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4.城乡统筹下的重庆主城城郊农村规划探索——以《九龙坡区黄金堡村村规划(2010-2020年)》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4.城乡统筹下的重庆主城城郊农村规划探索——以《九龙坡区黄金堡村村规划(2010-2020年)》为例
摘要:作为统筹城乡改革实践区,重庆近年来对不同地域的村庄规划都作了积极的探索。城郊农村因特殊的区位、直接受城市影响的特征,城-乡之间要素的流动也较其他地域更为明显,面对的挑战也更为多元。笔者试图基于城乡统筹的理念,从村庄规划的理念与核心内容、村庄空间管制区划、村庄产业发展选择、村庄人口预测与居民点布局、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角度,探索城郊农村规划内容与方法,为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实践提供有益的实践。
关键词:城乡统筹城郊农村规划对策
1 研究背景
1.1 重庆主城郊区农村“城市化”与“边缘化”问题并存
重庆主城城郊农村1相对于远郊区县的农村地区,深刻的受到主城区快速城市化、产业化的影响,在经济社会结构、居住生产方式等方面呈现出诸多不同特点,包括农村建设水平较高,人口规模较大,交通方便,公共市政设施配套较完善等,但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城郊农村相对主城低成本的土地资源与劳动力,成为主城下游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如九龙坡区的海龙村集聚了数十家摩配小型民营企业,人口由原来的2000人迅速增加至10000人,然而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厂房的大量建设,却给当地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二是城郊农村特殊的区位条件,受到主城强大的吸引力影响以及对主城现代化生活环境的向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主城迁移,农村“老龄化”、“空巢化”现象突显,经济社会日益衰败,如巴南区红星村。如何避免“城市化”与“边缘化”的出现,规避市场作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郊区农村的健康发展,是重庆主城城郊农村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2 重庆主城扩城发展背景下的城乡互促共进的总体要求
按照国家关于“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改革试验区”的总体部署以及“两江新区、西永保税区”的批准,根据总体规划,重庆确定在“城市现有建成区以外,内环快速路与外环高速公路周边约400平方公里的地段内”进行集中成片、综合配套的扩城建设,扩城地区的发展势必将引起主城城市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的演进、调整和重构(王法成、范颖、余颖,2012)。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重庆主城的建设应“正确的处理需要和可能、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城市和农村、发展和保护的关系”2,统筹主城城乡用地、人口、产业的要素组合与分配,明确城市建设区与城郊农村地区在主城空间格局、功能、产业方面的定位与分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因此研究城郊农村的建设方式与发展策略,也正是把握主城扩城建设的机遇,探索城乡互促共进的城市化道路。
1.3、重庆城乡统筹改革实践背景下主城城乡可持续发展
2009年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重庆统筹城乡改革的总体要求、战略任务与发展目标。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重庆市域呈现三大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差异明显的地理单元,即一小时经济圈(含主城区)、渝东北区域和渝东南区域,由此,统筹城乡的改革实践也必须基于三大地理单元的特征提出对应的发展模式,以实现全市域的城乡协调发展。城郊农村位于一小时经济圈主城区范围内,属于本底条件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经济和人口聚集条件最好的区域,是城乡要素流动最快速、最频繁的区域,但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仍然面临着农村工业有所发展,但城乡分治刚性化发展趋势依然明显,中心城区集聚效应显著,周边镇村与城市统筹发展互动乏力,农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针对主城城乡统筹的问题,以城郊农村发展为突破口,正确引导人口、产业、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要素在主城城乡之间的有序流动,拓展市域范围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
2九龙坡区黄金堡村概况
黄金堡村位于重庆主城区九龙坡区铜罐驿镇,东临长江,处于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2011年修订稿)确定的都市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是主城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分隔带,承担生态安全保障的功能,典型的郊区农村。黄金堡村村规划实际编制对象涉及黄金堡村全部,以及大碑村、新合村局部(以下简称“黄金堡村”),幅员面积约7平方公里。(图1、图2)
图1 九龙坡区在重庆的位置图2 黄金堡村在九龙区的位置黄金堡村现有农村建设用地0.84平方公里,农用地0.6平方公里,林地0.6平方公里,水域及其他用地0.56平方公里公顷。村域内常住人口3765人,外出打工一年以上未归的约200人。目前村庄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生态环境良好;现状产业主要为围绕桔林开展的金秋果园节;常住人口相对稳定。但由于人口集中度低,影响公共基础设施资源的共享;而且城市高压走廊、铁路线、过境交通线等穿越村域,造成用地破碎。(图3)
图3 黄金堡村综合现状图
3 基于城乡统筹的黄金堡村村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3.1 明确黄金堡村村规划思路与规划核心内容
黄金堡村的规划承担着主城城郊农村发展方式和规划编制方法、主城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的重任,相对常规的村规划而言,黄金堡村规划在规划思路与核心内容方面都将实现重大的转变。在规划思路方面,考虑到城郊农村虽属农村居民点,但功能和空间上都与城区有紧密的联系,因而,黄金堡村村规划主动与各类上位城市规划衔接,将村庄的发展置于整个城乡网络体系中考虑,找寻黄金堡村的发展基础和限制条件,合理确定乡村的发展定位、人口、用地布局与设施配套等。在规划核心内容方面,为实现黄金堡村与周边镇村的共融,结合《城乡规划法》关于村庄规划内容的要求3,通过与当地政府、村民沟通,以及从村庄与周边城区的经济社会关系考虑,由下至上地明确村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精细化利用,农村产业空间与居住空间同步规划,公共基础设施的城乡共建共享是黄金堡村规划的核心内容。
3.2 基于生态安全、保护土地资源为原则的村域空间管制
面对宏观层面关于土地、能源、生态要素保护的要求,以及黄金堡村作为主城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分隔带,规划高度重视黄金堡村的生态建设与土地资源保护,突破传统的禁建区、控建区和适建区的空间划分形式,采取乡村建设发展区、农业发展区和生态保育区的村域空间管制措施,以保护黄金堡村现有的林地、园地和耕地,使之成为主城的绿色屏障,同时也为村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地弹性。同时从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乡村建设管理的角度,规划还在乡村建设发展区的基础上,考虑周边需要控制的部分农业发展区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