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研究 文化·色彩·思维篇
《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一节 “实践” 的原则
第三节 学以致 用
参考文献
后记
感谢观看
读
书
笔
记
《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情况
言语
语言学
实践
方法
变异
原则
语言
研究
总结 社区
上海
社会
新加坡
客家人
使用
柔佛州
理论
教程
01 第一章 绪论
目录
02
第二章 语言变异与语 言变化
03
第三章 互动社会语言 学
04 第四章 语言接触
05 第五章 言语社区理论
5
第五节 总结
第三章 互动社会语言学
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会话 2
策略
3 第三节 现出
语法
4 第四节 社会
语用学
5
第五节 总结
第四章 语言接触
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奥克 兰华人日常对
2
话中的语码转
换
3
第三节 马来 西亚柔佛州客
家人的语言转
用
4
第四节 黑龙 江省杜尔伯特
蒙古族社区语
言
5
第五节 总结
第一章 绪论Leabharlann 第一节 社会 1语言学的产生 与发展
第二节 社会 2
科学的特性
3 第三节 社会
语言学实验室
4 第四节 研究
方向
5 第五节 实践
教学
第二章 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
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溧水 2
“街上话” (u)变项
外语专业必读书目
所需书目
书名书号作者
1.中国文化通鉴(英汉版)9787040176629 杨敏
2.中外文学经典翻译教程9787040189421 王宏印
3.报刊语言翻译9787040235852 张健
4.翻译引论9787040312171 龚芬
5.英汉与汉英翻译教学论9787040177176 阎佩衡
6.语言与社会9787040286250 陈建平
7.语用与翻译9787040295870 莫爱屏
8.英国社会与文化(附学习光盘)9787040276756 杨金才
9.美国社会与文化冷慧
10.英文电影赏析张俊香
11.语言学理论与流派9787040287097 胡壮麟
12.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9787040312188 龚芬
13.中西语义理论对比研究初探9787040187281 王寅
14.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色彩思维篇9787040137576 杨永林
15.英汉汉英翻译教程9787040115352
16.西方文化概论9787040323993 樊葳葳
17.中国文化概论9787040321241 樊葳葳
18.文学导论9787040250183 刘存波
19.英汉对比研究9787040292657 连淑能
20.跨文化交际研究贾玉新
21.商务英语翻译李明
22.英语诗歌教程9787040228663 李正栓
23.英汉语篇翻译9787040319811 范守义
24.希腊罗马神话刘树森
25.英语词汇学教程9787040252583 杨信彰
26.圣经文学导读9787040323351 黄宗英
27.新编语言学导论9787040287134 文秋芳。
社会语言学导论
社会语言学导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和语言变体的影响的学科,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关注言语行为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语言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语言学导论涉及到语言的发展、变化和使用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这一复杂的现象。
社会语言学导论探讨了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社会语言学导论研究了语言是如何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展演变的,以及语言的差异和变体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研究语言的历史和演变,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和特点。
社会语言学导论分析了语言使用的社会因素。
语言使用不仅仅是为了交流信息,还反映了社会身份、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等因素。
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会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约束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群体会有不同的语言使用习惯和风格。
通过研究语言使用的社会因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中的语言现象和社会关系。
社会语言学导论还研究了语言变体和语言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语言也在不断演变和改变。
社会语言学导论研究了语言的变体和方言现象,分析了不同地区、社会群体和社交场合中的语言变化规律。
通过研究语言变体和语言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第二篇示例: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对社会中语言使用的规律和现象进行研究,揭示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社会语言学导论作为社会语言学领域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从而深入探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在社会语言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是我们必须了解的,比如语言变体、语言规范、语言政治等。
语言变体指的是在不同社会群体或社会环境中使用的不同语言形式,比如方言、口语、俚语等。
语言规范是指社会对语言使用的规范和约定,包括书面语和口语、正式语和非正式语等。
广告语中双关修辞的社会语用研究
广告语中双关修辞的社会语用研究作者:陈丹玲董行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24期摘要:双关修辞简洁凝练、含蓄风趣,有新颖别致的修辞效果。
广告语中的双关修辞主要有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和语法双关。
运用双关修辞,既可增加广告语的记忆价值,加强广告语对消费者的诱导作用,又可增强广告语的含蓄美,增添广告语的幽默感。
关键词:广告语双关修辞社会语用学1.引言广告语言是试图通过语言影响我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表现形式(杨永林,2004),在社会活动中很普通很活跃,它是一种最具创新的语言表现手段。
对于双关的定义,学者们见仁见智。
《辞海》中双关的解释为:“修辞学上辞格之一。
利用语言文字上同音或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关涉到两件事。
”王希杰在《汉语修辞学》中指出:“双关就是有意识地使用同一个词语、同一句话,在同一个上下文中同时兼有两层意思。
”可以看出,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双关修辞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阐释了运用双关修辞能达到的效果。
语用和修辞是相互联系的。
广告语的社会语用指向非常明确,因此,从语用的角度研究广告语中的双关修辞是必要的。
2.广告语中双关修辞的表现形式双关修辞包含两层意思,很容易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双关修辞的广告语能使语言富有张力,或简洁明了,或生动活泼。
双关修辞一般分为三种: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和语法双关。
(1)谐音双关。
它是利用音同或音近而构成的双关。
汉字有一音多字的特点,因此易于形成谐音双关。
如“骑乐无穷”“食全食美”,都通过谐音双关达到了音近义通的效果。
(2)语义双关。
它是利用某些字词的多种意义在特定的语境下形成的双关。
这样就包含两种意思,使表达含蓄委婉、幽默风趣。
如“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在这里既指想象力,又指联想品牌,从而达到宣传的作用,使人印象深刻。
广告语通过语义双关用智慧表现语言魅力。
(3)语法双关。
它是利用语法结构的多种可能性造成的双关,它多借助词性的兼类构建不同的结构进而指称不同的含义。
社会语言学名词解释
社会语言学名词解释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关系的学科,主要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语言使用的人群、语言使用的条件等因素,旨在揭示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语言、文化、社会、认知等多个方面。
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定量分析语言数据等方式,研究语言使用的人群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
定性研究则是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研究语言使用的场景和条件,以及语言使用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的重要领域包括跨文化交流、语言交际、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等。
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社会语言学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探讨语言差异对交际关系的影响,提倡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在语言交际方面,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使用的场景和条件,探讨语言使
用对交际效果的影响,提出有效的语言交际策略。
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使用和心理过程的关系,探讨语言使用的心理因素,研究人类认知的特点和语言使用的关系。
在认知科学方面,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探讨语言使用的认知能力,提出认
知语言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社会语言学研究综述
社会语言学研究综述作者:杨瑛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06期摘要:社会语言学是在现代社会科学基础上新兴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
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结构的各个层面上,而是远远超出传统语言学研究的范畴, 同话语分析、篇章结构、交际策略、认知结构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了跨文化、跨学科研究中的学术点。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开发与应用一、引言社会语言学这个名称,是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和社会学结合的产物,同时又与人类学和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从那时起,社会语言学家所作的各种调查,大大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与语言共变关系的了解。
它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带有浓厚的批判性质,是作为对盛极一时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反动而出现的( Kuhn 1962,1970; Hymes 2000)。
依据以上讨论,可以对社会语言学做出简繁有别的两种定义。
简而言之,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个语言学分支。
详而论之,社会语言学研究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语言结构,二是社会语境。
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社会语言学试图透过社会文化现象分析研讨言语行为,并通过语言使用现象说明社会结构及其内在机制问题。
二、社会语言学的特点1 范围广泛作为一个边缘学科,社会语言学借鉴了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大众传媒、哲学的理论与方法,范围广,内容多。
在研究范围而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社会中只要有用到语言的地方,都已经有人予以注意。
它已覆盖一切可能的将语言与社会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的研究。
2 注重应用中国社会语言学之所以得以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工作者力图改变以往在某种程度忽略社会需求的现象。
因此,中国社会语言学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应用研究,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在应用方面花了很大的气力以至于一些语言学者把社会语言学定义为应用学科(陈章太,1990),还有的学者主张把社会语言学纳入广义的应用语言学(于根元2000)。
社会语言学(五篇范例)
社会语言学(五篇范例)第一篇:社会语言学网络流行语新谈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一些流行语跳出网络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在电视上报纸中以及人们的日常交流中,网络新词随时随地可见,它紧跟着社会热点,贴切地融入人们的语言里,迎合了当下“草根”一代,身后跟着众多的粉丝。
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部分内容,流行语同时也对社会媒体和传统文化造成了影响和冲击。
如同网络一样,依附于它的网络语言亦是一把“双刃剑”,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甚至一些低俗的内容。
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流行语,给予正确的认识[1]和适当的引导。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网络流行词正确认识对媒体及传统文化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国际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逐渐受到欢迎。
网络交际与以往我们交际的方式不同的是,它完全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
真因为它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和独特的魅力这种全新的高科技交流方式正在全球风靡。
随着QQ、BBS、网络论坛、虚拟社区等网络载体的出现,网络交流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同时,与之相应出现的网络流行词也极大地影响着信息时代中的人们的生活。
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不论是生活、工作、娱乐的脚步都大大加快了。
高效率的追求让我们电脑上的输入速度不得不也跟着变换。
为了高速度的输入,人们逐渐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创造出了大量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组合的新词汇,于是一些完全不符合汉语的规范表达方式的网络语言就这样出现了。
网络语言,代表了一定的网络文化。
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等各种因特网应用场合,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它来源及其广泛,大多取材于方言俗语、各门外语、缩略语、谐音、误植,甚至以符号合并以达到形象效果等等。
属于混合语言,通常使用注意文字或俗称的“火星文”,而且又由于语言及文化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有地方特色的因特网语言。
社会语言学ppt课件
5)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 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
5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1)语言的变异(variation),并且联系社会因素来探讨语 言变异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常常使用统计的方法和概率的 模式来描写这些变异现象。这又被称为"微观社会语言学" (micro-sociolinguistics)或"小社会语言学"; 2)社会中的语言问题,如上面提到的双语、语言接触、 双方言,语言规范化问题等,这又被称为"宏观社会语言 学"(macro-sociolinguistics); 3)研究人们怎样在实际环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及 不同的社会、社团使用语言的差别,如某一社会阶层使用 语言的不同习惯(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的不同,这被称 为语言的社会变异),又如不同的性别、年龄、行业和经 济地位等对个人言语的影响(这被称为个人语言变异)。
13
六、理论价值
对语言提出了一种更为细致的同时又更为广阔 的概念,打破了索绪尔以来只研究语言内部同 质系统的局限;
对语言研究进行计量统计的分析; 通过语言变异的研究在共时和历时之间架起了
一道沟通的桥梁,语言学现在已 取得了一些明显的进 展。随着60年代以后 语言学家对语言异质 性的认识的加深,社 会语言学又发展出交 际民族志学、跨文化 交际、交际社会语言 学、语言社会化和语 言习得、会话分析、 语言变异研究等学派。
11
1) 交际民族志学主要从语言的文化、社会之间的相互关 系来研究语言的使用规律,它侧重于用文化人类学的观 念来描写语言的运用,尤其注重研究在不同的社团、组 织、社区以及社会中因文化习俗的不同给言语运用所带 来的限制性特征,如:特定社区的社会语言学资源、实 际言谈活动中上述资源是如何被开发和利用的等等; 2)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是探索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中 的交际策略和具体差异; 3) 交际社会语言学注重研究一个种族内部的交际差异, 例如同一种族内男女性别差异对交际策略的影响,不涉 及跨文化和跨种族的交际策略; 4) 语言社会化和语言习得的研究把语言的本质看成为 一种社会现象,因而儿童的语言习得就与他所处的文化 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英语语言中语码混合若干方面的探讨
英语语言中语码混合若干方面的探讨语码(code)是指人们用于交际的语言、方言、语体或语类。
语码是某种语言可以辨别的变体,涉及具体地域、社会、阶层、功能分配或特定语境的系列选择。
语码混用(code-mixing)通常指的是同一个句子、同一段话、同一篇文本中,出现两种或多种语码的交替使用。
1 语码混合应用于广告的必要性(1)社会发展及国际交流的需要。
自WTO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投资和旅游。
为了给他们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许多广告语篇使用中英对照的方式,以此来满足国际交流的需要。
例如:智慧演绎,无所不在Intelligence everywhere.(摩托罗拉手机)只管去做Just do it.(耐克运动鞋)这两则广告使用了语码混用,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同时给国内外顾客提供方便。
(2)社会目标受众的选择。
每一则广告都有一定社会范围的目标受众,即读者。
广告设计者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例如以下招聘广告:English TeacherRequirements:——University degree and above in English or normal English.——Eager to learn and open-minded and creative.——Deep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for different cultures.很显然本广告首先要跨的门槛是英语。
若求职者看不懂广告中英文的意思,那就只好“望洋兴叹”了。
可见,招聘广告中使用语码混合以利于筛选人材。
(3)遵循广告本身的AIDA原则。
AIDA原则是美国E.S.Lewis提出的广告设计四标准,它包括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发生兴趣),Desire(产生欲望),Action(付诸行动)。
一则好的广告语必须遵循这四项原则。
例如:Ours exclusively.The new essential fragrance from ESTEE LAUDER.Fantastique.Enchanting.Let the new essential fragrance from ESTEE LAUDER leave him positively…SpellBound.May we suggest Spe llBound perfume,2.5 oz,$70.Eau de parfum,1.7oz.$50.Eau de parfum spray 3.4 oz.$50.Perfume Baby Crème 6.7 oz.$50.这是法国化妆品公司ESTEE LAUDER推销SpellBound品牌的香水时所使用的广告语言。
《社会语言学》课件
实证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未 来,社会语言学将更加注重实证研究,通过实地 调查、实验等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和探究语言现 象的本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语言中的文化信息
探讨语言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如价值观、信仰、 习俗和传统等。
跨文化交际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如何理解 和使用语言。
语言与性别
性别与语言使用
01
研究不同性别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包括词汇、语调和话题选
择等。
性别与语言权利
02
探讨性别如何影响语言权利的变化
03
研究语言变化过程中性别的角色和影响,以及性别如何影响语
言的演变。
语言与年龄
年龄与语言使用
研究不同年龄段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包括词汇、语法和语用等 。
代际差异与语言传承
探讨不同代际之间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 语言的传承和发展。
年龄与语言变化
研究年龄因素在语言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年龄如何影响语言的演 变和发展。
03 社会语言学理论
语言与社会结构
01
语言与社会结构相互影响
语言不仅是社会结构的反映,同时也参与构建社会结构。社会结构中的
各种因素,如阶级、性别、年龄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的使用。
02 03
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
不同的社会群体和地域会有不同的语言变体,这些变体被称为社会方言 和地域方言。社会方言主要反映社会群体的差异,地域方言则反映地理 区域的差异。
社会语言学
目录
• 社会语言学概述 •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社会语言学理论 • 社会语言学应用 • 社会语言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社会语言学演讲稿三分钟(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关于社会语言学的一些思考。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语言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使用、变化和发展。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社会语言学的重要性及其对我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一、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变异: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中语言使用的差异,如方言、口音等。
2. 语言与社会阶层:探讨语言与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教育水平等之间的关系。
3. 语言与性别:分析语言在性别差异中的作用,如性别歧视、性别语言等。
4. 语言与权力:研究语言在权力关系中的运用,如语言霸权、政治语言等。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意义在于:1. 帮助我们了解语言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
2. 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社会和谐。
3. 为语言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推动语言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社会语言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 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我国语言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如推广普通话、保护方言等政策,旨在促进全国范围内的语言交流与统一。
2. 语言教育: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有助于改进语言教育,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
例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语言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语言教学。
3. 传播学:社会语言学在传播学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播过程中的语言现象,提高传播效果。
4. 社会语言学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如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协助司法机关解决案件中的语言问题。
三、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将不断拓展。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方面:1. 数字语言学:研究网络语言、社交媒体语言等新兴语言现象。
2. 跨文化语言学: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的差异,为跨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持。
3. 生态语言学:关注语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讨语言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第八章社会语言学
第八章社会语言学1.语言变异语言的使用属于社会现象,语言的使用会因言语社区、地域、社会团体、甚至个人的不同而不同。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把语言置于社会环境中来研究语言,从而揭示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语言变化的本质特征和社会意义。
1.1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言语社区可以定义为构成一个社团的一群人,他们具有相同的语言或具有同一语言中某一特定的变体。
言语社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同一言语社区的人使用同一语言或同一语言中的不同的变体进行交际,而且他们对他们所使用的语言的规范具有类似的态度。
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职业、年龄等因素不同的人所使用的语言往往带有他们各自言语社区的烙印。
1.2言语变体(speech variety)言语变体(speech variety),有称之为语言变体,是语言使用者所使用的具有一定区别性特征的变体。
这些不同的特征主要反映在发音、句法规则或词汇上。
言语变体作为一种中性词语可以指标准语(standard language)、方言(dialect)、洋径浜语(pidgin)、克里奥尔语(creole)等,可以指同一语言的地域性或民族性变体,如英语中的澳大利亚英语、黑人英语等,也可以指同属一种语言的功能性言语变体,如法律语体等。
社会语言学家尤其是对地域变体(又称地域方言)、社会变体(又称社会方言)和功能变体(又称语域)感兴趣。
言语变体无论其具有何种社会属性,在社会语言学家看来它们之间没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因为它们都是体系的。
1.3地域变异(regional variation)地理障碍如高山,海洋,空间的距离等是造成语言地域变异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对自己地方语的“忠诚”以及对语言变化的抵触情绪也是形成地域方言的原因。
虽然语言的地域变异反映在发音、词汇和句法上,但是语言地域性变异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地域口音(accent)。
由于地域变体的存在给跨地区的交际造成障碍,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应运而生。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关于语言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学科,主要研究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多彩,本文将就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文化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人类的语言习得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
文化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表达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究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形态、结构与变化,以及语言对文化认知的相关性,如跨文化沟通障碍、语言习得与文化背景,文化语言刻板印象等。
二、语言政策研究语言政策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的另一大分支学科,旨在探究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方面的科学原则和实践应用。
语言政策的制订、实施和评估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语言政策研究也成为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支。
语言政策研究主要涉及语言的规划、教育、官方语言的规定、多语种社群的管理等多方面。
三、语言教育研究语言教育研究主要研究语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语言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语言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得语言学习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目标语言。
同时,它也研究语言教育与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语言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语言技能的水平评估等。
语言教育研究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特别是在第二语言教育领域。
四、语言变异与变化研究语言变异与变化研究是研究语言变异和变化的规律、原因和趋势。
语言作为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不可避免地要随着社会环境和文化交流的变化而发生变异和变化。
语言变异与变化的研究旨在揭示语言的演化和变化规律,为语言规划和语言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该领域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语言变化的历史、方言、语言接触、语言习得、语言变异等。
五、语言与认知研究语言与认知研究旨在从认知科学角度探究语言的认知机制,研究语言的认知流程和与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的相关性。
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语音知觉、形式语言处理、语义语用、记忆和情感等多方面,它为我们了解人类思维和语言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深入的研究依据。
《社会语言学》课件
社会语言学与其他语言学分支的关系
语音学
研究的是音的结构和音位、音素的分析和 音变过程,是对语音层面进行的学科研究。
词汇学
研究词汇和词的结构,其中也有一部分是 有关词的功能,如词类和句法等。
句法学
研究句子的基本成分、结构和组织规律, 以及句子与其他语言要素的关系。
语义学
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体系和语境下意义的 传达方式,还包括语义变化及其原因的研 究。
社会语言学的应用
社会语言学的一大应用领域是语言教学和语言规范的制定。在企业和商业领 域中,社会语言学的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市场营销等方面。
结论和展望
社会语言学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语言学中盛行的主流学门。我们期 待在更多领域和方向上研究社会语言学的贡献。
分析表情符号在社交互动中扮演的角色和意 义。
语言和身份
研究语言对身份认同和建构的影响,包括了 种族、地域、性、性取向等多个方面。
语码转换
研究多语言环境下的语码转换现象,反映了 语言使用者的个人经验和社会地位等多个方 面。
对话分析
研究人类社交对话的组织形式、话语闭合和 多样性等方面,也是社会语言学中热门的点 之一。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
利用记录和分析自然语料库中的语言数据来发 现社会语言学规律和现象。
访谈
采用听取或录音的方式对人类语言进行评价、 描述和分析。
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采集语言使用情况和认知 数据。
语料库分析
对大量的语料进行计算机统计和分析,揭示语 言的统计规律和模式。
社会语言学的热门领域
表情符号
语言多样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研究社会和文化因素对语言多样性的影响,包 括方言、行话和异化等。
社会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学科领域,旨在探究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实践、文化认知以及个体身份的。
本文将从语言习得、语言变体、社会语言变迁以及语言政治等方面阐述社会语言学的重要性和研究内容。
语言习得社会语言学关注语言习得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影响。
语言习得不仅是个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对社会文化的认知和适应过程。
社会语言学研究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语言习得的差异,以及社会因素如家庭、学校、媒体等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语言变体语言变体指的是由不同社会群体使用的语言形式或说话方式。
社会语言学研究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差异,包括社会阶层、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导致的语言变体。
这些语言变体反映了社会文化的特征,也影响着个体在社会交流中的地位和角色。
社会语言变迁社会语言学关注社会语言的变迁和演变。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语言也会随之改变,包括词汇的加入、语法结构的变化以及语音语调的演变。
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这些变迁的原因和影响,揭示了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联。
语言政治语言政治是指政府、组织或个人通过语言运用来实现政治目标或控制社会。
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语言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包括语言政策对多语使用、官方语言地位以及民族认同的影响。
语言政治不仅是政治领域的重要议题,也反映了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
综上所述,社会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入探讨了语言与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研究语言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使用和变化,社会语言学为我们理解语言的本质以及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在日益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促进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基于语言相对论的探索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基于语言相对论的探索作者:胡建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8期摘要: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语言相对论,是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中颇受争议的理论,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影响,虽然没有足够的实证可以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但在相关的语言活动中有着较强的解释力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语言相对论的理论渊源,并对该理论的几个案例进行分析以揭示语言对思维的束缚关系。
关键词:语言;思维;语言相对论作者简介:胡建敏,女,(1981-),贵州人,贵州师范学院大外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8-0170-01一、语言相对论理论渊源语言,思维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哲学关注的焦点,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通常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思维过程必须凭借的物质材料”。
现代医学也证明人类在大脑的生理结构方面并无二致,纵然人们说着各不相同的语言,看待世界的眼光却应该一致。
然而不同的语言之间所呈现的语法,词汇,结构上的差别是否会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呢?早在19世纪,通晓多种语言的德国语言学家、思想家洪堡特(Humboldt)注意到了语言对思维的介入,他认为语言用不同的方式对现实进行范畴划分,这些迥异的方式限定了我们大脑的组织方式,语言就整体而言,处于人与人有内部和外部影响的自然界之间……因为人的认识和活动取决于观念,故观念与事物的关系完全受制于语言。
洪堡特的观点在20世纪20年代影响了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Sapir),在论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时,他认为:“人并非仅仅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也并非仅仅生活在社会活动的领域中,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充当他们社会表意媒介的特定语言的制约。
“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知不觉地建立在该社会的语言规范的基础之上的。
”(沃尔夫,2001)萨丕尔的学生沃尔夫(Whorf)在观察现实生活和对印第安语的考察后,把这些观点发展成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1)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别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1)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别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言制、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2)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标准语和土语、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3)交谈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4)社会以及不同的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5)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
在经过约50年的发展中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的延伸,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社会语言说的研究会取得更大更多的成就,同时也对我们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Social linguistics is to study the social nature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differences branches. 60s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first 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areas: general, including the following:1) the language of a country or region, such as two-word system status, bilingual, multi-lingual or multi-dialect situation;2) variations in various languages, including regional dialects and socialdialects, standard language and dialect, formal and informal language body language bod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tructure and social function;3) The conversation scenarios and sel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de and the Code Selection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4) Social and different languages or language groups on evaluation and attitude variations and the resulting social effects;5) The social, cult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asons, as well as language contact caused by changes in the way of language and law, and so on.After about 50 yea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linguistics are constantly extending the scope, I believ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ocial language that will achieve greater success more,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play a huge role.(2)从社会语言学我们可以得到许许多多的启示。
中法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之比较
中法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之比较作者:李曼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7期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红”在中法文中涵义的异同,来揭示这两个国家历史文化的异同。
颜色的存在本身是客观的,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别,我们对颜色的认知却不尽相同。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红色一、中国文化里的“红”及其引申义“红”属于最早出现的颜色词之一。
最早出现的表示红色的词有:朱,赤,红等。
在封建社会,红色象征着成功与尊贵,在唐朝,官五品以上着“朱服”。
成语“父紫儿朱”中的朱就是这个意思,另外,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紫色官服,故此成语指父子都做大官。
红的这种象征意义,也延续到了今天,如“某某领导身边的大红人”,这里的红就包含成功,有影响力的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人总是把红色与喜庆联系在一起,每逢过节的时候,人们总爱用红色来凸显节日的氛围。
比如,中国人最重要的春节,我们贴红对联,放红鞭炮,挂红灯笼,长辈们也会给晚辈包红包……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上,更是处处可见红色,最美的新娘总一身红色,千娇百媚,喜气洋洋。
因为红色的这种象征意义,说到“红事”那肯定就是指喜庆的事情。
另外,在“红颜”,“红妆”,中,红有了另外一种含义:女人。
大概是因为自古以来,红色的美艳只有女人能很好地展现出来吧。
红色是中国国旗的颜色,这就注定了“红”在中文里的特殊地位。
1918年,苏维埃政权选择了象征革命和被压迫民众的红旗作为标志。
受此影响,中国也赋予了红色革命的象征意义:红色政权,红军,红色江山……二、法国文化里的“红”以及引申义红色在希腊和罗马文化中有着辉煌的历史。
战神(Le Dieu Mars)就穿着红色的战袍,古罗马的百人队长也穿着红色的衣服。
在罗马帝国,从骨螺身上提取出来的红色十分艳丽,这种颜色染出来的衣服是帝王和将军的专属。
大约从十三世纪起,罗马教皇开始穿红色的衣服,表示时刻准备把自己的鲜血献给基督。
在西方文化中,红色一般都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在中国,红色虽然也象征权力,但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是黄色,是“龙袍”的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色彩·思维篇》序言
桂诗春
作为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的姐妹篇,杨永林教授又呈献另一佳作《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色彩·思维》,嘱我做序,欣然应命。
社会和语言的发展相辅相成,有着深厚的联系;而一个国家的悠久历史正是这种联系的见证。
我国秦始皇实行“书同文”以统一大业,西汉杨雄做《方言》,以记录汉语词汇在地理上的差异。
从清末开始的汉字改革和1919年“五四”白话文运动,既是社会的需要、历史的必然,也是社会语言学的存在与发展的范例。
在西方,19世纪末的方言地理学和20世纪初的人类语言学,文化语言学i也在考察语言和社会、民俗、文化、地域的关系方面取得辉煌成果。
这些姐妹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研究目标和领域,但却对社会语言学在上一个世纪的60年代作为一门科学的出现,起了催生作用。
我自上一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接触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这几门新兴的语言学科。
当时看到的第一本书是Halliday等三人所写的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1964),这本书以语言教学作为出发点,谈到了一些新兴语言学科对改进语言教学的一些启发。
Halliday本人是一位功能学派的语言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书中谈到不少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振聋发聩,惹人深思。
几年后,我有机会赴英作短期学术访问。
到过英国一间综合中学(即有别于私立的贵族公学的普通中学)去听了一堂高中毕业班的英语课。
教师上课先放几段录音,其中有丘吉尔二战时期的一段炉边谈话、一段牧师的布道文、一段家庭妇女逛市场的谈话、一段女售货员在柜台边上的讲话。
然后让学生根据说话内容来判断说话人的身份、职业、文化水平和地区。
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根据说话的语言特点来进行讨论,热烈而生动。
有根据谈话的内容者、有根据所用的语体者、有根据说话人的方音者,最后都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当时我感到很新鲜,向授课老师刨根问底,因为在我的想象中,毕业班的英国学生上英语课应该都是学较高深的英国文学作品,不会再学母语的使用。
他送了一本详尽的教学大纲,我一看,书名为Language in Use,而主编就是Halliday。
事隔30多年后,我于去年又在广州见到他,承他告诉我编写教学大纲的背景:当时英国政府有鉴于应用语言学的进展,成立一个包括语言学家和中学教师在内的规划小组;以他为首,专门研究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对改革母语教学的启发,教学大纲便是大家研究的成果,并付之实行。
我想这和上面提到的那本专著不无关系。
但是就我而言,经过这些初步接触后,却没有在把自己的研究定位在社会语言学上面,因为我觉得研究社会语言学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去开垦象美国语言学家Nida所说的中国这片社会语言学的处女地,而我却没有这样的条件。
不过我始终是关注着这块热土,希望有更多的有心人去耕耘,因为有些学术问题(如语言和思维)是共通的,不同学科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问题而已。
杨永年教授正是在社会语言学的这片热土上辛勤劳作的垦荒者。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在中国人使用颜色词的社会性差异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成果。
经过了15多年来的努力,他坚持自己所提出的“宏观控制,选准热点,知难而进,谈深谈透”的研究方针,在语言功能、文化、思维、称谓、性别、颜色等方面开展了原创性的研究,荦荦大端,使人
目不暇给。
这说明社会语言学在我国已经从单纯的介绍和引进走上了吸收和发展的康壮大道。
而这一本集子更是侧重在讨论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都是近年来国人感兴趣的、可以上升到哲学高度的问题。
相信读者必会从中获益。
更值得指出的是杨永年教授的这些研究不限于就事论事的描述,而立足于理论概括。
他在前言里提出了所要恪守的五项原则:解码性、分析性、透切性、重构性、概括性,并且做了穷源溯流、醍醐灌顶的阐述,作为其讨论问题和观察世界的出发点。
我觉得这种从方法论的高度去总结自己研究成果的做法甚为可取,因为它使人在惊叹作者所取得的令人艳羡的成果之余,也能按图索骥,有所遵循。
再回到我开始所引用的Halliday那一本书。
它告诉我们社会语言学对语言教学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我国的语文教学往往是“重文轻语”,究其根本原因是语文改革未能吸收语言研究的新成果。
我们热切地希望杨教授继续开展他的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继续往社会语言学的应用方面进军,再写一本集子。
是为序。
于白云上下
2/6/04
i在社会语言学中,有所谓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译作“民族语言交际学”。
按照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College Edition,1957)的定义,ethnography为the branch of anthropology that deals descriptively with specific cultures, especially those of primitive peoples or groups.“民族语言交际学”缺少了“文化”的内涵,可否索性把它译成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