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叙事诗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
同时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
大力写作新题乐府,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2)抒情诗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
对自己丰富复杂、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解剖。
(3)十分重视锤炼诗歌语言,语言苍劲凝练,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
”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4)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
尤其是律诗,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极大地扩大了表现范围。
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七律,不但在声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而且充分发展了这一诗歌形式所蕴涵的表现力。
代表了他对中国诗史的贡献。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思想、情感与形式的融合
杜甫的诗歌具有以下艺术特点:
1.雄浑豪放:杜甫的诗歌气势磅礴、雄浑豪放,常常以恢宏的叙事和广阔的
视角展现出时代变迁和历史沧桑。
2.真挚感人:杜甫的诗歌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关注人性和人情,善于通过
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
3.多样化的题材:杜甫的诗歌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政治、社会、历史、
人生、自然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他深厚的学识和广泛的兴趣。
4.语言精练:杜甫的诗歌语言简练、含蓄深远,常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
的思想和情感,让人回味无穷。
5.形象生动:杜甫的诗歌形象生动、刻画细致,常常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描绘
来表现主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意图。
6.继承与创新:杜甫的诗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同时又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总之,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真挚的情感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杜甫律诗的价值和艺术成就
杜甫律诗的价值和艺术成就
杜甫的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杰出代表,他的诗篇清正坚实,文笔
清丽雅致,内涵深邃,创造了一部历史上受大众普遍推崇的高超的律诗经典。
杜甫的律诗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推崇,首先是它具有高度的文学
艺术性,其次是它表达了杜甫的深刻思想价值观。
杜甫的诗句不仅整齐划一,而且富含意象深刻;他在诗歌中夹带着深刻的道德思想,而这种思想是他一
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的。
当时的文人非常推崇他的作品,甚至大赞“杜律”。
杜甫的豪迈的气概,坚定的反抗精神,勇敢的斗争精神和深沉的思想见解,无不从他的诗歌中表露出来,它们熠熠发光,不但成为时代反映,也成
为中国文学历史上最杰出乃至经典的作品之一。
杜甫的律诗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哲学价值,它反映了清朝末期社会性质和
历史变迁,把杜甫时代特有的历史精神及社会风俗、诗人精神憧憬和政治思
想诠释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杜甫的律诗把古史记述、人文记事、政治评论、哲学思想和宗教信念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深刻
内涵,构成了一部独特的文学作品。
总之,杜甫律诗独具艺术价值和哲学价值,它可以催人奋进,启发人们
思考和反思。
它不仅展示了一位杰出诗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
历史背景和思想追求,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贡献,具有无法估量的历史
文化价值。
杜甫的文学成就
杜甫的文学成就
1、诗歌成就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2、书法成就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
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了。
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杜甫晚期律诗的艺术特点 (1)
杜甫晚期律诗的艺术特点杜甫晚期律诗的艺术特点代婷婷杜甫是唐代律诗的集大成者,采用“以古入律”的写作手法,将“古之比兴”与“今之声律”进行了完美结合,使律诗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沉郁顿挫”,但在这种主体风格以外,还闪现着其他多种风格。
同时,杜甫写诗用情至深,被后人称作“情圣”。
本文从“以古入律”的写作手法,“沉郁顿挫”以外的多种艺术风格,“情圣”——至深的情感三方面,对杜甫晚年的律诗进行研究。
一、“以古入律”的写作手法“以古为律”是中唐诗人提出的一个诗学思想,也是中唐律诗发展的一种倾向。
独孤及在《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中“以古为律”有过明确表述。
他认为皇甫冉“其诗大略以古之比兴,就今之声律”,其诗歌融合了古体的“比兴”和近体的“声律”,这是“以古为律”的一种表现。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以古为律”是“古之比兴”与“今之声律”的完美结合。
在唐代,比兴不仅仅是一种含蓄的表现手法,更多的是指一种源自《诗经》的关怀现实的创作精神。
杜甫认为比兴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法,更是一种关怀现实的创作精神。
他对比兴的认识体现在《同元使君〈舂陵行〉序》中:“览道州元使君结《舂陵行》兼《贼退后示官吏作》二首,志之曰:当天子分忧之地,效汉官良吏之目。
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
不意复见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感而有诗,增诸卷轴,简知我者,不必寄元。
”①元结的《舂陵行》和《贼退后示官吏作》这两首诗并没有采用比兴的手法,杜甫认为这是“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实质上就是白居易所提出的“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同义语,主要着眼于元结诗中关心社稷民生的比兴精神。
可见杜甫的比兴观念是要求诗人直面现实,关注社稷苍生,要求诗歌有美刺讽喻的功能。
希望当时的诗人们向元结看齐,多反映人民的疾苦。
虽然“以古入律”的诗学思想是在中唐时提出,实际上是继承了杜甫以律诗写时事,强调律诗的讽喻功能的基础之上。
杜甫的生平成就_杜甫写了多少诗
杜甫的生平成就_杜甫写了多少诗杜甫是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那杜甫的生平成就是什么,杜甫一生写了多少诗歌?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杜甫的生平成就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杜甫的生平成就杜甫为唐朝诗人,为汉乐府诗体的开创者,是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多以古体和律诗著作,风格多样但其诗风沉郁顿挫,多有忧国忧民的感伤,因而被后人称为“诗史”。
杜甫真正成名是在宋朝之后,之后“沉郁顿挫”便成为杜甫诗风的评判字句,其中所表明的是杜诗所描写的思想内容均博大深刻,感情很是饱满,还有杜诗都是以完整的意境,精炼的字句和顿挫变化的节奏将其中情感表现出来,诗人将情感寄托于诗中的一草一木之中,亦见其性情之厚。
杜诗不仅沉郁顿挫,还有变化不断的风格,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想必这和杜甫所描绘的内容各异有关系,他晚年生活经历“安史之乱”得以见识到各种情形,大大增加他生活阅历,因此他创作的题材除了游历、山河、风俗、家人友人还有更多忧国忧民的创作、战争。
政治和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在不同的创作背景下,杜甫所作的诗歌均用不同风格展现其中情感。
杜甫在创作方面十分写实,反映出很多深刻的现实生活的内容,将盛唐转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面貌用诗歌将其全程展现在众人面前,同时塑造了多个有性格有感情且丰满的诗歌人物形象,让大家更好的认识杜甫。
杜甫十分擅长描写事物细节,往往这样更能震慑人心,这样细微的写实技巧正是杜甫的又一个艺术成就。
杜甫写了多少诗杜甫是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那个年代流传诗作最多的一位诗人,他一生写有一千五百多首诗歌,有很多都是传诵千年的名篇。
因此《杜甫诗集》就是杜诗的集合,将其诗作进行精选以及整合出版,浓缩其诗的精华,彰显其诗风采,重现诗歌创作的意境。
《杜甫诗集》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于2011年1月,全书共245页,是国学经典导读系列的一本。
我国广博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饱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然而在杜甫的诗歌中,他心系天下的忧患意识、衷心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不屈权贵的清高正气以及民为邦本的政治观念都一一展现无遗。
杜甫诗集大成的表现
杜甫诗集大成的表现
杜甫诗集大成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广泛吸取前人经验:杜甫是一个非常勤奋和善于学习的诗人,他
广泛吸取了前人的诗歌创作经验,从《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的诗歌,再到唐代的优秀诗人,都在他的学习范围之内。
他的诗歌语言丰富、内涵深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博采众长。
2.反映社会现实:杜甫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他通过诗歌
来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关心人民的疾苦和命运。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注,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3.情感真挚:杜甫的诗歌情感真挚、感人肺腑,他的作品常常表达
了对亲人、朋友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关切。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刻意追求华丽辞藻,却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4.艺术手法高超:杜甫的诗歌在艺术手法上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
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同时,他的诗歌结构严谨、节奏鲜明,语言富有音乐性。
5.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的诗歌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
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成为了中国文
化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
他的诗歌风格和特点也被后来的诗人广泛借鉴和传承,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
综上所述,杜甫诗集大成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包括广泛吸取前人经验、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艺术手法高超以及对后世影响深远等。
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杜甫写时事的诗,多是古体,因古体便于叙事。
他在古体上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
但他的律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却更为辉煌。
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
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以古体写时事,较少受限制,杜甫多数写时事的诗都是古体;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他这部分写时事的律诗,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与议论,如《秋笛》、《即事》(“闻道花门破”)、《王命》、《征夫》等。
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他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五律和七律都有这样的组诗。
五律中的《秦州杂诗二十首》是一例。
浦起龙已指出这是组诗。
20首集中地表现了他在秦州时的心境。
写于客居夔州时的《洞房》、《宿昔》、《能画》、《斗鸡》、《历历》、《洛阳》、《骊山》、《提封》,虽未标出总题目,但就内容言,实是组诗。
《洞房》为八诗缘起:洞房环珮冷,玉殿起秋风。
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
系舟今夜远,清漏往时同。
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
由系舟峡江,因秋夜景色而引发对宫掖凄凉的联想。
由今日宫掖之凄凉,而忆及往日宫中行乐之种种情形,于是有《宿昔》、《能画》、《斗鸡》诸篇,极写当年宫中之行乐。
第五首《历历》是转折,由安史乱前转向乱后:“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
无端盗贼起,忽已岁时迁。
”第六首《洛阳》写洛阳陷落,叛军进逼长安,玄宗出走。
第七首《骊山》写骊山已无复昔日繁华,寂寞凄凉,不胜今昔之感。
第八首《提封》为总结,反思、议论:提封汉天下,万国尚同心。
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时征俊乂入,莫虑犬羊侵。
愿戒兵犹火,恩加四海深。
希望皇帝能行俭德,用贤人,戒兵火,加恩四海,则世事尚有可为。
八首诗前后照应,情思脉络连贯,而表现的范围是一首律诗难以表达的。
杜甫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的,是七律,如《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浅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浅论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姓名:柯昌江教育层次:本科学号:070635省级电大:陕西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分校:商洛分校指导教师:教学点:目录一、目录.... .... .... .... .... .... .... .... .... .... .... . (2)二、序论.... .... .... .... .... .... .... .... .... .... .... . (3)三、杜甫的巨大成就.... .... .... .... .... .... .... .... .... . (3)1、杜甫的成就....... ....... ....... ....... ....... . (3)1)、强烈而鲜明的思想内容.... .... .... .... .... .... .... . (3)2)、杜甫对战争与和平有正确的认识.... .... .... .... .... . (4)3)、杜诗还表现了全面而丰富的社会生活.... .... .... .... . (5)2、尽善尽美的形式风格.... .... .... .... .... .... .... . (5)3、杜甫诗歌的美学意味鲜明而强烈.... .... .... .... .... . (7)4、小结.... .... .... .... .... .... .... .... .... .... . (7)三、杜甫的示范意义.... .... .... .... .... .... .... .... .... . (8)1、中晚唐对杜诗的继承与发展.... .... .... .... .... .... . (8)2、两宋对杜甫诗歌的深化与求变.... .... .... .... .... .... . (8)3、元、明、清与近代对杜甫的继承.... .... .... .... .... . (8)4、小结.... .... .... .... .... .... .... .... .... .... . (8)四、结语.... .... .... .... .... .... .... .... .... .... .... . (9)浅论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示范意义姓名:柯昌江学号:070635【摘要】: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
论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成就
论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成就《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杜甫旅居夔州所作,其时已处于人生的暮年。
居无定所、国家动乱、亲朋去世,三种磨难交织侵袭。
恰逢秋日,波涛汹涌的江水激发了诗人郁结的诗情,成就了这八首亘古绝今的悲情之作。
下面对诗歌内容稍作说明:第一首开篇明义,描写了巫山巫峡的秋景,“玉露”“丛菊”“孤舟”等意象的使用为整组诗奠定了一个悲凉的基调,字里行间散发着诗人思故园之情。
第二首紧承上首,描写了夔府日落月升之景,“望京华”成为八首诗的诗眼。
第三首描写夔州的清晨,诗人对于渔人的“还泛泛”和燕子的“故飞飞”表现出厌倦,感慨今昔,总是天不遂人愿。
第四首为过渡篇章,承上启下,着眼处由“夔府”转到“长安”,与“望京华”呼应,写到长安近况,一瞬间气势流淌,情感急转直下。
第五首承接“故国平居有所思”而来,忆昔长安全盛日,末句颇有“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之苍凉。
第六首首联第一句将目光转移回了夔府,第二句则将长安与夔府用若有若无的“风烟”联系起来,看似笔调变化,其实仍是描写长安,两相对比,更突显京华之没落。
第七首写古之长安,羡其繁华,终落笔于凄清。
第八首为完结篇,描写诗人往日畅游长安之景象,全然衬托1/ 8出如今无可奈何的落差感。
《秋兴八首》的艺术成就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浑厚深沉的境界(一)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顿挫”基本成为后世公认的杜甫的主要诗歌风格。
《秋兴八首》因秋起兴,诗人身在夔府,心念京华,借盛衰之变,寄故园之思。
诗中所运用的意象皆笼罩上沉重悲怆的色彩,诗人联想自己的身世,参悟个体生命的无奈,悲天悯人的情怀夹杂着无所归属的零落感,加以国家的混乱,蕴藉着难以言表的悲愤,此可谓之“沉郁”。
但诗人的情感不是一味的低沉。
例如第八首,诗人回首往事,气象万千,不禁带读者进入到一个高昂的旋律中,突然笔锋直转,“白头吟望苦低垂”。
通过这种错落有致的写法,使读者有“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情感体验,此可谓“顿挫”。
“沉郁顿挫”是在奠定了情感基调上的情绪起伏,这种风格使杜甫之作总描摹出一副苍茫的图景。
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大文豪,他的律诗是他最伟大的艺术成就。
杜甫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造诣和充满激情的诗意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律诗更是凸现出了杜甫诗歌的特色和个人思想的强大气势。
在其律诗中,杜甫巧妙地运用了押韵技巧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他的真情实感,从而形成了他独有的诗风。
他的律诗不仅注重要素的精确调和,而且强调情感的实际性,这给读者以愉悦的体验。
杜甫的律诗主要涉及了两个方面——诗歌内容和艺术形式。
他律诗的内容,以非常动人的抒情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为特点,充满了哀怨和无奈;他的艺术形式,通过对五言、七言的自由组合,把丰沉的情意最终结合起来,形成了细腻、流畅、有力的句法,彰显出强有力的意象美艺术,使其诗歌深入人心,有一种明志发自内心的震撼力。
总之,杜甫的律诗充满了诗人丰沛的情感,以其高明的文字技巧和细腻的艺术形式使其受到人们的喜爱,是中国古代诗歌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成就之一。
- 1 -。
杜甫律诗集大成理解结合诗歌
杜甫律诗集大成理解结合诗歌在唐代诗歌史上,杜甫被誉为“诗圣”,其律诗成就尤为突出。
杜甫的律诗作品不仅在形式上严谨规整,内容上丰富多样,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那么,如何理解杜甫律诗的集大成之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杜甫律诗在声韵和格律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他的诗歌作品遵循古法,音韵和谐,对仗工整,体现了唐代律诗的典范特点。
在杜甫的律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平仄、押韵、对仗等技巧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令人回味无穷。
其次,杜甫律诗的主题内容和题材丰富多样。
他的诗歌作品涉及历史、政治、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描绘山水风光之篇。
在安史之乱前后,杜甫的诗歌风格逐渐形成,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反映时代面貌。
他的诗歌真实记录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矛盾,展现了深刻的历史观照和人文关怀。
再者,杜甫律诗的艺术风格独特,以沉郁顿挫为主要特征。
沉郁意味着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顿挫则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非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这种风格的形成,源于杜甫对人生情感的强烈表达和理性节制。
他的思虑复杂,心情矛盾,因此在诗歌中寻求恰当和适度的表达方式。
此外,杜甫律诗在语言表现形式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展现社会风貌。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综上所述,杜甫律诗之所以成为唐代律诗的集大成者,是因为他在声韵、格律、内容、风格和语言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代表了唐代律诗的高峰,还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如清代叶燮《原诗》中所言:“杜甫之诗,包源流,综正变。
”杜甫律诗的集大成地位,堪称古代诗歌的瑰宝。
杜甫律诗创作的主要成就
杜甫律诗创作的主要成就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的律诗在艺术上的成就更为辉煌。
首先,杜甫律诗的成就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他这部分写时事的律诗,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与议论,代表作有《秋笛》、《王命》、《征夫》等。
其次,杜甫以律诗写组诗,拓宽了律诗的表现手法。
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他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五律和七律都有这样的组诗,而最为成功的是七律。
《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这组诗写于滞留夔州时期,要表现的是一种深沉复杂的感情,交错着感慨、回忆、思念与对于时局的看法,要用一首诗来把这些复杂的、低徊不尽的感情表达出来不容易做到,或者说不容易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用组诗则可以做到这一点。
以律诗写组诗,极大地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这是杜甫在律诗发展史上的贡献。
再次,杜甫律诗有着浑融的境界。
他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把一种骤然到来的狂喜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这些动词,加强了突然性和随意性色彩;用“即从”、“便下”、“穿”、“向”等词,连接四个地名,造成风驰电掣的气势;表达的方式,仿佛散文一般,感慨流畅,连贯性、整体感极强,毫不受律体的束缚。
还有,杜甫律诗有着出神入化的技巧。
他自己说:“晚节渐于诗律细。
”这正是他对律诗的主要追求。
“诗律细”不仅在于声律的精心安排,也在于从严谨中求变化,变化莫测而不离规矩。
有时他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拗体,晚年七律拗体更多,这种拗体与七律初期出现的某些不合律现象是不同的,它是成熟之后的通变,表现为变化中的完整。
最后,杜甫律诗的重要成就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功。
精于用字,刻画细微,在其律诗中表现最为精彩。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浅谈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浅谈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范文一: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
一、杜甫一生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
那时正值开元盛世,他的经济状况也较好,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
在长期的壮游中,诗人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的河山,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进人民,深入现实。
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
他步入现实主义是从第二期十载长安的困守开始的。
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人李林甫和杨国忠,对于他的满腔报负无可实现,还得追随达官贵人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冻受饿,这使得他得以深入人民,了解民众的疾苦,也看到了统治阶级的罪恶。
这十年困守的结果,他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人。
这才确定了他文学发展的方向。
杜甫的第三个时期,是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这是安史之乱最激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他本人也历尽艰险。
在陕北,他曾经和人民一起逃难。
在沦陷了的长安,他曾经亲眼看到胡人的屠杀和焚掠,和人民一起感受国亡家破的痛苦。
安史之乱是带有民族矛盾性质的,当时进行的战争乃是有关国家存亡的自卫战争。
因此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也就和以前不同,不是反对,也是积极号召,在他的作品中,他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另一方面还是勉励人民参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名的《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公元759年底他弃官后历尽千辛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间草堂,他爱和人民往来。
在漂泊的这十一年中,他的生活很苦,甚至在去世那年还挨过五天的饿,但可幸的是,无论生活上怎样艰苦,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和人民息息相关,初中教材上选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河南河北》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
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色
的七言律诗的创作在近体诗的发展上继往开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常被视为古典中的巅峰。
杜甫的七言律诗向来被推崇为七言律诗之中的典范,杜甫更是七言律诗这一题材真正的开创者。
据统计,杜甫之前的七律创作活动所流传下来的七律总共只有246首(舒志武,2004),而杜甫创作了一百五十余首七言律诗,且如元朝方回所云,每一首均“不可暂废”,而且自杜甫之后,七言律诗迅速超过了五言律诗乃至其他所有的诗歌体裁,成为古典诗歌中作家最多,作品最富,作品质量最高的文体。
一、杜甫七律于内容方面的艺术特色1.包罗万象的题材涵盖杜甫七律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类:对自然环境进行描绘,所写基于眼前的现景;对典籍中的故事做出议论,所写基于历史;对社会日常中的大事小情予以记录,所写基于生活;以及常常在以上题材的基础上进行的的抒情写作。
如《诸将五首》借古讽今,被誉为“最上者”的《秋兴八首》《登楼》等作品揉家国之情、身世之感于一体等。
总而言之,杜甫的七言律诗将个人、社会、环境、历史、现实等诸多元素融为一体,如此广阔的书写范围实为七律史上一大创举。
2.娴熟恰当的意象运用杜甫七言律诗十分注重意象的建构与安置,其对意象的运用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如曾被明朝文学评论家胡应麟称为“精光万丈,古今第一”的《登高》的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两句中,紧密排布了六个意象,每个作为意象指代的的名词(风、天、猿、渚、沙、鸟)之后,均连接了形容词和/或动词对其进行修饰。
意象之间紧密相连,其气势如江河直下,却又使读者并不难于理解;名词之后的修饰语均简洁精要,恰到好处。
后两句中却只使用了两个意象,即落叶和长江,但对意向的修饰更加繁杂,“无边”“不尽“从写整体范围之无尽,“萧萧下”“滚滚来“同时写声音与动态,可谓雄壮而具体。
前两局的简洁精要与后两句的反复构成对比,而悲壮的诗意与雄伟的气势却一脉相承,浑然一体。
3.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自杜甫诗歌问世于中唐来,对其一千余年的评价史中,最为人知而少有异议的评价就是“沉郁”和“顿挫”。
杜甫律诗的成就
杜甫律诗的成就
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律诗成就也是他的重要贡献之一。
以下是一些杜甫律诗成就的表现:
1. 内容深刻:杜甫的律诗内容深刻,涉及广泛,包括社会、政治、历史、人生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主题多样,包括对时局的担忧、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对自我境遇的不满等,这些主题使得他的律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2. 技巧精湛:杜甫的律诗在技巧上也非常精湛,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将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他还能巧妙地运用押韵和对仗等技巧,使得他的律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3. 形式规范:杜甫的律诗在形式上也非常规范,他严格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进行创作,每首诗都由八句组成,排列整齐,符合传统诗歌的审美要求。
同时,他在形式上的规范也使得他的律诗更加易于传播和流传。
4. 语言简洁:杜甫的律诗在语言上也非常简洁,他善于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使得他的律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力。
总之,杜甫的律诗成就表现在内容深刻、技巧精湛、形式规范和语言简洁等多个方面,这些成就使得他的律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佼佼者之一。
杜甫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杜甫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杜甫,这位被尊称为“诗圣”的伟大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其影响深远而广泛。
一、地位1. 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 他的诗歌格律严谨,把格律诗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比如他的律诗,对仗工整,平仄和谐。
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中,“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不仅词性相对,而且意象的选择也极为精妙,色彩鲜明,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又严格遵循律诗的格律要求。
这种在格律上的成熟运用,是对之前诗歌格律探索成果的总结,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典范。
2. 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3. 诗艺精湛的大师- 杜甫的诗歌艺术造诣极高。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沉郁顿挫的主流风格,又有清新明快之作。
他在语言运用上极为精妙,能够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情感。
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仅仅十个字,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将富贵人家的奢靡和贫苦百姓的悲惨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还善于运用典故,使诗歌内涵更加丰富。
而且他的诗歌结构严谨,往往起承转合自然流畅。
无论是长篇的叙事诗,还是短小的律诗绝句,都能展现出他高超的诗艺。
二、影响1. 对后世诗歌创作风格的影响- 沉郁顿挫风格的影响。
宋代的陆游,他的诗歌风格就有杜甫的沉郁顿挫之感。
陆游一生渴望收复失地,他的很多诗作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那种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壮志难酬的压抑感,与杜甫的风格相似。
而且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上,陆游也学习杜甫,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 对诗歌理论与批评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成为了诗歌批评中的重要参照标准。
后世的诗评家常常以杜甫的诗歌来评判其他诗人的作品。
他的诗歌在格律、意境、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成就,成为了衡量诗歌优劣的尺度。
例如,明代的诗评家就经常将杜甫的律诗作为典范,来阐述律诗的创作规范和审美标准。
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色
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色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的七言律诗的创作在近体诗的发展上继往开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常被视为古典诗歌中的巅峰。
杜甫的七言律诗向来被推崇为七言律诗之中的典范,杜甫更是七言律诗这一题材真正的开创者。
据统计,杜甫之前的七律创作活动所流传下来的七律总共只有246首(舒志武,2004),而杜甫创作了一百五十余首七言律诗,且如元朝方回所云,每一首均“不可暂废”,而且自杜甫之后,七言律诗迅速超过了五言律诗乃至其他所有的诗歌体裁,成为古典诗歌中作家最多,作品最富,作品质量最高的文体。
一、杜甫七律于内容方面的艺术特色1.包罗万象的题材涵盖在杜甫之前的七言律诗,其所书写的内容均较为狭窄。
六朝以降,七律已有为数不少的创作者,而经过了初唐的沈�缙凇⑺沃�问等人的加工,七律的形式已经初步具备;但六朝以来的奉和应制、酬唱赠答、代言思妇等题材仍然是七言律诗的主流。
而自杜甫已降,七言律诗的创作方进入了中国诗人的日常生活的主流之中,可能使用于诗歌创作的各种题材都与七言律诗的创作密不可分。
杜甫七律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类:对自然环境进行描绘,所写基于眼前的现景;对典籍中的故事做出议论,所写基于历史;对社会日常中的大事小情予以记录,所写基于生活;以及常常在以上题材的基础上进行的的抒情写作。
如《诸将五首》借古讽今,被誉为“最上者”的《秋兴八首》《登楼》等作品揉家国之情、身世之感于一体等。
总而言之,杜甫的七言律诗将个人、社会、环境、历史、现实等诸多元素融为一体,如此广阔的书写范围实为七律史上一大创举。
2.娴熟恰当的意象运用杜甫七言律诗十分注重意象的建构与安置,其对意象的运用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如曾被明朝文学评论家胡应麟称为“精光万丈,古今第一”的《登高》的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两句中,紧密排布了六个意象,每个作为意象指代的的名词(风、天、猿、渚、沙、鸟)之后,均连接了形容词和/或动词对其进行修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杜甫写时事的诗,多是古体,因古体便于叙事。
他在古体上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
但他的律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却更为辉煌。
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
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以古体写时事,较少受限制,杜甫多数写时事的诗都是古体;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他这部分写时事的律诗,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与议论,如《秋笛》、《即事》(“闻道花门破”)、《王命》、《征夫》等。
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他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五律和七律都有这样的组诗。
五律中的《秦州杂诗二十首》是一例。
浦起龙已指出这是组诗。
20首集中地表现了他在秦州时的心境。
写于客居夔州时的《洞房》、《宿昔》、《能画》、《斗鸡》、《历历》、《洛阳》、《骊山》、《提封》,虽未标出总题目,但就内容言,实是组诗。
《洞房》为八诗缘起:
洞房环珮冷,玉殿起秋风。
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
系舟今夜远,清漏往时同。
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
由系舟峡江,因秋夜景色而引发对宫掖凄凉的联想。
由今日宫掖之凄凉,而忆及往日宫中行乐之种种情形,于是有《宿昔》、《能画》、《斗鸡》诸篇,极写当年宫中之行乐。
第五首《历历》是转折,由安史乱前转向乱后:“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
无端盗贼起,忽已岁时迁。
”第六首《洛阳》写洛阳陷落,叛军进逼长安,玄宗出走。
第七首《骊山》写骊山已无复昔日繁华,寂寞凄凉,不胜今昔之感。
第八首《提封》为总结,反思、议论:
提封汉天下,万国尚同心。
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时征俊乂入,莫虑犬羊侵。
愿戒兵犹火,恩加四海深。
希望皇帝能行俭德,用贤人,戒兵火,加恩四海,则世事尚有可为。
八首诗前后照应,情思脉络连贯,而表现的范围是一首律诗难以表达的。
杜甫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的,是七律,如《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这组诗写于滞留夔州时期。
此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而外族入侵,藩镇叛乱,战争仍然不断。
挚友已先后离开人世,诗人自己仍飘泊沧江,且疾病缠身。
山城秋色,引发他的故园之思和对于京华岁月的怀念,回顾一生,感悟哲理。
八首诗就是在这一思想脉络上展开,一层深入一层。
第一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江峡秋色牵动滞留夔府孤城的寂寞心绪,也牵动故园之思。
由丛菊两开引发留夔两载的辛酸岁月的感慨,引发对于故园的思念。
正沉浸于回忆与思念之中,忽又为白帝城的四处砧声所惊断,于是有第二首。
第二首又从现实开始,进入感慨与回
忆: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从落日啼猿、孤城怅望中产生的身世飘零之感,引发对于往日曾叩近侍的回忆,又是感慨万千。
正沉浸在回忆与感慨里,忽又被山城悲笳惊醒,回到现实中来。
时光流逝,已经月上中天,叹时光而伤沦落,于是有第三首: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这一首从时光流逝叹抱负落空,引发对于朝廷用非其人的不满,于是有第四首: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这一首是对于国家命运的忧念。
意谓政局变更,边境战火不断,国家前途可忧,而自己穷老荒江,无法报国,空有忧思而已。
后四首一次又一次地反复着忆往昔、感盛衰、伤沦落、叹身世。
这八首诗要表现的是一种深沉复杂的感情,交错着感慨、回忆、思念与对于时局的看法。
要用一首诗来把这些复杂的、低徊不尽的感情表达出来不容易做到,或者说不容易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用组诗则可以做到这一点。
以律诗写组诗,极大地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这是杜甫在律诗发展史上的贡献。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读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全诗把一种骤然到来的狂喜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这些动词,加强了突然性和随意性色彩;用“即从”、“便下”、“穿”、“向”等词,连接四个地名,造成风驰电掣的气势。
表达的方式,仿佛散文一般,感慨流畅,连贯性、整体感极强,毫不受律体的束缚。
他在寓居夔州以后所作诗,这方面的成就,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的一首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猿啸、鸟飞、木落,伴以滚滚而来的江水,整个境界卷入到急速的流动之中。
然后是一声深深的叹息。
他用了那么多在动作上相互连贯性极强的动词,造成全诗的流动感和整体感,使人读来有一气流转之感。
但细究起来,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有极精密的考究。
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
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首联上句第一字仄声换成平声,下句第一字平声换成仄声,一开始便用轻重的变化增加了两个节奏。
“猿啸”处本应是二仄声,他为了
使“天高”与猿声连着表现一种高扬凌厉的情调,用了一个平声字“猿”,三个平声连续上扬,“啸”仄下沉,两头均有一个急速的起伏,最后一个“哀”字,扬而不返。
这首句在通过平仄的精心安排来表现声象上,真是精彩极了。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
如《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以亲切随便的语气说出,不露对仗与声律安排的痕迹。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体。
《旅夜书怀》也是这类千古传诵的名篇。
杜甫自己说:“晚节渐于诗律细。
”(《遣闷呈路十九曹长》)又说:“老去诗篇浑漫与。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这正是他对律诗的主要追求。
“诗律细”不仅在于声律的精心安排,也在于从严谨中求变化,变化莫测而不离规矩。
有时他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拗体,晚年七律拗体更多。
这种拗体与七律初期出现的某些不合律现象是不同的,它是成熟之后的通变,表现为变化中的完整。
杜甫律诗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功。
精于用字,刻划细微,在他的古体中有同样表现,而以律诗的表现最为精彩。
他炼字,用力之处在表现神情韵味。
刘熙载说“少陵炼神”,就是指这一点。
他的用字,常常达到一字之下,他人难以更改的地步。
他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起来,用副词使诗疏畅而富于转折,特别是“自”字,他实在是用得好极了。
他还善于用颜色字以强化某种情感色彩,用叠字以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以使诗的声调更加和谐悦耳,用俗字口语使诗读来更加亲切。
炼字,是他的自觉追求。
他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他是用很大的精力在炼字上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