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基点与基面] 重庆大学几何光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F
二、主点、主平面和焦距 1、物方主点、物方主面
1)物方主点——自物方焦点入射的光线与其出射平行 光轴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Q对于光轴的垂足H 2)物方主面——相应的垂面
2、像方主点、像方主面
1)像方主点——平行于光轴的入射光线与其出射且 过像方焦点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Q’对于光轴的垂足H’ 2)像方主面——相应的垂面
四、实际光学系统的基点位置和焦距计算
在实际系统的近轴区追迹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就 可以计算出实际系统的近轴区的基点位置和焦距。
• 1、为求物镜的像方焦距f’、像方焦点的位置F’、像方主 点的位置H’,可沿正向光路追迹一条平行于光轴的光线 • 2、为求物镜的物方焦距f、物方焦点的位置F、物方主点的 位置H,可沿反向光路追迹一条平行于光轴的光线。
4、光学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型(简化图)
1)最常用的共轴系统的基点和基面:一对主平面、无限远轴 上物点和像方焦点F’、物方焦点F和像方无限远轴上点 2)通常用一对主平面和两个焦点位置来表示一个光学系统。 当一个理想光学系统的主平面和焦点位置确定后,任一个 物点、直线或平面的像即可以由此确定。
可以得到如下模型
5、焦距
A E
Q’ E’ U’ F’
h
H’
f’
1)定义:由物方(像方)主点H(H’)到物方(像方)焦 点F(F’)的距离称为物方焦距(像方焦距),以f (f’)表 示。以相应的主点为原点。 2)计算式
h f' tgU '
5、焦距
5、焦距
3)理想光学系统中两焦距之间的关系 A、一般地,光学系统两焦距之比等于相应空间介质折射率之 比。若光学系统中包括反射面, 则两焦距之间的关系与反 射面个数有关。 B、绝大多数光学系统都在同一介质中(一般是空气)使用。对 处于同一介质中的系统, 两焦距绝对值相同, 符号相反。 4)拉赫公式:比较理想系统与近轴系统。
——图解法、解析法求象的理论依据。
2.2、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
我们依据上面第4条性质定义特殊的“基面”和 “基点”;用特殊的点、线、面表示和讨论理想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常用的基点和基面: • 焦点、焦平面——一对 • 主点、主平面——一对 • 节点、节平面——一对 • 知道它们的位置以后, 就能充分了解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 性质。
三、共线成像理论 (几何关系共轭)
• 1、物空间的每一点对应于象空间中的一点,且只有一点与之对应 ,这两个点称为物象空间的共轭点 • 2、每一条直线——物象空间的共轭线 • 3、物空间的任意一点位于直线上,那么其像在空间的共轭点也必 然位于该直线的共轭线上 • 4、物空间的任一平面——共轭面 • 5、点在线上——线在面上——几何关系共轭(点—线—面)
一、焦点、焦平面
1、像方焦点——无限远处轴上物点的 共轭像点F’ 2、物方焦点——无限远的轴上像点对 应的物点F 3、焦平面
1、像方焦点:无限远轴上物点的共轭像点F’
1)无限远轴上物点发出的光线与光轴平行(特点:数学表示) 2)平行于光轴的入射光线在像空间必有唯一的光线与之共轭,此光线可以 平行于光轴也可以与光轴相交(一个平面内只有两种可能)——我们研究 后一种情况 3)交点F’——像点——像方焦点
• •

一、理想光学系统模型
• 1、光学系统不仅在近轴条件下可以完善成像,而且对任意宽的光 束(任意大的物体)都可以成像 • 2、对任意大的空间,其中任意一点均能以任意宽的光束成完善 像的光学系统(光束不受限) • 3、对近轴区(近似满足理想模型)完善成像的拓展,使其具有实 际意义: • 1)大的成像范围;以任意宽的光束成像 • 2)实际光学系统的衡量标准或设计目标 • 4、实质:完善成像
四、共轴理想光学系统成像性质
3、放大率: • 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物与其共轭平面像的几何形状完 全相似,即:在垂直于光轴的同一平面内,物体的各部分 具有相同的放大率β 。
四、共轴理想光学系统成像性质
4、基面和基点:对于一个共轴理想光学系统, 若:① 两对共轭面位置及放大率已知 ② 一对共轭面及放大率、两对轴 上共轭点位置已知 则:一切物点的像点均可表示成它们的函数, 从而解决系统成像问题的计算。 后面,我们定义了特殊的“基面”和“基点”。 基点 基面
6、光组的分类
H F
H’ F’ F’
H
H’ F
※ 若 f ’ >0,为正光组(会聚光组)
若 f ’ <0,为负光组(发散光组)
三、节点、节平面
1、γ =+1的一对轴上共轭点——节点(J、J’);相应的垂直 共轭面为节平面 2、当n=n’(系统处于同一介质中,如空气中)γ =1/β =+1( β =+1)——主点即节点——主平面即节平面 3、物理意义:过节点(当n=n’,过主点)的光线经过光学 系统后其出射方向不变;γ =+1——过节点的共轭光线彼此 平行
3、主平面的性质
物方主平面与像方主平面是一对共轭面; 主平面的垂轴放大率为+1,即:出射光线在像方 主平面上的投射高度一定与入射光线在物方主平 面上的投射高度相等。
3、主平面的性质
1)认为Q、Q’为实际光线的交点 2)来自无穷远物点和焦点的两条光线将通过Q 点也通过Q’点,即两主面间的光线总是平行光 轴的 3)Q、Q’共轭点;H、H’共轭面;β≡+1
特殊光线归纳
• • • • • • 焦点性质 1)平行于光轴入射的光线,经过系统后过像方焦点; 2)过物方焦点的光线,经过系统后平行于光轴; 焦平面性质 3)倾斜于光轴入射的平行光束经过系统后会交于像方焦平 面上的一点; 4)自物方焦平面上一点发出的同心光束经系统后成倾斜于 光轴的平行光束; 主点与主面性质 5)共轭光线在主面上的投射高度相等。即,过物方主面上 某点的光线必等高的到达像方主面 6)过节点的光线
2
理想光学系统
2.1 理想光学系统和共线成像理论 2.2、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 2.3、理想光学系统的物象关系 2.4、理想光学系统的放大率 2.5 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2.6、透镜和薄透镜
2.1
理想光学系统和共线成像理论
一、理想光学系统模型 暂时抛开光学系统的具体结构,将一般仅在光学系 统的近轴区存在的完善成像拓展成在任意大的空间中以任 意宽的光束都成完善像的理想模型,这个理想模型就是理 想光学系统。
三、共线成像理论 (几何关系共轭)
• 推而广之,物空间中任意一个同心光束对应于像空间中一 共轭的同心光束(在像空间有且只有一个同心光束与之共 轭)。显然,该系统成完善像。 • 概念: 共线成像:这种点对应点、直线对应直线、平面对应平面的成 像变换谓之共线成像。 共轭:将这种物像对应关系叫做“共轭”。
二、理想光学系统理论 (高斯光学)
1、理想光学系统理论是在1841年由高斯所提出来的,所以理 想光学系统理论又被称为“高斯光学”。 2、以共线成像理论(几何共轭关系)为基础 理想光学系统对于任何一个物点发出的光线将出 射光线相交于一点形成一个唯一的像点。对于多个物点集 合成的线或面当然也形成(成像)唯一的点或面,这种成 像变换谓之共线成像。
三、节点、节平面
4、若光学系统物方空间折射率与像方空间折射率 不相同时, 角放大率γ =+1的物像共轭点(即节点) 不再与主点重合。
三、节点、节平面
5、 用平行光管测定焦距
焦距仪
当物体位于无限远时,如何去计算理想像的像高?
y' f ' tg

H
H'

B' y' F'
f'
无限远物平面成像在像方焦平面上;而物平面 上的每一点所对应的光束对光学系统来说都是 一束平行光线;利用平行光束与系统光轴的夹 角来表示无限远轴外物点的位置,并利用它来 计算轴外物点的像高。
2 物方焦点: 无限远的轴上像点对应的物 点F
注意:F’、F不是一对 共轭点,其共轭点分 别在物、象方无穷远 处
3
焦平面
1)定义:过焦点垂直于光轴的平面; 2)性质1:无限远的轴外物点发出的平行光线经过光 学系统后交于像方焦平面上的某一点。
3
焦平面
• 3)性质2:自物方焦平面上一点发出的光束经系统后成倾 斜于光轴的平行光束。
4、光学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型(简化图)
一对共轭面,两对共轭点是最常用的共轴系统的基点
物方焦距
物方主点
像方主点
像方焦距
F
H -f
H’
f’
F’
物方主平面 像方主平面
说明: A、主平面可以在系统内也可以在系统外; B、物方焦距f、像方焦距f’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C、一个近轴实际光学系统可以视为理想光学系统。
四、共来自百度文库理想光学系统成像性质
1、子午面 过光轴的任意截面(子午面——代表一个光学系 统)成像性质都相同;
四、共轴理想光学系统成像性质
2、共轭关系: • 1)位于光轴上的物点对应的共轭像点必然在光轴上; • 2)位于过光轴的某一截面内的物点对应的共轭像点必位于 该平面内,且在物面的共轭像面内; • 3)垂直于光轴的物平面,它的共轭像平面也必然垂直于光 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