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学习复习资料拓展延伸学习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复习学习资料笔记整理
单元导语
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点一画成文章。
易读错的字音
遨游(áo)猜谜(mí)嫌弃(xián)枇杷(pí)繁体(fán)蜷曲(quán)祭祀(sì)小篆(zhuàn)蕴含(yùn)隶书(lì)狩猎(shòu)碾压(niǎn)造诣(yì)涉及(shè)元勋(xūn)殷商(yīn)撇捺(piě)奠定(diàn)
多音字
重zhòng(重要)
chóng(重复) (重新)
解析:“重”在表示“重复,再”“层”等意思时读chóng,如“重复”“双重”等;在表示其他意思时读zhòng,如“重要”“重量”等。
曲qū(蜷曲)
qǔ(歌曲)
解析:我们沿着弯弯曲(qū)曲的小路,一路哼着欢快的歌曲(q ǔ)向小村庄走去。
磨mó(打磨)
mò(磨盘)
解析:爷爷把磨(mò)盘的四周打磨(mó)得很光滑。
创chuāng(创伤)
chuàng(创造)
解析:这些治疗创(chuāng)伤的药是祖父独创(chuàng)的,一直沿用到今天。
教jiāo(教书)
jiào (教育)
冠guān(花冠)
guàn(冠军)
缝féng(缝补)
fèng(门缝)
词语听写
规范搜集关键湖畔凤凰孔雀
毕竟辨认弱化悠久书籍楷书
纤细铸造领域报刊辉煌赐予力所能及心领神会源远流长
解释词语
特征: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例句:叔叔的面部特征非常明显:脸上有颗黑痣。
蜷曲:弯曲(多用于人或动物的肢体)。
例句:小狗蜷曲着身体,睡得很香。
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
例句:科学在发展,人的思维也在不断演变。
纤细:非常细。
例句:柳树的枝条多么纤细。
楷模:榜样;模范。
例句: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蕴含:包含。
例句:这篇文章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典型:具有代表性的。
例句:城堡是欧洲小镇上的一种典型建筑。
精通:对学问技术或业务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地掌握。
例句:每个专业技术人员都应该精通自己的业务。
奠定:使稳固;使安定。
例句:他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义词
鲜明——明显充分——充足创造——发明
特征——特点演变——演化规整——规范纤细——细小酷爱——热爱维护——维持调査——调研楷模——榜样独特—(特别)特征——(特点)悠久——(久远)稳定——(安定)
反义词
鲜明——隐晦弱化——强化增加——减少
规整——凌乱纤细——粗壮促进——阻碍
统一——分裂纤细——(粗壮)漫长—(短暂)增加——(减少)美观—(丑陋)
形声字积累
①左形右声:材偏铜冻证骑秧城
②右形左声:攻颈削瓢放鹉雌故
③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崖宵界字
④下形上声:架案慈斧贡膏凳赏
⑤外形内声:固病庭阀园匾
⑥内形外声:闷问闻
字谜结构
从字谜语言结构的表现方式上看,字谜由三个部分组成:谜面、谜底和谜目。
谜面,是猜谜时说出来或者写出来给人做猜谜线索的话语。
谜底,就是要人去猜测的本体事物。
谜目,有时候又指迷题,是谜面意义的真实所指,在绝大多数字谜中,一个谜底就是一个汉字。
字谜猜猜猜
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
(旧)
再会。
(观)
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
(哭)一口咬掉牛尾巴。
(告)
十个哥哥力气大,什么困难都不怕。
(克)多出一半。
(岁)
你我各一半,互相来征战。
(伐)
人在云上。
(会)
三人同日来,喜见百花开。
(春)
又回村里。
(对)
人体字谜:
①一人举起双手。
(打一字)谜底:(火)
②一个人将手打平。
(打一字)谜底:(大)
③一人站着单举手。
(打一字)谜底:(拉)
趣味字谜
1.“八一”六十载——亲
2.“七一”直抵花城——库
3.百分之九十九——金
4.半耕半读——讲
5.半钩明月钓清溪——心
6.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自
7.大错特错——爽
8.大得出奇——可
9.大雪压青松——柏
10.大有可为——奇
汉字字谜积累
有心记不住,有眼看不见。
(谜底:亡)
一人一张口,下面长只手。
(谜底:拿)
十个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难都不怕。
(谜底:克)
天上无二,合去一口,家家都有。
(谜底:人)
山连丘,丘连山,石山土丘紧相连。
(谜底:岳)
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怕风,一边怕雨。
(谜底:秋)
猜字谜
猜字谜主要有三种方法:组合法、象形法和意会法。
组合法是根据谜面的暗示,把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
比如,“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
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按照前两句提供的笔画,可以写出“立”字,要是没写出来,第四句还有一个提示即“站着”就表示“立”。
象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
象力。
比如,“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猜两个字。
蜻蜓是细细长长的两个翅膀一个头,像个“干”字,加上河的边上三点水,是“汗”。
双雁像“从”,“天”的上面是一横,加起来成了“丛”。
第二个字谜也是用的这个办法。
意会法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联想。
比如,“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猜一个字。
“日”字,画的时候是圆的,写起来就是方的。
“日”还表示白天,冬短夏长,所以谜底就是“日”。
猜谜的时候,常常要把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歇后语
歇后语的两个部分用一个破折号连接,表示中间有间歇。
说的时候,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隐去,让听的人猜测,所以叫做歇后语。
老鼠钻进书堆——咬文嚼字
老鼠拉木楔——大头还在后边
牛角上抹油——又尖(奸)又滑(猾)
拖拉机撵兔子——用错了地方
虎口里拔牙——贼大胆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龙王爷跳海——正好回家
羊伴虎睡——迟早是人家的口食(实)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猪鼻子里插大葱——装象(相)
狗掀门帘一——全凭一张嘴巴
瞎猫捉到死老鼠——难得这一回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白日做梦
麻雀聚会——叽叽喳喳
王八吃秤砣——铁心啦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狮子尾巴摇铜铃——热闹在后头狗撵鸭子—呱呱叫
歇后语积累背诵
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2.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3.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4.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5.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6.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含有谐音字的歇后语
泥菩萨身上长草——慌(荒)了神
丈二宽的褂子——大摇(腰)大摆
山头上吹喇叭——名(鸣)声远扬
下雨天出太阳——假情(晴)
土蚕钻进花生壳——假充好人(仁)
有趣的汉字对联。
上联: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下联: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上联:峰上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下联:路边宿鹭,露落鹭动路难惊
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下联: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年年年底接年初
谐音的小笑话
1940年,大汉奸汪精卫成立伪政府时,有人送了他一副对联。
上联是:昔具盖世之德,下联是:今有罕见之才。
这副对联看上去是在夸赞汪精卫,实际上上联中的“盖世”与“该死”是谐音,下联中的“罕见”与“汉奸”是谐音,连起来就是:昔具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
竹竿与猪肝: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猪耳朵包好,塞进口袋里。
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示潭主持人总结:谢谢谐音俱乐部的同学们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展示!歇后语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继承并发扬它。
汉字的演变的知识
汉字的演变真神奇导语
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几千年来,汉字一脉相承,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载体。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河南安阳小屯村甲骨文的发现,汉字走过了一条有趣的发展之路。
Q: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答:甲骨文是商周时代的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小篆是秦代统一文字后的字体;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又名真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楷书和行书一直沿用到今天。
Q:甲骨文是怎样发展到现代的楷书的?
(1)汉字形体演变过程。
古汉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隶书楷书阶段: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Q:从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答:从以上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汉字字形总的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体的出现,都弥补了前一种字形的缺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
汉字的发展逐步从象形性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汉字演变小知识”。
①汉字的演变: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它出土的地方是现在的河南安阳小屯村
②在中国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字的发展起源于最初的甲骨文,经过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四种典型字体。
③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大多数汉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知识小贴士——研究报告的写法
1.研究报告的标题;
2.问题的提出:写出研究的目的;,
3.研究方法:写清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方法;
4.资料整理:把研究的结果整理出来;
5.研究结论:对研究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
谐音笑话故事
1.王羲之任太守时收到一村民状书,说某乡绅用一小块荒地让他葬父,言明只要一“壶”酒,事后却硬要他一“湖”酒。
王羲之便到乡绅家探访,乡绅久仰其名,欲求墨宝,于是盛情款待。
王羲之书写了《乐毅传》给他,乡绅喜出望外,问送何礼答谢,王羲之顺口说:“只要一活鹅”。
乡绅立即提一活鹅送至府衙,王羲之却把脸一沉说:“当时说好是一河鹅,怎么只送来一只?”原来当地话“活”“河”同音。
乡绅急忙辩解道:“大人,鹅是以只计数,从不以河计数的呀!”王羲之冷笑一声,拿出村民状子说:“既然鹅以只计数,难道酒有用湖计数的吗?”乡绅理亏,只得认错。
2.纪晓岚任侍郎时,和珅任尚书。
有一次两人同一个御史官一起喝酒。
席间,和珅指着一只狗问纪晓岚:“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非常机敏,听出和珅是在借谐音辱骂自己,立刻泰然自若地回答:“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
”想讨好和珅的御史也听出了此中机巧,却故意接道:“是狼是狗我是明白了。
”
纪晓岚一听,知道御史用意,又从容不迫地说:“还有区别呢,狼的习性是吃肉,狗的习性是遇啥吃啥,遇屎(御史)吃屎。
”搞得和珅与御史狼狈不堪。
3.清代乾隆末年,某县秀才考试,寂静的考场突然响起一阵蝉鸣,监考官查明蝉声发自考生张某帽中,于是揭开他的帽子,看到几只蝉儿尚在吟唱。
张某交代,今晨离家时,其父将蝉放进他帽中,说是蝉在头鸣预兆可中头名,刚才蝉爬动使他头痒难忍便搔了几下,蝉就叫开了。
监考官听了又好笑又好气,就以违纪取消了张某的考试资格,并挥笔写下一首诗:“头鸣不是此头名,皆因老父好功名。
秋蝉识鸣不识名,迷信兆头失功名。
”
4.古代有一个捐班(通过捐钱去谋取职位的人)去谒见上司。
上司问:“贵治风土如何?”捐班回答:“并无大风,更少尘土。
”问:“百姓如何?”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倒有不少。
”
捐班答非所问,上司恼怒,大声斥责:“混蛋,我问的是黎庶。
”捐班吓得发抖,连忙回答:“梨树多得很,只是结的果子少。
”上司哭笑不得,拍着桌子喝道:“我不是问你梨杏,是问你小民!”
捐班赶紧站起来说:“卑职小名叫狗儿。
”上司被弄得啼笑皆非,连连摇头:“狗呀狗儿,你真是一条狗儿!”
古诗中的谐音
①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情)
②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荷——何,藕——偶,杏——幸,梅——媒)
汉字故事
仓颉造字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
那时,当官的可并不会显得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
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基本不会出差错。
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
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
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
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捷,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
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
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
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
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
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
时打死,就会错过机会。
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
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果然,仓颉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
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
就这样,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
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
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
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
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
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
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
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
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
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
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
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
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
都会记住你的。
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就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
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字体演变解说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金文又称为铜器铭文,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楷书、草书、行书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从这个演变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从以上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六种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体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
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的过程,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古人创造了汉字以后,最初为了保存汉字,把它刻在龟甲、兽骨上,所以叫作甲骨文。
古代的服装文化
衩衣和袏衣的区别
古代服装分为袏衣和衩衣。
什么是袏衣呢?袏衣是一种有大襟的交领服装。
右边开襟,襟的上部是交领,下端开衩的部分叫做衽,中间的前襟叫做袌,袌里面有两层,可以放东西,所以又叫做“袌囊”。
本基大衩衣无衽无袌,中间开襟,是一种对襟的短衫。
古人认为,袏衣是正式服装,上朝、参加祭祀活动必须穿袏衣;衩衣是便装、睡衣,在公共场所是不可以穿的。
穿衩衣会客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名臣言行录》记载过一个有关衩衣的故事。
仪在翰林,一日宣入禁中。
觇见太祖犹衩衣,潜身却退。
中书谓曰:“官家坐多时,请速见。
”窦曰:“圣上衩衣,必是未知仪来,但奏云宣到翰林学士窦仪。
”太祖闻之,具冠带,方召见。
这段话说,窦仪被皇帝召见(这个窦仪就是“五子登科”里面,窦燕山的一个儿子)。
窦仪来到宋太祖的住所,窥见太祖还穿着衩衣,悄悄地退出来。
中书跟他说:“您已经等候多时了,赶紧进去吧!”窦仪说:“皇上还穿着衩衣,想必是不知道我已经来了,请您帮忙汇报一下。
”宋太祖听到以后,赶紧换掉衩衣,穿上礼服,然后召见窦仪。
这段话让我们看到一个自尊自重、不卑不亢的知识分子窦仪,也证实在古代会见客人穿衩衣是不礼貌、不尊重的行为。
居住文化的历史
居住文化的历史变迁:厂、穴、宋宫、高、堂。
我们可以从汉字符号窥见远古先民的居住方式和建筑发展历程。
总体来说,我们祖先的居住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最早是利用天然洞穴,例如,“厂”字,就像借山崖的一面为墙,再加一个屋顶用来遮风避雨。
“逼仄”的“仄”字像人侧身居住在岩洞内。
这种居住方式都是就地取材,因势而居。
后来发展到人工挖洞穴居住,如“穴”字,据考古发现,这种穴居主要出现在新石器初期的黄河中上游。
祖先的这种居住形式延续了很久,例如现在陕西河南一代的窑洞就是古代穴居形式的遗留。
第三个阶段就是走上地面盖房子居住。
能够体现这种变化的汉字就是以“宀”为部首的汉字。
如,“宋”字,上部是房屋的外部结构,下面是木,就是房子的梁柱木桩,“宋”字本义就是房屋。
到了后来,木制的梁柱变成墙体,就有了“宫”字。
甲骨文“宫”,外部框架是房屋的屋顶和墙体。
之后又有了“高”,这个字是象形字,看起来像楼阁层叠的形状,最上面像斜的屋顶,下面是建筑的基座,中间的口像窗户或门。
“高”字体现了原始先民从穴居发展到自己盖房子住的历史演变。
后来,建筑又有所改进,出现了“堂”。
堂,是建筑在高台之上,比较宏伟壮观的建筑。
赏析书法
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地把握,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细微地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
结构,指点画组合的意趣和哲理。
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
而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书法家和他们的代表作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书法之妙
笔势:用笔、用墨、线条
结构:点画组合的意趣和哲理
布白:结字、行气、章法
神采: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普通话
普通话是我国通用的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吸收、融合其他方言的合理成分,但我们不能把普通话简单地理解为汉语或等同于汉语。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利于维护祖国的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必要说好普通话。
“绕口令”
绕口令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语言艺术,自古以来,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白石塔》
白石白又滑,搬来白石搭白塔。
白石塔,白石塔,白石搭石塔,白塔白石搭。
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滑。
《化肥会挥发》
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
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
黑化肥发灰挥发会发黑。
绕口令的特点就是绕口和有趣,安排这个环节,使得推广普通话的意图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人不知不觉进行发音的矫正练习。
草书与行书
在汉字字体的演变史中,草书与行书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草书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
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的方整和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
章草是早期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
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
到了唐代,今草写得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
如唐朝张旭《千字文断碑》《古诗四首》,怀素《自叙帖》等等。
怀素的草书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
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有“习草书者学张旭难”的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日语中的平假名就是以汉字的草书形式为蓝本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