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教学提纲
第一单元-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一、幼儿社会教育
幼儿园社会化主要内容
基本生活技能教育 促使自我观念发展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社会角色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学习的特点
• 模仿: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 • 同化:受周围人影响而变得与其相似 • 强化:行为结果和体验对行为产生影响 • 体验:亲历某件事产生真切的感受,形成态度和认识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二、 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初创阶段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变革阶段 (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阶段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初创阶段
1. 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 早在1904年,清政府就颁布了我国第一个 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 庭教育法章程》,强调使蒙童远离恶习、 爱众乐群、习善良之规范。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初创阶段
1. 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 “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了教育 战线的改革,涌现出一批学前教育革新家, 主要代表人物有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 等人。他们开辟了学前教育中国化、科学 化的道路,并开始创建我国学前儿童社会 教育。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2. 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 198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 育指导纲要(试行草案)》也列有 “常识”一科,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常 识、环境常识、自然常识、文化常识 与自然常识等。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变革阶段
2. 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 虽然这样的课程包含了大量的社会知 识,但缺少社会道德认知、社会规范 和社会情感等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辅导4(第四章)第四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学习目标:在理解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方法,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掌握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能在教育过程中实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的理解;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原则的运用、方法与途径的选择。
教学建议:1.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教学中应结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并联系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教学中应注重对原则的运用的讲解,并以实例说明之。
可以列举具体的教育活动实例,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其体现了哪一条原则。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这是课程内容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教学中应集中讲授,并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务使学生深刻领会和掌握几种常用的社会教育方法。
4.在本章内容的教学实施中应广泛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案例的来源应力求多元化,尤其要重视来自学生自身工作实践的案例的收集和使用,同时可适当鼓励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
一、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一)随机性和无意性对幼儿来说,系统的、有计划与有目的的学习还不是一个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学习带有更多的随机、无意的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教育要注意为幼儿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
(二)长期性和反复性幼儿的社会性情感与行为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反复的体验与练习而形成的,具有长期性与反复性的特点。
从这一特点出发,教育者需要确立持久和耐心的教育态度。
(三)情感驱动性情感是幼儿与这个世界产生联系的纽带,儿童常常是因为信任与爱这个世界才愿意参与和学习这世界中新奇的一切,因而,他们的学习具有明显的情感驱动性。
从这一特点出发,教育要注意良好情感氛围的营造。
(四)实践性社会学习的内容大多是情意性与操作性的知识,它们只有通过亲身体验与实践的知识才能成为真知。
从这一特点出发,教育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实践学习的机会,才能使这些知识与态度内化为儿童自己的体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大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参考资料:1、李叶兰.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版2、周梅林.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指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课时(总学时):26周学时:4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结构:理论知识15%+实践能力5%成绩匹配:考试总成绩(20%)=平时成绩5%+期末成绩15%平时成绩(5%)=教案设计期末成绩(15%)=笔试职业标准:无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为以后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1、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个性的发展,社会交往的发展及道德的发展。
2、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3、掌握专门的社会教育和非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的各种方法。
4、学会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的设计。
5、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纲要:理论教学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关于社会性发展的一般概念,理解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的意义;2、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了解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为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含义及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涵教学时数:2学时授课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含义(一)社会性所谓社会性,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一个作为特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社会机构以及社会制度下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对人、对己、对社会(包括其中的事物)的认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特征。
(二)社会性发展的含义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又称为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的任务1、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2、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般规律。
3、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提高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知识的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学科都与之存在关联。
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学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奠定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和基本规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复杂并涉及广泛领域的课程。
教学中除介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社会还应向学生讲清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它学科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外,的基本概念、.活动领域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教师讲述为主,方法、活动设计等以讨论、合作学习及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一、课时、学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内学时为72学时,学分为4学分。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1、文字教材2、录像教材3、IP课件4、网上辅导文本以上几种教学媒体在教学大纲指导下,进行整体设计,使各种辅导媒体与教材做到相辅相成,同时又可使教师、学生根据教和学的条件,对辅助媒体进行选择。
三、教学环节(一)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文字教材是教师教学、辅导和学生自学的主教材。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3.老师与同学评魏永康
同班同学:“他自己生活可以说是不能够自理,独立 的行为,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像人际关系这方面的,他 还是不能做到的。”
老师:“安排一些课余,跟专业课程无关的一些东西 给他,他妈妈认为不可理解,在一年半的时候我们提出, 把他的小孩搬到学生宿舍的时候他母亲反对,他小孩子当 时在墙上写了恨死他妈妈这个话,小孩自己还是很想到学 生宿舍里面去。”
合计
理论 2 2 4 2 2 2 2 2 2 20
实践 0 0 0 2 2 2 2 2 2 12
序号 1 2 3 4 5 6 总计
实验项目名称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教育 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和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规范教育活动 社会环境及多元文化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问题的行为及其干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上的具体化。
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品德不是社会性发展的全部,而是社会性中与社会道德有关的部分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目标:“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 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 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 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与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布《幼儿园工作规
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发展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取消了社会领域课程,而以“常识”或“思想
品德”课程来代替。
主观题 10分
取消了社会领域课程,而以“常识”或“思想品德”课 程来代替,是科学合理的吗?为什么?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这一次妈 妈不能跟在身边,永康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003年,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2)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设计有意义的情境,给孩子以体会,
形成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种玩具,认识 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务劳动技能(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熟 悉交通规则,学习一些仪器使用(收录机、煎烤箱),对紧急情况作 出反应。给孩子以机会,进行模拟练习。
思考:
孩子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要让她拥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学会诚实守信,对生活充满热情,懂得感恩, 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勇敢面对,养成好的习惯……
这不正是社会教育的内容吗? ——帮助她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
(中德幼儿园对比)
思考: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教”给孩子什么?
德国幼儿园
1)事实与环境教育。这是一个唤起幼儿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一、社会性与社会性发展
教育实验:如何出瓶?
瓶子里放置3球,分别系线,瓶口与球大小相同。3线交给3名 儿童,要求在10秒内必须出来。
谁 最 快?1.社会性一下 社会性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
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 展的特性。是人的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 性。 例: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超我)
例如,引导幼儿学会玩滑梯时轮流排队,而不必一定让他懂得并记住“轮流”、 “秩序”这样的抽象词汇。
4.个人行为特征
经常以默默流泪的方式表达他的感受的幼儿,往往被成人和同伴忽视,或被成 人呵斥,多数情况下,其社会行为表现比较被动、退缩;而活泼爱笑的幼儿往 往受到更多的鼓励,其社会行为更积极主动大胆。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全文编辑修改
专题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是什么? 现状如何 影响因素?
• 问题导入:小洁是班上的一个小女孩,她在上课的时候要 么东张西望,要么自己玩手帕,总之不会认真听老师讲课 ;而下课的时候,她似乎也不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依然 喜欢低着头玩手帕,或是啃自己的手指甲,很难融进小朋 友们的活动中。老师们看到小洁在幼儿园的种种表现甚为 担忧。(马加爵,毒杀舍友事件,砍杀双亲事件)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一)精神分析理论 • 弗洛伊德 • 埃里克森 • (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和沃尔特斯 • (三)社会生态学理论:布朗芬布伦纳 • (四)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和柯尔伯格
缘起及现状
• 第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人本主义思潮在西方产生 了广泛的影响,人们对儿童的观念更趋于平等和全面。
• (三)学校的影响
• 1、教师威信的作用 • 2、教师期待的作用
• (四)同辈群体的影响
• 第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人 类面临有史以来最为多变的和不确定的机遇。
• (人才的流动) • 第三:对传统的认知发展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在
个体身心发展的整体系统中来看待认知发展。 • 第四:生态学运动对儿童发展研究的影响。
研究内容
• 1、儿童依恋行为研究 • 2、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 • 3、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 • 4、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 • 5、儿童同伴关系研究 • 6、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研究
金钱游戏
• 每一方都有两种牌:“红”和“黑” • 目标:努力挣更多的钱 • 规则: • 红+5万,黑-5万 • 红-3万,红-3万 • 黑+3万,黑+3万 • 共七次机会: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 领域的关系
总结: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领 域中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 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
2、社会教育与健康教育、语言教育、 科学教育、艺术教育之间是相互支撑、 相互渗透的,社会教育极大地以来与 其他领域的内容,但它处于课程领域 的中心与核心地位。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
其专业准备
2、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
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 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 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
为了能够与他人交往,被所处的社会所接受,儿童 必须要参加社会学习,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道德 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积极的生活态 度、掌握有效的交往与调节技能的过程就是社会化 的过程。(重要途径)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 其专业准备
1、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所谓完整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 与时间上的完整发展。 从发展的内容看——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德、 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 力理论——唯智力论) 从结构看——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 (多伊思提出智力由社会性建构的观点) 从时间上——是终身的完整发展。(早期发 展对儿童终身影响的重要性)
一、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与演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初创阶段的特点
1、幼儿教育制度化; 2、对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有 了较为系统的探索; 3、在内容上兼顾修身教育与社会生 活意识的培养。
一、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与演变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1、强调环境认识与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的学前儿童 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大纲?????????????????????????????????????????????????????????????????????????????????????????????????????授课人:陈海锋??????课程目标立足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教学实际,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理论与实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指导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知识目标: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教育专业知识,成为适应现代学前教育需要的合格教师。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能力。
通过说课、试讲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目标:强化实训成果。
以如何上好一堂课为契机,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试讲较好者职业能力??????课程性质与目的(一)课程设置的目的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价等有关知识,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主要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设计与实施及其评价,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学的重点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及其评价,以及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等内容。
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讲述作法、设计指导法、调查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适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内容与要求??????理论讲授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掌握个性、社会性和社会化等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展的意义;能够把握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趋势;了解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几个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二)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识记)一、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二、世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领会)一、个性二、社会性三、社会化第三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方法(应用)一、观察法二、调查研究法三、实验研究法四、档案研究法五、个案研究法六、行动研究法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如儿童个性心理的发展、父母与儿童的亲子互动、同和人际沟通等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掌握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父母自身的社会行为以及家庭中的社会化过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讲义 第一章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重点提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内涵和价值。
难点提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
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概念与学科性质1.概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一定社会的价值取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以促进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激励社会情感、培养社会行为技能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旨在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所有教育活动的总和。
2.学科性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历史较短,是一门较为年轻的、介于学前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之间的、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现象、规律、方法、教育与训练。
它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综合学科。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前儿童在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就在于通过人际交往,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推动其社会化的进程,从而为学前儿童社会性和健康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社会化、社会性、个性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社会化社会化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适应于特定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方式,由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在一定社会体系下根据社会要求不断地调控自身行为,并逐渐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从而适应该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社会化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另一个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
个体社会化过程的特点(1)主动性和被动性的统一。
每个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都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必然性,其社会化的过程既是一个主动的,也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2)连续性、终身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一种连续性、终身性的过程,表现在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发展,往往以先前的状况为基础,对先前社会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继承和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提纲
四、主题方案设计实例与分析
• 小班社会性主题活动:亲亲爸爸 • 一、主题介绍 • 小班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在议论
着,仔细一听我们发现他们在谈论自己的爸爸 ,有的孩子说:“爸爸每天都来接我,爸爸很 爱我!”有的孩子说:“我过生日,爸爸给我 买大大的蛋糕,我爸爸也很爱我。”还有的孩 子说:“我爸爸的车很漂亮。”……小班的孩 子刚脱离家庭环境来幼儿园体验集体生活,为 了让幼儿在幼儿园感受到“爸爸”的爱、感受 到家的温暖,眼看父亲节也要到了,我们便萌 发了开展“亲亲爸爸”这个主题的想法。
(四)活动方式的确定
• 应根据不同教育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确定活动 方式。活动的方式要充分关注儿童的实践与 体验。最好是贴近儿童生活、联系儿童生活、 表现儿童生活,能让孩子身临其境,积极参 与的方式。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的架构
• 社会教育主题方案的架构通常是从教育目标 出发,选取若干个内涵相关、层次递进的子 目标及其活动内容,使儿童在情感体验中积 累相关的认知经验,然后再实践尝试中逐步 学习和形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过程。
• (四)观察爸爸不同衣服上的扣子,学会初步的分类。
• (五)在各种艺术活动中,体验和同伴一起合作的乐 趣,并初步学会回报爱。
• 四、环境创设
• (一)设立“宝宝的家”专栏,把幼儿从家里带来 的全家福照片在此专栏集体展示,引导幼儿向同伴 介绍自己幸福的一家。
• (二)通过开展“亲亲爸爸”大赛,来搜集爸爸和 我亲密时的照片,如:爸爸帮我洗澡、穿衣;爸爸、 妈妈为我过生日;我为爸爸檫鞋、亲吻爸爸等等,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的设计
主题方案:
是活动课程的一种类型。在这种形式的 活动中,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某一个 话题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通过对中心话题 的讨论,以及对话题蕴含的问题、现象、事 件进行探究,获得新的、整体的、联系的经 验,从而实现多方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教学提纲共35页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就 演是等一通形般过式故,方事 使法、幼:情儿境理表解 特殊方法:
和 从••分而讲 谈享在别日解 话人常法 法的 生情活绪中体对验他,•
人 动•类地讨似、的“论情习法绪 惯体性验”会地主产 生•理观解和察分、享演的示教法育方
• •
榜样示范法 角色扮演法 移情训练法
法•。参观法
• 价值澄清法
• 移 如•情果行训你练是为的某练标 某习志,法就你是经:历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1.正面教育原则 2.行为练习原则 3.强化原则 4.一贯性原则 5.环境熏陶原则
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1.专门教育活动 2.随机教育(日常生活、其他领域活动) 3.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
(二移)情训学练前法儿: 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五个步骤(新加坡):
(1)认清问题,找出各种可能的选择。 (2)衡量各种选择的利弊。 (3)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后,做出选择。 (4)珍惜并愿意公开所做的选择。 (5)根据自己的选择采取行动。
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
• 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
白爱宝《幼儿发展评价手册》
•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
• 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 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 • 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为社
会培养合格公民。
• 资料《输在起跑线上》
健康
核心与灵魂
语言
社会
科学
价值与方向
艺术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总目标
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
• “社会适应” ——从群体出发,描述幼儿在群体中应达 成的行为目标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具体内容
• 自我意识与个性 • 社会交往行为 • 社会文化认知 • 行为规则
子领域 人际交往
社会适应
核心经验 自我意识 人际交往能力 亲社会行为 社会规则 归属感
(二)《纲要》的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 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 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 当人一出生时,由于他的身上还没有任何 人类社会的烙印,他只是一个自然的客观 存在,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人”。
• 但是,由于这个自然人生活在人的社会环 境中,与人进行某种形式的交往,学习该 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并 把这种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内化,变为 自己的行为准则,使自己逐渐适应周围的 社会生活。
•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快节奏 的生活方式、多渠道的信息来源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使得 社会、学校和家庭很难给学生提供一种唯一固定不变的价 值评价标准,也无法把社会中各种不良价值观一一穷举出 来进行批驳。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因为各种冲突的价 值观而烦恼,难以抉择,甚至造成严重心理失调的现象时 有发生,如惶恐不安、焦虑、冷漠、喜欢幻想、反复无常 、无所适从、心灰意冷、犹豫不决、自相矛盾、盲从、盲 目反抗和逢场作戏等 。
儿童自身因素
生理成熟
家庭 基础
物质条件 亲子关系 教养方式 单亲及再婚
气质 生理基础
容易型 40% :
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 规律,情绪愉快,喜欢 探索,主动交往。
困认难型知发10展% :
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 律,负性情绪多,对新 异刺激反应消极。
迟缓自型我1中5%心:
适应环境缓慢,生活习惯 逐渐变化;情绪通常不 甚愉快,对新刺激慢慢 感兴趣
这•件强事,化你评的价心法情怎么
样?
价值澄清法
•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总的评价和 总的看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 价值本身没有真伪与对错。价值的形成与发展完 全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 个体如果价值观混乱,其行为会表现出幼稚、过 于顺从或强烈不合作的倾向。
• 价值观保持一致的个体,遇到价值观冲突时,会 表现出如同马斯洛描述的自我实现人的特点:冷 静、自信、目标明确、坚定如一地按照自己的价 值观行事。
作 业:
• 预习“自我意识与个性”的教材内容; • 收集有关“自我意识与个性”的教育活动案例; • 课外阅读:
G624.1/1 《合格小公民手册》 龚爱平,郭邦海主编 中国大地出版社 G611/8 《3~6岁儿童生活价值训练广场》泰尔曼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Thanks
(三)指导要点
1.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 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 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 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 言语说教。
2.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 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 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 并加以指导。
• •
• •
联 者 亲 依 的回独焦具于避易溺化忽击生 风 归爱程视性孩避、虑有回。怀系 多 恋居社俗 属活型度型强子型缺矛破避难疑习 感方。 为 。多:低:。依乏盾坏型的以。区惯式由 其,自亲恋社型性成成给我社的会依的人人伴成于 父故控会儿交恋和。:侣人婴 母又制行童往的难不情:大儿,称能为则的儿相相绪多电网杂众力水被孩童处信支次视络志的尤为差平评子被的爱持恋传照以亲,低价;认孩情。爱媒顾母子社,为为子,,会攻孤是。回容
• 矛盾型儿童 极少见
• 内容全面、途径丰富、形式多样、资源集中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含义
• 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 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 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 旨在促进幼儿的社会化,使幼儿从出生时 的自然人,成长为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社 会人。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 传统教育方式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只是“授人以鱼”而已 ,只把一些所谓的正统价值观对学生加以灌输,却忽略了 发展学生比较、分析、鉴别、反思以形成合适价值观的能 力;只是解决了学生的道德认知问题,却没有教会学生如 何将认知转化为行为、内化成信念。
• 价值澄清法是指在人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通过 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促进 同一价值观的形成,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发展 学生思考和理解人类价值观的能力。
感;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二)《指南》中的目标
关 人与人
交往
实
系
系
现
统 人与社会 认同
适应
人际交往
社会适应
喜欢交往 与同伴友好相处 自尊、自信、自主 关心、尊重他人
群体生活 行为规范
归属感
• “人际交往” ——从个体出发,描述幼儿应达成的社会 交往行为目标
2.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 自信心。
3.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 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 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 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 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自然环境
家庭
物质条件 亲子关系 教养方式 单亲及再婚
• 依对安权5恋威全2岁性型:人:依婴群自恋的信儿的研、儿与究自童他表控在明;的学:社前照会期顾能往力往
• 社者 被安和会认教全通环知师型过境能评的广力定成发为人泛展具有接出有持触色高久。度稳和的定交自和流尊令、人
• 形 交满专制往意成型能的的:力爱一焦强情虑、关种、善系亲退于,密缩合离、作婚的顺、率感从受显情欢著迎低
• 这个过程叫做社会化 。
社会性
个体
▪掌握社会规范 ▪形成社会技能 ▪学习社会角色
▪社会化过程 心理特征
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
,儿童由自然人逐渐变为能适应生 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 己的独特个性对他人发展的因素
环境 儿童自身的因素
幼儿园教育
环境
单元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大体可分为两类 :
“物”的环境: 自然——科学领域 “人”的环境: 社会——社会领域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及其意义
1.社会性的产生
生物性需要:是指保存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
族的一些需要,如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 、嗣后等,也叫生理性需要或原发性需要。
中间型或过渡(交叉) 型:35%
幼儿园教育
• 受欢迎型儿童 13.3% 女 >男 •教被育拒活绝动型儿教童育(攻环1击4境型%、退男缩教>型女)师
同伴交往
计• 划家被性:忽庭方视向性型儿物童质环1境9% 女行>为男示范 目• 的一性:般价型值性儿童精神环5境2.94%女期强~望化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