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俗绘画
宋代绘画的特点
宋代绘画的特点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独特而繁荣的时期,其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宋代绘画注重写实与表现。
宋代绘画家追求真实的描绘,力求把对象形象地再现在画作中。
他们在构图上讲究透视法和远近法,通过精确的线条和细腻的笔触,将静物、人物、风景等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著名的宋代绘画家李唐、细柳仙、马远等都以其精湛的写实技巧而闻名于世。
其次,宋代绘画追求典雅与纤细。
宋代绘画作品以清丽雅致、细腻温婉的风格为主。
绘画家注重表现事物的美感和品位,追求画面的和谐统一。
他们常以柔和的线条、细致的笔触描绘出婉约、秀丽的景象。
宋代绘画家米芾、李嵩等都是以其典雅纤细的风格而著称于世。
此外,宋代绘画注重意境与抒发情感。
宋代绘画家倡导以画写意,注重表现内心的情感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他们常以寥寥几笔勾勒出对象的特点,通过留白和淡化世俗的繁杂,营造出清新脱俗、静谧雅致的意境。
宋代绘画家董源、文同等都是以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的作品而受到推崇。
此外,宋代绘画也重视以物写人。
画家们以物象人,借用自然界的事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他们通过物的象征意义来传达主观情感,使作品更具深意和抒情性,增添了作品的情感共鸣。
宋代绘画家李公麟、李迪等都是善于以物写人,以物传情的代表人物。
总体而言,宋代绘画以写实、典雅、意境深远和以物写人为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的凸显不仅展示了宋代绘画家的独特创造力和审美追求,也使宋代绘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这些特点的影响远不止于宋代,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绘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壁画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壁画发展历程概述中国壁画发展历程概述中国壁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从远古时期的岩画到后来的世俗壁画、宗教壁画,中国壁画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壁画的发展历程,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远古岩画的创作与演变远古岩画是中国壁画的起源,其创作时间可以上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岩画多出现在黄土高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山洞壁上,以动物形象为主题,具有生动、朴实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岩画的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发生了变化,不仅有更多的人物形象,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和符号,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表达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第二部分:世俗壁画的繁荣与辉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加,世俗壁画开始兴起。
宋代的长卷画和明清时期的壁画成为世俗壁画的代表,它们以绘画多样性和题材广泛为特点。
长卷画以纵深空间的表现为主,通过长卷的形式展示具体的场景和人物,使观者能够获得更全面的视觉体验。
明清时期的壁画则更注重表现社会生活、传递文化信息,如庙堂宫殿、民间故事以及历史事件等。
第三部分:宗教壁画的崛起与辉煌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宗教壁画开始在中国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佛教壁画以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为主题,通过图像和符号的方式传递信仰,启迪人们的心灵。
著名的敦煌壁画和云冈石窟壁画就是宗教壁画的杰作。
这些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内容和宏伟的气势赢得了高度赞誉,并成为中国壁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第四部分:现代壁画的创新与演绎在中国壁画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壁画的创新和演绎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以来,中国壁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吸引了广泛关注。
现代壁画在内容上更加开放和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宗教题材,还出现了对当代社会、历史事件和人文思考的表达。
同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现代壁画与时俱进,运用了更多的材料和技术,如雕塑、贴画等,使壁画具有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士气之美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士气之美中国传统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其以“诗画一体”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体现着中国文人杰出的艺术才华与精神气质。
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士气之美”体现在其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形式简练、意象优美等方面。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色,探讨其独特的士气之美。
一、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文人画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儒家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人画承载着儒家的人文精神,强调“仁爱”、“礼乐”、“君子”等道德规范。
画家们以此为准则,力求在画面中表现出人性的美好和道德的高尚,讴歌人间真情和情感交融。
2. 佛家的超然心境中国传统文人画又融入了佛家的超然心境,强调“清静寡欲”、“心如止水”等修身养性的理念。
画家们常常在画中表现出超然的心境,揭示出超脱尘世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执念的神秘美感。
3. 道家的自然观念中国传统文人画还带有道家的自然观念,强调“天人合一”、“随物应变”等自然契合的理念。
画家们善于观察自然,善于表现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又能够巧妙地将自然融入到画面之中,呈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审美境界。
中国传统文人画在表现手法、题材选择、意境创造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1. 自然写生,情感抒发中国传统文人画在绘画手法上善于通过自然写生来表现情感。
画家们常常以自然界中的山水、花鸟、林木等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墨描绘出自然景物的形态和气息,同时又在画面中抒发出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 意境深邃,意象优美中国传统文人画在意境创造上追求深邃与优美。
画家们通过精准的构图、细腻的笔墨、恰到好处的留白,创造出一种凝练而又富有内涵的意象,让人在观赏中产生美感,体验到一种抽离俗世的超凡感受。
3. 形式简练,模糊边界中国传统文人画在形式上善于简练,模糊边界。
画家们常常运用简练的笔墨,不将画面装饰得过于细致,而是通过留白和笔墨的隐约勾勒,留下一种模糊的美感,让人在想象中感受到更多意境的变化与情感的流露。
《中西方绘画比较》PPT课件
《鹳鱼石斧图》 河南临汝庙底沟型
.
13
五代宋时期 黄筌《写生珍禽图》
画面描绘龟、蝉、麻雀、蜡嘴、蚱蜢、蜜蜂等20余种昆虫、禽鸟、
动物。形象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形象刻画细致,用笔细劲,笔14 痕不明显,设色艳丽。
界画
界画是我国古代以描绘建筑、车船等器 具为主的绘画种类。因作画时使用界尺 引线而得名。
砍 受到卡拉瓦乔的深刻
下 何 乐 弗
影响。画面明暗对比 鲜明,富于雕塑感。 她能够极其生动写实
尼 地表现出织物等的丰
的 富质感。
头
》
真
蒂
.
莱
38
▪ ▪
绘用并造种用德 型线还中勾中
画线不型本光国 。都是国出国
的,是是领表的 主而说其。现诗
积人画轮画 累物无廓以
一
要是西手说得人 语说洋段明神歌 言光画之西态德
了衣论、线 、
非服是质存 常的山感形
形
来可完一洋活称 表以全。画现美
丰褶水、,
体
富皱的体通
现作排但用的术
的,皴积过
的为斥这光那有
线纹法来线
。
。
.
39
李 公 麟
《 白 描 人 物 手 卷 》
物象之形、神、光、色、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
大。因白描作品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
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的特点。
谨。
.
50
近
近
代
代
齐
徐
白
悲
石
鸿
《
《
马
虾
》
》
.
51
意大利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约1495-1498年
应势而生:“扬州画派”艺术世俗化成因分析
应势而生:“扬州画派”艺术世俗化成因分析“扬州画派”是中国明清时期著名的绘画派别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而闻名于世。
与其他画派相比,“扬州画派”更注重描绘世俗生活,对于绘画的艺术性和社会意义的关注度较高。
那么,引发“扬州画派”艺术世俗化的成因有哪些呢?明代末年到清代初年的扬州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这个时期,扬州经济繁荣,商贾云集,市井生活热闹繁华。
扬州成为了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人才,他们对于扬州的繁荣和生活形态感兴趣,并将其作为创作的主题,形成了“扬州画派”的特有风格。
明清时期社会思想环境的变化也是“扬州画派”艺术世俗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明代禁欲主义思想盛行,重视宗教和儒家思想对人的修身养性。
但到了清代,人们的思想逐渐转变为注重现实生活的态度。
这种思想的转变直接影响了绘画创作的主题和风格。
艺术家们开始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和琐碎细节,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扬州画派”艺术世俗化与社会风气的变化也密不可分。
明清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活跃,人们娱乐休闲的需求增加。
扬州文化环境宽松开明,雅俗共赏,让艺术家们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和描绘日常生活场景。
这也为“扬州画派”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使得他们能够将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到艺术创作中。
书画市场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扬州画派”的艺术世俗化。
明清时期,扬州的士人们流行在文房四宝上作画,他们喜欢购买具有世俗主题的绘画作品,收藏和展示在自己的书房之中。
这种需求促使了艺术家们创作更多的世俗主题作品,以迎合市场需求。
“扬州画派”艺术世俗化的成因主要有:扬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环境的特殊性,社会思想环境的变化,社会风气的开放和书画市场的需求。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在明清时期催生了“扬州画派”独特的艺术风格。
【美术课件】画外之意 —中国传统花鸟画 人物画 课件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墨梅图》王冕
这幅作品中的梅花是作者对客观 物象的简单呈现吗?
花鸟画的生机意趣除了自然 层面的,还与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紧密相关?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 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 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 借梅自喻,表达了诗人鄙薄流 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 格和对人生的态度,卓尔不群 的气概以及不向权贵献媚的高 尚品质。
画外之意
中国传统花鸟画 人物画
这些作品中你认为哪两幅是花鸟画? 花鸟画的表现题材仅限于花卉和鸟吗?
花鸟画
花鸟画在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唐代形成独立的 画科,五代开始成熟。在写实技巧方面,花鸟画至 两宋而臻于巅峰。中国传统花鸟画描绘的对象,涵 盖了各种动植物,包括花木、蔬果、翎毛、走兽、 草虫、鳞介等。其中,梅、兰、竹、菊等题材自宋 元以来广受喜爱。由早期的相对写实,到后来的常 以意气写之,写实与写意,似乎成为中国花鸟画创
作与品鉴不可绕过的一对概念。
画家创作的目的是什么?
《
写
付
黄生
子
筌珍
居
禽
宝
图
习
》
《写生珍禽图》黄筌
《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是黄筌传世的重要 作品,其纵41.5厘米,横70.8厘米。画家用细密 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 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 只,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 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 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得十分 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作 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 不已。
表现了宫廷妇女怎 样的精神气质?
人教版(2019)高中美术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课件(共23张PPT)
第一段:听乐。描绘的是韩熙载与到访的宾客们正聚精会神的倾听演 奏琵琶的场景。可以看出演奏之前,屋内经过一场动荡,画家着重表 现地则是弹奏已经开始,全场空气凝注的一瞬间。
此段出现的人物繁多,场景复杂,红袍青年是新科状元郎粲,端坐在状元左侧之人 便是主人公韩熙载,琵琶女是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李嘉明则在她左边并扭头望 着她,听得入神且一直关心她的弹奏手法。长案的两端坐着韩的朋友太常博士陈致 雍和门生朱铣,另有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
谢 谢 观 看
探究四: 韩熙载的精神面貌如 何?是如何表现的?
从倚栏倾听,到回收击鼓,最后曲终人散,各个不同场合始终眉峰双 锁,若有所思,心不在焉。他的沉郁寡欢与夜宴歌舞欢乐的热闹场面 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主人公在当时形势下身置华宴歌舞中的苦闷 空虚、无可奈何的复杂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特殊的个性,十分传神。
课后研究拓展
探究一: 画中的主人公是谁? 他有什么特点?
韩熙载形体高大轩昂,更加突出了全图他是中心,古人喜 欢以主大从小的方式来突出主要人物。长髯,戴高巾也突 出了他的个人特点。
探究二: 画中具体描绘了宴会里 什么样的场面?
听乐
夜
观舞
宴暂歇清吹散宴探究三: 画面如何构图? 通过什么组合各段画面?
1.连环长卷形式,打破时间概念的构图方式,穿越时间观念把先后进行的活动展现在同一画面上。 2.虽然整幅画情景节奏繁杂,人物动势变化多样,却安排得宾主得当,疏密有致,场景衔接自然连贯。 3.全卷分五段,每一段画家采用一扇屏风作为画面空间建构、营造美感的主要手段。
此次他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
探子
李
韩
熙
煜
载
· ·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 13日),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 唐末代君主。李煜精书法、工绘 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 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王冕借用传统的形式,但又赋 予了新的含义,不要人夸好颜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质。
《 墨 梅 图 》 ( 元 王 冕 )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 明代写意画大师。在诗文、戏 剧、书画等各方面都能独树一 帜,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 响,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 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 狗”;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豪,一起走进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的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绘画发展历史
原始社会------在大地、岩石、器物上描绘、 镌刻图像
魏晋及魏晋前------出现了岩画、装饰绘画、 帛画、壁画、绢画等
隋唐时期-------山水画、花鸟画独立成科, 佛教壁画发展迅速。大画家代表:顾恺之、 吴道子、阎立本、张萱等。
马夏,他们的构图方法被称为“马 一角、夏 半边”。品 评者多以他俩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们的独特画
风。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宋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
讨论题
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是 风俗画吗?为什么?
风俗画是人物画中的一种重要的绘画题材,以 描绘人物的社会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与政治、战 争事件无关。
写画意、
根据题材内容的不同分为 人物画、 山水 画。
花画鸟、
写实 笔法细腻 熟宣纸 先勾勒后填色 层层渲染 形神兼备
写意 笔法简练 生宣纸 用笔挥洒、墨彩飞扬 追求神韵
2011年基本能力高考题
某些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缺乏考证.有时存在 违背史实的错误。下列片段或场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A.岳飞说:“身为南宋子民,定当以抗金报国为己 任。”
笔墨丹青
初唐 阎立本 《步辇图》
《五牛图》出自开元年间名画家韩滉之手。画面布景简练,仅有一 棵小树,着力表现了牛的状貌。五头牛,各具不同姿态,或吃草, 或翘首面驰,或纵蹄而呜,或回顾而舔舌,或缓步而趾行,神情生 动,准确的描绘出牛的形体结构,让人感受到它的憨诚、健壮、朴 厚、执拗、勤奋的性格,反映出盛唐雍容华贵的气势、开放自由的 环境等。
三、繁荣:宋代到明清(人文画和世俗画) 人文山水画: 1、宋代: 特点: 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由写实转而 注重意境、寄托情怀中国绘画艺术 走向鼎盛时期 原因: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阶层壮大;理学 的兴起,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商业繁盛、 城市发展.
1)北宋的山水画 ----
气势宏伟、阳刚豪放
一北 之宋 后文 的人 开山 阔水 心画 态, 。体 现 了 国 家 统
清代郑板桥时常借竹抒发自己的胸襟,如他在一幅墨竹中题诗 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 颠狂四面风。”他以竹子坚劲挺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倾吐他一生 屡遭打击的不平和他刚正不阿、孤傲倔强的性格,表现他对现实的 反抗心情。
为什么明清时期的绘画出现这种特点?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社会动荡。
枯木寒鸦图
朱耷(八大山人)
明清的怪僻清新
由于地域、理念、师友等各种原因及时代的 变化和社会的动荡,,明清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 的画家。 明宪宗朱见深这幅画构图非 常绝妙。粗看之下似一笑面弥勒 盘腿而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 三人合一。当年陶渊明与道士陆 修静访高僧慧远,临别相送,不 觉过虎溪(慧远送客从不过虎 溪),引起虎啸,三人相视大笑, 世称“虎溪三笑”。 《一团和气图》
3、明清的文人画 ---- 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朱耷,真名朱统 筌,明亡、一度为 僧,又当道士,有 八大山人别号。他 的山水画很有特色, 尽是残山剩水一片 荒凉,都是为了塑 造典型的破碎河山 意境,寄托他的亡 国之痛。他的最高 成就是花鸟画。
山西高平开化寺宋壁画探析
山西高平开化寺宋壁画探析摘要:开化寺壁画是中国壁画史上的珍品,其中以宋代壁画尤为精美。
山西高平开化寺宋壁画是中国宋代宫廷绘画的杰出代表,与敦煌莫高窟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并列为中国五大石窟之一。
本文通过对山西高平开化寺宋壁画的探析和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宋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山西高平开化寺、宋壁画、艺术特点、历史文化、发展趋势正文:一、山西高平开化寺概述山西高平开化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公元860年),是唐代显密宗的道场。
唐末时,该寺被毁,到了五代时期才得以重建,并在宋、金、元、明、清等历代不断修葺扩建。
现存建筑表现出了北方木构建筑的特点,同时亦有一些唐代元素的传承。
开化寺主殿为三层檐的木结构建筑,高达27米。
主殿彩塑、壁画极为丰富。
尤其是宋代之后,开化寺成为绘画艺术重地。
宋代时,许多宫廷画师曾在此创作、修缮壁画,使之成为宋代宫廷绘画艺术杰作的代表之一。
二、宋壁画艺术特点1.舞蹈表演与古典诗词相结合宋代绘画中普遍提倡以“文为贵”,即注重劳动和文化的结合。
壁画中,舞蹈表演与古典诗词结合,相互支撑,表现了文化和旅游的内涵,也反映了社会风貌和文化活动的丰富性。
2.情节丰富在壁画中,通过人物表情和姿态的描绘,表现了各种不同的情节,如《金刚经》中的狮子吼、《六神通大战》中的变幻多端的妖魔、《西王母图》中的八仙过海等等。
通过丰富多彩的情节表现,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的精神。
3.色彩与构图的协调宋代绘画中带有工笔描绘和装饰性的特点。
色彩鲜艳而不失浓郁,散发出具有韵律美的装饰效果。
构图方面,则运用了空间透视关系,使画面立体感和美学效果达到完美协调。
三、开化寺宋壁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1.历史背景宋代将壁画审美从宗教向世俗转变,壁画成为宫廷绘画的一部分。
此时,壁画的规模更为宏大,技法更为成熟,表现手法更为多样,代表作有开化寺、石鼓岭佛殿、窦禹钧宅壁画等。
2.发展趋势宋代壁画在创作风格和观赏习惯上,因地制宜,取长补短。
浅谈独乐寺观音阁壁画中的世俗题材
【文物博论】 A Theory of Cultural Relics024Vol.177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内的独乐寺始建于隋,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梁思成先生《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的问世使独乐寺的建筑和塑像名扬海外,但它的壁画却在整整40年后才重见天日。
1972年修整建筑时发现观音阁的墙皮内包含有壁画,当年即揭出壁画,使隐没的艺术瑰宝重现于世,成为我国美术考古的一大发现,从此独乐寺以建筑、塑像、壁画三绝蜚声中外。
观音阁壁画绘制于元代,明代曾经重描,是佛教宗教画。
它分布于大阁一层四壁,高3.15米,全长45.35米,总面积约142.85平方米。
由于使用的是矿物质颜料,画面至今色泽艳丽,保存较好。
壁画内容以十六罗汉为主题,宣扬佛教的因果报应,劝人施舍,修行正果。
画中的罗汉身材高大,形象突出,分布于观音阁的东、西、北三壁,南壁是与罗汉身高相同的两座明王像。
世俗人物位于罗汉下部,大小不足罗汉的1/2,每个罗汉与其下方的世俗人物组成一幅画,每幅画面既有独立内容,又与整个主题相关联。
壁画构图方式为组合式构图,很容易吸引观者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地看下去。
观音阁壁画共有世俗人物72人,涉及的世俗题材包括传统故事、佛教活动、日常生活、重修信士像等。
在严肃的佛教题材壁画中糅杂大量现实生活素材,使整个画面清新有趣、生机盎然,增强了绘画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试将观音阁壁画中的世俗题材进行归纳并加以浅述。
1 表现儒家思想的传统故事《郭巨埋儿》图位于观音阁西墙第十尊罗汉前方。
图中郭巨头戴覆钵式圆帽,上身赤裸,正在挥锨挖地,前面的坑中露出金子,郭妻头戴花冠,包袱一角衔在口中,一角握在左手,右手正忙着拾起金子,孩子在旁帮助。
“郭巨埋儿”故事最早见于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太平御览》卷四引西汉刘向《孝子图》中亦见,郭巨是儒家孝悌思想的典型人物。
儒家思想是中国历代文化的主流,儒家学说首称孝道,历代典籍莫不以孝道为其主旨,讲到佛教的伦理道德也是以孝为宗、以孝为戒,“郭巨埋儿”故事宣扬了释道皆尊的孝道思想。
传统与新生——作为中国社会生活图像志的民间年画
42传统与新生——作为中国社会生活图像志的民间年画文邰高娣(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该诗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古代春节时贴年画的景象,“桃符”也早已随着春节融入到亿万民众的生活之中,成为我们称之为年画的民间艺术品类。
年画在北宋时称为“纸画”,明代叫“画贴”,清初北京称其为“卫画”,杭州一带则谓之“欢乐图”,苏州称作“画张”,四川绵竹以年画体裁“斗方”代之。
清道光时期,李光庭所著《乡言解颐》中记载“新年十事”一节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
”系史籍中首次出现“年画”二字。
以后,人们便把新年时供民众乐赏和贴用的木版印绘的纸画统称为年画。
河北武强的年画《富贵花开》。
年画在我国由来已久,已历经2 000多年,最早以门神形式出现。
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新年时画“神荼、郁垒”两位神人的形象于门上以驱邪避灾的习俗。
隋唐时期,门神画形式增多且内容渐趋多元,在原有神话传说的基础上融合了儒、道、释等因素,出现了诸如药叉、天王、力士、钟馗等形象。
妇女、美人、娃娃等世俗形象也均出现在门画中,显露出世俗化的端倪。
此外,随着中国道教与西来佛教的盛行,已开始在雕版拓印或刻印的艺术图像上出现,并逐渐发展为至今依然在贴用的、种类繁多的纸马艺术。
北宋时期,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发达的经济促进了都市的繁荣和手工业、商业的发达,雕版印刷和丰富的民间文化生活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开始出现了如风俗、戏曲、仕女、娃娃等多种题材,年画图像基本定型,已有专人制作和售卖年画,并出现了固定的欣赏年画的大众群体,标志着年画正式形成。
明代,插图版画艺术繁荣,促进了年画的发展,不少人物画家也参与到民间年画制作之中。
到了清代,年画的题材包罗万象,体裁也更加多样,各地画店作坊林立,并出现了占据年画种类大部分的戏曲年画,全国除了西藏外都在过年时贴用年画。
清末,中国屡遭列强蹂躏,出现了描写现实社会和反帝侵略战争的年画,唤起人民觉醒,凝聚爱国热情。
中国传统装饰绘画
• 西汉的壁画则主要是为了标榜吏治的“清 明”而创作的。
– 宣帝时更是在麒麟阁绘制了11位功臣的肖像壁 画,开了后世绘制功臣图的先河。
– 东汉明帝时,由于明帝本人的爱好,壁画创作 之风更盛。白马寺的《千乘万骑群象绕塔图》 ,是中国佛教寺院壁画的肇始。
2020/2/5
《单骑图》
• 秦代的墓室壁画遗迹,迄今尚未发现。但汉墓壁画的发现,则早在 本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了。
–概念
• 具有特定装饰功能的。 • 具有明显装饰风格的。 • 从属性、工艺性、装饰性是其主要的特点。 • 中国装饰绘画的形式:壁画、帛画、版画、木板年画
等
2020/2/5
• 绘画: –纯绘画不一定具备很强的装饰性,更注重 其内在思想以及作画的技法、表现形式。 •我国的传统绘画讲究以线造型,用色薄 而透明; •注重表现与写意,强调感性。
有山水、竹石、花鸟等。
2020/2/5
道教与壁画
• 道教美术是体现道教教义,反映神鬼思想和道士修 道生活内容的美术作品,一般分 为道家思想的壁画 、墓室石刻,道教庙宇中的道教始祖、神仙鬼属的 石刻造像、道祖故 事画,举行道教仪式悬挂的水陆 画以及道教修道生活画等。
• 各道观、民居、园林中也普遍采用民间广为流传的 八仙、麒麟、万年青等吉祥辟邪 的装饰图案。木版 印刷的门神、灶君、关帝、财神、寿星等神像,在 民间流传尤盛。 中国道教美术随着道教的盛衰,有 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在中国美术史上写下 了 辉煌的一页。
2020/2/5
2020/2/5
2020/2/5
2020/2/5
2020/2/5
古代壁画
• 概述 • 新石器时代 • 秦汉时期壁画 • 魏晋南北朝时期
浅谈李耕绘画的世俗特征
092李耕不仅是有着文人气质的杰出才子,还是长期浸润于传统文化的民间画师,他以“世俗仙佛”和“民间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并以此收获了大众的肯定与认可。
笔者将在下文中列举一部分李耕的传世作品,试图分析他在创作中展现的世俗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
一、李耕个人简介李耕(1885—1964),字砚农,原名李实坚,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出生于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中岳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由于身世的限制,李耕没有机会师从名门,但幸而其父亲长期从事壁画绘制工作,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数量繁多的优秀壁画作品。
除此之外,李耕长年累月地临摹学习名师之作,在线条、造型、笔墨和色彩方面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上官周、黄慎、曾鲸、吴彬和杨津等人的宝贵经验,故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底。
除此之外,李耕的处事风格也常常为后人所称道。
据记载,他一生不喜远游,独爱隐居山野,对名利之事并不刻意追求,这种随遇而安的精神境界与其生存环境脱不开关系。
正如任职于李耕国画研究所的黄叶先生所说:“环境形成的天然屏障使他可以游离于时风之外,既没有时风造成意识上的潜在负荷与承诺,亦没有对某特定传统程式信徒般的膜拜与羁绊。
”[1]仙游一带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没有受到外界风气的过度干扰,使此地居民往往保有朴素平和的生活态度,李耕正是受此影响,养成了淳朴、随和的性格特点。
二、李耕作品简介李耕所处的年代可以说是中国画改革风气最为盛行的时期,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使西方现代绘画语言逐渐被引入中国画的创作领域,众多新生流派与艺术风格自此登上中国艺术舞台,对中国传统绘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但就在这样一个追求革新的年代,李耕仍选择坚持自己的传统艺术精神,丝毫不为外界的声音所动摇。
作为土生土长的仙游画家,他常常以本地盛行的“世俗仙佛”和“民间故事”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并毫不避讳在作品中展露自己对民间情趣与世俗享乐的喜爱之情。
(一)“世俗仙佛”题材上文提及,李耕之父长期从事莆仙一带的宗庙壁画绘制工作,李耕从小耳濡目染,对各式各样的宗教人物画产生兴趣。
世俗画对现中国的社会意义
世俗画对现中国的社会意义摘要:一、世俗画的定义与特点二、世俗画在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三、世俗画对现代中国社会的意义1.反映社会现象2.传承民间文化3.丰富艺术形式4.启发思考与反思四、当代世俗画的创新与发展五、结论正文:世俗画,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厚民间文化底蕴的绘画形式,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俗画在现代中国社会的意义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世俗画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现代中国社会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世俗画的定义与特点。
世俗画,顾名思义,是以世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它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宋、元、明、清等朝代。
世俗画以生动、真实的画面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生活百态,具有强烈的民间气息和现实主义色彩。
在艺术表现上,世俗画注重细腻、写实,构图讲究对称和和谐,形式多样,包括壁画、卷轴画、年画等。
其次,我们要了解世俗画在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
在古代,世俗画是民间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各个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
而在现代社会,世俗画依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那么,世俗画对现代中国社会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1.反映社会现象:世俗画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揭示了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城市化进程、社会分工、家庭结构等。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世俗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的演变。
2.传承民间文化:世俗画承载着丰富的民间文化信息,包括传统习俗、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
在现代社会,世俗画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3.丰富艺术形式:世俗画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绘画形式,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通过对世俗画的借鉴和创新,艺术家可以拓展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现空间。
4.启发思考与反思:世俗画以其真实、生动的描绘手法,使观者对社会现象产生共鸣,从而引发思考和反思。
在现代社会,世俗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身,关注社会问题,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从仙界到世俗古代绘画中龙形象的演变
从仙界到世俗古代绘画中龙形象的演变
李银奇
【期刊名称】《国家人文历史》
【年(卷),期】2024()1
【摘要】从公元前4000多年的“中华第一龙”开始,6000多年来,龙文化已经融
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绘画作为图像的重要载体,数干年来保存着大量用途不同、形态各异的龙形象,总体展示了龙在我国历史中由升仙使者转变为世间王权专属的
全过程。
【总页数】8页(P42-49)
【作者】李银奇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世事万法自在我心——漫谈禅宗对古代绘画中布袋和尚形象演变的影响
2.集安
高句丽壁画中的世俗男性形象整理分析3.古代灯具的演变(三):走向世俗--魏晋南北朝至宋元灯具4.中国古代仕女画中女性形象的演变5.试论古代墓葬中龙形象
的演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生活——中国世俗绘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图表归纳、比较鉴赏法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理解世俗绘画形成—发展—成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这些作品的历史和文献价值。
教学难点:美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社会背景的密切联系
教学分法及教具准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式教学;课件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美术作品题材的变化(隋唐)
大家回忆以前学习的内容,可能会感觉到,美术作品主要到是在为宗教信仰服务,比如:金字塔、神庙建筑、石窟雕塑造像、墩煌艺术等。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因素逐渐减弱,艺术家开始把他们的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始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美术也自然的从表现宗教性题材转而描绘日常的生活、自己的情感,比较真实地记录各种生活现象即描绘人间的生活。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人间生活》这课中国部分。
欣赏现实照片与美术作品,对比感受。
加深对世俗绘画的认识。
踢足球与磁州窑瓷枕孩儿蹴鞠图(宋);耕作与狩猎图。
二、世俗绘画怎样出现的?其社会条件、形式、题材等方面特点?
1、贵族生活记载贵族生活,写实、记录的功能。
赏析《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捣练图》张萱
反映了贵妇人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体现了唐朝人什么样的审美观念?
作品属什么风格?
《韩熙载夜宴图》南唐顾闳中
同学们自学P32,请同学介绍一下这幅作品的典故。
课件展示5个场景,配乐感受。
(同学说说唐朝贵族的生活状态,社会特点,对美术的影响)
大家通过探讨、合作、交流对这幅画有了比较真实细致的了解——五代“失意大臣”的社会生活,是画家深入生活的观察,使作品在当时满足了南唐后主李煜想了解到另一个人的私密空间的要求,同时对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韩熙载提供了宝贵真实的史料。
2、百姓生活(北宋时期的都城汴梁会是什么样子的都市呢?市民是怎么样生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
风俗画神品--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画面高潮部分的三个片段,请学生讲解其内容,教师补充。
借助古代画家的美术
作品,大家对中国古代人间生活有了详细了解。
三、思考与交流
为什么画家能够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如此生动,丰富多彩的生活场面?
你是如何理解艺术与生活关系的?
小组讨论、探究,代表上台讲解。
四、总结回顾本课内容(表格形式)
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
时代作者南唐顾闳中北宋张择端
题材内容贵族夜生活京城百姓的世俗生活
作品风格工笔重彩工笔淡彩
构图形式分段式构图全景式构图
审美趣味采用分段式构图方法,画面动静结合、疏密得当;造型工整、色彩华丽;特别注重人物神情和内心世界的刻画,达到“形神兼备”的至高境界
采用全景式构图方法,画面场面宏大、组织有序,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细节表现引人入胜;造型严谨、色彩淡雅,体现了宋代风俗画的典型特点
五、知识拓展,加深巩固(民族自豪感)
当我们的画家在画《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表现人间生活的时候,西方的画家在做什么呢?
他们正受封建神学思想的统治,在画基督,在画圣母玛利亚,直到元末明初欧洲开始文艺复兴,欧洲的画家才开始倡导人文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