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设计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东陵路(马官桥—农大东校门段)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沈阳东陵路历史悠久,资料记载,东陵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这里是老沈阳自汉代起通向东部乃至朝鲜半岛的重要通道。满清时期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必由之路。如今,东陵路不仅是沈阳市的城郊绿色长廊,还是市民进行郊野游憩活动的主要通行干道,更是发展沈抚的连接纽带。其中,马官桥至农大东校门段是东陵路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一段,因此,对此段道路的绿地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概况

1.工程概况

东陵路高架桥工程自2014年下半年动工至2015年10月竣工,为期约一年,这项工程缓解了农大附近的交通,使得城区向东前往棋盘山和抚顺更加便利。

2.气象概况

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长春秋季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年平均气温6.2~9.7℃,极端温差近70℃。

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多集中在夏秋两季。

全年无霜期155~180天。

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冻土层深度约120cm。

二、道路分析

1.路段分析

研究区域属东陵路上西起马关桥,东至沈阳农业大学新校门地段,总长约1.2公里,呈带状分布,地势平缓。西进沈阳市中心,东出通往绕城高速、棋盘山等景点以及抚顺市的主要道路。

2.交通分析

研究路段车流量较大。中央为新修的高架桥,车行道路况较好,人非混合道及盲道有待改善。

3.绿化分析

该路段为三板四带式,两带的行道树树种多为杨树和油松。路侧绿带树种为红皮云杉、樱类等。绿化功能不齐全,景观效果差。

4.节点分析

该路段有三个比较重要的节点。由东至西依次为东陵路和高速入口处的交叉点、农大老校门以及马官桥。

5.公共设施

车行照明设备较完善,人行道的照明需丰富;垃圾桶放置位置及外形尚需改动;公交站台的位置设置合理,但功能尚可再完备些。

6.两侧建筑

该路段北侧多为商业建筑,偏西北处是农大植物园;南侧偏西南部是农大经济管理学院,再往东为社区服务区。建筑外型简单无特点,较低矮,色彩淡朴。

三、规划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2.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3.沈阳市道路绿地规划相关规范

4.北方道路绿化树种

5.对场地和周边环境的勘察

第二部分绿地景观设计

一、指导思想

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思想。

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

充分尊重地域景观特点及文化进行设计构思。

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二、设计原则

1.设计要求

道路红线范围:在现状行车道基础上两边增加20米。

道路断面:车行道不变,根据现状条件,增设两侧分车带、非机动车道、行道树绿带、人行道、路侧绿带,具体尺度参考相应规范,并结合功能需求和景观需求。

道路节点设计:结合道路现状确定主要节点,进行景观设计。

树种设计:确定植物种类、规格,以及种植形式。

2.环境分析

研究区域最大的环境局限是冬季寒冷漫长雨水少,最低温度近零下30℃,春秋季温度变化迅速。人为方面是人群会有明显的时间阶段性,人流量较大。

最大的特点是文化氛围浓厚,连通的周边旅游景点多。

3.设计目标

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有利因素,通过节点的个性化设计、群落式的植物布局、指示标志和景观小品点缀其中等手段,注重人行道空间的开合变化和整体自然古朴的形象;使规划道路两侧在充实绿化、美化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集文化传承、休闲观赏和生态防护等为一体的城郊生态景观长廊。同时使之成为东陵等景区的绿色延展带,以此带动更多的城市居民在假期期间多到郊区景点进行健康有氧的游憩活动。设计进一步满足经济发展,生态健康的同时为城市居民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4.道路绿化设计原则

满足功能的原则:“道主景从”,在满足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加以绿化设计。

保障安全的原则:首先保障安全是道路绿化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应符合行车视距和行车净空的要求,不能一味追求美观而忽略安全原则。

适应环境的原则:充分认识此道路的制约因素,在对树种选择、地形处理、防护设施方面进行认真考虑,力求绿地自身有较强的抵抗力和防护能力。

体现特点的原则:道路绿化的布局、配置、节奏、色调变化等方面,都要与道路的空间尺度相协调,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同一景观风格。但不同的场合和环境,应体现特色的原则。

景观道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与街景结合。

生态保护的原则:尽量保留原有的生态景观,并利用灵活的造景手段,在保证有良好的绿地生态功能、保护已有植被枝繁叶茂、生命力持久的同时,体现较强的景观艺术性,是道路及其周围景观不仅具有引导行驶的功能,而且还有景观生态学倡导的对自然调节的能力。

“适地适树”是保证生态不被破坏的基础原则。

协调关系的原则:绿化树木的栽植位置要尽可能的与管道设施、供电设施等减少矛盾。在此基础上,植物的空间景观层次要富于变化,有层次。

远近结合的原则:要有长期性的眼光,要对所应用的树木花卉充分了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状态。

三、设计理念

1.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引入“城市森林大道”的概念

经过周边环境的分析,该路段在连通城市中心和郊区森林景点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

此,这次的道路绿化一方面是城市向郊区的过渡,另一方面是森林向疏林直至市中心少林木的过渡。通过在此段道路上建成的稳定的森林大道,为此后市中心的绿色发展打下基础。

2.“重地被,弱中层,强上木”的种植思路形式

行道树和人非分隔带采取这种种植思路,在丰富景观层次的同时更加人性化,解决人群对遮荫需求以及对开阔空间、通畅视野、喜悦氛围环境的要求。植物景观通过注重下层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削减中层灌木体量,强化上层混交乔木林态势的配置模式。它利用简洁明快的乔木列阵和树种多变的乔木种类,与曲折变化的地被色带相衔接,形成一条条丰富而有韵律的林冠、林缘线,划分出变换多样的空间模式,起到美化和协调周边环境作用,产生虚实结合的意境效果。

路侧绿带多进行组团设计,由人行道到道路红线处依次密植地被、彩灌、小乔木和大乔木。

在绿色地被基调上渲染出丰富多彩的色块,不仅视觉上自然活泼,创造出高低起伏、含蓄多样的植物群落景观,也扩大了道路的视觉空间。

3.季相景观的塑造

为了达到绿化带道路绿化设计中预期景观目标,计划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

4.景观节点构想

从整个规划区域来考虑,将道路十字路口即马官桥处,农大老校门以及东陵路和高速入口处的交叉点作为景观节点。

马官桥处节点:由于马官桥的桥体宽度不能改变,所以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不能往外扩。

考虑到行车安全性与视线诱导种植,在十字路口处采用丰富的植物色带点缀草花、低矮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