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精心整理
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精心整理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 14 分)1.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A)。
A. 儿童情绪的社会化B. 儿童依恋的发展c.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D. 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2. 以下有关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观点中,错误的是(C)。
A. 共情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定的抑制作用B. 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的理想要求,而羞愧感更多是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c.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D. 学前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相互影响、协同发展3. 在多方合作过程中,应当承担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责任的是(A)。
A. 幼儿园B. 家庭c.社区 D. 社会4. 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是( B5. 6. 7.)。
A. 行为训练法B. 讨论法c.行为评价法 D. 谈话法5. 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思路是(BB.认知一体验一实践一积累一迁移6. (D)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A. 认知B. 探索c.游戏 D. 交往7. "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
"这阐述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C)原则。
A. 实践性B. 整合性c.发展性 D. 活动性二、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X" ,每小题分,共 15分)8. 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班杜拉的一个重要观点。
(√)9. 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10. 教师直接告诉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
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
(√)11.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都是学前儿童自愿自主参加的活动。
《学前儿童社会教导》期末考核复习资料Word版
《学前儿童社会教导》期末考核复习资料Word版学前儿童社会教导期末考核复资料目录1. 引言2. 重要概念3. 社会教导方法4. 教学资源5. 学前儿童社会教导实践案例6. 结论7. 参考文献引言学前儿童社会教导是培养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行为控制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旨在提供复资料,帮助大家回顾学前儿童社会教导的相关知识。
重要概念在学前儿童社会教导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和掌握:- 社会交往能力:指学前儿童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自我行为控制:指学前儿童能自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
社会教导方法为了有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导,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社会教导方法:1. 观察与模仿:学前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研究社会交往技巧。
2. 游戏教学:借助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儿童的主动参与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3.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等方式,培养学前儿童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故事教学:利用寓言故事等教育资源,引导学前儿童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资源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教导,以下教学资源可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绘本:通过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引导学前儿童理解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 视频教材:利用适合学前儿童观看的教育视频,展示社会交往的案例和技巧。
- 游戏道具:提供适合学前儿童使用的游戏道具,促进他们在游戏中研究社会交往能力。
学前儿童社会教导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些学前儿童社会教导实践案例,供大家参考:1. 儿童园社交小组:组织学前儿童参与社交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2. 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前儿童在模拟情境中研究社会交往技巧。
3. 绘本分享:鼓励学前儿童选择心仪的绘本,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其中的故事和体会,提升他们的表达和倾听能力。
结论学前儿童社会教导对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行为控制非常重要。
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我们可以有效地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导,并帮助他们成为积极、合作和善于交往的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社会规范教育:社会组织将其制订和有选择继承的社会行为标准、准则和规则进行社会传递的活动过程。
2. 幼儿的行为问题:指发生在幼儿期的行为障碍或行为异常,是幼儿期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行为,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行为模式。
3. 行为游戏法:教师创造一定条件,组织幼儿按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去实践的方法。
4.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指模仿现实社会中的某种情境,让幼儿扮演其中相应的社会角色,使幼儿体验角色的情绪情感,并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的方法。
5. 狭义的幼儿社会教育评价:评价者依据幼儿社会教育目标以及于此相适应的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运用教育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幼儿的社会性及社会教育进行评价判断。
二、填空题1. 价值问题2. 自我中心思维3. 时代性原则4. 生活性与人文性5. 有同情心;有初步的责任感6. 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7. 替代性强化8. 人格陶冶;渗透性三、简答题1. 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
共情训练的方式是多样的,讲故事、续编故事、情境演示、生活情境体验、主题游戏等都可以被用来进行共情训练。
运用共情训练法需要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1)提供的情境必须是学前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或是学前儿童看得懂的,这样学前儿童才可能产生共情,否则可能出现误解。
(2)共情训练的基点应是唤起学前儿童已有的类似体验,使学前儿童已有的体验与当前情境相关联,从而理解与分享。
因此,教师应重视学前儿童情感体验的特点,充分利用学前儿童已有的体验,以唤起学前儿童对情境的理解与情感共鸣。
(3)共情训练本身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为了学前儿童以后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的共情或具有自然而然的对他人的理解与共鸣,因此,注重学前儿童表现共情,使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同情与共鸣上,更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评估复习资料Word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评估复习资料Word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评估复资料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评估的复资料。
复资料包括重要概念、教育方法和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内容。
重要概念1. 社会认知:学前儿童发展社会意识和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
2. 社会情感:学前儿童理解和表达情感,培养合作和共情能力。
3. 社交技能:学前儿童与他人相处的基本技能,包括沟通、分享和解决冲突等。
4. 文化多样性:学前儿童接触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教育方法1. 游戏教育:通过游戏,激发学前儿童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和合作精神。
2. 角色扮演:让学前儿童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和模拟社会情境,培养他们的社会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寓言故事或真实故事,帮助学前儿童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文化多样性意识。
4. 团队合作:组织学前儿童参与小组活动,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1. 自我认知和自尊: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个人特点和优点。
2. 人际关系:教授学前儿童与他人相处的基本技能,如倾听、分享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3. 家庭和社区:介绍学前儿童家庭和社区的角色和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家庭和社区的关心和责任感。
4. 友谊和合作: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与他人合作和建立友谊的能力。
5. 文化多样性:引导学前儿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尊重和欣赏多元化的意识。
以上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评估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2022年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指引一、各章旳重点掌握内容提示第一章重点把握国内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产生与发展几种阶段旳特点或各阶段社会教育旳重要形式及内容。
如,萌芽阶段幼儿社会教育以家庭中随机旳礼仪伦常生活教育为主,辅以社会生活常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幼儿社会教育旳课程经历了从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到独立设立幼儿德育课程再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旳过程;等等。
重点掌握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旳重要研究任务(三大任务),特别是其核心任务,即研究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旳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旳基本原理与规律。
重点理解学前小朋友教育与有关教育概念旳区别与联系,如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等,理解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与有关课程领域旳关系,特别要理解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所处旳地位。
理解学前小朋友旳完整发展。
第二章对于学前小朋友社会性发展重要理论旳理解,重点是:弗洛伊德有关小朋友初期经验旳基本观点及其影响;弗洛姆提出旳人旳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社会学习旳重要理论假设;观测学习旳概念、观测学习过程旳构成部分;皮亚杰、柯尔伯格旳重要理论观点;等等。
本章第二节“学前小朋友社会性发展旳特点”是人们学习旳重点,由于只有较进一步地理解和理解幼儿旳特点,才干在实践中采用对旳旳措施和手段来教育、引导孩子,更好地增进幼儿旳发展。
重要内容是:小朋友社会认知发展旳一般特点:(1)小朋友社会认知发展是一种逐渐辨别结识社会性客体旳过程;(2)小朋友社会认知各方面旳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旳;(3)小朋友社会认知旳发展遵循认知发展旳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旳影响;(4)小朋友社会认知旳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有关。
婴儿自我结识浮现旳时间;影响小朋友自我控制旳重要因素;小朋友自我控制能力训练旳重要措施;学前小朋友社会情感发展旳内容;小朋友亲社会行为发生旳时间及其发展旳内容;等等。
小朋友社会性发展旳影响因素重要掌握:幼儿园精神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旳影响;幼儿园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旳影响;大众传媒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旳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docx
一、填空题1、在中国,萌芽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为主。
1、呢洛姆认为人的五人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庁的需要。
2、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右益或对社会右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I佃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
在学前儿堇小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3、垄匱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凶索,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牛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5、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來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木途径。
6、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7、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烏,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耍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口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8、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
9、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有: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10、代币疗法可能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対群体行为问题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更实用、更方便,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
11、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确定指导对象,制定指导方案,建立个人档案,行为观察记录,指导研究设计,选择教育材料。
12、幼儿的自我中心常常使儿章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二、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本课程考核的主要题型是填空题20%,简答30%,论述题20%,案例分析10%,应用题20%。
填空题1、在中国,萌芽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答案: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简答题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
(2)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
(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
(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
(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论述题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虽然在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同伴交往的对象,但这些同伴交往对象基本上都是随机形成的,而且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而当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后,就生活在了一个稳定的同伴环境中,这个同伴环境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年幼的儿童自我中心非常明显,不愿也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意图、感情。
儿童的同伴交往与他们和成人交往关系中有明显支配方不同,同伴之间在权利和地位上更平等,任何一方都不会是支配者。
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涉及相互平等、分享心得、投入和回报的合作行为。
同伴交往的过程就为儿童体验冲突、谈判和协商提供了机会,这种冲突和协商不论是指向物体还是不同的社会观点,在引发折衷主义和平等互惠的观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和同伴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
经常和同伴在一起,儿童将锻炼自己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在同伴争论的过程中,儿童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他还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求。
学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一)一、名词解释1.测量2.不适当行为3. 移情训练法二、简答题1.简答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2.简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分类是什么?3.简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内容取向分析有哪些?三、论述题1.论述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内容有哪些?2.论述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3.试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方法中的核心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测量:是指根据一定的法则,将事件或物体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数量化的过程。
2.不适当行为:是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中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
3.移情训练法:又叫感情移入,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性情绪情感,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个体对他人情感体验的理解和分享,也就是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
二、简答题1.简答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2)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中期)(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今)2.简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分类是什么?(1)自我意识(2)人际交往(3)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4)多元文化3.简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内容取向分析有哪些?(1)以儿童为本的价值取向。
(2)以儿童情感性发展为基础的目标取向。
(3)以社会关系建构为维度的内容取向。
三、论述题1.论述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内容有哪些?(1)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发展。
(2)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
(3)学前儿童助人行为的发展。
(4)学前儿童安慰行为的发展。
(5)学前儿童同情心的发展。
2.论述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影响。
(2)气质对学前儿童利他行为的影响。
(3)气质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调节作用。
(4)气质与道德品质的关系。
(5)气质的其他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一、各章的重点掌握内容提示第一章重点把握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产生与发展几个阶段的特点或各阶段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及内容。
如,萌芽阶段幼儿社会教育以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为主,辅以社会生活常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课程经历了从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到独立设置幼儿德育课程再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的过程;等等。
重点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研究任务(三大任务),尤其是其核心任务,即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重点理解学前儿童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如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等,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尤其要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所处的地位。
理解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第二章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理论的了解,重点是: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早期经验的基本观点及其影响;弗洛姆提出的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观察学习的概念、观察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皮亚杰、柯尔伯格的主要理论观点;等等。
本章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大家学习的重点,因为只有较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幼儿的特点,才能在实践中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教育、引导孩子,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主要内容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时间;影响儿童自我控制的主要因素;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训练的主要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时间及其发展的内容;等等。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掌握:幼儿园精神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幼儿园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大众传媒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综合复习题一、判断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幼儿教师。
对2、家长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没有作用与影响。
错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品质积极健康地发展。
对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依据是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
对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在依据是遵循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规律,具体而言,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是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前提对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让学前儿童“成为人”的教育,这决定了这门领域课程的价值取向具有人文性。
对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品质积极健康地发展。
对8、幼儿教师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时,只需要对其进行生活知识与生活技能的教育。
错9、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划分是绝对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独立。
错1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教育途径具有鲜明的丰富性和潜隐性特征。
对1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体仅限于幼儿教师。
错1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健康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对1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
对1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二者在教育内容上存在着交叉和延展。
对15、五个领域的课程共同构成了幼儿园课程的整体,健康教育就在其中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
错1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指向是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化。
对17、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必须通过学习来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对学前儿童来说主要指生活能力。
对18、情绪社会化是指个体根据社会要求来理解、表达、调节自己的情绪活动,以实现与社会要求一致的过程。
对19、情绪本身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情绪在学前儿童的发展中都有一定的作用与价值。
错20、学前儿童只有掌握和学习了各种社会规范,才能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实现良性互动。
同时,学前儿童在学习与内化各种社会规范的过程中也实现了社会化。
对21.如果材料易得、易取,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前儿童产生一些消极行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考试必备2
一、单项选择题1.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A)。
A、儿童情绪的社会化B、儿童依恋的发展c、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D、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2、以下有关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观点中,错误的是(C)。
A、共情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定的抑制作用B、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的理想要求,而羞愧感更多是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c、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D、学前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相互影响、协同发展3、在多方合作过程中,应当承担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责任的是(A)。
A、幼儿园B、家庭 c、社区 D、社会4、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是(B)。
A、行为训练法B、讨论法 c、行为评价法D、谈话法5、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思路是(B)B、认知一体验一实践一积累一迁移6、(D)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A、认知B、探索 c、游戏 D、交往7、"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
"这阐述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C)原则。
A、实践性B、整合性 c、发展性 D、活动性二、填空题15、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
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
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__自然后果法__。
16、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三、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班杜拉的一个重要观点。
(√)2、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3、教师直接告诉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材料【YANG】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参考资料名词解释复习要点学前儿童社会性、亲社会行为、同伴关系、依恋、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自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幼师互动、家庭教育方式、自我控制简答题复习要点简述学前儿童自尊发展的基本特点。
简述亲子关系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方面。
简述社会环境与规范教育活动的一般设计模式。
简述区域活动社会教育随机指导的方式。
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简述幼儿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恰当要求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简述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依据。
简述适于发展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方法。
简述社会教育的环境渗透的要求。
简述家庭中实施社会教育的方式。
论述题复习要点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
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有哪些?论述学前儿童自我发展的基本特点。
试结合实际论述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复习资料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导论1、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小学之前(0-6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
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前(3-6岁)的儿童。
一般将正式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之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2、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理论价值:充实和丰富人类发展科学的理论体系;(2)实践意义: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依据,为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为涉及儿童的其他工作领域提供知识指导和智力支持。
3、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生物性(先天遗传)与社会性(后天教养);主动(积极参与者)与被动(被动接受者);连续性和阶段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4、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重点)(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5、通常认为,2-3岁是儿童口语学习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快的关键期。
国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1.【多选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ABC)等。
A.生物因素B.环境因素C.社会认知因素2.【多选题】常用的相关后果法以下(ABD)三种。
A隔离B.剥夺D.补偿3.【多选题】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常用的指导方法有(BCD)三种。
B.后果法C.强化法D.代币疗法4.【多选题】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由(ABC) 3个部分组成。
A.本我B.自我C.超我5. 【多选题】社会能力主要是指胜任各种社会生活与事务的能力,包括(ABC)三种能力。
A社会洞察力B.社会适应力C.社会行动力6.【多选题】由于认知不成熟引发的行为问题有以下几种: (ABCD)A.违规B.自私C.说谎D.偷窃7.【多选题】幼儿社会性方面的行为问题可以分为(ABD)等三类行为问题A.生理性B.心理性D.道德性8.【多选题】发展不成熟导致行为问题。
这些不成熟可分为生理(ABCD)等方面的不成熟。
A.情感B.语言发展C.社会性发展D.认知发展9.【多选题】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信息的收集方法主要有(ABCD)A观察法B.访谈法C.问卷法D.社会测量法10.【多选题】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活动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比如:设(ABCD)A.设计疑难问题B.设计新的情境C.讲故事D.做游戏11. 【多选题】品德发展,包括爱周围的人、(ABCD)爱劳动等A.爱集体B.爱祖国C.礼貌D.诚实12. 【多选题】情绪情感发展。
包括一般情绪状态、情绪情感表达与控制(ABCD)A.同情心B.责任感C.好奇心D.兴趣13.【多选题】自我系统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尊心与自我价值感成就感与(ABCD)自制力与坚持性等。
A好胜心B.自信心C独立性D.主动性14【多选题】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ABCD)等几个方面。
A自我系统B情绪情感C.社会交往D.品德15【多选题】通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主要包括(ABCD).A导向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16.[多选题]通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作用在于,运用它来(ABC)和提高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本身的功能.A.探明B调节C改善17.【多选题】情绪情感是个体生存发展的一种基本的心理机能,儿童重緒情感的特点是情绪情感的(ABC)能力弱,A.识别B.表达C.调控18. 【多选题】教学目标的结构:通常由(ACD)3个维度构成A知识维度C.能力维度D.情感维度19.【多选题】社会教育主题架构的基本思路:活动架构应抓住:认知(ABCD)这几个基本思路。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修改.docx
1 .班杜拉将视班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分部分:留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迪遮.2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务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白童年早•期阅历的隶'”性,也使后来的探讨者更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3 .我国学者的探讨也发觉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金隹最为常见。
4 .嬉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4大的特点是为学前儿童供应自主互动的机会.5 .在区域活动中老师必需依靠班国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6 . 6―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平安型与扣•心全型两大类型C7行为训练法是指组织学前儿同依据正确的社会行为嬖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驾驭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8.学前儿童社会教化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
1 .皮亚杰探讨发觉儿童对嬉戏规则的理解主要经验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星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C2 .所谓视察学习,亦称为林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与其强化性结果的视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3 .从“学”的方面看,教化活动的评价主要涉与幼儿参与度、情感看法、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儿个方面。
4 .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剧烈的负面心情和恐惊成分。
5 .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惭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惭愧,表明集体舆论起先发挥作用。
6 .磁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7 .小强与一位小挚友发生了冲突,便骂了这个小挚友,老师并没有干涉。
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挚友玩时,这位小挚友不情愿和他玩了。
老蜥所实行的这种方法属丁臼然后果法。
8 .在幼儿园五大像域课程中,学前儿童社会教化起若核心与灵魂的作用C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僧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酸■。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聊城大学《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社会自我2.同伴交往3.惩罚法4.亲社会行为5.师幼互动6.自我控制参考答案:1.社会自我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个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权利、任务、责任等,以及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声望和价值等的认识与评价。
2.同伴交往是指以同伴为交往对象的活动。
交往双方都处于同年龄水平,大多采用直接交往和平行交往的形式,但是在低年龄儿童交往中非语言交往、单向交往也时常出现。
3.惩罚法是指当行为者出现不良行为后会承受不愉悦刺激,或者取消他正在享用的愉悦刺激,从而达到遏制不良行为出现的目的。
4.亲社会行为又称积极的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诚实、爱护环境和物品等行为。
5.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中贯穿于学前儿童的•日生活的互动,即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6.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即个体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自觉地选择目标,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
三、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2.简述学前儿童自我发展的一般趋势。
3.简述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索。
4.简述评估幼儿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
参考答案:1.根据目标的概括性程度,可以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
越是高层次的目标,其概括性越高,越是低层次的目标,概括性越具有验证性。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目标;(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活动目标;2.(1)儿童自我认知的内容从反映外部的、可以直接观察的、具体的、有明确参照系统的特点向与其相反的方向发展:(2)儿童自我的结构从简单的结构发展到分化的、多重的结构,最后才逐渐出现层次性,形成复杂的、整合的自我结构系统;(3)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以他人评价为标准发展到独立的自我评价,不断脱离自我中心,自我评价的客观度逐步提高:(4)儿童自我的功能体现出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自我结构日趋稔定,能够根据自己的内部价值标准和信念体系、外部情景需要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核复习资料
电大2013年《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科期末考核复习资料(本课程考核的主要题型是填空20%,简答30%,论述15%,案例分析10%,应用题25%。
)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复杂学科。
2.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具有公共事务知识(公民美德)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
3.(谈话)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
4.(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5.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医生称场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6.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7.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
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一表现出积极的兴趣。
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
8.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
9.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
丰富呀、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10.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
1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12.在埃里克森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
13.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是: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
202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试卷代号:250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五大领域, “社会领域”课程正式成为幼儿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 是 ( ) 。
A. 《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B. 《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C.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D.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
“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这一理论假设来自于( )。
A. 精神分析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 认知发展理论D. 现代生态学理论3. 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是( )。
A. 埃里克森B. 柯尔伯格C. 皮亚杰D. 班杜拉4. 英国学者鲍尔比将儿童情绪社会化分为4个阶段,其中,7-24个月的婴儿处于( )。
A. 无分化的社会性反应阶段B. 分化的社会能力发展阶段C. 形成依恋阶段D。
伙伴关系发展阶段5. 儿童缺乏对待陌生情境的一致策略,行为组织性很差,过于任性;同时表现出寻求亲近与回避的矛盾行为,而且行为缺乏完整性。
这样的儿童的依恋类型属于( )。
A. 安全型依恋B. 不安全——回避型依恋C. 不安全——拒绝型依恋D。
无组织无定向型依恋6. 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的是( )。
A. 全面均衡原则B。
由近及远原则C.由易到难原则D.D。
综合贯通原则7. 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自主性B. 计划性C. 娱乐性D. 目的性8. 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是( )。
A.实践性原则B. 科学性原则C. 导向性原则D. 一致性原则9. 幼儿的多动症属于行为问题的类别是( )。
A. 轻度的可以忽略的行为问题B. 需要指导帮助的行为问题C. 需要特殊干预的行为问题D. 品德性的行为问题10.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一、各章的重点掌握内容提示第一章重点把握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产生与发展几个阶段的特点或各阶段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及内容。
如,萌芽阶段幼儿社会教育以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为主,辅以社会生活常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课程经历了从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到独立设置幼儿德育课程再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的过程;等等。
重点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研究任务(三大任务),尤其是其核心任务,即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重点理解学前儿童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如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等,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尤其要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所处的地位。
理解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第二章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理论的了解,重点是: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早期经验的基本观点及其影响;弗洛姆提出的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观察学习的概念、观察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皮亚杰、柯尔伯格的主要理论观点;等等。
本章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大家学习的重点,因为只有较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幼儿的特点,才能在实践中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教育、引导孩子,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主要内容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时间;影响儿童自我控制的主要因素;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训练的主要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时间及其发展的内容;等等。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掌握:幼儿园精神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幼儿园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大众传媒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理解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理解主题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关系,在学习时应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实际;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和原则,对于“依据”,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有哪几方面的依据,对于“原则”,既要记住有哪几条原则,又要对每一条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充分的理解;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和策略,“原则”有哪几条需记住,“策略”要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去理解。
第四章掌握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对这些原则和特点要真正理解并能在实践中进行把握,在学习时最好与相关案例或幼儿教育的实际联系起来,要记住这些特点和原则的内涵,不能相互混淆。
有些原则在实践中有很丰富具体的内容和体现形式,如“正面教育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主要掌握:陶冶法、共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行为训练法、讨论法等。
对每一种方法应把握其内涵、理解其具体运用的策略和运用的针对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中应重点掌握和理解的是:“游戏与区域活动”;幼儿园的随机教育活动。
游戏和区域活动在幼儿园里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育途径。
而且,如何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游戏和区域活动也是幼儿教师的一个难题。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随机事件以及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也蕴涵着很多社会教育的机会。
第五章这一章主要在应用和实践。
知识内容方面应重点掌握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社会教育主题方案中的基本要素;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等。
技能方面应掌握的是,主题方案设计(包括具体的活动方案设计);区域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
方案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有准备工作和材料、工具等的配备,有具体的内容和活动过程,有延伸或建议。
学习时一方面要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各种活动方案设计的步骤、应注意的问题等,更要认真学习相关的设计案例,并结合工作实际尝试进行各项活动方案的设计并在工作中实施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然后总结经验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的设计将是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六章对评价活动的一个基本认识:评价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又与科学认识有着重要的区别。
对此,同学们要能理解。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几条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都很重要,要掌握每一条原则的内涵,理解具体运用原则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两部分,大家要分清这两种不同性质和评价对象、评价内容的评价活动,并理解这两种评价的相互关系。
作为幼儿教师,尤其要掌握对教育活动中的儿童学习活动的评价。
评价方法分为收集信息的方法和结果评价的方法。
主要掌握各种方法的基本特点及各自适用的具体情况或对象,重点关注社会测量法、教育行动反思法等。
第七章本章内容在幼儿园实践中具有重要的针对性和实际指导意义,大家要认真掌握,并注重实践应用水平的提高。
第一节内容重点掌握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因为这是界定社会性问题行为的重要依据,也是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的重要基础。
同时要掌握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与特征。
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分类应结合案例理解不同的行为问题所造成的不同的原因。
第二节“常见社会性行为问题的表现与成因”,要结合案例理解并辨别各种具体问题行为的成因,并学会如何教育、引导、帮助。
重点掌握焦虑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指导策略等。
第三节在知识方面重点掌握几种常用的指导方法的概念内涵、特点、应用要求等,在具体情境下能识别不同方法的使用。
在应用方面,要在了解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的基础上,能针对具体的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制定指导方案。
二、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本课程考核的主要题型是填空题20%,简答30%,论述题20%,案例分析10%,应用题20%。
填空题1、在中国,萌芽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答案: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简答题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
(2)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
(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
(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
(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论述题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虽然在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同伴交往的对象,但这些同伴交往对象基本上都是随机形成的,而且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而当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后,就生活在了一个稳定的同伴环境中,这个同伴环境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年幼的儿童自我中心非常明显,不愿也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意图、感情。
儿童的同伴交往与他们和成人交往关系中有明显支配方不同,同伴之间在权利和地位上更平等,任何一方都不会是支配者。
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涉及相互平等、分享心得、投入和回报的合作行为。
同伴交往的过程就为儿童体验冲突、谈判和协商提供了机会,这种冲突和协商不论是指向物体还是不同的社会观点,在引发折衷主义和平等互惠的观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和同伴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
经常和同伴在一起,儿童将锻炼自己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在同伴争论的过程中,儿童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他还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求。
争论迫使儿童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化到以别人、社会为中心。
如果没有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利于性别社会化和道德价值的形成。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韦斯认为个体在与他人不同的关系中寻求特殊的社会支持,不同类型的关系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功能,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属于群体和被接纳的感受,这种感受只有在群体中获得,而无法从一对一的友谊关系中获得。
成为同伴群体的一员可以培育归属感。
当儿童知道团体中的其他成员认同或肯定自己的某些方面时,他将愿意与他们共享群体的规范,取得群体的认同,这对儿童的自尊感具有积极的影响。
班级中稳定的同伴交往关系,容易使儿童形成比较亲密的同伴关系,这种同伴关系既能够满足儿童的社交需要,也能帮助儿童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
具体体现为同伴间的友谊互相证实或互享兴趣、希望和分担恐惧,肯定自我价值,提供爱和亲密袒露的机会。
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根据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在社会情境中的经验来定义自己的。
家庭、邻居和同伴群体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场所。
在社会互动中,人们获得了自己怎样做和被他人知觉的信息,这种信息是形成自我的基础。
由此,幼儿园中的同伴群体为儿童形成自我概念提供了机会。
同伴关系是一种可逆性的交往关系,它让个体通过同伴的眼睛看自己,并体验到与另一个人真正的秘密。
调查表明,与幼儿同伴中的“不受欢迎”的幼儿相比,“受欢迎”的幼儿,往往是那些善于合作、热心1、画朋友幼儿自取一张卡纸,把自己最好的朋友画出来。
2、说朋友说说你画的是谁为什么你把他作为最好的朋友(教师及时提取幼儿叙说中的理由)3、好朋友们在一起做什么你和好朋友在一起都常常做些什么呢好朋友在一起应该怎样做呢(教师用重复语句的方式罗列朋友该怎么样)。
展示相关的两幅图“共享玩具、手拉手排队行进”(有条件的可用反映幼儿真实生活的照片在电脑上展示)。
活动建议1. 第三环节幼儿简单讲述就可以了,这环节只是起到提示作用。
2.第二环节中的拍摄照片可作为“朋友”主题墙的饰物,也可作为分别给照片中的朋友作为幼年朋友留影纪念。
三、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2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而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
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3、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
5、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6、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