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材料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材料的案例分析真题汇总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北京大学 2010)

材料:

赵刚系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研二学生,在一次对外汉语实习教学课堂上,就“吃狗肉”现象,班内俄罗斯、中国、美国及来自其他不同文化地域背景的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课堂气氛异常紧张,出现尴尬局面,当学生问到赵刚时,赵刚也没有发表意见,而是带过。后来赵刚提议此话题课下再讨论,并以此草草结束了教学课堂。课程结束后,同学都已经离开了几个了,赵刚才想起来说:哦,大家回去把这一课的资料复习一下。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北京大学 2011)

材料:

24岁的张风在就读研究生期间,参加了汉办的志愿者选拔并如愿以偿地被派往欧洲其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从接到汉办通知到出发前这段时间里,张风一直沉浸在兴奋之中,自己的出国梦就要实现了,她阅读了大量的目的国相关的书籍,对那里优美的风景、悠久的历史充满了向往,对自己即将开始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可是,当她到达目的国家的第一天,就发现自己的期望落空了,她住的房间非常小,仅有7、8平米,设施也很简陋,只有一张床,一个衣柜和一张小桌子,洗手间和厨房都是公共的,而且离她的房间还有一段距离,非常不方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风总是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这里是发达国家吗?我为什么要来这里?这是因为张风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小镇,人口不多,非常安静,平时晚上6点商店就都关门了,到了周日更是没什么商家营业了,张风在国内的休闲生活以和朋友们聚会、唱歌、逛街为主,而在这里似乎都变成了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更糟糕的是,这里的人大多不会说英语,虽然张风学了一些当地的语言,但是在跟人交流时,还总是感到困难重重。

当张风以志愿者的身份进入一家中学开始任教时,更大的麻烦出现了;在教学上,张风使出了浑身解数,可是由于学生们的来源很复杂,水平差异非常大,特别是有的学生对汉语学习没有很大的兴趣和积极性,迟到早退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特别调皮的学生,在课堂上总会故意给张风捣乱,不是挑她的毛病,就是开她的玩笑。张风是家里的独女,从小到大都很顺利,没经历过这些,所以常常被学生弄得手足无措,但所能做的也只是回到宿舍独自哭泣罢了。有一次在课堂上,张风正在给学生们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一个学生打断了张

风的话,说“你们中国人什么都吃、连狗、猴子都吃、太可怕啦!”张风听后很生气,便与学生进行理论,想纠正他对中国的错误认识,可不管怎么说,那个学生却认为张风是以中国人的立场维护中国,说的都是假话。结果,这堂课不欢而散,从此以后,张风总觉得那个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有意跟自己过不去,每当要给这个班上汉语课时,张风都会感到紧张,甚至害怕,不想去上课。

在目的国已经生活工作了三个月了,可这里发生的一切都让张风感到这三个月是那么漫长,未来的九个月该如何面对?张风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她该怎么办呢?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北京大学 2013)

材料:

王芳是一位被派往欧洲A国某孔子学院的志愿者,不巧的是她到达汉办为她租的住所后的第一天就遇上停电,而且一连十几天,房间里用的都是应急电,只能接一个台灯,所以十分昏暗。当地居民说,停电是十年未遇的事,而正好被她赶上。

在学校里,学生们对新来的王芳很友好,但办公室从秘书到同事都对她客气有加,而且常常偷偷打量她,这也让她十分疑惑。任教一段时间后,她发现除了自己以外,每位教师都有办公室钥匙,唯独自己没有,如果教务要下班锁门,她就必须离开,如果早到了,只能在门外等候,起初她以为是由于自己的志愿者身份,于是默默忍耐,直到有一天在酒会上和同事聊天才得知,在她之前的那位志愿者下班后常在办公室马拉松式的打电话,还招来其他同事聊天,引起学院反感,决定不再给新来的志愿者办公室钥匙。王芳觉得委屈,也感到十分屈辱。

王芳本以为西方国家的学生十分活跃,课堂上好调动,没想到学生比她想象的要内向和腼腆的多,活跃课堂气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还发现当地汉语老师习惯用英语授课,学生们的口语非常不好,她虽然想尝试改变这种情况,坚持用汉语教学,但是学生们习惯了借助英语学习,并不适应她的教法,她也发现用英语教学反而轻松,于是不再坚持。在孔子学院,她的课时不多,但课型不少,除了一年级的口语课,还有二年级的听力课,三年级的报刊课。她在国内只教过一个暑假班的汉语课,对其他课型并不熟悉,国外的教材也和国内的不一样,所以她每日备课直到半夜。除了教学之外,王芳还要参与组织孔子学院的各种活动,如文化周、春节晚会等等,要调动害羞的欧洲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并不容易。

在最初的几个月,她不禁怀念在国内读研时的幸福时光,常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如此辛苦?”

如果你是王芳,你会怎么做?她遇到的问题你将如何处理?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浙江师范大学 2010)

材料:

带着“中国文化赴美”

2008年7月28日在梁蕾的记忆中相当深刻,这一天,她从首都机场告别父母,只身到美国当了一名汉语志愿者教师。在此前,她只是许昌学院的一名教师,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她在学校给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教授“语言学概论”课程。

改变她人生轨迹的是国家汉办和美国大学理事会合作的一个项目。为支持美国中小学开设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2006年,国家汉办开始选派教师赴美国中小学进行汉语教学和推广。被该项目录取的教师将被派往美国的高中(9-12年级)、初中(6-8年级)或小学(幼儿园-5年级)教授汉语。这些学校分布在美国的市区、郊区和农村。志愿者教师可能被安排在一所以上的学校进行教学,可能被安排教授不同年级和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可能被安排教授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等相关科目的课程。

梁蕾是幸运的,在河南省被确定的9名志愿者中,她是唯一一个“非英语”专业的老师。2007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对外汉语研究生专业的梁蕾顺利通过了层层考试和面试,也取得了所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同意她停薪留职赴美当志愿者。

按照安排,梁蕾被分到了美国佐治亚州奥古斯塔市的两所公立高中执教。

在被确定为“赴美汉语志愿者教师”后,梁蕾为出国做了很多准备。她花费1000多元购置了太极扇、中国结、京剧脸谱、毽子、沙包等小物件。到达佐治亚州后,梁蕾被分到该州第二大城市奥古斯塔市的两所公立高中教学。在奥古斯塔市的所有老师中,只有她是中国人。课堂上,她不仅教学生说汉语,还教他们玩太极扇、剪纸、折纸等。

“赴美汉语志愿者教师”项目为期一年,5月25日,美国的学校放暑假后,梁蕾已经完成了她10个月、当志愿者的300多个计划,返回了许昌老家。然而,回国前,由于美方的热情挽留,梁蕾取得了国家汉办的同意,决定于7月底再次赴美继续“支教”。

自创教学模式

梁蕾到达佐治亚州奥古斯塔市后,深受当地学校的欢迎,因为她是当地唯一一个从中国选派的汉语志愿者教师。

梁蕾的到来也开启了当地学校汉语专业的第一节课程,为此当地的一家报社还在她上课后的第三天为她做了一个专访,向当地公众介绍了她当志愿者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