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城市群规划2011-2030

合集下载

滇西北旅游发展纲要doc-云南省滇西北旅游区旅游发展规划

滇西北旅游发展纲要doc-云南省滇西北旅游区旅游发展规划

……………………………………………………………精品资料推荐…………………………………………………神奇的三江并流永远的香格里拉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旅游局滇西北旅游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组二00四年一月云南省六大旅游片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罗明义副组长:张李昆袁光翰左伯俊张先安谭崇访成员:董进云余繁李炳富文淑琼张大运陈述云骆静珊田里明庆忠杜靖川许南垣滇西北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组组长:骆静珊成员:陈仁远杨敏窦志萍陈衠蒋宏蒋素梅王丽萍幸岭马继刚环绍军王静前言云南是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大自然的神斧在这里造就了罕见的奇山异水,历史的巨澜给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让这里孕育了绚丽的民族风情:滇中高原的春天般气候和湖群,滇西北高山峡谷的香格里拉秘境,滇西边境的珠宝贸易与火山热海,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畔的热带雨林,滇东南如诗如梦般的喀斯特岩溶山水,滇东北红土地上的历史古道和瀑布群……在这片堪称旅游资源大省的土地上交相辉映,特色山水、民俗风情、边疆秘境、国际通道、南药花卉、土特名产、风味小吃等等熠熠生辉,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伴随着新千年的钟声,云南旅游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0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聘请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并与云南省旅游专家编制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此后各地州市以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先后编制了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县市区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国家、省级、地州、县市四个层次的旅游规划体系。

随着国家旅游局进一步强调区域旅游协作和云南省旅游产业的进一步整合,编制云南省六大旅游片区规划和科技兴旅规划的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

为发挥全省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优势,促进跨区域特色旅游发展,推动云南省旅游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云南省旅游局组织了省内旅游规划编制单位的专家,通过历时近一年的紧张而有序的对全省六大旅游片区规划和科技兴旅规划编制,经过调查研究、初步方案编制、征求地方意见、咨询论证、最终评审等工作阶段,终于完成了现在提交给省政府的七个规划成果。

云南省城市规划2050一览表

云南省城市规划2050一览表

云南省城市规划2050一览表2020年,是云南省“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云南省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5年)》实施之年。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20〕23号)、国务院《“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办发〔2021〕4号),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印发了云南省城市总规(2020-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

《“总规”》是在坚持新发展理念基础上的云南省规划制定。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为实现“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做出更大贡献。

•01.总体定位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现代产业新高地为目标,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旅游目的地。

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原特色田园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

国际门户枢纽的重要支撑。

国内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滇中城市群重要的战略支点国家。

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的服务保障基地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国际旅游胜地,国际健康生活目的地。

科技创新中心。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人文生态高地。

•02.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到2035年,全省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窗口,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现代产业新高地。

全省经济总量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2万亿),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2020年),实现经济强省、美丽省份宏伟目标、高质量跨越式。

其中: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50万人以上;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万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

泸水市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规划(2016-2030)

泸水市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规划(2016-2030)

深度旅游产品的体验化特征表现在个性化、参与化和拓展化方面 个性化:不断推陈出新,突出创造性和差异性;
参与化:追求的是对旅游产品的享受的过程,更强调旅游亲和力和旅游粘度 拓展化:产业带动,获得一种置身移情的体验
转型与发展
泸水正处于弯道超车机遇期
泸水旅游基础支撑薄弱,但发展潜力大 聚焦旅游开发空白,泸水拥有后发优势
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为“一核一轴四极五片”,重点打造上江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 产业空间布局 园区、老窝生物资源加工区、片马边贸经济合作区、上江手工艺品创意园区四大
产业项目。
二产发展
第二产业做大做强生物资源大健康产业、特色食品加工业等轻工业,以绿色硅工 业的矿冶产业发展为辅助、打造生物资源加工基地、食品加工基地两大核心产业 基地助力泸水工业壮大发展,体现泸水生态特色。
泸水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头,进入经济高速增 初级工业化阶段,消费观念提升,产业结构升级
城镇化水平较低,外部驱动远大于内生增长
450000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418690 16
14.4
建设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 堡。
——《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 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
成渝经济区
滇西北城镇群 滇中经济区
转型与发展
规划背景
怒江:云南沿边城市开放发展的聚焦点,扶贫攻坚破题的主战场
云南边境经济合作区分布图
加快形成沿边经济带,以泸水为带动区, 稳步发展泸水(片马)省级边境经济合作 区。
紧跟国家政策方向,提出了建设六大特色小镇,同时乡村旅游在特色小镇中的发 展也得到相应发挥。
重点项目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全文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全文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目录前言第一篇规划背景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存在问题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存在问题第二章面临形势第二篇发展思路与目标第三章发展思路第四章基本原则第五章发展目标第三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六章提升城镇群的主体作用第一节重点发展滇中城市群第二节积极发展滇西和滇东南城镇群第三节培育构建滇西南、滇西北、滇东北城镇群第七章促进各级城镇协调发展第一节增强昆明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第二节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第三节促进州(市)域中心城市发展第四节加快县域中心城镇发展第五节推进省级重点镇发展第六节促进发展镇多样化发展第八章创新城镇发展模式第一节创新城镇发展形态第二节促进重点城镇功能升级第三节创新口岸型城镇发展模式第四篇深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九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第一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第二节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第三节积极引导就近就地城镇化第十章推进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第一节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第二节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第三节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利第四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第五节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第十一章建立健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第一节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挂钩机制第二节建立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挂钩机制第三节建立成本分担机制第四节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职责第五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实施机制第六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信息平台建设第七节建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监督考核机制第五篇强化城镇建设空间管控第十二章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第一节合理划分城镇空间第二节科学选择山地城镇用地第三节严格规范城镇新区与产业园区建设第四节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十三章严格保护坝区耕地资源第十四章加强生态空间保护与建设第一节优化生态格局第二节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空间第三节构筑环境安全体系第四节优化城镇生态系统第五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六节加大“五采区”生态恢复建设力度第六篇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第十五章产业升级带动就业第一节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第二节优化城镇产业结构第三节优化提升城镇第二产业发展层次第四节加快城镇第三产业发展步伐第十六章增强城镇产业承载能力第一节优化城镇产业发展空间第二节增强城镇产业承载与服务能力第三节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第十七章科学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第一节推动产业向园区聚集第二节促进产业园区城市功能提升第三节创新理顺园区管理体制第十八章积极引导产镇融合发展第一节引导产业向小城镇延伸第二节利用小城镇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第三节突出重点引导产镇融合第七篇提高城镇规划建设与治理水平第十九章强化规划统筹提高建设水平第一节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第二节完善规划体系第三节加强规划管理和实施工作第四节严格建筑质量管理第二十章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第二节加强区域水利保障体系建设第三节增强区域能源保障能力第四节提高城乡通信保障能力第五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第二十一章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一节加快发展城镇公共交通第二节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第三节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二十二章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第一节提升中心城区功能第二节加强城乡接合部环境整治第三节推进小城镇环境整治第四节优化提升旧城功能第五节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第二十三章推进城镇绿色发展第一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第二节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第三节建设绿色低碳城镇第四节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第二十四章加强和创新城镇社会治理第一节完善城镇治理结构第二节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节全力打造无缝隙管理平台第四节创新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第五节健全防灾减灾体制第八篇强化特色城镇建设第二十五章科学推进山地城镇建设第一节加快推进山地城镇建设进程第二节创新山地城镇空间布局第三节营造山地特色城镇风貌第四节推动山地建筑发展第二十六章持续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第二十七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与发展第一节构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保护体系第二节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第三节加强历史文化遗产挖掘第四节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发展第二十八章积极推进沿边和少数民族城镇村寨发展第二十九章加强城镇特色建设第一节彰显城镇自然山水特色第二节保护与传承城镇文脉第三节突出地域民族文化第九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第三十章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和建设一体化第一节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第二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第三节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第四节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第三十一章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支撑能力第一节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第二节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第三节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第四节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第三十二章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第一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第二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第三节提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第四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第十篇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保障规划实施第三十三章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第一节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第二节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第三节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第四节健全城镇住房制度第五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第三十四章开展试点示范第三十五章规划实施第一节加强组织协调第二节强化政策统筹第三节加强社会参与第四节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第五节推动任务落实第六节加强监测考核前言城镇化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1.05.06•【文号】国发[2011]11号•【施行日期】2011.05.0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云南省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为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现就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总体要求(一)基础条件。

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和多民族聚居区,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与东南亚、南亚多国邻近,具有向西南开放的独特优势;多民族和谐共处,与周边国家关系和睦,长期保持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等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云南省改革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滇中城市群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区域自主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基础条件。

但是,云南省也面临着对外通道不畅、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层次不高、贫困面较大等困难和问题,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力做好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重大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和国家进一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下,紧紧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把云南省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有利于构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国际大通道;有利于提升我国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增进睦邻友好;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边远地区脱贫致富,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和边疆和谐稳定。

滇西城市群规划2011-2030

滇西城市群规划2011-2030

滇西城市群规划2011-2030年公示稿(上)作者:来源:房网添加日期:11年11月30日第一章总则在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区域(城市群)为单元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对外扩大开放的战略背景下,滇区作为我国西部极具发展特色与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滇区的发展应站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从加快推进我省重要桥头堡建设的角度,明确滇西城市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职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滇西区域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合作,最终实现滇西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为了更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协调好区域发展的各种关系,科学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滇区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及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原则第一条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改革力度;整合区域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滇西特色的发展模式,走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保护集约利用资源、能源,保护好自然、人文环境。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5)《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6)《省社会与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7)省政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滇西各州市相关政府文件第三条规划期限滇西城市群规期限为2011-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16-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第四条规划围本次滇西城市群规划的围本次城市群规划围涵盖、德宏、三个州市级行政区及怒江两个县级行政区(泸水、兰坪)。

国土面积合计68015 km2,共包含252个城镇单元,其中5个街道办事处、122个城镇、125个乡集镇。

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滇西城市群全域。

第二层次:包括都市圈、隆腾芒都市圈、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带等重点次区域。

滇中城市群规划修改(2009-2030年)公示稿

滇中城市群规划修改(2009-2030年)公示稿

滇中城市群规划修改(2009-2030年)公示稿《滇中城市群规划修改(2009-2030年)》(公示稿)总负责单位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报告编制单位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省城乡规划评估中心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分报告及编制单位:《滇中城市群经济和产业发展研究》,云南大学;《滇中城市群产业空间布局研究》,云南大学;《滇中城市群环境保护研究》,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滇中城市群环境承载力及空间管制研究》,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滇中城市群区域交通体系研究》,昆明市城市交通研究所;《滇中城市群规划执行机制和政策研究》,云南大学;《GIS在滇中城市群规划中应用研究》,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滇中城市群规划----昆明篇》,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滇中城市群规划----曲靖篇》,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滇中城市群规划----玉溪篇》,玉溪市规划院;《滇中城市群规划----楚雄篇》,昆明理工大学。

《滇中城市群规划修改(2009-2030年)》(公示稿)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发展规模第一节发展目标第二节发展规模第三章发展战略第四章滇中城市群发展布局规划第一节发展结构体系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指引第三节主要产业聚集区第四节城镇中心体系第五节交通设施规划第六节给水设施规划第七节排水设施规划第八节电力设施规划第九节通信设施规划第十节垃圾处理设施规划第十一节其它设施规划第十二节空间管制规划第五章次区域和重点空间规划指引第一节五湖次区域发展指引第二节都市区发展指引第三节城市间协调与互动第四节跨行政区重点协调发展指引第五节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空间发指引第六节景观资源区空间发展规划指引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第一节产业特色化、重型化发展第二节城镇体系重在外围培育与扩张第三节建设交通一体化体系格局第七章机制与政策保障第八章附则前言一、工作背景和工作过程滇中城市群是云南省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也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增长最快,竞争力影响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滇南中心城市发展规划

滇南中心城市发展规划
2002 年 11 月,中国和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 贸易区的进程。2004 年 11 月,中国和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双方将从 2005 年开始实质性全面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降税进程,双方的大部分产品 将于 2010 年实现零关税。
滇南中心城市的各个主要片区的结构性发展策略,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指导原则。
2.地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特征 2.1.1 地理位置
滇南中心城市包括个旧市、开远市和蒙自县,地处云南省的东南部和位于红河哈尼族和 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的中部,距省会昆明市为 250 公里,距国家一级口岸河口为 194 公里。个开蒙三市县的行政辖区面积为 5826 平方公里,地跨北纬 23°01'-23°58'和东 经 102°54'-103°49',北回归线在境内穿越。
滇南中心城市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前沿部位,城市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能带来的各种机遇。因此,城市和区域规划应当具有国际视野, 全面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于滇南中心城市发展前景的各种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确 定面向国际市场的城市发展定位。
1.2.2 生态为本 2003 年,我国的 GDP 占全世界的比重为 4%,而我国的原油消耗占全世界的比重为 7.4%、
滇南中心城市发展规划是以结构性、战略性和长远性为基本特征的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规划工作框架分为四个层面。第一是目标层,确定滇南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容量;第 二是核心策略层,确定滇南中心城市的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和空间发展策略;第三是支撑策 略层,确定滇南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行政管治策略;第四是片区策略层,确定
资源丰富,是云南省金属矿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主要矿产包括以锡、铅、锌、铜、银、 镍为主的有色金属矿,以锰、铁、钛为主的黑色金属矿,以煤、霞石、石膏、长石为主的非 金属矿等。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_2030)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_2030)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文本图集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2011年6月项目名称: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委托单位:临沧市人民政府编制单位: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153)甲级协编单位:临沧市建设局院长:张京祥教授、注册规划师总规划师:朱喜钢教授、注册规划师顾问:崔功豪教授、注册规划师项目负责人:曹荣林教授、注册规划师曹建丰注册规划师项目组成员:戚红年注册规划师戴军注册规划师吴未副教授姚广峰工程师马斯伟规划师范宁规划师程寅助理规划师吴鹏助理规划师孙文军助理规划师郭伟助理规划师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市域城镇化发展战略 (8)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三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1)第四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2)第五节市域社会设施规划 (14)第六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 (15)第七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18)第八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9)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21)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3)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布局 (24)第七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6)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26)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7)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29)第四节其他用地规划 (29)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29)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32)第十章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35)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36)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6)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7)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38)第四节电信、广电与邮政规划 (38)第五节燃气规划 (38)第六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39)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0)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41)第十四章土地使用控制规划 (44)第一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导则 (44)第二节城市“五线”规划控制 (45)第十五章中心城区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47)第十六章城市分期发展指引 (48)第一节近中期建设规划 (48)第二节远景规划构想 (49)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49)第十八章附则 (49)图件目录图1 区位分析图一图2 区位分析图二图3 市域城镇分布与交通现状图图4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图图5 市域城镇职能等级结构规划图图6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图图7 市域交通规划图图8 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图9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图图10 市域生态功能区划图图11 市域旅游规划布局图图12 城市规划区范围及中心城区增长边界图图13 城市规划区空间布局规划图图14 城市规划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图15 城市规划区“四区”划定图16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现状图图16-1 临沧主城区土地使用现状图图17 中心城区用地评价图图18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图图19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方案构思图图20 中心城区规划结构分析图图21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1-1 临沧主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1-2 昔本-博尚城市片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2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2-1 临翔主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2-2 昔本-博尚城市片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3 中心城区公交及交通设施规划图图24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及住房建设规划图图25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图图26 中心城区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图图27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图28 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图图29 中心城区市政设施现状图图30 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图图31 中心城区给水工程规划图图32 中心城区污水工程规划图图33 中心城区雨水工程规划图图34 中心城区供电工程规划图图35 中心城区通讯工程规划图图36 中心城区燃气工程规划图图37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图图38 中心城区环卫设施规划图图39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图图40 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分区图图41 中心城区“五线”控制图图42 旧城区综合改造规划图图43 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图图44 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构想图第一章总则第 1 条规划修编目的为适应临沧市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协调城市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升临沧市的综合竞争力,满足临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特编制新一轮《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大理房地产市场报告

大理房地产市场报告

项目用地指标
项目地块位于大理市下关建设路78号,用地规模123.79亩,用地性质为居 住用地(兼商业)累计投资约15亿元,将建成大理的地标建筑。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用地面积
123.79亩
用地性质
建筑密度
50%
绿地面积
泰业国际广场 大理市下关镇建设路78号
云南泰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总建筑面积
2011年大理州城市化水平为 36%,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 据2012年大理州政府工作报告显 示,2012年大理全州城镇化率预计 达到38%。
预计到2015年,大理全州城镇化 率将达到45%以上。
到2020年,大理市城市建成区面 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
城市概况
人口数量逐年稳步增长,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平衡。
目前旧城改造总占地5000亩,目前已有3宗地完成拆迁,其中实力集团、俊发地产 已获得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开发权。
俊发项目
兴盛时光
实力项目
泰业国际广场
锦达豪庭
海东片区(满江)主要项目
大理公馆 洱海传奇 大理市政府 (规划中) 环球时代 洱海国际生态城 五洲国际商贸城 御培坊
海东片区主要项目
中建穗丰 耀鹏地产 苍海高尔夫 唐季礼项目 杨丽萍项目
(单位:亿元)
600
568.5
500
400
319.6
300
178.5
200 100
96.4
64.6
0 大理州
保山市
丽江市
迪庆州
怒江州
近两年大理市GDP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2010年
大理州三产增长比较
2011年
数据来源:大理州、大理市2011年经济公报

滇西城市群规划2011-2030

滇西城市群规划2011-2030

滇西城市群规划2011-2030年公示稿(上)作者:来源:房网添加日期:11年11月30日第一章总则在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区域(城市群)为单元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对外扩大开放的战略背景下,滇区作为我国西部极具发展特色与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滇区的发展应站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从加快推进我省重要桥头堡建设的角度,明确滇西城市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职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滇西区域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合作,最终实现滇西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为了更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协调好区域发展的各种关系,科学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滇区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及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原则第一条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改革力度;整合区域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滇西特色的发展模式,走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保护集约利用资源、能源,保护好自然、人文环境。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5)《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6)《省社会与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7)省政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滇西各州市相关政府文件第三条规划期限滇西城市群规期限为2011-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16-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第四条规划围本次滇西城市群规划的围本次城市群规划围涵盖、德宏、三个州市级行政区及怒江两个县级行政区(泸水、兰坪)。

国土面积合计68015 km2,共包含252个城镇单元,其中5个街道办事处、122个城镇、125个乡集镇。

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滇西城市群全域。

第二层次:包括都市圈、隆腾芒都市圈、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带等重点次区域。

集群化发展战略论文

集群化发展战略论文

集群化发展战略论文摘要:城镇化发展的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滇中城市群城镇化差异的变化在全省差异变化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其差异水平的缩小带动了全省差异的缩小。

这说明滇中城市群整体发展较好,昆明已经开始发挥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健全云南省城镇体系,也进一步说明了云南进一步推进滇中(昆明-曲靖-玉溪-楚雄)、滇东南(红河-文山)、滇西南(普洱-临沧-西双版纳)、滇西(大理-德宏-保山)、滇西北(丽江-迪庆-怒江)、滇东北(昭通)六大区域城镇群建设战略的可行性。

六大城镇群的集群化发展战略相比较全省以昆明为核心的统一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云南地形和环境承载力对云南城镇化建设的制约。

0 引言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是国家和地区走向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

2008年以后,云南省平均城镇化水平达到30.3%,开始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但云南省内各州市之间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城镇化发展呈现区域性差异。

昆明、玉溪、红河、版纳城镇化水平已达到30%以上,进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但昭通、怒江的城镇化水平尚未达到20%,仍处于城镇化发展的起步阶段。

全省的城镇化水平表现出了高首位度、缺乏承上启下的二级城市、城镇体系不健全的特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滇中地区被规划为主要城镇化地区,2011年《滇中城市群规划(2009-2030)》已经得到批复实施。

这标志着在云南中部以昆明为核心,半径约150~200公里左右包括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四个州市将形成滇中城市集群。

而在2014年发布的《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到了要充分发挥滇中城市群的龙头作用,提升对全省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力,成为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城市群,以此来推动构建以六大城市(镇)群为主体,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1]1 云南城镇化空间自相关分析1.1 空间自相关模型介绍区域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区域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1目录第一章总则 (11)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2)第三章城乡空间布局与发展 (15)第一节城乡发展总体布局 (15)第二节各级中心城市(镇)发展 (21)第三节村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要求 (32)第四节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要求 (37)第四章资源保护与利用 (38)第一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38)第二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40)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 (41)第四节其他资源保护与利用 (44)第五章城乡发展支撑体系 (49)第一节区域产业布局 (49)第二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51)第三节区域性市政基础设施 (57)第四节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62)第五节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 (65)第六章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 (70)第一节山地城镇用地选择、空间布局与特色要求 (70)第二节山地城镇的支撑保障体系规划建设要求 (73)第七章空间管制 (76)第一节管制分区、分级与事权划分 (76)第二节区域空间管制要求 (80)第八章次区域规划指引 (84)第九章近期行动计划 (90)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101)第一节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实施管理措施 (101)第二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实施管理措施 (103)第三节其他实施管理措施 (105)附则 (111)附表 (112)图纸目录 (128)6目录条文备览第一章总则 (11)第1条编制目的 (11)第2条编制依据 (11)第3条规划范围 (11)第4条规划重点 (11)第5条规划期限 (11)第6条强制性内容 (11)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2)第7条指导思想 (12)第8条发展原则 (12)第9条发展目标 (12)第10条发展战略 (13)第三章城乡空间布局与发展 (15)第一节城乡发展总体布局 (15)第11条城镇空间结构 (15)第12条滇中城市集聚区 (15)第13条沿边开放城镇带 (16)第14条城镇群 (16)第15条沿对内对外经济走廊的城镇带 (18)第16条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19)第17条城乡居民点体系 (21)第二节各级中心城市(镇)发展 (21)第18条区域性国际门户城市 (21)第19条区域中心城市 (22)第20条州(市)域中心城市 (26)第21条县域中心城市 (29)第22条省级重点镇 (30)第23条发展镇 (31)第三节村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要求 (32)第24条建设原则 (32)第25条发展重点 (32)第26条中心村 (33)第27条基层村 (34)第28条村庄规划要求 (34)第29条农村居民点搬迁及移民安置要求 (35)第30条山地和坝区村庄分类建设要求 (35)第四节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要求 (37)第31条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要求 (37)第32条革命老区发展要求 (37)第33条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要求 (37)第34条沿边地区发展要求 (37)第35条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地区发展要求 (37)第36条农垦系统发展要求 (37)第四章资源保护与利用 (38)第一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38)7第37条土地资源利用目标 (38)第38条城乡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要求 (38)第39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38)第40条城镇山坝建设用地分类分区控制 (39)第二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40)第41条城镇节水目标 (40)第42条区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要求 (40)第43条城镇节水措施要求 (41)第44条水污染防治 (41)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 (41)第45条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41)第46条生态环境建设要求 (42)第47条生态环境保护重点 (42)第48条分区保护 (43)第四节其他资源保护与利用 (44)第49条生物资源分区保护与利用要求 (44)第50条能源开发利用要求 (45)第51条旅游资源分区与风景旅游城市建设管理要求 (45)第52条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要求 (47)第53条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要求 (47)第54条人文资源保护利用要求 (47)第五章城乡发展支撑体系 (49)第一节区域产业布局 (49)第55条产业发展总体要求 (49)第56条区域产业布局 (49)第57条县城以上中心城市产业发展要求 (50)第58条工业园区与城镇协调布局要求 (50)第二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51)第59条规划目标 (51)第60条高速公路 (51)第61条铁路 (52)第62条民用机场 (53)第63条内河航运 (54)第64条综合交通枢纽 (54)第65条公共交通 (55)第66条规划协调重点 (56)第67条旅游交通和以城镇为中心的换乘服务规划要求 (56)第三节区域性市政基础设施 (57)第68条供水设施 (57)第69条排水设施 (58)第70条能源设施 (58)第71条邮政与信息基础设施 (59)第72条环卫设施 (60)第73条城镇园林绿化 (61)第74条区域性基础设施廊道共享及选址选线要求 (61)第75条城镇市政公用设施线路埋地敷设要求 (61)第四节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62)第76条发展目标 (62)第77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总体要求 (62)第78条教科文卫体设施 (62)8目录第79条旅游服务设施 (64)第80条社会福利、老年人与社会保障设施 (64)第81条保障性住房 (64)第五节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 (65)第82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与重点 (65)第83条抗震防灾规划 (66)第84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66)第85条人民防空规划 (67)第86条消防规划 (67)第87条其他灾害防治 (68)第六章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 (70)第一节山地城镇用地选择、空间布局与特色要求 (70)第88条山地城镇规划建设原则 (70)第89条城镇山坝建设用地的界定 (70)第90条坝区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选择 (70)第91条山地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选择 (71)第92条山坝结合的城镇空间布局 (71)第93条山地城镇特色风貌营建 (72)第94条合理高效利用山地资源 (72)第二节山地城镇的支撑保障体系规划建设要求 (73)第95条山地城镇地质灾害防治 (73)第96条山地城镇抗震防灾 (73)第97条山洪灾害防治 (74)第98条山地城镇生态 (74)第99条山地城镇竖向规划 (74)第100条山地城镇交通发展 (74)第101条山地城镇市政公用设施 (75)第102条山地城镇建设成本控制 (75)第七章空间管制 (76)第一节管制分区、分级与事权划分 (76)第103条空间管制目的与分区 (76)第104条禁止建设区 (76)第105条限制建设区 (77)第106条适宜建设区 (78)第107条已建区 (79)第108条空间管制分级 (79)第109条事权划分 (79)第二节区域空间管制要求 (80)第110条区域空间管制要求 (80)第八章次区域规划指引 (84)第111条次区域的划分 (84)第112条滇中次区域规划指引 (84)第113条滇西次区域规划指引 (85)第114条滇东南次区域规划指引 (86)第115条滇东北次区域规划指引 (87)第116条滇西南次区域规划指引 (88)第117条滇西北次区域规划指引 (89)第九章近期行动计划 (90)9第118条耕地保护和城镇化协调发展行动计划 (90)第119条滇中城市集聚区建设行动计划 (91)第120条特色优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 (92)第121条开放合作行动计划 (93)第122条扶贫开发行动计划 (95)第123条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96)第124条和谐边疆建设行动计划 (96)第125条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97)第126条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98)第127条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99)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101)第一节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实施管理措施 (101)第128条加强规划管理、严格实施相关配套政策 (101)第129条建立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协调机制 (101)第130条划分山地城镇岩土工程控制区 (101)第131条依法适时开展城镇总体规划修改 (102)第132条推进村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 (102)第133条强化山地利用标准控制和考核评价 (102)第134条制定山地规划建设技术标准 (102)第135条加强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技术支撑 (102)第136条加强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教育培训和政策宣传 (103)第二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实施管理措施 (103)第137条放宽城镇户籍准入条件 (103)第138条建立住房保障机制 (103)第139条建立就业、创业扶持机制 (104)第140条落实完善医疗及养老保险政策 (104)第141条建立完善教育保障机制 (104)第142条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机制 (104)第143条稳定计划生育政策 (104)第144条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104)第三节其他实施管理措施 (105)第145条各级政府实施本规划的基本职责和任务 (105)第146条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审批体系 (105)第147条落实规划强制性内容 (106)第148条建立规划动态监测评估调整机制 (107)第149条完善规划监督机制、建立规划督察员制度 (107)第150条健全规划管理体系 (108)第151条建立健全区域协调机制 (109)第152条实施本规划的立法保障 (110)附则 (111)第153条法律效力 (111)第154条规划报批 (111)第155条规划实施 (111)第156条解释权 (111)附表 (112)图纸目录 (128)10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镇、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构建科学合理的省域城镇体系,针对上版规划的不适应性,云南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

国务院关于《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1.19•【文号】国函〔2024〕10号•【施行日期】2024.01.1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0号云南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云南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云南省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前沿,承担着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云南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云南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857.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709.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1.32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77.0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滇中城市群

滇中城市群
点阵联动:依托公路、轨道、航空三位一体交通网络,在山水格局中有序强化滇中城市群各级城镇点阵联动 发展,促进综合交通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一体化进程。
昆明
范围界定 发展定位
职能定位 人口与用地
范围界定
以昆明城区为中心约50公里的区域,பைடு நூலகம்括昆明城区、滇中新区、宜良城区、富民城区。(注:设区城市的中 心城区称为城区,设县城市的中心城区称为县城。)
发展定位
发挥滇中新区产业发展与创新引领作用,推动昆明城区非核心功能疏解,推进与曲靖、玉溪、楚雄、蒙自等 周边城市协同发展,提升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能力。加快提升昆明都市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
中国西南经济增长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滇中城 市群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级现代产业聚集地,国家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长江经济带 发展重要支撑,把滇中城市群建设成为我国西南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交通发展战略,发挥国家对外开发开放战略支点作用和“带路转 换”功能,全面提升滇中面向国际国内两个扇面的交通、能源、物流、信息的服务能力以及航空、公路、铁路等 交通设施的门户枢纽地位,以现代化立体客货运枢纽体系和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为重点,构建具有对内对外桥 梁和纽带作用、拥有现代化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高效服务与衔接南亚东南亚国家及国内地区的区域性国际综合 枢纽。
滇中城市群是国家重点培育的19个城市群之一,是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 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带,是我国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重要增长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实施,滇中 城市群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doc资料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doc资料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文本图集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2011年6月项目名称: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委托单位:临沧市人民政府编制单位: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153)甲级协编单位:临沧市建设局院长:张京祥教授、注册规划师总规划师:朱喜钢教授、注册规划师顾问:崔功豪教授、注册规划师项目负责人:曹荣林教授、注册规划师曹建丰注册规划师项目组成员:戚红年注册规划师戴军注册规划师吴未副教授姚广峰工程师马斯伟规划师范宁规划师程寅助理规划师吴鹏助理规划师孙文军助理规划师郭伟助理规划师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市域城镇化发展战略 (8)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三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1)第四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2)第五节市域社会设施规划 (14)第六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 (15)第七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18)第八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9)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21)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4)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布局 (24)第七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6)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27)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8)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30)第四节其他用地规划 (30)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0)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33)第十章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36)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38)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8)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9)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39)第四节电信、广电与邮政规划 (40)第五节燃气规划 (40)第六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1)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1)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43)第十四章土地使用控制规划 (46)第一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导则 (46)第二节城市“五线”规划控制 (48)第十五章中心城区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49)第十六章城市分期发展指引 (50)第一节近中期建设规划 (50)第二节远景规划构想 (51)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52)第十八章附则 (52)图件目录图1 区位分析图一图2 区位分析图二图3 市域城镇分布与交通现状图图4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图图5 市域城镇职能等级结构规划图图6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图图7 市域交通规划图图8 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图9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图图10 市域生态功能区划图图11 市域旅游规划布局图图12 城市规划区范围及中心城区增长边界图图13 城市规划区空间布局规划图图14 城市规划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图15 城市规划区“四区”划定图16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现状图图16-1 临沧主城区土地使用现状图图17 中心城区用地评价图图18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图图19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方案构思图图20 中心城区规划结构分析图图21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1-1 临沧主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1-2 昔本-博尚城市片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2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2-1 临翔主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2-2 昔本-博尚城市片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3 中心城区公交及交通设施规划图图24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及住房建设规划图图25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图图26 中心城区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图图27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图28 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图图29 中心城区市政设施现状图图30 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图图31 中心城区给水工程规划图图32 中心城区污水工程规划图图33 中心城区雨水工程规划图图34 中心城区供电工程规划图图35 中心城区通讯工程规划图图36 中心城区燃气工程规划图图37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图图38 中心城区环卫设施规划图图39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图图40 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分区图图41 中心城区“五线”控制图图42 旧城区综合改造规划图图43 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图图44 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构想图第一章总则第 1 条规划修编目的为适应临沧市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协调城市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升临沧市的综合竞争力,满足临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特编制新一轮《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江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方案

江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方案

江川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方案(文字部分)一、修编背景1、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185号文件《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2、云南省政府批准成立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3、生态产业与旅游业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主导地位的提升;4、从99版总规实施的效果来看,城市建设只是在量上面有所变化,在质上面却没有大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根本问题。

二、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1、西部大开发继续深入推进,有利于江川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云南省“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3、滇中城市群的构建,江川地处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可以在更大空间范围寻求发展;4、江川地处“三湖”生态城市群的重心;5、玉溪“双百”现代宜居生态大城市建设思路的提出。

三、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四、规划区范围1、县域规划范围为整个江川县,包括一街道办事处四镇两乡范围850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江川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江川、江城、路居坝区及周边山体和两湖之间山体,总面积约为110.0平方公里。

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旅游带动战略;2、产业生态化战略;3、特色产业发展战略;4、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5、经济外向型战略;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战略六、城市性质滇中高源湖泊生态旅游城。

七、城市规模1、2015年:县城人口规模8.0万人,用地规模920公顷;2、2030年:县城人口规模11.6万人,用地规模1388.82公顷;第一部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八、县域总人口预测及城市化水平1、人口:2015年县域总人口约32.0万人;2030年县域总人口约41.0万人。

2、城市化水平:2015年县域城镇化水平为48.0%;2030年县域城镇化水平为65%。

九、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成“两心、两环、三轴”的发展格局。

“两心”:指南北两个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西城市群规划2011-2030年公示稿(上)作者:来源:云南房网添加日期:11年11月30日第一章总则在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区域(城市群)为单元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对外扩大开放的战略背景下,滇西地区作为我国西部极具发展特色与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滇西地区的发展应站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从加快推进我省重要桥头堡建设的角度,明确滇西城市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职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滇西区域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合作,最终实现滇西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为了更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协调好区域发展的各种关系,科学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滇西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及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原则第一条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改革力度;整合区域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滇西特色的发展模式,走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保护集约利用资源、能源,保护好自然、人文环境。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5)《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6)《云南省社会与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7)省政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滇西各州市相关政府文件第三条规划期限滇西城市群规期限为2011-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16-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第四条规划范围本次滇西城市群规划的范围本次城市群规划范围涵盖大理、德宏、保山三个州市级行政区及怒江两个县级行政区(泸水、兰坪)。

国土面积合计68015 km2,共包含252个城镇单元,其中5个街道办事处、122个城镇、125个乡集镇。

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滇西城市群全域。

第二层次:包括大理都市圈、隆腾芒都市圈、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带等重点次区域。

第五条规划原则1、优先保护永续利用保护滇西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

加强对区域性重大生态廊道、生态斑块,法定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以及城市水源地的保护。

加强对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的保护,有序引导开发利用。

2、统筹协调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合理的城乡体系结构,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与布局,建立城乡社会与公共服务体系。

有效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合理聚集。

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优先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努力壮大县域经济,提升边境口岸地区城镇发展水平。

3、因地制宜根据滇西自身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空间开发。

一切开发应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的容量之内,严禁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4、特色发展坚持走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运用市场机制,以产业新型化,特色化促进城镇化加快提高。

充分挖掘滇西的自然地理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弘扬云南边疆地域文化,并引导城镇建设的特色发展。

5、集约发展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开发水电资源,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坝区优质耕地。

提高土地利用的空间效率与结构效率,鼓励城镇建设利用地质条件较好的荒山、荒坡地,少占平坝耕地。

改变能源消费方式,逐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使用低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推行公共交通出行,逐步减少工业与城市的碳排放,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滇西这片人类的净土。

第三章目标与战略第六条定位目标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先行区及国际陆路大通道门户;我国民族和谐发展示范区;以发展外向型产业、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为主的云南省重要增长极和门户城市群。

第七条质量目标第八条总体发展战略在保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整合区域产业、人口、生态、人文资源,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极化发展大中城市,培育区域增长极。

全方位拓展与东南亚、南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推动矿产业、能源、进出口加工贸易、制造业、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优化城乡空间结构与人居环境,重点提升快速发展地区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增强滇西城市群整体活力、竞争力和辐射力,为滇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开放性的空间载体,支持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的实现。

第九条分项子战略1、生态安全战略立足滇西生态本底,因势利导,构筑区域安全的生态格局,延续川滇生态屏障余脉,为我国保存保护好战略性资源区域。

2、极化增长战略依托现有发展基础,有序引导优势资源要素向核心地区集中,培育一到两个地区增长极,通过率先发展,带动并辐射滇西地区发展。

3、外向型主导战略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通道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以瑞丽国家级重点实验区为先导,打造若干个外向型产业基地,推动外向型消费品加工制造业体系形成。

4、交通先导战略依托国家战略对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加快建设滇西高效交通体系。

建立健全以高速公路、铁路、城际、航空为主导的现代交通与物流体系,率先实现跨境经济走廊的全面高速化、大运量化,为进一步对外开放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加强群内各主要城市、城镇之间的城际联系,积极依托高效交通打造一小时核心经济圈。

5、特色化产业战略保护利用好滇西地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积极挖掘历史、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潜力,推动滇西旅游、文化创意、手工艺品、珠宝加工、影视传媒向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对滇西独特的农业、生物资源进行产业化改造,向深加工发展,形成滇西的特色产业体系。

6、城乡有序统筹战略实施“双向推进”战略,即以大理中心城市为核心向西辐射,瑞丽国家重点开放开发实验区为支点向腹地延伸,在条件成熟时期形成另一个区域增长极——隆腾芒次区域都市圈,最终实现主要走廊上增长核心的全面极化,以核心增长极作为带动辐射滇西城乡发展的重要支点,并通过轴廊进行扩散提升小城镇的数量与规模。

7、跨区域竞合战略滇西地处我国西南国境,应处理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关系,从竞争向竞争合作双赢的战略着眼,内引外联,利用自身的地缘区位优势,加强对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机遇,实现区域共同快速发展。

第四章滇西城市群空间布局规划第一节空间结构规划第十条空间发展结构空间结构:“一脊两核一区”。

一脊:依托西出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发展“脊带;两核:大理城市都市圈;隆腾芒都市圈;一区: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两条发展轴:一是依托滇缅印的西翼发展轴;二是联系丽江-大理-临沧东翼发展轴。

第十一条都市圈布局结构1、大理都市圈核心圈层:以大理市主城、祥云、弥渡、宾川、巍山构成的半小时通勤圈。

紧密圈层:以漾濞永平、南涧、洱源及小城镇构成的一小时通勤圈。

外围圈层:以鹤庆、剑川及若干小城镇构成的外围发展区域2、隆腾芒都市圈核心圈层:隆阳区、腾冲、芒市、龙陵构成的的半小时通勤圈。

紧密圈层:以梁河、盈江、陇川、施甸、昌宁及小城镇构成的一小时通勤圈。

外围圈层:瑞丽为核心,由沿边口岸及特色小城镇构成的外围发展区域。

3、区域绿核以横断山系-碧罗雪山、云岭余脉为骨架,大理点苍山脉、永平博南山和云台山,云龙天池、永平金光寺、苍山自然保护区形成的区域生态绿核,该区域生态条件优良应作为区域的重要生态保护地。

第二节生态功能分区与发展指引第十二条生态结构体系规划形成“一区、四廊、八核”的生态空间结构。

一区,即滇西北部至西部区域构成的区域性生态环境屏障区;四廊,即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构成的纵向生态廊道、澜沧江构成的纵向生态廊道、云岭——苍山构成的纵向生态廊道、玉龙雪山南部——鸡足山构成的纵向生态廊道;八核,即苍山洱海、南涧无量山、永平金光寺、清华洞、云龙天池、巍宝山、施甸南部区域、来凤山。

第十三条生态功能类型分区第十三条生态结构体系规划滇西城市群生态功能类型区组成第十四条生态功能类型分区指引(1)山林生态协调区保护措施:开展面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等工程,恢复面山植被,加快兰坪、漾濞等地区的林权制度改革,协调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的发展,转化林业资源粗放利用模式,逐步形成特色经济林、林浆纸、林化工及生物质能源、林下非木资源开发利用、木材加工的产业发展格局。

加快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保护森林资源。

(2)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措施: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物多样性区域的开发与利用,对已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在山脚、陡坡等敏感地区进行重点绿化;城镇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相协调,避免城镇用地侵占保护区;产业发展结合城镇资源特色,在滇西区域适当发展生态旅游,同时,注重滇西水能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3)水源涵养生态协调区保护措施:加快剑川、鹤庆、宾川等地区的整体水资源保护,控制城镇污染物总量的排放,统筹协调湖泊、河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的发展,减少饮用水源地水源涵养的开发和工业污水对湖泊、河水流域的污染。

(4)城镇密集生态协调区保护措施:从区域整体出发,优化和调整大理等中心城镇产业结构,鼓励低碳产业的发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指标。

优化城镇内部生态环境,强化各种类型和级别的城镇公共绿地建设,严格保护与城镇建设密切的外围山体林地。

加快城镇饮用水源工程建设,统筹九大高原湖泊的截污工程和城镇排污工程建设,保证湖泊、河流水质安全。

(5)城镇点状生态协调区保护措施: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逐渐转变为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模式;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加快农村新能源利用和截污工程建设,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发展新型农业,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

第十五条环境承载力提升规划1、土地环境保护对策通过开发未利用土地和寻求耕地的异地代保增加可利用土地总量,通过耕地整理、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等补充耕地。

2、生产清洁环保对策全面实行清洁生产计划,建立健全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形成市场引导、企业自觉实施和政府积极推进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机制,研究、开发和推广一批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

滇西各工业园区特别是滇西西部及西北部工业园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下降和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

3、节能节水对策强化节约意识,加强水资源和能源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针对滇西主要工业行业耗能耗水较高、节水潜力较大的实际情况,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长期战略方针,深挖各行业节水潜力,建设节水型工业,发展节水型农业,不断提高用水效率。

第三节产业聚集区布局规划第十六条产业发展战略1、改革与振兴具有一定优势的资源开采行业、初级加工业;动力欠缺、潜力不足的现状规模产业,使之成为具有滇西地区影响力的产业。

2、强化资源、能源条件充分、技术日臻完善、市场需求广泛、较具先进性的产业,使之具有东南亚地区影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