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
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
一、言语及其分类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什么,皮亚杰承认语言是我们最灵活的心理表征方式。它帮助我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也是我们进行思维的重要工具。因为有了语言,这个世界才变得文明又多彩。语言存在于人们的言语活动中。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言语。使用着一定语言的人,他说话、听话、阅读、写作等活动,就是作为交际过程的言语。
语言和言语是有区别的。语言是工具(交际、思维的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言语是心理物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边性。研究语言的科学是语言学,而言语活动则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它们又是密切联系的。离开语言这种工具,人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也就无法进行交际活动;语言也离不开言语,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
(二)幼儿言语的分类
1(外部言语
(1)对话言语。3岁以前的幼儿与成人的交际主要是对话形式。他们的对话言语只限于向成人打招呼、请求或简单地回答成人的问题。往往是成人逐句引导,他们逐句回答,有时他们也向成人提出为什么。
(2)独白言语。到了学前期,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幼儿在离开成人进行各种活动(如各种游戏)中获得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在与成人的交际过程中也逐步运用报道、陈述等独白言语。幼儿期独白言语的发展还是很初步的,最初由于词汇不够丰富,表达会显得不够流畅,叙述时常会用“这个??这个??”或“后来??后来??”。在正确教育下,一般到6,7岁时,幼儿就能较清楚地、有声有色地描述看过或听过的事件或故事了。
(3)初步的书面言语。幼儿的书面言语指读和写,基本单位是字,由字组成词、句以及文章。书面言语包括认字、写字、阅读、写作。其中认字和阅读属于接受性的,写字和写作属于表达性的。幼儿书面言语的产生如同口头言语一样,是从接受性的语言开始,即先会认字,后会写字;先会阅读,后会写作。
2(过渡言语
在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发展中,有一种介乎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我们称之为过渡言语,即出声的自言自语。它体现了幼儿言语的发展所经历的由外到内的过程。皮亚杰(1926)把它称之为“自我中心语”。幼儿的自我中心语是其自我中心思维的表现。维果茨基则认为,儿童的自言自语是朝向自己的言语,应该称为“私人言语”,而不是“自我中心语”。这种言语形式是形式上的外部言语和功能上的内部言语的结合,
是从社会化言语向个人的内部言语过渡的必要阶段和中心环节。
3(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语形式。(1)内部言语是对自己的言语。外部言语是为了和别人交往而发生的,内部言语则不执行交际功能,它是为自己用的言语,因而一般来说,它比外部言语简略,常常是不完整的。(2)内部言语突出了自觉的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功能,与思维具有不可分的联系。人们不出声的思考往往就是利用内部言语来进行的。
二、言语的发生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婴儿便开始了对语言的准备,直到一岁左右,他们产生第一个能被理解的词,这一准备期即前言语期。处于前言语期的婴儿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准备。
(一)语音发生的准备
1(从反射性发声到咿呀语
在最初的6星期内,婴儿通过哭叫、打喷嚏和咳嗽等展示着自己的发音天分。这一阶段的婴儿处于反射发音阶段。2,4个月时,他们开始“叽叽咕咕”地发音了,并且出现了持久的笑声和咯咯的笑声,这些声音反映了他们的舒适状态。4个月左右时,婴儿的发音系统的形状和结构已经成熟,在随后的2个月里,婴儿开始了咿呀学语,他们会把辅音和元音结合起来并连续发出,比如把辅音b和元音a结合起来,形成ba—ba—ba、ma—ma—ma的重复的多音节的发音,类似于“爸”、“妈”等单音节语音。他们还会变化的咿呀语,如“bagidabu”。起初,重复的咿呀语占优势,到12个月左右,变化的咿呀语出现得更多。到了10个月以上,婴儿的咿呀语逐渐与有意义言语的早期阶段重叠,他们发出的声音和音节串带有丰富的重音变化和音调模式。
2(语音的敏感性
许多人或许会认为新生的婴儿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只忙着自己如何吃饱、如何睡好,对外面的世界没有感觉,其实不然,有研究表明,婴儿对言语刺激具有敏感性。不到10天的新生儿就能区别语音和其他声音,并作出不同的反应。如原先已停止吸奶的婴儿,在听到一段语音后又开始用力吸,并且吸吮速率大大增加,而对非言语的乐音则增加不多。他们对母亲的声音特别偏爱,尤其对语速缓慢、语调高度夸张的话语形式感兴趣,如妈妈语。事实上,成人在与婴儿交流时,他们也刻意放慢速度,尽量讲得“简单”些,不然“交流”是无法进行的。
婴儿对言语的敏感性还表现在他们具有语音的范畴知觉能力,即对属于不同音位还是同一音位范畴的两个声音具有辨别能力。有研究表明,1个月的婴儿能够在吸吮速率上表现出对b、p两个辅音的辨别能力。这是一种对婴儿言语理解有重要作用的能力,只有忽视大量的语言范畴内的变异,才能使语音的理解变为可能。
(二)前言语的交流
婴儿在他们开口说话之前,已经习得了一些交流的技能。他们能够通过哭叫、用手指向或仅仅注视某个感兴趣的对象等引起并引导他人的注意,以此来传递信息,其中手势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如果说婴儿早期的手势只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或表达某些愿望或请求的话,那么十一个月左右的婴儿的手势开始具有了特定的交流含义。他们会举起某个物体,让成人观看,或把物体给成人,以获得成人的赞同或评论;他们还会用手势将成人的注意力引向某一对象,同时产生某种发音,并交替注视成人和对象。
父母在婴儿前言语交流经验的积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最初的5,6个月里,父母常常用孩子气的话语与婴儿进行“对话”,对他们的反应(如微笑、发出咕咕声)作出反应。6个月以后,父母提高了要求,他们把自己的话语变得更为复杂,更接近于成人语言,对婴儿的反应也作出了更高的要求,曾经只需要打一个嗝或发出咕咕声就足够,现在则可能要求咿呀语或甚至一个词。这时候,成人与婴儿的互动开始关注周边的环境,成人的言语也更多地提到了周边的客体。
三、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我国心理学研究者刘兆吉和史慧中曾先后对我国3,6岁幼儿声母和韵母的发音进行了研究,得出幼儿语音发展的以下特点。
1(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