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境鉴赏方法例析
太全了!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附例题)
一、方法指导:四看一品,概括感情评价思想感情,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一品”,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
1.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喜)《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
(愁)《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
(怜)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看关键词(诗眼)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题型分析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套路:这首诗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古代诗歌鉴赏02(常见表现手法例说)[1]分析
鉴赏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 1.首先指出运用什么技巧; 2.结合诗文内容,举例分析; 3.点明在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结
构安排和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准确,鲜明,生动,传神,通俗,
委婉,含蓄,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富 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渲染气氛, 烘托环境,凸显人物形象,强化情感, 突出主旨,点题,画龙点睛。
表现手法例说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渲染、烘托、衬托、 反衬、正衬、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 比、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以声衬静)、多角度、多感觉、移步换景、 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倒叙、插叙、赋、 比、兴、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明暗结合、 点面结合、象征、联想、想象、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曲笔、似褒实贬、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重章 复唱、铺垫、伏笔、照应、以乐景(哀景) 写哀情(乐情)
例3.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简要说说一二句与三四句 的关系。
答案 一二句写景,用比喻手法描 绘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 英雄用武之地,为三四句的骑马勇 士登场作铺垫
例3. 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其五)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直抒胸臆: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 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 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 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诗歌意境鉴赏方法例析 教学设计
《诗歌意境鉴赏方法例析》教学设计一、教学简析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是高考考题中常见的内容,其核心就是通过品景(即抓住诗歌主要景物来描绘画面,并分析这些画面的特点)来悟情的。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择“课时练”上的一首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为例来分析诗歌意境的鉴赏方法。
该内容建立在鉴赏诗歌的形象的一个基础的延伸即通过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为切入点分析景与情的关系来把握意境。
意在指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鉴赏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高考考题中经常考查诗歌意境题型,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但学生答题屡屡失误,原因是学生很难把握诗歌景物、意境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而且答题不规范,不能用术语作答,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指导学生探究分析,理解诗歌中景、境、情的关系理顺答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三、教学设想本堂课通过以《山居秋暝》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品景、悟情、析法来概括分析诗歌意境鉴赏的方法。
通过诵读体味和对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准确、科学深入理解意境的概念并学以致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关于意境这一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揣摩与问题创设来学会分析意境的方法并借此鉴赏古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评价与鉴赏技能培养学生对诗歌审美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诗歌描绘的景物来感悟诗人情感,以此学会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提问法七、教学媒体:本堂课运用多媒体(PPT)辅助教学。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而言,高考之中,命题者往往考查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说是考查对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
我国古代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往往追求意境的创设,在品读古代诗歌时,从理解意境入手是一条捷径。
古诗鉴赏7诗歌意境
意境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美感, 使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引发共鸣
意境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 者在诗歌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和思 考,从而与诗歌产生共鸣。
深化主题
意境能够深化诗歌的主题和意 义,使诗歌具有更深远的影响
力和感染力。
02 诗歌意境的分类
雄浑豪放
特点
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 境开阔,情感奔放。
深沉的情感
杜甫在《春望》中表达 了深沉的情感,通过对 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 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 人命运的感慨。
细腻的描写
杜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 春天景象,使读者感受 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 勃。
寓情于景
诗人通过寓情于景的手 法,将情感融入景物之 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 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 感。
THANKS FOR WATCHING
意境的构成要素
01
02
03
意象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 素,它是诗人通过语言所 描绘的具体形象或场景。
情感
情感是构成意境的重要因 素,它是诗人通过意象所 表达出的内心感受和情绪。
语言
语言是构成意境的工具, 诗人通过独特的语言运用, 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意境在诗歌中的作用
表达情感
意境能够深刻地表达诗人的情 感和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 入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情感的层次感
感受诗人的情感是如何逐渐展开、深入的,是否有起伏、转折, 是否丰富多样。
情感的共鸣
尝试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理解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表达, 这些情感对你有何触动。
领悟哲理
哲理的呈现方式
观察诗人是如何将哲理融入诗歌中的,是通过具体的描绘、形象的 比喻还是直接的阐述。
诗歌鉴赏·意境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写“不尽”的“边愁
”,结句以景托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
后,忽然出现一片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
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意境壮阔而悲
凉。
-
36
D、情景分列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上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 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对诸葛亮的远见和勤 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分虽 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
7
▪(3)意象的隐秘性。许多意象的产生往往 和古代神话传说、名作佳篇、名人逸事有关, 不了解这些典故,就会影响对意象的准确理 解。因而对一般读者来说,这种隐秘性也是 显而易见的。如“白衣苍狗”象征世事变化 无常。出自唐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 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 人生万事无不有。”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
10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 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 情于景,借景抒情。
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远。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
33
(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A、触景生情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例析(高一学生典型实用)
一、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特点(一)抒情手法(二)描写(表现)手法1渲染(营造了一种······氛围)、2烘托、3衬托(正反) 4对比、 //5白描(粗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 )、6细节(工笔)// 7象征//七结合:8动静、9虚实(联想、想象、神话和现实)、10乐哀、11点面、12抑扬、13正侧、14声色、15明暗、 //(三)修辞手法(四)结构手法二、严格按照答题思路走,规范答题1手法+2依据(结合句子分析)+3手法作用+4情感作用1对比:两物出现不分主次共同表现思想、意境2衬托:两物出现,主次分明3渲染烘托:多客一主,侧面描述、铺排,突出主体(渲染氛围,烘托感情,一事暗示另一物)1赏析本首诗的表达技巧:一丛花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1直抒胸臆2烘托:借景烘情3移情 4谐音3反衬(孤独)3反衬、对比虚实结合2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烘托:诗人在表达某种感情(寻求某种效果)时,用描绘景色、勾勒事物来使某种氛围更突出,以衬托出这种感情(效果)。
2对比:两物出现不分主次共同表现思想、意境3衬托:两物出现,主次分明,以次托主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咏雪诗,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完全采用侧面烘托、间接表现的手法。
请对此加以简要分析。
人、景、物刻画手法:1写事 2环境烘托 3描写:语言、动作、肖像、外貌、神态、心理、细节;形、态、声、光、色;视、听、触、味;远近、点面 4修辞 5用典 6议论抒情作者从触觉、视觉、听觉等角度来侧面烘托写夜雪。
古诗赏析手法分析之标题意境
古诗赏析手法赏析之标题意象典故意境程季子表达(手法技巧)赏析歌诀标题典故, 意象情境。
修辞炼字,时空远近。
动静正侧,虚实对衬。
综合感官,色嗅触闻。
(一)标题典故,意象情境。
1.标题(1)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也可以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从而理解其不同的写法。
诗歌的标题经常会对诗歌的中心事件作交代,对诗歌的内容、事件作明显的提示或概括。
像这样的标题很多,如“逢入京使”“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这类标题,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
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的,:乌衣巷、石头城、赤壁、马嵬坡、焚书坑、竹里馆、黄鹤楼。
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览胜、即景抒怀。
(3)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如:“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海棠”、“子规”等。
以此为题的诗一般都是咏物诗,多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也有摹写物态、托物寄兴的。
如有定语,定语是诗歌立意的重点。
(4)以人物为标题如:“山中寡妇”、“里中女”、“贫女” 、“蚕妇”、“西施”、“王昭君”、“息夫人”、“贾生”、“渔翁”等。
这类标题中的人物如果是下层人民,那么该诗多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如果是历史名人,多表达对其的景仰或同情或身世之感。
这种类型的诗多为代言体,即诗人代人设词,假托他人的身份、口吻、心理、语气来创作构思,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抒发情志的一类写法。
(5)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像下面的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
我们要找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涉及对象等。
鉴赏诗歌意境
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 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 意境: 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 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 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闲适恬淡 萧疏凄寂 高远深邃
壮阔苍茫 清幽明净 安谧美好 淡雅幽远
苍凉悲壮 明丽清新 幽僻冷寂 清冷幽静
鉴赏诗歌意境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
意境即白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形成了凄清寂静之境。(步骤二)。
全诗句句写景,却句句含情,从中 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抒发了诗人 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步 骤三)。
(09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 萧瑟苍凉。 情感:沦落天涯之人孤独之感,思乡之情。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意象: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 意,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 二)。
诗歌鉴赏——分析意境
4、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答题公式
• 诗歌意境鉴赏=描图景+点氛围(概括景 物 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 •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 (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 情。
公式运用例析
下节课内容:诗歌的意象分析
不见不散!
诗歌鉴赏——分析意境型
•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 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 生想像的境界。
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 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 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事 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 合点”。
考题模式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 •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 诗或词作一赏析。
答题步骤
• 解答此类题,应包括三个要Biblioteka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 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用散文的语言翻译诗歌)
3、对这个图景画面做一个简要的总结,概括景 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 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自然 清新、恬静美好、雄浑壮阔、雄奇伟丽、寂 寞冷清、苍凉萧瑟、孤独凄凉、孤寂冷清、 幽深僻远、淡薄闲适、优雅飘逸等等,注意 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歌意境赏析
诗歌的意境美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赏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赏析方法:一、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主题在赏析诗歌的意境美之前,首先要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这包括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二、分析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具体形象。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例如,在《静夜思》中,李白通过描绘月光、床前明月光等意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营造了孤寂、凄美的意境。
三、感受诗歌的情感情感是诗歌的灵魂。
在赏析诗歌时,要深入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望庐山瀑布》中,李白通过对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营造出一种豪放、激昂的意境。
四、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表现力。
在赏析诗歌时,要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其音韵、节奏、修辞等方面的美感。
例如,在《春晓》中,孟浩然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
五、理解诗歌的意境意境是诗歌所营造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赏析诗歌时,要通过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语言,深入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通过描绘黄鹤楼、烟花三月等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未来的展望,营造出一种开阔、豪迈的意境。
六、注重个人感悟和体验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都是不同的,因此对诗歌的意境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在赏析诗歌时,要注重个人的感悟和体验,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理解和感悟,欣赏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诗歌鉴赏例题分析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
《诗歌鉴赏例题分析[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摘要: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鉴赏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02全国卷: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题: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 么?
很多考生不理解《折杨柳词》为唐代赠别、乡思名曲,就不 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 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大风 梅花 美人 杜鹃 羌笛 青鸟 白雪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磁针 竹笛 鸿雁 玉壶
孤帆 驿路 浮云 离别、游子
寒霜 飞雪 苦雨 凄凉悲愁
松柏 幽兰 菊花 高洁隐逸
灵修
国君
坚贞
羌管 寒蛩 蟋蟀
思乡
雁足 尺素
音信、书信
冰心
高洁
知识准备——意境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 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潼关、函谷关。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提问:首联、颔联的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 (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 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 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 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 义。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3、 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意境例析
恬静优美、清远含蓄、清新明 丽、雄浑壮阔、孤寂冷清、萧瑟凄 凉、孤独凄凉……
③苍凉悲壮的意境 典型代表——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言。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 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惨 烈悠长。
④深邃沉郁的意境 典型代表——杜甫的《秋兴八首》,举其 第四首为例: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 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 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 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 于以情动人。
二、内敛阴柔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 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 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①浓艳瑰丽的意境 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 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 双金鹧鸪。 其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 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 象“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诗歌意境类析
一、雄壮阳刚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 意象,或高昂激烈,或 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 或悲慨刚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雄奇阔大的意境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其特 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 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 激昂。
④凄冷寒凉的意境 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 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 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其特点在于环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往往 以愁肠楚恻的意象打动人心并唤起读者对美 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初一语文诗歌鉴赏意象赏析与鉴赏方法
初一语文诗歌鉴赏意象赏析与鉴赏方法一、定义1.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例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练习: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找出诗中所有的意象:▲“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诗中的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就是主观之情“意”;“象”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诗中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所叙之事、所描之人,就是客观之物“象”2.意境:是指情景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并使读者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例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作者通过诗中那些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
▲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即象——境——情。
练习: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色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本诗通过描写哪些意象,体现了怎样的意境?描写了月夜、人家、星星、虫声、绿色的窗纱等景物。
烘托月夜的寂静。
表达了诗人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1)意象是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意境是通过一个个意象构成的生活图景或艺术氛围。
2)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
3) 意境和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
没有意象,不能构成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4.怎样体味古诗词的意境1、抓画面2、激起联想与想象3、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6、常见题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氛围?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最常见的题型。
完整版)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本文主要讲述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其中意象指诗歌中的形象,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结合,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而意境则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意境是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的,具有特定意义,鉴赏意境需要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在于,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而意境则是由意象组成的整体效果。
例如,XXX的《江雪》和XXX的《天净沙·秋思》都是通过意象构建意境的。
《江雪》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XXX”和“雪”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寂静、孤寂的意境。
而《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XXX”、“夕阳”和“断肠人”等意象,则构成了一种萧索悲凉的深秋意境。
在鉴赏意境时,需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即象-境-情。
例如,XXX的《鹿柴》通过“空山”、“人语响”、“返景”和“青苔”等意象,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XXX的《桃花溪》则通过“飞桥”、“野烟”、“XXX”、“渔船”、“桃花”、“流水”和“清溪”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
总之,意象和意境是诗歌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意象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和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体现,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中的重要手段。
而意境则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的生活图景或艺术氛围。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例如,XXX的《天净沙·秋思》通过十一个意象有机组合,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
一个优秀的诗人,能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创造出深刻的艺术形象,营造出不朽的意境。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分析意境型-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分析意境型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5、答题示例2007年陕西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练习:(08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把握诗歌意境的方法
把握诗歌意境的方法诗歌的意境分析:意境概念: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境要诀:意境是合景与情而言的,能把握景与情,才能入境。
即景+情→入境。
下面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来具体说一下意境: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从创作背景入境古人说:诗言志。
诗歌是作者内心青丝的自然流露。
因此,要准确的吧我诗歌的意境,就离不开对作者作诗时的处境的了解,离不开对作者为人的主体把握。
这叫做知人论诗,知时论事。
例如1苏轼作《》正值他出贬黄州之时(因为乌台诗案),其,壮志未酬之感慨必然溢于言表2苏轼毕竟是豪放派词人的典范,其乐观旷达之情也照当在字里行间,正因为如此,诗人才能够为众多的读者所亲近不已。
二、从借景抒情入境诗歌中所有的景语皆情语《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阙,景语叠出,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感情世界,因此,必须找出所有景语中的情语。
品味诗人,借景所表达的感情,从而使情景交融到一起。
这样,就能进入诗歌的意境。
即景→情→境。
例如:作者在赤壁上看到了哪些景?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哪些词句是用于写景的?)景:大(突出了江的宽广)江东去;故垒西边(西边有故垒,交代一个地方);乱石穿空;惊(拟人)涛拍(有力量)岸;卷(有气势)起千堆雪(夸张).↓有气势的景象赤壁怀古大江东去(给人以宽广的背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给人以很长的时间概念)↓∣给人以:波澜壮阔,深沉旷远的感觉∣衬托↓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的古战场写得很委婉,刚好把周郎赤壁给引过来了↓并列周郎和赤壁是为了突出周在赤壁中的作用,为下阙主要写周瑜埋下了伏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那时——三国时)多少豪杰↓↓衬托奔马轰雷,惊心动魄周瑜三、从直抒胸臆入境诗歌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传情之外,往往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更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课堂笔记
一、引言
诗歌是人类语言的瑰宝,是心灵的歌唱。
通过鉴赏诗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诗歌的美,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诗歌的基本特征
凝练性:诗歌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韵律性: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段创造音乐美。
意象性:诗歌通过具体的意象表现抽象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三、诗歌鉴赏的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意象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挖掘其象征意义,揭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比较法:将不同诗人的同一题材诗歌进行比较,发现其异同,拓宽鉴赏视野。
四、诗歌鉴赏的实例分析
以杜甫的《春望》为例: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朗读感受:全诗押韵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沉郁悲壮的感觉。
意象分析:“国破山河在”描绘了一个破败的国家景象,“城春草木深”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用花和鸟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与激昂。
比较鉴赏:与杜牧的《秋夕》相比,《春望》更侧重于家国之思,而《秋夕》则表现了个人的离愁别绪。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位诗人的不同情感世界。
五、结语
诗歌鉴赏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去感悟。
通过诗歌鉴赏,我们可以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更好地领略人类文化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意境的方法:
品景: 找景物 描画面
筛选或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 语言再现画面。描绘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加 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析特点
概括景物 (所营造的意境)特点。一般用一两个双音节词为好,例 如:孤寂、冷清、萧瑟、破败、凄凉,恬静、清幽、安静、祥和、明丽、 清新、生机勃勃,雄浑壮阔,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特点和情调。
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09海南宁 夏卷)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 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 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6分)
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物?运用想象 构建画面,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这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有什么特点呢? 在这首诗里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意境: 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 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 术境界。
《山居秋暝》的意境: 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 村的美丽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性情, 营造了清幽、淡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歌意境鉴赏方法例析
• 高考考纲(对古代诗歌)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核心问题:意境(景物形象类)
品景 悟情 析法
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物?运用想象 构建画面,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莲动下渔舟”——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 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正轻盈穿过荷花丛,弄乱了荷塘月色, 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悟情:联想感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 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答:(步骤一)全诗描绘了一派春天阳 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 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 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 静睡不动的初春景象。 (步骤二)营造了明净绚丽的意境。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 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