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顾恺之的绘画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恺之(约348—409),字长康,今江苏无锡人,东晋画家。
顾恺之早年跟随画家卫协学习绘画,他善于用舒缓雅致、飘逸潇洒的笔法画人物,并通过人物画的传神论,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顾恺之是继东汉张衡等后士大夫画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画家之一。
“自生人以来未有也”是东晋谢安对他的称赞。
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女史箴图》现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他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通神”等观点,其绘画理论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顾恺之的绘画作品
《洛神赋图》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绘画内容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而成。
此画描绘了曹植在洛水之畔与洛神相会的情景,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艺术形象力、巧妙的构图技巧以及传神的笔墨。
画面十分注重环境的描写,以烘托画中的人物。
洛神周围的青山、绿水、彩霞、轻云、荷花、秋菊、鸿雁、游龙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赋文中洛神的美丽、优雅。
从整体上看,画作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富有诗意之美。
《洛神赋图》采用了卷轴画形式,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开创了画面创作新的形式。
此画是我国早期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典范之作,画家用简练飘逸的线条、典雅鲜丽的颜色、大胆的构图、写实的手法等诗意般地表现了诗歌的内容,具有诗情画意的效果。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所著《女史箴》的内容创作的一幅作品。
该画纵长24.8厘米,横长348.2厘米,刻画了当时社会的景象,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这幅画主要描绘的是宫廷妇女,表现了她们的节义行为。
画家根据不同的主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形象和个性,赋予了各种人物不同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刻画了贵族家庭生活的细节。
整幅图按题材的不同原分为12段,现存仅为9段,每一段都相对独立,而又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即通过题款及人物服饰的处理等方法将各部分巧妙地连为一体,使画面形成起伏有致、疏密得当的效果。
画中人物造型生动,表情自然,线描用笔如“春蚕吐丝”“紧劲连绵”。
在尚存的9段中,最有名的两个故事是“冯媛挡熊”和“班姬辞辇”,表现出封建社会宫廷妇女忠于君主的道德操守。
图中妇女的形象典雅端庄,神情温顺柔和,形神兼备,体现了顾恺之绘画用线的精细绵密。
《列女仁智图》纵25.8厘米、长417.8厘米。
此卷人物形象表现了汉代的时代特征:男子头戴进贤冠,身着曲线大袖袍,腰结
绶带并配挂长剑;女子梳着垂髾髻,身着深衣,特别是眉毛涂以朱色,体现了当时的风俗和时尚。
《列女仁智图》构图形式古朴,人物线条粗犷流畅,造型准确,特别是描绘了妇女的体态轻盈、婀娜多姿。
图画共分十段故事情景。
第一段画的是《楚武邓曼》,选取了邓曼与楚武王对话的情节。
从楚武王手执兵器的形象可知,画家画的是楚武王在攻打隋国将要出征之际感到不安,于是去征询邓曼的看法。
画面表现出了邓曼陈述自己看法时的神态,而楚武王则表现出一种既犹豫又固执的神态。
第二段画的是《许穆夫人》。
这一段画了齐使者、许使者、卫懿公、许穆夫人等人物。
齐使者、许使者都是使者,手持使节;齐使者面相忠厚老实,不善言辞,而许使者面相机灵油滑。
现存第三段画的是《曹僖氏妻》。
画面表现了僖负羁与妻子对话的情景:僖负羁表现出一种惊讶的神态,右手拖着一个盘子,盘内有食物,器皿上又放了一块璧,说明他接受了妻子的建议。
第四段画的是《孙叔敖母》。
画家画了孙叔敖与他的母亲对话的情景:孙叔敖举起袖子拭擦眼泪,向母亲诉说见到两头蛇的情景;母亲以非常慈爱、镇静而又肯定的神态讲述德可以战胜不祥,仁义可以免除百祸的道理。
第五段画的是《晋伯宗妻》。
画家描绘了伯宗的妻子抱着儿子,伯宗则与毕羊面对面交谈,显然是伯宗听从了妻子的劝告之后,与毕羊交朋友的情景。
第六段《灵公夫人》刻画了伯玉驾着车行驶、卫灵公徒步行走、卫灵公的夫人斟了酒用盘子端着向卫灵公祝贺等情节。
第七段画的是《齐灵仲子》。
第八段画的是《鲁漆室女》。
第九段画的是《晋羊叔姬》。
第十段画的是《晋范氏母》。
《列女仁智图》中保存着较多的汉代风俗,构图布局与汉画像石一脉相承。
图1为《烈女仁智图》第四段,图2为《烈女仁智图》第五段。
二、顾恺之的绘画技巧
1.用笔
顾恺之画中的线条粗细变化不大,纤细均匀,流畅自如,气脉贯通,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张彦远说:“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
”米芾评价:“笔彩生动,髭发秀润。
”
2.绘画的设色
从顾恺之作品中的着色可以看到,其用色非常典雅。
画中会使用浓重的颜色,如朱砂。
但如果画面面积小,则不会大面积地使用浓色,而用鲜艳的颜色稍加点缀,与其他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色彩鲜艳而不艳俗。
整个画面在设色上既有对比又
探析顾恺之的绘画成就
□杨银巧
摘要:顾恺之是我国东晋卓越的艺术家,为传承绘画理论及绘画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绘画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是我国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该文研究顾恺之的绘画代表作品及绘画技巧,简述其绘画风格和绘画理论著作。
关键词: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绘画成就
18
美术时空
ART EDUCATION
RESEARCH
图1
图2很和谐。
安岐评价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色泽鲜艳,神气完足”。
3.绘画中的艺术手法——反衬法顾恺之善于用反衬的手法衬托主要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崇高形象,如《洛神赋图》。
4.重视典型形象的刻画
有些形象是按照顾恺之的美学理想塑造出来的。
如《画云台山记》中的云台山形象,既有四川苍溪云台山的影子,又概括了南京牛首山、紫岩山及苏北朱紫山等山川的特点。
三、顾恺之的绘画成就
其一,铁线描。
顾恺之的绘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擅长人物、宗教、山水、动物等题材。
顾恺之用笔紧劲连绵,犹如春蚕吐丝,又如轻云浮空、流水行地,被称为“铁线描”。
其着色以浓色稍加点缀,不求藻饰。
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
其与陆探微、张僧繇并称为“六朝三杰”。
其二,提出“传神写照”的绘画观点。
顾恺之塑造人物不求形似而主张“传神写照”,他认为人物画的根本是表现人的精神气质,即“神”,因而不以形似而以神似评价一幅画的优劣。
他主张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画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
他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在中国绘画史上,顾恺之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传神论”。
这种理论表现在作品中,即在为人画像时非常重视眼睛的描写,常常长时间不点眼珠,直到深刻体会到对象的精神气质。
其三,顾恺之不仅绘画技艺高超,而且他的画学理论具有开创性,是我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卓越建设者。
顾恺之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是我国现存较早的比较完整的画论著作。
《论画》概括了绘画的一些基本规律,如“迁想妙得”“传神写照”等;《魏晋胜流画赞》谈了绘画中的技法,如用笔、设色、远近等;《画云台山记》对山水画的构思、构图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从中可以得知,当时的山水画已经开始萌芽。
顾恺之在总结汉魏以来民间绘画和士大夫画经
验的过程中,把传统绘画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绘画风格及绘画技巧体现了魏晋时代的审美精神,他是那个时代乃至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人物。
参考文献:
[1]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2]陆云达.中国美术简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3]徐潜.瑰丽的视觉艺术:古代画家与技法.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4]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薛永年,赵力,尚刚.中国美术史:五代至宋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许祖良.张彦远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编辑王雨晴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