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分析及预防策略

合集下载

浅谈中药的毒性及预防

浅谈中药的毒性及预防

浅谈中药的毒性及预防摘要】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有的中药如若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可以说,所有的中药对于人体来说均有毒性。

中药中毒这个话题源远流长,传说中“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晋代名医葛洪所著《肘后方》中也有过服杏仁中毒致死的记载。

而今,由于人们滥用中药,中药中毒的事故更为多见。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药属于自然生成之品,尤其是那些属于培补类的中药,常给人们一种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的错觉。

同时,由于中药管理上的问题,市场上能够随意买到中药(包括那些含有毒性的中药)。

因此,导致由于滥用中药而致中药中毒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

轻者,身体会出现上火、胀气、畏寒等各种不适;重者则会导致肝肾损伤,甚至死亡。

【关键词】中药毒性预防【中图分类号】R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253-02中药的毒性问题是历代医家研究、探讨和总结的问题,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中药药理学和中药化学等的发展,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笔者就多年的知识积累,浅谈中药的毒性及其预防措施如下。

1、毒药的概念1.1 狭义的概念:毒药是指某药含有某种特定的毒性成份,会伤害到某个脏腑的组织器官及其功能,这是绝对的。

中药的毒性观念比较复杂,既有绝对的毒性概念,诸如毒麻剧类有毒中药;也有相对的毒性概念,即无毒的中药(包括人参、燕窝)如若使用不当,同样会伤害到人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明文规定:“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1.2 广义的概念:古今说法是有区别的。

一是泛指中草药,如《周礼?天官》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二是指药物的偏性,如张景岳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

三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儒门事亲?卷二》云:“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为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及药理分析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及药理分析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及药理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毒副作用药理并对其预防对策进行探究。

方法:从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中药毒副作用患者124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统计中药毒副作用表现,分析中药毒副作用成因,提出中药毒副作用预防对策。

结果:124例患者见46例消化系统损伤、24例过敏症状、21例神经系统损伤、16例呼吸系统损伤、12例泌尿系统损伤以及5例其他毒副反应,其中20.97由药物混用引起,19.35%由疗程过长引起,17.74%由中药处理不当引起,16.13%由饮食禁忌引起,9.68%由配伍不当引起,8.87%由炮制不当引起,6.45%由体质差异引起,3.22%由其他因素引起;针对中药毒副作用预防,应从多角度制定对策,减少中药治疗风险。

结论:中药毒副反应类型多样,且影响因素较多,在全面掌握中药毒副作用药理情况的基础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强中药管理服务,通过有效预防措施应用,提高患者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保证中药治疗有效、可靠。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预防;药理分析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常用手段,在疾病预防、控制、治疗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随着近些年中药在临床治疗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与推广,中药使用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问题得到人们越来越多关注。

研究发现,中药虽然安全性较高,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受一定因素影响产生毒性作用,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发生[2]。

因此,临床应用中医中药时,应高度重视毒副作用预防,能够通过科学、合理、有效措施减少毒副反应发生率,最大限度提高中医中药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124例中药毒副作用患者临床资料,了解中药毒副作用药理,探寻中药毒副作用成因,提出有效预防对策。

1资料及方法1.1资料本组共纳入研究对象124例,来源于本院收治中药毒副作用患者,采集时间范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

中药毒副作用的成因及预防-药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药毒副作用的成因及预防-药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药毒副作用的成因及预防-药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药在我国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 养生观念的提出使得中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多数人对于中药的认识是无毒、无副作用、纯天然、安全的, 但近年来部分患者由于大剂量或错误的使用中药及制剂, 导致其毒副作用的报道屡见不鲜。

因此本文认为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

本文就中药的毒副作用进行分析与总结, 具体报告如下。

1 中药毒副作用的正确认识中药在临是属于天然药物, 与西药相比中药在正确使用时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且临床疗效显着。

中药较西药毒副作用更小的原因在于自古以来人类即食用各类动植物,因此产生了适应性,而西药是人工合成的药品, 对于人体而言属于异物, 因此适应性较差, 稍微过量即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

中医对于药物的毒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①药物的毒性即是其药性;②药物的毒性是其偏性;③药物的毒性是指其副作用。

对于中药而言, 由于大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为维生素与糖分, 在进入人体后能够协助肝脏进行解毒作用。

而部分中药如甘草、绿豆、白芷、防风、黄连、黑豆、砂仁、生姜等均具有解毒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药学着作《神农百草经》中也将药物分为无毒性、有毒性、多毒性三种[2]。

由此可见, 传统的中医对于中药的毒副作用有深刻的认识, 而中药制剂也并非绝对无毒副作用。

中药的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 在进行临床治疗时也应谨慎处理。

2 导致中药毒副作用的因素2. 1 药物自身因素中医理论认为, 中药治疗疾病的基础是以药性之偏矫正人体之偏, 部分中药本身就具备毒性, 且治疗疾病的药理学作用即为其毒性。

临一些中药如砒霜、雄黄、生半夏、杏仁、白果等均具有一定的毒性, 在治疗量内给药不会产生中毒的反应, 但如果超量使用, 则有可能会出现毒副作用[3]。

中药毒副作用的常见原因分析和预防

中药毒副作用的常见原因分析和预防

中药毒副作用的常见原因分析和预防目的通过对目前临床使用雄黄情况的分析,使人们意识到中药的毒副作用并加以积极预防。

方法综述目前普遍使用的中药-雄黄的临床应用和毒副作用。

结果雄黄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也应重视其存在的毒副作用。

结论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发挥中药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其可能对人所产生的毒副作用。

标签:中药毒副作用;原因分析;预防1 资料与方法1.1雄黄雄黄主要含有二硫化二砷,形态一般为不规则块状,颜色多为深红或橙红色,截面具有光泽,微臭,具有解毒,祛痰,杀虫等功效。

中药雄黄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早在15世纪我们的祖先就开创了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利用砷剂治疗梅毒的方法。

砷作为一种重金属,长久以来都被认为具有致癌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人们发现雄黄在有关细胞凋亡的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临床上雄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当然,对于雄黄复方制剂中砷的毒性所导致的一些慢性中毒等其他的毒副作用也不可輕视。

下面对近几年雄黄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其所具有的抗病毒作用进行阐述,并对雄黄所具有的毒副作用进行说明,以期使人们认识到中药所具有的毒副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

1.2雄黄的临床应用雄黄在临床使用中多用于抗病毒,抗炎,抗结核,抗白血病,同时在治疗蛇咬伤,防治皮肤病和冠心病心绞痛等方面,雄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以雄黄用于治疗小儿腮腺炎为例来说明雄黄的抗病毒作用。

杜安民[1]等应用雄黄散外贴治疗小儿腮腺炎,其中治疗组116例,对照组60例。

其中治疗组采用雄黄散方放置于2mm厚纱布后贴于肿大腮腺上,1~2d 换药,同时给予常用抗病毒治疗。

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抗病毒药物。

见表1。

此实验表明,雄黄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1.3雄黄的毒副作用雄黄虽然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意义,但近年来有关雄黄毒副作用的报道越来越多,下面对雄黄的毒副作用进行简单阐述:孙恩亭等[2]研究了雄黄对小鼠的致突变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雄黄具有潜在致突变性。

中药毒副作用的识别与处理技巧培训

中药毒副作用的识别与处理技巧培训

介绍了如何通过观察症状、体征以及实验 室检查等手段,及时准确地识别中药毒副 作用。
中药毒副作用的处理措施
中药合理用药的建议
重点讲解了针对不同类型中药毒性的处理 原则和方法,包括立即停药、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等。
提出了在中药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 则,如辨证论治、中病即止、避免长期使 用等。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交流环节
随着中药在国际市场的逐渐普 及,对中药安全性的要求将越 来越高,中药毒性的研究和管 理将成为重要课题。
随着中药在国际市场的逐渐普 及,对中药安全性的要求将越 来越高,中药毒性的研究和管 理将成为重要课题。
随着中药在国际市场的逐渐普 及,对中药安全性的要求将越 来越高,中药毒性的研究和管 理将成为重要课题。
泌尿系统反应
如尿频、尿急等,可减少药量或暂停服药,如症 状持续应就医检查。
内分泌系统反应
如月经失调、乳腺增生等,应停药并就医治疗。
04
特殊人群中药毒副作用防范策略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精简用药
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减少 不必要的中西药合用。
调整剂量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适当 减少药物剂量。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闻患者的气味
某些中药毒副作用可能导致患者 散发出特殊的气味,如肝损害时 可能出现的肝臭味。
切诊判断
切脉判断病情
通过切脉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身体 状况,以判断中药毒副作用的可能性 和严重程度。
按压腹部了解疼痛情况
如患者出现腹痛等症状,可通过按压 腹部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等,以判 断是否与中药毒副作用有关。
神经系统反应及处理
头晕、头痛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 累,如症状持续应就医
检查。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及药理分析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及药理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31 期
185
·中医中药·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及药理分析
戴八十三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中蒙药房,内蒙古 乌兰浩特)
摘要:目的 对中药毒副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通过对中药毒副作用的产生原因、药理分析、合理用药等进行分析, 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中药的毒副作用主要损害: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变 态性反应及中药引起的药物依赖性等。针对上述损害提出了预防对策。结论 在正确认识了中药的毒副作用后,做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合理用药,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及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预防对策;产生原因;药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31.126 本文引用格式 :戴八十三 .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及药理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31):185,190.
巴 豆、苍 耳 等 含 有 毒 蛋 白 的 药 材,能 够 强 烈 刺 激 和 腐 蚀 胃肠粘膜,引起广泛性的内出血。 2.4 含金属类的中药
(1)含砷类药物:砒石、毒砂、雄黄等,能保持酶蛋白的巯 基 活 性,对 细 胞 的 氧 化 和 呼 吸 起 到 阻 碍 作 用,对 神 经 细 胞 造 成损害,最终致使神经系统发生病变;(2)含汞类中药:朱砂 等,刺 激 性 和 腐 蚀 作 用 均 较 强 ,对 多 种 酶 的 活 性 起 到 抑 制 作 用,导致植物神经和中枢神经紊乱,对肾脏的损害最为严重, 次之为肝脏。
3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策略
(1)正 确“辨 证”合 理 用 药;(2)因 人 施 药:老 人 及 儿 童 由 于 自 身 机 体 功 能 的 原 因 ,对 药 物 代 谢 能 力 不 全,肌 体 耐 受 差,易发生药物蓄积,引起毒性反应。患者的营养水平、健康 程度、脏器功能、是否妊娠等,均影响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以 及毒性反应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因此应综合考量;(3)给药途 径、给药时间:根据病情缓急、用药目的及药物性质选择适宜 的给药途径、时间及疗程,充分发挥药物作用,防止因药物蓄 积 造 成 对 人 体 的 伤 害,减 少 不 良 反 应 发 生;(4)注 意 用 药 禁 忌,合理组方:医师应严格掌握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及服药禁 忌,合理配伍处方;(5)规范药品质量:药物从采摘、储藏、炮 制、调剂等都有严格的程序和要求,应严格把控药物的产地、 种类、采集、炮制等过程,来保证药物的质量。

中药毒副作用的常见原因分析和预防

中药毒副作用的常见原因分析和预防

中药毒副作用的常见原因分析和预防作者:王兴青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5期摘要:目的通过对目前临床使用雄黄情况的分析,使人们意识到中药的毒副作用并加以积极预防。

方法综述目前普遍使用的中药-雄黄的临床应用和毒副作用。

结果雄黄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也应重视其存在的毒副作用。

结论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发挥中药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其可能对人所产生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原因分析;预防1 资料与方法1.1雄黄雄黄主要含有二硫化二砷,形态一般为不规则块状,颜色多为深红或橙红色,截面具有光泽,微臭,具有解毒,祛痰,杀虫等功效。

中药雄黄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早在15世纪我们的祖先就开创了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利用砷剂治疗梅毒的方法。

砷作为一种重金属,长久以来都被认为具有致癌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人们发现雄黄在有关细胞凋亡的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临床上雄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当然,对于雄黄复方制剂中砷的毒性所导致的一些慢性中毒等其他的毒副作用也不可轻视。

下面对近几年雄黄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其所具有的抗病毒作用进行阐述,并对雄黄所具有的毒副作用进行说明,以期使人们认识到中药所具有的毒副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

1.2雄黄的临床应用雄黄在临床使用中多用于抗病毒,抗炎,抗结核,抗白血病,同时在治疗蛇咬伤,防治皮肤病和冠心病心绞痛等方面,雄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以雄黄用于治疗小儿腮腺炎为例来说明雄黄的抗病毒作用。

杜安民[1]等应用雄黄散外贴治疗小儿腮腺炎,其中治疗组116例,对照组60例。

其中治疗组采用雄黄散方放置于2mm厚纱布后贴于肿大腮腺上,1~2d换药,同时给予常用抗病毒治疗。

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抗病毒药物。

见表1。

此实验表明,雄黄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1.3雄黄的毒副作用雄黄虽然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意义,但近年来有关雄黄毒副作用的报道越来越多,下面对雄黄的毒副作用进行简单阐述:孙恩亭等[2]研究了雄黄对小鼠的致突变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雄黄具有潜在致突变性。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及药理分析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及药理分析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及药理分析目的探讨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并探讨其预防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服用中药药方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所服用的药房均经过各种中药炮制法精心处理,观察并分析患者服药后的毒副作用。

结果采用适当方法炮制过的中药保留了大部分的有效成分,减轻了毒性成分。

患者服药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或治愈,仅4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其余患者无明显毒副反应。

结论中药的各种炮制方法可以保持或增强药性,减轻或消除中药的毒性,是预防中药毒副作用的有效手段。

标签:中药;副作用;预防;药理中药一般是从天然植物或动物中提取而来的,中国有句古话“是药三分毒”,这就说明了中药并不一定像人们所认为的毒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中药中同样含有许多复杂的化学成分,其具有生理作用的成分可能起治疗作用,也可能无效或者是有害[1]。

中药药理研究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可能是药物本身的毒性,也可能是药物的炮制方法不恰当造成的。

中药炮制是中药饮片最主要的制作途径,它除了能增加中药药性外,还能有效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本次研究选取服用炮制方法不同的中药患者90例,分析其不同疗效和毒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服用中药药方的患者90例,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不影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服用的药物都是经过一种或几种炮制方法处理过的中药。

1.2 方法1.2.1 火制法火制法也就是炒法,即将中药材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经不同火力炒制到一定程度,具体来说包括干热制毒法,通过高温破坏和分解药材中的毒性成分,缓和药物刺激性、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湿热制毒法,即在炒制药物时加入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因为部分药材中的毒性物质能通过水解反应缓解或消除毒性;加辅料制毒法,常用的辅料有甘草、豆腐、明矾、米醋等,利用各种辅料能与药材中毒性成分相结合的特点,消除药物毒性。

1.2.2 修治法修治法包括纯净处理,即采用挑、拣、簸、刷、筛、刮等方法,清除药材中的杂质和不能入药的部分或者毒性部分,如合欢花要去枝叶,枇杷叶和石韦叶要去除背面的绒毛,厚朴、肉桂等要刮去粗皮,斑蝥去头足翅、蕲蛇去头足等。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医学PPT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医学PPT
02 催吐、洗胃
在中毒初期,可以通过催吐和洗胃的方式清除体 内残留的有毒成分,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03 促进排泄
多饮水、利尿等措施可以促进体内有毒成分的排 泄,降低毒素在体内的浓度。
中药中毒的急救措施
01 呼吸困难时吸氧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吸氧,以维持正 常的氧气供应。
02 心跳骤停时心肺复苏
详细描述
泻下药如大黄、芒硝等,具有通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便秘。然而,过量使用或 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腹泻不止,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利水渗湿药的毒副作用
总结词
利水渗湿药主要用于利尿消肿,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 紊乱、乏力等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利水渗湿药如茯苓、泽泻等,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常用于 治疗水肿等症状。然而,过量使用或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电解 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引起乏力、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
如发现患者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 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03 抽搐时使用镇静剂
当患者出现抽搐症状时,可以使用适量的镇静剂 来缓解症状。
中药中毒的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使用中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上的用药剂 量,避免超量使用。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在联合使用中药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避免因相互作用导致中毒。
THANKS
感谢观看
温里药的毒副作用
总结词
温里药主要用于温中散寒,但过量使 用可能导致口干、口苦、心烦等不良 反应。
详细描述
温里药如附子、干姜等,具有温中散 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等症 状。然而,过量使用或长期服用可能 引起口干、口苦、心烦等不良反应。
理气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2)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2)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2)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十一)个体差异人体对有毒中药的反应,常因个体的体质差异而有极大的不同,年老、年幼、体质虚弱、过敏体质的人均易发生中毒。

如有报道一高烧患儿服用1.6g羚羊角粉后出现严重的反应而身亡;一个阿司匹林过敏史患者服用银翘解毒片5片即引起了过敏性休克。

又如妊娠体质由其特殊性,妊娠时对一些药物很敏感,如用巴豆、牵牛、大戟等药物可引起胎儿畸形或流产。

因此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十二)吃药跟着广告走药品广告有许多正面作用,但有些广告为了拉拢消费者,含失时内容,有意夸大药品作用,或隐瞒毒剧反应的虚假广告,害处非常之大。

如不慎重,盲目的跟着广告吃药,难免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十三)中西药合用不当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西药联用治疗疾病日趋普遍,治疗范围越来越广,随之出现的毒副反应也越来越多。

原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一些对解热镇痛药过敏的患者误服了含有解热镇痛药,但冠以中药名,由中药厂生产,中药房出售,容易被误认为是纯中药的制剂。

如中草药千里光、虎杖配西药扑热息痛、扑尔敏合为“感冒清片”;中草药虎杖配西药非那西丁、扑尔敏制成“感冒片”;中草药荆芥、柴胡、大青叶配西药阿司匹林制成的“感冒冲剂”等。

二是中西药联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产生毒副作用。

例如:海螵蛸、龙骨、牡蛎等含钙量高的中药,与洋地黄类中药同用,可引起心率失常,房室传导阻滞;中药五倍子、诃子、地榆、四季青等对肝脏有一定毒性,与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等有肝脏毒性的药物合用,容易引起肝损害。

中药干草、鹿茸与水杨酸类、甲磺丁脲等合用,能使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率增加;中药乌梅、山茱萸、陈皮、木瓜、北五味子等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因有机酸能酸化尿液,使磺胺溶解度降低,导致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尿,甚至肾功能衰竭。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抗癌药如环磷酰胺、环己亚硝胺、阿糖胞苷等配伍能促进癌细胞的转移。

二、预防措施(一)加强药政管理要实加强药政管理,澄清中药材混乱现象及伪劣品种。

浅析中药毒副作用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中药毒副作用的成因及对策

浅淡中药毒性反应预防对策冯晓妍吴敏730020 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省[摘要]中药毒性反应是指药物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某些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相对剂量过大)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

由于人们对中药毒性反应认识的不足,从而影响了中药的正确使用,现将对中药常见毒性反应预防对策探讨如下。

1、依法炮制中药中药的炮制及煎服方法是影响中医疗效不可忽视的方面,要提高疗效、防止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必须严格遵循《中国药典》的炮制规范及传统的炮制方法,把好炮制关,做到未炮制和炮制不规范的中药,不得在临床使用,这是保证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要重视中药的煎服方法,医师、药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性质,详细告诉患者药物的煎服方法,这是医药工作者应具有的良好职业道德,也体现了对病人的责任心。

2. 遵守配伍准则中药配伍在于增加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如半夏畏生姜,即生姜可抑制半夏的毒性和烈性;药理研究证明附子、干姜、甘草组成的四逆汤其毒性大大低于附子单用。

对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常配伍甘草来缓和毒性,现已证明,甘草中所含甘草甜素在药理上确有解毒作用,证实了《本草纲目》上记载甘草解百药毒的正确结论。

3. 用量要严格掌握中药的使用存在个体差异,剂量大小,因人而异,一般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要以《中国药典》和专业药学书籍记载的用量为准,宜从小剂量开始,渐加至较大剂量,并且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当病情需要使用一些有毒的中草药时,应注意剂量准确,延长煎熬时间,服用时严密观察,老幼体弱者剂量要轻。

4、切禁滥用补药俗话说:“凡药三分毒”,补益药也是药,绝不能乱服乱补,否则会造成中毒。

如人参大补元气,适用于气虚体弱者,实热症和体壮者服了,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如果长期服用可导致失眠,血压升高,超量服用可出现玫瑰疹、瘙痒、头痛、眩晕、体温升高等,出血是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

5、过敏体质慎重用药某些中药虽对一般人无毒性反应,但对过敏性体质服用少量即可导致过敏等副作用,这就要求临床医生诊病时,要询问清患者的过敏史,并要留心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出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能凭药物无毒便认为与药物无关,要尽可能经过筛选,找出致敏药物,并让病人牢记以防今后服用中药时发生过敏等副作用。

中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的毒副作用

加强中药的质量控制
总结词:药品质量
详细描述:中药的质量控制是防治中药毒副作用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中药材的采购、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应建立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对中药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确保上市药品的质 量可靠。
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
总结词
配伍禁忌的中药可能相互竞争代谢酶, 导致药物浓度异常,从而产生毒副作 用。
配伍禁忌的中药可能相互作用,产生 有毒代谢产物,对人体造成损害。
用药剂量过大
中药的用药剂量过大可能导致毒 副作用的产生,因为高剂量药物 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人体造成损
害。
用药剂量过大可能使中药中的某 些有毒成分在体内蓄积,从而产
中药的毒副作用
目录
• 中药毒副作用的概述 • 中药毒副作用的具体表现 • 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分析 • 中药毒副作用的防治措施
01
中药毒副作用的概述
中药毒副作用的定义
总结词
中药毒副作用是指在使用中药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或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而 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损害。
详细描述
中药毒副作用是指在使用中药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或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而 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损害。这些反应和损害可能是由于药物剂量过大、使用不当、 个体差异、药物配伍不当等原因所致。
心肌损害
长期或过量服用某些中药可能对心肌 造成损害,出现心衰、心肌炎等症状。
血压波动
某些中药可能影响血压,导致血压升 高或降低。
神经系统毒副作用
头痛头晕
某些中药可能引起头痛、 头晕等症状。
失眠
某些中药可能影响睡眠, 导致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
神经毒性
某些中药可能对神经系统 造成损害,出现记忆力减 退、意识模糊等症状。

中药药理研究及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

中药药理研究及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

健康域用药中药是从动植物中提取得到的药物,其化学成分复杂,具有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毒性,人体服用中药后,中药会对器官组织产生毒副作用,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1]。

中药经过合适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性,从而减轻药物毒副作用,但受到中药配伍、饮食禁忌以及用法用量等影响,仍然有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毒副作用,影响自身健康[2]。

中药毒副作用逐渐受到临床重视,通过对毒副作用引起原因的分析,积极采取合适的预防对策,能够提前预防毒副作用[3]。

本文于随机选取1200例,围绕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措施和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机制,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本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院1200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600例,男性258例,女性315例,平均年龄(46.90±3.26)岁。

观察组600例,男性289例,女性311例,平均年龄(46.83±3.49)岁。

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应用单独中药治疗、配合调查者。

(2)用药时间>7天者。

排除标准:(1)由于其他药物引起毒副作用者。

(2)不配合调查和护理者。

1.3方法管理前未采取预防措施,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中药制作,按照中药处方开具药物,指导患者用药方法[1]。

管理后实施预防措施,主要方法如下。

(1)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以及药物品质。

中药材种类、产地以及采摘都可能影响药物作用,中药房需要对中药供应商资质审核,选择信用度高、产品质量好、具备合格资质的优质供应商采购药材。

同时加强对中药材质量的审核,对中药材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对应的管理要求严格管理,保证中药材质量,杜绝变质、发霉问题的发生。

(2)规范中药炮制和制作方法。

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具有降低毒副作用的效果,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要求进行炮制,并按照标准操作要求进行煎煮加工处理。

要求对工作人员展开定期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中药材加工操作要求,能够以高标准完成中药材加工处理,能够保证中药制剂质量。

论中药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

论中药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

的含量是 生品< 砂炒品< 醋制 品。因此认为穿 山甲醋液品 质量为最好 ,砂制 品次之 ,生品不应该直接入药 。
中甘草 与甘遂 同用 时,当甘 草的用量大于甘遂用量 时,
则有相 反作用 。且随着甘 草用量越大则毒性越强 。中药 与西药共 同使用 时,配伍不 当,也会引起毒副作用 。例 如 :含麻黄 的中药及 中成 药 ( 复方川 贝精片 )与强心 药, I
止渴。
1 剂 量过 大且 服用 时 间过 长 使用 有毒 中药或含 有 . 4
毒成 分 的 中药 时,容 易 引起 中毒 。有 部分人 误 认为 中
24 加强剂 量考证 剂量准 确是 药物安全 有效 的可靠 .
保证 。中药剂量确定没有西药剂量确定严格 。即使有药 典规 定剂量,也多来 自传统经验 ,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 依据 。如 :药典规 定附子的剂量 为 3 5 。有号称吴附 ~1g 子 的吴佩衡在治疗 阳虚 阴寒 的病倒时 ,平均用量在 1 5 0g 左右 ,一般用到 4 ~10 。因为中药的使用剂量 同时受 0 6g
强 弱 等 密 切 相 关 。不 仅 治不 好 病 ,还 延 误 病 情 。
1 管理不善 ,质 量欠佳 . 7
中药因误种 、误收、误售 以
及 内个 人有 意掺伪 ( ) 制假 。 杂 、 如:有人把 商陆当人参 ;
类 中药 。副作用 ( 良反应 )是指合格 中药在正确用法 不
用量下 出现与用药 目的 ( 治疗 ) 无关或意外 的有害反应 。 1 引起 中药毒副作用 的原 因
中药副作用 是指超 剂量使用、配伍不当 、 个体差异 、 炮制不 当、调剂不 当等 因素导致 的毒副作用, 以及正确 的用法用 量下出现 的毒副作用 。中药毒 副作用 包括 中药 毒性和副作用 ( 良反应 ) 不 。 中药毒性有两种含 义,广义之毒和狭义之 毒。广 义 之 毒指各种 中药所具有 治疗疾 病的偏性 ,也就是 中药 治 疗疾病 的基本原理 。狭义之毒 指药理作用猛烈 ,治疗剂 量与 中毒 的剂量相近 ,使用不 当会致 人中毒或死亡 的一

浅谈中药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

浅谈中药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

浅谈中药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摘要中药的毒副作用包括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指药物过量、相容性不当、个体差异、加工不当、配药不良等引起的毒性副作用,它主要损害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进而引起过敏反应和药物依赖性。

需在正确认识了中药的毒副作用后,制定预防对策、拟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案、合理用药方可保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及应用疗效的价值所在,本文通过对中药毒副作用的产生原因、药理分析、合理用药等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未临床中药的使用提供有利价值信息。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预防对策;价值信息;安全性中药的毒性副作用是指在以正确的剂量、方法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有害反应,中药的毒性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含义,其广义之毒指各种中药所具有治疗疾病的偏性;狭义之毒指药理药性作用过于刺激性,治疗剂量与毒副作用相近,如使用不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致死。

副作用俗称不良反应,是指合格中药在正确用法用量下出现与人体发生的有害反应,随着医疗界事业的飞速发展,对其中医药的使用也相对重视,中药因其毒副作用少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近年,中药的毒副作用显现增多且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1.中药毒副作用产生的原因机制1)剂量大、疗程长:使用有毒中药或含有毒成分的中药时,容易引起中毒,如长期使用甘草会引起高血压,低血压、水钠潴留等疾病,是因使用剂量过大和服用时间过长所致,有些人认为中药无毒或毒副作用小,此认知是错误的,应限制其使用【1】。

2)用药不当:既指不按中药药理原则配方,又不详知用药相互关系,目前针对中药注射液易形成过敏原,其因还缺乏内在质量控制手段和行之有效的科学依据。

中西医结合使用时,相容性不当也会引起毒性副作用,如中药麻黄、强心药、降压药等联用均易产生毒性副作用【2】。

中医“辨证施治”,用药不正确非但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引起毒副反应,另外误服、乱用、给药途径不正确等都可致毒副作用的发生,不符合中医基本治则,用错治疗配方,不但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错失最佳治疗时间,还会出现中毒症状,同时还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与纠纷。

浅论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论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论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在中药广泛用于医疗事业,且随之走向世界的今天,服用中药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中药本身具有几个特点:纯天然、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小,人们总是认为服用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点原因,并就这些原因提出几点提前预防的建议。

【关键词】中草药;不良反应1 中药不良反应概念中药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的非治疗反应。

[1]也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类疾病,改善其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中药所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2 服用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点原因2.1 中药的成分比较复杂,除了发挥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外,也可能含有产生不良反应的成分。

比如雷公藤碱,会有损害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洋地黄苷,小剂量有强心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使心脏骤停及停搏。

2.2 中药材在服用前的炮制方法不恰当。

大多数中药在服用前需要加工,如果炮制方法不当,服用后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如大黄,常用于虚劳吐血,内有瘀积,但是在服用前,必须经过炒炭,以达到减弱泻下,增强收敛和吸附的作用,有止血、止泻的效果。

若炮制不当,未达到炭化标准,它的止血、止泻作用相对减弱,润肠通便作用相对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产生了不良反应。

2.3 中药服用的剂量过大。

中药按照其药性可以分为大毒、小毒和无毒,如果是有毒性的药物应该严格掌握使用方法。

如中药六神丸的处方中,含有一些毒性较大的成分,如果使用不当,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因此,小儿应该尽量禁用此类药物。

2.4 剂型不当。

随着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大量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在不良反应的案例中排首位。

2.5 服用个人身体素质等条件的差异。

不同的个体服用中药以后,其药性发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如附子,常用剂量是3~15 g,有的人服用了9 g以后就发生不良反应,而有的人服用12g后却没有不良反应。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及药理分析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及药理分析

d o i:10.3969/j.i s s n.1674-4616.2019.06.016㊃中药论坛㊃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及药理分析刘艳娜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河南平顶山㊀467000㊀㊀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中医药事业的复兴,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医在日常生活保健以及临床疾病诊疗中的价值随之凸显出来㊂但是很多人对于中药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一部分人误认为中药是完全安全的㊁不会产生毒副作用,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中药具有可怕的毒性㊂其实,以上说法都过于片面㊂中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受到使用不当㊁炮制不合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容易诱发毒副作用㊂对此,强化对中药毒副作用的分析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㊂1㊀中药毒副作用的产生原因1.1㊀误服或者混用中药种类多,来源广,成分复杂,即使科属相同的药用植物,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也存在着一定差异㊂部分名称不同的中药可能为同一种植物,部分外形相近但是植物种类却不尽相同,上述情况均增加了中药误服的概率㊂比如常见的关木通,由于其本身与木通在外观上极为相似,区分难度较大,所以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误服的情况,进而导致中毒㊂此外,天仙子也常常因为与菟丝子混合使用,从而出现毒副作用㊂1.2㊀采摘的季节通常情况下,不同中药在采摘季节方面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种中药在不同季节与时间段采摘,所产生的药理作用也有不同,其有效成分含量会受到影响,而其中含有的毒性成分含量也不尽相同㊂比如照山白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止咳平喘功效,在每年3月份采摘,药物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可达2%以上,此时的毒性成分含量一般在0.03%左右㊂但是如果选择在8月份采摘,其总黄酮含量会降低至1%左右,毒性成分则随之提升到0.065%左右,大大增加了药物使用的毒性风险[1]㊂由此可以看出,采摘季节对于中药毒副作用的产生,有着较大的影响,应该引起重视㊂1.3㊀管理不规范中药药材的来源广泛,不同地区的中药药材在药效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中药无法像其他化学药品那样进行精确的剂量管理,甚至同一产区的中药药材在药物成分含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影响治疗效果,甚至成为引发毒副作用的危险因素㊂除此之外,产地的不同㊁品种之间的差异,以及中药药材在采集㊁加工等环节的区别,甚至中药种植期间农药化肥使用量的不同都有可能造成毒副作用㊂另外,部分含有有毒成分的中药及其加工品上没有添加标识,导致在临床治疗中出现滥用等情况㊂1.4㊀炮制方法炮制作为中医学中一项古老的中药材加工技巧,其与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存在密切关联㊂只有经过正确炮制的中药材,才能在保证自身药效的基础上,降低中药毒性㊂在具体的炮制工作中,针对部分含有毒性的药物,往往需要经由炮制这一方式减少或者除去其中的有害成分㊂比如半夏本身具有较强的毒性,但是在经过一系列的炮制之后,被制成清半夏㊁姜半夏㊁法半夏等,其毒性会随之大大减弱㊂通常情况下所用炮制方式的不同,使得中药材本身的毒性也会存在差异㊂比如将上述这些半夏炮制药品进行混合使用,会进一步强化药材的毒副作用,从而威胁患者身体健康㊂对此,在中药炮制过程中,要求提高对炮制时间以及炮制方式的控制,以此来避免中药毒副作用的产生㊂1.5㊀用法用量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一味中药对于主治疾病所发挥的功效,与药物使用方法以及使用剂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为了保证药物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中药在不同疾病的治疗中,有着特定的用量范围㊂如果低于最小使用剂量标准,则难以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价值;但是如果超过最大使用剂量标准,则会加大中药毒副作用发生风险㊂比如药典中关于苦杏仁的记载,其中对于用法用量作出了详细的说明,药物使用剂量范围为4.5~9g㊂对于儿童来说,如果误食苦杏仁达到20粒,则会发生中毒反应[2]㊂此外,药典中关于白果的记载中提到,服用白果过量会诱发中毒现象㊂因此,在食用中药时应该严格依照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服用剂量,禁止过量服用㊂1.6㊀中药配伍中药在临床上的使用,大多以组方的形式进行,很少会单独以一味中药独立使用㊂对此,为了在保证组方功效的基础上,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需要充分了解不同中药配伍的禁忌,掌握中药配伍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毒性反应情况㊂对于中药配伍这一问题,古人也作出了相应的总结,比如十八反㊁十九畏㊁妊娠忌药歌等㊂另一方面,除了中药之间的配伍禁忌之外,中药与西药两者之间也存在相应的配伍禁忌情况㊂比如在患者服用磺胺类药物过程中,禁止服用乌梅㊁山楂㊁五味子等酸味中药,否则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血尿风险㊂又比如由于含有牛黄成分的中成药,其本身对于人体的中枢神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所以如果将其与西药中的吗啡等中枢抑制药物联合使用,则更容易诱发患者出现中枢抑制毒性反应,随即出现昏睡㊁呼吸困难或者体位性低血压等临床表现㊂1.7㊀用药时间在连续服用含有毒性的中药后,其产生毒副作用的风险会随之增加,所以一般要求在治疗结束后立即停止使用药物㊂比如对于甘遂的使用,其目的在于泻水逐饮,但是如果长期服用,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脱水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给予干预,甚至可致患者发生脑梗死㊁肾衰竭等严重后果㊂因此,在甘遂等药物的临床使用过程中,为了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常常将其与具有补脾扶正功效的药物交替使用,从而达到控制毒副作用产生的目的㊂又比如甘草是一类较为常见的中药,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㊂但是在长期大量服用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水钠潴留等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还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高血压风险㊂此外,如果长期服用人参等补益类中药,容易诱发头痛㊁腹胀㊁胸闷㊁失眠等多种不良反应㊂1.8㊀煎煮方法中药煎煮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通过对药物进行煎煮,可以充分发挥出药物的功效㊂但是,在煎煮过程中不同的药物对于火候㊁时间乃至放入的先后顺序,均有着不同的要求与规定,如果煎煮方式不当,则容易诱发药物产生毒副作用㊂比如在附子煎煮过程中,要求在入汤之前单独煎煮30m i n㊂这一煎煮要求主要是考虑到附子的水溶成分具有较强的强心作用,并且其强心作用会随着煎煮时间延长而不断强化,如果不进行单独的煎煮,服用后会出现心慌㊁头晕等乌头次碱中毒反应[3]㊂1.9㊀使用者体质在中药的临床使用过程中,患者在年龄㊁性别以及个人体质方面的差异,均会对药物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同时在毒副作用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㊂这一问题的出现,与不同机体对中药的敏感程度相关[4]㊂某些中药尽管对一般人无毒副作用,但可引起过敏体质者过敏或中毒㊂因此中药的使用因人而异,存在个体差异㊂如有人听信偏方,认为其他人有效的药方在自己身上亦有效,但其忽略了个体的差异,结果出现种种不良反应㊂2㊀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分析2.1㊀生物碱类药物生物碱类中药包括麻黄㊁曼陀罗以及川乌等,由于其本身含有一定剂量的含氮类有机化合物,容易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损伤,严重时会在抑制(或兴奋)中枢神经的同时,诱发心脏功能异常,甚至导致重要脏器的衰竭㊂2.2㊀苷类药物常见的苷类药物包括强心苷类㊁含氰苷类㊁含皂苷类以及黄酮苷等㊂其中强心苷类包括八角枫㊁洋地黄等㊂此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小剂量可以起到强化心肌的作用,但是大剂量容易诱发心律失常㊂含氰苷类药包括白果㊁银杏酚等,其有效成分在分解之后会产生氢氯酸,从而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呼吸衰竭㊂含皂苷类包括商陆㊁木通等,其毒副作用一般表现为对局部组织产生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对脏器产生损伤㊂黄酮苷药物包括广豆根和芫花等,在刺激机体胃肠道的基础上,导致肝脏受损,同时诱发患者出现恶心等反应㊂2.3㊀含毒蛋白类药物典型的含毒蛋白类药物包括大麻仁和望江南子等,在使用后容易诱发患者出现呕血或者血尿等反应,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惊厥㊂2.4㊀含金属类中药含砷类药物主要包括雄黄㊁毒砂等,此类药物会保持酶蛋白巯基活性,进入人体后阻碍细胞正常的呼吸与氧化功能,进而损害神经细胞功能,易引发神经系统病变㊂含汞类中药主要包括朱砂等,此类药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㊁刺激性,会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大量服用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进而伤害肾脏等重要器官[5]㊂3㊀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3.1㊀严格考证种类、采摘以及地域对所用中药的种类㊁采摘以及地域进行严格的考证,是有效避免由于中药混用㊁误用引发毒性反应的关键措施㊂‘中国药典“中相关内容提示,对中药品名进行考证,需要按照 一种药物对应单一的药名,一个药名对应单一的药物 原则进行㊂同时,要求对中药的采摘季节进行严格的控制,禁止在毒性含量较高的季节采摘药物㊂3.2㊀选用正确的炮制工艺综合分析药物使用目的,确定中药材炮制方案㊂强化对炮制品和非炮制品的管理,灵活借助化学分析法等多种措施,明确不同炮制品的毒性强弱程度,为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6]㊂3.3㊀掌握饮食禁忌中药在与一些特殊的食品一同服用时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患者在服用地黄㊁何首乌等药品时,同时食用萝卜㊁葱㊁姜㊁蒜等食品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7]㊂所以在患者接受中药治疗时,应该通过健康宣教等方法,叮嘱患者不要摄入刺激性或辛辣食物㊂3.4㊀因人用药老人与儿童因为自身的身体功能原因,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差,且机体耐受性不高,易发生药物蓄积并引发毒性反应㊂除此之外,患者的健康程度㊁重要器官功能㊁营养水平等都是影响耐药性与药物代谢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中药治疗期间应该予以全面考虑,在保证中药使用剂量合理性以及使用方法科学性的基础上,预防中药毒副作用发生㊂与西药相比,中药使用剂量尚未有明确规定,大部分中药的使用,均依靠医师的临床经验来确定,缺少足够的科学依据㊂与此同时,中药剂量也与煎煮服药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㊂为了保证对中药使用剂量与用法的控制效果,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手段,明确中药中有效成分剂量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中药处方及使用方法㊂3.5㊀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部分患者各方面的身体机能下降从而出现多种并发症,医师为取得满意疗效通常会将各种药物联合应用,虽然部分中药在联合应用后会发挥协同作用,但是联合应用的药物越多,出现中毒的概率越大,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㊂所以在临床治疗期间,应该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联用,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进行治疗㊂4㊀小结中药毒副作用主要是指中药在进入人体后,对机体细胞㊁组织以及器官所造成的不同程度损害情况,进而对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干扰甚至是破坏机体的生理系统,对人体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威胁㊂对此,为了最大程度上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性,应该严格考证中药种类㊁采摘以及地域,同时选用正确炮制工艺㊁保证药物配伍合理性㊁强化剂量与用法控制以及开展中药学基础性教育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率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马定耀,张凤英,付晓蕾.中药毒副作用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2):136-138.[2]㊀张艳伟.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对策及药理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11):141.[3]㊀王征,武雪,刘建利,等.川乌和附子的毒性与热性的细胞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3):582-584.[4]㊀李艳,项丽玲,郭晖,等.机体因素在中药毒性发生中的地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6):189-195. [5]㊀王陶陶,董宇,常生,等.朱砂毒性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8,35(10):897-902.[6]㊀沈玉巧,林华,邓广海,等.不同炮制工艺附子煎煮液的急性毒性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2):121-124.[7]㊀骆永伟,崇立明,李雷,等.含何首乌的中药滋肾育胎丸对犬的慢性肝脏毒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5):3184-3191.(收稿日期:2019-08-15)。

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分析及预防策略

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分析及预防策略

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分析及预防策略发表时间:2011-06-24T08:15:43.38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邹清波王丽红[导读] 中药一向被国人认为“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

邹清波王丽红【摘要】中药一向被国人认为“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

近十多年来,某些中药的毒副作引起了国内外医药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探讨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原因,并探讨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策略。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药理分析;预防【中图分类号】R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83-02 中药来自于天然植物或动物,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很复杂,通常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酶、色素、维生素、有机酸、鞣质、无机盐、挥发油、生物碱、甙类等。

每一种中药都可能含有多种成分。

在这些成分中,有一部分具有明显生物活性并起医疗作用的,常称为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氨基酸等。

中药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治疗,经过几千年的临床使用,反复筛选,毒副作用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中药就没有毒副作用,中国民间有句俗话“是药三分毒”,也就是在提醒我们服用中药时也应注意它的负面影响。

1毒副作用的表现1.1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黄疸等;1.2神经系统: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1.3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不齐、心率增快或减慢;1.4造血系统:表现为粒细胞缺乏症、溶血性贫血等;1.5呼吸系统:表现为系统发生病变;1.6泌尿系统:表现为系统发生病变。

2毒性药理分析2.1含生物碱类:这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毒理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

先兴奋后抑制,直接影响心脏功能,继发其它脏器的变性坏死。

甚至可引起呼吸中枢中毒致呼吸麻痹窒息。

如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含雷公藤碱的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含番木鳖碱的马钱子,含莨菪碱的曼陀罗,含苦楝碱的苦楝子,含麻黄碱的麻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分析及预防策略【摘要】中药一向被国人认为“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

近十多年来,某些中药的毒副作引起了国内外医药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探讨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原因,并探讨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策略。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药理分析;预防
【中图分类号】r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0283-02
中药来自于天然植物或动物,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很复杂,通常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酶、色素、维生素、有机酸、鞣质、无机盐、挥发油、生物碱、甙类等。

每一种中药都可能含有多种成分。

在这些成分中,有一部分具有明显生物活性并起医疗作用的,常称为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氨基酸等。

中药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治疗,经过几千年的临床使用,反复筛选,毒副作用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中药就没有毒副作用,中国民间有句俗话“是药三分毒”,也就是在提醒我们服用中药时也应注意它的负面影响。

1 毒副作用的表现
1.1 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黄疸等;
1.2 神经系统: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
1.3 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不齐、心率增快或减
慢;
1.4 造血系统:表现为粒细胞缺乏症、溶血性贫血等;
1.5 呼吸系统:表现为系统发生病变;
1.6 泌尿系统:表现为系统发生病变。

2 毒性药理分析
2.1 含生物碱类:这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毒理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

先兴奋后抑制,直接影响心脏功能,继发其它脏器的变性坏死。

甚至可引起呼吸中枢中毒致呼吸麻痹窒息。

如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含雷公藤碱的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含番木鳖碱的马钱子,含莨菪碱的曼陀罗,含苦楝碱的苦楝子,含麻黄碱的麻黄等。

2.2 含苷类:此类化合物中苷元具有毒性。

大致分为4种,强心苷中的甾体苷类: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小剂量有强心的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可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如洋地黄、万年青、八角枫等;含氰苷类:水解后析出氢氯酸等能损害并抑制呼吸中枢,重者可立即死亡,如白果所含银杏酸和银杏酚,苦杏仁、桃仁、瓜蒂等;含皂苷类:其毒性作用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肾脏、尚有溶血作用,如黄药子、木通、商陆;含黄酮苷:其毒性作用多是刺激胃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如芫花、广豆根等。

2.3 含毒蛋白类:中毒反应多表现为剧烈呕吐,呕血、血尿、甚
至惊厥、死亡,如望江南子、苍耳子、大麻仁等。

2.4 含萜及内酯类: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内服可刺激胃肠道,并可由门脉达肝脏,引起肝细胞损害。

外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体温变化,如艾叶、马桑等。

3 预防不良反应的对策
3.1 饮食禁忌:即通常所说的忌口。

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何首乌、地黄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

这说明服用含上述中药材的中成药时,不可同食某些食物。

另外,在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

3.2 妊娠禁忌:某些中药对胎儿有损害作用,根据药物对胎儿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

禁用的大多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峻烈的中药,如麝香、三棱、莪术、巴豆等;慎用的大多是含有一些活血行气、泻下导滞及大辛大热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等。

禁用的绝对不能用,慎用的可酌情使用,但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还要注意常见于药品说明书中的特殊禁忌,如含麻黄的中成药,青光眼者禁用,高血压、冠心病、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

复方乌鸡胶囊规定“属湿热等实证者慎用”。

3.3 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有些医生喜欢开大处方,病人也认为联合用药有效。

这样的服药方法常可引起中毒。

有些药物相加有协同作用,比如阿司匹林与可的松类药物同服,可使抗炎作用增强,
但易导致消化道溃疡。

服用药物的品种越多,中毒的百分率越大。

如果是毒性药材或者药性峻烈的药味,很容易发生毒副作用。

还有可能在不同中成药之间出现配伍禁忌,如附子理中丸与金匮肾气丸配合应用,因两种中成药均含有附子(主要成分为乌头碱)这味中药,有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如含有乌头的中成药与含有贝母、半夏等治疗咳嗽的中成药配合应用,就会出现配伍禁忌(“十八反”中乌头反半夏、贝母)。

3.4 严格控制有毒中药的用量:使用中药不可超量。

切忌滥用补药俗话说:“凡药三分毒”, 补益药过多服用会造成中毒。

过敏体质用药要慎重某些中药尽管对一般人无副作用和毒性, 而对过敏
体质者服用少量, 也可致过敏或中毒。

注意个体差异, 老幼体弱者适当减少剂量中药的使用存在着个体差异, 剂量大小因人而异,
一般来讲, 老幼体弱者剂量要轻, 否则易造成不良后果。

中药要合理炮制, 煎服法要得当有些中药须经加工、炮制后方可入药, 如斑蝥须去头、足、翅生用, 或与糯米同炒至黄黑色,去米后研末服用。

雄黄本身有毒,火煅后则生成砒霜,使毒性剧增。

马钱子浸酒,因剂量太大,导致马钱子中毒,以致四肢抽搐,不省人事,最后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3.5 加强监管药检部门要加强管理, 保证药材和制剂的质量。

讨论
在中国医药学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特的中医
药理论体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精髓。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证论治是临床的精华。

由于证概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等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疾病更具体,比症状更深刻地揭示了病变的本质。

如果能够科学地掌握这个精髓,合理地使用中药,是完全可以避免、减少、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

参考文献
[1] 陈裕盛,韩启光. 再论天然药物的肾毒性及诊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 (4):236-238
[2] 翁维良,徐刚. 中药不合理用药与药害问题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2): 190-192
[3] 周富荣. 注意防止中药中毒. 中药通报,1983;(4)∶365
作者单位:163001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