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精神生活多元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问题的几点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转型期的社会精神生活多样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在文化转型时期,新旧交替转换的过渡性和不确定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充分肯定文化多样化的历史进步性的同时,始终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看到当前思想文化领域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比如,有的人在理论上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学派,甚至提出要用儒学来代替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主张多党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主张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在经济上主张私有化,鼓吹私有化万岁;在文化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要求文艺脱离政治,挑拨知识分子与党的关系;在价值观上否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主张利己主义,自私自利;在历史观上鼓吹虚无主义,否定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否定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否定新中国50年的发展史;等等。对于上述的一系列错误观点必须加以抵制和批判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决定的。列宁说过,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道路前进,我们将越来越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遵循着任何其他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旗帜,就在于它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思想体系e实践证明,丢掉了这面旗帜,否定它的指导地位,必定会人心大乱,天下大乱。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要去占领。苏东剧变的教训,就是从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开始的,从而引起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泛滥,进而丧失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在我国,如果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会丧失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丧失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再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由于它是多元化的“主心骨”。多元化无法指导我国文化的发展。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这个“主心骨”,才能保证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才能调动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有了这个“主心骨”,就既能唱响主旋律,又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一、社会精神生活多元化是社会转型期的伴生现象
我国目前出现的精神生活多元化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由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引起的。马克思讲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程。当前,在我国社会转型中,就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而言,明显地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结构在转化,包括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转化。二是社会机制在转化,即社会利益分配机制、社会控制机制、社会沟通机制、社会流通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等。基于经济的驱动,结构的转化,市场的培育,机制的转换,社会上便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不同经济关系和不同经济利益的人群。这种社会结构多样性的变化,必然引起不同结构中生活的人群在政治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多样化,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窗体顶部
对社会精神生活多元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问题的几点认识
副标题:
作者:孙思敬
责任编辑:卜晓业
栏目:军队政治工作研究
正文: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条件下,我国的社会文化呈现出种种矛盾。比如,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社会思想多样性的矛盾;在文化领域表现为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矛盾;在宣传领域表现为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的矛盾;等等。面对这些矛盾,我们应当在理论上作出科学的回答。
五、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所以,我们在强调指导思想一元化的问题上,一定要学习掌握好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要宣传普及好邓小平理论,使邓小平理论占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真正掌握群众;要实践和发展好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紧密结合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现实思想和文化需求,坚持和巩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社会精神生活多元化从本质上看是社会祥和昌明的表现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次大的社会变革都必然引起文化层面的激烈冲突,这些冲突和变化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它既是社会基本矛盾的集中反映,也是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目前我国出现的文化多元化的局面,从历史上看,它是近代中国三次大的文化探索的成果。第一次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在近80年的时间里,中华民族开始认识到传统封建文化的弊端,进而向西方学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指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挥了近代启蒙作用。但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结构,使中国资本主义的文化探索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第二次是从五四运动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长达60年的时间里,中国文化选择的是向俄国学习,建立和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这次选择,对中华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间太短,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再加上极“左”思潮的影响和干扰,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毁灭性的破坏,引发了无数文化观念上的颠倒错乱,使传统社会主义文化面临着重大危机。第三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上,提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宽视野、高层次的文化选择,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博采各国文化之长,立志在21世纪使我国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之,从历史发展的长时段来看,当前社会精神生活多样化的现象,正是人们探求真理,不断解放思想,获取精神解放的反映,是社会样和昌明的表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表现出中国社会格向一个更高文明的阶段迈进。
(作者为第一军医大学副政委责任编辑:卜晓业)
主题词:精神生活指导思想
窗体底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