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古代文学二三事

中国古代文学,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虽然,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门被单独罗列出来的汉语言课程是在一年前,但事实上,中国古代文学,一直以零星的碎片形式,被不断地学习吸收着。而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却是让我系统而又全面的重新认识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中学宝库的瑰丽色彩。

相信大部分人最初接触中国古代文学,都应该是《三字经》、《千字文》这一类启蒙读物,而当我们念念有词“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玉不琢,不成器”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了不自觉的对古代文学的学习。

仔细回想来,从甫一开始汲取知识,便开始接触起了古代文学,

但大部分对古代文学的了解都是片段式的零星的,学习古代文学文学不仅仅要掌握了中国古代著名的作家、作品,更重要的要了解文学体系,了解了中国文学的起源、发展、繁荣的文学史过程、文体演变和文学现象,能够将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潮学会从宏观的历史的角度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能对代表性作家作品进行评价。古代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与民族智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也必将在世界文学史

上熠熠生辉。苏轼曾有言“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在信息量巨大而且便捷的当今社会,我们不应该放下书本,该多读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古代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知识的影响,让书卷气来点缀生活的色彩。学习古汉语,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也许我们不是专门去搞古汉语的研究,但是它提升的不只是我们的单纯的语言知识,还有阅历和修养。

通过对古代文学这么多年的学习,我对古代文人们的思想及其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秦文学的沉淀里,我开始找到了人之为人的根和“满则溢”的人生道

放不羁,见证到了王谢世家的繁荣与衰败。欣赏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这样的诗句,向往着盛唐的繁荣。而当读到“王师北

在山河破碎时表达出悲怆时,眼泪却不自觉落下,有感于沧海桑田般的历史兴衰。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古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渐渐在我心中打下烙印。

大二,我们开设了中国古代文学是这门课,这是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这一年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就像是给了我一把开启中华文学的钥匙,给了我一个在古文化遨游的罗盘,点

亮了我在追求古代文学的一盏启明灯。

遥远的神话,为我们开启了智慧之门。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走过了史家之文,看过百家争鸣,诸子横议,欣赏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和他那不朽杰作《离骚》。从这些耳熟能详的文章里,体会了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荀子的“性恶”,老子的“道”,庄子的“顺天命不作为”……在整个先秦文学的沉淀里,我开始找到了人之为人的根和“满则溢”的人生道理。

在接下来的文学旅程中,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一幅的历史画面。司马迁遭受腐刑后而继续发愤著书;勤劳坚贞却被抛弃的刘兰芝无奈殉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一代枭雄曹操在写《短歌行》的时候,一句“周公吐辅,天下归心”道出他的雄心壮志;“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在描绘着他的桃花源。其间,我不仅对这些文学作品有了深入的了解,也与诗人们的心更为靠近,在那种历史社会的环境下的文人们,是怎样以自己的笔去描绘现实的真。

而在让人最为熟悉的唐宋文学上,通过古文史的学习,我觉得自己的感悟似乎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开始学会去领略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转换

叠加,诗情荡漾,画意幽美,哲理隽永。也开始看到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诡奇,看到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豪迈气势,看到他狂放不羁之下“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忧愁悲愤。我也开始理解了是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让他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知道了他创作上独特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一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如此简练的句子却展示出那么壮阔的景色,我开始明白了杜诗之所以成为格律诗之集大成者的原因。一部杜工部集,既是一部少陵年谱,亦是一代诗史。“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朦胧,李商隐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行至宋诗,就个人而言,我对宋诗始终处于一种复杂的感情中。宋诗向来不被称赞,而历史上响当当的文人在宋代一抓一大把,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陆游、朱熹、元好问……他们的事怎能不同样是响当当的?但细细去读就会发现,宋诗总体成就比起唐诗不可置否要略逊一筹。《惠崇春江小景》、《陶者》、《小池》、《饮湖上初晴雨后二首(其二)》便算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了。

在宋词的领域里,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磅礴气势,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清新委婉,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刚柔相济,就如同一曲“黄河大合唱”的豪放和江南小曲“茉莉花“的婉约,彼此交织映照,让人有着无穷的感慨与回味。

我觉得,在古代文学的学习过程,除了在文学素养上有了跨越式的进步,更多的是在思维上、心灵深处对这些古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老师品《三国》论《红楼》,说李白,谈苏轼的过程,对于早就看

过的名著,读过的诗歌,在经过点拨后会发现亮点以及新的感悟。偶尔信笔涂鸦,写出的诗词虽不成体统,却是怡然自得,欣欣然了……借古鉴今,古为今用,愉悦身心,提高修养,我想这是我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最深的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