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宾语前置
高考文言文专题(宾语前置)
综 合 练 习 晋平公与群臣饮酒,饮酣,乃喟然叹曰: 晋平公与群臣饮酒,饮酣,乃喟然叹曰:“莫 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 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 琴撞之。公被衽而走避,琴坏于壁。公曰: 琴撞之。公被衽而走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 谁撞? 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 公曰: 寡人也。 师旷曰: 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人 君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公曰: 释之, 君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 寡人戒。 寡人戒。”
• 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相恤?( • 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 岳阳楼记》 • 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 归汉?(
2、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介词“
•格式:宾语十介词“以”十谓语动词 格式:宾语十介词“ 介词 格式 • ①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选读)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论语》选读) 为己任, ?(《 • ②余是以记之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是以记之 • ③一言以蔽之 一言以蔽之 • 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勾践灭吴》 一以当十 • ⑤成语有:夜以继日 成语有:夜以继日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十疑问代词宾语【 格式:主语十疑问代词宾语【谁、奚、胡、何、 疑问代词宾语 十谓语动词+? 曷、安、恶、焉】十谓语动词+?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何操 鸿门宴》 • 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 问女何所思?(《木兰辞》 何所思?( •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 ⑤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 秦人不暇自哀( 过秦论》 不暇自哀 • ⑥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 !(《论语》选读) 也!(《论语》选读) • ⑦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 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焉。” • 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成语有: 无尔诈, • 译文:“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译文: 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王义翔语文学习室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一、动词后宾语前置1.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或表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类句子叫否定句。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谓语前。
如:“不吾知也”,“毋吾以也”《侍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多为“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胡、曷、奚”等,他们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前。
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3.“之”为提宾标志“何——之有”句式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信陵君窃符救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4.“是”作标志或“惟——是”、“惟——之”句式“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惟才是举”、“惟马首是瞻”就是这种格式。
在这里,可将副词“惟”译为“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表强调,“是”是提宾标志,不译。
二、介词后宾语前置常见介词为“于、以、为、从、与、自、向”等,在以下情况,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1.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宾语前置。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 介词宾语为方位词,宾语前置“项伯、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3. 一些固定用法中,如“何以”,“是以”即此类用法。
多为“以”的宾语前置,如:“一言以蔽之”(成语)“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文言文倒装句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宾语前置
强调语气和感情色彩
增强语气
将宾语前置,可以增强句子的语 气,使得句子更加有力、坚定。
表达情感
通过将宾语前置,能够更好地表达 说话人的情感和情绪,增强了句子 的感情色彩。
增强修辞效果
通过将宾语前置,可以增强句子的 修辞效果,使得句子更加生动、形 象。
04 宾语前置的翻译技巧
直译法
总结词
直接按照原文进行翻译,保留原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总结词
在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通常会前置。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当疑问句中含有代词作宾语时,为了强调宾语,常常将宾语前置。 例如,“何陋之有?”这句话中,“之”是代词,代替“陋”,因此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总结词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也常常前 置。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通 常会前置,以强调宾语。例如,“时不 我待”这句话中,“我”是代词,代替 “待”,因此前置。
详细描述
直译法是翻译中最基本的方法,适用于翻译文言文中常见的宾语前置句式。在直译时,要保持原文的 语序和表达方式,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和语气。
意译法
总结词
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而是根据原文的含义进行重新表达。
详细描述
当直译法无法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时,可以采用意译法。意 译法注重的是原文的含义而非形式,可以根据需要对原文进 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以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与被动句的联系
宾语前置与被动句都涉及到语序的问题,理解宾语前置需要先理解被动句。
被动句中,动作的接受者会出现在句首,这与宾语前置有相似之处。
例如,“见欺于王”(被王欺骗)中,“于王”表示被动,而“我之不谷,人见而 弃之”(我不善,别人抛弃我)中,“之不谷”是宾语前置。
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宾语前置
巩
固
练
习
• 【答案】B • 【解析】①③⑤句都属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②④⑩句都属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 宾语,宾语前置;⑥⑧句都属于介词的宾语前置; ⑦⑨句都属于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 语提前,以加重语气。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吾孰与徐公美 ③保民而王,莫之 能御也 ④沛公安在 ⑤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⑧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⑨惟兄嫂是依 ⑩子何恃而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 ?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 ;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 ;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 ;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宾语前置
6、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 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 谓操曰: 天下将乱, 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 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 特的地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特的地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巩
固
练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 下列各句中 的一项是( 置的一项是( B ) 然而不王者,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句读之不知,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然, D、不然,籍何以至此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 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 不相同的一项是 的一项是( 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陈利兵而谁何。 A、陈利兵而谁何。 古之圣王,唯此之慎。 B、古之圣王,唯此之慎。 古之人不余欺也。 C、古之人不余欺也。 蹑足于行伍之间, D、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阡 陌之中。 陌之中。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 前置的句 的句( 前置的句(C ) 之二虫又何知? A、之二虫又何知? 卿欲何言? B、卿欲何言? 安得广厦千万间。 C、安得广厦千万间。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4、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 下列各句, 于此?” ?”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 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 06年广东卷 年广东卷) 是( A)(06年广东卷) 君何以知燕王? A、君何以知燕王? 夫子何哂由也? B、夫子何哂由也? 夫晋,何厌之有? C、夫晋,何厌之有? 何故而至此? D、何故而至此?
二、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高考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
文言文高考复习——宾语前置导学案一、高考真题体验(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
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6分)二、知识解读(一)宾语前置句是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之一,要掌握好宾语前置句,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序是:(定)主十〔状〕谓十<补>十(定)宾。
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
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如①《鸿门宴》中“沛公安在”宾语“安”放置在动词谓语“在”之前,就是“沛公在安”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沛公在哪里”。
②《寡人之于国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未之有”宾语“之”放置在动词谓语“有”之前,就是“未有之”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没有这样的事”。
理解句子基本结构与宾语前置的语法特点是掌握这一句式的前提。
(二)熟练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种常见类型。
1.按现代汉语正常语序调整句子,标出需调整的宾语,并总结出规律。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⑤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⑧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规律:2.按现代汉语正常语序调整句子,标出需调整的宾语,并总结出规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一、动词后宾语前置1.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或表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类句子叫否定句。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谓语前。
如:“不吾知也”,“毋吾以也”《侍坐》“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多为“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胡、曷、奚”等,他们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前。
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3.“之”为提宾标志“何——之有”句式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信陵君窃符救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4.“是”作标志或“惟——是”、“惟——之”句式“无乃尔是过欤”《季氏将伐颛臾》“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成语“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惟才是举”、“惟马首是瞻”就是这种格式。
在这里,可将副词“惟”译为“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表强调,“是”是提宾标志,不译。
二、介词后宾语前置常见介词为“于、以、为、从、与、自、向”等,在以下情况,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1.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宾语前置。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 介词宾语为方位词,宾语前置“项伯、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3. 一些固定用法中,如“何以”,“是以”即此类用法。
多为“以”的宾语前置,如:“一言以蔽之”(成语)“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文言文倒装句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文言倒装句易错句
2021年高考考点:文言倒装句易错句2021.4.13考点:1.宾语前置句2.定语后置句3.介词结构后置句4.主谓倒置句【考点研究】一、现代汉语中语序:(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二、倒装句(一)宾语前置句1.概念:将宾语移置到谓语之前的现象【示例1】(1)沛公安在?①调整语序:沛公在安;②翻译:沛公在哪里?(2)彼且恶乎待哉?①调整语序:彼且待恶乎哉;②翻译:他还依靠/依赖什么呀?(3)微斯人,吾谁与归?①调整语序:微斯人,吾与谁归;②翻译:(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和谁在一起呢?(4)奚以知其然?①调整语序:以奚知其然;②翻译:凭什么知道他的原因呢?(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①调整语序:为胡乎遑遑欲之何;②翻译: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6)君何以知燕王?①调整语序:君以何知燕王;②翻译: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7)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是介词宾语,宾语前置。
(8)格式:①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②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示例2】(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①调整语序: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②翻译:这样还不能建立王业的,还从来没有过。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①调整语序:以吾一日长乎尔,毋以吾也;②翻译: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话)。
(3)每自比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①调整语序:每自比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②翻译: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当时人们并不赞同这种说法。
(4)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5)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示例3】(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①调整语序:不知句读,不解惑。
②翻译: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
(2)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①调整语序:不省所怙,惟依兄嫂。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完美版
【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 ”,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 谓语的后面。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的类型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曷、安、恶、焉】 十动(?)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的类型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 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 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的类型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 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 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 ”,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 谓语的后面。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 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十介 十动(?)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 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 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 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 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⑥虽生,
文言文中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前置
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
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下列五种情况:
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例如:“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吾谁欺,欺天乎?”。
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例如:“古之人
不余欺也”、“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
例如:
“宋何罪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用“是”或“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文言文中把体词性宾语移在动词前,
并在提前了的宾语后加“之”“是”作为提宾的标志。
例如:“唯······是”、“唯······以”句式。
5.介宾短语中的宾语前置: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
词的宾语前置。
1/ 1。
高考语文古文语法宾语前置知识点
高考语文语法宾语前置知识点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的宾语,一般位于动词的后面,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又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动词宾语的提前:(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在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或否定性无指代词“莫”的否定句里,作宾语的如果是代词,这个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论语·先进》)因为我比你们都大,人家不用我了。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我不骗你,你不欺我。
④晋国之命,未是有也。
(《左传·襄公十四年》)晋国的命令,没有过这样的。
⑤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韩非子·五蠹》)我有个老父亲,我要是死了,便没有谁来奉养他了。
例①是有否定副词“不”的否定句,作宾语的代词“己”放在了动词“知”的前面;例②是有“毋”的否定句,代词宾语“吾”放在了动词“以”的前面;例③是有“无”(通“毋”)的否定旬,代词宾语“尔”、“我”分别放在动词“诈”“虞”的前面;例④是有“未”的否定句,代词宾语“是”放在动词“有"的前面;例⑤是有否定性无指代词“莫”的否定句,代词宾语“之”放在动词“养”的前面。
这一类宾语提前,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句中的否定词必须是“不、毋(无)、未、莫”,因为否定词“弗”、“勿”所限制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非”是用来否定整个谓语的,都不存在宾语提前的问题;一个是动词的宾语必须是代词,不代词的宾语,即使句中有“不”、“毋(无)”“未”“莫”等否定词也不能提前。
如例①“不己知”中的宾语“己”是代词,“己”就放在动词“知”的前面;“不知人”中的宾语“人”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所以就仍放在动词“知”的后面。
但是,由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提前的规律并不十分严格,所以在先秦古籍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否句中代词宾语不提前的例子。
2020高考文言文复习:宾语前置
高考文言文复习: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的宾语,一般位于动词的后面,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又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一、动词宾语的提前: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在有否定副词“不”、“毋 (无)”、“未”或否定性无指代词“莫”的否定句里,作宾语的如果是代词,这个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一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论语.先进》)一因为我比你们都大,人家不用我了。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左传●宣公十五年》)一我不骗你,你不欺我。
④晋国之命,未是有也。
( 《左传●襄公十四年》)一一晋国的命令,没有过这样的。
⑤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韩非子.五蠹》)一一我有个老父亲,我要是死了,便没有谁来奉养他了。
例①是有否定副词“不”的否定句,作宾语的代词“己”放在了动词“知”的前面;例②是有“毋”的否定句,代词宾语“吾”放在了动词“以”的前面;的否定旬,代词宾语“尔”、“我”分别放在动词“诈”“虞”的前面;通“毋”)例③是有“无”(例④是有“未”的否定句,代词宾语“是”放在动词“有"的前面;例⑤是有否定性无指代词“莫”的否定句,代词宾语“之”放在动词“养”的前面。
这一类宾语提前,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句中的否定词必须是“不、毋(无)、未、莫” ,因为否定词“弗”、“勿”所限制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非”是用来否定整个谓语的,都不存在宾语提前的问题;未”“莫”等一个是动词的宾语必须是代词,不代词的宾语,即使句中有“不”、“毋(无)”“否定词也不能提前。
如例①“不己知”中的宾语“己”是代词,“己”就放在动词“知”的前面;“不知人”中的宾语“人”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所以就仍放在动词“知”的后面。
但是,由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提前的规律并不十分严格,所以在先秦古籍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否句中代词宾语不提前的例子。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宾语前置句式
齐市六中 刘红
先来认识一下完整的句子: 定语
漂亮的苗苗在家里用钢琴熟练地演奏聂耳的乐曲。
(
)
(
)
状语
本句的主干是: 苗苗(主语)演奏(谓语)乐曲(宾语)。
文言特殊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布置作业: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归纳、总结《岳飞诉冤》 文段中的文言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除外)的规律、用法, 具体分工如下:
第四学习小组:状语后置句 第五学习小组:定语后置句 第六学习小组:省略句 第七学习小组:判断句 第八学习小组:被动句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 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 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 宾句式。
观察宾语前置句成分变化:
谓(动)── 宾 介词 ── 宾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规律。
1、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
“与谁”
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向”
“向东”
3、一言以蔽之。
“一言以”
“以一言”
4、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一以”
“以一”
规律四: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 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 前置。常见的介词有“于、以、 与、从、自、向”等。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㈢阅读文段,找出文言特殊句式并指出标志性词语。
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 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宾语前置
1、何以战?
“何以”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
“与谁”
规律五:介宾结构,介词 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 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4、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奚以知其然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
者可以衣帛矣。
(D)
六、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1、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2、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府吏见丁宁(我) 5、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规律六: “相”“见” 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 方”时,可译为“你、 我、他(她)”,这时 “相””“见”用在谓 语动词之前,构成宾语 前置。
5、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 A、之二虫又何知?
B、卿欲何言?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C )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 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陈利兵而谁何。 B、古之圣王,唯此之慎。 C、彼且奚适也? D、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阡 陌之中。
(D )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的句式 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B、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中原北望气如山 E、是以见放 F、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译: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 么奇特的地方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
6、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 之?(即:假如;恤:救济;馈:赠送、供应。)
译:如果不幸爆发了方圆二三千里的旱 灾,国家该用什么来救济百姓呢?突然 边境出现紧急情况,(需要)数十百万的 将士,国家该用什么供应他们呢?
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宾语前置共30页文档
高考复习文言文句式宾语前置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Hale Waihona Puke 律的保护 。—— 威·厄尔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复习: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中的宾语,一般位于动词的后面,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又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一、动词宾语的提前: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在有否定副词“不”、“毋 (无)”、“未”或否定性无指代词“莫”的否定句里,作宾语的如果是代词,这个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一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论语.先进》)一因为我比你们都大,人家不用我了。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左传●宣公十五年》)一我不骗你,你不欺我。
④晋国之命,未是有也。
( 《左传●襄公十四年》)一一晋国的命令,没有过这样的。
⑤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韩非子.五蠹》)一一我有个老父亲,我要是死了,便没有谁来奉养他了。
例①是有否定副词“不”的否定句,作宾语的代词“己”放在了动词“知”的前面;
例②是有“毋”的否定句,代词宾语“吾”放在了动词“以”的前面;
例③是有“无”(通“毋”)的否定旬,代词宾语“尔”、“我”分别放在动词“诈”“虞”的前面;
例④是有“未”的否定句,代词宾语“是”放在动词“有"的前面;例⑤是有否定性无指代词“莫”的否定句,代词宾语“之”放在动词“养”的前面。
这一类宾语提前,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个是句中的否定词必须是“不、毋(无)、未、莫” ,因为否定词“弗”、“勿”所限制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非”是用来否定整个谓语的,都不存在宾语提前的问题;
一个是动词的宾语必须是代词,不代词的宾语,即使句中有“不”、“毋(无)”“未”“莫”等否定词也不能提前。
如例①“不己知”中的宾语“己”是代词,“己”就放在动词“知”的前面;“不知人”中的宾语“人”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所以就仍放在动词“知”的后面。
但是,由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提前的规律并不十分严格,所以在先秦古籍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否句中代词宾语不提前的例子。
例如:
①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诗经●王风.黍离》)一不了解我的,还说我想得到什么。
②圣人不爱己。
(《荀子.正名》)一圣人不吝惜自己。
例①“不知我者”有否定词“不”,作宾语的代词“我”仍放在动词“知”的后面。
例②“不爱己”虽有否定词“不”,代词宾语“己”仍放在动词“爱”后。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提前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孰”、“何”、“奚”“安”“焉”等作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前面。
例如:
①吾谁欺?欺天乎! ( 《论语。
子罕》)一一我欺哄谁? 欺哄天吗!
②公谁欲与? (《庄子●徐无鬼》)一您想(把国政)交给谁?
③圣王有百,吾孰法焉? (《荀子●非相》)一圣王有百个,我该效法哪一个?
④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一大王来时带了些什么?
⑤三虱相与讼,一虱过之,日:“讼者奚说?”(《韩非子。
说林》)一三个虱子在互相争吵,另有一个虱子经过它们那里,问道:“你们在争论什么?”
⑥方此时也,尧安在?(《韩非子.难一》)一正当此时,尧在哪里?
⑦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孟子●离娄上》》一天下人做父亲的都归附了他,他们的孩子还会去哪里呢?
上述几例中作宾语的疑问代词“谁、孰” 等
都分别放在词“欺”、“与”、“法”“操”、“说”、“在”“往”的前面。
如果疑问句中作宾语的不是疑问代词,那就不能放在动词的前面,象上举例①,“谁”和“天”都是动词“欺”的宾语,但是,“谁” 是疑问代词,就放在“欺”的前面;“天”不是疑问代词,就放在“欺”的后面。
如果动词前面有能愿动词,疑问代词宾语还要放在能愿动词的前面,象上举例②“谁”就放在能愿动词“欲”的前面。
3、为了表示强调将宾语提前
有时候,整个句子不是否定句,或者虽是否定句,但宾语不是代词,或者宾语也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这个宾语,也可以把它提在动词前面,并在这个宾语后面用代词“之”或“是”等复指一下。
这是古汉语变更动宾词序的一种语法手段。
现代汉语已经没有这种句法了,所以,这类句子翻译时,“之”、“是” 都无法译出。
例如:
①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论语●先进》 )-一我以为你是问别的人,竟问仲由和冉求呀。
②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一宋国有什么罪过?
③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左传.僖公五年》)-- (晋国)将要灭掉虢国,对虞国又有什么爱怜呢?
④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
(《国语●周语》)一一我周王朝向东迁都,靠近晋国和郑国。
⑤今吴是惧而城于郢。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一现在因害怕吴国而在郢都筑城墙。
⑥女罪之不恤,而又何请焉?(《左传●昭公二年》)一你不忧虑(自己的)罪责,却又来请求什么呢?
例①、②的宾语“异”、“由与求”街“何罪”分别提在动词“问”和“有”的前边,并用代词“之”复指;
例③、④、⑤的宾语“虢”、“晋郑”、“吴”分别提在动词“灭”、“依”、与“惧”的前面,并用代词“是”复指。
例⑥虽是否定句,但宾语“罪”不是代词,然而为了强调它也把它放在了动词“恤”前,并
用“之”复指它。
如果句中的动词受副词修饰限制,宾语般还要放在副词的前面,仍在提前的宾语后面用代词“之”复指,如上举例⑥的宾语“罪”就放在了修饰限制动词的副词“不”的前面。
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为了表示动作对象(宾语)的单一性、排他性,还可以在提前的宾语前面再加上范副词“唯(惟)”,构成“唯(惟) ..是(之) ...”的格式。
例如:
①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左传.宣公十二年》)一率领军队而来,就是(为了) 寻求敌人。
②荀偃令日:“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襄公十四年》)一荀偃下令说:“鸡叫就备好战车,把井填上,把灶平了,只看我的马头(行动)就是了。
”
③悴忤然,唯利之见。
(《荀子.荣辱》)一贪婪地只看着利。
④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韩愈《答李翊书》一一定要去掉那些陈腐的言词,真是不容易啊!这种“唯......是......”的格式,至今还保留在现代汉语某些成语里,如“唯利是图”、“唯命是听”、“唯是问”等。
除了上述三种宾语前置情况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作宾语的如果是代词,有时可以把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
①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诗经●小雅●节南山》)一势位显赫的太师尹氏啊,老百姓都看着你哩。
②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 《左传:僖公四年》》-周昭王到南方巡狩却未能回去,我要查问这件事。
例①的代词宾语“尔”直接放在动词“瞻”的前面;例②代词宾语“是”直接放在动词“间”的前面。
二、介词宾语的提前:
1、疑问代词作介词实语时提前。
例如:
①子归,何以报我? (《左传●成公三年》 )一你回国后,用什么报答我?
②胡为至今不朝也? ( 《战国策●齐策》)一为什么到现在还不上朝啊?
③吾谁与为邻? ( 《庄子.山木》)一我跟谁作邻居?
④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一-水从哪里来?
❺学恶乎始?恶乎终?(《荀子●劝学》)第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
上述几例中作宾语的疑问代词“何”、"胡” 等
分别放在介词“以”、“为”、“与”、“自”、“乎”的前面。
2、为了表示强调,要把宾语放在介词的前面。
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介词宾语提前后,用代词“之”复指提前的宾语。
例如:
①我楚国之为,岂为一人行也? (《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一我们是为楚国(而来),难道是为(楚康王)一人而来的?
②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 《论语.先进》)一(我)不是为那个人悲痛又是为谁呢?
③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
(《左传●昭公十五年》)一晋国处在深山里,跟戎狄(等外族) 做邻居。
三例中介词“为”和“与”的宾语“楚国”、“夫(那)人”、“戎狄”都放在介词前面,并用代词“之”复指。
例如:另一种情况是:把宾语直接放在介词的前面。
例如:
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
为政》)一《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②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孟子.离娄下》)一如果有不合于三代当时情况的,抬着头考虑,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
③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 《孟个背子.梁惠王上》)一孔子的弟子们没有谈起过齐桓公晋文公的功业的,因此后代没有这方面的传说。
④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
(《左传●昭公十九年》)一一俗语所说的“在家生了气到大街上给人看脸色”,说的就是楚国了。
例①介词“以”的宾语“一言”
例②介词“以”的宾语“夜”
例③介词“以”的宾语“是”
例④介词“于”的宾语“室”、“市”,都为了表示强调而直接放在介词“以”“于”前面。
古代汉语这种结构的词语,有的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里,而“是以”则逐渐成为一个凝固形式,变成了一个表因果的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