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乡村旅游初探【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外文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外文文献综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提供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休闲方式,还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
本文将对乡村旅游的外文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乡村旅游研究提供参考。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乡村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体验农村生活、了解乡村文化、参观农村景点等。
二、乡村旅游的影响1.经济影响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对当地农村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著,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环境影响乡村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乡村旅游能够促进环境保护,提高人们对环境的意识。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社会影响乡村旅游能够促进乡村社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同时,乡村旅游也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了解。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乡村旅游也将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未来的乡村旅游将融合更多的元素,如文化、户外运动、健康养生等。
2.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乡村旅游将更加智能化。
游客能够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线上预订、线下导航、语音导览等。
3.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当地的环境和文化遗产。
同时,乡村旅游也将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关注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福利。
四、乡村旅游的挑战1.规划和管理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是,目前一些地区的乡村旅游规划和管理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
2.品质和服务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是,目前一些地区的乡村旅游品质和服务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
3.环境和文化保护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注重环境和文化保护。
但是,目前一些地区的乡村旅游存在环境和文化破坏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
五、结论乡村旅游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旅游形式,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发展。
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篇一: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的旅游业,旨在为游客提供乡村风貌、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体验。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欢迎。
本文旨在对中外乡村旅游文献进行综述,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1. 国内乡村旅游文献国内乡村旅游文献主要从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的特点、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乡村旅游的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例如,《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报告2016》中指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该报告还分析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 国外乡村旅游文献国外乡村旅游文献主要从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的特点、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论述。
例如,《世界乡村旅游指南2016》中指出,乡村旅游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桥梁,是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途径。
该指南还介绍了国外乡村旅游的景点、特色旅游活动和旅游住宿等方面的内容。
二、中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分析1.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分析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政策、资金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如“旅游扶贫”、“乡村旅游振兴计划”等。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乡村旅游市场逐渐扩大。
2.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分析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需求、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等。
篇二:乡村旅游是指以旅游业为主营业务,吸引游客到乡村地区进行休闲、观光、度假等活动的旅游业形式。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旅游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追捧。
本文将对中外乡村旅游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系统地了解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特点、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一、中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人口流动,乡村地区逐渐成为人们寻求休闲和放松的地方。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方法 (5)2.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6)2.1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点 (7)2.2 中国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8)2.3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现状分析 (10)3. 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 (11)3.1 相关政策的演变历程 (12)3.2 政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 (14)3.3 政策环境中的问题与挑战 (16)4. 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效应 (16)4.1 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18)4.2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 (19)4.3 乡村旅游经济效应的案例分析 (21)5. 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效应 (22)5.1 乡村旅游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23)5.2 乡村旅游与地方文化特色发展 (24)5.3 乡村旅游在社会融合中的作用 (26)6. 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影响 (27)6.1 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28)6.2 乡村旅游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29)6.3 乡村旅游的环境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 (31)7. 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与管理 (32)7.1 乡村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34)7.2 乡村旅游管理的经验与策略 (35)7.3 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36)8.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7)8.1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39)8.2 问题的原因分析 (41)8.3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42)1. 内容描述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涵盖其发展背景、现状、特征、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系统分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政策导向下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并探讨其对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发展背景与演变:回顾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史,分析其受政策、市场和社会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指出其发展阶段和特点。
余杭区乡村旅游发展浅析【文献综述】

余杭区乡村旅游发展浅析【文献综述】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旅游管理余杭区乡村旅游发展浅析一、乡村旅游国内外研究现状: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
在研究早期,国外的许多学者主要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内容、范围等领域,表现为对现象的总结和归纳,随着乡村旅游发展范围和影响的扩大,研究领域也随之扩大,研究深度也逐渐深化。
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从最初的乡村经济的拯救者,到后来关注旅游与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大部分学者对乡村旅游对促进乡村经济的积极作用持肯定态度,但同时学者也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应注重与社区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关系,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8]我国对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于国外研究而言,在时间上要晚将近一个多世纪。
我国的乡村旅游从最初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及乡村开发支持、乡村旅游经济影响等基础研究,逐渐向乡村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居民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和态度、乡村旅游的动力机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旅游营销等深层次研究倾斜。
相对于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我国乡村旅游研究大多是宏观的构想、综合性的陈述,相对缺乏可操作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
[8]二、乡村旅游的概述什么是乡村旅游,分析与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概念的区别,科学地、准确地、完整地界定,对于把握其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
[12]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分支,既具有一般旅游活动的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特征:(1)乡村性:乡村旅游的活动以浓厚的乡村性来吸引广大的游客。
(2)参与性:游客到达旅游地后,除了欣赏农村优美的田园自然风光外,更可以亲自将参与一系列活动中,如采茶、农耕、采摘瓜果等。
(3)差异性:着重体现在季节和地域这两个方面。
(4)目标市场是城镇居民:以其浓厚的乡村气息吸引着大都市的居民。
杭州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探讨【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旅游管理杭州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探讨乡村旅游,简单地说就是依托乡村资源开展的一切游憩、休息、体验、娱乐活动。
它以鲜明的特色把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了现代社会流行的旅游产品和一种旅游目的地。
西班牙学者Rosa Marý´a Yagu¨e Perales (2001)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
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
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
乡村旅游发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
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的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
20世纪70年代后,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进入快速成长期,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总的来看,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政府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2、强调随意休闲;3、注意特色发展,针对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开发利用。
我国乡村旅游有别于其他国家,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背景,除了旅游业本身发生了结构性和阶段性的变化,由初始阶段的人文自然景观型旅游,变迁到人造景观旅游再迈入第三发展阶段——参与型旅游。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起步较晚。
乡村旅游发展率先起步的地区主要是从一些大城市的周边乡村开始的,例如北京郊区的民俗接待户、四川成都的农家乐等。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1)科技示范型,是通过向广大游客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的乡村旅游项目;(2)农业观光型,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乡村旅游项目;(3)生态农业型,是利用农业生态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向游客提供回归自然体验的乡村旅游项目;(4)农村民俗型,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的农家乐形式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
浅析杭州休闲旅游的现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旅游管理浅析杭州休闲旅游的现状一、引言传统的观光旅游己经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带薪假期的增加,一种使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产生美好感,以实现人们学习知识、增进友谊、促进沟通、保健娱乐、追求猎奇、丰富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的休闲旅游将逐渐成为人们休息放松、陶冶情趣、创造生活的重要方式。
因此,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休闲旅游将成为旅游业的支柱。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虽然距离“休闲时代”还有一大截,但我们己经起步。
人们进行休闲旅游也已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一是,闲暇时间增多;二是,国家将同步出台《职工带薪休假规定》,为全面落实职工休假权利提供法律保障,使广大职工可以更加人性化地安排家庭及个人生活;三是,出现了与休闲旅游产业相关的热点项目。
而杭州这个休闲之都如何抓住现实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对贯彻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本人大量查阅、浏览了中国期刊网上当前已收录的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杭州的实际情况,认为要发展杭州的休闲旅游有必要先正视自身的客观问题,正确发挥优势,合理借鉴成功经验,以实现休闲旅游在杭州的快速发展。
二、主题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日益迅速,但是休闲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根据对近年来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的分析,2009年,城镇居民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占88.9%,农村居民以“休闲”为目的的过夜旅游占78.75%。
由此可见休闲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
因此,不少学者都对休闲学、休闲旅游进行了研究。
在杨卫武的《我国休闲旅游也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中,作者阐述了休闲度假与观光旅游在起始点、展开模式、发展路径、开发着力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目前,休闲度假虽然发展迅猛,但是也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比如:集中性的节假日制度,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等。
因此,在开发今后的休闲度假时应该在高低端市场定位、产品多元化、休闲文化建设、产业边界等方面多加探讨研究。
“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和评价,从而对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进展进行小结。
关键词:乡村旅游;研究焦点;概况一、国内研究综述XX、XX(2002)在“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一文中,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认为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标志,指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1。
”而农户正是营造乡村性的最基本群体。
XX(2004)指出,近年来,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农村和农户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已经成为许多农村地区的新兴产业,但相关研究却十分欠缺,尤其是旅游业为农村和农户创造了多少收入这一基本性问题,也不能从当前的旅游统计和研究中得到答案2。
尽管目前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大多是围绕着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等课题展开,很少将目光注焦在农户身上。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基本上是一个市场化的发展,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已经在贫困的偏远地区脱贫减困、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性。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户从乡村旅游中获得的收益与其付出的成本并不对等,而且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
农户收益少的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农户在乡村旅游中作用不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是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农户本身的技能不完备,农民在乡村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自发地展开一些旅游项目,缺乏科学决策,尹振华(2006)著有“对乡村旅游地农民进行产业教育很有必要”一文指出,对旅游地农民进行跨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2李周:《旅游业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影响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文化能力教育,就是要农民“知己知彼”,了解农耕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区别所(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乡村振兴旅游文献综述

乡村振兴旅游文献综述乡村振兴旅游是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改善农村经济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的一种发展模式。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乡村振兴旅游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下面将对乡村振兴旅游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旅游研究方面,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成果。
研究者主要从农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农村旅游的影响因素、农村旅游的价值等方面开展研究。
例如,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乡村振兴旅游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传统农业旅游模式、环境生态旅游模式、文化旅游模式和特色旅游模式等。
这些不同的模式可以根据地方资源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选择。
此外,农村旅游发展还受到政府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
乡村振兴旅游的发展现状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一些具有独特资源和条件的地区,如苏州古村落、丽水乡村旅游区等。
这些地区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服务质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然而,乡村振兴旅游在一些地区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乡村振兴旅游在一些地区存在开发过度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此外,一些地区缺乏专业人才和管理经验,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针对乡村振兴旅游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一是加强政府导向,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促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是加强资源整合,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有效利用农村资源,提高农民收入。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是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乡村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旅游作为一种发展模式,正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乡村振兴旅游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旅游的发展。
关于乡村旅游的文献综述

关于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文献综述[前言]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在乡村的自然环境或人文风情的吸引下,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游憩活动。
简单地说,乡村旅游就是到乡村去观赏乡村的风光,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可以在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尚不成熟,现有乡村旅游产品己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新需求,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是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并着重对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创新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是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探讨乡村旅游市场现状及问题,以现代旅游营销理论为指导,对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乡村旅游;营销;策略[主题]一、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而在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
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
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乡村旅游的诞生。
20世纪6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在欧美国家己经成熟发展为规模巨大的产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乡村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推广。
目前,乡村旅游己成为现代世界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现代乡村旅游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开始萌芽,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逐渐兴盛起来。
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置身激烈竞争旋涡中的人的精神不堪重负,人们的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崩溃。
在这样的情况下,远离城市、远离污染、远离竞争、回归自然、寻找休闲的生活方式便成为人们生活的急切需求,愈来愈多的城里人到乡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乡村旅游文献综述2000字范文模板

乡村旅游文献综述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备受关注。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的喧嚣和繁忙成为了许多人所厌倦的生活状态。
相比之下,乡村则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以及独特的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对乡村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探讨该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顾名思义,是指游客前往乡村地区进行旅游观光、体验当地生活和参与乡村活动的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和纯朴的民俗风情。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1. 自然景观:乡村地区的自然风景资源丰富,如农田、梯田、河流、森林等,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独特景观。
2. 人文风情:乡村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不同地域的乡村有着不同的传统民俗、风土人情,这些都是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3. 乡村生活体验:游客可以在乡村地区体验种地、捕鱼、游山玩水等农村生活,享受乡村的清新空气和轻松氛围。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乡村旅游逐渐受到重视。
许多地方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出各种特色产品和活动,吸引游客。
然而,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础设施滞后、服务水平不高、宣传推广不力等。
四、乡村旅游的前景展望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乡村旅游的需求增加,乡村旅游的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使乡村旅游能够更好地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热爱乡村生活的人,我对乡村旅游充满期待。
我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保护乡村环境、传承乡村文化都具有积极意义。
乡村旅游也是一种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寻求,可以让人们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宁静和自然,对身心健康也有很大的益处。
总结回顾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我对乡村旅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乡村旅游具有自然景观优美、人文风情丰富等特点,发展现状尚有不足,但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
乡村旅游发展的文献综述与

04
CATALOGUE
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与策略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国外模式
通常是以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形式进行 ,注重乡村自然与文化的挖掘,以及与旅游的结合。
更多元化,例如农场度假、葡萄酒庄园旅游、乡村文 化遗产旅游等,重视乡村体验与度假氛围的营造。
典型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案例分析
浙江莫干山模式
日本箱根模式
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打造高端 民宿集群,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以温泉资源为核心,结合乡村风情和特色小 吃,形成综合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讨
挖掘乡村特色
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深入挖掘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 ,形成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优质服务,提升乡村旅 游产品的品质和游客满意度。
加强政策与规划研究
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策与规划问题,开展更多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3
关注乡村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乡村旅游对乡村社会文化、居民生活质量、城乡
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以更全面地评估乡村旅游的价值和意义。
对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提升品质和服务水平 通过精细化、个性化的产品设计 和服务提供,满足游客不断升级 的消费需求,提高乡村旅游的整 体品质。
社会文化因素
乡土文化
乡村地区的民俗、传统手工艺、古建筑等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对游客具有独特的魅 力。
社会氛围
乡村地区的淳朴民风、亲和的人际关系等社会氛围,能让游客感受到家的温馨,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 力。
经济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扶持
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扶持政策,如资金扶 持、税收优惠等,能够推动乡村旅游的 发展。
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方式。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乡村旅游领域的相关文献,包括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政策措施等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乡村旅游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其中,经济影响是最为突出的研究方向,包括乡村旅游的收益分配、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
社会影响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乡村旅游对于当地社会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环境影响方面,学者们主要研究乡村旅游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在实证分析方面,学者们主要从游客行为、乡村旅游资源利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其中,游客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游客对于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和消费行为。
乡村旅游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有效地开发和保护乡村旅游资源,以及如何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在政策措施方面,学者们主要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和策略。
其中,政策方面主要研究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和扶持政策。
策略方面主要研究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战略,以及如何协调各方利益,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来看,乡村旅游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对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研究。
未来需要继续加强乡村旅游领域的研究,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和
实践支持。
萧山美丽乡村旅游景点(一)

萧山美丽乡村旅游景点(一)
萧山美丽乡村旅游景点
1. 杭州萧山大运河国家湿地公园
•位于萧山区东部,面积达1000多亩
•拥有丰富的湿地景观和生态资源
•可以观赏到各类鸟类和植物,是休闲散步和观鸟的好去处2. 萧山蜜梨花海
•位于萧山区西部,面积达5000多亩
•每年5月中旬至6月初是蜜梨花盛开的季节
•美丽的盛花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
3. 萧山虹桥古镇
•位于萧山区北部,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
•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漫步古镇,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传统文化
4. 萧山半山漫步
•位于萧山区南部,有着优美的自然风景
•可以爬半山山顶,俯瞰整个乡村美景
•沿途有茶园和农田,可以欣赏到原始的农村风光
5. 萧山梅湾
•位于萧山区中部,是一个集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景区•有着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上娱乐项目
•可以划船、钓鱼、赏花等,非常适合家庭和朋友们的出游以上景点都是萧山美丽乡村旅游的热门选择,无论您是喜欢大自然的静谧,还是追寻古镇文化,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您的旅行项目。
欢迎您来到萧山,享受一段美好的旅程!。
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篇一:乡村旅游是指在城市周边或乡村地区开展的以休闲、度假、体验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中外乡村旅游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梳理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旅游形式以及旅游文化内涵,并对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乡村旅游起源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开始寻求一种摆脱繁琐城市生活的方式。
乡村旅游应运而生,主要以农家乐、乡村旅馆等形式出现。
在欧美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模式。
比如,美国的乡村度假旅游、法国的农庄旅游、德国的森林旅游等。
这些国家的乡村旅游发展经验表明,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地域文化、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1.传统农家乐模式农家乐模式是乡村旅游最早的发展模式,主要面向城市居民,提供乡村食宿和休闲娱乐服务。
农家乐模式的发展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了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2.景区带动模式景区带动模式是以旅游景区为核心,将乡村旅游作为景区的辅助,通过乡村旅游的提升来促进景区的发展。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3.乡村旅游综合体模式乡村旅游综合体模式是将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相结合,打造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产品。
该模式适用于乡村旅游资源较为分散的地区。
4.互联网 + 模式互联网 + 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实现乡村旅游的线上预订和消费。
该模式有利于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扩大乡村旅游的市场规模。
三、乡村旅游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的旅游形式主要有四种:1.单一乡村旅游形式单一乡村旅游形式是指以乡村住宿、餐饮和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形式。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改进措施分析——以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为例

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改进措施分析——以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为例乡村旅游业发展对乡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发展旅游业可以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
乡村旅游业指的是以农户为经营主体、以乡村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为核心的产业。
实践证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基于此,本文以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为例,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探究了乡村旅游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改进措施。
标签: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业;发展困境;改进措施1、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1.1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概况由于2022年亚洲运动会在杭州举办,近几年杭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整体单元建设,萧山区推出众多小城镇综合治理规划,其中萧山区几乎所有的村庄都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每个村庄都展开了详细规划设计,截止2020年5月,萧山区大部分村庄都已实施了美丽乡村改造工程与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引导。
1.2萧山区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乡村旅游业规模的增加,开发不当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萧山乡村旅游发展也不例外,具体来说,第一是存在乡村旅游业产品开发同质化的现象,不同村庄的旅游产品大同小异,缺乏特色。
与此同时,各村经营的项目都比较单调,很多村民认为乡村旅游就是提供农家饭和农家屋,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开发,这导致了可供游客体验的乡村旅游项目比较少。
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部分村镇的乡村旅游出现了相互模仿和恶性竞争的情况。
在开发过程中则出现了开发不当和过度商业化的情况,这导致乡村旅游业失去了其原有的藝术性。
第二是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在开发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市场论证和前期调研工作,并不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就急功近利地进行项目开发,这导致项目在开发后期前瞻性和可行性都比较差,造成大量旅游资源的浪费。
第三是在一些村镇开发乡村旅游业的时候出现了开发过度的情况,他们不顾及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情况下进行盲目开发,导致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遭到了破坏,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乡村旅游国内外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国内外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是指游客通过旅行和居住在农村地区,认识当地的文化、风光、历史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旅游方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各国学者也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乡村旅游相关的文献。
国内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国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耀文等(2017)研究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认为乡村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发展潜力巨大。
陈新华等(2018)在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应该注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观点。
王世昌等(2019)则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乡村旅游的消费行为和旅游体验。
国外方面,乡村旅游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霍金斯(2000)认为,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萨伊德(2002)则提出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认为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当地社区和环境的利益。
罗德里格斯等(2015)探讨了乡村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旅游方式,它既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未来,我们应该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当地环境和文化遗产,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杭州萧山乡村旅游初探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指利用农村设施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特色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农村人文风俗等资源,经过规划设计,发挥农业和农村的休闲旅游功能,形成旅游消费的一种新兴旅游业态,目前有“农家乐”、“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体验型农业”等形式。
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两种。
传统的乡村旅游指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
而现代乡村旅游则指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相对于传统乡村旅游而言,现代乡村旅游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乡村旅游。
而本文探讨的主要以现代乡村旅游为主。
二、主题
参考的文献资料是在学校图书馆的综合书库、期刊室、图书馆网站上搜集的,主要是关于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开发理念和模式、文体及对策的文章。
在此,根据参考的内容,我将我所参考的资料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迅速地发展起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也是此起彼伏。
就乡村旅游的定义而言,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主要有以下观点:
西班牙学者Gilbert and 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P.15)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
以色列的Arie Reichel与Oded Lowengart和美国的Ady Milman(1999)简明扼要的说:
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
具有农村区域的特牲,如旅游企业规模要小、区域要开阔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
英国的Bramwell and Lane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成都理工大学的叶琼秀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来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形式。
《福建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明确了乡村旅游的定义,即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资源,为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和购物的一种新型旅游经营活动。
通过上述对乡村旅游概念的诠释和分析,以及对杭州萧山乡村资料的查阅和了解过程中,我也对杭州萧山乡村旅游业的形成、发展以及逐步建设完善的过程的有了自己的认识。
杭州萧山乡村旅游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主要是所前镇杜家村村民以借助举办杨梅节为契机,以采摘杨梅、农家用餐、景区观光等形式为标志的早期旅游模式。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政府支持,如今的杭州萧山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在以湘湖风景区、钱江观潮城、杭州生态园等为依托,以农家乐、观光农园、采茶摘梅、乡村劳动体验等为具体形式的推动下,杭州萧山乡村旅游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待以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萧山的资源特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杭州萧山乡村旅游业迈上新台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乡村旅游还发展在初级阶段,各地对乡村旅游的认识还需加深,应该把乡村旅游的特点和本地旅游资源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模式去开发,各地应该相互借鉴,但不应单纯模仿,要对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进行改革创新。
旅游开发的模式也需多样化,从不同角度去考虑,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当地资源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琼秀,覃建雄. 成都市近郊乡村旅游SWOT 分析及发展模式探讨[J]. 四川地质学报,2010(03) :30-1
[2]余希.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对策探悉[M].商场现代化, 2007(03) :498
[3]姚美玲.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初探 [M].大众文艺,2010(17):184-185.
[4]张素娟樊莉莉.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0(05)
[5]高艳红.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07)
[6]徐福英刘涛.新形势下我国乡村旅游转型和升级研究[J].农村发展,2010(02)
[7]谢庐明邵新蓓.赣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8)
[8]何婉.法美两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02)
[9]HwanSuk Chris Choia ,Ercan Sirakayab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for managing communitytourism[ J] . Tourism Management ,2006(27) :1274 - 1289 .
[10]YING TY,ZHOU munity, governments and external capitals in China’s rural cultural tourism: A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adjacent villages[J] . Tourism Management , 2007( 28) :96 - 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