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宾语前置句(教师版)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2教师版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2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528fb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c.png)
要点一: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什么是宾语前置?咱们知道现代汉语中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动词或介词后的宾语是它们所涉及的对象。
宾语一般回答“谁”“什么”“哪儿”等问题。
而在古代汉语中往往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种现象就是宾语前置。
举个例子:咱们做作业。
“咱们”是主语,“做”是谓语,“作业”是宾语。
其中宾语“作业”应该在谓语“做”的后面。
若是把“作业”放到“做”的前面:“咱们作业做”,这就叫做“宾语前置”。
此刻看来这样的句子超级别扭,但在文言文中是超级普遍的现象。
现代汉语的词语特别是成语中,还保留着相当一部份“宾语前置”的现象:自制、自杀、自救、自信、自焚、自律……自信心:信自心唯利是图:唯取利文言文宾语前置类型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条件:这种宾语前置,要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需是代词;二是必需是不是定句,由“不”、“未”、“无”、“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以后。
举例:①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
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自信”即“信自”,意思是“相信自己”。
③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贯:侍奉也。
“三岁贯汝”就是说侍奉你连年。
三岁言其久,汝,指统治者。
译为:连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
这是不是定句。
它的主语是“莫”。
“莫”是不是定词。
宾语“我”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语法: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教师版)
![语法: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cf83bdfad6195f312ba6de.png)
古代汉语语法: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例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例句:《论语》子曰:“未知思也,夫何远之有”翻译:他是没有真的想念啊,又谈什么遥远呢一、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曷)”、“奚”、“安”“胡”、“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又如:《鸿门宴》:“沛公安在”这种形式的宾语前置如果记熟了可以当成固定结构来掌握,比如《论语》中有很多恰当的例子。
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分析:这句话有两个特殊句式,一是宾语前置,何有=有何;二是状语后置,何有于我哉=于我何有哉。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二、介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谓语动词。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固定结构:“是以”就是“以是”,翻译成“因此”。
“是以”在古文中经常连用,“是以”是宾语前置,“是”是代词,是“这、这个原因”等之义;“以”是介词,是“因、由于”等之义,“是”作介词“以”的宾语而构成介宾前置,一般是“因此”、“所以”等意思。
例如:《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四、以“是”或“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古汉语有时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完整版)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
![(完整版)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01e1e36f524ccbff1218493.png)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四种常见类型【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A】或介词【B】的前面。
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胡、奚、曷、盍(译为“何不”)例: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且焉置土石?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C】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古之人不余欺也时不我待【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D】例: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夜以继日【4】用“之”“是”(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E】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唯利是图唯命是从无乃尔是过与练习: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A/B/C/D/E】,然后翻译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宾语、用直线划出谓语)1、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4、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5、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7、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
(《左传•僖公十五年》)8、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9、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10、何不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1、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12、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13、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左传》14、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1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16、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
”《韩非子》17、姜氏何厌之有?《左传》18、曰:“奚冠?”曰:“冠素。
”《孟子》19、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20、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荀子》21、曷未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22、谚曰:“谁为为之?熟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2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2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教学设计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28b204a32d7375a417803e.png)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宾语前置的定义。
2、引导学生辨析、翻译文言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句。
3、学生领悟一些学习文言句式的类型,比如“寻找知识规律”“梳理知识”等。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辨析、翻译文言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句。
教具:白板、练习资料课时:一课时一、导入: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但一般是零碎的,没有系统。
宾语前置的语法知识比较多,也是个难点。
所以有必要帮学生梳理和探究。
二:讲解宾语前置句的定义:问:什么是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是普遍存在于句子中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都包括: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等。
大多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生明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4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韩生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韩生面向南坐。
”三、练习巩固: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拿什么)”2、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3、(《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4、亚父南向坐.(《鸿门宴》“南向”应理解为“面向南”5、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东面而视”应理解为“视东面”.6、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9、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四:板书设计:1、疑问句中,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宾语前置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4、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五、作业布置:完成《核按钮》P112第2、3题教学反思高考考纲里明确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而特殊句式就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的基本功。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文言宾语前置句 (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文言宾语前置句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f2084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b.png)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笔记区】宾语前置句类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曷、焉、谁、胡、恶、安、奚”等。
格式:主语十疑问代词宾语十谓语动词+✖✖✖例句:1.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 问女何所思?3.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未、无、莫、毋、非、弗、勿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格式:主语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非、弗】十代词宾语【余、吾、尔、自、之、是】十谓语动词例句:1. 秦人不暇自哀2. 然不自意先入关而破秦3. 恐年岁之不吾与【3】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格式:(主语)十宾语十之(是)十谓语动词例句:1. 唯弈秋之为听。
2. 唯马首是瞻。
3. 唯利是图。
【4】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例句:1. 微斯人,吾谁与归?2. 何以战?3.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区区,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5】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句:1. 亚父南向坐。
2.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例题一】1.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同的宾语前置的句子()A. “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姜氏何厌之有2. 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A. 不然,籍何以至此?B.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 奚以知其然也?D.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例题二】1.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不然,籍何以至此。
2. 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 陈利兵而谁何。
B. 古之圣王,唯此之慎。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宾语前置句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宾语前置句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a8518ea5e9856a57126045.png)
宾语前置(七) ①及时相谴归(我)②会不相从许(你) ③还必相迎取(你)④久久莫相忘(我) ⑤好自相扶将(她)⑥嬉戏莫相忘(我) ⑦怅然遥相望(他)⑧誓天不相负(你) ⑨登即相许和(他)⑩蹑履相逢迎(他) ⑪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我) 《短歌行》 ⑫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
回乡偶书》 “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
童子何知 ?
《滕王阁序》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 》
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
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
信义安所见乎? 《苏武传》
宾语前置(一)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 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疑问代词:谁、奚、胡、何、曷、安、恶、 焉等。
不吾知其亦已兮。
《离骚》
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借助《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及大一轮复习 资料梳理教材中的宾语前置句,并尝试归类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试着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 特点。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
嗟尓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何为其然也? 《赤壁赋》
何以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苏武传》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 》
何以汝为见 ? 《苏武传 》
子卿尚复谁为乎 《苏武传 》
沛公安在?《鸿门宴》
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复驾言兮焉求? 《 归去来兮辞》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
乐天天命复奚疑? 《 归去来兮辞》
宾语前置句(教师版)
![宾语前置句(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1ace5483c4bb4cf6ecd11e.png)
规律三:
3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B )
A 、“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姜氏何厌之有
1、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
2、稍出近之, ……然莫相知。
“一言以” “以一言”
2、夜以继日
“夜以”
“以夜”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
“是以”
“以是”
辨别下列哪些句子属于宾语前置句
(1)何有哉?
何有——有什么
(2)秦人不暇自哀 自哀——哀自
(3)甚矣,汝之不惠
(4)童子何知? 何知——知道什么
(5)薜谭学讴于秦青。
(6)何以伐为? 何以——凭什么
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
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
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
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 (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侠放荡,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 梁国桥玄、南阳颙何异焉。玄谓 操曰:“天下乱,非命世之才不 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巩固练习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B )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子将安之? D、不然,籍何以至此。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何功之有哉? B、何坐?坐盗。 C、时不我待。 D、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 C)
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宾语前置句教案
![宾语前置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6d1a537f1922791788e804.png)
宾语前置句教案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掌握宾语前置句句式与用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逐步归纳出宾语前置句的特点,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学会辨析、翻译宾语前置句。
一、分清概念1、什么叫宾语?【现代汉语】我看书我为人民服务析:动词是看,书是看的宾语为是介词,人民作为的宾语小结:根据这两例,现代汉语的宾语的位置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
辨别下列哪些句子属于宾语前置?(1)何有哉?(2)秦人不暇自哀(3)甚矣,汝之不惠(4)童子何知?(5)客之美我者(6)何以伐为?小结:由此看出,古代汉语的宾语位置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2、什么叫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把宾语放在动词或者介词前面,叫宾语前置。
二、规律探究探究问题: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一)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大王来何操?2.沛公安在?3彼且奚适也?4彼且恶乎待哉?5籍何以至此6客何为者小组合作:出示几句文言句式小组讨论句都是什么句式,有何相同点,派代表回答同:疑问代词作宾语翻译:师:如果按照正常的现代汉语语序该怎么说呢?(1)大王来何操?(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 (《鸿门宴》)现以(1)(2)(3)为具体例子分析:(1)句中有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操”的宾语,宾语前置。
句意是:大王来,拿了什么礼物?要辨别这类宾语前置,就要看在疑问句中动词前的代词是否作它的宾语。
是,则宾语前置,代词位于动词前。
总结规律:规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谁、奚、胡、何、曷、安、恶、焉】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的条件: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
小试身手: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微斯人,吾谁与归?B、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其间旦暮闻何物?E、君何患焉?(二)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要求同上)1、忌不自信。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教师版)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8e4ae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3.png)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教师版)文言文宾语前置句(教师版)一、高考真题体验(____山东卷)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
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6分)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
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关键词得分点:度、因、雅,句式,辙辞以疾(状语后置句),弗之罪也(宾语前置)。
二、知识解读(一)宾语前置句是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之一,要掌握好宾语前置句,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序是:(定)主十〔状〕谓十<补>十(定)宾。
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
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如①《鸿门宴》中“沛公安在”宾语“安”放置在动词谓语“在”之前,就是“沛公在安”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沛公在哪里”。
②《寡人之于国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未之有”宾语“之”放置在动词谓语“有”之前,就是“未有之”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没有这样的事”。
理解句子基本结构与宾语前置的语法特点是掌握这一句式的前提。
(二)熟练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种常见类型。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学生版及教师版)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学生版及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20a11f02020740be1e9b24.png)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学生版及教师版)高考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导学案(学生版)一、高考真题体验(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
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6分)【答案】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
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关键词得分点:度、因、雅,句式,辙辞以疾(状语后置句),弗之罪也(宾语前置)。
二、知识解读(一)宾语前置句是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之一,要掌握好宾语前置句,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序是:(定)主十〔状〕谓十<补>十(定)宾。
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
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如《鸿门宴》中沛公安在宾语安放置在动词谓语在之前,就是沛公在安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沛公在哪里。
《寡人之于国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未之有宾语之放置在动词谓语有之前,就是未有之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没有这样的事。
理解句子基本结构与宾语前置的语法特点是掌握这一句式的前提。
(二)熟练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种常见类型。
1.按现代汉语正常语序调整句子,标出需调整的宾语,并总结出规律。
教师考试语文学科:文言倒装句式之宾语前置句
![教师考试语文学科:文言倒装句式之宾语前置句](https://img.taocdn.com/s3/m/e5ba1f0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0.png)
教师考试语文学科:文言倒装句式之宾语前置句第一篇:教师考试语文学科:文言倒装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教师考试语文学科:文言倒装句式之宾语前置句句子中包含的词语顺序及相互配置关系不同,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句式。
由于古今汉语之间有继承性,因此文言文中的一般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基本一致。
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古汉语中存在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即所谓文言特殊句式,这是我们应特别关注的。
文言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主要就倒装句中最重要的宾语前置句展开分析。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1.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等,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指定代词“莫”。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秋水》)(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沛公安在?(《鸿门宴》)(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
如: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或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是……”和“唯……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
如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等,都是这种格式。
2.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问”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
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例子
![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dbfe02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b.png)
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例子
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够增强句子的
表达力和修辞效果。
下面以一个例子展示宾语前置的运用,然后结合
日常生活的场景,用中文生成一篇富有内容、生动形象且具有指导意
义的文章。
例子(文言文):
孟母三迁育孟子。
母宿昔心余忧虑,深思服药再欲自杀,方刚息
胎息成而愈意,央夏之日,遂迁居柳下,遭遇缘因丧父,移居封邑里,嗣后复迁豫。
文章(中文):
在古代,有一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她经
历了三次搬迁才完成了这个目标。
这位母亲曾经过很长时间心里忧虑,在深思熟虑之后甚至试图服药自杀,但刚好她收到了怀孕和生育孟子
的好消息,于是她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在孟子的诞辰日子到来时,她
便带着孩子搬到了柳树下居住。
然而,她居住的地方遭遇了一些不顺
利的事情,如她的丈夫去世了,所以她再次搬到了封邑的里面。
此后,她再次进行了一次搬迁,最终安家在了夫人出生的地方。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孟母的孕育和教育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她为了孩子的教育愿意付出一切,甚至面临了消极的情绪和困境也没
有放弃。
她在孟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迁居、调整生活环境,为孟子
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不断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同时,我们也应该在面临困境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坚持不放弃,以保证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成长和教育。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https://img.taocdn.com/s3/m/0bbb002e0066f5335a812161.png)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宾语本来应该放在动词后边有的需要放前边所以就前置了条件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宾语前置的文言文例句
![宾语前置的文言文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a7a6998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17.png)
宾语前置的文言文例句1. 何陋之有?(就像说哪有什么简陋的呀,简陋都不知道被藏哪儿去了。
)2. 何厌之有?(仿佛在讲,贪婪就像个无底洞,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满足早就被丢到九霄云外啦。
)3. 未之有也。
(这就好比说,这种事啊,就像在月亮上找大海,从来就没有过呢。
)4. 莫我肯顾。
(好似在抱怨,那些人啊,就像一群只看前方的瞎眼兔子,根本不肯照顾我一下。
)5. 不吾知也。
(感觉是在长叹,唉,了解我的人啊,就像独角兽一样稀少,没人知道我呢。
)6. 忌不自信。
(就像邹忌在那嘟囔,我呀,就像个不敢照镜子的小丑,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
)7. 弗之怠。
(仿佛在说,学习这事,就像手里捧着个宝贝金蛋,不敢懈怠它一下呢。
)8. 古之人不余欺也。
(这就好像说,古人啊,就像老实巴交的老黄牛,可不会欺骗我这个小蚂蚁呢。
)9.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像是在质问,长安君啊,你就像个没根的浮萍,凭什么在赵国托付自己呢?)10. 何罪之有哉?(就像一个人跳着脚喊,我有什么罪呀,罪就像天上的星星掉到地上被人捡走了似的。
)11. 子何恃而往?(好像在打趣,你呀,就像个没带干粮就想翻大山的小蚂蚁,凭什么就前往呢?)12. 微斯人,吾谁与归?(就如同在哀伤地说,要是没有这样的人,我就像个没窝的小鸟,能和谁一起呢?)13. 豫州今欲何至?(仿佛是在好奇地问,刘备啊,你就像个没头的苍蝇,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呢?)14. 宋何罪之有?(就像在大声喊,宋国就像个无辜的小绵羊,有什么罪呀?)15. 何由知吾可也?(好像在疑惑地说,从哪里能知道我可以呢?我可以这件事就像隐身了一样。
)16. 牛何之?(就像在问,那头牛啊,你像个没方向的小风儿,要到哪里去呢?)17. 彼且奚适也?(仿佛在好奇地嘀咕,他呀,就像个乱飘的树叶,将要到哪里去呢?)18.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里“何苦而不平”是宾语前置,就像愚公在豪迈地说,山就像个小土包,有什么苦处能让它不平呢,我们子子孙孙就像数不清的小蚂蚁,还怕搬不平它?)。
【文言文】古代语法之宾语前置知识点整理,例题+讲解
![【文言文】古代语法之宾语前置知识点整理,例题+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624f0e443323968001c92ad.png)
【文言文】古代语法之宾语前置知识点整理,例题+讲解古代汉语中的宾语,一般位于动词的后面,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又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1.动词宾语的提前(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在有否定副词“不”、“毋 (无)”、“未”或否定性无指代词“莫”的否定句里,作宾语的如果是代词,这个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一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论语.先进》)一因为我比你们都大,人家不用我了。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左传●宣公十五年》)一我不骗你,你不欺我。
④晋国之命,未是有也。
( 《左传●襄公十四年》)一一晋国的命令,没有过这样的。
⑤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韩非子.五蠹》)一一我有个老父亲,我要是死了,便没有谁来奉养他了。
例①是有否定副词“不”的否定句,作宾语的代词“己”放在了动词“知”的前面;例②是有“毋”的否定句,代词宾语“吾”放在了动词“以”的前面;例③是有“无”(通“毋”)的否定旬,代词宾语“尔”、“我”分别放在动词“诈”“虞”的前面,例④是有“未”的否定句,代词宾语“是”放在动词“有"的前面;例⑤是有否定性无指代词“莫”的否定句,代词宾语“之”放在动词“养”的前面。
这一类宾语提前,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句中的否定词必须是“不、毋(无)、未、莫” ,因为否定词“弗”、“勿”所限制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非”是用来否定整个谓语的,都不存在宾语提前的问题。
一个是动词的宾语必须是代词,不代词的宾语,即使句中有“不”、“毋(无)”“未”“莫”等否定词也不能提前。
如例①“不己知”中的宾语“己”是代词,“己”就放在动词“知”的前面;“不知人”中的宾语“人”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所以就仍放在动词“知”的后面。
但是,由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提前的规律并不十分严格,所以在先秦古籍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否句中代词宾语不提前的例子。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8种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14aceff3172ded630b1cb681.png)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四种常见类型【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A】或介词【B】的前面。
古汉语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胡、奚、曷、盍(译为“何不”)例: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且焉置土石?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C】否定副词:不、弗、未、否、勿、毋、无、莫、非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古之人不余欺也时不我待【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D】例: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夜以继日【4】用“之”“是”(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E】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唯利是图唯命是从无乃尔是过与练习: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其类型【A/B/C/D/E】,然后翻译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宾语、用直线划出谓语)1、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4、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5、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7、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
(《左传•僖公十五年》)8、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9、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10、何不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1、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12、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13、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左传》14、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1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16、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
”《韩非子》17、姜氏何厌之有?《左传》18、曰:“奚冠?”曰:“冠素。
”《孟子》19、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20、以尧继尧,夫又何变之有?《荀子》21、曷未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22、谚曰:“谁为为之?熟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2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2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宾语前置的句子文言文
![宾语前置的句子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9d58976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3.png)
宾语前置的句子文言文
嘿,你知道吗?文言文里有一种特别有意思的句子,那就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比如说“何陋之有”,这里的“之”就是把“何陋”这个宾语给提到前面啦。
这就好像你本来要先看到目的地,结果它突然出现在你眼前,让你一下子就注意到了,是不是很神奇呀!
像里有句话“沛公安在”,就是把“安”这个宾语前置了,正常应该是“沛公在安”。
这就好像玩捉迷藏,沛公一下子就被找出来啦!还有中的“孔子云:何陋之有”,把“何陋”提前,就像把一个重要的宝贝特意放在显眼的地方一样。
你想想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偶尔这样说话呀。
比如说,“饭吃了没”,其实正常应该是“吃了饭没”,这也有点像宾语前置呢。
再给你举个例子,“吾谁欺,欺天乎”,这里把“谁”这个宾语提到前面了。
这就如同一个人在大声强调:“我要骗谁呀,难道骗老天吗!”这多有气势呀。
文言文里的宾语前置句子,就像是一个个隐藏的小惊喜,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它们让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文言文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当我们理解了这些句子,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世界的门,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古人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总之,宾语前置的句子文言文真的很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品味呀!它们是文言文的瑰宝,让我们对古代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教师版)一、高考真题体验(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
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6分)【答案】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
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关键词得分点:度、因、雅,句式,辙辞以疾(状语后置句),弗之罪也(宾语前置)。
二、知识解读(一)宾语前置句是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之一,要掌握好宾语前置句,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序是:(定)主十〔状〕谓十<补>十(定)宾。
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
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如①《鸿门宴》中“沛公安在”宾语“安”放置在动词谓语“在”之前,就是“沛公在安”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沛公在哪里”。
②《寡人之于国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未之有”宾语“之”放置在动词谓语“有”之前,就是“未有之”的倒装形式,语意是“没有这样的事”。
理解句子基本结构与宾语前置的语法特点是掌握这一句式的前提。
(二)熟练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种常见类型。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不,未,莫,无,非,勿等。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时人莫许之)⑤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
(而狼未知之也)⑥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奚、曷、自等。
①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②沛公安在?(沛公在安)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④夫晋,何厌之有?(夫晋,有何厌)⑤沛公安在?(沛公在安)⑥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陋。
“之”,宾语前置标志)3.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日居月诸,冒下土——日月曾经照临,阳光离去后露出了这片赤裸的土地)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忧群臣)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唯求敌)④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余唯视利)⑤父母唯其疾之忧。
(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⑦惟弈秋之为听。
(惟听弈秋)⑧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惟辅德)⑨唯利是图。
(唯图利)⑩唯吾马首是瞻。
(唯瞻吾马首)⑾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唯急进修——只急迫地进德修业)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①不然,籍何以至此?(籍以何至此)②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④夜以继日。
(以夜继日)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⑥将子无怨,秋以为期(以秋为期)5.“相”“见”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见”用在动词谓语之前。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会不从许相)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慈父背见)③府吏见丁宁(府吏丁宁见)三、练习巩固(一)标出前置宾语,用序号说明前置宾语的类型(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5、“相”“见”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宾语前置)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劝学》(句读,3)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安,2)3、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何,2)4、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何,2)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六国论》(自,1)6、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何,2)7、“何以知之?”对曰:(何,4)“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同上)8、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2)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何,2)10、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安,2)11、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何,4)1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何,1)13、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秋声赋》(胡,2)1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之,1)16、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何,2)17、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奚,2)18、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同上)1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恶,2)20、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奚,2)2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何,2)22、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若,5)23、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孔雀东南飞》)(相,5)24、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鉴议书》)(见,5)(二)阅读文言小故事,标出宾语前置句,并指出前置的宾语。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也。
为秦桧所害,魂赴天庭。
帝曰:“来者曷为者也?”对曰:“吾乃南宋岳飞也。
”曰:“何以来此?”曰:“吾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未敢自恤。
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
心之竭诚,人神共鉴。
为奸人秦桧所害,不然,吾何以至此?如是正气不张,则良善何恃?小人之不拘,目不瞑。
愿帝拘之。
”帝曰:“桧安在?”乃命拘桧。
曰:“夫飞,何罪之有?何以杀之?虚言之务去!”对曰:“莫须有!”怒言:“此等奸臣,虽生,何面目以归宋!宜杖而死。
”曰:“桧知罪矣,求见恕。
”曰:“罪已至及,定不相从许。
”乃廷杖之,桧死。
帝叹曰:“岳飞之不余欺也。
世之英雄,其飞之谓乎!”乃曰:“夫飞,尔复何撼?”曰:“吾有幼子,身死莫之养也。
”帝乃命养其子,以慰其灵。
【答案】1、来者曷为者也?(曷)2、何以来此?(何)3、未敢自恤。
(自)4、任人唯才是举。
(才)5、用事唯命是从。
(命)6、不然,吾何以至此?(何)7、则良善何恃?(何)8、小人之不拘,目不暝。
(小人)9、桧安在?(安)10、夫飞,何罪之有?(何罪)11、何以杀之?(何)12、虚言之务去。
(虚言)13、何面目以归宋。
(何面目)14、求见恕。
(见)15、必不相从许。
(相)16、岳飞之不余欺也。
(余)17、世之英雄,其飞之谓乎。
(其飞)18、吾有幼子,身死莫之养也。
(之)(三)能力提升(高考真题)1、(2015年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注意绿色字体句子翻译特征。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袺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偹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关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首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刚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有删节)翻译句子:金人虽不我索,吾当与之俱行。
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翻译:。
2. (2015年全国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注意绿色字体句子翻译特征。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有删节)翻译句子: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翻译:。
3. (2015年全国3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注意绿色字体句子翻译特征。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有删节》)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翻译句子: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翻译:。
【参考答案】1.虽然金人没有索取我,我应当和他一起前去,请求会见两位首领当面指责他扪,或许有一点希望。
2.不能够消灭反贼,于是让朝廷到现在这个地步,我还有什么话说呢。
3.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