通信电路
30230703
数字图像处理
30230893
信息光电子学基础
30230923
统计信号处理基础
30230943
通信信号处理
30230993
现代计算机体系架构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2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英语(1) 体育(1) 微积分A(1) 线性代数(1) 机械设计基础(1) 有机化学B 离散数学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1) 汽车工程概论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导论 文化素质选修课 合计:
春季学期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32
考查
22
考试
12
考查
55
考试
44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40231103 40231133 40230223 30230331 30230142 30230952 40231002 40231112 40231162
语音信号处理 通信系统 射频通信电路 通信电路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系统设计 微波电路设计 光电子技术实验 电子系统设计
清华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设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必修,不设学分,学生进入大三后报名参加。 一外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学生入学后直接进入课程学习,必修 6 学分。 关于免课、英语水平考试免考、实践环节认定等详细规定详见《清华大学本科大学外语课程规定 及要求》(教学门户)。
(4)文化素质课 13学分
秋季学期
第二学年
课程编号 10720031 10641132 10610204 10430944 10430801 10421133 30230822 20230281 20230253 30230901

清华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清华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清华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的高级电子信息工程人才。

培养目标如下:1.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科研、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2.培养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快速变化和未来技术的挑战的专业人才;3.培养具备较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在国际电子信息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2. 课程设置2.1 基础课程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建立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全面了解。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物理基础:包括大学物理等;•电子基础: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等;•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等。

2.2 专业课程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相关工作的能力。

专业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包括信号与系统基础、数字信号处理等;•通信原理:包括通信原理、无线通信等;•控制原理:包括控制系统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电子工程设计:包括电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等。

2.3 选修课程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使其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领域的课程进行学习。

选修课程包括:•: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光电子技术:包括光电子器件、光电子材料等;•网络通信: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微电子技术: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物理等。

3. 实践教学清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内容:•实验课程:包括电子电路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等;•实习课程:包括企业实习、科研实习等;•毕业设计:学生需要通过毕业设计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清华本科课程设置

清华本科课程设置

电子系
48
30230372
固体物理A
Solid State Physics A
电子系
32
2
30230382
半导体器件(2)
Semiconductor Devices(2)
电子系
32
2
《晶体管原理 》(下)
30230395
固体与半导体物理
Solid State Physics and Semiconductor Physics
1
《电子线路实 验讲义》
30230104
信号与系统
Signals and Systems
电子系
64
《信号与系统 》(上下) 第 4 二版 郑君里 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00年
30230114
信号分析与处理
Signal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电子系
64
《信号与系统 》(上下)郑君 4 里 高等教育 出版社
A Short History of Integrated Circuits
电子系
16
1
00230112
设计互联网
Design the Internet
电子系
32
2
00230122
道路交通智能化研究
Studies on Road Traffic Lntelligentization
电子系
32
2
20230016
电子系
80
《固体物理学 》顾秉林;《 5 半导体物理学 》刘恩科 国 防工业出版社
30230404
电磁场理论基础
Fundamentals of 电子系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ory

微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微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微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1.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维护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同时,培养学生在微电子器件工程、电子系统设计与计算机应用、智能控制和通信网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国际化的综合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要求(1) 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信息技术基础;(2) 具有较强的电路、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微电子、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3) 熟练掌握半导体器件工艺、电子系统设计与计算机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4) 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自主进行工程设计、仿真、调试和维护工作;(5) 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二、课程设置1. 专业基础课程微电子技术导论、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微电子器件与工艺、嵌入式系统设计、通信原理与应用、电磁场与波、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原理、数字通信与网络、电子设计自动化等。

2. 专业核心课程半导体器件物理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微波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与系统分析、通信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微系统与纳米技术、电子商务、数字系统综合设计、数字图像处理、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等。

3. 专业选修课程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产品工艺与制造、可穿戴电子技术、MEMS技术、RFID技术、光电集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与通信应用、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三、实践环节1. 实验课程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通信原理与应用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微电子系统设计实验等。

2. 实习环节学生需要参加电子信息企业的暑期实习或校企合作实习,以了解电子信息领域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运作方式,同时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与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二、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培养以微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微电子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能跟踪国际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在微电子和光电子等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案、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四、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理论、半导体物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微电子工艺原理、与复杂数字系统设计、微电子器件测试与封装技术、新型电子薄膜材料与器件等课程。

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应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教案和管理等多方面工作的能力。

. 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电子科学、技术与工程等基本知识;. 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宽广的专业知识;. 具有电子材料、器件、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开发能力,具有电路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基本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阅读专业科技文献资料以及具备一定的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五、专业特色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应用为代表的微电子学是现代发展最迅速的高科技应用性学科之一,本专业以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设计等学科的扎实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相关科研项目和良好的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国家重大需求及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为培养目标,以一批优秀教师为保障,深入贯彻博学笃行的专业学风,通过学科交叉、促进创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

六、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七、品牌课程固体物理导论、半导体物理、信号与系统、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八、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学分方可毕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培养掌握微电子器件设计、工艺和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

为了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本文档将介绍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主要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

1.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电路理论等内容。

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微积分•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电路理论与实验•工程化学•离散数学2.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微电子器件设计、制造工艺、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这些课程是培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核心内容。

•微电子器件与电路基础•微电子工艺学•VLSI设计基础•集成电路CAD•光电子器件与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3.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为了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能力而设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嵌入式系统设计•MEMS器件与技术•高频电子电路•集成电路测试与可靠性•数字信号处理•摄像与图像处理课程安排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学时安排如下:•基础课程:共计40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4•专业核心课程:共计80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选修课程:共计200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6课程目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扎实的微电子科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微电子器件设计、工艺制造和集成电路设计的核心技术;•具备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掌握微电子器件设计、工艺和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本科课程介绍

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本科课程介绍

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00260011 晶体管的发明和信息时代的诞生1学分16学时The Invention of Transistors and the Birth of Information Age晶体管的发明,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技进步。

晶体管及以晶体管核心的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对社会的进步起着无以伦比的作用。

晶体管的发明,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电子学以及相关技术科学的迅速成熟。

晶体管的发明造就了一大批物理学家、工程师。

晶体管的发明,也随之产生了许多著名的研究机构与重要的公司,如贝尔实验室、仙童公司、Intel等都与晶体管的发明密切相关。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晶体管发明作为现代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发生过鲜为人知的重要经验和教训,涉及科研管理、人才和科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可以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为后人提供十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本课程试图从晶体管的发明到信息社会的诞生,探讨技术革命和创新的方向,为大学低年级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建立正确的思想观。

所讨论的课题包括,科学预见和准确选题的重要性、科学研究的方法、放手研究的政策、知人善任和合理配备专业人才等。

00260051 固体量子计算器件简介1学分16学时Introduction to Solid-State Quantum Computing Devices作为量子力学和信息学的交叉,量子信息学是最近二十多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量子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完成许多经典信息技术无法实现的任务。

比如,一旦基于量子信息学的量子计算机得以实现,其在几分钟内就可解决数字计算机几千年才能解决的问题,那么用它就可及时地破解基于某些数学问题复杂性假定之上的传统保密通信的密钥,从而对建立于经典保密系统行业的信息安全构成根本性的威胁。

这种新兴技术的实现可以直接地应用于国防,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

本课程在此大的学术背景下展开,主要介绍最有希望成为量子比特的固体量子相干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以及如何用这些器件实现量子计算。

清华大学电子系本科生课表

清华大学电子系本科生课表
ຫໍສະໝຸດ 第1节第2节 第3节
微机原理(马洪 兵;限选;全 周;五教5102)
第4节 第5节
三年级男生击剑 (刘爽;全周; 综合馆)
第6节
基于FPGA的可编 程片上系统设计 (李山山;任 科技写作(宋 选;前八周;六 韬;任选;全 教6B113) 周;六教6A105)
清华大学本科生课表
星期一 数据库(孙甲 松;任选;全 周;六教6C101) 数字信号处理 (张旭东;必 修;全周;美院 C528) 电动力学(孙长 征;必修;全 周;技科楼 3217) 星期二 星期三 计算机网络(李 微机原理(马洪 风华;限选;全 兵;限选;全 周;六教6C201) 周;五教5202) 图像信息原理 通信电路(李国 (谭耀麟;限 林;必修;全 选;全周;六教 周;六教6A018) 6A016) 星期四 电动力学(孙长 征;必修;全 周;技科楼 3217)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15.pdf清华大学微电子人才培养方案

15.pdf清华大学微电子人才培养方案

2.文化素质课 13学分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新生研讨课、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和一般文化素 质教育课,除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新生研讨课外,其它所有课程划分为八个课组:①哲学与伦理、②历 史与文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环境、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人生与发展、 ⑧数学与自然科学。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 13 学分,其中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必修,1-2 学分; 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和新生研讨课为限选,至少 5 门或 8 学分,建议其中 1 门为新生研讨课;一般文 化素质课程为任选。 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课程目录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3学分 2学分 2学分 选1门详见附录1 5学分 详见附录1
4.专业相关课程
(1) 专业核心课组 A1-A5,在A1-A5课程组中必修1组: A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16 学分 A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14 学分 A3: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 13 学分 A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22 学分 A5: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22学分 经院系教务部门同意,可以跨组选修课程。
二、基本要求
信息学院各专业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 具有成为高素质、 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具 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信息 科学技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相关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 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信号获取、处理和应用, 通信及系统和网络,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微波及电磁技术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新型电 子材料、器件和系统,包括信息光电子和光子器件、微纳电子器件、微光机电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和 电子信息系统芯片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 统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各部门的运动控 制、过程控制、机器人智能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生物信 息学、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新型传感器、电子与自动检测系统、复杂网络与计 算机应用系统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等工作。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大规模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 设计和应用,工艺开发,EDA 工具开发,新型电子材料、微纳电子器件和系统,量子信息和电子信息系 统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有国际视野的微纳电 子专业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工具 使用与实验能力、软件分析与开发能力、过程控制与管 A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5 门,14 学分 30240243 30240382 40240432 30240042 操作系统 编译原理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人工智能导论

北大微电子

北大微电子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研究生课程一、简介我所研究生一级学科名称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名称为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有以下四个方面:微/纳电子器件及微系统;系统的芯片集成;微/纳米工艺学;微/纳器件和系统的CAD方法。

我所现有博士生导师13名;研究生课程共设置19门;目前在校学生数:博士生77人;硕士生:235人(包括工程硕士125人)。

2005年度录取人数:博士生14人;硕士生102人。

2005年度毕业人数:博士生8人;硕士生33人。

二、博士生导师情况介绍姓名职称研究方向李志坚院士教授半导体新器件、器件物理和器件模型、微电子机械系统陈弘毅教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多媒体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VLSI实现和系统的芯片集成技术)周润德教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微处理器与嵌埋式系统设计,加密算法,低压,低功耗电路设计)许军教授SiGe/Si微波功率HBT器件与集成电路以及超高速应变硅MOS器件刘理天教授半导体新器件、器件物理和器件模型、微电子机械系统魏少军教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多媒体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VLSI实现和系统的芯片集成技术)陈炜教授纳米加工、纳米电子器件、超导量子器件和量子计算实现孙义和教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多媒体DSP技术、VLSI测试方法和可测性设计、网络安全)陈培毅教授半导体新器件、器件物理和器件模型、新型半导体材料余志平教授半导体器件和电路计算机模拟(包括亚100nm硅CMOS器件模型;纳电子器件量子输运模型;基于版图和衬底耦合的RF(射频)电路分析,验证软件和电路单元自动生成。

王志华教授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生物与医疗微系统芯片设计,射频电子标签电路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任天令教授新型微电子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新型半导体存储器、纳电子与自旋电子学王燕教授纳电子器件的量子输运模型,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和电路计算机模拟三、课程设置本年度共开设研究生课程23门,新开课4门。

清华大学微电子本科生培养课程设置

清华大学微电子本科生培养课程设置

一、简介微纳电子系本科生一级学科名称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名称为微电子学。

二、课程设置课程编号:30260093 课程名称:固体物理学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王燕内容简介:固体物理学是固体材料和固体器件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研究晶体的结构及对称性,晶体中缺陷的形成及特征,晶格动力学,能带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晶体中的载流子输运现象等。

是微纳电子专业的核心课。

课程编号:40260103 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吴行军内容简介:本课程从半导体器件的模型开始, 然后逐渐向上进行, 涉及到反相器, 复杂逻辑门 (NAND , NOR , XOR , 功能模块(加法器,乘法器,移位器,寄存器和系统模块(数据通路,控制器,存储器的各个抽象层次。

对于这些层次中的每一层,都确定了其最主要的设计参数,建立简化模型并除去了不重要的细节。

课程编号:40260173 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英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刘雷波内容简介:数字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包括:CMOS 反相器、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算术运算逻辑功能部件、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与实现、互连线模型与寄生效应的分析。

并介绍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流程。

课程编号:30260072 课程名称:微电子工艺技术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岳瑞峰内容简介:本课程授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微电子制造的各单项工艺技术, 以及亚微米 CMOS 集成电路的工艺集成技术。

本课程讲授微电子制造工艺各单项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氧化、扩散、离子注入、薄膜淀积、光刻、刻蚀、金属化工艺等,并介绍常用的工艺检测方法和 MEMS 加工技术、集成电路工艺集成技术和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另通过计算机试验,可学习氧化、扩散、离子注入等工艺设备的简单操作和模拟。

课程编号:40260054 课程名称: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春任课教师:许军内容介绍:主要讲授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物理知识,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现代半导体器件的新进展。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科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需求的高素质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微电子学等领域的入门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具有深厚的电子材料和电子器件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进行材料性能测试和器件设计与制造;3.掌握微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进行微电子器件的生产和质量控制;4.了解和掌握微电子工程中的新技术和新发展方向,具备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5.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具备深入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学、大学化学、大学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电路与电子技术、线性代数与矩阵计算、微积分、电路分析与实验、信号与系统等。

2.专业课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固体物理学、微电子学基础、半导体物理、杂质与缺陷物理、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技术基础、微电子工艺学基础、集成电路设计与加工、微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制造、半导体器件物理模拟与工艺设计、集成电路测试与可靠性、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等。

3.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是本专业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

实践教学包括电子实验、材料实验、器件制备实验、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实验等。

三、实践环节1.实习学生在进行实习前,需要参加相关培训,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实习期间,学生将在电子材料制备、器件设计与制造、光电子技术等相关领域进行实际操作,并参与相关项目的研发和实施。

2.社会实践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将参与社会实践,包括参观企业、参与科研项目等,以增加实践经验和了解行业发展动态。

四、人才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为主通过教师授课、学生听讲,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终身学习来顺应社会发展,在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中,综合应用微电子技术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持续增强和展示自身健全人格、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成为在湖南乃至全国各地的集成电路行业,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优秀者成为相关技术或管理领域的高级人才。

毕业5年左右的学生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目标1:(道德修养)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综合考虑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培养目标2:(学科素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方向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培养目标3:(开发创新)能够针对微电子技术领域的复杂技术问题提供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培养目标4:(合作交流)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能力,具备项目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技术开发团队中发挥领导或骨干作用;培养目标5:(终身学习)拥有自主的、终身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应对未来挑战。

二、毕业要求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的毕业要求(能力):毕业要求1(数理基础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微电子技术问题。

指标点1.1:能够正确使用技术语言表达复杂技术问题;指标点1.2:能针对具体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指标点1.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推演、分析和判别专业问题;指标点1.4:能运用相关知识,通过数学模型的比较与综合,优选技术方案,完成系统设计。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技术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识别和判断复杂技术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指标点2.2:能基于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指标点2.3: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指标点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介微纳电子系本科生一级学科名称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名称为微电子学。

二、课程设置课程编号:30260093 课程名称:固体物理学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王燕内容简介:固体物理学是固体材料和固体器件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研究晶体的结构及对称性,晶体中缺陷的形成及特征,晶格动力学,能带理论的基础知识以及晶体中的载流子输运现象等。

是微纳电子专业的核心课。

课程编号:40260103 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吴行军内容简介:本课程从半导体器件的模型开始,然后逐渐向上进行,涉及到反相器,复杂逻辑门(NAND,NOR,XOR),功能模块(加法器,乘法器,移位器,寄存器)和系统模块(数据通路,控制器,存储器)的各个抽象层次。

对于这些层次中的每一层,都确定了其最主要的设计参数,建立简化模型并除去了不重要的细节。

课程编号:40260173 课程名称: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英)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刘雷波内容简介:数字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包括:CMOS反相器、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算术运算逻辑功能部件、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与实现、互连线模型与寄生效应的分析。

并介绍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流程。

课程编号:30260072 课程名称:微电子工艺技术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岳瑞峰内容简介:本课程授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微电子制造的各单项工艺技术,以及亚微米CMOS集成电路的工艺集成技术。

本课程讲授微电子制造工艺各单项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氧化、扩散、离子注入、薄膜淀积、光刻、刻蚀、金属化工艺等),并介绍常用的工艺检测方法和MEMS加工技术、集成电路工艺集成技术和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另通过计算机试验,可学习氧化、扩散、离子注入等工艺设备的简单操作和模拟。

课程编号:40260054 课程名称: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春任课教师:许军内容介绍:主要讲授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物理知识,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现代半导体器件的新进展。

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中的电子态和平衡载流子统计,载流子的输运(非平衡载流子,产生和复合,载流子的漂移、扩散,电流连续性方程),PN结二极管和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半导体光电器件,纳电子器件基础。

课程编号:40260033 课程名称: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春任课教师:王自强内容简介:以集成放大器的分析与设计为主线,按照“元器件-单元电路-电路模块-模拟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兼顾理论分析与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来讨论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各种常用电路单元结构及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流程。

叙述中以讨论模拟集成电路单元和系统的工程化设计方法为最终目标,在介绍清楚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着重讨论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各种考虑因素以及提高性能的措施,并以工业界广泛使用的Gm/ID设计流程为例介绍各种基本电路单元的设计方法。

课程编号:40260141 课程名称:微纳电子实验A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春任课教师:高力立内容简介:1) 集成电路测试实验:数字集成电路测试(包括功能,最高工作频率各种直流参数测试)和A/D 及D/A转换器测试(数、混合电路测试)2) 计算机模拟实验:包括集成电路工艺模拟、器件模拟、Spice模型参数提取等;3) 半导体器件实验:测MOSFET的三类I-V特性以获取:阈值电压V T、衬偏调制系数(体因子)γ、亚阈值斜率、反型层载流子迁移率。

课程编号:40260151 课程名称:微纳电子实验B课程属性:专业核心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高力立内容简介:1) 半导体物理实验:MOS高频C-V特性测量(计算二氧化硅中的固定电荷和可动电荷)和霍尔效应实验2) 纳电子教学实验: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实验课程编号:30260063 课程名称:微电子器件与电路课程属性:平台课开课学期:09春、09秋任课教师:张莉(09春)、许军(09秋)内容简介:本课程内容涵盖微电子学专业所需掌握的主要基础知识,包括半导体材料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简单介绍,半导体物理基本知识,常见半导体器件(包括pn结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MOS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制备与工作原理,微电子器件的最新进展以及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技术,其中重点讨论半导体器件部分。

课程编号:30260083 课程名称:微电子器件与电路(英)课程属性:平台课开课学期:09春任课教师:张进宇内容简介:本课程内容涵盖微电子学专业所需掌握的主要基础知识,包括半导体物理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重点讨论pn结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MOS场效应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制备与工作原理,最后还将简要介绍微电子器件的一些最新进展。

课程编号:30260032 课程名称:MEMS与微系统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开课学期:09春任课教师:王喆垚内容简介:微系统是集成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处理电路等的芯片集成系统,是微型化技术的前沿学科。

本课程介绍微系统的基础理论、设计制造方法、重要发展方向和前沿领域,包括微制造技术,物理力学基础,微传感器,微执行器,RF-MEMS,光学微系统,芯片实验室,BioMEMS,PowerMEMS。

课程编号:40260012 课程名称:量子信息学引论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刘玉玺内容简介:量子信息学是运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进行信息的编码、通信与处理的新兴交叉学科。

《量子信息学引论》讲解量子信息科学的主要思想与方法,一方面提供所需的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背景,另一方面使大家理解并掌握本领域的基本工具与结果。

同时介绍量子信息学的一些最新进展。

课程编号:40260043 课程名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AD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开课学期:09春任课教师:张文俊内容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使用EDA工具进行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EDA工具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用来描述所设计的电路系统的硬件描述语言,掌握模拟验证、逻辑综合、高层次综合等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验证、测试与诊断和版图布局布线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从事专业研究打下基础。

课程编号:40260063 课程名称:集成电路课程设计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开课学期: 09秋任课教师:李翔宇内容简介:CMOS工艺流程介绍;集成元件的制造过程与元件构造;全定制设计流程介绍;设计输入与SPICE 仿真;Verilog-A语言与行为级建模;版图编辑与验证;版图参数提取与后仿真;基于单元综合的设计流程介绍;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与可综合代码设计;仿真、综合与布局布线;基于单元的设计验证;课程设计项目训练。

课程编号:40260112 课程名称:纳电子学导论课程属性:专业限选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任天令内容简介:本课程为微纳电子学系本科专业课程。

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纳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了解微电子向纳电子发展的学科前沿。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纳米CMOS技术、共振隧道现象与器件、单电子器件、碳纳米管电子学、自旋电子学、超导电子学、分子电子学、纳电子机械系统、量子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前沿进展。

课程编号:40260082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开课学期:09春任课教师:尹首一内容简介:“专业英语”课程是面向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旨在提高学生在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专业领域英语阅读、翻译及写作水平的任选课程。

根据微电子学专业的具体要求,本课程选用最新英文原版教科书的相关章节和有关的英语读物做教材,其中包括最新的英文研究论文,并辅以相关的音像资料,力求使学生在微电子学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有所提高。

课程编号:40260092 课程名称:集成传感器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刘泽文内容简介:本课程面向全校电类各专业的学生,介绍各种集成传感器的原理和设计。

内容包括传感器的材料、传感器设计原理、传感器集成方法、传感器信号的转化和驱动电路、智能和网络传感器的基本结构。

介绍了压力、加速度等力学传感器、磁传感器、声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和离子等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

重点是各种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集成方法,让学生掌握现代传感器的制作及其应用。

课程编号:40260162 课程名称:微纳电子材料器件分析技术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谢丹内容简介:微纳电子技术将涉及到各种新型材料、器件结构以及相关的工艺技术。

如何评价材料或器件的性能,必须借助一定的分析表征手段。

如:,( STM,AFM,MFM)等。

本课程将系统的介绍微电子和纳电子材料及器件的分析表征方法,比如:晶体结构分析方法(XRD等),表面形貌分析方法(SEM,TEM,AFM 等),成分分析方法(AES,XPS,SIMS等),以及这些分析手段在微纳器件方面的应用,同时,还将介绍一些新型的微纳电子器件的分析测试技术。

课程编号:00260011 课程名称:晶体管的发明和信息时代的诞生课程属性:新生研讨课开课学期:09秋任课教师:王志华内容简介:晶体管是集成电路的核心、信息社会的基础,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其发明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技进步。

本课程以晶体管发明时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线,探讨科学研究的规律。

讨论内容包括,科学预见和选题、科研方法与政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