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亚》 课件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古代西亚国家》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2-1-4 比较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的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
解读: 1.比较→阅读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地图,比较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2.分析→分析古巴比伦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知道环境因素
对文明的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古代西亚国家”以古巴比伦为重点,描述了两河流域文明古国的成就,如《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和字母文字等,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因素对文明的多样性的影响。
2.教材结构体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该地区国家产生的时间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法典》;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文明形成发展的作用以及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理解《汉穆拉比法典》对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经济状况的作用及重要的历史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和王国的更替的学习,初步学习从“地理环境与人类早期文明”的关系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汉穆拉比法典》等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文献解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大江大河滋养孕育出古代东方文明,受惠并传承上古文明的今人应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明成果,同时懂得善待大自然,合理开发自然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道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
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分析。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教学思想:
1、根据生活化、问题化、活动化、个别化、结构化、趣味化等
2.体现“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的课堂转型
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
2.运用大量史料得出结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今天星期几?星期制是哪里的人发明的?引出标题。
目的:通过身边的实际导入,增加趣味性。
2. 古代西亚的地理环境
出示1-5,为什么这里被称为新月沃地?
目的:图文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地理语言来描述。
提供“古代两河流域生存环境的材料”(见ppt),分析古代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特点。
提问: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3、主要居民分布
出示图1-5,提问在“新月沃地”上有哪些古老民族吗?
目的:提供相关史料,进一步分析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国家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小结: 由于这样的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又依赖人工灌溉,这样一来西亚早期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这种巨大的水利工程,绝非一家一户所能完成,它需要较大范围内人们的集体协作。
这样,人们的相互往来和联系变得越来越
密切,从而推动了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引发学生对地理环境与古代文明之间关系的初步思考。
3.古代两河流域的王国更替
目的:培养学生历史的时序性。
过渡:了解了两河流域古代王国更替的情况,下面我们来重点了解一下他们的文化,看看他们留给后世的文明成果。
(1)这是什么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
(2)是谁发明的?(腓尼基人)
(3)腓尼基人建立的古代小国在今天大致哪一带?(大致黎巴嫩一带)
(4)腓尼基字母文字有什么影响?
目的:初步培养学生“以史导论”、图文结合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会用辩证的史学观来正确认识历史事物。
6.巩固练习
(1)(书上练习)P7
(2)对照现在的世界地图,指出图(图1-5)中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这片土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哪个国家。
试比较这个国家和古巴比伦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
七、【板书设计】:
(一)新月沃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二)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发展
(三)国家机构与制度——《汉谟拉比法典》
(四)文字——楔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