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初 约 步 感 受 诗 3' 人是借助 一种意 象,表达 思乡之情 的。
的对应关系。
预设四:感悟单一情感,理由充分。
师理答:鼓励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
预设五:能感悟复杂情感不会阐述
理由。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1. 这首元曲作者凭借一组意象巧
妙的构思成一幅“秋思图”。请用形
象地语言描绘一下这幅画面。
教学流程示意图
导入复习我想听我要读我会品我能写作品展示课堂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时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让学生走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名言导入:
进诗歌的 约
“每一首诗不仅具有文字美,还有 思考感悟 美好意
1'
其内含的道理和情感”。
境。
《静夜思》李白(唐)
二. 温故知新
品读诗歌说说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并简要阐述理由。 预设一:能体会情感说不出理由。 师理答:鼓励学生说出真情实感。 品读诗歌 预设二:感悟情感理由不基于文本。 独立思考 师理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依据。 交流体会 预设三:感悟情感理由不充分。 师理答:提醒学生注意情感与意向
(一)学生情况分析 课前我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和知识检测,具体情况如下: 我所任教的初三(1)班共有学生 34 人,是一个基础较好的班。喜欢阅读
诗歌的学生不足 30%;在鉴赏诗歌时,能够大体了解诗意的学生达到 70%,69% 的学生把握不住作者的意图,体会不出(不全)作者要抒发的感情;60%的学 生把握不准诗歌的主旨;54%的学生找不到鉴赏诗歌的角度。上述事实表明, 学生阅读诗歌还只是停留在浅阅读的层次,不仅因为学生很少经历挫折和磨 难,缺少丰富的人生经历,也因为没有诗歌鉴赏的方法储备。以往的诗歌教 学,每首诗都是相对独立的,鉴赏诗歌时角度各有侧重,所以学生鉴赏诗歌 的方法比较零散,不易形成系统。基于以上原因,我对本课做了如下处理, 我想以“意象”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地教会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我分别从 小学、初一、初三课本中,挑选出几首具有代表性,感情表达很鲜明的作品, 设计了这节诗歌鉴赏课。
特点?
明确:普通的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
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可以形
成有鲜明个性的意象,所以鉴赏诗
让学生感 受到诗人 约 是 借 助 一 3'
组意象
群,表达
复杂情感
的。
歌时还要注意分析意象的特点,进 而理解内容和情感。
余光中《乡愁》
1.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诗文赏析 (1) 我想听——引人入胜
积累知识 知人论世 约 把握主旨 1'
预设一: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体现乡愁的凝重。
师理答:提醒学生注意情感没有大
小,却有轻重之分。
预设二: 乡愁的意象与凝重的情感
形成对比。
品味语言
通过这五 个问题学 生从诗的 结构、意 象、情感、 语言几个 方面品评 这首诗。 通过品 约 读,学生 3' 感受到诗 歌精巧的 构思,完 美的形 式,尤其 是它独特 的意象。
(二)教学内容分析 诗歌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对提高学生文化品位、
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静夜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唐诗。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
意境深远,是中国思乡诗的代表,它创造了在中国诗歌中独树一帜的意象─ ─思乡的明月。
《天净沙 秋思》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部分的一首元曲。 这首仅 28 字的小令是元代散曲的绝唱,之所以被称为“秋思之祖”,是因为 作者使用了一组有形的、可感的、灰色基调的意象群,真切地表现出了天涯 浪客那种漂泊他乡,欲归不得的孤寂愁苦之情。
教学设计特色和教学反思 1.在“教学环节”的命名上体现诗意。 诗文赏析部分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我想听——引人入胜 我要读——声情并茂 我会品——评头论足 我能写——挥洒诗情 之所以如此设计每个环节的名称,是为了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不是老 师要我学而是我要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诗意。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次朗读《乡愁》,每一次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第 一次读,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第二次读,要求把握节奏、抑扬顿挫; 第三次读,要求把握情感、充满深情;第四次读是配乐朗读。这样使朗读技巧 及情感能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步感受诗意。 3.在个性化的“创作”中领悟诗意。 在仿写环节,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充分展现在自己的仿写作品中。 在评价环节,学生进一步明确诗歌的意象与作品内涵之间的联系,提高诗歌 鉴赏的水平。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探究的 形式,力图构建一个新型的充满民主、张扬个性、激励创新的教学模式。
独立思考
预设一:枯藤缠绕着老树,乌鸦哀
鸣,潺潺流水,小桥旁边,呈现几
乎人家。嗖嗖西风,荒凉古道,诗
人骑着一匹瘦马前行。夕阳西下,
浪迹天涯的游子人在天涯。
预设二: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
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
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
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
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法: 朗读教学法 探究欣赏法
教学目标
通过品味诗歌,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 基础目标: 1.通过品读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诗歌阅读的兴趣。 中等目标: 1.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发展目标: 1.多角度鉴赏诗歌,能够准确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2.能仿照诗歌结构和形式自己写诗。
教学设计
品读诗歌 感悟情理
姓名:李莹莹
所在学校:109 中学
授课人基本情况
年龄:34
教龄:11
职称:一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 年级)阅读目标明确规定:“欣赏文 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 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与母亲永远分开了,借此表达对亡
母的哀思。
预设四: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
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
而且无法逾越,表达诗人渴望祖国
统一的强烈愿望。
体会情感
师理答:母子分离、夫妻分离 、母
子死别 、两岸分离。
④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
要作用?
预设一:第四节表达诗人的爱国之
情,与前三节有何不同.
师理答:提醒学生注意诗人的情感 学习思考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 产生联想
游子还远在天涯。
2. 这幅画面让你感受到作者怎样
复杂的情感?
预设一:思乡之情。
师理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
预设二:表现了浪迹天涯的游子的
思乡之情。
师理答:提醒学生体会复杂感情。 交流体会
预设三:表达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
故乡的寂寞、悲苦的情思。
3. 表达作者情感的意象具有什么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意象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体会诗歌之美。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课前学生搜集了与思乡有关的古诗词。 2.尝试找出诗歌中表达思乡之情的意象并进行归类,比如:月亮、大雁、杜 鹃、猿啼、菊等。 教师准备: 1. 学情调查,了解学生诗歌学习的概况。 2. 知识检测,根据结果对学情进行更深入准确的分析。 3. 依据学情、课标要求进行了有效的教学设计。 4. 依据教学内容制作 PPT 演示文稿。 5. 选取相应的背景音乐。
发展作业:
致用。
自选角度赏析朱熹《观书有感 》。
七. 板书设计
时间
意象
情感
小时候——邮票
乡 长大后——船票 故乡之思
愁 后来 ——坟墓
现在 ——海峡 ——故国之思
示意图和文字 提示,直观形象 地再现本诗内 容、加深对诗歌 主题的理解。
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共 10 分) 1.运用意象(2 分) 2.表达情感(2 分) 3.建立联系(2 分) 4.条理清楚(2 分) 5.语言生动(2 分) 仿写环节,明确指出以上五条评分标准,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写作要求。 评价环节,提供学生评价他人作品的依据,从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在分析了《静夜思》和《天净沙 秋思》之后,进入对《乡愁》这首现代 诗的重点赏析。余光中的《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录的现代 诗。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诗时,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情感的具 体形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
我决定以《乡愁》 这首诗为重点,以意象作为突破口对这三首诗进行分 析鉴赏,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诗歌学习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难,让学生初步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
师理答:明明是凝重的情感,却要
反着说,这是对比吗?
预设三:作者用反衬的手法衬托乡
愁的浓烈。
明确:作者使浓浓的乡愁浓缩于面

积小、程度轻的事物上,反衬出乡
3'
愁的浓烈。语言委婉含蓄,深沉哀
怨。同时,“小小的、窄窄的、矮矮
的、浅浅的 ”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诗
歌的音乐美。
(4)我能写——挥洒诗情
以下两道题任选其一
掌握重点 1'
们的情操,如果同学们能够自觉地
知识,诱
品读感悟诗歌,那么我们这节课就
发学生深
起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了。
入探究。
六.作业
基础作业:

1. 背诵余光中《乡愁》。
1'
2. 修改自己的“仿写诗”。
进一步巩
中等作业:
固诗歌鉴
从意象的角度,说说温庭筠《商山早行》表达 赏 的 方
了什么感情。
法,学以
是如何升华的?
预设三:体现一群人对国家的眷恋
之情。
明确:如果没有第四节,充其量只
是一首普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
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使诗
的情感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
到代表了一群人的到“故国之思”。
可谓画龙点睛的一笔。
⑤乡愁是凝重的,作者为何把它比
作“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 感悟情感
“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预设:小时候---长大后---后来 梳理结构

----现在(人生的四个阶段) 三.
1'
②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
解读探究
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意象
来表达这种情感呢?
明确意象
预设: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师:作者抓住这四种意象表达了内

心的情感。
1'
③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
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分别寄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比别类文学更严谨、更纯粹、更精微,一切纯 文学都有诗的特质”“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朱光 潜《诗论》北京出版社)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理念的成长期,这节课旨在通过品读诗歌要让他们感 受到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感情更美,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教学背景分析
欣赏感悟
四.
品,然后多媒体进行展示,学生根

自主探究 提升认识
展示评价 据评分标准,做出相应评价,再次
5'
交流评价
体会如何借助意象表达情感。
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对知识点
2. 教师总结
进行归纳
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意象
梳理,有
总结归纳
五.
是理解诗歌情感的一把钥匙。阅读
助于学生 约
知识梳理
课堂总结 诗歌可以培养我们的情感、陶冶我
让学生欣赏《乡愁》的配乐诗朗诵, 听读欣赏 初步感受
提醒学生注意对朗诵的节奏、重音、 交流体会 诗歌的音 约
语速、语调、情感的把握。
韵美。
1'
(2)我要读——声情并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以读代讲 约
学生自读、个别读、齐读、配乐朗 朗读欣赏 以读促思 3'
读。
以读悟情
(3)我会品——评头论足
①诗歌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学生根据
1.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 写作训练 自己的能
这一句式也来是一句话。
力进行仿
2.假如 30 后你旅居国外,深夜沉
写,深入
思之时,作诗一首。根据《乡愁》
体会意象 约
的结构,以“幸福”“思念”“坚持” 学以致用 与情感之 8'
“母爱”“烦恼”……为题仿写一节
间的联
或一首诗。
系。
各组通过讨论选出本组优秀仿写作
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预设一: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
与母亲书信往来,对母亲的思念寄 分析意象
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预设二: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
4'
与爱人聚聚散散,对妻子的思念寄
托在窄窄的船票上。
预设三: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
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
来,时空的阻隔再也得不到沟通, 产生联想
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