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信息技术第四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了解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的功能;
3.掌握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系统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与归纳的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
2.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
二、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当前掌握的知识水平,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五大基本组成部分
2.认识计算机核心部件CPU。
难点:
1.了解计算机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功能;
2.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区别、主存储器与辅助存储器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赏识教育法
四、教学准备:
硬件设备
1.教学电脑、投影仪、语音系统
2.计算机硬件实物(CPU、内存条、硬盘)
软件资源
1.教学前准备的课件
2.各类展示图片、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4课教学的内容涉及概念较多,容量较大,而且也较为抽象难懂。
基于对这一因素的考虑,教师将教学时数分为2课时。
本课是第4课的第1课时,教学内容为4.1部分。
本课以连接电脑的数码摄像头为学生拍照导入新课,这是学生喜闻乐见、愿意积极参与的一种活动方式。
数码拍照贴近学生生活,能较好地抓住学生好于表现的年龄特点。
使得学生从课堂一开始就能表现出极的大兴趣和对本课的高度关注,同时,从一个外设的出现到引入计算机硬件等概念是顺理成章的事,自然、合适。
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引入。
为了使学生能更形象地理解电子计算机,教师采用了类比教学,把计算机和人进行了比较。
学生由于对人、对自己有真切的自我体验,对人体器官的功能和人大脑能思想有比较直观的认识,通过类比,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组成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设施及其功能和计算机软件概念,使相对抽象的概念变得更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了大量的实物,如内存条、CPU、硬盘等,通过对实物的展示将更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未曾接着过的计算机部件所获得直观的经验。
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来看,教师确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位准确。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能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展开教学,课堂教学的推进呈现出层次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思路比较清晰。
所安排的教学活动也能较好地服务于这一目标,达成度较好。
相对来讲,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设置则相对较为笼统,不太具体。
从教案本身表述的做法来看,学生活动的安排对促进这些目标的达成也显得不够给力。
例如,在本课设计的探究环节中,学生的探究并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虽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自主概括和发言,但教学活动实际仍主要由教师配合课件讲解完成,对学生的“探究”二字落实不够。
另外,在实践应用环节中教师对学生课堂作业的填空题目设计应在教案中以具体的试题形式呈现出来,避免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在探究环节中,学生动手计算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该怎样来做也应该有一个具体计划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