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公立医院院所内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公立医院院所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医院经济活动,确保医院资产安全、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信息真实完整,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内控目标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实现权责清晰、制衡有力、运行有效、监督到位。
2. 强化财经纪律的刚性约束,保障医院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3. 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确保医院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4. 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维护医院利益和声誉。
三、内控原则1.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覆盖医院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2. 合规性原则:内部控制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
3. 实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4. 分级管理原则:内部控制应按照医院层级进行管理,明确各级职责。
四、内控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指导医院内部控制工作。
2. 设立内部控制办公室,负责具体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协调各部门开展内控工作。
3. 各部门设立内部控制专员,负责本部门内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五、内控措施1. 财务管理:(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2)严格执行预算管理,确保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合规。
2. 采购管理:(1)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规范采购流程。
(2)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度,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
(3)加强对采购合同的管理,确保合同履行到位。
3. 人力资源管理:(1)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和奖惩。
(2)加强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确保人力资源合理利用。
4. 资产管理:(1)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购置、使用、处置和报废。
(2)加强资产清查,确保资产账实相符。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做法及工作体会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做法及工作体会【摘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从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内容、方法、监督与评估以及工作体会等方面进行论述。
内部控制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管理效率,降低运营风险,还可以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监督与评估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持续关注和完善。
在实践中,要加强对医院内部流程和制度的规范化管理,不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持续改进内部控制体系是医院发展的基础,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信息化、智能化和专业化,以适应医疗服务的不断升级和变革。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做法、工作体会、必要性、内容、方法、监督、评估、重要性、持续改进、体系、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做法及工作体会公立医院是人们解决健康问题的重要场所,而内部控制建设则是确保医院正常运转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措施。
在公立医院管理中,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管理风险,提高治理水平,还可以规范内部经营行为,保障医院资产和财产安全,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效率。
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明确内控目标、建立内部控制框架、设立内部控制机构、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与流程、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建立内部控制自查和监督检查机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内部控制建设的方法包括: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培训员工以提高其内控意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内部控制效率、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帮助公立医院更好地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与评估至关重要,通过开展定期的监督检查、内部审核、外部审计等工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弥补不足,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
只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一、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总体目标根据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审计厅及省卫计委文件的要求,结合蚌医二附院“十三五”发展战略的要求,提高效益,回报社会,惠及职工。
按照“全面启动、分批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全面测试、梳理医院内部控制现状为基础,以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为重点,以分析单位内部控制缺陷、补充修订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为手段,建立涵盖本单位的决策层、执行层、业务层等各个层级的全员、全过程内控体系。
从而有效保证医院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医院发展战略。
医院内部掌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按照医院内控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于20xx 年年底前顺利完成内部掌控的建设和实行工作,力争至20xx年底,遵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掌控规范》(实施)和《医院内部掌控制度(实施)》、《蚌医二附院内部掌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全院范围内创建统一、规范、健全的内部掌控体系并使之有效率运转。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原则及要素内部掌控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创建全面覆盖医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内部掌控体系;制订评价标准、监督检查并推动内部掌控制度有效率继续执行;同时实现内部掌控与全面风险管理有机融合,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此次内控建设具体内容包含全面财政预算、收支管理、订货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约管理、财务报告、内部信息传达和信息系统等在内的医院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按照《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xx〕号)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统领,梳理、修订、健全单位现有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完善各项经营管理业务(工作)流程,建立适应医院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创建内控体系的必要性:健全的内部掌控制度体系就是约束、规范医院管理犯罪行为的准则,就是增加风险、风险防控的基本确保,可以确保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有关信息真实完备,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医院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同时实现。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如何有效实施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如何有效实施引言随着国家医疗改革体系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在医院运营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可以有效防止风险的发生,保证内控的有效实施。
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够保证医院资金的安全和信息完整,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
提高医院的管理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医院才能稳步发展。
以改善技术手段、健全制度为出发点,以人为本,以内控为导向,“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
一、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一)内部控制可以强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推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加强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单位制度的建立、风险的排查、隐患的消除、资产的管控。
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可以将隐患解除,可以将漏洞堵塞,可以大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升资金使用收益。
更有利于保护领导干部,防止贪污腐败。
对单位风险防控意识和强化内部管理水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公立医院秉持着方便患者服务人民理念,坚持公益导向,承担政府性任务、公共卫生防疫的职责,逐步建立公益服务性、安全保障性、持续发展性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医院更加优化内部管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二)内部控制可以实现战略目标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单位管理层为实现战略目标,通过制定制度、设置机构、实施措施来执行管控。
在医院运营过程当中,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管控关键节点,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
防止医院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风险,保证医院正常经济运营,保证医院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完整,医院才能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一)内部控制实施体系不健全目前,公立医院普遍都按上级指示的要求,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
但是,在医院财务控制管理方面仍然缺少一个完善的业务流程体系。
具体突显在部门精细化管理、岗位职责分工明确、重点人员分离制约、健全检查监督机制等方面。
公立医院内控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院运营效率,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科室、部门和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部管理,确保医院各项业务活动合法合规,保障医院资产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成立医院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院长、财务总监、各科室主任、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第五条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三章内部控制职责第六条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第七条采购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采购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采购活动合法合规、公开透明。
第八条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管理,确保员工素质和医院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九条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符合国家规定和患者需求。
第四章内部控制措施第十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包括财务、采购、人力资源、质量、安全等方面。
第十一条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院员工内部控制意识。
第十二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十三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第五章内部控制考核第十四条制定内部控制考核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考核。
第十五条考核结果作为各部门和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由医院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制度范本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点及应对措施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点及应对措施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中,内部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医院规范运营,降低经营风险,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和管理挑战,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点。
本文将探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的一些常见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财务管理风险点及应对措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点主要包括资金管理不当、财务数据失实和审计问题等。
对此,公立医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1.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权限和流程,规范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建立专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财务管理流程和数据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医院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
二、医疗质量风险点及应对措施公立医院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医疗质量方面的风险点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和医疗误诊等。
为有效控制医疗质量风险,公立医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各项医疗流程、要求和标准,加强医疗质量评估和监督。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加强医患沟通和风险防范培训。
3.建立医疗事故处理机制: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三、信息安全风险点及应对措施在信息化的今天,信息安全成为公立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点主要包括患者信息泄露、医疗数据篡改和网络攻击等。
为有效防范信息安全风险,公立医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责任和权限,加强系统权限控制和数据加密,保护患者信息和医疗数据安全。
2.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手段,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和加强网络监控,防范网络攻击。
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情况
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情况【摘要】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在医疗行业中具有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如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完善监督机制来改进。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实施难点包括制度落实不到位、人员素质不足等方面。
必须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以确保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是必要的,未来应该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和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督机制来推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重要性、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监督机制、实施难点、必要性、建议、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概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医院内部组织、管理、人员、技术和程序等各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以保障医院资产安全、内部规则的遵循、运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为目的的管理活动。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是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医院正常运转、保障医院利益、防范风险的关键手段。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主要包括财务控制、财产保管控制、医疗服务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各个方面。
财务控制主要是指医院内部对财务活动的控制,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费用管理等;财产保管控制主要是指医院内部对资产的保护和利用的控制,包括资产清查、领用管理、使用监督等;医疗服务控制主要是指医院内部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控制,包括医疗流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等;信息技术控制主要是指医院内部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和合理使用的控制,包括信息系统保护、数据备份和恢复等。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院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公立医院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责,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于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有效管理。
内部控制可以帮助医院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和权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操作实务指南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操作实务指南英文回答: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Operation Practical Guide for Public Hospitals.Introduction.Public hospitals are complex organizations that face a variety of risks, including financial, operational, compliance, and reputational risks. Internal control is a system of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that helps organizations manage these risks and achieve their objectives.Purpose of this Guide.This guide provides practical guidance on how to implement and maintain an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a public hospital. It is intended for use by hospital management, internal audito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responsible for internal control.Key Principles of Internal Control.The five key principles of internal control are:1. Control Environment: The control environment sets the tone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influences the control consciousness of its employees.2. Risk Assessment: Organizations should identify and assess the risks that they face.3. Control Activities: Organizations should implement control activities to mitigate the risks that they have identified.4.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s should communicate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employees and other stakeholders.5. Monitoring: Organizations should monitor their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o ensure that it is operating effectively.Components of a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A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consists of five components:1. Control Environment: The control environment includes the organization's culture, values, and ethical standards.2. Risk Assessment: Risk assessment involvesidentifying and assessing the risks that the organization faces.3. Control Activities: Control activities are the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that organizations implement to mitigate the risks that they have identified.4.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volves communicat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employees and other stakeholders.5. Monitoring: Monitoring involves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Implementing a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The following steps can be used to implement an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a public hospital:1. Establish a control environment: The hospital should establish a control environment that promotes ethical behavior and accountability.2. Identify and assess risks: The hospital should identify and assess the risks that it faces.3. Develop and implement control activities: The hospital should develop and implement control activities to mitigate the risks that it has identified.4. Communicate relevant information: The hospital should communicate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employees andother stakeholders.5. Monitor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he hospital should monitor it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o ensure that it is operating effectively.Maintaining a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A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not static, but rather must be continually updated to reflect changes in the organization's environment and risks. The following steps can be used to maintain a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1. Review the control environment: The hospital should periodically review its control environment to ensure that it is still effective.2. Update the risk assessment: The hospital should periodically update its risk assessment to reflect changes in the organization's environment and risks.3. Revise control activities: The hospital shouldperiodically revise its control activities to ensure that they are still effective in mitigating the risks that it has identified.4. Communicate relevant information: The hospital should continue to communicate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employees and other stakeholders.5. Monitor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he hospital should continue to monitor it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o ensure that it is operating effectively.Benefits of an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An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can provide a number of benefits to a public hospital, including:Improve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can help to improve financial performance by reducing fraud, waste, and abuse.Enhance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 effective internalcontrol system can help to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by streamlining processes and reducing errors.Increased compliance: An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can help to ensure that the hospital complies with all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Improved reputation: An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hospital's reputation by demonstrating that it is a well-managed organization.Conclusion.An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essential for public hospitals to manage risks and achieve their objectives. This guide provides practical guidance on how to implement and maintain an 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a public hospital.中文回答: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操作实务指南。
新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3篇)
新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在新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1. 遵循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公立医院应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纳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范畴,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执行。
2. 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
公立医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目标、职责分工、制度和流程,并落实到每个具体岗位和操作环节。
3. 分离岗位职责,建立相互制约的机制。
公立医院应根据财务工作的特点,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等职责进行分离,并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与权责,建立相互制约的机制,防止职责不清、权责混淆的情况发生。
4. 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公立医院应加强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防止财务信息泄露和篡改的风险。
5.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公立医院应制定合理的财务预算,合理安排财务资源,并建立财务预算控制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6. 加强内部审计。
公立医院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督,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7. 加强风险管理。
公立医院应加强风险管理,明确风险的来源和性质,建立相应的风险防控机制,预防和减少风险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8. 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
公立医院应建立独立的财务监督机构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财务监督,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总体来说,公立医院在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应注重制度建设、分离职责、加强信息化和风险管理。
只有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才能保证公立医院财务运作的规范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新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二)抱歉,我不能提供完整的范文,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大纲来帮助您完成这篇文章。
一、引言(约500字)- 介绍新会计制度对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影响- 强调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阐述本文的目的和意义二、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约____字)- 解释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内涵- 介绍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三、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立(约1500字)- 介绍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依据- 详细介绍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阐述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的步骤和方法- 强调公立医院领导的重要作用和责任四、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约1500字)- 分析公立医院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实施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加强培训和教育、完善制度和流程、加大风险评估和监控等五、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评价(约____字)- 介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运用评价指标和方法,对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 分析评价结果,总结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六、结论(约500字)- 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 强调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对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 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注:以上仅为一个大致的范文大纲,实际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公立医院内控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医院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部门及全体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第二章内部控制目标第四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确保医院经营管理合法合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二)保障医院资产安全,防止资产流失和损失;(三)保证医院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四)提高医院经营效率和效果,降低运营成本;(五)促进医院实现发展战略,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第三章内部控制原则第五条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医院及各种业务和事项;(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医院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相适应。
第四章内部控制组织与职责第六条成立医院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
第七条医院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下设内部控制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内部控制工作。
第八条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内部控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
第九条内部控制办公室及各部门内部控制人员应具备以下职责:(一)制定、修订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二)组织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三)监督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四)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第五章内部控制制度与措施第十条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一)财务管理制度;(二)采购管理制度;(三)资产管理制度;(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五)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六)医疗责任管理制度;(七)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八)其他相关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应明确以下内容:(一)内部控制目标;(二)内部控制原则;(三)内部控制职责;(四)内部控制措施;(五)内部控制考核与评价。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包括直属医院、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医院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医院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负责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和修改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监督制度执行情况;(二)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培训和宣传,提高全院职工内部控制意识;(三)定期对医院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四)对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五)负责医院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和报送。
第六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三章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内容第七条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经济活动合法性、合规性监督;(二)资产安全和使用效益监督;(三)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性监督;(四)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监督;(五)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和处置监督。
第八条监督检查方式:(一)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自查;(二)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三)对内部控制问题进行跟踪监督。
第四章内部控制监督措施第九条内部控制监督措施:(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二)加强内部控制培训,提高职工内部控制意识;(三)完善内部控制流程,确保经济活动合规、高效;(四)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考核机制,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考核。
第五章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第十条内部控制评价:(一)定期对医院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执行情况、风险防范能力等;(二)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内部控制有效。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建议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建议内部控制是为了保障公立医院的各项工作按照预期规划开展而执行的约束与控制方法。
在公立医院的各项管理活动中,内部控制起关键性作用,能够保障公立医院充分发挥社会效益,防范重大风险。
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公立医院要实现有序发展,就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价值。
通过分析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相关要点,对公立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问题第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取决于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以及人员的素养,当前很多公立医院的人员不了解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价值,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机制,再加上医院没有形成建立完善的人员培养以及管理规划,不利于打造高素养的人才团队。
第二,风险管理不细致。
医院开展风险管理,要对风险进行提前分析和梳理,并以此形成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
但是部分医院对风险管理仅能做到亡羊补牢,无法实现事前预防及事中控制。
第三,内部控制活动不完善。
内部控制活动作为内部控制工作中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内部控制活动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环节。
内部控制活动是否规范,直接决定了医院的资金、资产是否安全完整以及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
但是部分医院的内部控制活动还存在一定漏洞,所存在的问题很可能发生不必要的风险。
第四,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医院开展信息系统建设,要将内部控制要点嵌入信息系统,并加强信息沟通机制。
但是部分医院的信息系统未得到及时升级,同时信息沟通及时不完善,各类信息无法得到及时传递。
第五,监督机制不合理。
部分公立医院未成立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对医院各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监督。
由于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工作进行检查,导致内部监督职能缺位。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建议(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第一,重视医院的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医院要落实内部控制的要求,要培养一支专业素养强的人才队伍。
公立医院的人员编制数量有限,因此更要形成专业素养强的内部控制队伍,从而让人员主动参与到内部控制体系中。
公立医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2023-11-05•引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目录01引言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重任。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公立医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成为了公立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背景介绍内部控制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运营的重要保障。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保障医院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防范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内部控制的意义02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内部控制环境薄弱企业文化建设不足公立医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员工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认同和重视。
人力资源政策不完善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政策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职业素养参差不齐。
组织架构不合理公立医院的组织架构设置往往不够合理,导致权责不清、决策程序不够顺畅。
风险识别不全面公立医院在风险识别方面往往存在不全面、不及时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风险评估方法不科学公立医院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往往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缺乏定量分析手段,导致评估结果不够准确。
风险评估不足控制活动不规范业务流程不规范公立医院的业务流程往往不够规范,导致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和漏洞。
权限配置不合理公立医院在权限配置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部分员工拥有过大的权限,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信息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公立医院在信息传递方面存在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导致决策层无法及时掌握医院运营情况。
内部沟通渠道不畅公立医院内部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员工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协作。
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职能往往存在弱化、监督不到位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缺陷。
外部监督缺乏合作公立医院与外部监督机构往往缺乏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导致监督效果不够理想。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计民生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如今医疗卫生行业有了十分明显的提升,其内部控制风险在无形中融入了医院各个环节、步骤中,若是不能对其加以预防和控制,定会对医院后期的运营和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
对此,强化公立医院内部风险控制,化解医院存在的风险,并科学合理地解决医疗纠纷等事故是当前公立医院必须要引起重视的重要任务。
具体如下: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风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财务收支类1.财务管理环节较为薄弱财务管理未建立规范、健全的账务对账机制,账务处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资金计划管理、固定资产对账工作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地加强。
2.费用支出缺乏规范化、制度化部分费用开支未能严格按照既定标准执行,其中部分费用报销缺乏计划性,部分项目、专用资金也都未能做到专款专用,项目资金未能及时完成拨付工作。
3.资金管理不够规范资金管理未实行科学的资金计划管理方式,未能真正落实有计划才支出、无计划不支出的支出原则,未能合理安排医院资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二)内部控制类1.预算编制与执行缺乏约束力部分公立医院未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也没有做到无预算不支出、超预算需审批的要求,费用开支缺乏制度性、科学性,没有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资源配置效率。
2.采购管理控制有待加强部分物资采购未能遵循先审批后采购要求,采购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审计抽查过程中,发现部分物资、药品未能真正做到出入库登记手续,无法实时监控库存情况,这样不仅会影响采购的计划性、科学性,也会增加采购管理的工作量。
3.审计相关工作制度需完善虽然部分公立医院也设置了审计科负责内审工作,然而相关工作制度还需加以完善和优化,相关内审制度更是需要进一步地细化。
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合同管理类1.合同台账管理需加强目前,部分公立医院合同管理存在合同格式不规范、合同台账不健全、未设置合同编码等情况,未能有效进行合同跟踪管理,真正做到统筹兼顾、分类管理,易导致合同违约风险、资产流失风险。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操作实务指南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操作实务指南一、内部控制管理概述1.1 内部控制概念内部控制是组织在达成目标时,为有效管理运作过程而实施的计划、方法和程序的总称。
其目的是保护组织的资产、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保证法规合规性、促进工作效率,防范风险。
1.2 内部控制原则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组成部分。
管理者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控制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稳固性。
1.3 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目标的达成,防范风险、保护资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法律法规合规。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操作实务指南2.1 内部控制管理框架(1)领导层的承诺公立医院的领导层应充分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目标,并推动全院的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
(2)控制环境的建立医院管理部门应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和内部控制氛围,鼓励员工遵守规章制度,加强员工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形成有利于内部控制的营造。
(3)风险评估医院管理部门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工作,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采取控制措施、监督和持续改进,确保内部风险可控。
(4)控制活动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应建立相应的控制活动,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信息技术管理、医疗服务管理等,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5)信息与沟通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机制,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完整,确保各相关部门之间信息的畅通和沟通的有效性。
(6)监督医院内部监督部门应对各项内部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制定改进措施,确保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性。
2.2 内部控制管理流程(1)内部控制目标的设立医院管理部门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并将其纳入医院发展规划中,以推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内部控制计划的制定医院管理部门应结合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内部控制计划,包括内部控制的目标、控制措施、责任分工、执行时间等,确保内部控制计划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规范医院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提高医院治理水平和运营效率,防范和管控运营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医疗服务等。
第三条医院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2. 风险防范与控制原则;3. 效率与效益原则;4. 责任制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医院设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
第五条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下设内部控制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内部控制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1. 组织制定和修订内部控制制度;2. 负责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和监督;3. 组织内部控制培训和宣传教育;4. 负责内部控制评价和改进。
第六条医院各部门应当明确内部控制职责,加强内部控制执行,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第三章内部控制内容第七条医院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成本控制、财务报告等。
2. 采购管理内部控制:包括采购计划、采购程序、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等。
3.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包括固定资产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无形资产管理等。
4. 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管理等。
5. 医疗服务内部控制:包括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患者权益保护等。
第四章内部控制措施第八条医院内部控制措施包括: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和要求;2. 实施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各级审批权限和程序;3. 加强财务收支管理,确保资金安全;4. 严格执行采购程序,防止利益输送;5. 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安全;6. 严格执行人力资源管理规定,确保人员素质;7.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公立医院内控管理制度范文
一、总则为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保障医院资产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内控目标1. 确保医院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2. 保障医院资产安全,防止资产流失;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权益;4. 加强内部监督,防范舞弊和腐败;5.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内控原则1. 法规合规原则:内控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2. 全面性原则:内控制度应覆盖医院各项业务、财务、行政、人事等方面;3. 预防性原则:内控制度应提前预防潜在风险,降低风险发生概率;4. 系统性原则:内控制度应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系;5. 实效性原则:内控制度应注重实际操作,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四、内控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医院内部控制工作;2. 设立医院内部控制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协调、指导医院内部控制工作;3. 各部门、科室设立内部控制员,负责本部门、科室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
五、内控措施1. 财务管理内控:(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审批权限和程序;(2)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3)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合规;(4)强化财务审计,定期对财务收支进行审计。
2. 资产管理内控:(1)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采购、使用、处置等环节的审批权限和程序;(2)加强资产清查,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确保资产账实相符;(3)加强资产维护,确保资产正常使用。
3. 人力资源管理内控:(1)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明确人事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环节的审批权限和程序;(2)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确保人事档案真实、完整;(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4. 医疗服务内控:(1)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服务流程、规范、标准;(2)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新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3篇)
新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非常薄弱的现象凸显出来。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进一步提出加强医院公益性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方向。
如何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使医院在规范财务管理的基础上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显得尤其重要。
笔者拟从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几方面谈一点意见。
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目标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是指医院为了保证医疗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而制定并实施的适合医院执行的政策、措施和程序。
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是现行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是保证医院经济运行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医院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制度、轻执行有些医院比较重视制度的订立,各种规章手册堆积如山,但是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却无人考核;有些医院以为制订了制度就万事大吉,不随着经济业务的发展及时加以修改和完善,制度实际上成为摆设;还有些医院以为制度就是用来应付检查的,用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婆婆妈妈,拽了医院发展的后腿。
2.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存在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医疗卫生系统行业的特殊性,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有些医院即使建立了一些控制制度,也仅限于浅显的规章措施,难以形成制度的整体框架。
主要体现在:(1)法人治理结构中,各部门职责权限界定不清,存在管理死角,比如,固定资产早已调出某部门,相关部门却未能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导致会计处理不能同步;(2)不相容职务未能有效分离,致使公立医院在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合同业务、房屋修建及设备采购业务、投资业务等过程中有隙可乘;(3)在药品采购、基建项目等钱权物交易上屡屡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案件。
国家卫健委《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对信息化建设业务有详细要求
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ꎬ 规范公立医院内部经济及相关业务活动ꎬ 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
监督体系ꎬ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 «管理办法»)ꎮ
护理服务” 试点工作的通知
近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了 « 关于进一步推进 “ 互联网 + 护理服务”
试点工作的通知» ( 以下简称 « 通知» ) ꎮ « 通知» 分为 7 部分: 第 1 部分ꎬ
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ꎮ 原明确的试点省份按要求继续开展试点ꎬ 其他省份原
则上至少确定 1 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ꎮ 第 2 部分ꎬ 规范开展试点工作ꎮ 卫生
务行为ꎬ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ꎮ 第 5 部分ꎬ 积极防范执业风险ꎮ 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防控和有效应对风险ꎬ 保障医疗安全ꎮ 第 6 部分ꎬ 探索价格和支付政
策ꎮ 主动协调有关部门ꎬ 结合 “ 互联网 + 护理服务” 新业态的特点和服务
形式ꎬ 建立完善有利于 “ 互联网 + 护理服务” 试点工作发展的相关医疗服
涉及了信息化的相关内容ꎬ 且在 “ 第三十七条 互联网医疗业务内部控制” 、 “ 第三十八条 医联体业务内部控制” 、 “ 第
三十九条 信息化建设业务内部控制” 等条款中集中进行了明确要求ꎮ
( 国家卫健委官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
( 摘编自医政医管局网站)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
与腾讯健康联合发布
新冠疫苗接种地图
近 日ꎬ 继 2020 年 成 功 联 合 上 线
“新冠疫苗接种地图” 从各地官方公布
中整理收录疫苗接种点ꎬ 已覆盖 10 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有效防范和管控内部运营风险,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促进公立医院服务效能和内部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医院)。
其他部门举办的公立医院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内部控制,是指在坚持公益性原则的前提下,为了实现合法合规、风险可控、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营目标,医院内部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是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的运营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管控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第四条医院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保证医院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
第五条医院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报告、内部控制评价。
第六条医院内部控制应当以规范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有序开展为主线,以内部控制量化评价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突出规范重点领域、重要事项、关键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约机制,建立与本行业和本单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办事、推进廉政建设、保障事业发展。
第七条医院内部控制应当覆盖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要把内部控制要求融入到单位制度体系和业务流程,贯穿内部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形成内部控制监管合力。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八条医院党委要发挥在医院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主要负责人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首要责任人,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医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抓好各自分管领域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第九条医院应当设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包括: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设组织体系,审议内部控制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审议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建设方案、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等;组织内部控制文化培育,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常态化。
第十条医院应当明确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职能部门或确定牵头部门,组织落实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包括研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编订内部控制手册;组织编制年度内部控制工作计划并实施;推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组织编写内部控制报告等。
第十一条医院由内部审计部门或确定其他部门牵头负责本单位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制定相关制度;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方案并实施,编写评价报告等。
第十二条医院内部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本单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开展内部权力运行监控;建立重点人员、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信息收集和评估等制度。
第十三条医院医务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医疗业务相关的内部控制工作,加强临床科室在药品、医用耗材、医疗设备的引进和使用过程中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防范相关内涵经济活动的医疗业务(即实施该医疗业务可以获取收入或消耗人财物等资源)风险,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等。
第十四条医院内部各部门(含科室)是本部门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责任主体,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有效性负责,应对相关业务和事项进行梳理,确定主要风险、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持续改进内部控制缺陷。
第三章风险评估管理第十五条本办法所称风险评估,是指医院全面、系统和客观地识别、分析本单位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存在的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及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
第十六条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业务活动、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及时对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的风险进行重新评估。
第十七条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或确定的牵头部门应当自行或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根据本单位设定的内部控制目标和建设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择风险评估对象。
风险评估对象可以是整个单位或某个部门(科室),也可以是某项业务、某个项目或具体事项。
第十九条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内部控制组织建设情况。
包括是否建立领导小组,是否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是否建立部门间的内部控制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等。
(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情况。
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
(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
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是否体现内部控制要求,相关制度是否有效执行等。
(四)内部控制队伍建设情况。
包括关键岗位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是否建立相关工作人员评价、轮岗等机制;是否组织内部控制相关培训等。
(五)内部控制流程建设情况。
包括是否建立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流程;是否将科学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嵌入相关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方法的应用是否完整有效等。
(六)其他需要关注的内容。
第二十条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预算管理情况。
包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是否符合本单位战略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结合、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等。
(二)收支管理情况。
包括收入来源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符合价格和收费管理相关规定,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及时提供有关凭据,是否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发生支出事项时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审核审批,是否审核各类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等。
(三)政府采购管理情况。
包括是否实现政府采购业务归口管理;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是否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是否按照规定保管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等。
(四)资产管理情况。
包括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是否及时处理;是否按照规定处置资产等。
(五)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包括是否实行建设项目归口管理;是否按照概算投资实施基本建设项目;是否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是否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是否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等。
(六)合同管理情况。
包括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是否建立并执行合同签订的审核机制;是否明确应当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等。
(七)医疗业务管理情况。
包括医院是否执行临床诊疗规范;是否建立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管控机制;是否建立按规定引进和使用药品、耗材、医疗设备的规则;是否落实医疗服务项目规范;是否定期检查与强制性医疗安全卫生健康标准的相符性;是否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等。
(八)科研项目和临床试验项目管理情况。
包括是否实现科研或临床试验项目归口管理;是否建立项目立项管理程序,项目立项论证是否充分;是否按照批复的预算和合同约定使用科研或临床试验资金;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技术成果;是否建立科研档案管理规定等。
(九)教学管理情况。
是否实现教学业务归口管理;是否制定教学相关管理制度;是否按批复预算使用教学资金,是否专款专用等。
(十)互联网诊疗管理情况。
包括实现互联网诊疗业务归口管理;是否取得互联网诊疗业务准入资格;开展的互联网诊疗项目是否经有关部门核准;是否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电子病历及处方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
(十一)医联体管理情况。
包括是否实现医联体业务归口管理;是否明确内部责任分工;是否建立内部协调协作机制等。
(十二)信息系统管理情况。
包括是否实现信息化建设归口管理;是否制定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规划;是否符合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规范;是否将内部控制流程和要求嵌入信息系统,是否实现各主要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信息系统安全等。
第四章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建设第二十一条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设主要包括:单位决策机制,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决策和执行的制衡机制;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关键岗位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
第二十二条医院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本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应当围绕本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等制订内部控制工作计划。
充分发挥医务、教学、科研、预防、资产(药品、设备、耗材等)、医保、财务、人事、内部审计、纪检监察、采购、基建、后勤、信息等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第二十三条医院应当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原则,在职责分工、业务流程、关键岗位等方面规范授权和审批程序,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运营管理制度、组织决策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并将权力制衡机制嵌入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医院应当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和业务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关键岗位人员应当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建立定期轮岗机制。
医院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运营管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医保结算管理、资产管理、基建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绩效奖金核算管理、人力资源与薪酬管理、医教研防业务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管理等。
第二十六条医院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机构,明确会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依法合理设置会计工作岗位,配备具备资格条件的会计工作人员,加强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医院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充分发挥会计系统的控制职能。
第二十七条医院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将内部控制流程和关键点嵌入医院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平台化、集成化建设,实现主要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包含但不限于预算、收支、库存、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科研管理等模块;应当对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推动信息化建设,减少或消除人为因素,增强经济业务事项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公开和透明。
第五章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建设第二十八条预算业务内部控制(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涵盖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和绩效评价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