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A】或介词【B】的前面。
xx疑问代词:
何、谁、孰、安、焉、胡、奚、曷、盍(译为“何不”)
例:
大王来xx?
xx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
xx问:
“何以知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否定副词:
不、xx、未、否、勿、xx、无、莫、非
例: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为什么不说说你们的志向呢?”
3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译:
这件事可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
40、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
秦王直到宴会结束,始终不能对赵王施加胜局(占上风)。
4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译:
积土成为xx,风雨就会从这里产生。
42、割鸡xx牛刀?(《论语·阳货》)
译:
我认为老百姓交朋友还不会互相欺诈,何况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22、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
xx坚决阻止他们。
23、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译:
多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向xx示意。
24、夜则以兵围所寓所。(《指南录后序》)
译:
晚上就派兵围住我寄宿的房子。
25、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礼记·礼运》)
“何以知之”?(《xxxx列传》)
12、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13、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xx》
14、唇亡齿寒,其xx与?《xx》
1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xx》
16、xx问xx曰:
“xx最xx患?”对曰:
“最患社鼠矣。”《xx》
17、xx何厌之有?《xx》
18、曰:
“xx?”曰:
译:
再说燕国赵国处在秦国几乎消灭尽了各国的时候,可以说是智穷势孤了,战败才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
33、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
光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34、既罢,归国。(《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
(会晤)结束以后,xx。
35、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译:
既然使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有的人说:
“六国相继灭亡,都是由于贿赂秦国的缘故吗?”
13、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译:
现在民众生长在齐国不会偷东西,一进入楚国就会偷,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得民众善于偷盗吧?
1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译:
过去的事就算了,今后的事还来得及。
译:
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4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45、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译:
初到北军(蒙古军)的军营里,我抗辩的言辞慷慨激昂,他们朝廷上下都很惊动。
4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
愿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一下这件事吧。(孰,通“熟”)
答案:
1、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2、xx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3、“我无尔诈”,就是“我不诈尔”,“尔无我虞”就是“尔无虞我”。
译为:
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4、译文:
“祸害公然盛行,没有谁来制止它„„”
5、②三岁xxxx,莫我肯顾。(《硕鼠》)
这是否定句。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宾语“我”也是代词,按古汉语语法规律,“我”要放在“顾”的前面。
50、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译:
斜阳照着草树,那普普通通的街巷里,人们说刘裕曾经住过。
5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译:
我和您将军协力攻打秦国„„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进入关中打败秦国„„
52、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36、北虽貌敬,实则愤怒。(《指南录后序》)
译:
北人(蒙古人)表面上虽然对我尊敬,实际上却很恼恨。
3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译:
别把人生看得随随便便,等到少年头变成苍苍白发,只能空自悲叹了。
38、xx、季路侍。子曰:
“盍各xx?”(《论语·xx》)
译:
xx、子路两人xxxx身边。xx说:
“冠素。”《xx》
19、臣实不才,又谁敢怨?《xx》
20、以xx继xx,夫又何变之有?《xx》
21、曷未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
22、谚曰:
“谁为为之?熟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2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2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不谷”是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25、乔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左传》
18、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xxxx列传》)
译:
于是赵王便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玉璧,在朝廷上行了大礼送出国书。为了什么呢?为的是尊重您大国的威望,表示我们的敬意啊!
译:
心想北人(蒙古人)也还是可以用言语打动的。
21、臣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6、译文:
“不懂得断句,不xx疑难问题„„”
10、
11、
12、
13、式,其中“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
何不xx,而自令见放为
xx问:
“何以知之”?(《xxxx列传》)
哈哈
我们的国君(xx)不
参考
答案: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译:
译:
一般老百姓不挨饿不受冻,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称王,是从来没有过的。
53、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
译:
我按道理应当拿刀自杀,可是(我)痛苦地强忍着自己的感情,而(跟着他们)上路
文言文宾语前置类型例谈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
时不我待

例:
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夜以继日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
无xx是过与
练习:
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A/B/C/D/E】,然后翻译句子:
(用波浪线划出宾语、用直线划出谓语)
1、古之人不余欺也。(《xx记》)
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目的时刻在想杀死沛公啊!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
xx恐怕他打破xx,就婉言道歉。
3、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朱熹《中庸十三章注》)
译:
就用那个人的办法,回过头来对付那个人。
4、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忌不自信。(《xx讽xxxx》)
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4、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
5、三岁xxxx,莫我肯顾。(《硕鼠》)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7、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10、何不xx,而自令见放为
11、xx问:
② xx公安在?(〈鸿门宴〉)译文:
“xx在哪里?”
这是疑问句,“哪里:
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沛公在安?”
(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译文:
“不懂得断句,不xx疑难问题„„”
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译文:
译:
三个人同行,一定有我的老师:
找出其中品德好的人向他学习,对照其中品德不好的人来改正我自己。
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guó)之谓也。(《左传·僖公五年》)
译:
俗话说:
“面颊贴着牙床,嘴唇没有了,门齿就要受冻。”这或许说的是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注:
辅,面颊;车,牙床)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译:
您漂亮得很,xx怎能比得上您呢?
29、恐惧殊甚。(《xxxx列传》)
译:
害怕得太厉害了。
30、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
译:
痛苦过后追思当时的痛苦,这是怎样的痛苦呵!
3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
我xx虽然愚笨,难道竟害怕xx将军吗?
3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①残贼公行,莫之或止„„(〈伦积贮疏〉)
译文:
“祸害公然盛行,没有谁来制止它„„”
这是否定句。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宾语“之”也是代词,按古汉语语法规律,“之”要放在“止”的前面。
②三岁xxxx,莫我肯顾。(《硕鼠》)
这是否定句。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宾语“我”也是代词,按古汉语语法规律,“我”要放在“顾”的前面。
译:
你进去上前敬酒。
10、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译:
用这样的做法,去求满足那样的欲望,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啊!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
四海之内存有知己,即使远在天涯,也像近邻一样。
12、或曰:
“xx互丧,率赂xx?”(《xx论》)
译: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这是否定句,动词“诈”、“虞”的前面,均有否定副词“无”,宾语“尔”、“我”是代词,所以要放在动词前面。“我无尔诈”,就是“我不诈尔”,“尔无我虞”就是“尔无虞我”。
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译: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一点吧?
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祭十二郎文》)
译:
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8、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译:
唉!这是真实的情况呢,是虚假的情况呢,还是传闻的不实呢?
9、若入前为寿。(《鸿门宴》)
47、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
译:
时间是九月,季节属于深秋。
48、子曰: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xx曰:
“唯。”(《论语·xx》)
译:
xx说:
“参呀!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曾参说:
“是”。
(“唯”的本义是“应答之声”)
49、赵王悉召群臣议。(《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
xx把大臣们都召集来商议。
“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①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
“xx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这是个否定句。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译:
使老人有安逸的晚景,壮年人有出力的机会,儿童有成长的条件。
2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
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xx。
27、xx曰:
“今日之事何如?”xx曰:
“甚急!”(《鸿门宴》)
译:
xx问道:
“当前的事态怎么样?”xx回答说:
“十分危急!”
28、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5、峣峣(yào)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李固《与黄琼书》)
译:
高尖的东西容易折断,洁白的东西容易弄脏。
16、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
秦王估计情况,觉得到底不可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夺,于是答应斋戒五天。
17、虽有(yòu)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
译:
即使再风吹日晒,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用火烤弯了的缘故。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①良问曰:
“大王来xx?”(〈鸿门宴〉)译文:
“xx问道:
‘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
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句读”、“惑”前置到动词前面。“之”是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不知句读,不解惑”。
(四)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①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译文:
“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臣子们,真是仁惠到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