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二章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③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 (《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①子:中国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指男子。②说:通“悦”。③乐:快乐。④愠:怨恨,生气。⑤君子:指有道德的人,有时也指有地位的人。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B、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的主张。

C、“有朋自远方来”之所以“乐”,是因为会友既有益于切磋学问,又有益于健康。

D、孔子认为,君子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小人学习是为了显示自己,因此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解析:(1)C(本题考查的是孔子有关教育思想观点的分析与理解。C项应该是“有朋自远方来”之所以“乐”,是因为会友既有益于切磋学问;又有益于修养道德。)

(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这几段都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3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第一》)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解析:(2)这几段都体现了孔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思想。(1分)孔子是我国的大教育家,提出以学习为乐事、注重修养、严格要求的主张,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人不知而不愠”,才是君子。(2分)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日:“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札,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篇》2.5)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要做到孝,就必须事事都不能违背自己的父母。

B.孔子认为必须按照礼的规范来尽“孝”。

C.孔子认为子女要特别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这才算是尽了孝道。

D.孔子认为替父母做事,供给父母酒食,仅仅做到这些并不足以算是“孝”。

解析:A(“无违”是指不要违背礼,而非不要违背父母。(3分)

(2)结合上述选段,联系下面孔子说的话,简要概括孔子的“孝”的思想。(3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解析:(2)不仅要从形式上按礼的规范奉养父母(1分),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2分)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会,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肴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1)下列对以上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孝敬父母就要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孝敬父母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心甘情愿,和颜悦色。

B、孔子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认为孝不是空泛的,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要依礼而行;父母过世以后,丧祭也应合义合礼。

C、父母常常为子女的疾病而担忧。作为子女,更要担忧父母的疾病,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这也是行孝道。

D、孔子认为子女尽孝,就是有事情要替父母去做,有好酒食要让父母先吃,只要他们衣食无忧,就算是行孝道了。

(2)孔子认为,孝为人之本。结合上面的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请你谈谈对孔子“孝”的认识。

解析:(1) D (子女尽孝不仅要按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内心真正地孝敬父母。)

(2)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就是依礼而行,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是—种社会道德准则,是社会文明形成的标志。我们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孝”成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结合有子的言论谈谈儒家是如何看待“孝悌”的?

解析: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在儒家学说中,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孝顺,对兄长是否尊敬这绝不是一个个人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是否安定,天下是否太平的大问题。

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解析:(1) C(①“孔子认为要接近仁道”有误,应是要接近有才有德之人。②“获得生活的满足”有误,获得的应是道德和精神方面的。)

(2)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君子不应总是为自己的物质享受而奔波,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的完善。这在当前还有教育意义,现在物质比古人丰富了,但也不能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6、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