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简易腹膜外剖宫产120例分析

合集下载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临床分析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临床分析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笔者通过对2010年9月到2011年11月间收治的50例接受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的产妇的临床手术效果作进一步的探讨,提高医护人员对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的认识。

方法笔者通过对2010年9月到2011年11月收治的50例接受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的产妇病例,术前随机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其中20例就产妇的实际情况了采取了下腹横切口的方式实施了该手术,30例采取了常规的下腹纵切口的方式实施了该手术,以确保手术的实际成效达到预期目的。

结果 50例病例均生产成功,胎儿经手术后均有明显良好生命体征,产妇腹部切口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均逐一愈合,且没有发生切口感染等现象。

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成功率较高,有手术切口愈合速度快,愈合良好且美观等特性,可以有效避免切口感染等问题,是现今生产手术界里最为方便有效的手术之一,医护人员在能够合理应用该手术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效率。

【关键词】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手术效果;产妇病例1.1 一般资料笔者调取本院2010年9月到2011年11月间收治的50例接受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的产妇病例,对其手术方法进行细致化的整理,其中20例就产妇的实际情况了采取了下腹横切口的方式实施了该手术,30例采取了常规的下腹纵切口的方式实施了该手术,以确保手术的实际成效达到预期目的。

50例病例年龄为25~32岁,孕周35~42周,均无明显早产现象发生,其中28例为已临产的产妇病例,22例为未临产的病例。

为确保两组病例的手术效果更具代表性,避免因手术以外的因素影响了手术的效果调查,产妇在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各项设备、各种药物除特殊情况外均得到了统一,确保手术效果能够充分体现。

1.2 手术方法产妇是一个极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特殊群体,为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产妇(无论是采用下腹纵切口还是采用下腹横切口)进入手术室后,该院相关的医护人员马上对产妇的尿管进行了控制,借助了血管钳夹等相应的工具对尿管进行了闭导,有效地通过尿液来充盈产妇的膀胱,以达到在后续手术过程中显露膀胱、方便手术的目的。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与传统腹膜内剖宫产术分析对比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与传统腹膜内剖宫产术分析对比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与传统腹膜内剖宫产术分析对比发表时间:2013-01-31T13:18:01.7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杨桂莲[导读] 在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今天,保护腹膜,减少腹膜感染,减少手术并发症,提倡腹膜外剖宫产是很有必要的。

杨桂莲(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金川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005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与传统腹膜内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在内蒙古临河区博爱医院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改良组)302例与传统腹膜内剖宫产术(对照组)2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26.38±3.25)min、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5.6±1.35)min短于对照组(36.38±2.45)min、(8.55±1.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改良组术中出血量、产钳助娩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术后镇痛药使用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改良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胎儿娩出快新生儿窒息率低,术野暴露充分,侵袭性小,术后恢复快,适应性广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剖宫产术式。

在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今天,保护腹膜,减少腹膜感染,减少手术并发症,提倡腹膜外剖宫产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腹膜内剖宫产术【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007-02 腹膜外剖宫产(EPCS)因其操作不进入腹腔而具有不干扰腹腔脏器功能,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因其术式比较复杂,对术者技术操作要求高,所以在基层医院推广难度大。

本文实施了302例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可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腹膜外剖宫产术425例临床分析

腹膜外剖宫产术425例临床分析

腹膜外剖宫产术425例临床分析摘要:腹膜外剖宫产术因其操作不进入腹腔而具有不干扰腹腔器官功能,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但因其复杂的术式,而难以推广。

本文实施425例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分析报道如下。

关键词:腹膜外剖宫产术临床分析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20【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13-02腹膜外剖宫产术因其操作不进入腹腔而具有不干扰腹腔器官功能,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但因其复杂的术式,而难以推广。

本文实施425例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应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的临床资料。

425例作为腹膜外组,选择同期的开腹子宫下段剖宫产46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均年龄21—39岁,孕周38—41周,新生儿体重(3000—4100克)。

手术指征依序排列,包括: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巨大儿、臀位、瘢痕子宫、子痫前期、骨盆狭窄、胎膜早破等。

1.2 方法。

(1)麻醉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

(2)手术方法:初次剖宫产者取腹部横切口,瘢痕子宫者取原手术瘢痕切口。

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腹膜外剖宫产:膀胱顶水平打开腹横筋膜,膀胱前筋膜,向远心端推开位于膀胱左侧缘的腹膜外脂肪,即可显露膀胱三角,食中指缠绕盐水纱布沿膀胱侧缘向下轻推膀胱,分离子宫膀胱返折腹膜与膀胱,沿膀胱子宫颈间隙下推膀胱约2cm,充分暴露子宫下段,切开子宫,娩出胎儿与胎盘的方式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术后保留导尿管24h。

(4)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开始自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新生儿窒息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

改良的腹膜外剖宫产术130例分析

改良的腹膜外剖宫产术130例分析

改良的腹膜外剖宫产术130例分析
杨微;朱礼真;孙盛梅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
【年(卷),期】2004(027)001
【摘要】2000-04~2002-12,我们将以色列Stark创新的剖宫产术中的一些方法应用于腹膜外剖宫产术中.并加以改进.与传统腹膜外剖宫产术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组织损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页数】1页(P86-86)
【作者】杨微;朱礼真;孙盛梅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3;莲江口监狱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25;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9.8+3
【相关文献】
1.改良式顶侧联合法腹膜外剖宫产术150例分析 [J], 李佩珍;冼海燕
2.改良式筋膜内腹膜外剖宫产术379例分析 [J], 吕志辉
3.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50例分析 [J], 刘高焰;杨扬;严邱英
4.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245例分析 [J], 邓继红;杨翔灵
5.改良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术86例分析 [J], 李雁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36例临床分析

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36例临床分析

自细胞 总数正 常或轻度升 高、 化、 功能 、 血生 肝 肾功 能基 本正 常 , 心肌 酶谷 5预 防及措施 . 草转氨酶 ( S )肌酸磷 酸激酶 同工 酶( K—M 、 酸脱 氢酶 ( D 等 可升 AT 、 C 8)乳 L H)
高, 心电图出现电压低, 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T波倒置及 s T段低平和( 传 或)
53 加强 居家环境卫生及通风 。 . 导阻滞。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者, 脑电图表现头前 区有散在或节律性的高幅 慢波 , 脑脊液 常规 化验蛋 白, 但 氯化物基 本正常。胸 部 x线 检查 显示 支气 管或 54 避免 接触受感染者 : . 避免於流行期 间携 1 岁 以下出入过度拥挤 之公 2 肺 部有炎症性 , 体抗体 ( MP 呈 阳性 反应。 支原 抗 ) 共场所如 游泳池 、 电影院 、 百货公司等 。 4 治疗 .
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 3 6例临床分析
黄永珍
广东省佛 山市 明城 华立医院 。 广东 佛 山 5 8 1 2 58
【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最佳术式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改良腹膜外剖宫产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该手术操作简便, 组织损伤小, 出
血少 , 腹盆腔组 织器官粘连及 对 胃肠道的影响 。结论 : 良腹膜 外剖宫产是 最佳剖 宫产 术式。 避免 改
如下 。 1 资料 与方法 .
22 术 中术后并发症 。3 . 6例均无损 伤膀胱 、 尿管 , 输 9例膀胱后壁 或宫颈
息, 以减少交叉急性起病, 发热;I V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 米粒大小, 疼痛明显; 减轻 吃东西 引发的疼痛 。 手掌 或脚掌部 出现米粒大小 疱疹 , 臀部 或膝 盖偶 可受 临床 特征 累 。疱 疹 周 围 57 多补充水份 : . 鼓励孩子多 喝水其 用意是预 防脱 水及退烧 。 有炎性 红晕 , 内液体较 少 。部 分患 儿可 伴有 咳嗽 、 疱 流涕 、 欲 不振 、 食 恶心 、 呕 58 必 须将患者的饮食 、 . 饮水分 开处 理 , 共享食物或共 用餐具。 避免 吐、 头疼等状 。医生通 常能根据病 人 的年 龄、 病人 或家 长 的诉 说的 症状 , 及检 59 小 心处理患者 的排泄 物 , 口鼻 的分泌物 。因患者 在痊 愈 的过程 . 包括 查皮疹 和溃疡来鉴 别手足 1病 和其他原 因所致 的口腔溃 疡。可将 咽 拭子 或粪 肠病毒 仍会在 口沫排出达一至 三周 之久 , 2 1 也会 持续 经 由粪便 排 出二 至三个 月 便标本送 至实验室 检测病毒 , 但病毒检测 需要 2— 4周才 能出结果 , 医生通 以上 , 因此 很容易 经由接触到患者 的排泄物过程 中而不 慎传染 , 以除 了马上 把双 所 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确诊时须 手洗净外 , 也要注意身体有无沾染患者的排泄物, 而将肠病毒传染给 自己及 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患儿应适当休息, 饮食清淡, 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l 他人 。 临 床主要是对症治疗, 可酌情应用抗病毒药物, 合并心肌损害的应用营养心肌药 51 衣物的曝晒 : .0 因肠病毒对紫外 线及乾 燥特别 敏感 , 易降 低它 的传 容 物 ( , 二磷 酸果糖 , 16一 大剂量维生素 C 辅酶 Q O , , l) 合并 神经 系统 损害 者应 用 染力 , 所以我们 可以利用大 白天 , 将衣物 、 棉被拿 出来 晒 , 止病毒的活跃 。 以遏

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再次剖宫产疗效观察

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再次剖宫产疗效观察

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再次剖宫产疗效观察杨华光;李怡;何玉荣;赵宏喜;尹国武【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8)18【摘要】目的:探讨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再次剖宫产是否有其优越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再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51例行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者为实验组,147例行新式剖宫产术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病率、新生儿情况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在手术全程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手术并发症、新生儿窒息率、切口愈合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为(8.7±2.3)h,对照组为(17.4±3.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再次剖宫产患者而言,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较新式剖宫产具有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适于临床推广应用.%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mple extraperitioneal cesarean section in subsequent pregnancy.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to the cases of second cesarean section from January 2005 to December 2010.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luded 151 cases using the simple extraperitioneal cesarean sec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included 147 cases using the new-style cesarean section. The time and bleeding in operation, illness and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 neonatal asphyxia and wound healing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ime and bleeding in operation, illness and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 neonatal asphyxiaand wound healing. The time of post-operative anus exhausting were (8.7±2.3) h and (17.4±3.9) h,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For the subsequent pregnancy, the simple extraperitoneal cesarean section has many advantages over the new-style cesarean section, such as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it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总页数】3页(P21-22,25)【作者】杨华光;李怡;何玉荣;赵宏喜;尹国武【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产科,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产科,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产科,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产科,陕西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产科,陕西西安71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9.8【相关文献】1.新式剖宫产术应用于再次剖宫产疗效观察 [J], 杨华光;井红鸽;李冰;张娥2.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再次剖宫产疗效观察 [J], 杨爱芳3.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J], 贾玲玲4.新式剖宫产术应用于再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研究 [J], 彭茂兰;涂建军5.新式剖宫产术应用于再次剖宫产疗效观察 [J], 胡景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膜外剖宫产术499例临床分析

腹膜外剖宫产术499例临床分析

・ 5・ 4
术 ,革水及 血液等不进入腹腔,减少腹腔 的污染及 于扰 ,术
后腹部疼痛减轻,无腹胀,无肠粘连及 炎症井发症,不禁食, 身体恢 复快 ,有利于产妇哺乳及照顾新生儿,不仅适用于有
有病例均有咳嗽 ,以阵咳,刺激性干咳多见 ,娶幼儿痍多不 易咳出,因此喘憋较重 。肺部听诊有不 同程度 的湿性嗲音 5 3 例 (3 ) 5 % ,伴哮鸣音 者 3 6例 ( 6 ) 3 % .呼吸音 粗 4 6例 (6 ) 4% 。
霉素8 1 — 6万 单 位 . 而 后 遥层 缝 合 腹 壁 。 2 结 果
】2 手术指征:凡是具有剖宫产指征 ( . 除胎盘早剥、中央性 前置胎盘、先兆子宫破裂等)均可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无论 子宫颈 口是否开大及临产与否,需剖宫产 者均可施行手术。 1 3 麻 醉方 } . 击:均采用连 续硬膜 外麻 醉。
维普资讯

4 4・
中 华 临 床 医 药 2 o 年 第 3卷 第 J o2 0斯 J u n l f o r a o Chns C iia Me iie2 o , 0. iee l c l n dca , o 2 V J3,
01 .0
1 赞 料 与方 法
位置 ,于其下 2 3s处 中点.用止血钳夹起膀胱前筋膜 向两 -c 侧彻底剪开.直达膀胱肌层 。②分离左侧膀胱三 角区:将腹
直肌 向左侧拉开,暴露出膀胱左侧缘三角区的黄色腊肪堆, 稍加分离即露出一凹陷的三角区,组织疏捂.容易分离 三 角区上界 为腹膜 反折 F方为膀胱侧 缘. 底边与腹膜下静脉.
腹膜内剖宫产术吸收热及腹胀明显高于腹膜 外组 ,差异有显 著性 ( < l p O 0 】见表 2 。
2 3 新 生 儿 A g r 分 :新 生 儿 A g r 分腹 膜 外 与腹 膜 内 . pa 评 pa 评

腹膜外剖宫产术130例临床分析

腹膜外剖宫产术130例临床分析

腹膜外剖宫产术13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剖宫产术式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方式。

方式实施腹膜外剖宫产术130例(观看组),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30例(对照组)成效进行比较。

结果腹膜外剖宫产组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刻与总手术时刻缩短,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两组手术出血量比较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术后最高体温、术后发病率、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比较不同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术后排气时刻相较较不同有统计学性意义(P<)。

结论腹膜外剖宫产术手术方式简单,手术时刻短,并发症少,产后恢复快,是一种具有推行应用价值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剖宫产术;腹膜外剖宫产作为处置高危怀胎的重要手腕,对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病死率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由于方式简单易于把握,是目前国内较为普及的剖宫产术式,但子宫下端剖宫产术经腹腔操作,对腹腔脏器干扰大,术后反映明显,尤其是感染性难产或有感染偏向者,可继发腹腔感染,有的遗留肠粘连等严峻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痛楚。

为了克服其缺点,包钢三医院妇产科采取腹膜外剖宫产术式,临床疗效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于2020年8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住院妊妇中,随机选取130例妊妇作为观看组实施腹膜外剖宫产术;另选取130例妊妇实施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两组年龄、剖宫产指征无不同,且均无内外科归并症及腹部手术史。

手术方式观看组手术步骤:(1)术者站在妊妇的右边,选耻骨联合上3 cm横行切开皮肤约10~12 cm。

(2)于切口中间切开皮下脂肪层约2~3 cm至筋膜层,钝性撕开脂肪层,用剪子剪开或钝性撕开筋膜层,和皮肤等长。

(3)术者同助手相对均匀使劲拉开腹直肌,向外下方分离左侧腹直肌后间隙。

在圆韧带或鸡油样脂肪堆指引下,寻觅膀胱三角区(内侧为腹膜反折与膀胱缘,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

暴露膀胱左侧三角区,找到反折腹膜。

改良腹膜外剖宫产用于多次开腹手术的效果分析

改良腹膜外剖宫产用于多次开腹手术的效果分析

改良腹膜外剖宫产用于多次开腹手术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再次及多次开腹手术的患者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及优缺点。

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间住院的46例术中发现腹腔粘连比较严重,按常规方式进入腹腔困难容易损伤邻近器官的患者改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手术。

结果 46例手术患者中,无1例发生邻近器官损伤,在术后肠功能恢复、产褥病率等方面优于腹膜内剖宫产手术,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改良腹膜外剖宫产可用于再次及多次开腹手术后腹腔粘连患者。

【关键词】再次或多次剖宫产改良腹膜外剖宫产邻近器官损伤【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214-02剖宫产是产科的一种常见手术。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有不直接进入腹腔,对腹腔内各脏器干扰比较少,能有效的防止感染扩散及术后肠管功能恢复快、盆腔粘连少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应用的广泛和高效,施行腹膜外剖宫产的术者逐渐减少。

而我院对再次及多次开腹手术腹腔粘连比较严重,进入腹腔难度较大的患者施行了改良的腹膜外剖宫产手术,与我院在同期内实施腹膜内剖宫产手术的患者相比较,避免了盆腔器官及肠管的损伤,没有发生肠粘连及肠梗阻等合并症及后遗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曾因各种原因再次或多次开腹手术的患者施行了剖宫产手术者共512例。

因术中发现腹腔粘连比较严重,按常规方式进入腹腔比较困难,估计容易损伤肠管及膀胱的患者施行了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手术者共有46例,其中施行过一次剖宫产的患者23例,二次剖宫产的患者8例,一次剖腹产术合并开腹手术(附件囊肿剥除术或宫外孕手术)的患者11例,一次剖宫产合并一次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例。

1.2 手术过程术前排空膀胱,置导尿管。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 7 1 9 . 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7 )1 2 — 0 1 7 4 — 0 2
( 3 7 : 8 士 1 . 2 ) 周, 其中 初产妇3 8 f  ̄ j , 经产妇2 O 例。比 较两组产妇的年
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 2 例,对照组5 8 例,所有产妇均为
自 愿 接受本 次研究 。排 除标准 :排除三次 以上 剖宫产 ,排 除多胞胎 、
膀胱左侧窝的脂肪堆,向 左上方缓慢推动, 直至子宫 膀胱反折腹膜处
的三 角状组 织完全暴 露 ,在 此处约0 . 5 c m 处 找到官 颈前筋膜 ,做 一2
9 6 %,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治疗率达到了7 § %, 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 P < 0 . 0 5 ), 两组患者并未发生较为严重的不 良 反应。研雍组思者的
凝血功能指标 及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比较常规组,有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 ,治疗小儿脓毒症,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是切实可行
的,临床效果显著 且较为安全 , 值得 临床推广。 参 考文 献
1资料 与 方法
龄、孕同等一般资料无明星差异 ( : 0 § ): 具有可比 性。 1 . 2方法: 术前两组产妇均进行充 分的准备, 干 亍 腰硬联合麻醉, 对照
组采 用传 统的剖 官产 手术分 娩 ,观察组 采用 改 良式 腹膜 外剖宫 产手
术,具体方法如下:在产妇下腹部正中部位 ,距离耻骨上缘约3 c m处
p m 左右的切l 口, 食指在j } 匕 切1 = I 处 将膀胱前筋膜、 横筋膜、 膀胱反折腹
膜处进一 步扩大 ,使其分 离 ,将后腹膜反折处充分 暴露。然后缓慢上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

⑻分层缝合腹壁组织。
[注意事项]
1.膀胱前筋膜的分离一定要逐层分离清除,每次分离都要向两侧拉开达膀胱侧方,直至清楚地暴露膀胱肌层。若分离过深损伤膀胱肌层时,应立即用0号肠线缝合;如破口深达膀胱腔时,应采用“00”号肠线分两层缝合,内层可穿透膀胱粘膜。
2.分离膀胱与返折腹膜前,必须先将其下面的宫颈前筋膜与子宫下段游离。因为宫颈前筋膜的游离,使返折腹膜与膀胱的游离较为容易,可减少返折腹膜和膀胱的损伤。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
2 讨论
采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有以下优点:⑴此腹壁切口正位于膀胱前方,膀胱暴露充分,较原切口位置低,行腹膜外剖宫产操作方便,不分离腹直肌与前鞘间的疏松组织,直接拉开,缩短手术时间。⑵利用粉红色膀胱与黄色侧窝脂肪堆这一十分明显的天然界线,半弧形打开膀胱与腹膜间的筋膜,不需将整个膀胱掀开,组织剥离出血较少,对膀胱的干扰小,缩短手术时间。⑶子宫切口较原切口上移2~3 cm,利于胎头娩出,提高新生儿评分。⑷子宫切口为连续锁边缝合,减少手术操作,节省时间,此方法缝合利于止血,出血少。⑸排空膀胱使其体积缩小,肌层加厚,故损伤膀胱和血
⑸暴露子宫下段:返折腹膜自膀胱顶大部分或完全分离后,用钝性分离法将膀胱自子宫下段完全游离,暴露子宫下段。
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缝合子宫切口均与经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同。
⑺清洗腹膜外间隙,检查无出血后,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膀胱
前筋膜3~4针,将膀胱复位。
⑶游离膀胱宫颈间隙:先游离膀胱顶部,牵引筋膜上切缘的血管钳,使筋膜伸展开,术者左手垫纱布压迫固定腹膜,右手示指裹纱布,沿膀胱轻轻向下推膀胱,在脐旁韧带间往返推离2~3次后,膀胱被下推约3~4cm.
⑷分离膀胱子宫返折腹膜:用刀柄或手指插入膀胱筋膜下,继续将膀胱筋膜从膀胱顶部游离。用弯血管钳紧贴膀胱左侧缘提起脂肪与结缔组织,剪开之。将此处结缔组织和脂肪轻轻向左侧推开后,即可暴露宫颈左前壁的小部分,此处的外缘为拉开的结缔组织,上缘为后腹膜返折,下缘为膀胱左侧壁。

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分析

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分析

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分析罗蒙;旺姆【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09年9月~2010年9月所接收的120例阴道试产失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予行腹膜外剖宫产术;与同期随机选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20例对照分析,即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术中与术后情况,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疼痛、术后排气时间与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病率低、恢复快、操作方法简单且不进腹腔的优点.【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1(017)027【总页数】1页(P107)【关键词】腹膜外;剖宫产术;临床分析【作者】罗蒙;旺姆【作者单位】723000,汉中市人民医院;859000,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由于腹膜外剖宫产术的手术操作不在腹腔,故具有术后进食早、疼痛轻、恢复较快以及无腹腔粘连等优点,因此临床上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容易为产妇与其家属接受[1]。

为探讨分析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我院选取自2009年9月~2010年9月所接收的120例阴道试产失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予行腹膜外剖宫产术,并与同期120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现进行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9年9月~2010年9月所接收的120例阴道试产失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予行腹膜外剖宫产术,年龄为23~35岁,平均年龄为28.5岁,孕周为39~43周,其中初产妇91例,经产妇29例,均为单胎妊娠;与同期随机选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20例对照分析,即为对照组,年龄为22~33岁,平均年龄为27.1岁,孕周为38~43周,其中初产妇89例,经产妇31例,均为单胎妊娠。

全部产妇术前均行阴道试产失败,行剖宫产时均无行腹膜外剖宫产术的禁忌证,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等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腹膜外剖宫产术128例临床观察

腹膜外剖宫产术128例临床观察

发症,并积极宣传阴道分娩的优势,解除孕妇思想顾虑,增加孕妇阴道分娩的信心。

③不断提高产科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及阴道助产技术,准确诊断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等,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给与产妇充分的试产机会。

最后,也呼吁广大产妇及家属理解产科工作者的工作压力,给医生创造良好的行医环境,让医生能以科学的态度选择分娩方式。

参考文献[1]马彦彦.新式剖宫产[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1-44.[2]黄醒华.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5):259-261.[3]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2.[4]贺志英,林义家.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136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6):369. [5]王怡芳.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9(2):71.[6]王丽平,胡艳,张静嫒,等.非糖尿病性巨大儿240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719-721.[7]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8.(收稿 2010-03-21)腹膜外剖宫产术128例临床观察耿白霞 武巧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摘要】 目的 研究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推广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方法 选择阴道试产失败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2组,A组行新式剖宫产术,B行腹膜外剖宫产术。

观察2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后肠胀气、肠麻痹、肠粘连、腹腔感染等方面的优缺点。

结果 B组64例患者在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方面长于A组,(P<0.05),具有可比性;B组在术后肠胀气、肠麻痹、肠粘连、腹腔感染等方面明显优于A组(P<0.05),具有可比性。

结论 腹膜外剖宫产术虽然在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方面不如新式剖宫产术,但在术后肠胀气、肠麻痹、肠粘连、腹腔感染等方面明显优于新式剖宫产术,并且由于手术避免了进入腹腔,维持了腹腔天然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有效避免了日后发生与腹腔手术有关的各种并发症,在剖宫产率又日益上升的今天,腹膜外剖宫产术不失为临床医生及患者的优先选择。

改良的经腹腹膜外剖腹产术的临床观察

改良的经腹腹膜外剖腹产术的临床观察

改良的经腹腹膜外剖腹产术的临床观察
丁依玲;朱付凡
【期刊名称】《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7(022)005
【摘要】对150例有剖宫产指征,存在宫内感染因素的产妇分别采用改良经腹
腹膜外,腹膜外和子宫下段三种不同术式剖宫产。

结果表明:三术式切皮至胎头娩出平均时间依次为19.5,22.6和19.9min(p〈0.05);手术总平均时间依次为58.0,68.2和72.0min(p〈0.0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依次为26.6,26.0和47.9h(p〈0.01);术后产褥病率依次为10.0%,12.0%和24.
【总页数】3页(P434-436)
【作者】丁依玲;朱付凡
【作者单位】湖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湖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9.83
【相关文献】
1.小切口经腹腹膜外子宫切除术371例临床观察 [J], 刘宏图
2.改良经腹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应用 [J], 李汝启;黄其萍;等
3.经腹探查改良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J], 刘嘉林;杨国恒;毕建钢;鲍世
韵;余小舫
4.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J], 叶伙贞
5.经腹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J], 孙莉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膜外剖宫产与腹膜内剖宫产的比较

腹膜外剖宫产与腹膜内剖宫产的比较

腹膜外剖宫产与腹膜内剖宫产的比较目的:探讨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越性。

方法:对110例腹膜外(腹膜外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120例传统腹膜内(腹膜内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两种剖宫产术式在年龄、术前血象及術中从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与传统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有术后排气早、进食早、恢复快等优点。

结论: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主要有以下优点:未进行腹腔操作,术后肛门排气快、胃肠功能恢复快、进食早;术后不会发生肠粘连、肠梗阻;术后腹痛轻、营养好,有利于切口愈合;乳汁分泌早,有利于母乳喂养;操作方法简单并能熟练掌握,对医疗设备无特殊要求。

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dvantages of extraperitoneal cesarean. Methods: 110 cases of extroperitoneal cesaren (extraperitoneal group) and 120 cases of conventional intraperitoneal (intraperitoneal group) cesarea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wo groups in age, preoperative blood, the time from a skin incision to the baby delivered, the total operative time and blood loss, neonatal Apgar score are compar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ut in exhaust time after the operation, ambul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antibiotic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The extraperitoneal cesarea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intraperitoneal cesarean, there were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the exhaust early, eat early, rapid recovery, and so on. Conclusion: There is no abdominal operations, therefore, the extraperitoneal cesarean has postoperative exhaust fast, faster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eating early, no bowel adhesion and bowel abstruction. Lighter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pain and good nutrition can be beneficial to incision healing, breastfeeding. And the operation method is no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devices and it is simple to master. It’s sui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Extraperitoneal; Intraperitoneal; Cesarean我院自近年采取腹膜外剖宫产术110余例,本研究随机抽取腹膜外剖宫产术110例与进腹剖宫产术120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胃肠反应、镇痛剂应用、肛门排气及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应用及并发症等情况。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体会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体会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体会谢玲
【期刊名称】《西部医学》
【年(卷),期】2009(21)9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剖宫产分娩孕妇220例,其中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的产妇120例(观察组),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100例(对照组).通过对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病率、进食时间
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剖宫产术式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病率及产妇进食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病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有效防止腹腔感染等特点,而新式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具有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且可以探查盆腔等特点,故可根据不同
病人选择相应术式.
【总页数】3页(P1558-1559,1561)
【作者】谢玲
【作者单位】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3.4+2
【相关文献】
1.对比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效果 [J], 姜亚君
2.对比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效果 [J], 姜亚君;
3.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与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对比研究 [J], 李涛;赵亚贤
4.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对比研究 [J], 戴清
5.新式剖宫产术与子宫下段及腹膜外剖宫产术临床对比观察 [J], 范引侠;邢兰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膜外剖宫产术术式改良

腹膜外剖宫产术术式改良

腹膜外剖宫产术术式改良目的:解决在宫口开全或接近开全时做剖宫产术的困难,减少损伤。

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改良组,另一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效果。

结果:改良组术中顺利,副损伤少,出血少,无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腹膜外剖宫产改良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剖宫产;术式改良;腹膜外在处理产程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情况,即阴道分娩已经不可能,行剖宫产术又错过了最佳时机,而在这种情况下,剖宫产术又是唯一可供选择的措施。

然而,出头难度增大,易于撕裂子宫的切口,出血多,缝合困难,并发症增加,往往还伴随着产妇及其家属的不理解,以致产生医疗纠纷。

面对这一困境,我们自2000年起,采用了一种新的剖宫产术式,使上述难题迎刃而解,现介绍如下,供同仁们参考指正。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160名宫口已经开全或接近开全,因各种原因必须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按剖宫产原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改良术式组,另一组为传统术式组。

1.2手术指征①持续性枕后位;②持续性枕横位;③继发性宫缩乏力;④忽略性巨大儿;⑤难以纠正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胎儿宫内窘迫。

1.3方法仰卧位:常规术野皮肤消毒(使用碘伏),铺无菌巾。

选择耻骨上横切口,长11~12 cm,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诸层组织,拉开腹直肌,充分显露术野。

从左侧入手,推开膀胱左侧脂肪堆,找到腹膜反折线。

沿反折线,分离腹膜膀胱间隙,上推腹摸,下推膀胱,使子宫下段与阴道穹隆部充分暴露。

在子宫下段中线处,切开子宫,然后用剪刀剪开子宫下段、宫颈及部分阴道穹隆部(纵行切口)。

刺破羊膜,如有羊水,可以先行吸净。

上推胎儿双肩,手取胎头。

如果胎头下降过深,可由助产士从阴道内上推抬头(助产士的手,要用五个手指的指腹着力于胎头)。

胎儿娩出后,清理口腔,断脐后交台下处理。

以1号肠线,间断缝合子宫、阴道切口,针距为1 cm,注意层次对合正确。

以0.9%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后,逐层关腹、术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1张 惠 芬 . 用糖 尿 病 学 [ . 1 实 M] 3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0 9: 北 人 20
l ・5 . 5l l 2
[ ]陈 雨 , 晓华 .糖 尿 病 视 网 膜病 变 发 病 机 制 的 研 究 进 展 [ ] 2 朱 J .国
际 眼科 杂 志 ,0 6 6 2 :3 43 . 2 0 ,( ) 43 5
( 收稿 日期 :0 01 一O 2 1—0l )

经验 交流 ・
改 良简 易腹膜 外 剖 宫产 10例 分析 2
李 瑞琴
( 宁 医学 院附属金 乡 医院 , 东金 乡 2 2 0 ) 济 山 7 2 0
2 0 20 08— 0 9年 , 院行 改 良简 易腹膜外剖 宫产 10例 , 我 2 同期行传统腹膜 外子 宫下 段 剖宫产 10例 , 0 并作 了对 比观 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 行改 良简易腹 膜外 剖宫产 患者 ( 良 10例 改 组) 的年龄为 2 ~ 2岁 , l 3 初产妇 12例 , 1 经产妇 8例 ; 临产者 8 9例 , 尚未 临 产 者 3 1例 , 中 有 3例 分 别 为 3 、5 3 其 4 3 、6周 妊 娠 患 者 。 手术 指 征 分别 为头 盆不 称 、 位异 常 、 膜 早 破 、 胎 胎 过 期妊娠 、 羊水过少 、 高龄初产 、 妊娠 高血压综合 征 、 胎盘或脐
山东 医药 2 1 第 5 0 0年 O卷第 4 6期 制炎性 因子释放 , 具有保护 内皮细胞 、 炎 、 抗 抗动脉 粥 样硬化 的功能 。有研究发 现 , 脂联素 能抑制 T F仅 N - 诱导 的单 核细胞 黏附于 内皮细胞 , 抑制 D R的发生 和 发展 。本 观察 结果 显 示 , C、 M、 R 、 R N D D 1 D 2组 血 清 T F仅和 I- N. L6依次 升高 , 清脂联 素依 次降低 , 血 两两 比较 , P均 < .5 00 。血清脂联 素与血清 , F 和 I- I — ' N L6 呈显著 负相关 关 系。提示 田 一 I- 与 了 D 、 6参 L R的 发病机制 , 与 D 并 R进展 程 度有 关 ; 联 素可 能 通过 脂 抗炎效应 发挥抗 D R作用 。 参 考文献 :
同时 本 改 良简 易腹 膜 外 剖 宫 产 术 避 开 了游 离 膀 胱 后 壁 、 露 暴
子 宫 下 段 这 一 手术 难 点 , 以膀 胱 顶 上 脐 中 韧 带 为 指 示 点 , 由
此 沿 膀 胱 顶 缘 向 两侧 横 行 剪 开 深 腹 横 筋 膜 层 达左 右 膀 胱 角 , 即可 使 子 宫 下 段暴 露 良好 。在 分 离 子 宫 切 口 时 , 胱 后 壁 与 膀 子 宫 下 段 疏 松 组 织 问 隙 处 发 生 错 位 性 分 离 , 种 自然 性 分 这 离 , 次正确 , 易发生膀胱分离面的损伤 , 层 不 尤其适合膀胱 与 返 折 腹 膜 结 合致 密者 , 少 了膀 胱 及 腹 膜 损 伤 , 术 野 宽 敞 , 减 且 克 服 了简 易 腹膜 外 剖 宫 产 术 野 狭 窄 , 导 致 胎 头 娩 出 困难 的 易
切 口长 1 O~1 m, 下脂 肪及 腹直肌 前鞘 切 口长 1 2e 皮 4~1 6 c m。② 以膀胱顶上脐 中韧带 为指示点 , 找到膀胱 顶缘 , 沿膀 胱顶缘分别向两侧剪 开深腹横筋膜 , 右至 膀胱右侧 角 , 至 左 膀胱左侧角下 3e 暴 露腹膜外脂肪 与膀胱交接 处 , m, 下推膀
注: 与对 照 组 比较 , P< .5 P<0 O ‘ 00 , .l
讨论 : 统腹 膜外 剖官产 术操 作复 杂 , 术要求 较高 , 传 技 手术 时 间 长 , 源 性 膀 胱 损 伤 几 率 较 高 ; 易 腹 膜 外 剖 宫 产 医 简 术虽 无 以 上 弊端 , 有 皮 肤 切 口较 长 , 后 患 者 恢 复 较 慢 , 但 术 不 易掌 握脐 中 韧 带切 断 位 置 ( 低 易 损 伤 膀 胱 , 高 易 打 开 腹 过 过 膜 ) 且 有 时 子 宫 下 段 暴 露 不 充 分 而 致 胎儿 娩 出 困 难 等 缺 陷 。 , 而改 良简易腹膜 外剖 宫产术则 克服 了 以上不 足。根据孕 产 妇解 剖学 特点 , 妊娠期空虚膀 胱顶 的体表投影在脐耻 连线 的 中下 13交 界 处 , 此 处 显 露 膀 胱 返 折 腹 膜 较 容 易 , 明 显 / 在 可 缩短 手术 时 间 。通 过 本 观 察 笔 者 认 为 , 壁 最 佳 切 口应 在 耻 腹 骨联合上 3c 此处切 开腹 壁 , m, 易找到脐耻 连线 中下 13交 / 界 处 , 决 了寻 找 膀 胱 与 腹 膜 交 界 的 难 题 , 短 了手 术 时 间 。 解 缩
胱 左 侧 角 , 露 膀 胱 返 折腹 膜 , 露 子宫 下 段 宽 约 1 m。 显 暴 2c 观 察 两 组手 术 开 始 至 胎儿 娩 出 时 间 、 术 时 间 、 中 出 手 术
血量及术后 排气 、 进食 时间和切 口疼痛情况 、 术后病率 、 生 新
儿评分。 结果 : 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见表 1 。改 良组术后 2 4h切 口疼痛轻、 、 中 重度者分别为 182 0例 , 口一期愈合 率为 1 、、 切 10 : 照 组 分 别 为 5 、O 1 和 9 % ( 0% 对 83 、 2例 8 P均 <00 ) 改 .5 。
[ ]吕瀛娟 , 3 颜华. 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 ] 眼科研究,0 8,6 2 :5 —5 . J. 20 2 ( ) 13 14 [ ]姜文敏, 4 唐罗生. N T 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 国际眼科 杂志 , J.
20 7 2 :8 48 . 07,( )4 1 2
弊端 。笔者体会 , 良简易腹膜 外剖 宫产术操 作方便 、 改 易掌 握、 手术安全 , 完全可 以代 替腹膜 内子宫下 段剖 宫产术 和简
易腹 膜 外 剖 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产 术 。 ( 收稿 日 : l ̄ - ) 期 2 O 91 O 9
l O1
[ ]蒋玲 , 5 吕红彬. 细胞 因子与糖尿 病视 网膜 病变 的研 究进展 [ ] J. 眼科 研 究 ,0 92 ( 2 :l616 . 20 ,7 1 ) 16 —17 [ ]葛倩 , 6 邓华聪 , 波.脂联 素对血管 内皮功能的影响[ ] 中华 刘金 J.
内分 泌代谢杂志 , 0 , ( ) 1— . 2 62 1 : 1 0 2 58 []陈永生.E FT F0 7 P D 、N 一 及脂 联素与 2型糖 尿病视 网膜病变 的临 [ 床研究[ ] 国际眼科杂志 , 0 。( ) 19 一 9 . J. 2 9 9 9 : 5l 6 0 6 6
带因素 、 珍贵儿 、 胎儿 窘迫 。同期传 统腹膜外 子宫 下段剖 宫 产 10例作为对照( 0 对照组) 。两组年龄 、 孕产次 、 孕周 、 手术
指征等均近似( P均 > .5 , 可 比性 。 00 )有
良组 术 后 均无 血 尿 者 , 照 组 术 后 血 尿 2例 ( < .5 。 改 对 尸 00 ) 手术方法 : 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 醉。对照组行传统 良组 和 对 照组 新 生 儿 A gr 分 分 别 为 8一l 、 pa评 O 7—1 O分 ( P 传 统 腹 膜 外 子 宫 下 段 剖 宫 产 术 。 改 良组 在 简 易 腹 膜 外 剖 宫 >0 0 。 . 5) 产基础上进行如下改 良: ①切 口位于耻 骨联合上 3c 皮肤 m, 表 1 两 组 手 术 开 始至 胎 儿娩 出时 间 、 手术 肘 间 、 中 出血 量 及 术 后 排气 、 食 时 间 、 后 病 率 比较 术 进 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