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信号转导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细胞信号转导》课件

《细胞信号转导》课件

1
激活物
激活物是引发细胞信号传递的触发因素。
2
受体
受体是细胞上识别和结合信号的蛋白质。
3
信使分子
信使分子是传递信号的分子信使,如细胞内嵌合蛋白和化学物质。
细胞信号传递的途径
细胞信号传递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例如G蛋白偶联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和泛素样修饰途径。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可以与G 蛋白相互作用并激活细胞信号 传递的受体。
基因调控
通过激活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转录来调节
蛋白激酶级联反应
2
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一系列蛋白激酶的级联反应,参与细胞
内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
3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
细胞信号转导可以调控细胞的增殖、分 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细胞信号传递的调控
细胞信号传递可以通过酶促修饰、反式调控和基因转录控制等方式进行调控。
基本过程
细胞信号转导包括信号传递、信号放大、信号 整合和信号传导。
细胞信号转导的类型
细胞信号转导可以分为内源性信号和外源性信号两种类型。
1 内源性信号
来自细胞内部的信号,如细胞自身合成的分 子信号。
2 外源性信号
来自细胞外部的信号,如激素、生长因子和 神经递质等。
细胞信号传递的参与者
细胞信号传递涉及多个参与者,包括激活物、受体和信使分子。
《细胞信号转导》PPT课 件
#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相互作用的关键过程,它们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 信号传递调控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什么是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传递分子信号来调节其生理反应和行为的过程。
定义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传递分子信号来调 节其生理反应和行为的过程。

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识别-膜与医药学-2011

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识别-膜与医药学-2011
(二)Gs和Gi
G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亦称信号转换蛋白,它将受体腺苷酸环化酶偶联起来,使细胞外信号跨膜转换为细胞内信号,即第二信使cAMP。Gs偶联Rs和腺苷酸环化酶,Gi偶联Ri和腺苷酸环化酶。Gs和Gi均已被纯化,相对分子量为80×103~100×103,均由α、β、γ亚基组成,其β、γ亚基相同,而α亚基各不相同。
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表达,这是通过蛋白激酶A完成的。cAMP特异地活化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kinase)而表现出不同的效应。蛋白激酶A由两个催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在没有cAMP时,以钝化复合体形式存在。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改变调节亚基构象,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解离,释放出催化亚基(图5-27)。活化的蛋白激酶A催化亚基可使细胞内某些蛋白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于是改变这些蛋白的活性。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有不同套的靶蛋白被磷酸化,例如同样是肾上腺素这种胞外信号的刺激,在骨骼肌细胞激活的蛋白激酶A使与糖元分解代谢有关的酶磷酸化,扳动分解糖元生成葡萄糖的机制;在脂肪组织使脂肪分解代谢有关的酶磷酸化,从而导致甘油三脂分解生成脂肪酸。这就解释了为什麽cAMP的效应随靶细胞不同而变化。通过蛋白激酶A的活化,进而使下游靶蛋白磷酸化,从而影响细胞代谢和细胞行为是细胞快速应答胞外信号的过程。此外,还有一类细胞缓慢应答胞外信号的过程,这就是cAMP信号通路对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细胞表面由单条多肽经七次跨膜形成的受体,N-末端在细胞外,C-末端在细胞内,受体的氨基酸序列含有7个疏水残基肽段,每段22~24个氨基酸残基,形成七次跨膜α-螺旋,其中螺旋5和6之间的胞内环状结构域及C端肽段对与G-蛋白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无数胞外信号分子的细胞应答,包括多种蛋白或肽类激素、局部介质、神经递质和氨基酸或脂肪酸的衍生物以及光量子。尽管与这类受体相作用的信号分子多种多样,受体的氨基酸序列也千差万别,但从已分析过的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的结果表明,在所有真核生物从单细胞酵母到多细胞哺乳类都具有相似的七次跨膜结构。甚至在细菌中虽然没有G-蛋白,但发现有结构相似性的膜蛋白--视紫红质(一种光驱动的质子泵)。可见,这类受体在进化上是相当古老的。

《细胞信号转导》课件

《细胞信号转导》课件
03 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与血管生成
肿瘤细胞通过信号转导通路调节血管生成,为肿 瘤提供营养和氧气,促进肿瘤生长和扩散。
信号转导异常与代谢性疾病
01
胰岛素信号转导与 糖尿病
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导 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 影响糖代谢和脂肪代谢。
02
瘦素信号转导与肥 胖
瘦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导致 肥胖的发生,影响能量代谢和脂 肪分布。
03
炎症信号转导与非 酒精性脂肪肝
炎症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导致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影响脂 肪代谢和炎症反应。
信号转导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磷酸化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重要特征,影响神 经元突起生长和神经元网络连接。
α-synuclein异常磷酸化与帕金森病
信号转导蛋白
01
信号转导蛋白是一类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蛋白质,包括G蛋白、 酶和离子通道等。
02
G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三聚体GTP结合蛋白,能够偶联受
体和效应器,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
酶是另一类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能够催化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03
,如磷酸化、去磷酸化等,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
效应蛋白
基因敲入技术
通过将特定基因的突变版本引入细胞 或生物体中,以研究基因突变对细胞 信号转导的影响。
蛋白质组学技术
01
蛋白质印迹
通过抗体检测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修饰情 况,了解蛋白质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02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如酵母双杂交、蛋白质芯 片等,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合物的形
细胞信号转导是生物体感受、传递、放大和响应 外界刺激信息的重要过程,是生物体内一切生命 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

植物生理学教案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

植物生理学教案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tion)教学时数:4学时左右。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定义和内容;掌握受体和和跨膜信号转换的过程,植物细胞第二信使的种类及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细胞信号转导的定义、研究内容;受体和跨膜信号转换;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系统。

教学难点:细胞受体和跨膜信号转换。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1.翟中和编:《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宋叔文、汤章城主编:《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4.王宝山主编:《植物生理学》(20XX年版),科学出版社。

本章讲授内容:生长发育是基因在一定时间、空间上顺序表达的过程,而基因表达除受遗传信息支配外,还受环境的调控。

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植物体正确地辨别各种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以确保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植物的向光性能促使植物向光线充足的方向生长,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植物体要能感受到光线,然后把相关的信息传递到有关的靶细胞,并诱发胞内信号转导,调节基因的表达或改变酶的活性例如:光质→光受体→信号转导组分→光调节基因→向光性反应对于植物来讲,在生命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受到周围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光、重力、病原微生物等等。

有来自相邻细胞的刺激、细胞壁的刺激、激素等等刺激,连接环境刺激到植物反应的分子途径就是信号转导途径,细胞接受信号并整合、放大信号,最终引起细胞反应,这种信息在胞间传递和胞内转导过程称为植物体内的信号传导。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tion)主要研究植物感受、传导环境刺激的分子途径及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调控基因的表达和生理生化反应,即细胞耦联各种(内部或外源)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的细胞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反应机制。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模式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自身也不断产生各种信号,以调节其本身的生命进程,如激素、营养物质等。

细胞信号转导讲课文档

细胞信号转导讲课文档
2.信号转导过程中的级联式反应 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各个反应相互衔接,层层放大,使一个原 本微弱的细胞外信号最终引起一个显著的反应。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第五十七页,共83页。
3.信号转导途径的通用性与特异性
信号转导途径的通用性是指同一条信号转导途径可在细胞 的多种功能效应中发挥作用。
美国科学家E. W. Sutherland发现“激 素的作用机理”获1971年诺贝尔生理 学与医学奖,其中便阐明了cAMP作为
第二信使的作用。
位于细胞膜的腺苷酸环化酶(AC)在G蛋白 激活下,催化ATP脱去一个焦磷酸后得 到cAMP。
E. W. Sutherland
第四十页,共83页。
腺苷酸环化酶(AC )催化ATP生成第二 信使cAMP。
碍有显著效果。
第五十一页,共83页。
三、二脂酰甘油(DAG)/三磷酸肌醇(IP3)
第五十二页,共83页。
第五十三页,共83页。
四、Ca 2+/钙调蛋白信使体系
钙离子的信号作用 是通过其浓度的升高或降 低来实现的。细胞质内游 离钙离子浓度远低于细胞 外,当细胞受到特异性信 号刺激时,细胞内钙库( 内质网、肌浆网)或质膜 上的钙通道开放,使胞内 钙离子浓度瞬间升高,由 此产生钙信号。
第二页,共83页。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signal transduction)
通过化学信 号分子而实 现对细胞的 生命活动进 行调节的现 象。
第三页,共83页。
细胞信号转导基本组成
①胞外信号分子,即第一信使;
②细胞表面以及细胞内部的受体; ③细胞内信号分子,也称第二信使; ④蛋白质激酶变化及其所引发的细胞行为的改变
(一)酪氨酸激酶

细胞信号转导教学提纲

细胞信号转导教学提纲

primary response
2020/10/1
secondary response
8.3.2 cell surface signal pathway
A 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s open an ion channel in response to the signal molecule.
2020/10/1
第二节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 细胞内核受体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1.细胞内受体的本质: 受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构成细胞内受体超家族。 2.细胞内受体的信号 主要为亲脂性小分子(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Vd以及视黄
酸)传递的信号; 可以通过简单扩散跨越质膜进入细胞。表现为影响细胞分化
• 1. NO的性质: • 气体分子,具有脂溶性,可以快速扩散透过细胞
膜,在体内极不稳定,易被氧化。 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是生成NO的主要场所。 没有专门的储存与释放机制,作用于靶细胞的多 少直接与NO的合成两有关。1888年R. Furchgott等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对NO信号转导机 制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2020/10/1
不同细胞具有相同的受体,不同的化学信号 也可能产生相同的效应。
肝细胞肾上腺素受体+配体 ↓ 促进糖原降解、升高血糖 ↑ 肝细胞胰高血糖受体+配体
2020/10/1
• 一种细胞具有一套多种类型的受体,应答 多种不同的胞外信号而启动细胞不同生物 学效应。
2020/10/1
• 8. 3 cell signal recognition • 细胞通过其表面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选择性结合,
Endocrine signaling 内分泌

植物生理学教案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

植物生理学教案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tion)教学时数:4学时左右。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定义和内容;掌握受体和和跨膜信号转换的过程,植物细胞第二信使的种类及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细胞信号转导的定义、研究内容;受体和跨膜信号转换;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系统。

教学难点:细胞受体和跨膜信号转换。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1.翟中和编:《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宋叔文、汤章城主编:《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4.王宝山主编:《植物生理学》(2004年版),科学出版社。

本章讲授内容:生长发育是基因在一定时间、空间上顺序表达的过程,而基因表达除受遗传信息支配外,还受环境的调控。

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植物体正确地辨别各种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以确保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植物的向光性能促使植物向光线充足的方向生长,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植物体要能感受到光线,然后把相关的信息传递到有关的靶细胞,并诱发胞内信号转导,调节基因的表达或改变酶的活性例如:光质→光受体→信号转导组分→光调节基因→向光性反应对于植物来讲,在生命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受到周围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光、重力、病原微生物等等。

有来自相邻细胞的刺激、细胞壁的刺激、激素等等刺激,连接环境刺激到植物反应的分子途径就是信号转导途径,细胞接受信号并整合、放大信号,最终引起细胞反应,这种信息在胞间传递和胞内转导过程称为植物体内的信号传导。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tion)主要研究植物感受、传导环境刺激的分子途径及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调控基因的表达和生理生化反应,即细胞耦联各种(内部或外源)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的细胞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反应机制。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模式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自身也不断产生各种信号,以调节其本身的生命进程,如激素、营养物质等。

医学专题细胞信号转导精品ppt

医学专题细胞信号转导精品ppt

2)硫酸皮肤素(dermatan sulfate) 含有一个或多个艾杜糖酸残基的硫酸软骨素链。
3)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 由葡萄糖醛酸与N-乙酰葡糖胺通过-1,4连接,两个残基可在O-或N-位点上发生广泛的硫酸化修饰。
(4)纤连蛋白与肿瘤转移
(四)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 )1.层粘连蛋白的分子生物学
2. 层粘连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基底膜的主要组成成分;细胞黏附功能;促进大多数类型细胞的生长;在形态学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对肿瘤的生长与转移有促进作用。
(五)弹性蛋白(elastin)1. 弹性蛋白的分子生物学
间隙连接的模式图
功能: 1. 代谢偶联:小分子代谢物和信号分子可通过连接子的通道,由一个细胞进入相邻的另一个细胞。 2. 电偶联:无须依赖神经递质或信息物质即可将一些细胞的电兴奋活动传递到相邻的细胞。 3. 参与细胞分化:胚胎发育的早期,细胞间通过间隙连接相互协调发育和分化。
2. 弹性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形成弹性纤维。借助其弹性回缩作用,在维持呼吸和血压,保持持续的血液灌注以及皮肤的弹性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促进细胞黏附。
(六)亲玻粘连蛋白(vitronectin)1.亲玻粘连蛋白的分子生物学
2.亲玻粘连蛋白的生物学功能通过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在细胞黏附、细胞迁移、补体结合、凝血链式反应、纤维溶解反应、止血、肿瘤转移、神经元轴突生长等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锚定连接 (anchoring junction)
1. 黏着带与黏着斑(1)黏着带(adhesion belt),又称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存在部位:呈带状环绕细胞顶部,位于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下方 。分布:在上皮细胞间和心肌细胞间多见。

细胞信号转导教学课件

细胞信号转导教学课件

胞核→基因表达调控。
03
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类型
根据信号分子类型和作用方式不同,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可分
为酪氨酸激酶型、G蛋白型和其它型等。
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与疾病
01
02
03
04
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与 疾病关系概述:酶联受体介 导的信号转导在许多疾病的 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
导有关。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
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细胞因子种类
包括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 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 落刺激因子(CSF)等。
细胞因子功能
参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造血过程 、组织损伤修复等生理和病理过程。
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有关,如肿瘤、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和 发展过程中,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会出现异常,导致细胞生长和分化失控、炎症反应等。因此,针对G蛋白偶 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的治疗策略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REPORT
CATALOG
抑制酶活性
负调控因子通过抑制酶的 活性来调节信号转导,从 而控制细胞反应的强度和 持续时间。
竞争性结合
负调控因子可以与信号分 子竞争性结合,从而降低 信号转导的效率。
细胞信号转导的正调控
正调控因子
细胞信号转导的正调控因子是指 能够促进信号转导过程的蛋白质
或小分子化合物。
激活酶活性
正调控因子通过激活酶的活性来调 节信号转导,从而增强细胞反应的 强度和持续时间。

细胞信号传导教学备课教案细胞信号转导与细胞调控

细胞信号传导教学备课教案细胞信号转导与细胞调控

细胞信号传导教学备课教案细胞信号转导与细胞调控标题:细胞信号传导教学备课教案——细胞信号转导与细胞调控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掌握细胞信号传导的几种主要机制;3.理解细胞信号传导与细胞调控之间的关系;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析实际案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与调控;2.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与介质;3.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的调控层级与方式。

三、教学内容:1.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a.细胞信号传导的定义与意义b.细胞信号传导的主要作用2.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a.胞外信号分子的识别与结合b.信号转导途径的选择与传递c.信号转导的放大与放大方式d.信号的传递到细胞内的目标3.细胞信号传导的主要途径与介质a.细胞膜通道介导的信号传导b.细胞膜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c.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4.细胞信号传导系统调控层级与方式a.细胞表面受体的调控b.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c.细胞信号传导的负反馈机制d.细胞间相互作用调控的信号传导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将基本概念、机制等知识点传递给学生;2.多媒体展示法: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案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3.讨论与互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六、教学过程安排:1.引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与细胞信号传导相关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30分钟)a.基础知识讲解:细胞信号传导的定义、意义及主要作用;b.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的讲解:胞外信号分子的识别、选择与传递,信号转导途径的选择与传递,信号的放大方式及传递到细胞性目标;c.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的主要途径与介质:细胞膜通道介导、细胞膜受体介导、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3.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通过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该案例中的细胞信号传导机制与细胞调控方式,并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比与归纳。

细胞生物学 第8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   第8章 细胞信号转导

Adenylate cyclase

④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cAMP phosphodiesterase, PDE):降解
cAMP生成5’-AMP,起终止信号
的作用。
Degredation of cAMP

⑤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由两个催 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cAMP与调节亚基结合, 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解离,释放出催化亚基,激 活蛋白激酶A的活性。
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与其相接触的靶细胞质膜上的 受体分子相结合,影响其他细胞。如精子和卵子之间的识 别,T与B淋巴细胞间的识别。
3.细胞间隙连接
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connexon)相联系。
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允许小分 子物质如Ca2+、cAMP通过,有助于相邻同型细胞
1. 信号分子的产生
信号分子
2.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
受体蛋白 3.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4. 引发生物学效应 5. 信号的解除
细胞信号转导
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
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
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
一、G蛋白耦联受体的结构与激活
(一)、 G蛋白 (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
(1) 组成:αβγ三个亚基, β 和γ亚基属于脂锚定蛋白。 (2) 作用:分子开关,α亚基结合GDP处于关闭状态, 结合GTP处于开启状态。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 能催化所结合的ATP水解,恢复无活性的三聚体 状态。α亚基具有三个功能位点:①GTP结合位点; ②鸟苷三磷酸水解酶(GTPase)活性位点; ③腺苷 酸环化酶结合位点。

细胞信号转导-讲义

细胞信号转导-讲义

细胞对外界刺激作出适当 的反应是细胞生存的前提。 细胞通过细胞信号转导对 刺激作出反应。
细胞信号转导模型视频
细胞信息传递途径
细胞对胞外组合信号的程 序性反应决定细胞的命运.
细胞对信号的反应不仅 取决于其受体的特异性, 而且与细胞的固有特征有 关。 相同信号可产生不 同效应:如Ach可引 起骨骼肌收缩、心肌 收缩频率降低,唾腺 细胞分泌。 不同信号可产生相 同效应:如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 糖原降解而升高血糖。
G蛋白耦联受体结构
G 蛋白结构与激活
3.2.1 cAMP信号途径 • 通过调节胞内cAMP的浓度,将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 • 主要组分:① Rs(激活)、Ri(抑制)受体。② G蛋白:Gs、Gi。 ③ 腺苷酸环化酶和环腺苷酸磷酸二脂酶。④ 蛋白激酶A(PKA)
整合结构域
催化结构域
肝细胞G蛋白耦联受体通过G蛋白激活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Epinephrine 肾上腺素,glucagon 胰高血糖素,ACTH 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PGE1 前列腺素E1 ,adenosine 腺苷。
D. 细胞内两种信号开关分子
• 蛋白激酶是一类磷酸转移酶,将 ATP 的 γ 磷酸基转移到底物特 定氨基酸残基上,使蛋白磷酸化。分为5类,其中了解较多的是 蛋白酪氨酸激酶、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 作用:通过磷酸化调节蛋白质的活性。
蛋白激酶分子开关:蛋白激酶和 蛋白磷酸酶磷酸化和去磷酸化靶蛋 白激活或抑制靶蛋白活性起细胞效 应分子开关作用。
GTP环化酶
NO对血管的作用。InsP3=IP3,calmodulin 钙调蛋 白,citrulline 瓜氨酸,guanylyl cyclase 鸟苷酸环化 酶。
3 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教案设计研究

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教案设计研究

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教案设计研究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感知刺激并将信息从表面传递到细胞内部,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物学响应的过程。

这个学科对于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机制,以及研究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会针对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教学进行详细讨论并设计出一份教案,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1、信号转导的概述:细胞的信号传递和信号响应的基本概念。

2、信号转导的方法:内分泌、神经递质、细胞间信号传递。

3、信号受体的结构,功能,调节和特殊性。

4、细胞膜下信号转导的三条主路径:第一条路径为PGC,涉及肽类激素和细胞因子型受体;第二条路径为酪氨酸激酶路径,它能启动多种细胞功能,并参与生长和分化;第三条路径为G 蛋白偶联受体,它能够调控多种细胞功能和代谢。

5、细胞核内信号转导途径和功能及调节。

6、代表性疾病的信号转导异常。

二、课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各类方法和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信号传递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功能,理解细胞核内的信号转导途径及用于调节信号转导机制的技术。

2、教学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和PPT展示以及学生互动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多媒体制作引入信号转导机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功能,引导学生了解信号传递和信号响应的基本原理,加深对于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认识。

(3)讲解信号转导的主要组成部分,重点介绍细胞膜下信号转导的三条主路径,讲解其结构,功能和调节的原理。

(4)分组讨论通过课外资料了解代表性疾病的信号转导异常。

(5)学生互动讲解教师提供资料,学生通过展示,解释和答疑的形式呈现现代技术如何用于调节信号转导机制。

(6)本课堂的总结和展望:我们一起复习通过课程所学到的内容,带领学生展望未来可能存在的疾病治疗方案。

三、思考通过对信号转导机制的教学究,我们不仅可以加深对于细胞基础生物学认识的理论深度,更能够使深层次地理解和分析代表性疾病的基本原理及治疗方法。

分子与细胞教案:细胞信号转导的策略与实践

分子与细胞教案:细胞信号转导的策略与实践

分子与细胞教案:细胞信号转导的策略与实践细胞信号转导的策略与实践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能够独立地进行一系列的生命活动。

为了维持这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细胞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沟通与交流,而这种交流过程就是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信号分子在细胞外向细胞内传递的过程,它包括了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与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细胞信号转导的策略与实践对于加深我们对细胞信号转导的理解,进而用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细胞信号转导的策略细胞信号转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细胞膜受体、酶、转录因子等分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信号分子的类型细胞信号分子可以分为外源性与内源性信号分子。

外源性信号分子指的是细胞外部的一些信号分子,例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神经生长因子等。

这些信号分子可以通过跨膜蛋白的作用被细胞识别与响应。

内源性信号分子是指在细胞内部产生的一些信号分子,例如细胞周期素、细胞凋亡因子等。

这些信号分子可以通过诱导转录因子的表达来影响细胞的功能。

2.细胞膜受体的类型细胞膜受体是细胞识别信号分子的关键分子,其结构可以分为离子通道、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等类型。

离子通道受体能够直接导致离子进出细胞,从而影响细胞的电位与细胞内环境的离子浓度。

酶联受体能够直接与一些酶相互作用,这些酶可以启动细胞内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转导,例如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磷酸化酶等。

G蛋白偶联受体能够促进对应的G蛋白的活化或抑制,从而改变细胞内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内代谢、运动和分枝等。

3.信号转导通路的类型信号转导通路可以分为直接传递、间接传递、串联传递、并联传递等类型。

直接传递指的是信号分子通过直接物理作用对靶分子的活性进行调控,例如钙离子对肌动蛋白的直接调节。

间接传递指的是信号分子通过多个中间分子相互作用来完成对靶分子的调控。

串联传递则指的是信号分子依次激活多个酶,从而最终影响到靶分子。

8.细胞信号转导

8.细胞信号转导
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之间发生交叉调控 (crosstalking),形成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 (signal transduction network)系统 。
20
目录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方式示意图
信号转导网络
信号接收
信号转导 应答反应
m7G
NH2 AAAAA
Translation
转录因子 染色质相关蛋白 RNA加工蛋白 RNA转运蛋白
26
目录
(一)环核苷酸是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使
目前已知的细胞内环核苷酸类第二信使有 cAMP和cGMP两种。
27
目录
cAMP和cGMP的结构及其代谢
28
目录
1.核苷酸环化酶催化cAMP和cGMP生成
(adenylate cyclase,AC)(guanylate cyclase,GC)
29
酪氨酸羟化酶
组蛋白H1 、组蛋白 H2B 蛋白磷酸酶1抑制因子1 转录因子CREB
受调节的通路
糖原合成 糖原分解 丙酮酸→乙酰辅酶A 甘油三脂分解和脂肪酸氧化 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 素合成 DNA聚集 蛋白去磷酸化 转录调控
蛋白激酶G是cGMP的靶分子 cGMP作用于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c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GPK),即蛋白激 酶G(protein kinase G,PKG)。
近年来,一些鞘磷脂衍生物的第二信使作用 也受到关注。例如,由神经节苷酯衍生的神 经酰胺(ceramide)对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具 有调节作用。
44
目录
2.脂类第二信使作用于相应的靶蛋白分子 脂类第二信使作用于靶分子,引起靶分子的 构象变化。 第二信使种类、靶分子不同,构象改变后的 效应也不同。

细胞信号传导实验教学备课教案细胞信号转导与细胞调控实验

细胞信号传导实验教学备课教案细胞信号转导与细胞调控实验

细胞信号传导实验教学备课教案细胞信号转导与细胞调控实验细胞信号传导实验教学备课教案实验目的: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原理与细胞调控过程,掌握细胞信号转导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实验原理:1.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信号传导是指细胞内外信息的传递和转导过程,包括外部信号的识别、传导、细胞内信号分子的激活、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以及细胞的应答等过程。

2. 细胞调控:细胞调控是指细胞对外界环境和内部信号的感知和响应过程,包括细胞周期的调控、基因表达的调控等。

实验器材与试剂:1. 细胞培养培养基:DMEM或RPMI-1640培养基2. 细胞培养器具:细胞培养瓶、细胞培养皿、微量离心管等3. 细胞前体培养:细胞前体培养基、培养器具4. 细胞信号转导实验试剂:激活剂、抑制剂等5. 蛋白抽提试剂:RIPA裂解液6. SDS-PAGE凝胶电泳试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缓冲液等7. 蛋白印迹试剂:牛血清白蛋白(BSA)、蛋白印迹缓冲液等8. 免疫印迹试剂:抗体、次级抗体、蛋白印迹显色剂等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及前处理a. 使用DMEM或RPMI-1640培养基培养适当的细胞系,使细胞生长到合适的数量和状态。

b. 细胞处理:添加适量的激活剂或抑制剂处理细胞,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

c. 细胞收集:使用PBS洗涤细胞,利用细胞刮取器将细胞从培养瓶中刮下,并转移到离心管中。

2. 蛋白抽提与定量a. 使用RIPA裂解液裂解细胞,使蛋白质充分释放。

b. 离心:使用超速离心将裂解液离心,去除细胞碎片与噪音。

c. 蛋白定量:使用BCA或Lowry方法测定蛋白浓度。

3. SDS-PAGE凝胶电泳a. 准备凝胶:根据要分离的蛋白大小,选择合适的聚丙烯酰胺凝胶。

b. 样品加载:将等量的蛋白样品与蛋白印迹缓冲液混合,加热处理后加载到凝胶孔中。

c. 电泳:将凝胶置于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进行电泳分离。

4. 蛋白印迹a. 准备蛋白印迹膜:将PVDF或NC膜切割成合适大小,预处理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长期效应。 3.细胞内受体的结构特点 激素结合位点(位于C端) 抑制蛋白结合位点(富含Cys,具有锌指结构) 转录激活结构域(位于N端)
2020/10/1
4.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机制: ①受体与抑制性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处于
非活化状态;
②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后,抑制性蛋白从复合 物上解离下来,受体被激活,暴露出DNA 结合位点;
子相互作用 • 包括细胞-细胞黏着和细胞-胞外基质的
黏着 • 影响细胞分化的命运
2020/10/1
8.1.2 Cell signal根据化学性质分类
• 是细胞内的信息载体,种类繁多,包含化 学信号和物理信号,在细胞内和细胞间传 递信息的化学信号分子有激素、局部介质 、神经递质等。物理信号主要有光,电, 温度的变化。
2020/10/1
第二信息至少有两个特征:
是第一信息同其膜受体结合后最早在细胞膜内侧 或胞浆中出现,仅在细胞内部起作用的信息分子
能启动或调节细胞内稍晚出现的反应。
目前公认的第二信息有cAMP、DG、IP3、 cGMP和Ca2+
2020/10/1
Molecule switch protein Protein kinase phosphorylation let it open , Dephosphorylation let it close Protein+GTP=active Protein+GDP=INactive
2020/10/1
intracellular tor
2020/10/1
Three classes of cell-surface receptors
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s open an ion channel in response to the signal molecule.
结合的主要因素,但二者的结合不是简单 的一一对应的关系。靶细胞一方面通过受 体对信号结合的特异性,另一方面通过细 胞本身固有的特征对外界信号进行反应。 • 不同细胞对同一信号可能具有不同的受体 ,不同靶细胞以不同方式应答于相同的化 学信号产生不同的效应。
2020/10/1
骨骼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心肌细胞降低收 缩频率 ↓ 促进唾液腺细胞分泌
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 体的生物学效应
Cells selectively bind with intercellular signal by cell surface receptor,trigger a serie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nges , result in integrated cell effect

2020/10/1
2020/10/1
8.2 细胞受体
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 )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至少包括两 个功能区域:配体结合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 域。
• 受体的特征: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高度 的亲和力。
Cell receptor
2020/10/1
intracellular receptor cell surface receptor Nucleus receptor
2020/10/1
受体的结构:
受体至少包含2个功能区域: 结合配体功能域——结合特异性 产生效应功能域 ——效应特异性
2020/10/1
•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征: ①特异性; ②饱和性; ③高度的亲和力; ④可逆性; ⑤生理效应
2020/10/1
• 受体与配体作用的复杂性: • 受体与信号分子的空间互补性是二者特异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have BIG Communication Problems
Hey You – divide now!!!
Oi! We need some glucose!
?
Will you PLEASE stop
dividing!
2020/10/1
Come in #7, your time is up!
Chapter 8 Signal Transduction
2020/10/1
信号转导
细胞通讯和识别
细胞通讯 细胞识别 细胞信号
细胞受体
胞内受体
细胞表面受体
2020/10/1
信号 通路
胞内受体信号通路
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通路…..
8.1 细胞通讯和识别 8.1.1 细胞通讯
a 分泌化学信号 b 接触性依赖的通讯 c 间隙连接
primary response
2020/10/1
secondary response
8.3.2 cell surface signal pathway
A 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s open an ion channel in response to the signal molecule.
2020/10/1
Hydrophobic signal 疏水信号 ➢ 菑类激素;甲状腺素,NO ➢ 可以直接穿过细胞膜,与胞内受体或者核受体结合
• Hydrophilic signal 亲水信号 ➢ 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 ➢ 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 产生第二信史 • 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O)——star molecule • 首次发现的气体信号分子,可以进入细胞激活效应酶
Receptors
Signal molecules that do not enter the cell bind to cellsurface receptors.
Signal molecules that enter the cell bind to intracellular receptors.
2020/10/1
Signal transduction 细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在胞内形成
第二信史,由第二信史介导下游细胞发应。 .
2020/10/1
第二信史和分子开关 Second messenger:
Primitive signal bind with receptor and then trigger second messenger ( cAMP,IP3,DG,)
2020/10/1
不同细胞具有相同的受体,不同的化学信号 也可能产生相同的效应。
肝细胞肾上腺素受体+配体 ↓ 促进糖原降解、升高血糖 ↑ 肝细胞胰高血糖受体+配体
2020/10/1
• 一种细胞具有一套多种类型的受体,应答 多种不同的胞外信号而启动细胞不同生物 学效应。
2020/10/1
• 8. 3 cell signal recognition • 细胞通过其表面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选择性结合,
基因转录。
2020/10/1
• (二) 细胞内信号蛋白的相互作用 • 受体通过细胞内受体蛋白的相互作用组成
不同的信号通路而传播信号,这必然涉及 信号蛋白之间精确互作。细胞内信号蛋白 的相互作用是依靠蛋白质模式结合域特异 性介导的。
2020/10/1
(三) 信号转导系统的主要特性 信号识别的特异性。 信号的放大和终止或下调。 细胞对信号的整合。
• 1. NO的性质: • 气体分子,具有脂溶性,可以快速扩散透过细胞
膜,在体内极不稳定,易被氧化。 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是生成NO的主要场所。 没有专门的储存与释放机制,作用于靶细胞的多 少直接与NO的合成两有关。1888年R. Furchgott等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对NO信号转导机 制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2020/10/1
2020/10/1
(一) 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1. 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的主要步骤 :
表面受体对信号的特异性识别。
第一信使通过适当的分子开关机制实现信号 的跨膜转导,产生第二信使。
信号放大过程。
细胞反应由于受体的脱敏和受体下调。启动 反馈机制从而终止和降低细胞反应。
Autocrine signaling – 自分泌 cells respond to substances that they themselves release, same cell type
2020/10/1
2020/10/1

• 接触依赖性通讯 直接接触 • 无需信号分子的释放 • 质膜上的信号分子与靶细胞质膜的受体分
一氧化氮合酶(NOS) • L-精氨酸 ————————————NO+L-瓜氨
酸 e
2020/10/1
2. NO信号转导机制: NO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合成后,扩散到邻近细胞
,与鸟苷酸环化酶(GC)活性中心结合,改变酶的构象 ,导致酶活性增强和cGMP合成的增多;cGMP作为第二 信使,介导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 3. 硝化甘油与心绞痛 早在100多年前就发现消化甘油可以治疗心绞痛;硝化甘 油可以在体内转化成NO,使血管松弛,从而减轻心脏的 负荷,减少心肌对氧的需要。 4. NO与学习记忆 长时程增强是学习和记忆的分子基础,长时程增强涉及神经 元间突触重建,NO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重要信使。
2020/10/1
第二节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 细胞内核受体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1.细胞内受体的本质: 受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构成细胞内受体超家族。 2.细胞内受体的信号 主要为亲脂性小分子(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Vd以及视黄
酸)传递的信号; 可以通过简单扩散跨越质膜进入细胞。表现为影响细胞分化
③配体-受体复合物结合到特定的DNA序列— —受体依赖的转录增强子,启动基因的转 录和表达。
2020/10/1
5.甾类激素作用机制 初级反应阶段——直接活化少数特殊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