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支撑体系施工方案_secre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开挖、支撑体系施工

组织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集团xx铁路客运专线SDⅡ标

xx年xx月

1 编制依据

⑴国家、铁道部和xx市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⑵国家和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

⑶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⑷承发包合同、招投标文件;

⑸地质水文勘察资料、设计文件;

⑹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

⑺其它相关依据

2 编制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xx隧道进口敞开段、明挖暗埋段及工作井的基坑开挖内容,施工里程为DIK33+000~DIK33+661.9。

3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表

3.1 工程概况

xx隧道位于xx客运专线xx站——xx站区间。隧道工程设计范围为两端轨面与地面的交点,即DIK33+000~DIK43+800,全长10.8Km。本标段明挖段及工作井总长661.9m,围护结构形式采用钢板桩、钻孔灌注桩和连续墙形式,支撑体系有钢筋砼支撑和钢支撑两种。基坑开挖采用分层接力开挖,边开挖边支撑的形式。DIK33+000~DIK33+661.9段围护结构概况见下表。

表一围护结构概况表

3.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3.2.1 工程地质

xx隧道明挖段位于xx三角洲平原地区,xx道以西,地形平坦开阔,地表主要为鱼塘及果园,水系比较发达,地面高程在0.5到1.5m之间。明挖敞开段隧道穿越地层主要地质状况为不透水淤泥质、粉质粘土层,明挖段由粘土层进入透水性强的砂层。具体地质情况有以下几点:

ml)

1、人工填土层(Q

4

勘察范围人工填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局部为杂填土及耕植土,颜色主要呈灰色、褐黄色等,组成物主要为粘性土,欠压实,本层主要分布在xx两岸,层厚0.40~3.55m,平均厚度1.36m,层顶埋藏标高-0.09~2.85m。

mc)

2、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

4

⑴粉质粘土层:本层零星分布,呈灰色、黄灰色,大部分呈软塑状,局部硬塑状,层厚0.50~9.20m,平均厚度2.51m。

⑵淤泥层:本层分布广泛,呈深灰色、灰黑色,组成物主要为粘粒,含有机质,局部含贝壳碎片,饱和,流塑状,层厚0.80~17.50m,平均层厚5.27m。

⑶淤泥质土层:本层分布广泛,呈深灰色,组成物主要为粘粒,含有机质,饱和,流塑状,层厚0.65~12.85m,平均层厚4.09m。

⑷粉土层:本层零星分布,呈深灰色、灰色,组成物主要为粉粒及粘粒,很湿,稍密,局部松散,层厚1.05~3.50m,平均层厚2.22m。

⑸粉细砂层:本层主要分布在xx两岸及沙仔岛,主要呈深灰色、灰色,组成物主要为粉细粒石英砂,局部含淤泥质或夹薄层淤泥质土,饱和,主要呈松散状,局部稍密或中密状,层厚0.50~16.55m,平均层厚5.07m。

3、冲积层(Q al)

⑴粘性土层:本层大部分地段有分布(主要为xx两岸),呈褐黄色、灰色、杂色等,组成物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为粘土、粉土,呈硬塑状,局部软塑状,层厚0.60~9.00m,平均层厚2.98m。

⑵粉细砂层:本层主要分布在xx两岸,呈灰白色、褐黄色等,组成物主要粉砂、细砂,分选性较好。饱和,稍密~中密状,局部松散或密实状,层厚0.60~11.50m,平均层厚3.46m。

⑶砾石卵石层:本层在xx两岸零星分布,呈灰白色,组成物主要为圆砾、角砾、卵石,分选性较差,饱和,中密状,层厚0.60~5.90m,平均层厚1.82m。

4、残积土层(Q el)

本层零星分布,呈褐红色、灰色,组成物主要为粉质粘土、粘土,大部分呈硬塑状,局部呈软塑状,遇水易软化,层厚0.55~15.40m,平均层厚为3.92m。

5、基岩(K)

基岩岩性主要为白垩系白鹤洞组猴岗段泥质粉砂岩、泥岩,局部为细砂岩、砂砾岩等,根据风化程度差异,把基岩分为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和弱风化带,针对本段施工出现的地质状况分述如下:

⑴岩石全风化带

本层大部分钻孔有揭露,呈褐红色、灰色、深灰色等,原岩组织结构已风化破坏,岩石已风化成坚硬土状,层厚0.50~11.00m,平均厚度2.74m。

⑵岩石强风化带

本层大部分钻孔均有揭露,呈褐红色、灰色,岩石组织结构已风化破坏,岩芯大部分呈碎块状,风化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质软,层厚0.40~49.61m,平均厚度5.66m。

3.2.2 水文地质

场地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河网发育,为地下水的渗入补给提供了充足水源。但由于地下水位浅,岸边地带受海潮影响,地下水循环交替作用迟缓,存在大片咸水区。水文地质评价见下表。

表二水文地质评价表

3.3 工程施工环境和施工重难点

3.3.1 工程施工环境

现基坑开挖段地表植被(养殖)有香蕉、龙眼、黄皮和鱼塘。

3.3.2交通条件

工程所在地位于xx省xx市境内,临近xx港快速,交通网络通畅便利。从主要交通干线到工地的道路较狭窄,交通组织比较困难。

3.3.3水、电条件

水:项目进场以来,xx部与当地自来水部门联系,获得供水协议,拟采用φ100的水管引到施工现场。

电:沿线电网密集、电力资源比较丰富,经与农场及当地电管所协商,拟从距工作井200m左右的农场富裕变压器引入。

3.3.4通讯条件

沿线通讯条件较好,施工中可采用宽带网络系统、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内外联络,施工现场采用程控电话联络。

3.3.5 工程难点

⑴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20m左右,断面宽度约30m,断面大,基坑外侧水土压力大,坑底下卧砂层,松散易流动,地下水位随潮汐变化,对基坑周围冲刷频率大,施工对地下水的抽降等因素,都易引起围护结构变形、位移以及周边地表沉降。

⑵工期紧张

根据合同要求,本工程总工期为35个月,明挖结构应在xx年xx月底结束,xx部自xx月26日进场以来,建设征地工作一直进展缓慢,造成实际施工工期缩短,使工期更加紧张。

4 基坑开挖、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4.1 施工安排及顺序

盾构工作井基坑长为23m,深为20.18m,明挖暗埋段基坑长度为507m,基坑深度为5.75~16.95m,基坑宽度为21.68~31.09m,土方开挖量共约132254m3,引道段明挖基坑长度为130m,基坑深度为3~5.6m,基坑宽度为20.03~21.69m,共计土方量16万立方米,围护结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开始基坑的开挖,具体顺序为先开挖盾构工作接着明挖段直至引道段,向逆着路线方向开挖。

4.2 开挖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