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图形化设计综述

合集下载

《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媒体行业中的应用》的文献综述

《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媒体行业中的应用》的文献综述

《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媒体行业中的应用》的文献综述摘要:BIM技术被誉为建筑行业的革命性信息化工具,目前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未来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必定是对新技术的应用。

本篇文章主要提出了BIM技术应用在建筑行业的影响,BIM技术是对工程项目建设全程的动态跟踪,亦是对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信息数据的集成与信息共享。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媒体行业;数字媒体一、引言当前,数字媒体技术在数字绘画、插图、雕塑、音乐、声音设计、动画和游戏设计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数据可视化和跨界创作等趋势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发展。

然而,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教育变革、行业影响等挑战与机遇。

数字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艺术设计的创作方式,还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可能性。

本文旨在分析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正文一、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能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和丰富的表达方式。

通过数字绘画、插图、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影像处理、音乐、声音设计、动画和游戏设计等领域的应用,艺术作品能以更丰富、更多样的形式呈现。

数字媒体技术为艺术创作带来了创新和扩展的可能性,提高了创作过程的效率性和便捷性,增强了艺术作品的互动性、体验性和传播性,使艺术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一)数字绘画和插图数字绘画和插图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日益普及。

借助数字绘画软件和绘图板,艺术家们能够更加灵活地创作和编辑作品,实现更为精确的线条和色彩表达。

数字插图已在诸多出版物和广告中频繁出现,成为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数字技术,插图创作效果更为丰富多样。

(二)数字雕塑和建筑设计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雕塑和建筑设计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

《2024年虚拟现实综述》范文

《2024年虚拟现实综述》范文

《虚拟现实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技术。

作为一种高度沉浸式的技术体验,虚拟现实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

本文将对虚拟现实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进行全面的综述。

二、虚拟现实的发展历程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早期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军事和航天领域。

近年来,随着硬件设备和技术的成熟,虚拟现实逐渐渗透到娱乐、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成为了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三、虚拟现实的技术原理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和传感器技术。

首先,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创建虚拟环境,生成逼真的视觉效果。

其次,通过传感器技术捕捉用户的动作和声音等输入信息,实现人机交互。

最后,通过头戴式显示器等设备将虚拟环境呈现在用户眼前,使用户产生高度沉浸式的体验。

四、虚拟现实的应用领域1. 娱乐游戏: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通过高度逼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2. 教育培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场景,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在医学、军事、工程等领域,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培训。

3. 工业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可用于产品设计和模拟,帮助企业提高设计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医疗健康:虚拟现实技术可应用于手术模拟、康复训练和心理咨询等领域,帮助医生提高手术技能,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5. 旅游与地产: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用户可以体验到不同地域的风景和文化,或者参观未建成的地产项目,为旅游和地产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五、虚拟现实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首先,硬件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将提高用户体验和沉浸感。

其次,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使虚拟环境更加智能和个性化。

数据可视化分析综述

数据可视化分析综述

数据可视化分析综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可视化分析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对数据可视化分析进行综述,包括发展历程、方法、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

一、数据可视化分析的发展历程数据可视化分析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应用于商业领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可视化分析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科学、工程、医学、社会学等。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可视化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已经成为人们理解和解释数据的重要手段。

二、数据可视化分析的方法数据可视化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可视化的实现方法。

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数据可视化分析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收集和整理需要进行分析的数据。

数据采集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调查问卷、数据库查询、API接口等。

2、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重、格式转换等操作,以便于进行后续的可视化分析。

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包括数据清理、数据变换、数据归一化等。

3、数据可视化的实现方法数据可视化的目的是将数据以图形或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于人们理解和分析。

数据可视化的实现方法包括图表法、图像法、动画法等。

其中,图表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三、数据可视化分析的应用场景数据可视化分析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商业领域在商业领域中,数据可视化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市场分析、营销策略制定、财务管理等方面。

通过数据可视化分析,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制定更为精准的营销策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2、科学领域在科学领域中,数据可视化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医学成像、物理模拟等方面。

通过数据可视化分析,科研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科学现象,加快研究进程。

3、工程领域在工程领域中,数据可视化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桥梁结构分析、能源优化等方面。

通过数据可视化分析,工程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筑结构和桥梁的受力情况,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儿童图形化编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儿童图形化编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儿童图形化编程教学设计与实践1.引入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编程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门槛不高的技能,纵观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游戏,编程已经无处不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在儿童编程领域。

同时,儿童编程教育也逐渐成为了各国政府重视的领域。

因此,设计一门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的儿童编程课程不失为一项重要而创新的工作。

2.教学综述本教学在Scratch平台上进行,以儿童编程教育的应用价值为导向,使儿童能够通过编程学习获得更好的动手实践经验,进一步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分为几个部分:2.1 软件介绍介绍Scratch平台的相关信息,以及基本的使用方法,让孩子对Scratch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2 Scratch的基础教程教授Scratch的基础知识,包括如何选择角色、如何添加角色、如何编辑角色、如何绘制背景、如何设置动作等,让孩子自行探索Scratch平台的基本操作方法,然后在实践教学中学习Drag and Drop式编程。

2.3 模块式编程从Scratch的主要编程原理出发,通过教授Scratch语言的箱子、积木、报告、操作符等核心模块,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有更深入的了解Scratch平台的编程模式,更好地发挥Scratch平台的优势。

2.4 实践应用通过集中课程设计来进行实践应用教学,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整个项目的开发和实现,并探讨自己遇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它们。

在实践应用教学中,允许孩子发挥他们的创造发挥并编写自己感兴趣的程序,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目标3.1认识Scratch平台的优势和应用价值,了解Scratch平台的基本操作方法。

3.2掌握Scratch平台的基本编程语法和便签,熟练运用Scratch平台提供的积木,箱子,报告及操作符。

3.3鼓励孩子对Scratch平台进行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

EDA课程综述

EDA课程综述

EDA课程综述目录一、EDA技术的发展 (2)二、EDA系统框架结构 (3)三、EDA技术的基本特征 (3)1、“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 (3)2、ASIC设计 (4)3、硬件描述语言 (4)4、EDA的一般设计步骤 (4)四、EDA技术的发展趋势 (5)五、我国EDA技术的出路 (6)六、总结 (7)九、参考文献 (7)综述EDA技术前言:人类社会已进入到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信息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产品的进步。

现代电子产品在性能提高、复杂度增大的同时,价格却一直呈下降趋势,而且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实现这种进步的主要原因就是生产制造技术和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高新电子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微电子技术和现代电子设计技术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的两个环节,严格的说,EDA技术应该是这两者的结合,是这两个技术领域共同孕育的奇葩。

本次课程综述主要对EDA技术的现状,发展概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一定的讨论与分析,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得知,EDA技术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他依赖于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在EDA工具软件平台上对以硬件描述语言HDL为系统逻辑描述手段完成设计文件。

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逻辑化简,逻辑分割,逻辑综合,结构综合以及逻辑优化和仿真测试,直至实现既定的电子线路系统功能。

一.EDA技术的发展回顾近30年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将EDA技术分为三个阶段。

(1) 七十年代为CAD阶段,这一阶段人们开始用计算机辅助进行IC版图编辑和PCB 布局布线,取代了手工操作,产生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概念。

(2)八十年代为CAE阶段,与CAD相比,除了纯粹的图形绘制功能外,又增加了电路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并且通过电气连接网络表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以实现工程设计,这就是计算机辅助工程的概念。

CAE的主要功能是:原理图输入,逻辑仿真,电路分析,自动布局布线,PCB后分析。

(3)九十年代为ESDA阶段。

计算机图形学文献综述

计算机图形学文献综述

计算机图形学论文学 号: 11001010123专 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 级: 110010101 姓 名: 王俊才 指导教师: 傅由甲一.摘要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简称CG)是一种使用数学算法将二维或三维图形转化为计算机显示器的栅格形式的科学。

简单地说,计算机图形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图形、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计算、处理和显示的相关原理与算法。

计算机图形学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个独立分支已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

一方面,作为一个学科,计算机图形学在图形基础算法、图形软件与图形硬件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当代几乎所有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用来加强信息理解和传递的技术和工具。

计算机图形学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然而它的发展却十分迅速。

我国的主要高校都开设了多门计算机图形学的课程,并有一批从事图形学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研究所。

在浙江大学建立的计算机辅助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从事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关键词:实现2D/3D 图形的算法,纹理映射,发展简史,发展趋势二、计算机图形学中运用到的技术算法(1)OpenGL 实现2D/3D 图形的算法OpenGL(全写Open Graphics Library)是个定义了一个跨编程语言、跨平台的编程接口的规格,它用于三维图象(二维的亦可)。

OpenGL是个专业的图形程序接口,是一个功能强大,调用方便的底层图形库。

OpenGL是个与硬件无关的软件接口,可以在不同的平台如Windows 95、Windows NT、Unix、Linux、MacOS、OS/2之间进行移植。

因此,支持OpenGL 的软件具有很好的移植性,可以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

由于OpenGL是图形的底层图形库,没有提供几何实体图元,不能直接用以描述场景。

但是,通过一些转换程序,可以很方便地将AutoCAD、3DS/3DSMAX等3D图形设计软件制作的DXF和3DS模型文件转换成OpenGL 的顶点数组。

数据可视化研究综述

数据可视化研究综述

数据可视化研究综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可视化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和分析方法。

本文将从数据可视化的定义、应用领域、技术手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数据可视化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数据可视化的定义数据可视化是指通过图表、图形、地图等可视化手段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直观、易于理解的形式。

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从而发现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规律。

二、数据可视化的应用领域数据可视化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商业、金融、教育、医疗等。

在商业领域,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企业分析销售数据、市场趋势和用户行为,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在金融领域,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走势和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支持。

在教育领域,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从而实施个性化教育。

在医疗领域,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医生分析患者的健康数据和病历,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三、数据可视化的技术手段数据可视化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图表、图形、地图和可交互式界面等。

图表是最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形式,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图形则更加灵活多样,可以通过绘制点、线、面等来展示数据。

地图则适用于展示地理信息和空间分布,常用的地图类型包括热力图、散点图和流向图等。

可交互式界面则可以让用户自由地探索数据,通过选择、过滤和操作等方式进行交互。

四、数据可视化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可视化的未来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首先,可视化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可以自动识别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提供更加精准的分析结果。

其次,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与数据可视化相结合,提供更加沉浸式和直观的数据展示方式。

再次,数据可视化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提供更加友好和直观的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探索和分析。

最后,数据可视化将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数据可视化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和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知识图谱构建方法比较综述

知识图谱构建方法比较综述

知识图谱构建方法比较综述知识图谱是一种描述知识关系的图形化结构,它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和理解大量的复杂数据。

构建一个高效可靠的知识图谱对于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知识图谱构建方法进行比较综述,以帮助读者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构建方法。

1. 传统方法传统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通常基于人工标注和手工规则,需要大量专家的参与和时间成本。

这些方法包括数据抽取、实体识别、关系抽取等。

虽然这些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准确性,但效率较低且易出错。

2. 自动化方法随着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方法成为知识图谱构建的热门选择。

这些方法通过训练模型从大规模数据中自动提取知识。

其中,有两种常见的自动化方法:2.1 基于统计的方法基于统计的方法利用大规模语料库进行模型训练,例如使用词向量模型来表示实体和关系。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处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但缺点是容易受到数据质量和语言变化的影响。

2.2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知识抽取,例如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或循环神经网络进行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

这种方法可以处理更复杂的语义表达,但也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和计算资源。

3. 半自动化方法半自动化方法是传统方法和自动化方法的结合,旨在提高构建效率和准确性。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人工标注的数据作为训练集,然后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自动化知识抽取。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专家知识,并减少人工参与的工作量。

4. 基于迁移学习的方法迁移学习是一种将在一个领域中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另一个领域的方法。

在知识图谱构建中,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图谱作为预训练模型,然后根据新的数据进行微调和更新。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构建效率,还可以提高知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5. 结合多种方法为了提高构建效果,也可以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例如,可以先使用自动化方法进行初步的知识抽取,然后使用传统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标注和规则定义,以提高知识图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人工智能对视觉传达设计影响的研究综述

人工智能对视觉传达设计影响的研究综述

人工智能对视觉传达设计影响的研究综述一、人工智能技术概述人工智能(AI)是一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新技术科学。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等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及其历史视觉传达设计是指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信息的设计。

这种设计形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壁画、雕刻等艺术形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包括广告、品牌形象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领域。

三、人工智能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1. 自动化设计: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自动进行图形设计、排版和色彩搭配等工作,提高设计效率。

2. 数据驱动设计: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为设计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设计建议。

3. 智能交互设计: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设计师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交互设计,提高用户体验。

四、人工智能对视觉传达设计的积极影响1. 提高设计效率: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完成重复性的工作,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创意设计。

2. 增强设计效果: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为设计师提供更好的设计建议,提高设计效果。

3. 拓宽设计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得到了进一步拓宽,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

五、人工智能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负面影响1. 缺乏创新性: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导致设计师的创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下降,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

2. 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人工智能的设计和应用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可能引发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

3. 技术依赖:过度的技术依赖可能导致设计师的技术水平下降,从而影响设计效果。

六、人工智能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面临的挑战1. 法律和伦理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入,法律和伦理问题逐渐显现,例如知识产权、隐私保护等。

2. 技术发展水平: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可视化分析综述

数据可视化分析综述

数据可视化分析综述数据可视化分析是指通过图表、图形等形式将数据进行展示和解读的过程。

数据可视化分析旨在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趋势,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洞察。

本文将从数据可视化分析的概念、意义、方法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数据可视化分析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数据本身是抽象的,不易理解和处理。

通过可视化展示,数据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呈现出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

2. 发现数据关联和趋势:通过可视化展示,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和趋势,帮助人们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3. 提取有用信息和洞察:通过可视化分析,人们可以更容易地从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洞察,发现问题和优化方案。

4. 支持决策和行动:数据可视化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更直观地了解数据,为决策和行动提供支持和指导。

二、方法数据可视化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图表和图形:图表和图形是最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分析方法。

柱状图可以直观地比较不同组的数据,折线图可以展示数据的趋势变化,散点图可以展示数据之间的关联等。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将地理空间信息与数据可视化分析相结合,可以将数据在地图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通过GIS,人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地理空间上的数据分布和关系。

3. 交互式可视化:交互式可视化是指用户可以对可视化结果进行交互操作,例如通过缩放、过滤、筛选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探索和分析。

交互式可视化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数据探索和分析。

4.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建立连接,将数据可视化展示在现实环境中。

通过VR和AR,人们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和理解数据。

三、发展趋势数据可视化分析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未来还将继续发展和演进。

以下是数据可视化分析的主要发展趋势:1. 多源数据整合:随着数据来源的增多和多样化,数据可视化分析将面临更高的挑战。

《2024年三维CAD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2024年三维CAD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三维CAD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三维CAD技术以其直观、精确、高效的特点,在产品设计、制造、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三维CAD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二、三维CAD技术研究进展1. 技术基础三维CAD技术是基于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综合应用。

其核心技术包括三维建模、渲染、分析、优化等。

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升,三维CAD技术的建模精度和渲染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2. 三维建模技术三维建模是三维CAD技术的核心。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开发出多种建模方法,如表面建模、实体建模、边界表示建模等。

这些方法在模型精度、速度、易用性等方面各有优劣,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等领域的产品设计。

3. 渲染与可视化技术渲染与可视化技术是提高三维CAD模型真实感的关键。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改进光照模型、纹理映射、抗锯齿等技术,提高了三维模型的渲染效果。

同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引入,使得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更加逼真。

4. 分析与优化技术三维CAD技术不仅用于产品设计,还广泛应用于产品性能分析、优化等领域。

研究者们通过开发各种算法,如有限元分析、优化算法等,提高了产品性能分析的精度和效率。

同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为产品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发展趋势1. 云计算与三维CAD技术融合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云计算与三维CAD技术的融合成为趋势。

通过云计算平台,用户可以实时共享三维模型数据,实现协同设计、异地设计等功能。

这将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

2. 人工智能与三维CAD技术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为三维CAD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建模、智能优化等功能。

这将极大地提高设计精度和效率,降低设计人员的负担。

数字界面用户信息获取的可视化研究综述

数字界面用户信息获取的可视化研究综述

数字界面用户信息获取的可视化研究综述ZHANG Wei-wei;WU Xiao-li;HUA Fei【摘要】界面信息的可视化是将复杂无序的信息进行图形化、符号化以增强数据呈现效果,并发现数据中隐藏的特征、关系和模式以提高用户观察、浏览数据的效率.用户获取信息绝大部分依赖视觉获取,探索用户的视觉认知过程利于界面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研究,使界面更好地适应于操作人员.本文对用户信息获取的视觉认知过程和界面信息可视化方法进行了探索归纳,并研究了相关文献,提出了个人的评述与展望.【期刊名称】《科技视界》【年(卷),期】2018(000)033【总页数】4页(P32-35)【关键词】信息界面;可视化;视觉认知;信息获取【作者】ZHANG Wei-wei;WU Xiao-li;HUA Fe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11 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和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界面用户信息的获取也愈加复杂。

复杂的数字化人机交互界面让用户几乎达到信息辨别、认知、和理解的认知负荷极限。

如何通过设计提高用户对界面信息的认知绩效,增强复杂信息的交互效率和准确性、保障系统高效运行,已成为设计科学、认知科学、系统工程、人机功效学等学科和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由此一个试图研究大规模数据信息的视觉呈现,利用图形图像的视觉呈现技术与方法,将数据信息转化成图形语言帮助人们快速理解和分析数据信息的研究领域变得越来越受关注——信息可视化研究。

信息可视化是作为一种外部显示手段弥补认知资源有限的不足,帮助人将内部认知和记忆问题转化为感知系统问题[1]。

这种外部显示也被称为外部记忆,可视化因此被认为是人记忆能力的拓展和延伸[2]。

另一方面,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通道,超过50%的人脑功能用于视觉的感知,包括解码可视信息、高层次可视信息处理和思考可见符号[3]。

因此在进行信息可视化的过程中对于人的视觉认知规律、心理认知过程方面的研究也必不可少。

信息可视化研究概述

信息可视化研究概述

信息可视化研究概述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各种先进的技术被应用到生产以及生活活动之中。

其中可视化技术就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体现。

通过信息可视化,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分析数据,此时使用人能够非常直观的查看数据,进而得知其中隐藏的关系等。

如今该项技术被大范围的运用,具体来讲主要被用到如下几个层面中:数据挖掘可视化、网络数据可视化、社交可视化、交通可视化、文本可视化、生物医药可视化等。

标签:信息可视化;可视化技术;人机交互;数据挖掘可视化技术最早被人们运用是上个世纪的末期,通过将其合理的运用信息工作中,我们能够将信息精准的变化为视觉模式,能够便于我们更加直观的查看数据,此时使用人能够很直观的分析数据,便于我们得知其中隐藏的各种联系,在过去的时候很显然这是无法做到的。

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之后,由于电脑技术高速发展,此时数据处理工作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局面,其处理能力明显提升,而且方式也明显增加,此时使用人能够随意地查看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内容,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

1 信息可视化的过程1.1 Card信息可视化模型在Card等提出的信息可视化模型中,我们可将其过程分成三个具体的步骤,即:原始数据到数据表的转换、数据表到可视化结构的转换、可视化结构到视图的转换。

1.2 信息可视化过程按照上述的模型,我们可以将该可视化活动分成如下的几个步骤。

第一,预处理数据。

具体来讲,把获取的信息提前处理,方便人们理解,便于将其录入到模块之中。

而预处理内容包括数据格式及其标准化、数据变换技术、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等。

对于一些特殊的数据还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比如要降维。

第二,绘制。

通过绘制我们可以将数据变成具体的图形。

具体来讲在绘制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使用人的需求,然后再结合该技术加以体现。

第三,显示以及交互。

所谓的显示,具体来讲是把绘制得到的图形,依据使用人的规定对其合理输出。

同时还应该将使用人反馈的内容合理的传输给软件,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人机互动。

信息演绎之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图形的信息转换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演绎之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图形的信息转换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息演绎之美——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图形的信息转换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形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计算机技术。

图形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游戏开发、影视后期制作、建筑设计、医学图像处理等众多领域。

然而,图形处理技术的应用到底为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和效益,是否能够将图形处理技术应用得更加高效、人性化?这些都需要对图形的信息转换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究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图形的信息转换问题,通过对图形转换过程中的数据处理、算法、图像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图形处理技术的应用效率和成果质量,为数码艺术和视觉传达专业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创新方法。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一)研究内容1.图形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2.图形信息转换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研究;3.图形信息转换研究中的算法研究;4.图形信息转换研究中的图像质量分析;5.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二)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对图形处理技术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了解该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分析;2.实验研究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模拟图形信息转换过程进行试验,从而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可行性;3.数学分析法: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图形的信息转换过程进行数学分析和模拟实验,从而提出更加高效、人性化的图形处理技术。

三、预期成果和研究难点(一)预期成果1.设计一套科学的图形信息转换算法,提高图形的处理效率和成果的质量;2.对图形信息转换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做出深度探究,为数码艺术和视觉传达等专业领域提供新的理论支持;3.提供准确、可靠的数学模型,为图形信息转换提供有效的规范和指导。

(二)研究难点1.图形的信息转换过程中存在多种未解决的问题,如图像扭曲、处理效率低下等;2.图形信息转换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研究难度较大;3.技术发展迅速,研究要求精益求精,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1-6月:文献综述和问题研究;7-12月:算法研究和实验设计。

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

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

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导言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通过将各种概念和信息以一种树状的结构进行展示,有助于思维的整理和表达。

自从1960年代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赫(Tony Buzan)提出以来,思维导图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始研究思维导图的国家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旨在对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的发展进行综述,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的起源和发展我国的思维导图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对思维导图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推广。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

理论研究方面,研究者主要关注思维导图的认知过程、信息处理和记忆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实践方面,研究者试图探索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学科成绩。

二、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的成果和进展在我国的思维导图研究中,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教育、心理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

以下是对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的概述。

1. 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思维导图被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研究表明,采用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创造性思维等。

此外,也有一些研究关注思维导图教学法在不同学科和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2. 心理学领域在心理学领域,思维导图被用于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和信息处理。

一些研究关注思维导图对记忆和学习效果的影响,发现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和记忆。

另外,也有一些研究探索思维导图与其他心理学概念的关系,例如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等。

3. 管理学领域在管理学领域,思维导图广泛应用于项目管理、团队合作和决策分析等方面。

研究发现,思维导图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复杂信息的整理和理解,提高团队的沟通合作效率,并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Python技术在数据可视化中的研究综述

Python技术在数据可视化中的研究综述
[7] 何佳,惠建忠,王曙东,洪晓媛,王阔音.Python在 CINRAD风暴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J].气象科 技,2020,48(03):374-379.
[8] 刘艳玲,姚建盛.Python在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J],福建 电脑,2020⑶:68-70,
⑼罗博炜.基于Python的数据可视化[J].信息记录材 料,2019,020(012):72-74.
然后做出相应的免疫反应。从而保证生物体自身的安全。如 图3所示为人工智能免疫算法的基本步骤。从简单定义上来 说,人工智能免疫技术就是将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进行有 机的融合,从而形成完整的智能化系统、通过建立而成的免 疫系统能够对网络的正常与异常进行有效的判别,从而达到 保证计算机网络不受外界干扰的目的。
2008年在世界著名的TI0BE编程通用语言榜单上完全 成为编程黑马,现在世界排名第三,成为TI0BE2018编程通用 语言,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排名第一,在编程脚本语言编写 工程技术研究领域排名第一,在电子系统测试工程技术研究 领域排名第一。除此之外,Python还在微机编程和电子信息 科学理论计算电子数据技术发展两个不同方面都己经是一 直占据着重要的技术领导者这个社会地位。
Review of Python Technology in Data Visualization
Xiao Huiming (Guidaojiaoto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Absrt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ainstream Python visualization library, which can quickly realize data preproces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mining, etc., and use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data analysis for graphical analysis processing to display data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and conveniently. At the same tim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data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accurate decision-making. It will b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in the future with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words: Python technology; data; visualization

CAD系统智能设计技术综述

CAD系统智能设计技术综述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7年第8期JIS UANJI Y U XIA ND A I H UA总第144期文章编号:100622475(2007)0820011203收稿日期:2006207231作者简介:范瑜(19782),男,江西新余人,广东培正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

C AD 系统智能设计技术综述范 瑜(广东培正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广东广州510830)摘要:主要讨论了智能CAD 系统设计的概念、特点及其关键技术)))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方法、基于规则的智能设计方法、基于案例的智能设计方法、基于原型的智能设计方法、基于约束满足的智能设计方法。

关键词:智能CAD ;专家系统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D iscussion of In telligen tized Design T echnology of CAD Syste mFAN Yu(Depa rt m en t of Co m puter Infor m ati on M anage m ent ,Guang dong Pe izheng College ,Guangz hou 510830,Ch i na)Ab stra ct :The paper m a i n l y d i scusses about t he I CAD system,i nc l ud i ng co ncept ,charac teristic ,and key techn i que of the ICAD syste m )))OOD(Ob jectO riented Desig n),desi gn m ethod based on rule ,desi gn m ethod based o n archetype ,des i gn me t hod based on cases ,desi gn me t hod based on restrictio n K ey w or ds :ICAD ;expert syste m1 智能CAD 系统的概念CAD 设计是一个含有高度智能的人类创造性活动,C AD 系统引入知识工程,从而产生智能CAD 系统。

大数据与信息可视化文献综述

大数据与信息可视化文献综述

大数据与信息可视化文献综述作者:王怡人来源:《工业设计》2018年第04期摘要:本文首先对对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可视化概念进行解读、辨析和研究,在理解了大数据与信息可视化的概念之后,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现在已有的呈现方式、评估方式、技术手段和工具,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下可视化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可视化;用户数据信息可视化是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交叉学科,是艺术和科技的融合。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接受数据的要求是快速、高效、准确的。

设计师在设计一个好的数据可视化时,在符合信息真实性的同时,将大量的数据通过图像等手段将抽象难以理解的数据整理成受众方便理解的形式,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艺术设计等各种学科领域。

笔者在阅读了国内外多篇文献后将它们的各种理念,方法等总结如下。

1数据的含义数据(Date),是用来描述科学现象和客观世界的符号记录,是构成信息和知识的基本单元。

数据是没有进行加工处理的事实,也就是说单个数据之间互不相关,独立存在,人们用一定的方式将其排列或表达就使之间有了意义,供专业人员进行交流、描述、解读。

大数据是具有4个特点的数据——数据量大(Volume)、变化速度快(Velocity)、数据类型多样化(Variety)与价值密度低(Value)。

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说,大数据是结构复杂、数量庞大、类型众多的数据集合。

通俗来说,大数据就是海量资料。

在效率至上的时代,其规模巨大而人工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并整理出通俗易懂的内容。

从而又孕育出大数据技术——处理、管理等大数据技术。

可视化,不仅仅是可以看见,更多的是指易于理解。

是把复杂的、不直观的、不清晰、难于理解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以便于传播、交流和沟通,以及进一步的研究。

可视化不限于视觉层面,除了结合国标、文字、表格、录像等形式、也可以结合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并加入交互处理的技术,理论和方法,让用户易于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一、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及基本范围的厘定
1.信息图形设计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今天的设计是以信息的眼光和角度去看待设计,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图形就承担信息传播的角色。

信息图形设计是指基于视觉图形基础上的信息设计,可以说是“从视觉着眼,从信息着手”。

它来源于传统图形符号的顺延、来自于其他形式的转化。

从接受信息的角度看,视觉是最基本的传播途径,所以要求设计者在信息传达的时候要注意其功能性、表现力以及趣味性,基本上所有的信息图形化应用都是一个或多个变量的组合。

信息图形设计的众多优点恰好迎合了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化需求,信息传播与图形融合的传达方式,是满足社会高效、快速信息发展的最佳方式之一。

信息图形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主要的类别有图标,图形,插图三类。

本文所研究的文化创意产品中的信息图形设计主要是插图类型。

2.文化创意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技术为基础,以消费为目的,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兴产业。

在文化创意产业学界,至今没有形成比较统一和权威的解释来表述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

各国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众说纷纭,甚至不同的国家、地区和相关组织对其称位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表达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内涵。

如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要素,商业价值,产业属性等等,这些给予了我们对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基本认识。

综合分析可知,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主要是指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活动的集合,强调创造、文化、时代适应性和知识产权等因素的作用。

文化创意产品顾名思义,在大的范围内以文化为基础,发挥创意去设计研发的产品叫做文化创意产品。

文化创意产品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笔者主要从设计学的角度与视觉传达相关的对涉及符号学、图形研究的文化创意产品进行探讨,所以本文研究的多是具有固定视觉形态的文化创意产品。

二、选题缘由与学术基础综述
1.选题缘由
笔者偶然间在微博中看到一句话“图像取代了文字,却拯救了阅读”,触动颇深。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传播媒体国际化,信息资讯膨胀,原来以文字为主体的单调的信息传播方式受到了冲击。

而借以图形方式传达信息的高效传播发展开来,也将是今后的必然发展趋势。

信息图形化是视觉传播中最直接、最醒目、最易懂的表现方式之一,在视觉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读图时代”。

它不同于远古时期以记录为目的的信息图形,而是一种更具有传播功能和美学价值的视觉形态。

将这样一种具有普遍认可度的表达方式运用于文化创意产品中,这引发了笔者想要对其进行探索的欲望。

2.学术基础综述
关于信息图形设计的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信息图形文化创意产品的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与方法
1.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以信息图形化设计为核心,以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为出发点,对信息图形文化创意产品的当代发展进行探索。

主要内容由绪论、主题论述、结论三部分构成,主体论述分为五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2.研究的基本思路
(1)采用文献研究法,笔者在写作过程中查阅大量的文献作为参考依据,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等网络资源,搜索了有关信息图形设计和文化创意产品的文献,以及国内国际最新研究成果,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国际国内文创产品不同时期发展特点的比对分析,试着寻找和归纳出信息图形化设计对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意义,提升本研究的科学性。

(3)利用实物研究法,实物作为一种较为直接的研究对象,最具真实性、代表性和说服力,笔者对各地旅游纪念品、会展文化创意产品、视觉形象系统文化创意产品中现有的信息图形文创产品进行综合剖析,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手机和记录。

(4)采取跨学科研究法,打破既往单一学科的研究界限,涵盖艺术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在更广阔的学术视野里,进一步深入分析信息图形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

(5)结合真实案例分析法,以笔者设计的实际项目为例,对信息图形化设计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了解实际操作中的具体运用。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及意义
1.创新之处
五、参考文献
[1]帕特里克·弗兰克.视觉艺术原理[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徐恒醇.设计符号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1998
[4]肖勇,张尤亮,图雅.信息设计[M].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
[5]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图像宇宙论[M].中国人民出版社,2013
[7]李珊珊.台湾创意文化商品个体化转向[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2
[8]候博.基于资源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中国地质大
学,2009
[9]张尤亮.信息图形设计——信息图形设计在视觉传达领域的应用[D].中央美
术学院,2010
[10]王斌.中国古代信息图表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09
[11]钟渠盛,插画在中国文化创业产业中的专业化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
[12]蔡璐.信息图形设计的形式与价值[D].中央美术学院,2014
六、提纲
信息图形化设计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信息图形化设计概述
第一节起源
第二节发展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趋势现状
本章小结
第二章世界多元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发展启示
第一节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发展背景
一、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潜力巨大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的必要
第二节国际文化创意产品对比研究与分析
一、英美文化创意产品
二、日韩文化创意产品
三、两岸三地文化创意产品
第三节信息图形化设计与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关系
一、信息图形化设计满足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需要
二、文化创意产品为信息图形化设计提供良好的平台本章小结
第三章信息图形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表达
第一节信息图形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要素
一、文化要素
二、情感要素
三、功能要素
四、形式要素
第二节信息图形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原则
一、系列化原则
二、可识别性原则
三、文化与创意相结合
四、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三节信息图形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意思维
一、创意灵感的获取
二、价值观念的创意表达
三、情感因素对创意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信息图形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优势及意义
第一节信息图形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优势
第二节信息图形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五章信息图形文化创意产品实例分析——以《四季东吴》为例第一节设计动机
第二节价值观念挖掘
第三节设计表达
本章小结
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