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视域中的老年失地农民养老资源供给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关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关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引言失地农民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征地、拆迁等政策背景下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这些人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其养老问题也倍受关注。

为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问题进行探讨,并在吸收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

失地农民养老现状分析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一直存在,目前有以下几个问题:1. 公共养老金制度与失地农民的矛盾我国目前的公共养老金制度主要是针对城市职工的,而失地农民并没参加其中。

这就导致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缺乏可靠保障来源。

同时,此类群体普遍属于边缘化群体,缺乏相应信息渠道和社会网络,致使他们较难获取到规范化、可持续的养老保障方式。

2. 失地农民收入水平低由于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再加上他们受教育程度低、通常从事职业多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等多种原因,其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这不能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养老保障领域。

同时,受制于城乡双重户籍等因素,失地农民在获取相关政策上的优待也不如城市居民。

3. 养老保险缺乏可持续发展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无法满足失地农民养老的需求,且其建设起点已较晚。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一些省市也曾考虑过保障失地农民养老问题,但由于制度设计、经费保障等原因,未能取得实质成果。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议为提高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本文提出以下若干建议:1.建立特殊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由于失地农民与城市职工在收入、身份和生活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应建立特殊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这一制度应由政府出资,同时采取社会资助、发放救济等方式,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金、护理、医疗等方面保障。

2. 推广商业化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公司可开发农村社区养老保险的市场,为失地农民提供多层次保障。

政府可通过资金补贴、税收激励等方式鼓励商业养老保险公司进入农村市场,并为该市场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等措施。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研究论文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研究论文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研究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大量农村土地不断被占用,失地农民日益增多。

这些失地农民的生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中养老问题尤其重要。

然而,由于失地农民的特殊身份和经济状况,他们很难获得良好的养老保障。

近年来,学界和政府开始关注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其中,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可行的方向。

下面将从制度的必要性、构建途径和实施评估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制度的必要性1. 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养老需求。

失地农民的生活苦难重重,缺乏退休金等稳定收入来源,很难保证老年生活的基本需求。

由此,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弥补政府的养老保障不足,保障失地农民在老年阶段的生活品质。

2. 平衡城乡养老差距。

城市居民可以在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下享受到较好的养老保障,然而农村地区却缺乏这方面的保障机制。

因此,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是对养老保障的统一安排,能够缩小城乡养老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3. 降低政府财政支出。

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系统可以有效减轻政府养老扶持负担。

相比于政府一次性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福利,建立保险制度可以引导失地农民自付保险费用,并通过多年积累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而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二、构建途径1. 同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不应独立于城市养老保险制度,应同步推进两制度。

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将农民纳入城市养老保险基数范围,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经济情况等因素确定保险费用。

2. 建立社会保险机构。

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保险服务的机构需要与地方的社会保险机构紧密结合,确保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转。

在具体实施中,建立保险服务站、养老救助中心等机构,并与社会保险基金及时对接,确保保险赔付的填补。

3. 设计妥善的保险规划。

制定适合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方案是关键。

根据失地农民的收入状况、福利待遇、生活类型等因素考虑,制定不同等级的保险方案,确保养老保险的受益和保费的支付能够相互匹配。

《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探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探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探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呼和浩特市经历了大规模的征地拆迁。

然而,在享受城市化带来的经济、社会福利的同时,如何确保失地农民在晚年拥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养老环境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篇范文将针对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二、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对于这些失地农民来说,他们的养老保障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他们的收入来源受到了影响,许多农民失去了传统的农业收入。

其次,他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无法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足够的保障。

此外,部分失地农民的养老观念落后,缺乏对未来养老规划的认知。

三、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成因造成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和执行层面的问题,如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或不健全;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覆盖面不够广泛;三是农民自身的问题,如缺乏养老规划和养老知识等。

四、解决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失地农民的权益得到保障。

例如,可以制定针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

2.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覆盖面,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3.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养老意识和养老知识水平。

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了解养老规划的重要性和方法。

4. 鼓励农民参与社区建设:鼓励失地农民参与社区建设,通过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方式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5. 引入商业保险: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合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产品,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

中国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毕业论文题目中国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农民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的农民越来越多地失去了他们原来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边缘弱势群体——失地农民。

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不合理,失地农民拿到的土地补偿金或安置补助费非常有限,一方面有限的土地补偿金和安置补助费经常不足以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有限的土地补偿金和安置补助费坐吃山空后,他们的社会养老保障缺失这一核心问题越来越突出。

应对这一问题制定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对策开始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现行征地制度,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为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起了巨大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被征地农民所采取的补偿安置措施适合于当时的条件,农民“以土地换就业”,得以无条件地进入城镇社会福利体系,从而消除了农民因失去土地而带来的养老、就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地的幅度会越来越大,会有越来越多的农用地被征用。

这一过程中迅速催生出一个新的社会边缘群体——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是指为了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政府通过行使法定的土地征用权,把大量原本属于农村集体组织所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部分或全部土地转化为国家所有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1」据有关统计,1987-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31万hm2,按人均占地0.0667hm2计算,至少3400万农民失去了土地。

目前,非农建设用地以每年16.67万-20万hm2的速度增加,即每年大约有250万-300万农民失去土地。

「2」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预测,2000-2030年30年间全国占用耕地面积将超过5450万亩,以每征用1亩地就有1.5个农民失地计算,届时失地农民将增加至1.1亿人。

根据专家预计,这其中将有5000万以上的农民处于既失地又失业的状况。

论文:失地养老保险的劳动供给效应研究

论文:失地养老保险的劳动供给效应研究

102761 保险学论文失地养老保险的劳动供给效应研究一、引言与文献综述随着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批土地被政府征收,为维护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各地区相应出台了失地养老保险制度。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的人数约为7 000万,预计到202x年失地人数将超过1亿人,影响巨大。

一方面,失地农民因缺乏从事其他非农职业的技能,可能出现“失地即失业”的现象;另一方面失地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养老保障,从国际经验来看,较早全面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劳动供给水平(尤其是中老年人)出现持续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程杰,20xx年减少要求我们关注失地养老保险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如何构建既能满足城镇化发展征地要求又能促进劳动力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失地养老保险制度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重要议题。

二、数据、变量选取与实证模型1.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20xx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追踪调查数据。

本文将分析对象界定为45周岁以上的农户中老年人,剔除城镇户口和缺失值及离群值样本后,最终有效样本数量为13 470人。

2. 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

在经验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劳动供给可以通过劳动参与和劳动供给时间来反映。

劳动参与按照劳动类型分为农户总体劳动参与、农业劳动参与和非农劳动参与,其中农业劳动参与包括农业打工劳动参与和自家农业劳动参与,非农劳动参与包括受雇劳动参与和个体私营经济劳动参与,农户可以从事兼业活动;与劳动参与类似,被解释变量劳动供给时间分别为农户总体劳动供给时间、农业劳动供给时间(包括农业打工劳动和自家农业劳动供给时间)与非农劳动供给时间(包括受雇劳动和个体私营经济劳动供给时间)。

(2)解释变量的选择。

解释变量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失地养老保险覆盖变量;二是个人特征控制变量,包括受访者性别、年龄、教育年限、婚姻、党员身份和健康状态,其中为克服内生性问题,健康状况用日常活动能力障碍作为代理变量;三是家庭特征控制变量,包括家庭规模、抚养比、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耕地面积、自有房屋价值、耐用消费品价值、银行存款与现金总额以及家庭经济来往;四是区域变量。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每年征用土地的幅度越来越大,这一过程中迅速催生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

土地历来是农民安身立命、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和生存基础,在我国,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失地农民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从而失去了原来承包经营的土地后,既没有得到就业,医疗等安置,又没有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农民。

他们因为自己的田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被征用而成了想种田没有土地,想就业没有出路,想参加低保又不属于低保人员范畴的特殊人群。

很多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比失去土地之前有下降的趋势,甚至部分失地农民生活水平非常恶化,近些年来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快速城市化所产生的失地农民,并没有完全通过非农就业和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融入城镇社会,从而形成数千万失地、无保和就业不稳定的农民。

“土地的城市化大大快于农民的市民化而造成的矛盾和冲突,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一个突出方面”。

在这诸多难题当中,以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如果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得不到解决,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不能得到保障,肯定会影响到我国城市化进程,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失地农民问题将成为我国现阶段以及今后创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何有效地给予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尤其是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政府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目录一、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及其养老保障问题的产生(一、)失地农民的产生和发展特点1.失地农民的定义2.失地农民的数量和现状3.失地农民的补偿与安置(二、)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缺失及原因分析1.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缺失2.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缺失原因分析.二、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必要性分析(一、)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保障功能的提高(二、)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是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三、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1.老龄化加快是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更加突出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家庭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养老方式发生变化(二)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1缺乏权威有效的法律法规依据。

关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关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关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一、论文题目《关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二、标题1. 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的现状和困境2.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与建设3.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缺失的原因分析4.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思考与展望5. 失地农民养老案例分析与对策三、现状和困境作为人口规模相当庞大,从事中国重要支柱产业——农业劳动力的失地农民,其养老保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加之国家扶贫扶老政策的缺失,使得失地农民的贫困现状更加尴尬。

同时,失地农民因其生活的特殊性,往往要承担儿女教育、奶奶养老等支出,加剧了他们的经济压力。

针对这种现状,国家亟待制定一套符合失地农民特点的养老保障制度。

而如何从政策层面,通过保障制度等手段,破解失地农民的疑难问题,是当下急待解决的问题。

四、设计与建设为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需逐步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为核心点的保障制度可以针对以下几点着手:1. 建立养老金体系。

其中包括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城镇居民养老金和农村居民养老金三级体系。

要通过不同的层次制度,让失地农民、流动人员、外来工人等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障得到合理保证。

2. 完善个人账户制度。

在个人的养老金账户中积累的养老金为个人的主体,可随时转移,并可由他人代管。

3. 健全制度框架。

建立养老保险资金缴存、汇缴与管理制度,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引导不同人群积极参加养老保险。

4. 落实专项补贴政策。

设立失地农民养老金补贴资金,实行全国或区域性资金的统筹,等具体措施。

5. 建立失地农民家庭医疗保险。

建立一套失地农民家庭医疗保险制度,特别是针对贫困地区的家庭医疗保险,保障失地农民可以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优良的医疗服务。

这些制度的建设需要由政府、社会力量以及失地农民三个角色合力完成,注重以政府为主导的统筹与市场化、社会化相结合。

五、保障缺失的原因分析当前,导致中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缺失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失地农民受现行养老制度失衡的影响,许多制度和政策难以实际落地,严重缺少失地农民的实际需求与保障对接。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4800字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4800字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摘要: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事关失地农民切身利益,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但目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应该本着灵活性、可持续性等原则,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

关键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原则;模式农民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传统的做法是将其拥有使用权的土地交由子女耕种,耕种收获基本能满足老人的生存需求,可见,土地又承载着养老保障的功能。

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传统的、稳定的养老保障。

因此,探讨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险模式,不仅是保障失地农民养老无忧的迫切要求,也是赢得失地农民对城市化的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更是保持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现状分析1.养老保险政策设计上的缺陷是失地农民参保率低的主要原因。

一是养老保险政策缺乏一定的强制性。

调查显示,政府强制要求失地农民参与养老保险的仅占8.3%。

失地农民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理财能力不足,养老观念相对滞后,无法对自己的养老问题作出合理的安排。

因此,仅靠“自觉”使更多的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是很困难的,政府在制定合理的养老保险政策的基础上,应加强引导,目前的养老保险政策还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以确保失地农民养老无忧。

二是个人缴费比例过高。

调查显示,39.9%的失地农民因为个人缴费比例太高,而无法参加养老保险。

农民失地后,一方面由于非农就业技能缺乏等因素使收入水平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粮食、蔬菜等自给条件丧失,生活支出普遍上升。

失地农民的缴费能力极为有限。

不少地方在设计失地农民缴费比例时认为个人负担部分可从安置补助费支付,但现行征地补偿标准普遍偏低,不足以支付养老保险费用,即使部分地区的安置补助费能支付也会对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各地在确定个人缴费比例时应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的现实,使他们不致因负担过高而无力投保。

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

失地农民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加之年龄普遍较大,面临的养
老难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有助于维护
社会稳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乡融合。

三、研究内容
1.回顾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分析其基本特征。

2.总结当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如保障政策不健全、保障范围狭窄等,分析其原因。

3.调研国内外关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相关经验,分析适用性和可借鉴性。

4.探讨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方案,重点研究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可行性、实施方式及政策建议等。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五、预期成果
1.对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进行系统归纳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为政府提供参考决策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3.为学术界和公众提供了一个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的平台。

《内蒙古农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范文

《内蒙古农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范文

《内蒙古农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因城市建设、土地整理、公路交通等因素失去土地,农区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其中,内蒙古地区的失地农民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本文以内蒙古农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对其可持续生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地区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许多农民因土地被征收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因此,研究内蒙古农区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就业状况、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可以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失地农民的研究现状和经验;其次,设计问卷并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生活状况、就业状况、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数据;最后,通过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四、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分析(一)基本情况内蒙古农区失地农民数量庞大,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二)生活状况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普遍较差,许多家庭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生活水平下降。

同时,由于缺乏社会保障和就业机会,许多失地农民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

(三)就业状况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较为困难,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薪、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同时,由于就业信息不畅、就业渠道不畅通等原因,许多失地农民无法及时找到合适的工作。

五、可持续生计策略研究(一)加强教育培训针对失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能的问题,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
应该包含两层含 义 :一是养老保 障制度本身 的持续发展 ,为 随着社 会经济 的发展 ,特别 市场经济制 度的逐渐 确立 , 失地农 民的老年 生活提供持续有 效的保障 ;二 是养 老保障水 传统 的家庭养老功能 也在不断的弱化 ,主 要原因有 :一是随 平要到位 ,不能牺牲 下一代人利益 ,不能有太多的代际转移。 着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 影响的深入 ,农村独生子 女的家庭越来
( 二)农村养老保险有待 完善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原 因,农村社会 保障一直都是
重视的 问题 。失地 农 民的养老 保障制度 是指 退出劳 动领域 、
无劳动能力或者有 劳动能力 由于 失去土地生产 资料而无业可 社会保 障体系 中较为 薄弱的环节 ,不像城镇居 民社 会养老保 就的老 年人 ,由国家立 法规定 ,由 国家 、社 会 、个 人筹 资 , 险较 为完善 。从数字上 来看 ,但近几年 ,国家和社 会的重视 为其提 供生活保 障的制度 。 ( 二)可持续发展 的内涵 农村养 老保障 ,并进行 了积极的探索 ,农村养 老保障得到了
≥6 岁 , ≤7 岁 5 4
人数
1 79 0 0 1 08 6 0 23 2 90 2 89 9 0 3 68 0 0
≥7 5岁
人 数
3 0 89 4 0 83 80 0 0 120 17 120 50
关系 ( 一)失地农 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含义
失地农 民由于失去了赖 以生 存的生产 、生活资料——土 土地这 一重要资源 ,土地养老保障功能也 随之 失去 ,土地养 地 ,这就与城镇居 民e养老社会 保障有所不 同 ,他们失去 了 老不复存在 。 向
收入来源 ,如何有效 保障他们老有所 依 ,是政府和 社会较为
二、建立失地农 民社会保 障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探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探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探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面临着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严峻形势。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转型为城市中的失地农民。

然而,随之而来的养老保障问题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现状在呼和浩特市,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

这些失地农民在养老保障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他们的收入来源受到严重影响,失去了土地的支撑,很难维持生计;另一方面,他们的养老保障政策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目前,呼和浩特市针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政策主要包括养老保险、低保等,但覆盖面有限,保障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失地农民的养老需求。

三、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1. 政策覆盖面不足:当前,呼和浩特市针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政策覆盖面有限,许多失地农民无法享受到政策的保障。

2. 保障水平较低:现有的养老保障政策在保障水平上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失地农民的养老需求。

3. 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机制。

4. 农民自身素质不足:部分失地农民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技能缺乏等原因,难以适应城市生活,增加了养老保障的难度。

四、解决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策略1. 完善政策体系: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障。

2. 拓宽资金来源:应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支持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事业。

3. 加强教育培训: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4. 推进土地流转和产业转移:通过土地流转和产业转移等方式,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增加其自我保障能力。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资料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资料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研究——以昆明呈贡柏枝营为例导论一、选题背景(一)现实背景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比重大;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失去土地转为市民的人口数量也是很大的。

不断增加的失地人口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存发展中有很多现实问题值得研究。

1、失地农民: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人口城市化既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集中的过程,也是城市数量和容量不断发展和扩张的过程。

由于人口与城市的发展,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农业用地转为非农利用的问题。

《谁来养活在中国人》一书中写到“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日本粮田向非农使用的转化率为52%,韩国为42%,台湾为35%”。

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可耕地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减少。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开始大规模兴办开发区,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

农业用地大量的被征调为非农用地,使得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被迫转为非农业人口,丧失了靠土地谋生的基本条件。

以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到2030年完全失地和部分失地农民的数量或将突破1亿人,将有占现有农业劳动力一半的人口既失地又失业。

按照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标准来看,我国将有6亿农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失去来意生存的土地,必须转为城市居民。

这样一个规模日益庞大的群体,是城市化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对城市化的良性发展影响深刻。

2、失地农民生计不可持续: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辩证地看,因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农民被动地失去与土地这种获取生计的资源联系,失去土地这一重要而关键的生计资源,摆在面前的道路是两条:一条是生计方式转变,生计得以保持并持续好转。

这样失去土地意味着获得了一次新的机会摆脱相对落后的农村生活环境,一次为契机迈向城市,开始一种新的生活状态。

另一条道路就是生计资源遭致破坏,生计难以维持并持续转坏的结果,其背后涉及的因素比较复杂,不能有效的转换生计方式,在城市中立足。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综述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综述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综述黄建伟【期刊名称】《中国土地科学》【年(卷),期】2011(025)006【摘要】研究目的:了解国内学者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动态,介绍和评述解决该问题的思路。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

研究结果:对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相关性强的文献进行梳理,国内学者主要对7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改进获取数据的方法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设想。

研究结论:国内学者界定了“可持续生计”的定义,概括了其特征,建立了分析框架,提出了评价体系和量化标准,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多种解决思路,但其研究方法和工具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The purposes of this paper ar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n the topic of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problems of land-lost farmers, and further discuss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Methods employed include document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seven main problems discussed in the domestic literature. Further, the paper proposes some new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setting up the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It is concluded that domestic literature has defined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of land-lost farmers, summarized its features, established the analysis framework, proposed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quantification standard, analyzed its main problems and theimpact factors, and provided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however, the current research methods and measures are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总页数】7页(P89-95)【作者】黄建伟【作者单位】[1]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5;[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相关文献】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r——以郑州市丁楼村为例 [J], 田梨;张皞2.浅析易地扶贫搬迁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 [J], 姚远3.雄安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J], 刘洁; 路倩; 锁罗曼4.主体、约束与模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青海省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 [J], 李燕5.主体、约束与模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青海省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 [J], 李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东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报告

丹东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报告

科学时代·2015年第04期 223一、丹东市土地征用的现状分析课题组采用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对丹东市五个行政村的农民生活状况进行实地调查。

以农户户主或家庭主要成员为访谈对象,总共访谈了 94户农民家庭。

本报告以丹东市实地调查所得的访谈材料和有关数据为主要分析资料,指出:失地农民中主要劳动力占据较大的比例;失地农户以兼业农户为主,而且多数农户以非农收入为主;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水平。

农民的基本情况此次调查共涉及农户94户,家庭成员320人,户均3.4人,其中劳动力231人,户均2.5人,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人口约1人。

被调查村的土地部分已被征用。

只有金山镇古城村的土地几乎被全部占有,古城村的农民已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1、农民的年龄、文化结构(1)年龄结构:在调查的320个农民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有45人,占总人数的14%;19~40岁的有114人,占总人数的35.6%;41~60岁的有117人,占总人数的36.6%;61~80岁以上的45人,占总人数的14%。

(2)文化程度:在调查的320个农民中,有45人为18岁以下正在上学的学生,此次农民文化程度统计人数为274人。

基本为小学、初中水平。

其中,未上学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3.6%;小学文化水平的有117人,占总人数的42.7%;初中文化的有123人,占总人数的44.9%;高中、中专文化的有17人,占6.2%;大专以上的有6人,占总人数2%。

2、失地农民就业情况此次调查共调查了94户(320人),有很多农民在家务农,有一部分农民边务农边出外打工,还有一部分人只出外打工不参与农业劳动。

农民就业情况统计表丹东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报告刘佳琳 / 辽东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摘 要】此报告乃课题组采用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对丹东市五个行政村的农民生活状况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之后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即是本次调查的宗旨:如何完善本地区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权益保障。

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失地农民利益补偿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失地农民利益补偿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失地农民利益补偿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的土地被大量用于城市建设,大批农民因此失去了土地,这些失地农民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向失地农民提供补偿。

然而,当前的补偿方案存在一些问题,如补偿金额低、流程复杂、不透明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失地农民的利益和社会稳定。

因此,本研究旨在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理念,以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探究当前补偿方案存在的问题,从可持续生计的角度出发,提出更加公平、透明、可持续的补偿方案,以促进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分析当前失地农民补偿方案存在的问题,如补偿金额低、流程复杂、不透明等。

2.探究可持续生计理念在失地农民补偿中的应用,构建可持续生计理念下的失地农民补偿模式。

3.从公平、透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提出更加合理、科学、实用的失地农民补偿方案。

4.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评估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文献,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补偿方案的现状、可持续生计理念等进行深入研究。

2.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需求、对补偿方案的意见和建议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

3.案例分析法: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实践角度探究可持续生计理念在失地农民补偿中的应用,评估所提出补偿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三、研究预期成果及意义(一)研究预期成果1.分析当前失地农民补偿方案的问题。

2.基于可持续生计理念构建失地农民补偿模式。

3.提出更加合理、科学、实用的失地农民补偿方案,并评估其可行性和效果。

(二)研究意义1.有利于了解失地农民的现状和需求,促进失地农民权益的实现。

2.有利于构建可持续生计的城市化模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研究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一个月):文献查阅,深入了解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补偿方案的现状和可持续生计理念。

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研究 论文

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研究 论文

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研究论文2011学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研究姓名:郑智为班级:08行政学号:2008311328现如今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群体——失地农民。

据统计,目前全国失地农民至少有4000万,而且以每年200万的规模扩大。

失地农民的问题已经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与权益保障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关键。

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证。

一、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现状在我国,失地农民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就存在,当时通过“以土地换就业”的方式,使他们在国有企业内就业,成为工人,从而很好的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养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传统的政府安置方式逐渐失灵。

目前我国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普遍实行的是一次性货币补偿,由失地农民自行解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

由于货币补偿方式操作简便,失地农民可以直接获得一定数额的安置补偿费而不用担心政策的变动是否会影响将来养老金的领取,所以比较容易被接受。

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很好的考虑到一旦当失地农民花完这些补偿费,尤其是当这些人丧失劳动能力之后的生活保障问题。

由于他们的短视,他们往往会将这些补偿费花费在子女的婚嫁以及新家的建设方面,而很少的考虑到自己的养老问题,因此,货币补偿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

据调查,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的失地农民中,有1/5以上的农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中西部省区约有60%的失地农民生活十分困难。

很多失地农民变成“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群体。

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养老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胜利这个总目标的实现。

目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主要分为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商业养老保险两种模式。

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即以各县、市区为实施单位,以各县、市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为实施部门,运作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个人、集体和政府各出一部分费用一次性缴纳,到法定退休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 持续 生计视 域 中的老年失地 农 民养老资源供给 问题 研 究
千 兰华 1 4— — , 2
( . 大学 法政与管理 学院, 苏 南通 2 6 1 ;. 东理 工大学 , 海 20 3 ) 1南通 江 20 9 2华 上 0 27
【 摘 要】 当前社会形势下, 经济、 文化、 社会等养老资源供给困境, 严重影响了我国老年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
氛 , 者 是 有 利 于 老年 贫 困 者 走 出 困 境 的政 策及 其 他 具 有 养 老 或 保 障价值量 的东西 。2 老资源涉及经济 、 [ 1 养 文化 、 社会等各方 面 , 是 老年失地农 民养老的保 障 , 而 , 然 因种种原 因所致 , 老年失地 农 民的养老资源 供给状况不容乐观 。 ( ) 一 经济养老 资源供给形势严峻
存在换什 么保障 的问题 , 在政策制定 中没有清楚说 明 , 这 老年 失地农 民可持续 生计 , 是指 老年 失地农 民在 各种可利 保 障” 造 成在实 践 中形式 多样 , 同地 方“ ” 不 量 的差距 非常 明显 。此 外 ,土地 换保 障” 在整体 “ ” 下 问题 , “ 存 量 低 即现 有保 障水平仅 能维持基本生 活的运转 , 不足 以替 代升值潜力越来 越大的土地 价值, 在法 制不健全 , 操作程 序不规范 的情 况下 , 越来 越多 的农
不利 于 主要表现 在 : 是土地养 老资源消失殆 尽 。土地 是老年农 移支付分 享更多 。这无疑引起整个 社会代 际关 系紧张 , 一 良好社会 风气形成 , 也不 利于我 国社会 养老保 险制度的持续 实 民最基本生 活资料 , 土地 的被 征用 , 意味着这部 分收入 的消失。 二是家庭养 老资源不确定 。由子女提供 养老资源是老年失地农 施 。 另一方面 , 负面 家庭 代际关 系文化传播对老 年人养老产 生 民养老 的又 一重要保障 。 然而 , 失地农 民是被集体征地 , 年失 老 是社会发展 必 地农 民的子 辈也可能 是失地农 民 ,他们要 维持生计可持续 , 就 不利影响 。代 际冲突是现代 性或全球化 的产物 , 必须参 与到市场 的激烈 竞争 中 , 对他们 而言 , 风险与机 遇并存 ,
障标 准 以及城 市公 共资源 的无偿 享有等 。另一方 面 , 老年失地 农 民享受城市养 老保险待遇 ,就会出现先期缴 费不足 的问题 。 对此 , 老年失地农 民的先期 缴费应 由国家来承担 。 因一 , 原 老年 失地农 民为农村 为城市发展做 出了贡献 , 国家应保 障他们 的生 活来 源 , 而且 他们还有土地补 偿金可 以部分 垫付 ; 因二 , 国 原 我 社会 养老保险制度 在从 现收现付 到部分积累 的转轨过 程 中, 国 家通 过转移 支付 的方式 承担 了众多城镇 企业 职工 的养老保 险

方 面 , 化 导 向 导 致 代 际关 系 紧 张 。 我 国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文 下 , 率 与 公 平 一 直 是 争 论 焦 点 , 中倾 向是 生 产 领 域 的 “ 率 效 折 效 优先 ” 与分配领域 的“ 公平优先” 。在生产领域 , 主要是富有体力 和智 力的年 轻人在 创造社 会财 富 ;而在有 限的社 会资 源分配 中, 随着老龄 化程度加剧 , 老年人 占比重越来 越大 , 他们通过转
民 背 负 着 城 市 化 发 展 的成 本 。 ( ) 二 文化养老资源严重 短缺
文化作为一种 养老资源 , 以引导整个社会形成 尊老爱 老 可
的社会风 气 , 直接支 持养 老保 障 ; 可 以通过文 化 间接的影 响 也 老年 失地农 民文化养老资源 短缺 养 老资 源是指 用来 进行养 老保 障并 能产生保 障效 果 的东 养老保障制度 。就 目前 而言 , 西, 它既可 以是资金 、 品, 物 也可 以是服务 、 机会 、 关照 和支持气 明 显 。
际交 换 , 并有取 代“ 文 化的趋势 , 孝” 这对 老年 人养老极 为不利 。 大 , 亲人 的嘘寒 问暖是对 老人最大 的安慰 。 当前 , 电视 、 网络 等传播 媒体所 报道 的负 面家庭代 际关 系破裂 二 是保障稳 定可靠。城市化进程 中 , 国家对失 地农 民的相 事 实 ,如 X X老人 饿死在家 中 , X X家庭因赡养 问题诉 诸法庭 关政 策 比如 征地标 准 、 安置补 偿 、 社会 保障 等处于不 断变化 之 等等, 使得老 年失地农 民危 机意识 更为强 烈 , 不仅 有损 于他们 中 , 如南通 失地老年人 的基 本生活保 障就有早 期倡导 的一 次性 心理健康 , 也使他们 在生活上对儿女的依靠越来越被 动。 领取 和后来强 制性 的按月领取之分 。 政策 的不确定性难 以确 保 ( ) 会 养 老 资 源 日益 式 微 三 社 老年失 地农 民的未来 生活 , 而家庭作为千百年来 养老 的固定 场 社 会 是 人 的集 合 , 与人 之 间 的社 会 关 系 提 供 了有 用 的 社 所 , 人 只要子女 尚在 , 管是 大家庭还是核 心家庭 , 不 也不管他们分 会资源 , 既包括物质 资源 , 也包括情感 资源。 以土地为纽带 的 布何方 , 在 其提供 的养老保 障是确定 的 , 也是最可靠 的。 乡村社会 中,互助 是一种非常重要 且必需 的社会 交往形式 , 也 坚持家庭 养老保障 的基础性 地位 , 必须保持家庭养 老资 源 是一 种社会 资本 的投 资 , 通过互 助 , 家获取 更多 的物质资 源 源源不断 的供 给。 大 要做 到这一点 , 从家庭 内部着手 , 就要加强代 和情感资 源。老年农 民积累的社会 资本 较多 , 获得 的社会养 老 际之 间的“ 责任伦理 ”使子女 主动而不是被动 的提 供各种养老 , 资源也较多 。 因此 , 在农村 , 留守老人也可 以通过社会互 助 服务 ; 即便 从家庭 外部讲 , 需要社 会提供 机会 以使失地农 民子女生 获得部 分物质 资源及情 感 资源 以维 持生计 , 失地 后 , 但 随着 熟 计可持续 , 而提高家庭的供给能力 。 从 人社会 的瓦解 , 老年失地农 民长久建立起来 的社会资本损失 或 ( ) 化 国家 养 老 资 源 供 给 主导 性地 位 二 强 减少 , 会养老资源 也随之减少 ,原有 的邻里 和亲缘关 系有所 社 “ 养 老保险 、 老年社会救 助和老年社会福 利等社会养老保 障 疏远 , 具性 倾 向增强 , 工 他们 从中获得 的社会性支持减少 ” 。嘲 制度 的确立是 国家主导性地位 的体现 。 社会养 老保 障制度以 国 社会 养老 资源的减少 , 尤其是情感 资源 的损失对 老年失地 家 为责任主体全 面保障老年人 的晚年生活 , 这是社会发展 的必 农 民影响是很 大的 。有资料 显示 , 被征地拆村建 居的老年居 民 然 , 中外亦 然。我 国老年失 地农 民在建 国初 期为支持工业化 艰 幸 福度水 平较低 , 抑郁水 平较 高 , 而 并且 随迁居 时间 的延 长而 苦 劳作 , 现今为 了城 市化又失 去土地 , 他们理应 享受 社会经 济 出现 显著 变化 。 这表 明 , 年失 地农 民离开 了原来环境 , 老 也就 发展 的成果 , 享受 国家提供 的各种养 老资源。 同时 , 老年失地农 失去 了其所 提供 的社会养 老资 源 , 其是 情感 资源 , 尤 并且 脱离 民养 老问题不 是单个 人 、 单个 家庭 问题 , 而是亟 需解决 的社会 时 间越长 , 种失落感就越 强烈 。同时 , 内外 因素双重制 约 , 问题 , 这 受 需要 国家在全社会范 围内调配各种养 老资源以满足整体 老年失地 农 民在融 入城市社会 , 重建新 的社 会养老资 源时也面 需 求 。 临 诸 多 困 境 : 括 一 些 行 为 惯 习 如 社 区 内 草 地 变 菜 地 、 搭 乱 包 乱 老年失地农 民是个弱势群体 , 自身 获取养老资源 尤其是经 建、 私划 地盘等也 表现 出与新 环境新 身份 的格格不 入 , 社会 排 济资源有 限 , 必须加 强 国家养老 资源供 给 的主 导性作 用 , 使资 斥如城市 市民 的偏见 , 乡二 元化社会保 障制度 的长期存 在等 源分配 向其倾 斜 。一方 面要 提高覆盖面 , 城 把全体 老年失地农 民 都一定程度 上阻碍 了他们 的社会融入 , 使其 丧失 了重建社会 资 都纳入到城市 标准 的社会养 老保障制度 中 , 如城市最 低。子女生 活状 况好 , 老 年失地农 民获得的经济 资源会充裕 , 否则就会 很少 。三是 村集 “ 可持续 生计 ” 念最 早见 于 2 概 0世纪 8 代末 的世 界环 0年 境 与发展委 员会 的报告 。近些年 随着 城市化 的加快 , 我国老年 体养老 资源逐年减少 。城市化征地不 仅征用 了农 民个人土地 , 失地农 民数量剧 增。据民政部统计 , 国 6 我 0岁以上老年人 口在 还会征用村集体 用地。虽然政策规定在征用集体 土地时还会返 但 集体 20 0 9年底 已达到 I 7亿 , . 6 占全 国总人 口的 1.%, 中 6 %以 还部分 土地作 为集体 资产 , 随着城 市发展 的整体 布局 , 25 其 0 土地终将会 被全部征用 , 本城郊 的集体用 地可 以通 过市场化 原 上的老年人 口在农村 。同样 的, 在数量 日益增多 的失 地农 民群 店 但集 体 中老年人 队伍也越来 越庞 大 ,而全 国失地农 民总数 到 2 2 运作 如房屋租 赁 、 面房营业 等为 村 民分 配不小 的收益 , 00 体 土地不 断减少使 得农 民集体 分红越 来越 少直 至消失 。 四是 年将会达 到 1 人 。l 亿 1 l 统养老资 源土地 的失去及 自身劳动 因传 “ 土地换保障 ” 问题重重 。由于社会保 障涵盖 内容 广泛 ,土地换 “ 能力 的衰减 , 老年失地农 民的可持续生计 问题倍受 关注 。
用 的养老资 源供给 条件 下 ,能够持续 过上 自己想 要 的晚年生 活。 对于老年 失地农 民而言 , 养老资源是基础 , 没有充分 的养 老 资源及适合 的供 给模 式 , 实现可持续 生计只能是 空想 。老年失 地农 民数量 大 ,养 老任务艰 巨 ,在失去土 地资源 的形势 下 , 国 家、 社会 、 家庭和 个人等都应作 为养老资源 供给主体全 面参与 , 形成构 成性多元 养老资源供 给模 式 , 为老年失 地农 民可持续 生 计提供 保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