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历史文化百问——襄阳因何而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襄阳的得名,曾有过“襄阳因襄山而得名”的“襄山说”和襄阳因汉水而得名的“汉水说”。
“襄山说”的根据主要是两条:一是《汉唐地理书抄》所说“襄阳在襄山之阳为名”;另一条是《读史方舆记要》所记载的:襄阳“城西五里有襄山”。古人称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拿古代地图、地理史料同襄阳地形核对,襄阳城西、城南有山,?在山之北,因此不能称其为阳。
持“汉水说”者认为,汉江学名汉水,流经襄阳的一段又称襄江、襄河、襄水。古人称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襄阳名称的来历,应是由于古时襄阳位于改道之前的襄水之北而得名。他们认为,襄阳原属襄江中的洲岛地形,处于荆州至樊城的要道上,古时是一个重要的渡口集镇。襄江河水从西北而来,流到襄阳西十里的万山,改变了水流受力的方向,使河床北移(变支流为主流),河泓移至今襄阳、樊城中间。而襄阳、岘山间的河床逐年淤平,旧河床部分形成了“牛轭湖”。襄阳洲岛地与岘山相接,市区日趋繁荣,襄阳便成为古代重镇之一。
对于这种说法,不同意见认为,汉水在襄阳附近并没有改过道,襄水不是指的汉水。目前,至少有5条史料可以说明这一意见:一是习凿齿的《襄阳记》云:“(襄阳)城本楚之下邑,檀溪带其西,岘山亘其南,为楚之北津戍。楚有二津,谓从襄阳渡沔,自南阳出方城关是也。”这是提到沔水就是现在的汉水,这就是说,襄阳在春秋战国时已是楚国北部的城邑,它北枕汉水,而不是南枕沔水。二是《水经注.沔水》篇记载:“沔水又东迳万山北,”“(襄阳)城北枕沔水,即襄阳县之故城也。”这里也明确说襄阳在汉水之南而不是汉水之北。三是《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秦兼天下,自汉(水)以北为南阳郡,今邓州南阳县是也。汉(水)以南为南郡,今荆州是也。”同治年间《襄阳县志.沿革》载:“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以刘表为荆州刺史,徙治襄阳,万山以东,汉水之南,为襄阳境;万山以西,汉水之北,则为南阳邓县境。”四是盛弘之的《荆州记》、郭促产的《荆州记》、鲍至的《南雍州记》、吴从政的《襄沔记》、以及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都明确记载襄阳与樊城隔汉水对峙。这些都说明,在襄阳得名之后,其地理没有发生过重大变化。五是从襄阳周围地理看,至今没有发现足以证实汉水曾经沿襄阳城南流经而后来改道的遗迹。虽然明天顺年间《襄阳郡》、《明史.地理志》、《读史方舆纪要》都有把汉水流经襄阳这一段称“襄水”、“襄江”、“襄河”的记载,但这些
都是以汉水流经襄阳以后而得的别称,其得名在襄阳得名之后,而不是在襄阳得名之臆。因此,襄阳并不是因汉水而得名。
襄阳得名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襄阳在襄水之北。襄水是指襄阳城南一条独立的水系。《水经注.沔水》记载:“沔水又东,合檀溪水。水出县西南柳子山下,东为鸭湖……溪水自湖两分。北渠即溪水所导也……又北,径檀溪,谓之檀溪……西去城里余,北流往于沔,一水东南出。应劭曰:‘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是水当即襄水也。城北枕沔水,即襄阳县之故城也。”《元和郡县图志》也明确记载:“(襄阳)在襄水之阳,故以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