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以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以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摘要:自秦以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随着封建制度的产生逐渐发展、强化、完善,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与变革,呈现出一种高度统一的延续性,突出表现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方面。

本文主要从皇权至上、中央集权、官僚政治等几个方面探讨秦朝以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政治制度,特征,皇权,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体系源于中国独特的国家生成路径,由国家权力获得和运行过程的完全暴力化所造成。

[1]王族以武力形式夺取国家政权之后,又以绝对暴力形式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实施绝对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和权力垄断。

自秦开始到晚清之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一种不断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系。

专制主义与民主政体相对应,指的是独断的决策方式,在古代中国体现与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两种制度之上,国家全部大政方针由皇帝一人决定,表现出极大的独断性和随意性。

而中央集权则表现为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与约束。

秦以后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即便因历朝历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不同有所变革和发展,但仍然表现出了一定的统一性和顺承性,有统一的特点和规律可循。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贯穿始终
自秦始皇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之后,中国经过诸多王朝的统治与变迁,即便过程之中存在着起伏与波动,但从总体来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始终处于不断强化的过程之中,并在清朝达到了顶峰。

(一)皇权至上
从秦始皇开始,表现为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皇帝制度的内核始终未曾改变。

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则以皇权至上显示皇帝地位不可僭越。

从中央官制上来看,秦汉实行三公九卿制度,皇帝之下下设三公九卿,分管全国各项具体事务,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事无巨细全部向皇帝汇报,而主要的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这样就保证了皇帝对全国政务的控制和把握。

而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演变,在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三者六部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宋朝还另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职权,使皇帝得以总揽全国大权。

而到了明清,又出现内阁制度、军机处等新的创造,标志着中国皇权达到顶峰。

(二)中央集权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地方的管理和约束,始终将地方管理权牢牢控
制在中央政府手中。

秦朝首创郡县制,将全国氛围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使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北宋初,宋太祖将主要将领军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地方由中央派文官进行管理,由通判进行监督,地方赋税大部分上缴中央,从多个方面实现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边远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大大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主旋律
秦朝以前,全国以宗法血缘为基础,贵族垄断做官权利,“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构成了亲贵合一、官贵合一的贵族政治体制。

而自郡县制建立之后,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与之适应的地方官僚机构。

设郡守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接受中央命令,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这样就打破了夏商周时期长久以来的血缘政治,形成贯穿之后数千年的官僚政治传统。

官僚政治,指官吏以自身的官职作为固定职业,领取俸禄,只对上级和皇帝负责。

这种官僚政治又有着如下的特点。

一是整个官僚体系有着严格的等级体系,上下级和职权范围清晰明确。

每一级官僚都只对其上级负责,而不问社会效益和民生疾苦。

二是有明确的考核和监督制度,对于官员的政绩和政治行为进行限定和考核,使整个官僚系统难以高效运行,缺乏活力和远见。

三是这种政治体系成为滋生政治腐败的土壤,整个官员系统呈现出病态的发展特征。

三、重人治,轻法治
与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应,专制王权始终处于独尊地位。

行政权力包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皇帝对政治的控制可以轻易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政治职能部门的职权和活动都处于行政权力的控制之下。

而随着皇帝对行政权力的人为加强,各级行政长官的权力也随之扩大,这样必然带来皇帝和行政长官个人意志凌驾于社会意志之上,形成人治传统。

国家法治基础薄弱,法治观念淡薄,案例审判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官员对于法条的自身判读,在国家层面,皇帝朝令夕改,政策随意。

官员职位甚至出现因人而设的情况,官无常制,职无常守。

四、重视精神教化,儒学思想长期占据正统
为了不断加强中央权力和专制皇权,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在思想领域对百姓的控制和教化,以期稳定舆论,控制民心,向其灌输封建的忠君思想,从而维持社会的稳定,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发展。

汉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经过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等一系列后世发展,儒学思想所宣扬的“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尊卑有别”等
各种思想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百姓的思想和生活进行了限制和约束,百姓思想的趋同,使群众难以僭越专制王权,为王权独尊,中央为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

总之,中国秦汉以后的政治制度即便经历多次改革与发展,但其内核和实质表现出一致的特点,这种一脉相承的延续性和在沿袭中变化发展而形成的阶段性,以及各项具体内容之间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突出特点。

[2]
[1]王晓彤.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J].魅力中国,2010(6):39—40
[2]姚伟钧.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嬗变与特征[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0,13(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