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措施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措施摘要:在小学音乐合唱中,音准训练是解决学生发音不标准、跑调、合唱时出现音量失衡的主要途径。
新课改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对学生音准素质的培养,提高其音准能力。
本文着重探讨了学生在小学合唱课上的音准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小学合唱课的音准水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音准引言:音乐作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活动,它是人们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志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落实“五育并举”的有效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各教育部门也提升了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小学音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日益多样化。
音乐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又可以指导学生参加民族、国家的文化传承和交流,促进学生的音乐素质、综合素质的提升。
合唱是多声部声乐作品的综合表达,它对参与者的音色、音准、口型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合唱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声准教学对合唱的艺术性和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要使合唱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需要培养学生的音准。
一、音准训练在合唱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合唱中,音准是整个合唱的关键,通过调和不同的声部声线实现整体的和谐,对合唱整体的表现有重要的影响。
音准与节律是音乐创作的基本要素,而要达到音准与节律的协调,则必须经过严格的练习。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音准的培养,以确保合唱的艺术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教导学生正确把握音准,能准确地感觉、传达出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念。
只有不断地体会音乐的美妙,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学习合唱的兴趣。
由此可以看出,在合唱教学中,音准训练必不可少,要正确认识音准的重要作用,掌握好音准,才能提高合唱教学的效果。
在音准训练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在各种不同的训练中获得信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爱好。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学生出现音准问题的原因目前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里大力倡导开展合唱,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探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探究音准是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关乎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准意识和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音准的概念和重要性、音准培养的方法以及解决音准问题的策略等方面来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
一、音准的概念和重要性音准是指音高的准确度,是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在音乐演奏和表演中,音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音乐的质量和效果。
一个乐曲如果音准不准,就会给人一种不协调和杂乱的感觉,影响到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良好音准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音准的培养需要从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入手。
学生需要通过日常的音乐活动来培养对音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通过唱歌、演奏乐器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音准。
而且,音准的培养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声乐训练和乐器演奏等活动,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准水平。
二、音准培养的方法1. 培养音乐感知能力音准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播放一些音乐作品,让他们去感受音高的变化和节奏的起伏,教师也可以通过唱歌、吹奏口琴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感知音乐中的音准问题。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音准的敏感度,为后续的音准培养打下基础。
2. 加强声乐训练声乐训练是培养学生音准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集体唱歌、合唱等形式来进行声乐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练习简单的唱歌曲目,帮助他们逐渐掌握音准的要领。
在声乐训练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加强音准的练习,比如通过简单的练耳活动来训练学生对音高的感知和识别能力,通过反复练习同一段乐曲来提高学生的音准水平等。
3. 加强乐器演奏三、解决音准问题的策略1. 坚持日常训练音准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的日常训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坚持日常的声乐训练和乐器演奏,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音准水平。
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学生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音准。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目前,新课标小学教育课程对于音乐教学课程也越来越重视。
其中,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占据了重要位置,培养音准能够解决小学生音乐合唱课程中常见的发音不准确等问题,以及唱歌的音量不平衡和跑调等问题。
但是,目前大多数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中对于音准的培养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于加强小学生音准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做出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音准培养引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小学生的团结意识。
音乐合唱对于表演者在口型、音准、音色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因此音乐合唱教学中对于音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加强对于小学生的音准教学成为小学音乐合唱教师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
一、小学音乐合唱中对于音准培养存在的问题(一)学生年龄太小,理解存在问题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太小,刚刚步入学校,因此在教师对于音准培养的讲解方面存在很大的理解问题。
并且各个学生之间的音感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对于音乐并不敏感,加上年龄过小导致他们的节奏感不强,对于音乐中一些明显的节奏变化也听不出。
小学生听不出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因此音准培养方面就会存在很大问题,在唱歌的时候也会很容易出现跑调问题。
(二)处于身心发展快速阶段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入了校园,身体发育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会给小学音乐合唱中的音准培养也带来很大的变化。
因为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嗓子会很容易出现疲劳,并且小学生处于长时间的音准培训中也会渐渐对音乐失去兴趣。
小学生的心里方面也会出现很大变化,由于年龄尚小,他们会由于长时间疲乏的接触某一事物而对该事物失去兴趣。
(三)小学生的心态自我调整较差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而音乐合唱有时教师会指出个别学生来单独唱,此时小学生会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自己出错而不敢大声唱出来。
这就是由于小学生的心态调整较差而导致的音准培养出现问题。
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
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摘要】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质量提升,就要从多角度进行优化,为学生可持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先分析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音准问题原因,然后探究合唱教学音准培养的措施,旨在为实际教学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音准培养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028-01引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当中对学生音准的培养是比较关键的,但受到先天因素以及教学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合唱中音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只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提高学生音准,才能有助于提高音乐合唱的质量。
1.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音准问题原因分析1.1内部原因分析小学的音乐合唱教学当中存在的音准问题从内部原因分析来看,主要是由于学生音感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音感不同,所以在音准方面也会存在不同。
音感比较薄弱的学生音准敏感度也相对比较低,合唱的时候会容易跑调,并且不感到音准出现问题[1]。
还有就是后天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心态以及变声等因素影响,音准控制也会产生变化,演唱过程中会对声音的把控度降低,出现音准的问题。
而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差等,缺乏抗压能力,这也会容易造成学生音准差的问题。
1.2外部原因分析从音准问题出现的外部因素的影响来看,主要就和伴奏以及指挥和队形等因素有关,同首歌诸多版本伴奏,选择比较恰当的伴奏能让学生迅速的进入到状态当中去,及时找到高低音,这样能把握好合唱的节奏。
指挥方面对合唱音准也产生很大影响,指挥出现错误也会造成学生的音准错误,出现带偏的问题[2]。
2.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音准培养措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对音准的培养,就要能从多方面的措施实施上加强重视,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落实;2.1加强学生听觉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音准有着诸多的方法,其中在听觉的训练环节是比较重要的,好音准和聆听是有很大关系的,学生听力在小学阶段处于发育的时期,所以在音乐合唱教学中就要加强学生听觉能力培养,让学生形成敏锐听力,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音准聆听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中遇到的音准问题与把握技巧
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中遇到的音准问题与把握技巧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歌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歌唱,学生可以培养音乐感知能力,提高音准水平,激发音乐兴趣,培养节奏感和速度控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一些音准问题,比如学生唱错音高、音程不准确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把握技巧,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音准。
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通常对音乐理论知识了解较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音准感知能力。
通过简单的练耳训练和歌曲跟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高和音程。
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故事来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去练习和探索。
教师还需注意节奏和速度的控制,帮助学生唱歌更加准确和流畅。
可以借助简单的音高指导工具,如钢琴、手风琴等,来引导学生唱准音高。
重点训练几个常用音程,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音调变化。
通过以上方法的训练和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音准水平,让他们在歌唱中更加自信和享受。
1.2 问题提出在小学低年级的歌唱教学中,音准问题一直是教师和学生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每个孩子的音准感知能力不同,有些孩子可能难以准确地唱出正确音高,导致整体表现效果不尽人意。
这不仅影响了歌唱的表现质量,也影响了小朋友们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歌唱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解决音准问题,提高小朋友们的音准感知能力,是每个音乐老师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音准问题,比如音高不准确、音程不清晰、音符延长不恰当等。
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关注和纠正,更需要我们有效地引导和训练小朋友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音准感知能力和唱歌习惯。
针对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中的音准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问题的产生原因,总结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提升歌唱表现水平。
2. 正文2.1 培养音准感知能力培养音准感知能力是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探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音准,即音高的准确度,是音乐表演的基础,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研究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师角色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要培养小学生的音准,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鼓励学生通过模仿和跟唱的方式来提高音准。
教师可以先单独演唱一段乐曲,然后让学生跟着唱。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准确识别音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和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分成两组,让学生互相模仿对方的音高,通过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音准水平。
教学资源在培养小学生音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作品来进行教学。
这种音乐作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音准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有关音高的游戏或软件来辅助教学。
这些资源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音准知识,并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实践,提高他们的音准水平。
教师在音准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具备较好的音乐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音准。
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能够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来培养学生的音准。
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帮助他们克服音准问题。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准水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能力。
教学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在歌唱当中的音准
如何提高学生在歌唱当中的音准一、对音乐的聆听对于聆听习惯的培养,目的是要提高学生听觉的感受能力,听得多了,才会对旋律的高低走向有较好的直观感觉,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曲谱训练,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音准的学习效果。
聆听训练的要点就是当学生初听一首歌曲时,不要让学生急于跟唱,先认真听。
遇到歌曲就跟唱,很容易出现音准问题,一旦出现还难以纠正,而且还会影响周围的学生。
所以要提高学生的音准,就必须培养聆听的良好习惯。
二、建立音高概念聆听的进阶效果,就是培养学生对音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并不是大声就是高音,小声就是低音。
在聆听音乐时,提出具体的聆听要求,让学生明白听什么,怎样听、反复听,才能逐步建立概念。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旋律高低变化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在想要表达高音的时候可以把两手举过头,在表达高低音交替的时候,就可以把手臂张开像鸟儿一样上下摆动,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建立音高的概念。
三、发声训练(一)练气息:闻花香,慢慢吸气、吐气、吸气(可以把手放在小腹位置感受);还可以躺在椅子上,感受腹部的起伏。
主要练习方法为数葫芦:先吸气入腹,鼓起来,数葫芦的时候慢慢吐气,让肚子憋回去。
在数葫芦的过程中要注意,一口气不能换气;声音不大不小;速度匀速。
(二)练口腔:首先要打开口腔,提高共鸣的效果。
口腔内部打开练习《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好像在吃鸡蛋或者口腔中含了一个灯泡);口腔外部打开练习《白石塔》:白石塔、白石搭;白石搭白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大。
(慢一点,声音不需要太高)(三)姿势训练:唱歌的姿势是唱好歌曲的首要条件,对气息的流入和音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和调整学生的发声姿势,养成正确的歌唱习惯,为之后长期的音乐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我经常把学生比作是“小松树”,强调身体要像树干一样挺拔,肩膀要像树枝一样自然放松,然后口型自然,保持微笑,让学生在趣味性练习中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稳稳地跨出唱歌的第一步。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探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探究音准问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不仅因为它关系到音乐的美感和品质,更关系到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未来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音准问题的培养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兴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
一、注重视唱练耳的训练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音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视唱习题,引导学生听音分辨、辨音领唱,培养学生的音准感和良好的唱准能力。
在视唱练耳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唱出来的方式,分调式、分组排练、对比演唱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听懂、唱准。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受到唱准的快感,进而更加注重自身的音准感,提高演唱的准确度。
二、加强鼓励和反馈在音准问题上,很多学生存在自信心不足、害怕出错等心理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音准方面的进步和突破。
例如,能够及时表扬学生在演唱中的出色表现或改进情况,同时也能够指导并加强学生的练习,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音准问题。
三、注重对常见音准问题的指导针对小学生常见的音准问题,如跑调、舌音、轻重音不分明等,教师可通过简单易懂的例子和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练字母“r”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舌头的位置,分辨清楚浊音与清音,在音节发音时瞬间做出正确的调整,以得到更为准确的发音效果。
只有在针对性地引导和练习下,学生才能逐渐克服音准问题,提高唱歌的水平。
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学生对音乐的认同感和热爱程度是影响其音准感和演唱技能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教师在教音乐的过程中,要多方位地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热爱。
例如,可以通过野外探索、绘画、游戏等形式,寻找和感受音乐的存在,引导学生注意音乐的气息、流动感与美感。
只有当学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愿意用心去体验和感受音乐,才能真正地提高音准感和演唱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探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探究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音准是音乐演奏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是教师们需要重点关注和努力的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并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一、音准问题的重要性音准是音乐演奏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它直接关系到音乐作品的表现效果和演奏技术的精湛程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准能力有助于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对整体音乐素养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音准问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音准问题存在的原因1. 听力训练不足。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音乐种类有限,导致他们对音准的认知不够清晰,难以准确把握音高和音准。
2. 缺乏专业指导。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对音准问题处理不够到位,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培养。
3. 学生自身因素。
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对音乐音高的把握能力存在差异,一些学生可能天生具有较好的音准能力,而另一些学生则相对较弱。
三、音准问题的培养方法1.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日常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其对音准的敏感度。
2. 增强听力训练。
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听力训练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音高的感知能力,比如通过模仿音乐声音、听力训练复调音等方式进行训练。
3.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乐器。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乐器,让学生通过演奏乐器的过程来培养对音准的认知和掌握。
4. 利用歌唱训练。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歌唱活动,通过歌唱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音准感和唱歌能力。
5. 注重个性发展。
在音准培养中,教师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其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音准潜能。
1.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音准培养不能孤立开来,应当结合音乐教学的整体目标,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探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探究音准是指演奏或唱歌中的音高正确与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准问题一直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方法,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一、认识音准问题的重要性音准是音乐演奏的基础,也是音乐表达情感的核心要素之一。
一个音准不准的演奏或唱歌会让音乐失去原本的美感,影响整个演出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音准问题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二、音准问题的原因分析1. 身体条件限制:有些学生由于生理原因,例如声带发育不完全、听力问题等,导致他们对音高的判断不准确。
2. 缺乏培养: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音乐较少,缺乏对音高的敏感性和理解,因此很容易产生音准问题。
3. 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学生可能并不重视音准问题,觉得无所谓,所以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去提高自己的音准水平。
三、音准问题的培养方法1. 合理安排音乐教学课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音乐教学课程。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一些简单的音准练习,例如唱歌时指定音高和音程练习等,以培养学生对音高的敏感性。
2. 加强音乐欣赏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接触不同种类的音乐作品,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演奏或唱歌中的音准问题,培养他们对音准的注意力。
3.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创设一个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音准训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 鼓励多种表达方式:除了唱歌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的表达方式来培养音准。
在教学乐器时,可以从音准的角度来指导学生演奏,帮助他们提高音准水平。
5. 个别辅导与评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与评估。
对于音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可以加强个别的训练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音准水平。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探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探究一、引言音准是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学生接触音乐的第一步,音准的培养成为了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在音准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准,是音乐教师们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问题的培养进行探究和分析,旨在找到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小学生音准问题的表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准问题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起始音不准确:学生在唱歌或演奏乐器时,常常出现起始音不准确的情况,跑调现象比较严重。
2. 节奏不准确:学生在唱歌或演奏乐器时,往往难以把握音符的时值和节奏感,导致音乐表达不流畅。
3. 和声不准确:学生在合唱或合奏时,往往难以准确地把握合唱或合奏的和声要求,导致整体音准不够准确。
以上问题都表明了学生在音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音乐学习的效果。
1. 生理原因:小学生的听力、声带和呼吸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音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2. 缺乏训练:许多小学生缺乏系统的音乐训练和指导,导致他们在音准方面的能力不足。
3. 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他们往往难以保持专注,因此在音准方面容易出现偏差。
4. 缺乏自信:许多小学生在音乐表现时缺乏自信,因此在表现音准时常常因胆怯而出现问题。
以上原因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音准问题的产生,理解和分析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四、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音准针对小学生音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有效培养他们的音准:1. 提高音乐课的趣味性:增加音乐课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对音准的培养。
通过音乐游戏、音乐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准的重要性。
2. 强化基础训练:在音准培养中,基础训练显得尤其重要。
音乐教师要注重基础音域的训练,加强音高、音量和音长的掌握,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功。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探讨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探讨摘要:音准是合唱表演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能,对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探讨了音准不佳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策略,希望能对小学合唱教学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音准;小学音乐合唱;培养;协作能力音准是合唱表演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它不仅关乎演唱质量,更体现了合唱团的艺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不佳的原因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不佳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和技能水平有限,缺乏对音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其次,教学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包括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室环境等,影响了音准的培养。
此外,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可能导致学生对音准的重视程度不高。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途径(一)重视歌词朗读准确性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音准,首先需要重视歌词朗读的准确性。
以人教版《放马山歌》这节课为例,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音准:教师可以先逐字逐句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发音,并鼓励学生跟随模仿。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比喻或类似音节的单词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发音。
将歌曲的歌词分成短句或单个音节,引导学生逐句朗读,并注意长短音节和音高的变化。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每个音节的正确音高和持续时间。
例如:学习《放马山歌》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将歌词进行合理的断句,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位置进行自然的停顿和呼吸。
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歌词连读,使每个单词之间的连接更加流畅。
教师可以通过打拍子、敲击节拍器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并加深对音乐韵律的理解[1]。
同时,可以利用身体动作或口语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感和韵律。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复练习,在朗读的基础上逐步加入声乐技巧的训练,如音高的准确跳跃、音量的控制等。
鼓励学生多次排练和演唱,以提高音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1]。
浅谈小学生音准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音准的培养音准是音乐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直接影响到音乐作品的表现效果。
小学阶段是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音准感是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小学生音准的培养。
一、培养音乐耳朵培养小学生音准感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他们的音乐耳朵。
音乐耳朵是指对音乐的敏感度和感知能力。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音乐耳朵,学生才能够辨别音准的高低,正确地表现音乐作品。
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耳朵,首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让他们通过声音的辨别和模仿来感知音准的差异。
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生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音准的差异,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音乐耳朵。
二、注重唱歌训练唱歌是培养小学生音准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唱歌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音准的重要性,并逐步提高他们的音准感。
在唱歌训练中,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歌曲,逐步提高歌曲的难度,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锻炼他们的音准感。
在唱歌训练中,老师还可以采用一些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不断的唱歌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音准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加强节奏训练除了唱歌训练,节奏训练也是培养小学生音准的重要环节。
音准和节奏是音乐表演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只有掌握了准确的节奏,才能够表现出良好的音准。
在节奏训练中,可以通过一些身体律动和打击乐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的节奏,并逐步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节奏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节奏的精准度,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的音准感。
四、注重音乐素材的选择在音准培养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音乐素材也是至关重要的。
音乐素材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简单易学的曲目,让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接受和理解。
这些音乐素材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素材,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感知音准,在音乐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摘要:音乐合唱作为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越来越成为新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备受重视的一门学科,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相关的教学机构,对于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培养都纷纷开始了新的探索。
在音乐合唱教学活动当中,常常会存在一些学生的音准不准,这也充分反映了现当代小学生的音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第1次本文针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现实情况,探究如何在音乐合唱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加强音准的培养教育。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音准小学生在合唱当中表现出音准不准的情况,这种诱因是非常多的。
我们在进行教学音乐合唱教学活动,对学生的音准进行进一步的校正和培养时,就必须要找准每一个小学生应准不准的原因,并且从这些原因着手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音准。
接下来我们将从小学生音准不准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当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准,这两个方面分别展开探究。
一、小学生音准不准的主要原因分析在小学生音准不准的原因登记方面,即使有两个大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是指内部原因,而另一个方面是指外部原因。
这里所提到的内部原因就是指小学生自身的音乐天赋,自身的声音条件,以及小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当中,是否真正跟随教师的进度来落实音乐学习。
比如说有的小学生是先天性的口吃,他们在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缺乏较强的音乐感知能力,所以导致这一部分学生唱歌唱出现跑调的情况。
学生这样的情况,在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当中,要想得到彻底的解决是比较难的。
还有另一部分小学生的自身原因,那就是有的小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跟随音乐教师的课程进度进行学习,又或者是学习态度较为松懈,最终导致了学生的音准不准。
这样的诱因是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当中,通过适当增强对学生的监督和引导就能够解决的。
所谓的外部原因,涉及到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学校对于音乐教学的态度以及相关的投入等方面。
比如说,一些小学的音乐教师聘用门槛较低,音乐教师本身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学,所以他们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合唱教育的时候,很有可能因为自身的专业实力不达标而对学生造成误导。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歌唱是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
在众多的演唱教学内容中,演唱技能(音准)是支持表现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演唱的要求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然而,在我们的小学歌唱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唱不准音,唱歌发声的时候像说话、说歌,没有高低音之分,不入调;唱歌时音忽高忽低,唱不准组成旋律的每个音。
有些学生会自觉脸红,唱过一遍,从此害怕歌唱,害怕上音乐课;也有学生跑调了也浑然不知,还是继续自我陶醉深情地歌唱。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提高和对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以上这些现象其实都体现了一个歌唱音准问题,歌唱的音准主要指音高的准确与否,它是唱好歌的首要问题。
试想学生连歌曲基本的音准都没有掌握,又怎么能开展好后续的表现和创造活动呢?因此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对于表现和创造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描述:在一年级的一堂歌唱课中,学唱的是歌曲《这是什么》。
歌曲的前面两句歌词都是“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只是在最后的“当当当”音高上发生了变化。
第一句是“5 5 5 ―”第二句是“2 2 5―”。
可是学生总是把第二句唱成“2 2 5 ―”或者是和第一句一样。
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不一样的,他们是有区别的,一个是落在中音的5上,一个是落在低音的5上,我们再来唱一次好吗?”可是当学生第二次演唱的时候,仍然出现错音。
于是我请学生,先听钢琴弹一次,同时在心里跟唱一次,然后再听我范唱一次,最后再请同学唱一次。
我想这样的多次聆听应该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只有个别同学唱对了,而且很多学生出现了疲惫感。
看到这样的现象,我换了一种方式。
我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来,在空中画一画音高组成的小山,再比一比谁画的最美,唱的最准确。
这时,学生们马上精神起来,伸出小手跃跃欲试。
于是我和学生一起来画小山,音高的时候手指在山顶上,音低的时候手指在山脚下。
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中遇到的音准问题与把握技巧
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中遇到的音准问题与把握技巧1. 引言1.1 音准在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音准在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音乐教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音乐感知和音乐能力正在逐步形成。
音准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对学生的音乐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正确的音准意识和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和音乐表现力。
在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中,注重音准的教育和训练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音准的概念,让他们在歌唱过程中不断加强对音准的把握。
只有在对音准有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应用时,学生才能在歌唱中达到更高的水平。
音准在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打好音准的基础,学生才能在未来的音乐学习中得心应手,更好地表现自己的音乐才华。
2. 正文2.1 音准问题的表现形式音准问题在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中常常表现为学生唱歌时音高不准确、音符节奏不准确、音色不稳定等形式。
具体来说,音准问题可能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音高不准确:学生在唱歌时难以准确把握音高,导致音准不稳定,有时会唱出偏高或偏低的音,影响整体演唱效果。
2. 音符节奏不准确:学生唱歌时可能存在节奏把握不准确的情况,比如唱得太快或太慢,节奏不稳定,影响整体歌曲的表现。
3. 音色不稳定:学生在唱歌时音色可能变化较大,有时音色清晰明亮,有时则模糊不清,缺乏稳定性和连贯性。
4. 声音不清晰: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发音不清晰的情况,例如发音含糊、吐字不清等问题,影响歌曲的表达效果。
以上是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中音准问题常见的表现形式,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及时发现并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提高音准水平,提升歌唱表现力。
2.2 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法音准问题在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中是非常常见的,主要表现为学生唱歌偏音、缺乏音准感和节奏感等。
造成音准问题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是学生自身对音高的把握不准确,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听力发育还不完全,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来进行改善。
小学生歌唱中的音准与训练
小学生歌唱中的音准与训练陈晋宁美妙的童声被誉为天籁之音,加上动人的旋律能让人心旷神怡。
怎样能唱出这样美妙的声音呢?除了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建立通畅的歌唱气息外,还需要准确、到位的音准,这不但是音乐的基石,还是歌唱的灵魂。
每个人都想拥有美妙动人的歌声,小学生也不例外。
拥有的音准至少能把握住音乐的方向,缺少了音准就好像失去方向的船一样,在大海中漂浮。
学生如果缺少了音准,不但影响了儿童应有的天籁之音,还严重的打击的唱歌的自信心。
事实上,歌唱没有音准的人只占人群中的4%,称为失歌症。
绝大多数人出现音准问题是可以通过训练进行纠正的。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歌唱教学中音准的重要性,发现小学的学生普遍存在音准问题。
很多人认为音准的正确与否是天生的,只要让学生多听歌曲并能唱好歌曲,对于音准有问题的学生则置之不理,任其发展。
因此,我来谈谈自己对小学学生歌唱中的音准问题的一些体会和训练。
1、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音高概念的认识与接受是不一样的,分阶段进行音准教学会让你的教学事倍功半所以我把小学阶段的学生分成三个阶段:低年段(一二年级)、中年段(三、四年级)、高年段(五、六年级)。
(1)低年段学生刚进学校缺乏音高概念,一、二年级的音乐教材以学生聆听为主,音高,音准的教学量很少。
据教学以来,我觉得学生在接触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融入音高的概念。
可通过帯手号唱C大调音阶,通过跟随钢琴、做手号动作来认识1 2 3 4 5 6 7音的高低。
将这些音符用一个小动物来代替,通过听辨音高猜出的动物名字。
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之间的距离感。
先让学生听钢琴的音,再唱,或用“la”的方式进行模唱。
通过这样先唱音名,再唱歌词长期的训练由浅入深,点点滴滴地让学生了解音高,解决音准问题。
2、中年段的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基础音阶练习已经把握了do、re、mi等音高的演唱。
但是对于增四度,纯四、五的跳跃音准掌握的不够理想,可通过唱135,146,7.25,135的和弦链接来巩固调性。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分析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分析摘要: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小学音乐教育倍受重视。
有序的开闸音乐教学,一方面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而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歌唱教学是重点教学内容,既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歌唱能力,也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表现能力。
为此,本文将结合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音准问题,着重分析培养小学生歌唱音准的具体策略,提出了注重音准感知培养,引导学生树立音高概念;重视歌唱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正确音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率,希望能够借此提高小学生音乐歌唱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音准问题;音准培养策略现阶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关综合素养培育的研究逐渐受到了更多关注与重视,因此在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对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开展歌唱教学务必要对小学生歌唱音准进行培养,让他们掌握基础性的发音水平与歌唱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音准问题包括高音不主动、高音概念模糊、喊唱等现象。
为此,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采取有效培养策略,提高小学生歌唱音准水平。
一、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音准问题(一)高音不主动小学时期的音乐歌唱教学当中,最常见的一种问题就是学生们在演唱过程中往往十分抵触音乐作品当中的高音部分。
但是在音乐歌唱教学过程中,主动演唱十分关键,可以让小学生更好的了解与掌握自己的声音,从而发挥更具有情感与情绪起伏的乐句。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音演唱过程中学生们不够主动通常表现在音阶演唱以及高音部分较多的音乐曲目当中,从而致使高音演唱过程中小学生无法更好的跟上演唱曲调,出现“唱不上去”的问题,最终对音乐作品演唱过程中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小学阶段的音乐歌唱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1]。
谈小学合唱教学中音准的训练
谈小学合唱教学中音准的训练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练习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
此项活动的开展能强化学生对音调的记忆力,更能在适当的训练中,纠正学生的音调问题,让学生正确掌握音调,使学生读懂乐谱,最终实现更好地进行音乐学习。
对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优化小学合唱教学中的音准训练,并希望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合唱;音准训练前言只有重视音准训练,让学生在学习时把握正确的发音,同时掌握音乐律动的节奏,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唱歌并爱上唱歌。
因此,只有重视学生的音准训练,并摒弃过分重视整首歌学习的模式,将学生在训练时所出现的不足进行调整,这时学生才能在唱完整首歌时,保证音调的准确性,最终使学生获得合唱的乐趣,在音乐的道路上实现长久发展。
一、利用手势强化学生理解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下,学生可以快速掌握音的高低。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通过设置固定高音,再弹奏其他音让学生进行比对,从而掌握音的高低。
这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在唱歌时有着更好的音准,同时也能在游戏中,使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进而使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1]。
在这个过程中,为使学生的音准变得更好,教师可以在合唱前,选择利用手势让学生了解整首曲目的音高。
例如,在合唱《小花雀》前,教师可以利用手势让学生了解音高的变化,并让学生利用身体的移动来表示音是变低了还是变高了。
通过轻松愉悦的小活动,让学生感受音的变化,这时就能在合唱时为学生唱出更准的音高做好保障。
二、让学生记忆乐谱和音调只有通过长久的训练,学生的音准才能变得更好。
很多时候,学生在进行演唱时音准不足主要是自身对乐谱以及音调的理解和掌握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引导,鼓励学生对乐谱和音调进行记忆,以此来加深对音准的掌握[2]。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演唱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记忆,在课堂和课后开展模仿练习,最终实现强化。
此外,通过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听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同时记音调,再让学生将自己演唱的歌曲进行录制,并与原版对比,通过有针对性地调整,也能使学生的音准变得更好。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途径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途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合唱中要注意的很多方面,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音准。
音准是合唱的基本要素之一,其与和声、节奏等共同构成了优美的合唱。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音准感成为了每个音乐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那么,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究竟有哪些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音准感呢?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为何要培养音准感音准作为音乐的一项要素,其在合唱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良好的音准可以提升合唱的美感,使歌曲更具感染力;其次,正确的音准有利于整个合唱团队的统一与齐唱;再者,对学生自身来说,培养音准感也能够改善他们的听力、锻炼感觉统一能力、提高协调性等。
可以说,培养学生的音准感对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途径1.说唱联系法。
说唱联系法是一种将说唱与歌唱结合在一起的练耳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将音符与动作紧密结合,从而形成准确的音高感。
这种方法的基本操作方法是:先教学生念一个音阶或者交响乐片段,然后一起做一些动作。
动作可以是简单的手势,也可以是有节奏的运动,比如拍手,踩脚等。
学生在做动作时要按照音乐的节奏和高低程度来控制动作的幅度和速度。
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音准感,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2.练习“一字排开”法。
“一字排开”法是指让学生站成一排,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用“唐”、“所”等字来取代音调,进行练习。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逐渐体会到音调的高低之间的连贯性,形成统一的声音感觉。
同时,老师可依据孩子们的语音习惯,设置不同的简单旋律,逐步加深音乐语言的概念。
除此之外,在有了基础后,学生可以开始唱一些简单的儿歌进行练习。
对于萌新来说,最好先从通俗易懂的小学生儿歌开始入手,难度相对较低,适合初学者学习。
3.唱词改谱法。
唱词改谱法是以常江老师提出的一种训练方法,其基本步骤是把一个词牵扯到能组成音符的音高上,使唱法更简单明了,练习也更容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音准的培养
歌唱是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
在众多的演唱教学内容中,演唱技能(音准)是支持表现的最严重的基础之一。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演唱的要求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确凿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然而,在我们的小学歌唱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唱不准音,唱歌发声的时候像说话、说歌,没有凹凸音之分,不入调;唱歌时音忽高忽低,唱不准组成旋律的每个音。
有些学生会自觉脸红,唱过一遍,从此害怕歌唱,害怕上音乐课;也有学生跑调了也浑然不知,还是继续自我陶醉深情地歌唱。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提高和对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以上这些现象其实都体现了一个歌唱音准问题,歌唱的音准主要指音高的确凿与否,它是唱好歌的首要问题。
试想学生连歌曲基本的音准都没有掌握,又怎么能开展好后续的表现和创造活动呢?因此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对于表现和创造音乐具有严重的意义。
案例描述:在一年级的一堂歌唱课中,学唱的是歌曲《这是什么》。
歌曲的前面两句歌词都是“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只是在最后的“当当当”音高上发生了变化。
第一句是“5 5 5 ―”第二句是“2 2 5―”。
可是学生总是把第二句唱成“2 2 5 ―”或者是和第一句一样。
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不一样的,他们是有区别的,一个是落在中音的5上,一个是落在低音的5上,我们再来唱一次好吗?”可是当学生第二次演唱的时候,仍然出现错音。
于是我请学生,先听钢琴弹一次,同时在心里跟唱一次,然后再听我范唱一次,最后再请同学唱一次。
我想这样的多次聆听应该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只有个别同学唱对了,而且很多学生出现了疲惫感。
看到这样的现象,我换了一种方式。
我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来,在空中画一画音高组成的小山,再比一比谁画的最美,唱的最确凿。
这时,学生们马上精神起来,伸出小手跃跃欲试。
于是我和学生一起来画小山,音高的时候手指在山顶上,音低的时候手指在山脚下。
唱了两遍之后,学生就确凿的掌握了歌曲的旋律。
教学反思与分析:新课标中淡化演唱技能,但不是不教。
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歌唱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音高的正确判断能力也是音乐的基本素质之一。
那么,如何提高歌唱教学中的音准呢?我通过课堂的实践和前人的经验,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唱前先发声
课堂中,很多学生急于歌唱,没有开声随便喊唱一番,结果是既损伤声带,也难免跑音跑调。
小学生的歌唱发音器官的肌肉协调活动能力发展相对弱一些,精致听觉器官发育也不完善,所以进行发声训练,可以使孩子们充分打开口腔,运用较合理的歌唱呼吸和发声共鸣,来克服小学生发音器官的客观不够,使小学生幼小的发声器官能够胜任演唱,使学生在演唱时不感到吃紧,困乏,声音连贯温柔,张弛有度,这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歌唱的心爱,增强他们对歌唱的信心。
发声练习曲还要注意合理的设计,要精心根据详尽所教歌曲的需求来设计发声练习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并能持之以恒,否则结果依然还是跑调,浪费时间。
二、唱前先感受
音乐是听觉艺术。
要感受音乐的情绪意境,只能通过多听来完成。
只有听得准,才能唱得准。
因此要让学生多听歌曲范唱,如:整体反复聆听、段落聆听、个别句子聆听。
在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知、辨别音的凹凸长短,加深对音高的记忆。
教学中,为了避免多次聆听给学生带来无聊乏味感,可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多次聆听的学习。
伴着这些活动,即培养了学生的内心听觉也为唱好唱准歌曲做了铺垫。
三、手势图式来帮唱
柯达伊在音准教学上充分地运用了手势图式这种方法,他化抽象为形象,将音高用手势显示出来。
此法在音准教学上效果极好,特别是针对个别音符教学时。
这种方法更加实用于低年级的歌曲教学。
但在中高年级歌唱教学中,碰到的多是节奏相对密集、音符又较多的乐句,快速地作手势显然不适合。
与柯达伊手势法同样形象的还有图形谱,还记得全国知名的音乐特级教师刘德昌老
师给我们示范的《山谷里静悄悄》的歌唱教学,还有省音乐特级教师邬淑颖老师给我们示范的《柳树姑娘》一课的歌唱教学中都分别精巧地运用了图形谱,随着歌曲的旋律音高走向设计的“白云”图和“柳树图”让人记忆犹新,它们都使原来只靠耳朵完成的音准教学,发展到视觉上来共同进行,起到了视觉与听觉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作用。
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感受,更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解放了学生手脚,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学习的喜悦。
四、教xx唱做引导
唱不准音、跑调还受到歌唱气息、歌唱位置、换声点等的影响。
比如唱歌气息支持不够、漏气、声音发虚,换声点没有充分的准备等都很简易导致声音位置下移、跑音。
对于这些现象,光老师讲解提示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多做示范,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对比聆听中学会正确发声。
因为学生本身没有正确的声音概念,如果教师光讲解,不示范,那学生更多的还是“云里雾里”,恐怕只会增加他们对歌唱的恐惧心理。
五、及时纠错不忘掉
在音准教学中,对于教师耳朵的灵敏度有较高的要求。
我们有些老师只有专注于弹奏的键盘,并未关注学生的歌唱状况,甚至连学生唱不准音都没有发现。
这种按教师的预设走过场的教学环节是失去歌唱教学实际意义的。
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能快速地捕捉到学生音准错误的原因,并通过正确方法的示范和对学生错误方法的模仿和分析,使学生较快地改善与变化,使教学更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