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考研政治整理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①二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原因和结果原理:(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是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如一因多果,一果多因。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4)原因与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5)原因与结果相互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方法论: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本质和现象原理:(1)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有区别的:①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是表面、外部的东西,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内在的东西,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把握。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十大原理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十大原理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十大原理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发展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地存在。

历史上的任何东西,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但随着条件的改变,又会丧失其存在的根本和理由,从而转化为其他事物。

一个事物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事物的开始,如此生生灭灭,循环不已,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永恒发展的过程。

2、大综合: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学说或矛盾规律原理。

(1)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或两种基本性质。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3)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4)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3、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

(1)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不平衡的。

由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2)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坚持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二者辩证统一的前提下,去解决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4、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1)部分依赖于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

(2)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3)整体是各部分有机之和。

(4)整体的作用就在于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

(5)整体和部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大综合: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

(1)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否定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保留它的积极因素。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考研马原复习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考研马原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马原,取得好成绩。

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包括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重要观点。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强调意识第一,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在考研中,要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

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非常重要。

在考研中,要深刻理解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把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四、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非常重要,也是考研马原中的重点内容。

五、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在考研中,要理解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实现路径,把握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深刻理解共产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结,以上就是考研马原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为考研政治的复习提供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认识,为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研政治扫盲:马原八大重要原理

考研政治扫盲:马原八大重要原理

考研政治扫盲:马原八大重要原理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同时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其次矛盾着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五、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首先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其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最后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普遍原理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量变质变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事物的量和质统一于度中。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 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 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1. 马原学科概述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理论体系,旨在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物质世界是本体,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赋属性。

历史是社会发展的本体,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它认为,资本家的剥削源于雇佣工人无条件付出的“剩余价值”,而工人的利益则是要争夺或维护自己的“剩余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政治实践,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为目标。

1.2 具体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由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

一、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和分配的学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剩余价值学说、社会形态、产权制度,等等。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产主义远景等。

2. 概念记忆准确2.1 马原的基本概念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考研政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对于事物在哲学上的总的观点和态度。

方法论:对于研究事物的一般方法和规律,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的总称。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马克思著作之一,系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原理和发展趋向。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合作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里程碑。

《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在对哥达纲领进行批判时所著,对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影响颇大。

2.2 马原的主要概念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指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生产力生产力: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的能力。

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梳理

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梳理

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考研政治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对于考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不仅有助于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还能够帮助考生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分数。

本文将对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它强调了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普遍性。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的运动。

3. 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矛盾推动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阶级矛盾等。

4. 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来推动的,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考研政治中的应用1.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考生在考试中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2. 考生在准备政治考研时,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

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三、如何有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注重理论学习。

考生应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基本理论。

2. 加强实际分析。

考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社会问题文章,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多做练习题。

考生在准备政治考研时,要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考研政治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考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对于提高考试成绩和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考点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从它的创作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它的阶级属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地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地讲,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考点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注:这16大原理,唯物论部分有2个,辩证法部分有6个,认识论部分有6个,唯物史观部分有2个。

一、唯物论原理原理1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主观能动性):①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能动创造性。

③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有时在第二问出现)【方法论意义】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原理2 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是人们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二、辩证法原理原理1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2.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3.人们能够发现事物的固有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考点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从它的创作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它的阶级属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地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地讲,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考点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考研政治马原原理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原理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原理总结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课程。

它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唯物史观、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

马原的学习对于进一步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马原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是研究事物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马原通过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方法。

其次,马原介绍了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无止境的发展过程,矛盾和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学习马原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增强对历史和社会的认识。

此外,马原还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互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是研究事物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历史发展的理论。

学习马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最后,马原还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人民利益、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通过马原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进一步理解和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

综上所述,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马原可以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认识水平,增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多样性和发展性,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总和。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强调人类历史是一个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历史,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理论基础。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对世界和事物的认识和改造的规律和方法的基本原则。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和对立统一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强调对事物发展的认识。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唯心主义强调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

4. 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根据,也是活生生国家和民族处在这样悲催历史条件中,就自然会想认识自己灵魂生长的非凡根源。

而那非凡根源放在低于流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则实则埋没。

的基础和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强调政治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强调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历史发展的方向。

2.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认为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而无产阶级的国家是对抗资产阶级的国家,是最终消灭阶级和国家的过渡性国家。

3. 马克思主义政党论马克思主义政党论是一部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认为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政治组织。

4.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是一种国际关系的理念和政策,强调不分民族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强调各国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统一战线。

5. 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是一种关于人类的平等和自由的理念和政策,强调人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强调人权是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实现的。

考研政治大题背诵资料整理(马原)

考研政治大题背诵资料整理(马原)

马原部分其中需要各位考生背诵的大题考点包括:联系、发展、矛盾(统一性、普遍性、特殊性)、辩证的否定观,五个范畴:原因结果、现象本质、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形式内容。

1、联系: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鼓励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联系具有客观性,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事物的客观本性。

启示: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具体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在实践中是否正确的把握世界的普遍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实践成败的根本标志。

2、真理与谬误:原理: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互相包含又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启示:通过辩证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创造条件化失败为成功。

(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3、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原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

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启示:1、要注重实践,从中吸取智慧;2、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3、要能够举一反三的认识和处理各类事物。

4、矛盾:原理: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式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

5、感性与理性认识:原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地反映;理性认识是对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片面的外部联系。

而认识的任务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所以必须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知识点有哪些

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知识点有哪些

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知识点有哪些对于考研政治的马原,很多同学还是每天背了忘、忘了背。

抓住马原的知识点,才能让你事半功倍。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马原复习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马原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处处有矛盾;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①二者是有区别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联结的: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普遍性方法论: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意义在于,它既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如实的分析矛盾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采取正确方针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马原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①主要矛盾是指在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第一,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的解决也制约、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第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①一个矛盾的双方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次要方面。

考研政治知识点体系总结

考研政治知识点体系总结

考研政治知识点体系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

其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内容。

从最根本上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它是一种辨证思维方式,它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辩证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点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

在对立统一的内在运动中,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是突变的,是循环的。

(2)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矛盾运动的发展规律。

事物发展的过程是由否定的否定而实现的,是通过对立统一的运动实现的。

只有经过否定,事物才会进一步发展,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是历史变迁的,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下,人类社会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历史阶段。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阶级斗争。

3、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共产主义的核心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共产主义追求人类整体福祉,消灭阶级、消灭国家、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商品生产关系为主体,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并且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经济上偏向社会主义,政治上保持社会主义稳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同时要坚持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考研政 治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 治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总结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理解和把握整个政治理论体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以下是对马原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作本原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总结(上)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我们要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与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4.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没有鼓励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间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5.因果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6.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

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

所以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也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该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8.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9.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该原理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

③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所以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1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理论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理论,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依据。

①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和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马原重要原理及方法论(下)01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即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02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03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0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二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05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达到理论(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06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多变易失,凭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二者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所以我们要想认识事物就必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0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

所以我们要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08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原理整个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应当在实践基础上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向前推移,逐步深化,不断扩展。

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所以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09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原理分析与综合二者是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在综合的指导下深入的分析。

所以我们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10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1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集体主义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1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进而发展。

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发生矛盾时,以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13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原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社会发展制约个人活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推动社会发展。

1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人生价值的含义是贡献和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是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15理想与现实的辨证关系理想与现实是辨证统一的,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1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它要我们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利益二奋斗;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坚持走与人民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